如何防範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筆者認為,防範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要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防範,首先必須准確、及時地識辨企業的財務風險。一般來講,企業財務風險的識辨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
用「阿爾曼」模型建立預警系統。這種方法是由美國愛德華。阿爾曼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基於多元判別模型的財務預警系統。他利用逐步多元鑒別分析逐步提取五種最具共同預測能力的財務比率,建立起了一個類似回歸方程的Z計分法模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X4=普通股和優先股的市場價值總額/負債賬面價值總額;X5=銷售收入/總資產。
該模型實際上是通過五個變數(五種財務比率),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獲利能力指標和營運能力指標用一個多元的線性函數公式有機聯系起來,綜合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阿爾曼認為:若Z值小於1.81,則企業存在很大的財務風險;若Z值在1.81-2.99灰色區域,企業財務狀況不明朗;若Z值大於3,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阿爾曼還提出Z值等於1.81是判斷企業破產的臨界值。
2.
利用單個財務風險指標趨勢的惡化來進行預測和監控。通常,按照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及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能力的大小,預警企業財務風險的比率主要有:(1)現金債務總額比。它等於經營現金凈流量除以負債總額。這個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2)流動比率。它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該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於1.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有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3)資產凈利率。它等於凈利潤除以資產總額。它是把企業一定期間的凈利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好,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同時,資產凈利率又是一個綜合指標。企業的資產是由投資人投入或舉債形成的,凈利的多少與企業資產的多少、資產的結構和經營管理水平有密切的關系。影響資產凈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價格、單位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和資金佔用量的大小等。(4)資產負債率。它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之比。它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負債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並反映企業對債權人投入資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該比率應以低為好,但當企業經營前景較為樂觀時,可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以獲取負債經營帶來的收益;若企業前景不佳,則應減小資產負債率,從而降低財務風險。(5)資產安全率。它是資產變現率與資產負債率之差,其中,資產變現率是預計資產變現金額與資產賬面價值之比。它主要用來衡量企業總資產變現償還債務後剩餘系數的大小。系數越大,資產越安全,財務風險越小;否則反之。
企業可以應用比較、比率分析法來考察其自身歷年以來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化趨勢,並借鑒行業指標的平均值與先進企業的指標值來判斷本身財務狀況的好壞,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控制風險、延緩危機甚至杜絕危機。
3.
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環。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准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採取措施。為准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可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當然,一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該具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則即使最先進的預警系統也得不到正常的運轉。由於各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規模等存在差異,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點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增強抗險能力
為了有效防範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從長遠利益著眼,建立和健全企業財務風險防禦機制。(1)可以通過某種手段(比如參加社會保險)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建立健全企業風險轉移機制。(2)可以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及時分散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建立健全企業風險分散機制。(3)可以在選擇理財方案時,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風險迴避機制。(4)可以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基金和積累分配機制,及時足額的增補企業的自有資金,壯大企業的經濟實力,提高企業抗擊財務風險的能力。
(三)建設財務風險制度文化,增強風險防範意識
企業財務風險的高效管理得益於企業上下一心的全員參與和制度支撐。只有在文化層面上加強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打破傳統的風險自我無關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體的風險觀,在工作中處處時時評估和發現風險,自發的協調和實現團隊化風險控制,把風險管理的觀念和行動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同時,管理層應致力於調查和規劃本企業的風險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導雙管齊下,努力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必須將風險防範貫穿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企業領導人員應加強科學決策、集體決策,擯棄經驗決策、「拍腦門」決策等主觀決策習好,降低財務決策風險。
(四)完善風險管理機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對風險實施及時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業的財務風險實現組織化運作,才能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真正的規模運行。企業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處並配備相應的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及化解風險,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另外,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表現,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實現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其次要建立監督控制機制,特別要加強授權批准、會計監督、預算管理和內部審計。再次是財務和會計應該分設,單位分管領導分開,分別設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責。最後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搞好內部控制的評審和風險估計。
(五)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為防範財務風險,企業還須理順內部的各種財務關系。各部門要明確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職責及被賦予的相應權力,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業應兼顧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⑵ 怎樣做好企業理財(財務)管理
中小企業要切實從觀念上和方法上拋棄理財中的誤區,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和改進消除理財誤區: (1)加強對財務人員,特別是財務管理人員理財知識的更新,重視財務人員的後續教育。 盡管我國改革開放很久了,財務知識也進行了不斷地更新,但是財務職業似乎只是一門手藝;企業和財務人員又不注重後續教育,造成財務人員學習不夠,知識更新不夠,整體素質較差,頭腦中還是計劃經濟的那種多要錢、多籌資金,忽視資金管理的觀念,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理財的要求。 而且對我國企業現有的財務管理觀念和方法也產生巨大挑戰,理財中的誤區逐步顯露出來。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立於不敗,必須掌握和運用科學的理財方法,進而降低企業的成本。 (2)「最佳現金持有量」是指即滿足企業資金流動所需又不影響企業發展速度的現金持有量。 從現金流入與流出的匹配管理看,是不可能完全實現數量和時間上的匹配,而達到理想狀態。 現實中在某一時點上,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結果會表現為兩種狀態:一是入大於出,產生現金盈餘;二是出大於入,產生現金短缺。顯然,產生現金短缺會導致支付風險,因此企業必須持有一定的現金。 而現金盈餘則會導致機會成本的增加,或者喪失資金的時間價值。但無論企業以多快的速度將盈餘投入使用,總會有時差,因此正常情況下任何企業都會形成一定量的現金庫存。 對於企業會有一定的「剩餘」資金,作為企業負責人,要很好地利用這筆資金,根據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穩定投資」規劃。做一些民間投資或民間房產抵押貸款等高收益的投資。獲取15%的年利息,來保證你的凈貨幣的保值的目的。民間投資要謹慎,但的確是升值比較快的辦法,也是抗擊通貨膨脹的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3)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尤其是融資困難已引起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 針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商業銀行進一步強化了信貸管理,上收信貸審批許可權。股份制改造強化了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和內部核算,導致減緩了信貸投放,使資金不能及時得到運用,給中小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卻刺激了民間金融的形成。 隨著經濟的發展,民間金融形成一套完善的合法的流程。民間金融主要用於民間投資,民間金融是民間投資的主要資本流入渠道,從而要求民間金融的高效率。雖然民間金融及時有效的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但仍需謹慎操作。 (4)財務管理人員在理財中,要根據本企業生產規模、行業性質、經營特點及管理水平,及時、准確分析各種資本成本。 在充分考慮財務杠桿作用的情況下,合理確定權益性資本和債權性資本額度,力爭達到或接近最佳資本結構,以使資本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切不可顧此失彼,片面地擴大權益性資本或債權性資本。 特別是在進行項目投資上,要充分考慮其未來成本、機會成本等相關成本,進行科學、准確、真實的論證。切不可為爭項目,高估利潤,高估項目現金凈流量。 (5)企業在搞好銷售預測、生產預測的基礎上,要綜合平衡,制定出企業各級各部門都可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最佳財務預測。 財務部門應根據財務預測的數據,進行有計劃的籌集和使用資金。這樣有利於財務部門發揮其在籌集資金上的主動性、計劃性,克服財務人員為了防止工作被動,追求增大資金量和大量存放現金資產的弊端。同時可以避免企業在資金使用上的盲目性,給企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要記住,使用任何資金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⑶ 企業風險控制的目的與意義
【企業風險控制意義】對於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長效機制,推動風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義。全面風險管理,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企業風險控制目的】與企業風險控制是以專業管理制度為基礎,以防範風險、有效監管為目的,通過全方位建立過程式控制制體系、描述關鍵控制點和以流程形式直觀表達生產經營業務過程而形成的管理規范。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 風險管理又名危機管理,是指生產過程中,風險管理部門對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分析、評估,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的過程。
⑷ 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
風險是指由於將來情況的不確定性而使決策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在進行一項投資決策或籌資決策時,如果只有一種結果,就不存在不確定性,可以認為此項決策不存在風險;但如果這項決策有多種可能的結果,實際的結果就有可能偏離預期的目標,則認為存在著風險。而且,這種偏離程度越大,該項決策的風險也就越大。
企業的財務決策往往面臨著各類風險。把風險從企業經營及財務管理的角度分類,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類。 也叫營業風險。由於企業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而給企業預期的經營收益或稅前利潤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風險的來源分為企業外部原因和企業內部原因兩方面。
企業外部原因,就是指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及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供需狀況與價格變化,國家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政策及產業政策的調整等各種外部因素的變化。企業內部原因是指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及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產品形象及市場佔有率的變化趨勢,技術領先程度及工藝、裝備水平,質量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措施等變化,企業對突發情況的反應與應變能力等。 也叫籌資風險。由於籌資上的原因,因負債而產生的到期償還本金和利息的風險。當企業進行負債籌資時,不論盈虧都要按合同或協議規定向債權人定期還本付息,如企業的經營收入不足以償付這些本息時,則可能產生財務危機,嚴重時會造成資不抵債乃至破產。
企業的資金利潤率越高,同時負債的利率越低,則財務風險越小;反之,當負債利率大於資金利潤率時,負債不僅不會提高股東的凈收益,反而會成為企業的一項沉重的債務負擔。總投資報酬率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投資報酬率=時間價值率+風險報酬率
⑸ 投資是否一定存在風險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如何進行風險管理,談談看法。(急!!!)
投資有風險嘛,這是必然的,就是看你怎麼去控制這個風險了。企業投資風險控制這一塊包括的范圍可就廣了。不是一下能說完的呀
⑹ 企業財務管理與企業風險管理的區別是什麼
企業風險管理包括企業財務管理,企業財務管理不包括企業風險管理,企業風險管理包括財務風險控制,業務風險控制,運營風險控制等等!僅供商榷!
⑺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意義和作用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意義:
企業在正常經營運作中,總會遇到各種風險。不論是製造型企業還是生產型企業,也不論是服務型企業還是施工生產型企業,面對市場,參與競爭,就會有風險。而所有風險中,企業本身的內在因素導致的風險系數高低,必然會或輕或重地作用於風險程度。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作用: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是指經營主體對其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度量和分析評價,並適時採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防範和控制,以經濟合理可行的方法進行處理,以保障理財活動安全正常開展,保證企業經濟利益免受損失的管理過程。而這個過程,具有不容忽視的法律意義。
拓展資料
一、簡介
財務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風險管理經驗和近現代科技成就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管理科學。財務風險管理是指經營主體對其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度量和分析評價。並適時採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防範和控制,以經濟合理可行的方法進行處理,以保障理財活動安全正常開展,保證其經濟利益免受損失的管理過程。
二、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對風險所作的定性判。現實社會中的風險並不都是顯露在外的,未加識別或錯誤識別的風險通常不僅是難以優化管理的風險,而且還會造成意料之外的損失所以在這一階段,風險識別的手段,相關信息的收集、辨別,風險的匯總、分類,風險走勢的監測都是必要的。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程序的基礎。
⑻ 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必然性和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要清醒地認識到風險的客觀存在。過去,不少企業由於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管理不到位,致使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破產倒閉。如何增強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切實加強對各種可能造成財務風險的不確定因素的科學分析和預測,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採取不同的措施,防範和規避各種財務風險成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
1、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
當前,多數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僅僅局限於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的自我分析和控制,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來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管理,管理程序不全面、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企業無法及時預見、識別和反映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各種風險因素,無法及時加以防範和控制,風險產生不可避免。
2、企業管理制度執行不力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並對已有制度不斷地優化、完善,是企業規范經營行為、完善管理機制、落實管理責任的有效方式,也是企業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企業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就必須強化執行,如果執行不力,就會出現對工作檢查、落實不到位,就會導致部分員工在日常工作中以自選動作代替規定動作,「三違」行為難以避免,風險難免產生。
3、企業監督制約機制缺失
在現實工作中,由於企業管理人員風險意識不足、合作意識不強,在日常工作中,只關心自己份內的事,不關心其他部門的經營管理活動,致使企業內部缺乏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經營管理機制,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
4、企業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
科學的財務決策,是規避財務風險、實現財務目標的前提。目前,在企業財務決策方面,普遍存在著主觀決策或憑經驗決策的現象,由此導致決策的不科學、不合理,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5、企業資金回收策略,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
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經濟效益滑坡,有的甚至出現虧損。流動資金得不到應有的補償,而虧損還擠佔了企業的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資金需求,只好繼續擴大貸款規模,將短期貸款用於長期投資,短貸長投現象嚴重。這就加劇了企業資金的緊張局面,降低了企業抗風險的能力,不可避免地引起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還貸能力與貸款規模極不相稱,產生財務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1、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資金比例過高
在企業資金結構中,相對資金來源來說,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於籌資決策不科學等原因,企業資金來源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0%以上。資金來源結構的不合理致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
2、對外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影響預期收益的實現
在對外投資決策過程中,由於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有限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使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甚至產生巨額投資損失。
3、賒銷比重大,應收帳款缺乏控制
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佔有率,大量採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導致企業應收帳款大量增加。同時,由於企業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資信情況、償債能力了解不夠,盲目賒銷,致使應收帳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帳款長期無法收回,造成企業壞帳損失。
4、存貨庫存結構不合理,存貨周轉率不高
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所佔比重相對較大。企業存貨庫存結構不合理,存貨周轉率不高,形成超儲積壓現象。這一方面佔用了企業大量流動資金,另一方面企業為保管這些存貨還必須支付大量的保管費用,導致企業費用水平上升。同時,存貨庫存長期積壓,還會增加商品儲存損耗,承擔由於市場價格下跌所產生的存貨跌價損失,使得企業經營效益下降。
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措施:
1、企業籌資風險的防範
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籌資計劃。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可以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制訂合理的籌資計劃。為了保證籌資計劃的合理性,企業應運用有關償債能力考核指標對籌資計劃進行測試和評價,如企業負債後,其速動比率是否低於1,流動比率是否低於2。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對長、短期借款要進行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於合理,對還款時間要合理確定,防止因還款期過分集中帶來的財務風險。
認真分析利率變動情況,合理進行籌資安排。企業在資金市場進行籌資活動,應認真研究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根據利率走勢,把握其發展趨勢,並以此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在利率處於高水平時期,盡量少籌資金,或只籌措急需的短期資金。在利率處於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金,對急需的短期資金,應採用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在利率處於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在利率處於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積極籌集長期資金,並盡量採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
2、企業投資風險的防範
銷售企業進行投資多為固定資產建設投資,在進行決策時,一定要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體系,進行科學的投資可行性分析論證,尤其是投資回報的分析,在進行效益估算時,對使用的數據一定要通過多方調查論證,確保使用數據的准確。在項目可行與否的結論上,要重點把握投資回收期、內含報酬率、凈現金流量等關鍵評價指標。只有在項目可行性分析環節起到財務閘口作用,才能將投資的決策風險降到最低。
加大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力度,改善外部投資環境,降低投資風險。在進行固定資產建設投資時,企業應加強與政府城建規劃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確保投資項目納入政府規劃范疇內,避免投資項目與政府總體城市規劃間的矛盾所帶來的投資風險。
加強投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投資者的理財能力。投資天生就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投資主體應該具備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投資管理人員應該是具備懂技術、懂金融、懂財務、懂管理等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而且還得具備敢於冒險,敢於創新的精神。因此,企業必須加強投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投資者的理財能力,確保投資安全。
3、企業資金回收風險的防範
完善應收帳款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賒銷行為的管理。企業在制訂和實施分期收款的賒銷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盡量減少應收帳款的佔用額度和佔用時間,降低應收帳款的管理成本,要選擇邊際利潤大於應收帳款管理總成本的賒銷政策,進一步規范企業賒銷行為的管理,防止造成企業壞賬損失,切實加強企業銷售資金的安全回收管理。
增強銷售人員的責任心和風險意識,設立風險抵押金。企業銷售人員的工資可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可將其中的一部分用於支付銷售人員工資、獎金,另一部分則作為風險抵押金。這樣,就可促使銷售人員對每筆業務都慎重對待,對每個客戶的資信程度和償債能力都進行認真評價,切實提高銷售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做到既要將產品銷售出去,又要保證收回貨款,從而減少應收帳款,避免壞帳損失。
總之,財務風險管理不僅是現代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風險的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只有企業全員、全方位重視財務風險管理,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善於對自然和社會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科學預測,採取各種防範措施,才能有效地規避各種財務風險,確保企業資金安全。
⑼ 淺談企業如何開展全面風險管理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對風險管理給出如下定義:「全面風險管理,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這一定義體現了企業風險管理以下幾個主要特徵:
戰略性。盡管風險管理滲透到現代企業各項活動中,存在於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日常管理當中,但它主要運用於企業戰略管理層面,站在戰略層面整合和管理企業層面風險是全面風險管理的價值所在。
2.全員化。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由企業治理層、管理層和所有員工參與,旨在把風險控制在風險容量以內,增進企業價值的過程。
3.專業性。要求風險管理的專業人才實施專業化管理。
4.二重性。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商業使命在於:①損失最小化管理;②不確定性管理;③績效最優化管理。全面風險管理既要管理純粹的風險,也要管理機會風險。
5.系統性。全面風險管理必須擁有一套系統的、規范的方法,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