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市公司高管包括哪些
根據《公司法》第217條第一項的規定,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更新,請以相關法規規定為准。
應答時間:2020-12-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有限公司股東分紅及高管分紅方案
分紅是股份公司在贏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紅利。是上市公司對股東的投資回報。分紅是將當年的收益,在按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公益金等項目後向股東發放,是股東收益的一種方式。通常股東得到分紅後會繼續投資該企業達到復利的作用。
普通股可以享受分紅,而優先股一般不享受分紅。股份公司只有在獲得利潤時才能分配紅利。
分紅有紅利再投資和現金分紅兩種方式,這兩種分紅方式的差別是,一個是單利增值,而紅利再投資是復利增值。所以大多數客戶比較喜歡選擇紅利再投資的方式。
基金分紅是指基金將收益的一部分以現金方式派發給基金投資人,這部分收益原來就是基金單位凈值的一部分。因此,投資者實際上拿到的也是自己賬面上的資產,這也就是分紅當天(除權日)基金單位凈值下跌的原因。
基金分紅與收益:分紅並不是越多越好,投資者應該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分紅方式。基金分紅並不是衡量基金業績的最大標准,衡量基金業績的最大標準是基金凈值的增長,而分紅只不過是基金凈值增長的兌現而已。
對於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如果想實現收益,通過贖回一部分基金單位同樣可以達到現金分紅的效果;因此,基金分紅與否以及分紅次數的多寡並不會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產生明顯的影響。至於封閉式基金,由於基金單位價格與基金凈值常常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想通過賣出基金單位來實現基金收益,有時候是不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基金分紅就成為實現基金收益惟一可靠的方式。投資者在選擇封閉式基金時,應更多地考慮分紅的因素。
現金分紅:現金分紅是直接獲得現金紅利,不用支付贖回費,而且免稅,即落袋為安;
紅利再投資:將所分得的現金紅利再投資該基金,即俗稱的「利滾利」,這樣做既可免掉再投資的申購費,而且再投資所獲得的基金份額還可以享受下次分紅。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澱資金,隨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發布公告,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1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多喜愛公告,增加閑置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產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資金中包含閑置募集資金。
為什麼上市公司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這樣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公司收益。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大多上市公司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是以保障資金安全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大多會選擇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為7天,最長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這樣一算,一個億買一年理財利息是:1億元*3%=300萬元,這可是凈利潤,基本沒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劃算。
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不能對上市公司的說法偏聽偏信,需要審視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眾多案例的總結,可以看出,其實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理財產品收益高,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企業發展的動能不足。這其中透露出的風險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我們投資者的初衷。投資者買股票,是希望企業通過經營,獲得長期的獲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價上漲獲利。但有的公司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不做業務創新改進,而是去買了理財產品,用錢生錢,實際是存在一定的資金浪費。
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趨利避害!
另外,某種程度上說,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財專業戶」,是一種「懶惰」的投資行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
再補充一句,入市有風險,投資一定要謹慎!
㈣ 上市公司高管激勵方式有哪些
上市公司的激勵方式有:
節日福利;
年假;
現金獎金;
限制性股份獎勵。
㈤ 中國上市公司的理財目標是什麼
實現股東財富的最大化。
㈥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有哪些
最近,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節攀升,不但吸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據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資629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不過今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已經開始不淡定了,年初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將募集資金投向理財等財務投資領域。對於廣大股民和實體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資者還要留意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情況,留意相關公告信息。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絕對值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上市公司應該及時披露。
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相信監管層後續會繼續完善相關規定內容,更有效的發揮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用投資者的錢或者自有閑置資金用於財務投資。
㈦ 公司上市,高管如何套現
上市公司高管由於直接掌控上市公司的經營,最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產品價格變化等等,具有信息優勢,知道公司值多少錢.
高管大規模套現表明他們認為公司的股價太高了,套現也是很自然的事,如果價格過低,他們也可能會增持。另外,上市公司高管面臨「二選一」:是選擇數十萬的年薪繼續留在公司,還是辭職准備套現市值數千萬的股票?在高薪與「巨額套現」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所以就有不少高管選擇了主動辭職。
畢竟,上市公司高管由於直接掌控上市公司的經營,最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產品價格變化等等,具有信息優勢,知道公司值多少錢。
而且A股市場上以三四十倍的市盈率水平進行股票買賣交易,勢必也難能長久。特別是股改以後上市公司業績的確是上去了,但其中難免會有做上去的成分(例如,把以前隱藏下來的利潤進行釋放,等等)。而由於市場對2008年國內外經濟放緩及高通脹、緊縮貨幣政策的預期等不利影響,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可能會低於預期。
還有,今年隨著「大小非」解禁高潮的到來,大量限售股湧向市場將是投資者不可迴避的一個事實,原來股票市場上平衡的供求關系已經被打破,上市公司高管就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以保住幸運的巨大賬面財富。
需要完善法規進行制約
就目前的法律規定而言,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套現的行為並不違法,但此舉卻令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基礎受到傷害。
全流通對於A股市場來說是一個新的格局,不管是管理層還是市場參與者對於全流通後市場的認識都還存在局限性。新情況需要新的監管體系,目前的監管體系並不完備,特別是對於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套現以及「大小非」的市場行為需要新的監管體系進行規范。
當務之急,需要完善法規制約高管辭職套現行為,進一步制約高管辭職套現的額度和時機;進一步制約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套現後的再就職;通過制定法規對上市公司高管拋股套現開征資本利得稅。
㈧ 年收入50萬,請教理財方案
股票,如果你會的話,綠化沙漠,買房租房,教育嘛,因人而異不是投入多少就有多少回報的,,,我什麼時候年收入10萬呢 嗚~~~~~~~~~~~~~~~確定您不是 拿我們開玩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