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趙錫成的捐贈哈佛
趙錫成捐贈哈佛大學商學院4000萬美元
哈佛大學及哈佛商學院2012年10月12日收到著名美籍華人、福茂集團董事長趙錫成暨家族基金會捐獻的4000萬美元捐贈,以紀念趙錫成夫人趙朱木蘭女士平凡又不凡的一生和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遺產。據介紹,此項捐款將用於資助攻讀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的學生及參與該校高管教育培訓課程的學員。
「曾與朱木蘭女士攜手共度了60個美好和難忘的春秋。在我們的人生歲月中,木蘭給予我無條件的愛、信任和堅定信心,我永遠感激木蘭堅定不移地支持我們的夢想及所付出的努力,並在生命中任何階段所給予我的鼓勵。」美國前勞工部長、趙朱木蘭的女兒趙小蘭表示,「母親極能啟發人性、鼓舞人心,積極樂觀,並深信無論性別,教育在造就世界領導人方面至關重要。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總是向我們強調,我們擔負著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責任,而且要對人仁慈慷慨。」
「趙氏家族的這份極其慷慨的饋贈,充分體現了他們對高等教育所秉持之堅定信念,以及對本校之持久信心」。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Drew Faust)教授說,趙氏家族堅定地致力於為更多的學子進入哈佛大學創造機會,並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商界領袖建立一個溫馨的進修環境。
哈佛商學院院長尼廷?諾瑞亞(Nitin Nohrin)表示,這是該學院首次收到來自華裔家庭的大筆捐贈,該學院將用這筆善款建造一座用於管理教育基地的大樓,每年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000餘人聚集此地,它將成為商學院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
哈佛商學院成立於1908年。據介紹,包括趙小蘭在內,趙錫成家族共有四位女兒就讀於哈佛商學院,為該院建院百餘年歷史上所罕見,並特擇定在哈佛大學建校375周年校慶,及慶祝女性就讀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班50周年之際作此捐贈。
哈佛商學院院長諾利亞(Nitin Nohria)致辭時說:「趙氏家族是對美國夢的最好詮釋和體現。這份厚禮別具深意之處,是它背後趙氏家族的故事。他們移民到美國後重建生活,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充分展現了趙博士及夫人的果敢與堅毅。」
2. 哪裡可以下載到哈佛大學基金和耶魯基金的年報啊!!急求!200分!求幫忙!
http://hmc.harvard.e/investment-management/performance-history.html
this one exactly!
3. 哈佛大學總共多少個專業
總共有46個本科專業 、134個研究生專業招生。
哈佛大學在生命科學、自然科學、法學、醫學、商學、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擁有世界級的學術影響力。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截至2014年,哈佛大學在校全體教員約2400人,其中含有多位諾貝爾獎、普利策、普利茲克獎、菲爾茲獎獲得者。
教學特色:
直到19世紀,創建了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仍然以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
學術資源:
哈佛大學擁有美國最大的學術圖書館,規模為全球第五(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
科研成果:
哈佛大學受捐資金居於世界科研機構之首,在2013年已經累計達到320億美元,是僅次於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最大捐贈基金。
4. 卡耐基基金會的20世紀80年代以後
1982年另一任新會長漢堡上台。他與派弗背景很不相同,主要從事醫務工作,原任哈佛大學衛生政策研究和教育部主任。他表示到基金會任職是為社會和公眾服務,不過對基金會應關心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他確定基金會的幾大目標是:(1)避免核戰爭,改善美蘇關系;(2)教育全體美國人,特別是青年,以適應一個以科技為基礎的社會;(3)防治各種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傷害,包括吸毒、酗酒和少女懷孕等社會問題;(4)在第三世界培訓和開發人力資源,重點在墨西哥。
漢堡認為,今後世界發展最大的特點之一是科技對人的決定性影響。可以想見,根據這一思路,基金會的工作必然有所調整。在所有以上目標中,特別強調科學,包括硬科學和行為科學;更著眼於全球性的問題;國內則著重政策研究,不那麼強調不平等和社會改良。對政府的態度從批評改為爭取其支持和合作,在華盛頓政界和高層人士中進行經常性的聯絡活動。同時建立了卡耐基教育和經濟論壇,定期舉行全國各界領袖人物的會議,討論教育政策與國家經濟需要的關系。
根據1993年的會長報告,10年中基金會在資產和支出的數額上有很大發展,當時總資產達到13億美元,是1982年的3.25倍;支出預算從1982年的1300萬美元增至5900萬美元,相當於自1911年以來82年間總捐贈數的51%。工作中心仍然圍繞教育與和平兩大主題,強調預見性,「防」甚於「治」,為此,加強研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這一時期最大的特點是把重點放在早期教育。80年代美國教育界和科學界達成共識,認為兒童和少年時期的教育對人的一生乃至整個國家的未來都非常重要,並就父母和有關方面應如何合作以滿足少年兒童成長的需要提出建議。基金會配合這一共識,大力進行解釋和宣傳,利用其近一個世紀以來在教育界的影響掀起全國長期教育改革運動,重點在公立中小學和學齡前教育,研究一切影響學習的校內外因素,並提出口號「教育非自幼兒園始,而是始自胎教」,甚至從孕婦培訓開始。資助的具體項目有:
① 青少年教育與發展戰略。范圍是從出生前到10—15 歲的少年。在1986年至1996年的10年中, 基金會贊助了對青少年不同的發展時期進行的綜合研究,取得了國家科學院研究理事會、斯坦福大學和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的配合,成立了若干專家與公眾領袖聯 合組成的小組,分為幼兒(3歲以前)、童年(3—10歲)和少年(10—15歲)。小組提出了大批報告和專著,其中影響最大的為代表以上三個年齡段的三篇報告:《起點》、《前途有望之年》和 《大過渡》。報告就培養負責的和夠格的父母、產前與初生嬰兒的保健、少年健康成長的要素,以及爭取家庭、學校、社區、媒體等社會力量配合等提出了一系列建 議,在社會上廣泛散發。基金會又出資立項,鼓勵各州和市採取實際措施實施以上報告中的建議。已有十幾個州和若干市參加這一項目。這些建議得到柯林頓總統夫婦、全國州長協會和兩黨不少國會議員的支持和大力推動。報告還在全國性的雜志登載,在電視台的黃金時間播放,並進入一次白宮會議的主題。這一研究對全國的教育政策和計劃都產生了影響。
② 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師資水平,改進教學質量,是卡耐基基金會的傳統關注點。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突出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師資培養以及培訓幼兒園和低年級小學教師,促使低年級小學教科書的出版者也參加研究工作。 80年代,卡耐基和洛克菲勒基金會聯合贊助成立教學與美國前途全國委員會,經過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研究,提出一項報告,主要精神是:教育制度的改良歸根結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報告並就提高教師職業的地位、吸引優秀人才、建立考核機制、提供終身自我提高的機會等提出一系列建議。報告還強調要建立一種足以反映美國社會多元文化的教育結構。為此,基金會組織的卡耐基教育與經濟講壇還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1987年又發起成立了提高專業教學標准全國委員會,以實施論壇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議,由北卡羅來納州州長亨特主持。經過10年的實踐,基金會於1997年向30個領域的骨幹教師頒發證書,數量約占教師總數的40%。柯林頓總統在1997年的國情咨文中專門提到了這一委員會,號召全國予以支持。
③ 文科教育。在提高教育質量中有一個特殊問題是文科教育問題,對美國的意義就是如何加深全民對民主制度的理解。1981年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提出一份報告,題為《高等教育為國家服務》,其作者大聲疾呼美國存在著「公民知識盲」,建議在大學課程中加入新的公民教育。1988年美國價值研究所又提出報告《向公民社會呼籲》,建議重新對一些基本的公民社會問題進行學習思考。從1930年以來,卡耐基基金會就對大學本科的課程改革集中資助,並且這也是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資助的無數研究報告的主題。中斷了16年以後,基金會又重新開始這一課題。從1999年開始將研究文科教育未來的目的,以及基金會能如何有效地回應這一問題列為研究主題。
④ 教育服務工作中的各方合作。從80年代初開始,基金會即從事一項工作,把大專院校、公司和國家的各實驗室以及各科研機構的科學力量同中小學的教學需要結合起來。特別注重建立科學教育工作者和科學機構的聯系,以改進教學和課程,包括理、化、生物,也包括行為科學和心理學。在此領域中一項突破性的規劃名為「2061規劃」(以哈雷彗星再次出現的年代命名),主持人為著名科學教育家拉瑟福德 。他認為美國當前學校中的科學教學不足以為生活在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高技術世界中的未來公民作準備。該規劃旨在重塑大學前的自然科學、數學和技術教學,從幼兒園起,貫穿整個12年中小學。經過10年的努力,於1989年發表了《全體美國人學科學》和《水準線》兩項報告,對發動制定全國科學教育標准和直接改進科學教育質量起了很大作用。到90年代,全國科學院經常發表科學標准,成為提高科學教學的中心。 80年代到90年代,基金會一直把反對核擴散以及前蘇聯地區的發展作為中心議題。冷戰以後種族間的沖突成為對和平的新威脅,也是基金會的重點之一。
① 避免核戰爭。基金會大規模資助跨學科、跨國界的研究,特別關注核武器和製造材料的安全儲存及其指揮—控制系統。基金會發揮它的特長——充當聯系獨立研究者和決策集團的中間人,一方面贊助第一流研究分析家出成 果,一方面設法在重大問題上建立他們與政府、傳媒和企業界之間的聯系。在里根、布希和柯林頓政府期間,基金會都曾應政府的要求召集有關專家就核軍控和防止核戰爭問題、與蘇聯關系、非政府組織的作用、聯合國改革等問題進行討論。
基金會還資助前參議員克拉克主持的阿斯彭學會國會項目。這一項目的活動方式是在一個休閑勝地與有關某個問題的國際學者進行超黨派的無拘束的討論,已經舉行的有與前蘇聯、東歐和烏克蘭等國家的討論。
② 防止核擴散。基金會1992年撥出巨款資助有關這一題目的研究、討論和活動,參加的有各方面專家。指導委員會中有參議員納恩與盧格、布魯金斯學會會長斯坦布魯納、 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軍控中心主任佩里(1994年被任命為國防部長)。這個委員會的工作對1992年納恩—盧格修正案有很大貢獻。該修正案是針對1991年國會通過的《減少蘇聯核威脅法》的。這是參議員把研究成果化為政策實踐的典範。 1992年,基金會資助的哈佛大學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卡特在一份題為《蘇聯核裂變》的報告中指出蘇聯解體之後的新的核威脅。這份報告到了兩位參議員手中,他們立即合作發起美國幫助消除這一危險的立法措施。後來卡特任助理國防部長,和佩里一起與兩位參議員合作共同執行這項法案,幾年來,共花費20億美元,用於許多大型工程計劃、軍事來往、國防工業轉 為民用計劃、軍營建設和再培訓、武器與裂變物資的安全保衛以及反對人才外流的贈款等。有幾千名美國人在俄羅斯與其同行就以上項目進行合作,包括使烏克蘭、 哈薩克和白俄羅斯完全非核化。
③ 防止致命的沖突。1994年,基金會把「國際安全」 項目改名為「防止致命沖突」。特別把重點放在明確的、系統的防止災難發生的辦法上,而不是事後修補災難造成的破壞。成立了「卡耐基防止致命沖突委員會」, 有36名委員,包括16名國際領袖人物和長期對防止沖突研究有經驗的學者。兩名主席是前國務卿萬斯和基金會會長漢堡。這是一個國際性組織,與世界各國的組 織有積極的合作關系,經常舉行國際會議。委員會分以下四方面進行研究:
考察種族、民族和宗教沖突的原因和防止其發展為致命沖突的辦法;
支持非政府組織進行防止暴力的努力;
繼續努力加強民主機制,作為應付前蘇聯和中東歐內部帶有爆炸性的沖突的非暴力機制;
探索美國、俄羅斯與其他核大國如何加強努力以遏制先進武器的擴散,避免使族群沖突更加危險。
委員會於1997年發表最後報告,在全世界散發,號召國際社會的各類成員,包括民主國家、聯合國、區域組織、企業界、全球科學界、教育與宗教組織、傳媒、關心沖突的非政府組織等,通力合作,防止致命沖突;除了消極 的避免直接對抗之外,還應採取積極措施,如促進民主、市場改革和創建保護人權的公民組織。
其他如自然資源的減少、領土完整的原則和自決原則之間的矛盾、和平實現後如何通過消除宿怨達成和解來予以鞏固,以及對過失國家實行制裁的效果等等,都是有關這一問題的題中之義。
④ 建立各種集團之間的相互了解。各個群體是否不需要族際仇恨和沖突也能增加自身的凝聚力,取得有效的發展?人類的適應能力如何調動起來把這種隔膜和仇恨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卡耐基基金會在冷戰後所致力的課題之 一。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把兩項傳統的關注——和平與教育——結合起來。家庭、學校、社區組織和傳媒對形成族群的態度有關鍵作用,既可以向仇恨和沖突方向,也 可以向寬容和合作方向引導民眾的情緒。1996年卡耐基資助16家機構對青年人的族際關系問題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找出兩種態度產生的根源與如何進行尊重 和寬容的教育方法。鑒於媒體的重要作用,基金會在其資助的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中增加了這方面內容。這個節目是國際性的。 ① 前蘇聯及其他地區。對俄羅斯和其他前蘇聯地區,基金會的做法不是提出改革的建議,而是提供機會促進這些地區和美歐及其他國家高級集團之間的經驗交流。
基金會資助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的「加強民主機制」項目從戈爾巴喬夫初期就已開始,對蘇聯中央政府和比較進步的地區中關心建立民主的人士給以咨詢,此項工作一直延續到蘇聯解體之後,許多當時與此項目有關系的人士已是俄羅斯社會有名望的重要人物。漢堡在會長報告中稱:這樣有組織地幫助一個國家民主化的國際行動在歷史上是少見的,而事實證明不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把民主當作裹著糖衣的新帝國主義入侵活動,那麼將一事無成。如果把它看作在我們這個紛爭無處不在的人類中一個強有力的、建設性的、解決沖突的機制,那麼這是一個應付生死攸關的挑戰的寶貴機會。
② 加強美國國內民主。卡耐基基金會認為自己的各項工作,包括教育,都貫穿了加強民主價值觀的精神。不過另外還有更加直接的由專人負責的專門項目,其主要內容是提高選舉的投票率、促使競選捐募款制度的改革、推動國會改革、提高大學在處理重要社會問題中的作用、研究民主與媒體的關系等。基金會認為當前對美國民主的威脅因素如下:
公眾對政治的冷漠和憤世嫉俗的態度,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政治權力為特殊利益集團服務,不是為公眾的利益服務;
不同宗教、種族和族裔、階級、性別的人群關系日益疏離,美國凝聚力下降。光是寬容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互相理解和接受,並認識到美國社會的力量在於多元化;
老年人的積極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其困難也未得到足夠照顧;
貧富懸殊擴大。
這些問題都是基金會特殊項目所關注的內容。 經濟問題在卡耐基基金會歷史上不是重點。但是自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家庭收入下降,大批婦女進入勞動大軍,而同時反福利政策的勢力抬頭。有鑒於此,基金會開始關注經濟拮據的家庭問題,資助一系列的有關研究項目,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兩名學者卡默曼和卡恩關於工業化國家社會福利比較研究與卡耐基兒童理事會關於美國困難家庭兒童狀況的報告。基金會還在哥大建立了全國貧困兒童中心,致力於將美國2300萬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兒童的狀況向全國廣為宣傳以教育公眾。
此外還成立了「卡耐基科學、技術與政府委員會」,旨在促進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研究,分析科學如何為社會服務,並確保科技成就作人道的使用,關注發展科技的決策過程;研究「使美國民主適應世界的變遷」,如技術進步、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少數族裔和文化多元化對原來的民主機制的挑戰等課題。
1997年柯林頓總統授予卡耐基基金會漢堡會長美國平民最高的榮譽——總統自由獎章,以表彰他為「改善兒童的健康和福利事業」做出的終身努力。
5. 美國TOP100大學的捐贈基金排名,比比哪所大學最有錢
最有錢的綜合大學:哈佛、耶魯、芝加哥大學、斯坦福、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大、艾莫里、萊斯、西北、伯克利、南加州、杜克、密歇根、聖母、紐約大學、霍普金斯、布朗。
6. 如何申請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後或者訪問學者
申請辦法如下 :
1、選拔辦法
本項目採取「個人申請、單位推薦、專家評審、擇優錄取」的選拔方式進行選拔。所有符合本項目申請要求的中國公民均可按規定的程序進行申請。
2、申請准備
申請人應按項目要求對外聯系,提交申請材料並取得外方的邀請函。
3、申請時間及方式
申請人經所在單位審核同意後,應於當年的1月11日至1月20日登錄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網上報名系統apply.csc.e.cn進行網上報名並提交申請材料。
網上報名時,請在《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出國留學申請表》「計劃留學院校」欄中填寫哈佛大學英文官方全稱(HarvardUniversity)。
4、申請受理方式
申請人應按照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在國家留學網上公布的申請人條件,於報名當年的2月1日前經所在單位推薦,由所在單位統一將申請材料提交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美大事務部。
5、申請材料
①請按照關於准備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申請材料的說明准備書面申請材料。
②應提交的對外聯系材料(一式兩份)
Ⅰ.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申請表(VisitingFellowsApplication)及研修計劃(SummaryofResearchPlans);
Ⅱ.推薦表()及兩封專家推薦信;
Ⅲ.哈佛大學國際學生附加表();
Ⅳ.來自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導師的邀請信。
以上材料請按順序整理並單獨裝訂。
(6)哈佛大學基金會擴展閱讀:
博士後申請條件:
1、申請者應符合《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國留學人員選拔簡章》。
2、其他條件:具備突出的學術科研、教學水平,至少已在推薦單位工作2年,年齡一般不超過45歲;已獲得博士學位;外語水平符合哈佛大學的要求,並持有哈佛大學導師的邀請函。
訪問學者申請要求:
本科及碩士以上學歷,8年以上高層管理崗位經驗,且在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兩篇以上論文或有一部以上專著。(有特殊能力的管理人才或對社會具有特殊貢獻的申請者可酌情考慮放寬部分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項目
7.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在美國哈佛大約畢業的居多
因為哈佛作為世界名校所培養出來的應晶瑩有很多,不管從政治上還是從科學文化來講的話,哈佛在世界大學中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
8. 哈佛骷髏會是什麼
骷髏會、常春藤聯盟及權力的秘密通道
美國《紐約時報》年輕女記者亞利珊德拉·羅賓斯在她的暢銷書《墳墓的秘密:骷髏會、常春藤聯盟及權力的秘密通道》中,有一句話現在看來越來越有先見之明:「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很可能成為耶魯大學『骷髏會』會員的首次對決。那就是現任總統小布希(1968屆會員)接受參議員克里(1966屆會員)的挑戰。」這種挑戰還談不上「骷髏會」的分裂或火並,或許只是表演給美國人看的有一個「智力魔方」。因為「骷髏會」盛產的就是「陰謀」和「智力魔方」。
在秘密采訪了100多位「骷髏會」會員,借鑒引用了近90本書籍和文件後,羅賓斯終於揭開了「骷髏會」的底蓋。經過172年的繁衍生息,從白宮、國會、各內閣大部、最高法院到中央情報局,權柄的花紋赫然就是「骷髏會」的會徽標志,「骷髏會」的成員可謂幾乎無所不在。
「骷髏會」的家族成員逐漸控制了美國社會,並最終成為一個具有完全封閉性和封建性的美國版貴族階層。通過這本書,我們看到了一顆美國社會的「黑色心臟」,是它令美國成為了一個「陰謀論」風行四起的國度。
在伊拉克「後戰爭」時代依然硝煙彌漫的今天,在伊拉克正在打響「二次戰爭」的國際猜想逐漸成為現實的現在,重新觀摩美國「骷髏會」的內在肌理和其不斷製造出的「陰謀」,你或許會明白戰爭背後的許多東西,因為美國打響的許多戰爭背後的理由都不是所謂的「公理和正義」,而是大家族、大集團的利益使然!
耶魯學生羅素創建美國版「骷髏會」
19世紀初,歐洲的德國快速騰飛,引得許多美國大學生前往留學。耶魯大學生威廉·亨廷頓·羅素也在1831年來到德國進修。威廉·亨廷頓·羅素出身美國著名的羅素家族,該家族擁有美國最大的鴉片走私集團「羅素公司」,號稱「鴉片帝國」。威廉·亨廷頓·羅素的堂兄就是「羅素公司」的大老闆、鴉片販子塞繆爾·羅素。
威廉·亨廷頓·羅素是美國耶魯大學1833屆畢業生,是當年度耶魯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代表,他後來成為康涅狄格州立法機構成員和該州國民警衛隊的一位將軍。
在德期間,羅素結識了德國一個名叫「骷髏會」的秘密會社的頭目。這個會社是歐洲18世紀一個臭名昭著的先知組織的魔鬼式派生物,不過該會社的宗旨、會員精神以及嚴格的入會條件和組織方式,給羅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32年,羅素回到耶魯大學,他決定創立一個比耶魯大學其它會社或兄弟會更加儀式化、更加秘密、更加提倡共濟會式團結互助宗旨的會社。隨後羅素糾集了班上最有前途的同學阿方索·塔夫脫(阿方索·塔夫脫後來成為國防部部長、總檢查官、駐澳大利亞公使、駐俄羅斯大使,其子威廉·塔夫脫後來成了第27任美國總統,威廉·塔夫脫是「骷髏會」1887屆會員。)正式創辦美國版的「骷髏會」。羅素和阿方索·塔夫脫都是首屆會員(1833屆)。
入會條件苛刻 「骷髏會」172年共有2500個"幽靈"
根據羅素和阿方索·塔夫脫制定的入會條件,被征選的會員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出身美國東部豪門,家世顯赫,最好是從英國移民、帶有貴族血統的家族成員;中學階段最好在美國貴族寄宿學校上過學,具有團結精神,善於恪守秘密;愛好體育,具有體育競爭精神,最好有軍隊服役經歷,具有「斯巴達」式的戰士氣質;征選對象是耶魯大學三年級學生(畢業那一年正好加入「骷髏會」),每屆會員名額為15名。
同時活著的「幽靈」不超600名
另外會社初期還有種族和性別的限制,比如猶太人和黑人不能入社,女性不能入社(1991年才准許女性入社)。
由於每屆會員名額為15名,所以到目前的172年發展歷史中,「骷髏會」一共才向美國社會輸送了大約2500個貪婪攫取著權力和財富的「幽靈」,並保證同時活著的「幽靈」一般不會超過600名。
根據上述規則,你才會明白美國現任總統為什麼會被自己的父親送到貴族寄宿學校讀中學,以及他本來沒有運動天賦還拚命加入耶魯大學校棒球隊,甚至最後還上下鑽營當上了校棒球隊的隊長。看來都是在為加入「骷髏會」作準備。
一旦成為正式會員,也就等於獲得了以後進入美國上層社會的敲門磚和通行證,因為新會員不僅會被傳授如何跨進國家權力機構的知識,畢業時還能得到以往那些骷髏兄弟們的花名冊,這一排排的名字簡直就是通往權力和財富之路平步青雲的登天梯。
由於參加「骷髏會」的基本都是美國名頭很響的名門望族,其中包括布希家族、龐蒂家族、哈里曼家族、洛德家族、菲爾浦斯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塔夫脫家族、古德伊爾家族、佩恩家族和惠特尼家族等等。所以該會一直鼓勵大家盡量內部通婚聯姻,一來可以繼續維持「藍血」(即貴族血統)的純凈性,二來可以合力打造「骷髏會王朝」的權力和財富聯盟。
「骷髏會」詭異入會儀式:親吻骷髏頭大談性史
「骷髏會」的會社標志是一個人類頭蓋骨和兩節肢骨,上面撰寫「322」的阿拉伯數字字樣,具體涵義是:32表示成立於1832年,後面的數字2表示是德國「骷髏會」的第二分會。
該社信奉的偶像是海盜女神(海盜一般也是在海盜船上掛骷髏旗),意思大概是所有入了「骷髏會」的成員,就好像上了一條賊船,必須信守生死與共的情操,必須做到「齊榮辱、共存亡」,所以「骷髏會」的成員在內部說到「骷髏會」時,一般也稱「死亡兄弟會」。
入會會員必須贊同海盜行徑,欣賞並致力於通過「陰謀」達到攫取國家權力、製造「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該會還有一個主要宗旨,那就是協助會員獲得權力和財富。「骷髏會」禁止成員對外透露內部的任何事情,入會儀式相當詭異。
新會員在第一次進門時,會有一個年長的「骷髏會」的會員接待,這個人將一個頭蓋骨放在新會員肩膀上,同時用低沉的聲音說:「你會一生都接納頭骨和骨骼嗎?」答是的人准許進入。早期的入會會員還必須在泥漿中赤裸著全身進行摔跤,據說代表的意思是「在舊的世界中死亡」和「在新的世界中重生」。
秘密成會員相互要挾的利器
據說新會員加入時,不僅要親吻骷髏頭,還得全身脫光光躺在棺材內,對所有的兄弟公開自己的性愛秘密。由於每個人都已經沒有秘密可言,或者說秘密成了每個人相互要挾的利器,所以保證了秘密的永遠不見天日。
一旦被「骷髏會」接納,新會員必須把「骷髏會條令」當作自己做人做事的第一守則,剛入會時,新會員還會得到一張一萬五千美元的支票和一尊結婚時可以用得上的大座鍾,同時他們可以每周四和周日自由出入「骷髏會」位於耶魯大學校園內的「神廟」(位於著名的耶魯高街)。但是他一旦步入由「骷髏會」所營造的「後耶魯社會」後,他就必須把自己所得財富的十分之一捐給「骷髏會」,是之謂「十稅一」。
最初,「骷髏會」舉行秘密聚會是在一個租借來的會所,後來考慮到隱私問題並憑借不斷積聚的財富,到了1856年,一座位於耶魯高街的仿希臘和埃及的神廟式建築落成,這是「骷髏會」正式的會址總部。
這座神廟式建築高三層,設有地下室,由褐色條石建成,藤蔓盤繞,沒有窗戶,既像神廟又像墳墓,所以會員把它稱作「墓園」或稱「神廟」屋頂可以停靠多架直升機,建築風格給人一種陰沉、森嚴、古典、保守和充滿神秘色彩的感覺,同時還有一種卑微感。
小布希爺爺偷骸骨當「貢品」
在墓園的西大廳的拱形圍牆上,鐫刻著一句由羅馬字母寫就的話,大概意思是:「誰是凡人,誰是智者?無論是乞丐還是國王,最後的歸宿都是死亡。」
據說這里還陳放著一副小布希的爺爺當年入會時偷來的印第安酋長的骸骨。
「骷髏會」給美國帶來「政治黑死病」
「骷髏會」最終的發展趨勢是成為美帝國背後的「隱形帝國」和「新宮廷」,它勢必會傳染古典宮廷的共有「政治黑死病」———宮廷陰謀,並最終使美國變成一個「陰謀論」風行四起的國家。
在「骷髏會」興起後的美國歷史上,有很多難以解釋的問題和事件,最著名的就是肯尼迪遇刺、「水門」事件、中情局涉及國際制毒販毒和走私軍火、美國背叛薩達姆打響海灣戰爭等事件,如果往前追溯,還包括為什麼二戰快結束時在基本不需要使用原子彈的情況下,美國為什麼還是扔下了兩顆原子彈等。
作為一個「隱形帝國」,「骷髏會」製造並實施「陰謀論」有其深層原因。
比如在肯尼迪遇刺這個「謀殺國王」宮廷劇里,「隱形帝國」的真實目的就是要製造美國這個國家政治肌體的外傷,製造美國民眾的心智傷害和多重病態人格,破壞這個國家價值觀的同一性和內聚性,最後製造一個更加多元、更加混亂和迷惘、更加下墜的美國社會,並用「骷髏會」家族的價值觀引導和重塑美國社會,最終製造兩個美國:少數富人的美國和多數窮人的美國。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打擊「骷髏會」反被打擊
「骷髏會」的「崇高宗旨」據說是打造「世界新秩序」,但肯尼迪總統身上表現出革新氣質並不為封閉保守的「骷髏會」家族所接受,相反,這種革新氣質和隨後作出的國家行動甚至觸及和危害到了「骷髏會」家族的利益。
同時肯尼迪家族由於不是「骷髏會」的家族成員,勢必出現利益沖突,而肯尼迪總統不斷上升的民望和不斷擴張的政治人脈,令「骷髏會」家族緊張和恐懼。於是,一個「謀殺國王」的宮廷劇上演了!
「骷髏會」家族針對美國民眾發起的這場「謀殺國王」的心理戰,事實證明至少成功了一半,美國社會以後的發展軌跡和心路歷程表明,這個國家正在陷入「骷髏會」用權力、財富和話語權織就的捕殺之網,一種以「迷幻葯、搖滾和性」為根莖的惡之花正在美國「茁壯成長」。
之所以說「骷髏會」這場「謀殺國王」的心理戰至少成功了一半,是因為隨後的尼克松總統逐漸看清了「骷髏會」的面目,於是尼克松啟用基辛格,藉助於越南戰爭的失敗,開始了對「骷髏會」會員的大規模清洗,清洗首先從「骷髏會」的另一個「總部」中央情報局開始,理由是中央情報局在越南戰爭中情報工作不可饒恕的失敗。「骷髏會」也陷入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一個低潮期。
尼克松為此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骷髏會」家族暫時退出權力中心和不得勢,不能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陷入了工業和科技發展的大衰退。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失業率急劇攀高,銀行利率飆升,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被迫宣布美元脫離金本位的世界固定匯率金融體系。美國就是在這個時候從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
必須承認的是,尼克松高估了自己的政治勢力,這從他當初被迫提名老布希作為自己的副總統競選夥伴就可以看出。所以最後尼克松在水門事件中一敗塗地直至含淚搬出白宮。
1975年秋天,上任後的美國總統福特將基辛格請下了台,同時下台的還有基辛格的政治盟友國防部長詹姆斯·斯科勒辛格,以及中情局局長威廉·科爾比,代替他們上台的分別是拉姆斯菲爾德和老布希。「骷髏會」迎來了自己的政治回潮。
海灣戰爭:一石數鳥的世界級陰謀
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喬治·布希(老布希)在得克薩斯建立了一家名叫「薩帕塔」的石油公司,主要在得州和墨西哥開採石油,在30多歲的時候就積累了百萬家財。
喬治·布希能夠建立這家石油公司,全倚仗「骷髏會」長老級人物、父親的同屆會員尼爾·馬龍的支持。為了感激這個長老兼恩師,喬治·布希給自己的小兒子取名叫尼爾·馬龍·布希,感激之情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薩帕塔」石油公司開打的第一口海上鑽井平台,是為科威特政府開打的,布希家族和科威特的石油利益關系可謂歷史深遠。
雖然後來為了從政,喬治·布希不再出面打理自己的石油公司,但是他仍是該公司股票的主要受益者,並利用自己手中的政治權力為「薩帕塔」石油公司牟取商業上的便利。人們或許會明白喬治·布希為什麼一定要插手並發動1991年的海灣戰爭了。
其實這還遠遠不是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根據後來美國不斷揭示出來的資料和文件顯示,喬治·布希之所以發動海灣戰爭,背後是「骷髏會」大家族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起決定性的作用。發動海灣戰爭,是「骷髏會」大家族一石數鳥的世界級陰謀。
在這個世界級陰謀中,引誘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然後徹底擊敗薩達姆這個不馴服者,打擊歐佩克對世界石油價格的控制,將伊拉克作為自己「新殖民主義勢力范圍」的前哨並最終瓦解和重塑中東石油體系,把石油當作未來世紀的戰略武器並由此控制西方國家乃至世界大多數國家,最終回到「骷髏會」的最高宗旨:打造世界新秩序,實現「骷髏會」的大世界計劃,實現「骷髏會」家族利益集團的利益分配和價值實現,可謂設計精巧,一環扣一環,諱莫如深。
人們或許會明白美國為什麼在幾乎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對伊拉克發動「無理由之戰」,為什麼小布希要努力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因為上次提供給「骷髏會」會員家族的服務並沒到位。
布希和克里對決 「骷髏會」又一個「智力魔方」?
「骷髏會」之於美國社會,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早已成為美國社會的「黑色心臟」,而且從追求權力和財富最初宗旨出發,就已經奠定美國現代政治生活典型的政商二元結構,如果加上「知識權力」的控制,可以說是一個徹底籠罩了美國社會的「金絲網」。
「骷髏會」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十分形象地概括出了這個號稱全球民主典範的美國社會權力核心的典型本質:那些制定美國國家政策和社會游戲規則的人,實際上就是一個具有完全封閉性和封建性的貴族階層,一個保守的權力秩序捍衛組織,一個具有亞宗教性的新「騎士團」。
解開「骷髏會」的底蓋,你會發現,從白宮、國會、各內閣大部、最高法院到中央情報局,權柄的花紋赫然就是「骷髏會」的會徽標志;從金融銀行、聯邦儲備委員會再到洛克斐勒、卡耐基、福特等美國三大基金會,「骷髏會」的成員幾乎無所不在。
如果說政、商算是一個國家的實體性權力的話,那麼從1880年開始由「骷髏會」會員建立的「美國歷史學會」、「美國心理學學會」和「美國經濟學學會」,則基本控制了美國國家主導思想的論述,如果再算上對美國媒體的控制的話,幾乎所有的「知識權力」(軟性權力)都盡在「骷髏會」會員掌控之中,「知識權力」說到底是一個可以產生無限魔力並最終魔化美國乃至世界的「智力魔方」。
對於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出現的耶魯大學「骷髏會」會員的首次對決,即現任總統小布希(1968屆會員)接受參議員克里(1966屆會員)的挑戰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想像「骷髏會」在走向分裂。布希家族代表的是超級富人們的利益,而克里要充當美國中產階級和下層人民的利益代言人,這種分裂與其說是「骷髏會」自身的分裂,不如說是美國的分裂。正如美國社會學家所認為的那樣,一個「憤怒的美國正在形成」,一個兩分的美國已經存在,那就是「少數富人的美國」和「多數窮人的美國」。
至於克里能在分裂的道路上走多久,換句話說克里能夠表現出多大的真誠,值得我們懷疑,雖然他喊出了取消對年薪20萬美元的人的減稅計劃,但他競選也需要「骷髏會」里的大家族的贊助。或許小布希和克里的對決,是「骷髏會」的又一個「智力魔方」。
美國「骷髏會」精英譜
威廉·H·塔夫脫(1878屆會員)
1908年至1912年任美國第27任總統,1921年至1930年任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美國歷史上惟一一例既當過總統又當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人),還是美國卡耐基協會的託管人。在他手中,「骷髏會」進入自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亨利·史汀生(1888屆會員)
美國著名的戰略家,「骷髏會」第一黃金時代的實施者。1911年至1913年任陸軍部長。1928年至1929年任駐菲律賓總督。1929年至1933年任國務卿。在他從政的30多年間,為7位美國總統服務過,他們分別是西奧多·羅斯福、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伍德羅·威爾遜、加爾文·庫林奇、赫爾伯特·胡佛、富蘭克林·羅斯福以及杜魯門等總統。史汀生簡直是一個權力炙手可熱的政壇不倒翁,在他的手中,「骷髏會」里的大家族正式開始了美國社會政商二元結構的開創,惠特尼家族(鐵路和軍火產業)、龐蒂家族(鐵路和金融產業)以及哈里曼家族(鐵路和金融產業)的勢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和強化。
喬治·布希(1948屆會員)
即老布希,「骷髏會」中布希家族的主要成員,1988年至1992年的美國總統,兒子喬治·沃克·布希(1968屆會員)是現任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的父親普雷斯科特·布希是(1917屆會員),喬治·布希的叔叔喬治·赫爾伯特·布希也是「骷髏會」會員(1927屆)。
阿沃羅爾·哈里曼(1913屆會員)
美國早期著名的鐵路家族哈里曼家族的主要成員,從二戰期間美駐蘇聯大使,到美國國務院官員,再到越南戰爭停戰談判時美方首席談判代表,阿沃羅爾·哈里曼任職頗多。
羅伯特·A·洛威特(1918屆會員)
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和國務卿,屬「骷髏會」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大人物之一,把持美國政壇將近40年。
亨利·盧斯(1920屆會員)
美國《時代&生活》出版帝國的創建者,著名的「美國世紀」教條的鼓吹者。
亨利·P·達沃森(1920屆會員)
美國摩根·斯坦利投資銀行主要的合作者和美國金融網路的幕後領軍人物。
9. 潘石屹為何捐款哈佛1500萬美元,其要進軍美國嗎
潘石屹為何捐款哈佛1500萬美元,其要進軍美國嗎,並不是要進軍美國,而是他的兒子在哈佛讀書,而且他本人非常青睞英美教育,因此非常支持,這才捐款了哈佛1500萬美元,而且捐贈也是為了給那裡的中國學生提供經濟資助。
其實現在喜歡美國大學的中國名流,其實並不僅僅是潘石屹先生一個人。90%的億萬富豪,都選擇把孩子送出國;千萬富豪中,也有80%的人都選擇把孩子送出國。而首選地就是美國,其實也不是不愛國的表現,不可否認美國的大學教育確實比我們做的好。
10. 知乎· 在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大部分美國大學基金會就是一種FOF (Fund of Fund),只不過沒有直接客戶的壓力,而程序上只需對董事會負責。至於內部工作如何,基本上每家學校各不一樣。在我知道範圍內,大概介紹下。
首先,分兩類:一, 公共的-大多是公立大學的基金會,如加州大學,德州大學。這類基金會需要向公眾定期報告。幾個特點:
1. 由於需要公開很多信息,這樣子學校基金可能會喪失一部分的超額收益,因為不共享倉位的投資經理會被排除。從投資配置的角度講,這樣就有了偏見。如果你不是因為認為不透明的經理比透明經理表現要差而做這樣的決定,理論上你的配置不是最優的。
2. 公共的大學基金管理人員的薪水要公開,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薪水結構,會受到很大的公共壓力。
3. 會收到很多公眾的質問,需要PR部門支持。公共關系很重要。
二,私有的-大多是私立大學基金會。如哈佛耶魯。
1. 由於是私有化的部門,這類的大學基金會不需要公開太多信息。
2. 基金管理人員薪金可以完全市場化,只要董事會批准。之前有新聞爆出哈佛的交易員幾百萬美金薪水遭到董事會質疑。
3. 投資也更自由,工具更多,可投資的范圍更廣。大學基金會是非盈利組織,從公司本質上就決定了整體工作節奏跟各大對沖基金投行肯定是要慢些。而且大學基金是買方,各大基金經理,咨詢公司,資管公司,軟體公司都會到你辦公室來攬生意。另外,個人覺得,由於跟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部分的大學基金的學術氣氛濃厚,有很多高級經理同時也是教授,也經常會有學術大牛來探訪。我曾經打開過一個「古老」的EXCEL模型是由William Sharpe(諾獎得主,Sharpe Ratio公式發明者)親自編寫,蠻驚訝的當時。這些人都是慢性子,所以大學基金大都是四平八穩的。
現在把題目延伸出去一下下,從投資角度來講,大學基金的兩個主要特徵:
1. Allocation 比 Selection 重要!大學基金其實就是allocator。 資產配置對總體收益的影響比選擇出好經理人影響要大的多。畢竟大學基金講究的是Diversified,表現再好的經理,在整個portfolio下不見的佔比能超過個位數百分比的。
2. 大學基金是長期投資者。捐贈金從技術角度上講是最追求長期收益的一種資本,因為捐贈金沒有obligations。如果學校沒有財務上的需要,理論上捐贈金是不用考慮「贖回」的。所以如我之前答的一貼里問的,這就是為什麼VC/PE拿了很多養老金捐贈金的投資。因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拿流動性缺失的超額收益,這正是VC/PE提供的。也正因為是長期投資者,所以在大學基金里的人都有很長的工齡,流動性較低,這也復合了整個基金的格調:長期穩定的增長。稍微講下耶魯和張磊,據我所知,張磊只在耶魯實習過,但是這就夠了,因為結識了David Swensen,當代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或者沒有之一)。而且張磊本身當時能力就很突出,已經夠格可以當基金經理了。Yale給了第一筆錢,也帶動了其他幾所學校基金。加一句,現在前10大美國大學基金,有6家還是7家的首席投資官都是David Swensen以前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