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安徽省人口基金會朱慶

安徽省人口基金會朱慶

發布時間:2021-11-08 22:16:25

㈠ 羅家德的榮譽暨專業學會

2009年中國社會學會西安年會最佳分論壇組織獎
2008年中國社會學會長春年會論文一等獎
2006年中國社會學會太原年會論文一等獎
2001年台灣NSF社會學甲等獎
2000年台灣NSF管理學甲等獎
1999年台灣NSF管理學甲等獎
1998年台灣NSF管理學甲等獎
1998年元智大學研究特優獎
1992年時報文化基金會青年學者獎
2002年指導學生葉勇助獲台灣NSF管理學碩士論文獎
中國社會學會理事
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暨社會資本研究專業委員會籌備處理事長
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會員暨肇始年會委員會委員
美國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會員
美國社會學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會員
國際網路分析學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會員 羅家德,2012,「關系與圈子——中國人工作場域中的圈子現象」,管理學報9(2):1-8。
羅家德,2011,「中國管理本質—一個社會網的觀點」,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4(1):31-40。
羅家德,2010,「自組織—市場與層級之外的第三種治理模式」,比較管理1(4):1-11。
羅家德與王競,2010,「圈子理論──以社會網的視角分析中國人的組織行為」,戰略管理2(1):12-24。同時收錄於關系社會學:理論與研究,邊燕傑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205-223。
羅家德與王競,2009,「超越集體與個體主義之爭—一個社會網路分析中國組織文化的視角」,比較管理1(1):1-11。
羅家德與孫瑜,2009,「掛靠管理研究──一個社會網與新制度論的解釋」,戰略管理 1(1):111-120。
羅家德與鄭孟育,2009,「派系對組織內一般信任的負面影響」,管理學家學術版09(05):3-13。
羅家德與孫瑜,2009,「雙星球鞋分兵突圍策略之成與敗-一個「中國人關系圈」理論之詮釋」,產業與管理論壇11(1):38-51。
羅家德與王競,2008,「中國管理之自然系統特質」,管理學家學術版08(05):58-70。
羅家德,2008,「社會網路與社會資本」,收錄於社會學與中國經驗,李培林、李強與馬戎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341-372。
羅家德,2008,「社會網路與社會資本」,收錄於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陳曉萍、徐淑英與樊景立主編,pp.358-378。
羅家德,2008,「特殊信任與一般信任──中國組織的社會網分析」,收錄於清華名師講壇,張成崗主編,pp.513-543。
羅家德與謝朝霞,2008,「中國人關系強度的構面分析」,關系管理研究vol 6: 53-68。
羅家德、王競、張佳音與謝朝霞,2008,「社會網研究的架構—以組織理論與管理研究為例」,社會Vol 28(4):15-38。
羅家德與鄭孟育,2007,「社會網路對離職意願之影響」,中山管理評論15(4):885-919。
羅家德、洪緯典與胡凱焜,2007,「台商投資區位選擇因素探討—一個交易成本—嵌入理論的分析」,思與言Vol45(2):95-133。
羅家德,鄭孟育與謝智棋,2007,「實踐性社群內社會資本對知識分享之影響」,江蘇社會科學Vol 232:131-142。
羅家德,戚樹誠,Herm Smith,2006,「中國組織中的可信賴感研究—一個社會網視角的分析」,中國研究Vol 4:123-141。
羅家德,2006,「華人的人脈—個人中心信任網路」,關系管理研究Vol 3:1-24。
羅家德與葉勇助,2006,「信任在外包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學習與探索Vol 2:44-51。
羅家德與趙延東,2005,「社會資本的層次及其測量方法」,收錄於社會學:理論與經驗,李培林,覃方明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 100-142。
羅家德,2005,「關系管理芻議-關系管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關系管理研究Vol 1:1-26。期刊首版發刊辭。
羅家德與朱慶忠,2004,「人際網路結構因素對工作滿足之影響」, 中山管理評論Vol 12(4):795-823。
羅家德,2004,「兩岸垂直分工亦或水平分工?--一個全球商品鏈分析之觀點」, 公共管理評論Vol 2(2):135-148。
羅家德,2003年,「以網路理論研究產業區位選擇」,收錄於科技產業聚落之發展:矽谷、新竹與上海,單驥、王弓編,台灣桃園: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pp. 163-174。
羅家德,施淑惠與林敬堯,2002年,「以濡染模型研究關系網路對計算機態度之影響」,信息社會研究Vol 2:139-164。
羅家德,2001年,「關系網路與企業」,收錄在經濟與社會,朱燕華、張維安編,台北:生智出版社,pp.101-114。
羅家德,2001年,「人際關系連帶、信任與關系金融-以鑲嵌性觀點研究金融組織之利基」,清華社會學評論(2):19-50。
羅家德,1997年,「為什麼矽谷能擊敗128公路區-以人際關系網路觀點探討網路式組織的優勢」,中山管理評論Vol 5(2):287-314。
羅家德,1996年,「高等教育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歐美研究Vol 26(1):35-60。
李智超與羅家德,2011,「透視社會網觀點看本土管理理論」,管理學報8(12):1-11。
鄭孟育,羅家德與孫瑜,2009,「華人商場上的動態關系管理」,產業與管理論壇11(2): 24-35。
張佳音,羅家德,2007,「組織內派系形成的網路動態分析」,社會Vol 27(4):152-164。
趙延東,羅家德,2005,「如何測量社會資本:一個經驗研究綜述」,國外社會科學2005(2):18-24。
王緝慈,羅家德,2003年,「東莞和蘇州的台商PC產業群的比較分析」,中國地質學學報2003年(2)。
黃河明, 羅家德,蔡泓洋,2002年,「個案研究:企業內關系管理」,人力資源發展月刊四月刊。 Luo, Jar-Der and Yeh, Kevin, forthcoming, 「Neither Collectivism Nor Indivialism--Trust in ChineseGuanxi Circles.」 Journal of Trust Research.
Li, Peter Ping, Leung, Kwok, Chen, Chao C. and Luo, Jar-Der, forthcoming, 「Indigenous Research on Management: What, Why, and How.」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Cheng, Mun-Yu and Luo, Jar-Der, 2011, 「The Downside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 in Group Knowledge Creation—A Study of Chinese High-Tech Organizations」.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5 (30): 12114-12125.
Luo, Jar-Der, 2011, 「Guanxi Revisited--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amiliar Ties in a Chinese Workpla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Review.7(2):329-351.
Luo, Jar-Der, and Yeh, Kevin, 2008, 「The Transaction Cost-Embeddedness Approach to Study Chinese Subcontracting.」 In Ray-May Hsung, Nan Lin and Ronald Breiger ed., Contexts of Social Capital: Social Networks in Communities, Markets and Organizations, pp. 115-138. New York: Routledge.
Luo, Jar-Der, 2005, 「Particularistic Trust and General Trust—A Network Analysis in Chinese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Review Vol 3:437-458.
Luo, Jar-Der, 2005,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Improvement Te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Vol 7(2): 208-23.
Chang, Fu and Luo, Jar-Der, 2002, System Catastrophe: A Distributive Model for Organizational Collective Phenomenon.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ociology Vol 26:1-17.
Luo, Jar-Der, and Yeh, Kevin, 2002, From Family Business to Business Family—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Organizational Networks, 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ologyVol 3:71-94.
Yeh, Kevin and Luo, Jar-Der, 2001, 「Are Virtual Social Relationships independent from Reality?」 Journal of Cyber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Vol 1:33-55。
Luo, Jar-Der, 1998, 「The Savings Behavior of Small Investors--A Case Study of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 46(4): 771-789.
Luo, Jar-Der, 1997, 「The Significance of Networks in the Initiation of Small Business in Taiwan.」 Sociological ForumVol 12(2):297-319. 羅家德,2010,社會網分析講義第二版,清華社會學講義系列之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家德,2010,中國商道—社會網與中國管理本質,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家德與葉勇助,2007,中國人的信任游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家德,2005,社會網分析講義,清華社會學講義系列之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家德,小型家族企業之再詮釋:以人際關系網路理論研究小型企業對資本累積之影響,未發行。 羅家德與曾明彬,2010,中國人的管理學,長春:吉林出版集團。
羅家德,2007,中國人的管理智慧,北京:中信出版社。
羅家德譯,2007,鑲嵌--Mark Granovetter 論文精華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文獻出版社。
羅家德,2002年8月, NQ風暴--企業關系管理的智慧,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台北聯經出版社即將出版。
羅家德,2001年3月,網際網路關系行銷,台北:聯經出版社出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家德,2000年9月,EC大潮──電子商務趨勢,台北:聯經出版社出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家德,1996年9月,資訊時代的決策者,台北:和碩文化出版社。

㈡ 急要一份關於弱勢群體社會保障的論文!100分

論文這種原創的東西你用100個積分有可能求到嗎?起碼要花上幾百塊錢,才會有人給你寫的,這樣單純的用積分,你是永遠求不到的。。

給你找這兩篇資料是讓你參考。

淺談弱勢群體社會保障

字數:3868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學術界一般把弱勢群體分為兩類: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前者淪為弱勢群體,有著明顯的生理原因,如年齡、疾病等;後者則基本上是社會原因造成的,如下崗、失業、受排斥等。從我國弱勢群體的整體情況看,主體是社會性弱勢群體。目前階段我國弱勢群體的具體構成大體上說,包括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精神病患者、失業者、貧困者、下崗職工、災難中的求助者、農民工、非正規就業者以及在勞動關系中處於弱勢地位的人。

一、弱勢群體的主要特徵

1、我國目前的弱勢群體,從規模和劣勢程度上首先當推貧困群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經濟財富不斷增長的同時造成了新的貧困群體:城鎮的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停產或半停產企業的職工。據社會統計專家朱慶方測算,城鎮貧困人口約有3000萬人,貧困面為8%左右。再加上我國農村的8000萬貧困人口,貧困群體的總規模約在1億人口左右。而有關專家估計的弱勢群體規模在1?郾4-1?郾8億人左右,因此貧困群體構成了我國弱勢群體的主體。其次是殘疾人群體。再次是老年群體。此外,我國還有一些正在形成中的弱勢群體,例如單親家庭,其中多數是由婦女與孩子組成的;犯罪及處於犯罪邊緣的青少年;戒毒者群體;勞改犯的子女;居無定所、無固定職業的城市流動人口等。
2、目前弱勢群體是在社會分化加劇的情況下出現的,很多人有較強的相對剝奪感。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區之間、群體之間和個人之間很不均衡,我國已經由改革開放前的平均主義盛行的社會轉變為一個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社會,基於經濟分化的社會分化也越來越大,一些人的相對社會地位下降了,引發了比較嚴重的相對剝奪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可用一組數據說明: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每年還要出現數百萬的失地農民,目前總量已經達到4000萬~5000萬人。由於很多失地農民缺乏必要的非農產業謀生技能,加之徵地補償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現象,他們的生產生活也面臨較大困難;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的國有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至今已向社會釋放出下崗職工約3000萬人。此外,1億多進城農民工的基本權利維護和社會保障問題也迫切需要尋求解決之道。
3、要改變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需要國家和社會力量給予幫助或支持。不管是個人的還是社會的原因,目前社會弱勢群體依賴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其弱勢地位,盡管他們並非不想改變上述困境。在資本發展的早期,社會強調自由競爭,「適者生存」,人們更多地將弱勢群體的貧困處境歸咎於個人原因,社會對弱勢群體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這種狀況後來發生了重大轉變,人們更多地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考察他們形成的原因,人們認識到外力的幫助和支持應成為改善、改變他們的狀況的主要力量。當然,現代意義的社會支持不是一種被動的幫助或施予;它強調藉助外力的支持,同時以通過與弱勢群體成員自身的力量的結合,提升社會弱者的能力,增加他們社會參與的機會,從而達到改變他們弱勢處境的目的。這便是現代社會工作所強調的「助人自助」理念的具體體現。

二、加強弱勢群體社會保障的意義

1、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貧富的分化,貧富分化嚴重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矛盾,隨時可能引發沖突而危及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所以平衡社會財富,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保障和扶助,促進社會的公平既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底線。
2、是在對我國改革開放歷程回顧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的。我國的改革開放是由經濟動因開始的,但我們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社會發展、生態發展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如社會保險制度滯後於企業改革,「三農問題」越來越嚴重,城市建設中重視城市形象和房地產開發商利益輕視拆遷居民利益和失地農民利益,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等等。現在我們逐漸意識到,改革開放應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並重,要實現這種全面發展,將我國由解決溫飽問題的低水平共同富裕建成全面小康的高水平共同富裕,保護弱勢群體必然刻不容緩。
3、是人權與國際貿易掛鉤的大趨勢的要求。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程中,人權問題一直是西方國家為難中國的一個攻擊點。「社會條款」與國際貿易掛鉤已成為WTO新一輪談判中的焦點問題。從國際貿易發展的大趨勢來看,也確確實實是日益關注人權,特別是工人的權益。身處世界貿易圈內的中國,當然要服從這一大趨勢,重視人權,保護人權。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包括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等,應該是我們保護人權的當務之急。

三、加強弱勢群體社會保障的幾點措施

1、重點推進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盡快建立綜合性的社會救助體系。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存在覆蓋面小、負擔重、城鄉「二元化」等問題,即便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解決的只是根據當地消費水平確定的最低營養需求問題,而事實上,相當多的貧困人口需要的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救助體系。這一體系至少應涵括以下內容:一是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貧困人口疾病醫療救助制度;三是制定貧困家庭子女享有義務教育機會均等的相關政策(可通過教育補貼或教育費減免等手段);其次針對遭遇天災人禍的貧困人口,還有必要建立緊急救助機制。
2、迅速、全面推進社會保險制度建設。社會保險並非以弱勢群體為中心,但社會保險通過向勞動者提供養老保險、疾病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有效地解除了國民的後顧之憂,並為避免受保者淪為弱勢群體創造了條件。因此,必須摒棄只要社會救助不要社會保險或者只重貧困救助而忽略社會保險的傾向,根據現實國情和就業格局新變化,在完善現行制度的條件下迅速推進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建設:一是完善基本養老保險與失業保險制度(據國家統計局調查,1999年只有36?郾6%的居民參加了養老保險、11?郾8%的人參加了失業保險,這與發達國家有著巨大差距);二是盡快全面推進醫療制度改革(2001年底我國醫療保險的覆蓋人口還不到20%,城鄉社會均存在著低收入家庭有病不敢醫、部分居民因病致貧的現象);三是從速確立並強制推廣工傷保險制度。
3、加大對社會保障的資金投入。首先應建立固定的財政撥款制度。政府應該承擔著保護弱勢群體和主導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當然責任,因此政府應當明確財政中的社會保障投入比重,並明確相應的增長機制,並且要強化征繳管理,提高基金收繳率。其次是要明確界定企業的責任。新型社會保險制度應當按照一個統一的費率標准向所有符合法律規范的企業徵收社會保險費,包括企業應當承擔的基本養老費、失業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三是要落實個人承擔的責任。就是要讓勞動者分擔相應的社會保險費,比如徵收個人社會保險費,按照不營利的原則對相關社會福利收取服務費等。此外,還可以通過完善個人所得稅、利息稅及制定遺產稅、贈與稅、特別消費稅制等措施來適度調節國民個人收入分配,讓先富起來的居民更多地分擔一些社會保障責任。四是要引導社會各界分擔相應的責任。
4、大力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並重視農民工等流動人口的權益。據統計,我國目前貧困群體的總規模約在1億人口左右,其中農村佔8000萬。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城市流動人口達1億多人,但城市農民工完全處在城市的社會保障網路之外。在此背景下,要真正保護農村居民中的弱勢人口並促使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免於淪為弱勢群體,就有必要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一是進一步做好對貧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二是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三是逐步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對農民工,首先應保障他們獲得相當於自己勞動價值的工資收入,並保證及時足額到位。此外應該盡快將盡可能多的農民工納入城鎮工傷保險,解決他們在工作中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時的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問題。
5、要為弱勢群體鑄就剛性的權益保護網。法律是弱勢群體權益得以保障的根本所在,應該從立法、執法、普法及法律援助等多角度入手,為弱勢群體鑄就剛性的權益保障網。尤其是政府要帶頭杜絕在保障合法權益方面的「行政不作為」現象,要積極組織公益性普法講座,強化弱勢人員的法律意識尤其是訴訟意識,引導和鼓勵弱勢人員運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正當權益。作為司法部門,要把弱勢群體作為法律援助的重要對象。同時也應該看到弱勢群體的需要是雙重的,他們不僅需要經濟或法律幫助,而且需要精神上的尊重和理解。
6、加強弱勢群體的人力資源和職業教育的措施。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為弱勢群體創造各種職業學習機會。政府應加大實施知識富民的力度,建立貧困地區農民享受真正的義務職業教育制度,圍繞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增強農村勞動力掌握和運用先進實用知識的能力;加大對貧困地區財政支付轉移力度,並應用於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衛生和基礎電信服務方面。二是加強下崗職工的創業培訓,提高再就業能力。首先要增加貧困群體再就業培訓支出,以加強免費培訓城市貧困無業人員,提高再就業能力;其次在挖掘就業機會的同時,做好對貧困勞動者的職業指導;另外還可設立政府基金,實行小額貸款擔保,幫助其獲得小額創業貸款。

弱勢群體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與完善

字數:3319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一、弱勢群體的特徵與范圍

1、弱勢群體的特徵。
(1)經濟上的低收入性,是弱勢群體的首要特徵。社會弱勢群體通常都是經濟上的低收入者,其經濟收入低於社會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於貧困線邊緣。造成一部分社會成員在經濟上的低收入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濟上的低收入也造成了弱勢群體的生活脆弱性,一旦遭遇疾病或遭遇到其它災害,他們很難具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2)生活上的貧困性。經濟上的低收入性決定了弱勢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貧困性,既表現為生活水平的質量低下,也表現為生活質量的低層次性。在其消費結構中,絕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用於食品,即恩格爾系數高達80-100%。
(3)政治上的低影響力。弱勢群體在社會分層體系中處於底層,他們的政治參與機會少,對於政治生活的影響力低。而弱勢群體由於「遠離社會權力中心」,較少參與社會政治活動,難以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同時,這也意味著弱勢群體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難或者很難迅速擺脫自身的困境,解決自己的問題。
(4)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由於弱勢群體在經濟上的低收入性和社會生活中的貧困性,使得他們在社會中的心理壓力高於一般社會群體。他們的職業技能缺乏市場競爭力,或者已經失去年齡優勢,因而沒有職業安全感,收入較低且不穩定,對生活前途悲觀,心理壓力巨大。同時,由於弱勢群體在政治上的低影響力,他們有比較嚴重的相對剝奪感和較為強烈的受挫情緒,在社會生活中缺乏社會支持感,在心理上難以自我調適,進而容易對生活失去信心。
(5)在維護權益方面的弱勢。如進城的農民工的權益常常得不到較好的保護;在個人能力與佔有信息、資源方面的弱勢,如「三無」人員的能力缺陷,城鄉貧困人員的信息與資源佔有方面的缺乏。

2、弱勢群體的范圍。
現階段中國社會弱勢群體的構成狀況比較復雜,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貧困者群體。在中國長期的二元體制下,由於國家對城市居民採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傾斜政策,使得貧困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城市社會救濟的對象只佔到城市總人口的1%。但是,隨著市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宏觀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城市貧困現象開始出現並且日益嚴重。
(2)失業者群體。由於產業結構變化,90年代中期以來在中國城市中開始出現大量下崗職工,許多人生活出現困難,還有部分退休和失業人員的生活也有困難。2000年我國的城鎮綜合失業率為5.05%,2001年估計則會上升為5.74%。而隨著下崗與失業的並軌,我國的失業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3)殘疾人群體。由於其自身的生理缺陷,這一群體在社會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目前全世界大約有5億多殘疾人,佔世界總人口的10%左右。我國有殘疾人5164萬。在殘疾人群體中,有勞動能力或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中的一部分人在福利企業就業,但是收入較低;而沒有勞動能力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則只能依靠國家救濟或家人撫養。據統汁,我國目前70%的殘疾人的經濟來源是靠國家救濟或家人撫養。
(4)老年人群體。老年人群體是一種年齡弱勢群體,也可以說是一種生理性弱勢群體。其中,獨居的高齡老人、無自理能力的老人更是成為明顯的弱勢群體。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到上個世紀末,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3億人,佔全國人口的10%,中國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之快,高齡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這個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或者依靠家人實現保障。作為社會弱勢群體,老年人群體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二、中國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支持政策

1、強化政府的社會政策支持。
(1)政府根據國家法律,建立必要的管理機構,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如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給予政策傾斜和提供公平就業機會等,並且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弱勢群體的權利和利益。政府有責任以立法和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在立法方面,要實現社會弱勢群體保護立法的體系化,包括立法形式體系化和立法制度體系化。從廣義上說,社會弱勢群體立法保護體系由社會保障法、勞動法、婦女和兒童保護法、老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護法所構成。從狹義角度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是社會法的核心,在弱勢群體方面發揮著基本法的作用。現在突出的立法任務是抓緊制訂社會保險法,修改勞動法典,完善就業和再就業立法。在制度體系建設方面,社會弱勢群體法律保護應圍繞著權利保障展開,在機會、能力和物質幫助方面給社會弱勢群體以保護。
(2)政府還要有其它社會政策對弱勢群體提供政策支持。如美國政府的弱勢群體保護行動是一項尋求推進社會公平價值的法律設計,公共機構通過對弱勢群體保護行動的計劃、政策和法律服從,承擔起執行這些法律規章的責任。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反對就業僱傭歧視,而且要求僱主、工會和就業咨詢服務機構採取積極的行動步驟,通過准備和實行弱勢群體保護行動計劃,來減低社會中存在的弱勢集團成員不能充分被代表或僱傭的狀況。

2、解決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
(1)完善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社會保險,是保障公民因工傷、疾病、失業和年老收入減少或喪失時得到必要的物質補償以保證基本生活所需的一項基本制度,它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石。要完善保險立法以全面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是社會性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的關鍵一步。
拓寬工傷保險范圍,保障農民打工者的權益。工傷保險的宗旨在於對因工傷或職業病致殘而喪失勞動力者,給予工資補償、醫療保健護理、傷殘補償及生活照顧。現實生活中,一些廠家在聘用農民工時根本就沒有參與工傷保險,一旦出現了傷亡事故,便與農民「私了」,廠家逃避了責任,而帶給打工者的可能是一輩子的苦楚。因此,立法應擴大工傷保險的范圍,強制一切企業都必須參與工傷保險,以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完善失業保險制度,保障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在立法中應確立起全面的失業保險體系。首先,我們要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失業登記制度,明確標准,擴大范圍,力爭讓每一位失業人員都能登記在冊,減少「隱性失業」的人數;其次,我們要加強失業保險費的征繳,讓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都負起責任,共同分擔失業保險費用的繳納任務,以防患於未然。
探索適合農村發展水平的養老保險制度。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養老的責任一直在於家庭,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如果讓一對農村夫婦贍養四個以上老人,將會不堪重負,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試點探索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譬如在農村稅收中提留養老保險費,初步建立起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使未來農村老人的基本生活能得到社會保障。
(2)完善社會救助法。社會救助,也叫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對於遭受災害、失去勞動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者給予物質救助,以維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這一制度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權的體現,社會救助的基本功能是濟貧與救災。在我國,「貧者」指廣大城鄉貧困者,據有關資料統計,這一群體的人數已達5000多萬。救災,主要針對自然性弱勢群體而言的,據有關學者統計,我國每年因各類自然災害受損的人口在2億人以上,救災扶助始終是一項任務。
(3)發展專門性社會福利事業,保障生理性弱勢群體的生存與發展。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和社會團體舉辦的、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之外的各種福利事業與公共服務。它包括公共性福利事業和專門性福利事業,其中後者是國家與社會對於生理性弱勢群體的特別社會保障的體現。通過統一立法,真正體現社會福利的普遍性原則,逐步縮小城鄉之間、企業之間、地區之間的福利待遇差異,建立起統一協調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使社會弱勢群體得到同等的對待,不但要在物質上,而且要在精神上真正滿足「三無」人員的基本生活要求。通過強制立法規劃,保障社會福利事業有充足的資金來源。

(4)完善社會保障爭議解決程序。當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權受到侵犯時,應當有簡單快捷的法律途徑獲得救濟,包括行政手段與司法手段。社會保障所涉及的內容通常與公民的基本生存權相關,如養老金、最低生活補助費等,在解決社會保障爭議時,必須考慮到他們的境況,應當盡可能地使受害的弱勢者能通過最簡單便捷而且收費低廉的程序獲得救濟。用現行的司法程序法來解決社會保障爭議,成本過高,不利於切實地保護弱勢者的社會保障權。建議這類問題主要應通過行政手段來解決,並且根據實際情況減免受害者的申請費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弱勢群體切實有效地得到社會保障。

3、發揮「第三部門」的社會支持作用
「第三部門」的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國家出現的,它以非政府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為研究對象。90年代以後,在西方國家又興起了一場創建非政府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中,「民眾創建了各種團體、基金會和類似組織,它們以開展人道服務、促進基層社會發展、保障公民權利等長久以來似乎為政府所忽視的目標為己任」。它既不是國家機構,也不是私營組織,具有志願性、非營利性和自治性等特徵。第三部門可以填補政府機構與個人需求之間的空白,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社會服務與社會保障,能夠有效地促進社會整合和公民的政治參與,可以「成為合作、關心、精神生活和智能創造的蓄水池」。新時期我國在建立弱勢群體的社會支持網路中,要大力發揮第三部門和社會志願者的支持作用。如鼓勵創建各種民間團體,設立基金會,以及發展專門為弱勢群體提供支持、保護和服務的慈善機構。
在司法保護方面,必須解決一個突出的問題:訴訟成本過大的問題。弱勢群體在經濟上的貧困使其難於支付昂貴的訴訟成本,當權益被侵犯時因沒有能力支付昂貴的訴訟成本而無法尋求司法的保護,如此司法對弱者的保護只是一種可能性卻不能轉化為現實性。所以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就應該在簡化程序和減少訴訟成本方面探索出路。國外的「小額訴訟」經驗值得借鑒,同時要完善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為社會弱勢群體尋求司法保護提供社會支持。
總之,能否有效地解決弱勢群體的社會保護和社會支持問題,使得他們都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不僅事關中國的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且也關繫到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否實現長期高效有序的發展。因此,只有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網路,從政策和制度上解決弱勢群體的社會支持和社會保護問題,才能維護社會穩定,化解政治風險,促進社會發展。

㈢ 繁昌縣獨生子女考上一本補貼資金怎樣辦理

中國快律為您解答:
依據安徽省計劃生育協會、安徽省人口基金會關於做好「生育關懷·幸福家庭」人口基金助學行動的文件精神,對當年考入國家計劃內各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
計劃生育獨、雙女戶困難家庭的女孩,或單親特困和因重大疾病、災害等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城鄉計劃生育家庭子女,原則上每人資助2000元。

如果您符合上述條件,請您與戶籍所在地的社區或村委會咨詢辦理。

㈣ 江蘇省寶應中學的知名校友

姓名職務/榮譽董雷揚州市政協副秘書長朱慶裴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教授級高工范承祚上海交大、揚州大學、武漢科大兼職教授錢旭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德國洪堡基金會學術大使居乃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參考資料:

㈤ 從合肥市高鐵站到安徽省人口健康基金會怎麼坐車

108路 > 41路

50分鍾

11.0公里

步行174米

時間短 156路

40分鍾

10.9公里

步行176米

地鐵1號線 > 104路

1小時

10.8公里

步行1573米

地鐵1號線 > 地鐵2號線 > 地鐵3號線 > 166路(41路 或 103路)

1小時10分鍾

19.7公里

步行973米

地鐵1號線 > 地鐵2號線 > 地鐵3號線

1小時

19.7公里

步行1416米

㈥ 田飛的個人履歷

籍貫為河南鄲城,出生於安徽合肥。現工作在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人口研究所,是安徽大學教授,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1976年春至1978年春知識青年插隊於安徽宣城,1982年春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製造設備及工藝專業,1997年夏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2003年冬畢業於美國愛達荷大學統計學專業,2005年回國任教。 (一)科研概況
主持科研項目:遷移人口預測的模擬系統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安徽省人口變動研究(省人口計生委),新形勢下安徽貧困線的測定(省教育廳)等。
主要教授課程: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SPSS軟體、人口統計學、人口信息分析技術、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學研究方法等。
自2004年以來,已公開發表19篇學術論文,其中,有12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有7篇刊登在CSSCI來源期刊上,有2篇在美國發表。
(二)科研項目
1、城市新移民社會融入問題研究(項目負責人,安徽大學2012年度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2012.11--2014.11)2、合肥市就業人口從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項目負責人,合肥市包河區第六次人口普查辦公室委託課題,2012.11--12)
3、蚌埠市人口規模及布局研究(項目負責人,蚌埠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委託課題,2012.4-5)
4、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較研究(項目負責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託研究課題,2012.1--2012.12)
5、合肥市人口發展與城市聚集能力、承載能力研究(項目負責人,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點研究課題,2011.11--2012.3)
6、合肥市區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項目負責人,2011年合肥市軟科學項目,2011.11.16--2012.11.15)
7、提高返鄉農村婦女創業能力的行動研究(項目負責人,2011年國家婦聯/李嘉誠基金會委託項目)
8、安徽省人口容量比較研究(項目負責人,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委託研究課題,2012.1--2012.12)
9、合肥市區域性特大城市可行性研究(項目負責人,2011年合肥市軟科學項目,2011.11.16--2012.11.15)
10、合肥市人口發展與城市聚集能力、承載能力研究(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重點研究課題)
11、合肥市人口承載力研究(項目負責人,合肥市2011年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12、遷移人口研究(項目負責人,安徽大學2011年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
13、合肥市蜀山區流動人口計生公共服務均等化現狀及需求調研(主要成員,2011年合肥市蜀山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局課題,已結項)
14、安徽省老年婦女社會支持的城鄉比較研究(主要成員,2010年度安徽省社科規劃課題,AHSKF09-10D12)
15、合肥市人口自然變動研究(項目負責人,合肥市人口發展戰略「十二五」規劃研究 ,已結項)
16、合肥市一千萬人口可行性研究(項目負責人,合肥市人口發展戰略「十二五」規劃研究 ,已結項)
17、安徽返鄉農民工素質與再就業問題研究(主要成員,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廳基地重點項目,2010sk)
18、社會學與安徽城鄉社會發展研究(研究骨幹,安徽大學「211工程」三期學術創新團隊,SKTD008A)
19、我國產業集群的營銷模式和耦合機制實證調查研究(主要成員,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0BGL025)
20、安徽省「十二五」人口變動分析研究(項目負責人,安徽省人口發展戰略「十二五」規劃研究 ,已結項)
21、安徽省「十二五」人口老齡化及保障服務問題研究(主要成員,安徽省人口發展戰略「十二五」規劃研究 ,已結項)
22、農民能力建設指標體系的建構(三級子項目負責人,安徽大學「211工程」三期科研項目,一級:「經濟學與安徽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二級:「農民能力建設」子項目)
23、遷移人口預測的模擬系統研究(項目負責人,200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08BRK010)
24、安徽農村人口遷移實證研究(項目負責人,2008年度省教育廳基地一般項目,2008sk072,已結項)
25、新形勢下安徽貧困線的測定(項目負責人,省教育廳2006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2007sk033,已結項)
26、安徽高校創新型文化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主要成員,2007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AHSKF05-06D23,已結項)
27.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daho.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2003.
28.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current. SAS and S-Plus. 2003—2004
29.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daho. SAS and Excel. 2003.
30.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Logistic model. SAS.2002--2004.
31.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daho.SAS.2002--2004.
32.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2002.
33.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daho.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echnology. 2002.
34.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SAS. 2002.
35.Physical e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ones. Questionnaire. SAS and Excel. 2003.
36.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indows. 2002--2004.
37、學校田徑運動會管理系統,項目負責人,研製及試運行,1996.2--1997.7。
(待續)
(三)教研項目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安徽大學2010年校級精品課程教研項目)
2、《社會統計學》(安徽大學2009年校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教研項目)
3、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主要成員,省教育廳2007年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校際合作項目,2007jyxm005)
4、本科課堂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研究(主要成員,省教育廳2007年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07jyxm021)
5、全國中專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試題庫系統,軟體參編,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年出版。
6、全國電力中專機械零件試題庫管理系統,軟體主編,1992年發行。
7、全國電力中專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試題庫管理系統,主編(題庫及軟體),1991年發行。
(待續)
(四)工程項目
1、安徽電力公司電氣模擬培訓裝置,軟體工程師,參與設計、編程及調試。1992.2--1994.4。
2、安徽電力公司電氣模擬培訓裝置,硬體工程師,參與硬體安裝及調試。1992.2--1994.4。
3、黑龍江電力公司電氣模擬培訓裝置,軟體工程師,功能拓寬軟體設計,編程及調試。1993.5--1994.2。
4、材料力學實驗室建設,獨自完成,1991.7--1992.2。
(待續) (部分課程)
(一)雙語課程
1、SPSS軟體(本科生核心課程)
2、SPSS應用(研究生必修課程)
3、社會統計學(本科生核心課程、研究生選修課)
4、管理信息系統(MBA必修課程)
5、統計軟體(全校素質教育課)
6、統計思想(全校素質教育課)
7、抽樣設計(本科生必修課)
8、定量分析(本科生必修課)
(二)本科生課程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72學時(含課程設計),校級精品課程,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核心課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系列課程之一。
2、《社會統計學》,72學時(含課程設計),雙語教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核心課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系列課程之一。
3、《SPSS軟體》,36課程(含課程設計),雙語教學,校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必修課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系列課程之一。
4、《高級社會統計學--抽樣設計》,72學時(含課程設計),雙語教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核心課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系列課程之一。
5、《微積分》,72學時,社會學專業必修課程。
6、《線性代數》,36學時,社會學專業必修課程。
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36學時,社會學專業必修課程。
8、《統計思想》,36學時,人文與科技素質教育選修課,雙語教學。
9、《統計軟體》,36學時,人文與科技素質教育選修課,雙語教學。
10、《調查設計》,36學時,人文與科技素質教育選修課。
11、《社會調查方法》,36學時,新聞學專業必修課程。
12、《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54學時(含課程設計),政治與行政學專業核心課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系列課程之一。
(三)研究生課程
1.《人口統計學》,36學時(含課程設計),人口學專業核心課程。
2.《人口信息分析技術》,36學時(含課程設計),人口學專業選修課程。
3.《區域人口預測》,36學時(含課程設計),人口學專業選修課程。
4.《區域人口規劃》,36學時(含課程設計),人口學專業選修課程。
5.《西方人口學》》,36學時(含課程設計),雙語教學,人口學專業選修課程。
6.《管理信息系統》,36學時,雙語教學,MBA核心課程。
7.《管理研究方法》,36學時(含課程設計),會計學、企業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核心課程。
8.《SPSS應用》,36學時(含課程設計),雙語教學,社會學專業必修課程。
9.《社會統計學》,36學時,社會學專業選修課。
10.《高級社會學統計學》,36學時,社會學專業必修課程。
(待續......) (二)學術論文
(自2004年以來公開發表的部分學術文章)
1、田飛、王仙慧、張然.區域劃分對合肥市水資源生態足跡的積極影響[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3(2):9-15.
2、宋佩鋒、田飛.21世紀初合肥市人口承載力趨勢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6):8-11.
3、李夢迪、田飛.農民工的階層認同及其影響因素--基於2006CGSS的實證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206-208.
4、宋佩鋒、田飛.基於生態足跡模型測算合肥市人口容量[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4):23-28
5、孫宇凡、李夢迪、田飛. 社會資本的建構過程--以皖北C村雲南籍婚遷流入婦女為例[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2(3):60-66
6、田飛. 未來40年安徽省戶籍人口變動趨勢[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29(1):26-33
7、田飛. 人口預測方法體系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核心、CSSCI擴展),2011(5):151-156
8、田飛. 場景預測方法與概率預測方法的比較[J].統計與決策(CSSCI、核心),2011,342(18):20-22
9、田飛. 人口概率預測方法及應用[J]. 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1,32(5):9-13
10、田飛. 西方人口預報評價動態[J].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學報(CSSCI擴展),2011(1):40-43
11、田飛、張穎. 我國供方貧困線的實證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核心),2010(31):17842-17844
12、田飛. 貧困指標體系問題研究[J].學術界(CSSCI、核心),2010(11):211-219
13、田飛. 西方人口分布預測研究動態[J].西北人口(CSSCI、核心),2010,31(4):73-76
14、田飛. 西方人口概率預測研究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CSSCI、核心),2010(3):306-309
15、田飛. 21世紀初人口場景預測研究回顧[J].人口與發展(CSSCI、核心),2010,16(2):48-51
16、田飛. 用貧困指數測度安徽農村貧困線[J].合肥學院學報,2010,27(2):32-26
17、張穎、田飛. 高校師生心理契約類型的實證研究[J].成功.教育,2008(3):201-202.
18、田飛、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師生心理契約期望值類型的實證研究[J].教育探索 (核心),2008(5):120-121.
19、田飛、曹威麟. 學風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核心、CSSCI擴展), 2008(2):15-21.
20、田飛、郭江平、曹威麟. 高校師生心理契約期望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J].科學與管理(CSSCI擴展),2007(5):61-64.
21、田飛. 師生心理契約期望對學風影響的實證研究[J].江淮論壇(核心),2007(6):111-116.
22、田飛. 用結構方程模型建構指標體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核心),2007,31(6):92-95.
23、曹威麟、郭江平、田飛.基於員工離職風險的培訓投資決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7(7):84-85.
24、曹威麟、董玉芳、田飛.論心理契約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溝通[J].江淮論壇 (核心),2007(2):21-25.
25、田飛.用馬蒙模型解決社會調查研究中數據缺損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CSSCI、核心)2006,30(4):146-149.
26、Tian, Fei,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5.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daho. Abstract.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45: 120.
27、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4.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space. Pages 74-96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Manhattan, KS: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二)教研論文
1、田飛、郭江平、曹威麟.高校師生心理契約期望值類型的實證研究[J],教育探索,2008(5):120-121.
2、田飛、曹威麟. 學風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8(2):15-21.
(更新中......待續) 1、合肥市特大城市建設與區域發展專題研討會(2011年8月在翰林奧體賓館舉行,市委宣傳部主辦)
2、合肥市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評審會(2011年8月2日在合肥虹瑞金陵大酒店評審通過人口所的研究報告)
3、安徽省人口協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2011年5月22日在萬豪花園酒店,文章獲三等獎)
4、安徽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評審會(2010年8月,合肥黃山大廈)
5、城市流動人口計生工作研究(2007年8月31日上午9:100--12:00,星期五,博學北樓B305)
6.Tian, F., T. S. Prather, B. Shafii, W. J. Price, and L. W. Lass. 2005. Modeling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in canyon grasslands of Idaho. Presented at the 4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Weed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February 7 - 10, 2005, Honolulu, Hawaii.
7.Tian, F., B. Shafii, T. S. Prather, W. J. Price, C. Williams, and L. W. Lass. Dispersal of Yellow Starthistle can be Predicted from Community Susceptabil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7th meeting of the Western Society of Weed Science, March 9-11, 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
8.Tian, F., B. Shafii, C. J. Williams, T. S. Prather, W. J. Price, and L. W. Lass. Predic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survival and movement over time and spa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eenth Annual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Applied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e, April 25-27, 2004. Manhattan Kansas.
9、西方社會學研究中定量分析的應用現狀(2005年11月26日下午1:30-3:00,星期六,新校區南樓C101)
10、定量分析在社會學研究中的發展歷史
11、用地理統計學方法預測美國西部地區某種野草的蔓延趨勢(2003 USA)
(待續) 在美國的科研情況:
◦Spatial statistics based on GIS network to forecast yellow starthistle dispersal over time and space in north centre of Idaho. SAS, S-Plus, ArcVIEW and ArcINFO. 2003.
◦EGARCH model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aiwan』s stock variation from 1980』s to current. SAS and S-Plus. 2003—2004
◦Bacterial data analysis with 158 observations and 12 variables in Idaho. SAS and Excel. 2003.
Water quality survey of six state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Logistic model. SAS.2002--2004.
Logistic model on cow pregnancy data with 9 farms in Idaho.SAS.2002--2004.
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2002.
◦Discrimination analys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of yellow starthistle in Idaho. SAS, C++ programming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echnology. 2002.
◦Multiple regressions on a dia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SAS. 2002.
Physical ecation comparison survey betwee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hinese ones. Questionnaire. SAS and Excel. 2003.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n a dairy data in Idaho with 47 variables and 486 observations for dairy nutrition analysis. SAS. 2002.
◦Logistic model with MCMC and Bayesian techniques on a dose-response data in Idaho. SAS, S-Plus, and C++. 2002.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on water survey data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also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indows. 2002--2004.
◦Cre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base structures, data entry programs, coding schemes and validation for the search of the pub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records from the Statistical Programs by means of web pages. MySQL, PHP, Html, Linux and Windows.2002--2003.

㈦ 新西遊記演員表大全

2010版(又稱浙版西遊記)新《西遊記》演員飾演角色如下:
導 演:程力棟
陳司翰——唐僧
費振翔——孫悟空
謝 寧——豬八戒
牟鳳斌——沙僧
王 帥——小白龍
唐國強——玉皇大帝
劉 佳——王母娘娘
陳沖——觀音菩薩
許還山——菩提老祖
王力可——女兒國王、蛟魔王(青靈)
韓 雪——白骨精、白鳥翩翩
陳德容——天竺國公主、孔雀公主
米紫安(陸昱頡)——玉兔
於 娜——白毛靚鼠
劉 孜——鐵扇公主
何琢言——金鼻白毛老鼠精
王 怡——玉面狐狸
曹曦文——高翠蘭
2011版(又稱張紀中版西遊記)新《西遊記》演員飾演角色如下:
導演:張建亞、趙箭、黃祖權
製片人:張紀中
孫悟空——吳樾/王九勝

唐僧——聶遠
豬八戒——臧金生
沙僧——徐錦江
小白龍——錢泳辰
楊柳觀音—劉濤
魚籃觀音—梁麗
千手觀音—蕭薔
男相觀音—TAE
玉皇大帝—巍子
王母娘娘—馬麗
太上老君—張紀中
如來佛祖—王繪春
文殊菩薩—景崗山
靈吉菩薩—蘇茂
菩提祖師—馬精武
太乙天尊—於承惠
太白金星—楊念生
托塔李天王—趙毅
哪吒——馬睿灝/馬睿瀚
二郎神——馮紹峰
嫦娥——陽光

閱讀全文

與安徽省人口基金會朱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