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學費到底是怎麼劃定的,為什麼我國的學費會如此之高
記者從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部提供的《中國優秀特困高考生調查報告》中獲知,有87.8%的優秀特困高考生表示將會通過勤工儉學來貼補生活,從而為父母減輕經濟負擔。另外,這些優秀特困高考生還稱將通過爭取獎學金、省吃儉用以及申請助學貸款等其他途徑來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
據悉,7月20日至8月1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從社會各界招募的36名志願者,組成12支分隊,懷揣調查問卷,奔赴12個縣市,對優秀特困高考生家庭進行入戶調查。
在經歷了10天的奔波後,志願者最終獲得555份有效問卷。
昨日上午,新長城辦公室主任助理陳洪濤對記者說,這次調查涵蓋了包括北京、河北、山西、甘肅等10個省、直轄市的12個市縣,調查對象包括優秀高考特困生及其家長、所在村村幹部、所屬高中教師或領導,並分別設計了不同內容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優秀特困高考生生活、學習、心理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及對孩子上大學的態度等等。
「這種大規模的入戶調查還是第一次。」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辦公室主任李利說,12支小分隊累計在貧困地區走訪75天,走村入戶,實地探訪和體驗,完全有別於此前普遍採用的收發表格等「間接調查」方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數據。「許多數字令人震撼,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李利還說,這些調查結果將為新長城項目提供信息支持,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個行動,喚起更多的社會關注和投入。
調查1:學費相當於貧困農民35年收入
據了解,我國在校貧困生的比例為20%,約240萬;特困生則為5%-10%,約160萬。
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年平均純收入和農民年平均純收入分別為9422元和2936元,如果按照每名貧困大學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計算(含學費、生活費和住宿費),一個人本科4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當於貧困縣一個農民35年的純收入,這還沒有考慮吃飯、穿衣、醫療、養老等費用。
很多貧困生家庭還處在「靠天吃飯」的狀態,加之當地交通不便,汽車的使用率僅為15.0%,自行車使用率則高達61.7%,信息閉塞、人才缺乏,少有經濟支持,導致山區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種種因素導致受調查地區的農民中,真正超過2004年我國農民年平均純收入2936元的比例只有19.8%.
調查2 :多子女加重特困生家庭困境
在相關調查中,多子女是加劇特困生家庭貧困的重要因素。在尋訪家庭中,45.2%的貧困家庭有兩個孩子,34.6%的家庭有三個孩子,四個孩子的家庭比例為8.7%,還有2.8%的家庭有5個或5個以上子女。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農村重男輕女的選擇結果,但是無辜的特困生最終還是要承擔這樣的沉重,逾四成的貧困生曾經嘗過瀕臨輟學的滋味。
盡管這些特困生當時瀕臨輟學的境地,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他們還是通過自身、學校、基層政府、親戚、鄉鄰等社會各界的努力得以繼續學業,並且在高考中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
調查3:過半特困生存在自卑傾向
在瀕臨輟學的險境時,特困生自身該如何面對呢?
據調查,渴望繼續求學的信念以及自立自強的精神往往支撐這些特困生一步一步向前邁進。甘肅省特困生道吉加同學在接受調查時稱,因為母親突發肝癌,家裡貸款17萬元,上學各項費用出現緊張,幾乎輟學;然而他自己堅定信心求學,後在多方幫助下得以繼續學業。
對特困生所在高中的教師調查統計顯示:盡管教師認為幾乎所有特困生都能努力學習、遵守紀律,但他們的觀點表明,48.5%的特困生心理壓力較大,有自卑傾向。具體表現為平時不願意參加集體組織的活動,表現沉悶欠缺活潑,較嚴重的同學還有自閉傾向,幾乎不願與周圍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
調查4:部分特困生家庭還住在草房中
在志願者對特困生家庭的探訪中,所到之處往往看到這樣的場景:破舊的房屋,單親或者雙親患病。
另外,特困生家庭住房,逾六成都是以土木結構房屋為主,還有部分特困生家庭仍然居住在草房或者窯洞中。
對家庭異常情況的統計表明:8.5%被訪學生父親去世,母親去世的比例為4.3%,34.6%的學生父親患病,39.9%的學生母親患病,有9.6%的學生父親失業,11.2%的學生母親失業,3.2%的學生父母離異。
這些現實狀況使原本貧困的特困生家庭在經濟上雪上加霜。當家庭遭遇這類狀況時,特困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會受到極大沖擊,不得不面對瀕臨輟學的境況。
調查5:少數特困生不知有資助政策
國家一直重視對特困生的資助工作。不過,據調查,當問起對國家資助政策的了解時,78.7%的優秀特困高考生回答「知道一點」,回答「了解」的比例為14.2%,值得憂慮的是,還有7.1%的特困生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有關國家對貧困大學生(高考生)的資助政策。
另外,調查還顯示:43.3%的教師了解國家資助政策,53.3%的教師「知道一點」,也有3.3%的教師表示從來沒聽說過。在對家長的調查中發現,只有9.9%的特困生家長對國家有關資助政策表示「了解」。
對此,有關人士呼籲國家應該加大相應的宣傳力度,避免特困生因其不了解國家資助政策而放棄讀大學。
調查6:特困生堅信助學貸款作用大
面對貧困生的種種窘境,當地教育部門和其所在初高中並未不聞不問,而是進行積極資助。據調查,高中學校對特困生採取了種種扶持措施,其中包括直接給予生活費補貼、減免學雜費等等。
據了解,為了資助特困生,甘肅省合作藏中設立有「齊子周助學金」、湖北省竹溪一中設立有「愛心助學金」和「優秀學生獎學金」。這些扶持措施不僅使特困生獲得了實際的經濟資助,也使特困生們更加堅定了求學的信念。
據調查,在貧困生及其家長聽到對助學貸款的介紹後,逾九成(91.5%)特困生和80.6%的教師認為助學貸款幫助很大;高達95.4%的家長表示支持孩子申請助學貸款,並有高達91.7%的特困生和77.5%的家長表示有信心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記者 張劍鋒、劉英才、張太凌)
熱點關註:六城市教育收費現狀:城市教育成本究竟有多高
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一個城鎮居民4.2年純收入,需要一個農民13.6年純收入,也就是說,一個農民辛苦13年多掙得的純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個大學生4年的花費。可以說,高校收費標准已經逼近甚至超過了我國廣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
·北京:有錢未必能上好學校
·廣州:擇校費成了家長之痛
·西安:教育收費不按游戲規則出牌
2. 加多寶集團的扶貧基金
愛的力量 心的榜樣 [2009-10-22]
全民公益企業示範行動在京啟動--集團成為全國首家全民公益示範企業 [2009-9-22]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共享體育的歡樂--「加多寶扶貧基金」100萬援建25個陽光操場 [2009-9-8]
用熱情和力量去推動和開創一個沒有貧困、美好和諧的世界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李利在青海玉珠峰礦泉水有限公司開業慶典儀式上的發言 [2009-8-27]
加多寶「與愛同行」 與四川的孩子們共建信心 [2009-6-8]
「清甜粽子香,濃濃敬老情」 加多寶與你同行 — 走進敬老院 [2009-6-8]
集團榮獲「東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公益宣傳合作夥伴先進單位」 [2009-4-29]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加多寶集團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設立「加多寶扶貧基金」 [2009-4-13]
加多寶千場電影進工廠公益活動首映儀式圓滿舉行 -- 預計每周20場 一年放映1000場 [2009-2-11]
加多寶集團榮獲「中華慈善獎」—胡錦濤總書記接見獲獎代表 [2008-12-26]
一場電影 一個節日 一種情懷 「加多寶百場電影進工廠」活動走進加多寶 [2008-12-17]
「加多寶與你同行」活動成功舉行 --報名學生達1500餘人 [2008-10-29]
加多寶集團榮獲「2008中國民生行動先鋒」稱號 ——回良玉副總理接見及表彰我集團獲獎代表 [2008-10-29]
加多寶走進新生軍訓 -開展「贈送王老吉 帶去清涼」愛心活動 [2008-9-25]
「加多寶」百場電影走進工廠 [2008-8-20]
愛的奉獻 [2008-5-27]
加多寶集團領導應邀出席「用愛匯聚生命之河」大型公益晚會 [2008-1-18]
3. 如何對待貧困學生
2005年,全國貧困大學生的數量是405萬。這還不包括民辦學校、獨立學院、分校以及高職高專。現在大家只看到部屬高校,因為那些學校的學生都已
經「脫貧」了,可全國部屬高校才70多所,「985」、「211」工程的院校34所,只看到這幾所,能代表中國1600多所高校嗎?
8月20日,是天津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天津工大)教職工「開學」的日子。一大早,天津工大學生處分管貧困生借貸工作的李志鵬就來到辦公室,開始了新學年第一天的工作。
盡管學生還未正式開學,李志鵬的工作仍然很忙。今年天津工大計劃招生4000人,而貧困生就佔到15%,也就是600人,如何安置好這些學生,讓他們能夠順利入學,並能夠在學校期間有足夠的生活費,是李志鵬的工作重點。
進入8月以來,為貧困生資助的呼聲「一路高歌」,從8月5日教育部「首曲」自今年起將設立針對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貧困學生的總額
為1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助學獎學金,受益學生人數每年將達到53.3萬餘人。各地政府、高校紛紛表態,要拿出多少萬元用於資助貧困大學生,並對全社會保證
「不讓一名考入公辦高校的大學生因經濟問題而輟學」。
在全社會的關注和關愛下,貧困生的問題目前解決到什麼程度,還存在哪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與貧困生貸款相關的工作人員及有關專家,發現在如何關愛貧困生上需要做的工作還有許多。
困惑一:資助貧困生都「一刀切」?
天津工大今年在對貧困生的資助投入是200萬元,「我的任務就是如何用好這筆錢」。李志鵬說這話時,記者能感到他身上的擔子很重。
天津工大對「這筆錢」的分配是有一套自己的做法的,李志鵬說,學校首先會對貧困生進行「身份」確認。
關於是否是貧困生這點,大多數高校會以學生家庭所在地開的村、鄉、鎮三級證明;學校到學生家庭所在地做調查,了解學生家庭人年均收入多少,是否低於當地的生活保障線;還會在校內設立一個最低生活線,如果學生在校的生活費低於150元就視為貧困生。
在2004年以前,天津工大和其他學校的做法一樣,但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有時候會很難把握」。除了通過綠色通道入學的特困生以外,還有比較困難學生和一般困難學生兩種,在發放借貸款時的額度就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資助貧困生不能「一刀切」。
「在審核學生所開貧困證明的有效性、學生在校園里消費的真實水平問題上,以什麼樣的渠道去獲得信息」,李志鵬說比較困難。
基於以上考慮,天津工大從2003級和2004級的學生開始試行「經濟困難學生民主評議表」,以打分的形式,讓各班班主任組織班
委會、團支部以及若干普通學生組成的評議小組,從「待定」貧困生的學習態度、品德修養、勤勞儉朴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定。最後,由學生處對每名申請學生的綜合
情況進行分析,並形成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意見分值,做成資料庫,學校每年依此結果將對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中的二、三、四年級學生進行調整。「2005屆的
新生再做認定,那麼全校就有3/4的學生經過認定了」。李志鵬告訴記者。
經過認定,天津工大在對貧困生提供助學借貸款、提供助學崗位的時候,就可以依據這些數據來認定哪些學生優先,李志鵬說,另外,助學崗位的報酬也不一樣,特別困難的學生每小時8元,一般困難學生則4元1小時。
目前,高等教育已經建立起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獎、貸、助、補、減並行的國家助學體系,其中學校是獎、助、補、減多條腿走路,最大限度解決貧困生經濟問題。
李志鵬說,學校的助學體系一般包括獎學金、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生活補貼和減免學費。並且,減免學費和臨時性困難補助,從500到3000元不等,勤工助學則一般每月150元左右。
天津工大的學費一般每年3200~8000元不等,住宿費800~1200元,李志鵬說,正常學生入學時所交費用在5600元左
右,如果生活費按每月150元算,一個大學生一年大致需要7100元的費用,這成了衡量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標准。去年天津工大來了一個極特殊困難的學生,
她不僅來自貴州貧困山區,而且還患有小兒麻痹。了解到情況後,學校為她減免了所有的費用,還組織全校捐款,並為她提供了一個在學校書報亭工作的勤工助學崗
位,每月150元,這樣她一年的所有費用都解決了。李志鵬表示,學校會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學上,同時吃飽穿暖。
困惑二:貧困生的心理是否健全?
從天津工大的做法中不難看出,一個高校對貧困大學生在道義上的支持和幫助。而李志鵬認為,天津工大與其他高校一樣,是根據教育部、其他部委及地方政府的配套文件來做的。
就在全國上下為貧困生捐錢、捐物熱火朝天的一片熱鬧之時,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部(以下簡稱新長城)主任李利發出冷靜的聲音:「貧困大學生除了錢,還需要什麼?」
李利說:「現在很多貧困生都能夠通過綠色通道、助學貸款入學。但並不是說入學之後就萬事大吉了。」誰來關注這些貧困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就業」問題。
一般來說,貧困生都生長在山區或農村,上大學也是他們第一次出門,第一次知道這個世界還有紅綠燈,有地鐵,而地鐵是可以左右兩邊
開門的。李利說,這就叫「視野貧困」。這些都會造成和同學在交往過程當中無法有共同的語言。新長城在21所高校設立了「自強社」,這個社團成員全部是貧困
生,新長城經常會組織「自強社」走出校園,參觀企業,也會請很多在社會很成功的人,為「自強社」的貧困生演講。李利說,這些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
他們曾經貧窮。李利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告訴貧困生,貧困並不可怕,而貧困的經歷對於大學生樹立如何直面人生,直面貧困,幫助他們戰勝、克服困難的
信心,尤其幫助他們樹立「貧困是筆財富」的理念。也是開擴成長的視野。讓大家明白「原來貧困的人也可以成功」。
對於來自山區的貧困大學生英語口語不好的問題,李利說,新長城有個「國際義工」的項目,招募了很多國際義工,這些人都是外企白領和海歸,他們願意在晚上或周末時和貧困生溝通、交流,教貧困生英語、計算機。
另外,為了使貧困生在將來有更好的就業機會,新長城還准備建立社會實踐基地,讓李利高興的是,現在有很多的企業正在響應。
困惑三:貧困生與捐助人是什麼關系?
新長城屬於中國扶貧基金會的一個專門針對高校貧困生資助的項目,完全由社會捐款來維持機構的運作。記者看到,在新長城
《2005·特困大學生關愛行動》的宣傳冊上有這樣一句話:「2000元,幫助一名特困大學生一年的生活費;20萬元,幫助一所高校100名特困大學
生。」
新長城項目成立以來,一直都得到社會各界的幫助,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單位每年都會定期捐10萬~20萬元。所以如
何做到公信、透明、科學是新長城最重要的工作。李利說,做慈善扶貧的工作,不僅僅是要道義和情感,更需要科學、技術,不是憑著一番熱情,就能把事情做好。
記者了解到,新長城在選擇捐助對象時,首先尊重捐贈人的願望,其次是西部高校優先。李利說:「西部高校貧困生多,而西部農林師范類院校的貧困生更多,並且他們最難得到幫助。」
很多人認為,把錢直接交到學生手裡,對貧困生是最好的幫助。李利說:「這是非常錯誤的。」 當捐助人把錢直接交到貧困生手裡的時
候,兩者之間就會有感恩、報恩的心理,而受資助的學生就會有非常大的壓力。一段時間後,學生承受不了壓力,開始躲著捐助人,捐助人就會很失落,會覺得「憑
什麼,怎麼大學生都是白眼狼,我們給他們錢,怎麼他們連打個招呼、聯系一下都不願意,甚至還躲著我們」。李利說,這就是在個人資助過程中方法的失敗。
更不用說,很多人同時去資助一個學生,當這個學生拿到很多的錢,這個學生就會成為一個「貧困生貴族」。因此,新長城會說服捐贈人尊重基金會的指向,把錢集中起來,用於最需要的地方。
困惑四:對貧困生的資助能普及嗎?
「1996年,全國有100萬的貧困大學生,2001年,是300萬,教育部最新統計,2005年8月以前,是405萬。這還不
包括民辦學校、獨立學院、分校以及高職高專。現在大家只看到部屬高校,因為那些學校的學生都已經「脫貧」了,可全國部屬高校才70多所,『985』、
『211』工程的院校34所,只看到這幾所,能代表中國1600多所高校嗎?」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周洪宇向記者出示了這樣一組數
據,並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周洪宇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在高校做調研的時候發現,在貸款方面,教育部部屬院校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學校的聲譽好,學生的素
質也比較好,盡管也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學生考進去了,但用人單位或者社會方面對這些學生的期望比較高。因此,銀行認為這些貧困生能夠還得起,所以願意貸款。
最困難的是一些省屬高校里,特別是不在省會城市的高校。周洪宇舉了一個例子,位於湖北省黃石市的湖北師范學院、荊州市的長江大學、恩施市的湖北民族學院,
特別是恩施市的學校,這是國家級貧困縣,這里的大學生大多數都來自於這個地方的貧困家庭,更是非常困難。
所以非省會城市的省屬院校貸款非常的困難,銀行看到學生的家庭太差,沒有能力還貸,而學生所在的學校的就業率也不可能很高,就不願貸給這些學生。
周洪宇也表示不能責備銀行,過去學生也存在「欠貸」問題。細分析學生欠貸,原因有兩個,其一,有些學生的確是家庭貧困,家裡為了供一個大學生會欠很多的債,這些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先幫家裡還錢,因此就拖了下來;其二,這部分的學生就是惡意欠貸。
針對這些問題,周洪宇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周洪宇說,政府現在每年給貧困生撥款10億元,思路很正確,但是應該把「這塊餅做大,做薄」,將獎優這部分減弱,金額減少,使之成為助學獎學金。盡可能地使更多的貧困生享受到「陽光普照」。
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全國聯網的高校學生徵信系統」。在這點上,周洪宇建議記載學生的個人信息的檔案,並對貸款、還款情況進行跟蹤
管理,將檔案一起交給用人單位。對於惡意欠貸的學生,利用高等教育學歷查詢系統發布他的個人信息,「使他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找不到好工作,將來也不能買房
子」。
周洪宇認為,大學生在借了錢之後要還貸,壓力很大。建議「建立一個有差別的還貸制度」,具體地說,「就是一個來自山區貧困地區的
學生如果用國家助學貸款讀的書,那麼在這個學生畢業後,可以讓他回到家鄉去。如果他願意回去,那麼國家減免他所貸款的學費。另外,為了使貧困生能安心留在
家鄉工作,建議國家和當地的政府,在他的工資基礎上,再補貼100~200元錢」。
周洪宇說,這實際上是一舉三得,首先,在當地就業,減輕了大城市的就業壓力;其次,貧困生找到了工作;最後是,給當地提供了人才。
貧困生持續增加
記者: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貧困大學生的?
周洪宇:我是從2002年底開始關注的。農村地區多數為貧困地區,相對城市是個弱勢的地方,在這個人群里有個相當大的弱勢群體,那就是貧困大學生,他們已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但這些非義務教育的貧困學生的學費、雜費及其他的費用怎麼辦,誰來關心他們?
記者:您是否捐助過貧困大學生?
周洪宇:我捐助過大學生,有時是學校組織,到農村去調研時我也捐過。但不是定期的。
記者: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貧困生,並且在不斷的增加?
周洪宇:這個原因比較復雜,從根源上說,還是經濟發展不夠,地區發展嚴重失衡。
還有一些因素,像天災,如1998年特大洪水,使得在農村本來條件就不好的家庭,遇到這樣一場災難馬上使這個家庭從貧困跌入赤
貧,那他們的孩子就成了特困生,這樣就加劇了貧困生的出現。而在城市,有些是因為家庭的突然變故,父母下崗或者去世,也會使這個家庭變成赤貧。
另外,這與我國從1998年高校擴招有關系,本來1996年貧困生的數量是100萬。自從1998年到2001年突然就增加了2
倍,這個數字實際是從1998、1999年開始突出的,分析原因就是,1996年以前上大學的費用是由國家承擔的,而1996年高校收費並軌後,貧困生的
問題開始突現。
所以與高校擴招、降低入學門檻有關,特別是高職高專、獨立學院和分校擴招,很多的學生可以進高校。因此,高校擴招得越來越快,貧困生也就增加得越來越多。而到了今天,405萬貧困大學生的數字是非常驚人的。
記者:您認為貧困生僅僅是需要錢的幫助嗎?
周洪宇:貧困生分為兩種,一種是經濟貧困,另一種是心理貧困。經濟貧困好解決,給錢就行,而很多學生是心理貧困,因為貧困會產生自卑、不自信,同時也不願別人知道家裡比較窮。
這些學生盡管申請了貸款,希望得到這筆錢,但不願被貼上貧困生的標簽。這方面,學校應該採取心理輔導、教育、交流等多種方式。讓貧困生認識到貧困是暫時的,可以改變。個人不能選擇出生,不能選擇父母,所以要承認現實,面對貧困需要正視,迎接這個挑戰。
當然,還包括社會各界不能對貧困生歧視。要制定反歧視法。
改善貧困生現狀要立足於制度創新
記者:除了可以通過綠色通道入學的貧困生以外,其他的家庭一般貧困的學生怎麼辦?
周洪宇:這些學生可以通過獎學金、商業貸款,也可以在校內外勤工儉學。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時看到,在國外實際上困難生很多,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勤工儉學完成學業。
實際上,在美國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在打工,不管這個學生有錢沒錢,這與美國個人至上主義和不依靠大人的文化傳統有關系。
而國內的貧困大學生卻不能完全做到這點,不可能用打工掙來的錢上大學。而且,打工的機會對於需要打工的人來說,還是太少。打工的費用,還是太低。「機會少,收入低」這是打工學生的兩大困難。
很多學生在校內找不到職位,只能到校外去,到外面去打工還要看哪個城市,如果這個城市高校少的話,情況就要樂觀些。如果這個城市高校多的話,像北京的大學,學生在校外除了做家教,還有哪些地方會給學生打呢,這個市場對於打工的學生競爭太激烈。
我曾在2004年的人大代表大會上提議,學校要採取各種措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的機會。對於這點,很多的學校還沒有發掘夠。高校完全可以將原來在社會上請的看門人,及其他的後勤人員的工作交給貧困大學生。只要是非學術性的,後勤的都可以給學生做。
記者:那您認為還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幫助完善資助制度?
周洪宇:我想有幾個方面,首先社會應該建立各種基金,同時國家對各種捐獻錢的人,給予一種免稅的制度,交了多少可以扣除所得稅,
主要是針對企業。可以充抵應交的所得稅,例如一個企業本來要交100萬元的稅,有政策可以讓企業把這錢充抵捐贈了。企業就認為,反正這錢也是要交的,不如
把錢交給慈善機構。
國家不僅是要出台這個政策,而且還要鼓勵。在國外,各種基金會特別多,就是因為實行了良好的獎勵制度,像比爾·蓋茨每年拿很大一筆所得稅出來用於捐款。說起來好聽,實際上他也沒有吃虧。
另外,在學制上應該改,要有靈活的學制。說具體些,一個貧困生現在沒錢,學校可以保留他的學籍,可以緩2~3年上學,而讓他在這
段時間內去打工,有錢之後再來上學。如果讓學生有退路,有多種選擇,那麼壓力就不會太大。雖然貧困生仍然存在,但是問題就不會那麼突出。所以在制度設計上
要給他多一點選擇的空間。
但對於延期上學的制度,要盡快研究究竟可以延長多少年。盡快出台政策,讓學生明白自己可以保留多長的學籍。還有一個就是學分制,因為晚了幾年上學,學生當然想快點上課,把學分都拿到,可以不必讀4年,也許只用兩三年就讀完。
對非重點高校應有政策傾斜
記者:目前實行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是由銀行、地方政府、高校三方承擔,有的高校認為要學校承擔這樣的風險不合理,您認為呢?
周洪宇:高校既然是半公共產品,應該施行成本分擔。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適中。當然各高校的情況也不一樣,省屬院校辦學經費的來源渠道比較單一,可能壓力較大,要看學校的類型。如果是重點高校,特別是「985」高校,對他們而言那就少了。
因此,我覺得國家的政策應該靈活一些,也不應該一刀切。對於重點高校,像「985」高校,籌款和取得經費的渠道廣,所以貼息高也是應該的,省屬高校低一點也是應該的。
對高職高專、民辦學校更是如此。這些學校本身還在生存的漩渦中掙扎,要他們拿出很多錢來貼息,非常困難。況且,每年要這些學校拿出10%的學費來資助貧困生已經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重點高校本科不會再擴大招生,接下來擴招的將是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分校及高職高專。而這塊正好是國家助學貸款、
商業貸款、高校貸款和國家助學金關注甚少,但又急需關注的一個方面,如果不盡快想辦法解決,不把「陽光」普照到他們身上,貧困生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