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存錢有利息是指銀行傳統的定期和活期儲蓄存款,但凈值型理財產品是銀行理財,明確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是浮動的,所以會有負利息現象存在。
⑵ 銀行發售的凈值型理財產品靠譜嗎
銀行發售的凈值型理財產品靠譜嗎?作為銀行可以說是非常靠譜的,但是所有的理財產品不論是銀行發售還是理財平台發售都會告訴你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會把風險提前告知,而銀行只是一個平台,作為這個平台它沒有任何權利能夠改變理財產品的盈利或者虧損。
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而且很多人都抱著僥幸心理,最後輸的一塌糊塗哦。 以上就是小編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⑶ 凈值型理財產品是什麼意思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定義是按照份額發行並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單位份額凈值的理財產品。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特點有運作透明度高一點,凈值型產品定期披露產品運作公告,投資者在投資期內可准確掌握凈值型產品的投資情況及產品凈值等信息,產品運作透明度高;真實反映投資資產的市場價值。
凈值型產品投資資產流動性高,估值更為透明,在市值法的估值體系下,凈值型產品凈值可直接反映出投資資產的市場價值
但凈值型理財要打破這種剛性兌付的模式,銀行把客戶的錢拿去投資,扣除一定的管理費之後,剩下的收益該是多少,投資者就拿到多少,如果虧了,投資者要自己承擔。銀行要定期披露產品的凈值。所以說,凈值型理財產品都不能保本,而且收益率都是浮動的
凈值型產品改變的只是估值計價方式,並不代表著本金虧損的概率提升。
預期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逐漸退出之後,現在很多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以「業績比較基準」來展示,也就是說銀行根據自己的投資方向,已經測算出來一個大概的收益率,最終的投資收益率會在業績比較基準附近上下波動。
如果產品的底層資產都是存款、債券之類的固收資產,那麼最終收益率和業績比較基準差別不會太大,浮動會非常小。但如果產品的底層資產中配置了少量權益類資產,比如未上市股權、股票、基金等,那麼收益率波動就會比較大。
由於銀行理財的客戶群體大部分風險承受能力都偏弱,所以即使銀行發行的是凈值型理財,大部分也都是穩健性比較高的固收類產品。
其實最簡單的辨別產品風險的辦法就是看風險等級,凈值型理財產品都不保本,PR1級產品都是現金管理類產品,即活期理財,PR2級產品的底層資產大部分都是固收類資產,安全性較高,PR3級產品可能會配置少量的權益類資產或金融衍生品,收益率波動會大一些,PR4級和PR5級產品基本上都是權益類產品,風險很高,考驗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
⑷ 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會虧到本金嗎
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理論上有本金虧損的可能,實際上不會出現本金虧損。
⑸ 我買了一個凈值型的理財產品為什麼剛存一個月錢就少了一萬多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高收益高風險。
凈值型理財產品,指按照份額發行並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單位份額凈值的理財產品。適合有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追求更高收益的人群。它是按照買入賣出時的凈值差計算收益的。
你說的剛買一個月就少一萬多,那是因為你買入之後凈值減少的緣故,直白點講,就是你買在高位,站在了山崗上。
舉個例子:假設你在凈值1.0元的時候買入10w元,那麼你手裡的份額就是10w,每份價值1.0元。一個月後凈值發生變動,變為每份凈值0.9元,那麼你手裡10w份額的價值就是0.9*10w=9w元,相比於你購買時的10w本金減少了1w。只有當每份凈值>1.0元的時候,你才是賺的,不然就是賠的。
現在沒有理財產品是完全沒有風險的,如果你厭惡風險,可以選擇低風險的理財方式,比如銀行存款、國家債券、貨幣基金等方式。
⑹ 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值不值得購買
所謂凈值型理財產品,其運作模式與基金類似,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者購買產品前無法預知產品實際收益率,而是根據產品實際投資運作情況定期在產品開放申購或贖回日公布產品凈值,投資盈虧由投資者自負。
與傳統理財產品未到期無法贖回相比,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更具備流動性。產品通常約定最短持有期,期滿後投資者每周或每月都可在開放日進行申購和贖回。同時,不同於傳統理財產品的透明性較低,凈值型理財產品會定期披露收益,投資者的操作也更加靈活。
在資金面寬松、利率下行的環境中,傳統銀行理財的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3.8%左右,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在這種環境下,凈值型理財產品則為投資者獲取更高收益提供了可能。從去年至今的市場情況來看,凈值型理財產品,特別是開放式凈值型產品正逐漸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
⑺ 凈值型理財可能損失本金嗎
舉個例子:銀行發行了一款凈值型理財產品,期限是6個月,估值方式是市價法,初始凈值是1,6個月後根據投資結果;
在扣除銀行的管理費之後,產品的凈值變成了1.025,換算成年化收益率是5%。當然如果產品的凈值變成了1.01%,換算成年化收益率就是2%。可以看出,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波動比較大。
預期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逐漸退出之後,現在很多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以「業績比較基準」來展示,也就是說銀行根據自己的投資方向,已經測算出來一個大概的收益率,最終的投資收益率會在業績比較基準附近上下波動。
如果產品的底層資產都是存款、債券之類的固收資產,那麼最終收益率和業績比較基準差別不會太大,浮動會非常小。但如果產品的底層資產中配置了少量權益類資產,比如未上市股權、股票、基金等,那麼收益率波動就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