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殷氏基金會

殷氏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10-23 09:38:12

A. 中國戲曲作家有哪些

羅懷臻著名戲曲作家羅懷臻曾經創作過昆劇《班昭》、淮劇《金龍與蜉蝣》、京劇《寶蓮燈》越劇《李清照》、黃梅戲《長恨歌》等眾多佳作.

約生於金亡(1234)前後,死在元成宗大德年間(1297-1307年)。元代最傑出的作家。號已齋叟。傳世的作品有悲劇《感天動地竇娥冤》、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望江亭中秋切膾旦》、歷史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等十八本,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在戲曲史上有過深遠的影響。他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施振眉(1932- )評彈、戲曲作家。浙江長興人。自50年代起從事曲藝工作,並於1959年組織成立浙江曲藝隊(今浙江曲藝團),同年開始評彈創作。所編寫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彈詞《李雙雙》(1965年《說新書》第二集刊載),中篇彈詞《東海女英雄》,短篇彈詞《英雄父子》,短篇評話《壯志雄心》、《闖海》,開篇《幸福井》、《紅柳》等,還與他人合作,編寫了中篇彈詞《新琵琶行》、《叱吒風雲》、《戰斗的堡壘》,短篇彈詞《飛雪迎春》等。此外,還與人合作,整理汪雄飛《三國》中的《五關斬六將》、《諸葛亮出山》、《血戰長坂坡》等(1989 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井幫助汪雄飛、金聲伯、胡天如等整理出版了《古城會》、《贈馬》、《草崗收將》、《貓困鼠穴》、《花神廟》等傳統長篇書目選回。在戲曲創作方面,曾編寫過十餘個睦劇和木偶戲、皮影戲劇本。同時還在報刊上發表有關評彈和戲曲的文章。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文化廳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江浙滬兩省一市評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中國曲藝志·浙江卷》主編。

白樸,作雜劇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 《賺蘭亭》、 《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庄》、《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雕》。今存《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 3種及《流紅葉》、《箭射雙雕》二劇殘曲。此外還有《天簌集》詞 2卷。清人楊友敬輯其散曲附於集後,名《摭遺》。他的散曲作品據隋樹森《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37首,套曲4首。

鄭光祖,元代戲曲作家。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附近)人。所作雜劇共18種,今存8種:《伊尹耕莘》、《三戰呂布》、《無鹽破環》、《王粲登樓》、《周公攝政》、《老君堂》、《翰林風月》、《倩女離魂》。其中《伊尹耕莘》、《無鹽破環》、《老君堂》是否確為鄭作,尚有疑問。另有《月夜聞箏》存殘曲。《哭孺子》、《秦樓月》、《指鹿道馬》、《紫雲娘》、《采蓮舟》、《細柳營》、《哭晏嬰》、《後庭花》、《梨園樂府》等9種僅存目。

陳西汀.《屈原》,《花木蘭》,《淝水之戰》和《三元里》、《鄭成功》,《漢武帝與拳夫人》(後改為同名京劇),黃梅戲《紅樓夢》、昆劇《新蝴蝶夢》、京劇《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王熙鳳與劉姥姥》,元妃省親》、《鴛鴦斷發》、《桃花宴》、《神劍》、《何知縣拉纖》,《全部武松》、《一箭仇》、《劈山救母》,《鴻門宴》、《妙玉》,《漢宮雙燕》等.

清代戲曲女作家--王筠.《繁華夢》《全福記》.

B. 我國有哪些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與宜州貶所。

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吳自然,男,漢族,山東蓬萊人,1934年9月生。早歲酷愛電影藝術,後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字幕美術研究和創作。學書師法黃山谷兼取蘇軾、米芾、蔡京諸家之長,又追溯魏晉遺韻,所作行書結體寬博,覺著勁健,險逸流暢。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法篆刻展和1983年在日本舉辦的"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被碑刻,在《書法》雜志等發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

林中陽的書法源於傳統,功力深厚,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雄渾,取江南之婉約,瀟灑中見沉穩,暢達中具雄強。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並獲獎。代表作十米長卷等作品分別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行政學院、總參等黨政軍機關懸掛和收藏,成名作"龍"曾被中央領導以國禮送給外國高級領導人。曾應邀為東岳泰山、西嶽華山、福建清源山、陝西白雲山、略陽靈岩寺、北京地壇公園、咸陽國際機場等題字並刻石。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陽書法選集》,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等單位在中國理事博物館舉辦了《林中陽書法展》,並於2002年開始舉行林中陽書法展全國巡展。曾為中華慈善總會捐贈價值30萬元的書法作品,為寧夏希望工程捐贈人民幣10萬元,為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央電視台關注環保現場拍賣節目捐贈巨幅作品。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綜藝頻道》、《國際頻道》、《軍事頻道》、《美術星空》、《西部新聞》、《藝術品投資》等均作過專題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文藝報》、《風雲人物》、《中華熱土》、《中外名牌》、《收藏界》、《東方書法》、香港《大公報》等新聞媒體也作過專題報道。

譚以文,別署穎聞,號稼穡草堂、心耕簃主人,1956年生於山東省滕州市。幼承庭訓,隨父學書,後師從費新我先生。1982年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6年當選為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1995年當選為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蘇州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博物院特聘畫師。

C. 迷情的分集劇情

註:《迷情》原版共33集,如今流通的版本為經重新剪輯後的版本,共17集。
第一集殷若嵐(施思飾),為大亨董事長殷天祥(梁修身飾)的掌上明珠。若嵐的母親蕭依鳳(馬之秦飾)為知名的婦女節目愛之旅的主持人黛黛夫人,也是感情問題和婚姻諮詢專家,一個極愛面子,有著追求完美傾向的人,若嵐從小便視母親為模仿對象,既敬又畏。沈從安(姜厚任飾),是殷天祥的工作夥伴沈志高的獨子。殷沈兩家為世交,殷若嵐與沈從安二人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由於一次意外,沈從安為了替若嵐排解一場紛爭而受了傷,從此不能生育。雖然若嵐表示不在意沈從安能否生男育女,但沈從安對自己不能生育的事情卻始終耿耿於懷。因緣際會之中,沈從安認識了歌星馮曉倩(於楓飾),兩人並發產出不倫之戀。霍平(周邵棟飾)多次假裝偶遇,刻意接近若嵐。曉倩發現自己懷孕,告知從安,並以此逼婚,從安完全否認。若嵐逼問從安,從安承認曉倩孕事,但否認自己是孩子的父親。曉倩懷的是誰的孩子?若嵐怎麼面對這件事?霍平刻意接近若嵐到底所為何事?
第二集若嵐向好友乃文傾訴心中的困擾,乃文提醒若嵐,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先想好,避免日後的反悔。殷天祥為妻子黛黛夫人舉辦生日宴會,若嵐對從安提出結婚的要求並提議解決生育問題的辦法,希望從安不要領養曉倩的孩子。從安拒絕,堅持一定要留下曉倩的孩子,並對若嵐的動機和感情產生質疑,二人相談不歡而散。霍平屢次製造巧遇機會,終於向若嵐表白,表明追求之意。若嵐以自己已訂婚為由拒絕。曉倩發現自己並非真的懷孕,而是檢驗報告錯誤,心中忐忑不安。從安對若嵐提出結婚要求,但兩人對於要不要領養曉倩孩子的意見依然分歧。若嵐拒絕從安的求婚,從安再度質疑若嵐對他的感情,若嵐承認自己應該要再多想一想,請求從安再多等一段時間。從安與曉倩在餐廳巧遇乃文,尷尬離去。曉倩試探從安是否真心想要孩子,從安為了安撫曉倩安心生下孩子,對曉倩承諾恢復舊關系,同時又對若嵐展開更積極的追求。霍平赴大亨公司面談,沈志高對霍平的才華贊賞不已,決定錄用。霍平進入大亨公司有何目的?曉倩如何解決那美麗的錯誤?
第三集霍平順利進入大亨公司,成為大亨公司的企劃人員。霍平接到電話,獲知住在療養院的母親發生意外,急忙趕赴療養院處理,導致霍平第一天上班就遲到。從安在茶館為曉倩與人發生沖突,霍平出手幫忙。沖突之事鬧上警局,若嵐前往警局,發現從安和曉倩在一起。從安承諾會處理好一切事情,若嵐氣憤假意離開,沒想到從安眼看若嵐離開之後又坐上曉倩的車,讓繞了回來的若嵐見狀更加生氣傷心。從安在茶館為曉倩打架的事情被登上了報紙,在殷、沈兩家掀起軒然大波。記者蜂擁至大亨公司追問若嵐,霍平機智的問答,為若嵐解除了尷尬,也留給若嵐深刻的印象。從安無故曠職,若嵐上呈,堅持秉公處理,從安於是被記了一個大過。為讓從安將功贖罪,若嵐將重要企劃案交給從安,希望從安有所表現。從安要霍平替他代擬企劃案,沒想到卻被殷天祥發現,殷天祥大發雷霆。不過,因為企劃案寫得極好,殷天祥對霍平留下極佳的印象。馮曉倩約若嵐見面,馮曉倩想要對若嵐說什麼?後續會發生什麼事情?
第四集馮曉倩約若嵐見面,提出生下孩子之前若嵐不得干涉從安行為的條件,若嵐堅決不同意,起身離開。曉倩拉住若嵐堅持要若嵐答應,拉扯之間,曉倩跌跤。從安至曉倩住處探訪,阿雄告知從安曉倩流產的消息,並把責任歸咎若嵐。從安氣憤的找不明所以的若嵐理論,並指責若嵐為殺人兇手,害死曉倩腹中的胎兒。若嵐無法接受,傷心的將訂婚戒指退還給從安。從安追問曉倩流產詳情,曉倩語焉不詳,從安心情更加不好。退婚之事在殷、沈兩家更是掀起滔天巨浪,從安和若嵐兩人備受壓力。雙方父母安排若嵐與從安兩人見面,希望兩人和好,從安卻醉醺醺的出現,和若嵐大吵一架。從安和若嵐分手,兩人都承受極大的壓力。母親的不諒解,給若嵐帶來莫大的壓力。從安則悔恨不已,日日用酒精麻醉自己。曉倩見從安自暴自棄,心中不忍,想對從安說出真相,真相是什麼?從安有沒有辦法再挽回若嵐的心?霍平對若嵐會不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第五集從安曠職數天,若嵐得知從安意志消沉,到沈家探訪,發現從安數日未歸。曉倩見從安意志消沉,終於說出真相,從安大怒。若嵐至曉倩處找從安,將得知真相悔恨不已的從安送回沈家。從安回家之後,備受責難。霍平在工作上,帶給若嵐很大的幫助,也因他的機智,讓他深受志高的信任。曉倩也因從安的離去,茶飯不思。阿雄努力的開導曉倩,希望曉倩能夠振作起來。曉倩決定離開台北,到高雄演出。若嵐說服殷天祥,再給從安一次機會,從安再次回到大亨上班。從安自請外調至高雄,並積極表現,希望能夠挽回若嵐的心。霍平加班,離開的時候發現有人潛入大亨公司。殷天祥成立慈善基金會,若嵐代表大亨拜訪療養院,遇見一個和乃文媽媽長得很像的病人,沒想到,那病人原來就是霍平的媽媽。從安到高雄分公司力求表現,不意竟在歌廳與曉倩重逢。曉倩和從安在高雄重逢,會發生什麼事情?霍平與若嵐有沒有後續的發展?
第六集若嵐接受霍平的追求,開始約會。大亨公司為國際天馬公司做的服裝設計遭盜用,殷天祥大為震怒。霍平因此受到懷疑,但天祥認為不是霍平所為,並將調查工作交給霍平。霍平因遭受誤會,對若嵐冷言冷語。若嵐前往霍平住處,向霍平解釋,兩人誤會冰釋。霍平留若嵐吃晚飯,若嵐意外發現一張年輕時的父親和一位神似乃文媽媽的年輕女子的合照,心中疑惑,又發現霍平收集了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心中更加驚疑不定,決意找出照片中女子的身份及該女子與父親的關系,並對霍平起了戒心。X先生力捧曉倩。從安在高雄的歌廳又為了曉倩和人打架。曉倩對從安依然無法忘情,忍不住去找從安,再度遭到從安的拒絕。若嵐尋著照片上的線索,探訪白河,想要找出過去的蛛絲馬跡。到底若嵐會找到什麼?從安和曉倩,真的只是朋友?X先生到底是誰?
第七集若嵐到了白河,找到霍平的養父霍老爹,終於確認照片中女人的身分,同時也得知霍平的身世,心中大受沖擊。若嵐帶殷天祥去見李梅,也把霍平的身世告訴天祥,天祥心中愧疚,急於補償霍平,破格讓霍平升職。從安申請擴廠,殷天祥本不同意,但因霍平與李梅的事,讓殷天祥無心處理,將最終決定權交給沈志高。於是,從安決定擴展高雄的工廠。X先生極力栽培馮曉倩,鼓勵曉倩將重心放在事業上。曉倩決定接受X先生的條件,回台北發展。若嵐和殷天祥再度到仁愛聊養院探望李梅。霍平來到,嚴詞拒絕天祥。殷天祥不知該不該將霍平和李梅的事情告知妻子黛黛夫人蕭依鳳,試探性的詢問,得到否定的答案,讓他更為苦惱。霍平的身世真的能夠隱瞞嗎?若嵐和霍平成了兄妹,兩人之間的感情該如何發展?沈從安是否能夠順利回到大亨總公司?
第八集從安帶著擴廠計畫回到台北總公司,卻被殷天祥潑了一盆冷水。李梅為了找阿祥而離開療養院在街頭游盪,霍平以為李梅被殷天祥藏起來,跑去殷家興師問罪,對殷天祥極為不敬。若嵐到霍平住處,請求霍平不要再傷害殷天祥,兩人不歡而散。黛黛夫人到警局查詢一些資料,恰好遇到被員警帶回的迷路的李梅。霍平決定替李梅辦理出院,離開療養院,回到白河。但李梅的精神狀況更加不穩定,最終還是送回療養院。殷天祥還是否決了從安的買廠企劃案,但肯定從安的付出和成長,決定自己替從安解決購廠簽約違約金的問題,但從安決心要自己處理。李梅回到療養院,殷天祥天天去療養院探望她,沒想到,竟在療養院遇見妻子黛黛夫人蕭依鳳。黛黛夫人對殷天祥起了懷疑之心,詢問若嵐,意外發現若嵐皮包中殷天祥和李梅的舊照片。黛黛夫人逼問若嵐,李梅、霍平和殷天祥之間的關系,若嵐不知該如何回答,殷天祥坦承霍平是自己的兒子。黛黛夫人大受打擊,割腕自殺。黛黛夫人自殺的消息不知為何竟然走漏風聲,記者們蜂擁至醫院想要追問原因,被醫生驅離。到底是誰泄漏了消息?殷天祥和李梅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霍平的心結要怎麼解開?
第九集黛黛夫人決定坦然面對自己的問題,主動到電視台錄影,宣告辭去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從安知道了霍平的身分,氣得找霍平理論,兩人大打出手。霍平脫口說出若嵐不是自己的妹妹,若嵐追問,霍平不願正面回答。X先生再度出現,派人注意著大亨和殷天祥的一舉一動。然後,X先生又找阿雄,希望阿雄能夠為他工作。齊民力勸霍平放下復仇的念頭,霍平斷然拒絕。若嵐因霍平的話忐忑不安,想詢問殷天祥,卻又難以啟齒。不明人士寄了卷錄音帶到公司給若嵐,若嵐聽了之後,驚疑不定,按照錄音帶中的指示,想要找出真相。從安深覺自己的不足,要求調職,得到的殷天祥的贊賞,欣然同意。霍平堅持辭職,沈志高得殷天祥的授權,去找霍平回公司上班。殷天祥請假照顧妻子蕭依鳳,將公司託付給沈志高。殷天祥發現不明人士寄給若嵐的錄音帶,若嵐追問錄音帶的內容是否為真,殷天祥承認,若嵐大受打擊,離家出走。從安在天橋遇到崩潰的若嵐,若嵐堅持不肯回家,於是從安將若嵐帶回家,希望讓她平靜心情。霍平回到大亨公司上班,霍平鼓動志高利用從安的新職務,趁殷天祥請假的時候有一番作為。若嵐又收到另一卷錄音帶,告訴若嵐如何探究親生父親的死因,若嵐於是拜託齊民幫忙。X先生持續暗中注意著殷家的一切動靜,他到底有什麼目的?若嵐拜託齊民找的資訊,會帶給若嵐什麼消息?霍平鼓動志高,又有何目的?
第十集若嵐拿到齊民收集的簡報,終於明白自己的身世。殷氏夫妻也終於和好,兩人決定外出度假,將公司事務都交給若嵐、志高、從安及霍平。大亨公司接獲大筆訂單,簽約之後發生下游廠商貨源不足無法供貨的狀況,若嵐、志高、從安和霍平四人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這次的訂單,是從安負責的業務,但後來卻因貨平挺身而出暫時平息這次的違約事件,從安因此信心大受打擊,之後離家出走一蹶不振。霍平和X先生密商,如何弄垮大亨。霍平因若嵐的請求,心中充滿矛盾。霍平建議X先生,還需要再想其他的辦法,才有辦法一次擊垮大亨公司。從安離家出走之後便失去蹤影,究竟從安會去哪裡?X先生為什麼對大亨有這麼強的敵意?霍平還會有什麼報復行動?
第十一集從安流落街頭,勉強找粗工糊口,受盡冷嘲熱諷。所有的人都指責若嵐,認為是若嵐逼走從安,若嵐心中也自責不已,擔憂著從安的安危,於是請霍平幫忙找從安。殷天祥終於度假回來,著手處理公事。對於大通公司,天祥懷疑有幕後主使者,但多方查探都沒有結果。曉倩找到從安,心疼從安的落魄,堅持陪伴從安。霍平帶著若嵐尋線找到從安住的區域,但依然沒有找到從安。從安會接受曉倩的照顧嗎?若嵐能否找回從安並勸回從安?大通公司的幕後主事者到底是誰?對大亨有什麼企圖?
第十二集曉倩找到從安,為從安張羅一切。從安像只迷途的小狗,完全失去方向,被動的接受著曉倩的照顧。X先生鼓勵曉倩照顧從安,也提醒曉倩不要因為愛情而忘了工作。若嵐終於找到從安住的地方,卻撲了個空慢了一步,從安已經搬走了。失去方向的從安,無所適從,變得畏縮,完全聽從曉倩的指令,變成替曉倩提化妝箱的小弟,跟著曉倩到處作秀,到處應酬。若嵐見到替曉倩提化妝箱的從安,心痛不已。霍平招待廠商到餐廳吃飯,遇見和曉倩出外用餐的從安,從安要求霍平不要告訴若嵐。之後從安變得更畏縮,更不願外出,更沉默。廠商替曉倩安排到國外作秀,卻因為從安不願出門而猶豫不決。曉倩因從安依然心心念念著若嵐而找X先生訴苦,X先生鼓勵曉倩繼續留在從安身邊,鼓勵曉倩說動從安離開台灣和曉倩一起出國。霍平持續和X先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繼續暗中計畫著破壞大亨。若嵐和乃文在街頭看見從安和曉倩在一起,若嵐百思不得其解,更加傷心,更加自責。霍平查出從安的地址,若嵐和乃文依照地址去找從安,卻因從安的避不見面失望而回。
第十三集從安真的聽進若嵐的話,打了電話回家向父母報平安。美珍生日,沈志高請殷家三人到餐廳吃飯,沒想到,竟然選在曉倩作秀的餐廳。若嵐發現暗處的從安,追了過去,在後台找到了焦躁不安的從安。從安依然不肯回家,也不肯和父母見面,讓若嵐十分失望。國際福斯公司找大亨談合作計畫,霍平一直推拖,讓殷天祥覺得奇怪。李梅病情惡化,霍平通知殷天祥到療養院探望。依鳳陪同天祥去探望李梅,遭到霍平的冷嘲熱諷。曉倩要帶從安出國,但從安不想去。阿雄求助X先生,希望X先生能夠勸曉倩多關心自己的事業。阿雄到沈家,告訴沈母從安的下落,沈母到從安住處找從安,要將從安帶回家,遭到曉倩的阻止,三人拉扯之間,阿雄趕到,將曉倩拉開,沈母即拉著從安匆忙離開。依鳳建議天祥把李梅接到家中照顧,但霍平堅決不同意,但李梅卻答應殷天祥要搬到殷家住。霍平無奈,只好應允。曉倩因從安的離去,完全無心工作,X先生勸慰曉倩,從安還是會回來找她。從安再度留書離家出走,回到曉倩身邊。若嵐再度去找從安,想勸從安振作,但從安依然沒有自信,不願重新開始。李梅半夜跑進天祥和依鳳的房間,嚇得依鳳尖叫,沒想到李梅也受到驚嚇,因而跌倒受傷。霍平極不諒解,想要帶走李梅,李梅卻不肯離開,霍平無奈,只好讓李梅留下。沈母再度去找從安,從安卻始終不肯回家。到底從安會不會再度振作?李梅住在殷家還會不會有更多狀況出現?
第十四集從安外出,反覆回想著若嵐的話。曉倩以為從安再度不告而別,傷心無法工作。曉倩請X先生替她找從安,並希望X先生替從安安排工作。從安意外聽見X先生和曉倩的對話,發現X先生對大亨的強烈敵意,開始起了疑心,覺得事情有些不單純,想要暗中調查清楚。X先生提出新計畫,打算一舉擊倒大亨,霍平心中無比掙扎,在報復殷天祥與保護若嵐之間搖擺不定。從安偷偷潛入若嵐的辦公室,找出大亨公司的合作廠商名單,發現可能的關聯,認為自己可能因此背了黑鍋,決心找出真相,為自己洗刷冤屈。從安約若嵐見面,卻沒有現身。志高去銀行辦理貸款,卻被銀行拒絕,大亨再現財務危機。從安請曉倩找X先生替他安插工作,X先生為從安安排在唱片公司工作。若嵐想要從檔案中找到問題,卻徒勞無功。但若嵐相信從安的判斷,相信從安不會無的放矢。霍平邀請若嵐和他一起離開大亨另創局面,若嵐拒絕。霍平到殷家探望母親,誤會殷氏夫妻對李梅的用心,強勢將李梅帶走。霍平將母親帶回住處,想要親自照顧。李梅誤會乃文是霍平的妻子,硬將乃文留下。霍平找若嵐求救,回到住處,李梅告訴霍平乃文懷孕了,眾人一頭霧水,霍平否認,讓李梅想起過去所受的苦,氣得把所有人都趕了出去,只留下乃文。從安開始到X先生的唱片公司上班,大擺威風。從安為什麼突然願意去上班?李梅又會在霍平家發生什麼事?若嵐能不能找出錯誤的地方?
第十五集從安到唱片公司上班,暗中調查X先生的背景及與唱片公司的關系,卻完全沒有線索。從安約若嵐在公司單獨見面,告訴若嵐大亨公司先前的連續違約事件是被設計的,讓他背了黑鍋。若嵐希望從安回大亨公司上班,從安拒絕並交給若嵐一袋文件,希望若嵐按照文件中的指示去做,且要求若嵐,不可讓任何人知道兩人碰面的事情,免得打草驚蛇。若嵐在家中研究從安給她的資料,發現大亨公司有內奸。X先生大量收購大亨公司流通在市面上的股票。李梅發現乃文假懷孕的事情,大受刺激,情緒過於激動暈了過去。殷天祥與若嵐去醫院探望李梅,卻遭到霍平的拒絕。從安潛入X先生的辦公室,想找出蛛絲馬跡,發現冰河這個代號。殷天祥在家中設計了一個房間擺設如同當年李梅在白河住的房子給李梅住。X先生收購大亨股票作什麼?李梅再度回到殷家又會發生什麼事?冰河到底是誰的代號?
第十六集大亨公司新系列的服裝甫上市便造成搶購,X先生在背後操縱。大亨因為產品的熱銷而收到國外的大量訂單,霍平建議接下訂單化解之前的財務危機。從安帶若嵐去大通公司的倉庫,若嵐發現裡面堆滿了大亨公司剛上市的衣服,讓若嵐懷疑起大通公司到底有什麼目的。殷天祥希望能夠喚起李梅的記憶,但李梅的精神狀況時好時壞。霍平也在希望母親痊癒與維持現狀之間掙扎著,也一直矛盾該不該繼續和X先生合作整跨大亨。從安約若嵐在外碰面,將自己所查到的資料交給若嵐。若嵐決定接下國外的訂單,希望藉機能夠找出大亨公司的內奸是誰。曉倩撞見從安與若嵐見面,大發雷霆,一氣之下找X先生訴苦,要求出國工作,讓X先生開始對從安起疑。殷天祥想要喚醒李梅對過去的記憶,穿上舊衣服回復過去的樣子,果然讓李梅相信,但李梅卻因情緒過度激動再度暈倒。李梅短暫的清醒之後,看見依鳳和若嵐,神智又再度混亂起來,情緒激動之下,竟從樓梯上摔下,頭部重創而死。霍平恰好趕到,目睹母親墜樓死亡,完全無法接受,並將所有的錯都怪罪到殷天祥身上,揚言要殷天祥付出代價。霍平主導簽下國外的大量訂單,打算藉此給大亨公司致命一擊。殷天祥因李梅的死,大受打擊並極度自責。若嵐接到律師電話,趕回公司,發現霍平已遞出辭呈離開大亨。霍平因母親的死亡,更加無法諒解殷天祥,也更加深報復之心。霍平當著若嵐和殷天祥的面,承認主導一切大亨的危機,並正式跳槽,為大通公司工作。從安知道太多大通的秘密遭人襲擊,曉倩巧遇,救了從安。曉倩逼問從安感情上的選擇,還是沒有得到從安正面的回應,傷心之餘,決定離開台灣,出國工作。大亨公司再度面臨違約危機,從安回到大亨,提出預防與解決的辦法,並把自己觀察到的事情,全盤說出。霍平來到大亨公司,正式對殷天祥撂下戰帖。霍平到底要如何報復殷天祥?大亨公司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危機?若嵐在從安與霍平之間,將會如何選擇?X先生到底為了什麼一再針對大亨公司?霍平是否能夠放下仇恨?
第十七集有人在市場上高價收購大亨股票,沈母受騙,將手上持股都賣了出去。X先生要從安拿名片給殷天祥,從安將名片交給依鳳,請依鳳轉交。依鳳循著名片上的地址找去,想知道X先生到底是何方神聖。沒想到,X先生竟然是當年失蹤的未婚夫郭吉發。X先生滿懷怨恨,堅持要報復過去依鳳失約,報復殷天祥背叛兄弟之義。若嵐與從安在李梅的墓園遇到霍平,遭受霍平的冷嘲熱諷。銀行因外傳的流言,派人去大亨了解財務狀況。最後決定凍結大亨公司的信用貸款。若嵐單獨去大通公司找霍平,希望霍平放下復仇之心,和父親和解,霍平卻始終無法打開心結。依鳳找X先生,希望X先生放過大亨、放過殷天祥。X先生反而提出要求,要依鳳離開殷天祥。X先生到大亨公司找殷天祥,要殷天祥在大亨與依鳳之間作選擇。若嵐直闖大通公司,當著霍平的面揭發X先生的陰謀,希望讓霍平放下仇恨,但霍平依然不為所動,若嵐失望而去。霍平在墓園遇到依鳳,依鳳交給霍平一卷錄音帶,要霍平好好聽一聽。原來,錄音帶里,是李梅恢復神智當天,對殷天祥說的話。霍平心中悔恨不已,來到殷天祥為李梅所建的小屋,向殷天祥懺悔,殷天祥欣慰不已,父子二人終於在李梅的遺照前盡棄前嫌。X先生闖入殷家,要求依鳳和他一起離開,遭到依鳳的嚴詞拒絕,又發現霍平已和殷天祥和解且父子相認,X先生失去理智之下,拿出手槍誤傷了霍平,又想殺害殷天祥,依鳳以死相逼,X先生終於放棄,踉蹌離開。曉倩、從安、霍平和乃文分別收到若嵐的信,眾人趕往機場送行。若嵐與眾人一一道別,踏上一個人的旅程........《劇終》

D. 什麼是殷氏獎

殷氏獎是殷有為先生偕夫人於1990年捐資設立的九江市「殷氏獎勵基金」,根據基金會的章程,每年高考全市應屆總分前十名才有資格享受殷氏獎。

E. 文學戲劇有哪些,作者是誰

1.崑曲

張繼青

張繼青,原名張憶青,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39年1月生,上海市人,漢族。1960年畢業於江蘇蘇州崑曲繼字輩科班。現任江蘇藝術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文聯副主席。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她1952年從藝,工閨門旦、初習蘇劇,曾得到崑曲前輩全福班老藝人尤彩雲、曾長生教授,在傳統技藝上打下良好基礎。1958年以後開始專工崑曲,又得到崑曲名家沈傳芷、姚傳薌、俞錫侯的傳授。歷任江蘇省蘇昆劇團、江蘇省昆劇院主要演員、名譽院長。她的戲路較寬,正旦、五旦、六旦演來均得心應手,表演風格含蓄蘊藉,唱腔剛柔相濟、韻味雋永,吐字歸音圓潤可賞。在四十餘年的舞台演藝生涯中,曾塑造多個舞台藝術形象,廣獲好評,有《朱買臣休妻》中崔氏、《牡丹亭》中杜麗娘、《漁家區》中鄔飛霞、《長生殿》中楊玉環、《白蛇傳》中白娘子、《竇娥冤》中竇娥、《關漢卿》中珠廉秀、《蝴蝶夢》中田氏以及《躍鯉記·蘆林》中龐氏、《西遊記·認子》中殷氏等,尤以「三夢」而著稱,即《痴夢》、《驚夢》、《尋夢》。1984年以全票而名列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1993年獲江蘇戲劇紫金獎榮譽獎,同年獲日本安之紀念基金首屆基金獎,1994年獲第十屆全國戲曲電視劇加加杯評比演員特別獎,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文化部授予長期潛心昆劇事業成績顯著的藝術家。曾多次應邀赴義大利、德國、日本、法國、西班牙、韓國、芬蘭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訪問、講學、演出,在國際文化界享有較高名望與盛譽。

2.汪世瑜

汪世瑜,浙江京昆藝術劇院院長,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之殊榮者。他十四歲人劇團學藝,師承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周傳瑛,工小生。他巾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巾生見長,經四十餘年舞台磨煉,蜚聲海內外,獲「崑曲巾生魁首」之盛譽。汪世瑜是浙江戲劇界的代表人物,對浙江京昆藝術的保存、繼承傳播和發展傾往了無數心血。同時還為浙江各戲曲劇種培養了一批著名演員。他著有《汪世瑜談藝錄》一書,還曾多次赴香港、台灣、美國、日本、泰國等地演出、講學,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現為浙江省政協常委、浙江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浙江文聯委員、文化部崑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崑曲研究會常務理事。

3.京劇:
張火丁

程派青衣張火丁,1971年生於吉林白城,自幼酷愛京劇。15歲時棄評改京,獨闖京城求藝,啟蒙老師王蘭香。1986年考入天津戲曲學校京劇科,工青衣。1989年畢業後考人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師李文敏學習程派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1993年,張火丁正式拜師程派傳人趙榮深,成為關門弟子;得其真傳,她先後向趙榮琛學習了程派名劇《荒山淚》、《鎖麟囊》、《文姬歸漢》、《紅鬃烈馬》和《春閨夢》等戲,又系統學習了程腔的咬字、發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領,受益匪淺。
張火丁天賦極佳,學戲扎實,悟性好,深得程派藝術的精髓,藝術功力大長,台上頗有光彩,她主演的《鎖麟囊》,行腔低回婉轉,起伏跌宕,節奏鮮明,獨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豐富多彩,處處傳神。受到內外行的一致贊賞。
1995年,張火丁調人中國京劇院,先後塑造了《北國紅菇娘》之楊貴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絕路問蒼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評。1996年被中國京劇基金會評為第二屆"中國京劇之星"。
1999年底,她舉辦個人專場演出,全面展現其藝術才能,獲得成功。年輕的張火丁唱、念、做、舞頗具大家鳳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純正、深沉、凝重、幽遠的個性。張火丁是程派傳人中的佼佼者。

4.梅派:
李勝素

梅派再傳弟子當中,河北籍演員李勝素的扮相秀麗動人、音色圓潤優美、行腔舒展自然,頗得梅派神韻,擅演劇目有《廉錦楓》、《白蛇傳》、《孟麗君》、《貴妃醉酒》、《鳳還巢》等。不僅在內地菊壇叫響,在香港、台灣等地區也受到歡迎。李勝素13歲開始學戲,在河北省藝校教師齊蘭秋的教導下,悉心學習青衣、花旦,畢業後分配到河北省邯鄲市京劇團,由於她唱腔優美,擅長表現個性色彩,懂得用「心」演戲,贏得家鄉觀眾的好評。1987年,李勝素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秀榮為師,在表演上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從學戲就崇拜梅派戲大方和深厚內涵的李勝素,於1988年正式入梅派,隨梅葆玖老師學戲,《醉酒》、《宇宙鋒》、《鳳還巢》都是梅老師一遍一遍親自教,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中,李勝素漸漸把握了梅派內在的神韻與內涵,經常隨老師參加國內外梅派大匯演更奠定了李勝素扎實的表演功力。1991年李勝素調到山西省京劇院成為主演,任山西省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曾在全國中青年京劇電視大獎賽獲得最佳表演獎,榮獲第1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繼承傳統戲的同時,李勝素和老師一起大膽進行創新,將旦角的各種表演技藝融為一體,加入自己對人物的理解,給老戲注入新的活力。除了在藝術上嚴格要求,李勝素還不倦求學,在中國戲曲學院「首屆全國京劇優秀演員研究生班」的三年學習,她系統掌握了戲曲表演的專業理論。除了在新戲《彈劍記》、《滿江紅》中任主角,李勝素還在火爆京城的京劇版《宰相劉羅鍋》中扮演三格格。剛剛正式調入中國京劇院二團的李勝素演出很多,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戲迷很喜歡梅派藝術,《紅線盜盒》、《霸王別姬》《宇宙鋒》、《貴妃醉酒》都是很叫好的戲。

5.評劇:
筱白玉霜

京劇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譚派。代表人物譚鑫培,專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3、劉派。代表人物劉鴻聲,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楊派。代表人物楊小樓,演武生,講究「武戲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蘭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馬旦各種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硯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據自己嗓音的特點,創造出一種幽怨婉轉、若繼若續的唱腔。

7、蓋派。代表人物蓋叫天,以短打武生為主,武戲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臉。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藝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雲,「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馬派。代表人物馬連良,三十年代同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合稱「四大須生」。

主要地方劇種及其代表人物

京劇:全國流行最廣的劇種,有近二百年歷史。

昆劇:也叫崑山腔、崑曲、崑腔。編演《十五貫》、《牆頭馬上》、《李慧娘》等劇目,得到新生。著名演員有俞振飛、華文漪、李淑君、張繼青等。

越劇:流行於浙江、上海等地,約有五、六十年歷史。《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等劇目流傳很廣。著名演員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徐天紅、金采鳳等。

河北梆子:流行於河北省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清代乾隆年間由山西梆子傳入河北逐漸演變而成。著名演員有韓俊卿、銀達子、金寶環、張淑敏、裴艷玲、張惠雲、趙鳴岐、周春山、齊花坦等。

評劇:流行於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和華北、東北各省。著名演員有小白玉霜、喜彩蓮、新鳳霞、魏榮元、席寶昆、李憶蘭、馬泰等。

豫劇: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調,流行於河南全省和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區。著名演員有常香玉、陳素貞、崔蘭田、馬金鳳、牛得草等。

秦腔:流行於西北各省。著名演員有劉毓中、劉箴俗。

晉劇:也叫中路梆子,流行於山西中部。主要演員有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等。

川劇:流行於四川全省及雲南、貴州的部分地區。著名演員有張德成、賈培之、周慕蓮、陽友鶴、陳書航等。

粵劇:流行於廣東全省、廣西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華僑居住區。歷代著名演員有李文茂、鄺新華、馬師曾、紅線女等。

漢劇:也稱漢調,流行於湖北及河南、陝西、湖南、廣東、福建等省。著名演員有陳伯華、吳天保等。

黃梅戲:流行於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區,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著名女演員嚴鳳英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新的創造。

1、崑曲

崑曲,又稱「崑腔」、「昆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它源於江蘇崑山,明中葉後開始盛行,當時的傳奇戲多用崑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崑曲特色的南昆外,還在全國形成許多支脈,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崑曲的風格清麗柔婉、細膩抒情,表演載歌載舞、程式嚴謹,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原被稱為「弋陽腔」或「弋腔」,因為它起源於江西弋陽。其特點是表演質朴、曲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眾人和,只用金鼓擊節,沒有管弦樂伴奏。自明代中葉後,它開始由江西向全國各地流布,並在各地形成不同風格的高腔,如川劇高腔、湘劇高腔、贛劇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源出於山西、陝西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特點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擊節。然後,它向東、向南發展,在不同地區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東梆子等

4、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5、評劇

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於河北、北京一帶的梆子戲,它源於山、陝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經由山西傳至河北,結合河北與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唱腔高亢激越,善於表演悲劇情節。河北梆子著名劇目有《蝴蝶杯》、《轅門斬子》、《杜十娘》等。

7、晉劇

晉劇,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至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特點而形成。現流行於山西中部及內蒙、河北一帶。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音樂風格在高亢之餘,也有柔婉細膩的一面。表演通俗質朴。著名劇目有《打金枝》、《小宴》、《賣畫劈門》等.

8、蒲劇

蒲劇,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而成,一說此即為原來的山陝梆子。現流行於山西西南部及陝西、河南一帶,在聲腔上近似於秦腔,語言也用陝西方言。著名劇目有《掛畫》、《殺狗》、《殺驛》等。

9、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發展而成,流行於山西東南部上黨一帶。其聲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崑曲、皮黃、羅羅腔等。劇目有《三關排宴》、《東門會》等。

10、雁劇

雁劇,也稱「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發展而來,流行於山西北部及河北張家口、內蒙古一帶。據說它對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劇目有《血手印》、《金水橋》等。

11、秦腔

秦腔,陝西省地方戲,也叫「陝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約形成於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獷質朴,唱腔高亢激越,其聲如吼,善於表現悲劇情節。劇目有《蝴蝶杯》、《游龜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於內蒙古、山西及河北張家口一帶的戲曲劇種,在內蒙民歌及山西民間小調基礎上形成,後來又吸收晉劇的表演成份而漸漸成熟。表演生活氣息濃郁,曲詞通俗。劇目多為表現農村生活的小戲,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劇

吉劇,流行於吉林省的戲曲劇種。20世紀50年代在東北「二人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曲調輕快、詞句通俗、表演質朴火爆,劇目有《燕青賣線》、《包公賠情》等。

14、龍江劇

龍江劇,流行於黑龍江地區,20世紀50年代在東北「二人轉」、拉場戲、影戲及當地民歌基礎上形成,表演輕松幽默,曲詞通俗。劇目有《雙鎖山》、《荒堂寶玉》等。

15、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傳入河南的山陝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現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原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四大派別,現以豫東、豫西調為主。出現過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員。劇目有《穆桂英掛帥》、《紅娘》、《花打朝》、《對花槍》和現代戲《朝陽溝》等。

16、越調

越調,河南地方劇種,流行於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區,因以「四股弦」為主要伴奏樂器,所以也稱「四股弦」。音樂為板腔體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員有申鳳梅等。劇目有《收姜維》、《李天保招親》、《諸葛亮弔孝》等。

17、河南曲劇

河南曲劇,河南省地方劇種,流行於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區,由曲藝「河南曲子」發展而成。唱腔輕柔婉轉,以悲劇內容見長。劇目有《卷席筒》、《陳三兩》、《花亭會》等。

18、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山東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荷澤一帶,因其地古稱「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陝梆子經由河南再傳入山東,歷經變化而形成。主要劇目有《牆頭記》等。

19、呂劇

呂劇,山東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中部及江蘇、河南一帶。20世紀初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發展而成,1950年定名為「呂劇」。呂劇表演富於生活氣息,通俗質朴,唱腔曲調簡單,易學易唱。所以呂劇在廣大農村影響很大。劇目有《王定保借當》、《小姑賢》和現代戲《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劇

淮劇,江蘇省地方劇種,流行於江蘇、上海及安徽等地區。它起源於江蘇民間小戲,後又吸收徽劇的藝術因素而逐漸發展成熟。其表演粗獷樸素。劇目有傳統戲《女審》、《三女搶板》和新編戲《金龍與蜉蝣》等。

21、滬劇

滬劇,流行於上海一帶的地方劇種,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後形成上海灘簧調,又受到蘇州灘簧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文明戲的形式在上海演出,並定名為滬劇。劇目多為現代題材,如《啼笑姻緣》、《羅漢錢》、《蘆盪火種》等。

22、滑稽戲

滑稽戲,流行於江蘇、上海、浙江等地的戲曲劇種。源於上海的「獨角戲」,後發展為滑稽戲,曲調駁雜、表演滑稽。主要劇目有《三毛學生意》、《一二三齊步走》等。

23、越劇

越劇,流行於浙江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1916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的名義演出。先以男演員為主,後變為以女演員為主。1938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1942年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女演員對其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話劇崑曲的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的表演風格。出現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24、婺劇

婺劇,流行於浙江金華一帶的地方劇種,又名「金華戲」。它是一個多聲腔劇種。其聲腔由高腔、崑曲、灘簧、徽調等組成,各有其劇目及表演特色。劇目有《僧尼會》、《牡丹對課》、《斷橋》等。

25、紹劇

紹劇,流行於浙江紹興、寧波一帶的地方劇種,形成於明末。以「三五七」、「二凡」為主要聲腔,表演上以武戲見長,風格粗獷、朴實。劇目有《三打白骨精》、《龍虎鬥》、《吊無常》等。

26、徽劇

徽劇,流行於安徽、江蘇等地區的戲曲劇種,形成於清代中期,系多聲腔的劇種,主要聲腔為拔子、吹腔、二黃,也兼唱崑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進京為乾隆慶壽,後演變為京劇。劇目多為歷史題材,如取材於《三國演義》的《水淹七軍》等.

27、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區。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採茶調,清代中葉後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 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趨成熟,發展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著名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

28、閩劇

閩劇,流行於福建地區的戲曲劇種。興起於明中葉,到清代時已基本形成,只是規模較小。20世紀初愛京劇影響規模漸大,聲腔基本完備,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調和板歌五種。劇目有《煉印》、《天鵝宴》等。

29、莆仙戲

莆仙戲,福建地方戲,舊稱「興化戲」,明中葉時已完全成熟,流行於莆田、仙游一帶。音樂為曲牌體,表演頗具古意,典雅抒情。劇目有《張協狀元》、《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等。

30、梨園戲

梨園戲,一種歷史久遠的戲曲劇種,可看成戲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時期的南戲,如《朱文走鬼》、「荊、劉、拜、殺」等。20世紀50年代後,又編演了《董生與李氏》、《節婦吟》等劇目。

31、高甲戲

高甲戲,流行於福建晉江、龍溪一帶,起源於清代中期,後吸收了梨園戲的表演因素及劇目,漸成規模。20世紀20年代又受到京劇的影響,漸漸成熟。它以丑角為主要行當,表演狀如牽線傀儡,很有特色。劇目有《連升三級》、《金魁星》等。

32、贛劇

贛劇,流行於江西省東北部的戲曲劇種,由明代的弋陽腔發展而來,系由弋陽腔、青陽腔、崑腔、亂彈等多種聲腔組成的劇種。劇目有《竇娥冤》、《荊釵記》、《珍珠記》、《還魂記》等。

33、採茶戲

採茶戲,流行於江西各地的戲曲劇種,主要由當地茶農採茶時所唱的歌曲小調結合民間歌舞發展而成。江西採茶戲分分東、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劇目有《孫成打酒》等

34、漢劇

漢劇,一般指流行於湖北、河南、陝西等地的戲曲劇種,源出湖北地區,舊稱「楚調」或「漢調」,主要聲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黃腔,迄今為止已有近三百年歷史。主要劇目有《宇宙鋒》、《二度梅》、《審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廣東也都有漢劇,均為多腔劇種,與湖北漢劇迥然不同。

35、湘劇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36、祁劇

祁劇,又稱「祁陽戲」,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一帶,源出明代弋陽腔,聲腔以高腔為主,兼唱崑曲、彈腔。劇目有《目連傳》、《精忠傳》、《夫子戲》、《觀音戲》等。

37、湖南花鼓戲

湖南花鼓戲是對湖南各地花鼓、花燈戲的總稱,其中包括長沙花鼓、岳陽花鼓、常德花鼓、衡陽花鼓、邵陽花鼓等,它們各有不同的舞台語言,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花鼓戲的表演朴實、歡快、活潑,行當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長於扇子的毛巾的運用。劇目有《打鳥》、《劉海砍樵》等。

38、粵劇

粵劇,流行於廣東、香港、東南亞等粵語語言區。形成於清初,由外地傳入的高腔、崑腔、皮黃、梆子等聲腔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而成。音樂為板腔體、曲牌體兼用。劇目有《搜書院》、《關漢卿》等。

39、潮劇

潮劇,流行於廣東汕頭、福建南部及台灣等地區。主要受外地傳入在弋陽腔、崑腔及漢調的影響,形成於明代中葉,在劇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陳三五娘》、《掃窗會》、《蘆林會》等。

40、桂劇

桂劇,流行於廣西東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區,明末清初時形成,唱腔以皮黃為主,兼唱崑腔、高腔、吹腔等腔調。劇目有《搶傘》、《拾玉鐲》、《櫃中緣》等。

41、彩調

彩調,原名「調子」或「採茶」,流行於廣西地區。在當地民間歌舞基礎上形成,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1955年定名為「彩調」。其表演自由活潑,富於生活氣息。最為著名的劇目是《劉三姐》。

42、壯劇

壯劇,流行於廣西、雲南等壯族聚居區的戲曲劇種,分為南路和北路兩派。前者源於當地的「板凳戲」,主要劇目有《文龍與肖尼》;後者源於「雙簧戲」,主要劇目有《寶葫蘆》。

43、川劇

川劇,四川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四川及其周邊地區。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戲部分組成,各有其劇目。川劇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詼諧幽默,富於生活氣息。主要劇目有傳統戲《玉簪記》、《柳蔭記》、《活捉王魁》等,新編戲《死水微瀾》、《變臉》、《金子》等。

44、黔劇

黔劇,流行於貴州省的地方劇種,由曲藝「文琴」發展而成,主要以揚琴為伴奏樂器,地方特色濃郁。劇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劇

滇劇,流行於雲南及四川、貴州部分地區的地方劇種,形成於清末民初。由外來的絲弦、襄陽調和胡琴戲三種聲腔組成,經絲弦腔為主。劇目有《牛皋扯旨》、《闖宮》等。

46、傣劇

傣劇,流行於雲南省傣族聚居區,形成於清中葉,源於當地民間歌舞,並吸收京劇、滇劇的藝術營養而形成。以二胡為主要伴奏樂器,表演古樸,載歌載舞。劇目有《娥並與桑洛》等。

47、藏劇

藏劇,即流行於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區的戲曲劇種,用藏語演唱。形成於十七世紀,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間傳說為表現內容。演員表演時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開場,名為「頓」;第二部分為戲,稱為「雄」;第三部分為結束時的祝福,稱為「扎喜」。劇目以《文成公主》最為有名。

48、皮影戲

皮影戲,也叫「影戲」、「燈影戲」、「土影戲」。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中國影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由於流行地區、演唱曲調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許多類別和劇種,以河北唐山一帶的驢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為著名。

F. 書法家資料

太多太多啦!!!!!!!
秦漢魏晉南北朝著名書畫家
李 斯 顧愷之 陸探微 張僧繇 曹仲達 楊子華 張 芝 王獻之 鍾 繇 皇 象
王羲之 曹不興 衛 協 戴 逵 仇 靖 蕭 繹 謝 赫 宗 炳 蔡 邕 王僧虔
程 邈 陸 機 韋 誕 衛 恆 索 靖 王 微 姚 最 衛 鑠 王 珣 羊 欣

新增漢晉書畫家:
王徽之 衛 瓘 安弘嵩 鄭道昭

隋唐五代時期著名書畫家
邊 鸞 褚遂良 曹 霸 董 源 丁道護 戴 嵩 刁光胤 關 仝 高文進 貫 休
董伯仁 顧閎中 顧德謙 韓 干 黃 筌 黃居寀 胡 鑲 懷 素 巨 然 荊 浩
韓 滉 李隆基 李世民 李 煜 李思訓 李昭道 李陽冰 戴 嶧 梁令瓚 杜 牧
盧稜伽 陸柬之 柳公權 李 邕 李 白 孫 位 孫過庭 滕昌佑 王 維 王齊翰
歐陽詢 王知敬 衛 賢 韋 偃 吳道子 閻立本 楊 廣 薛 稷 徐 熙 顏真卿
虞世南 鄭法士 周文矩 智 永 周 昉 趙 干 楊凝式 張 萱 張 璪 張 旭
展子虔 鍾紹京 徐 浩

新增隋唐五代書畫家:
馮承素 賀知章 懷 仁 阮 郜 石 恪 趙 岩 李贊華

南北宋遼金元時期著名書畫家
陳 琳 鮮於樞 崔 白 蔡 京 蔡 襄 范 寬 顧 安 范成大 龔 開 郭 熙
范仲淹 郭忠恕 郭 畀 勾龍爽 高克恭 何 澄 惠 崇 黃庭堅 黃公望 姜 夔
高克明 柯九思 李 衎 李公麟 李 嵩 李 成 李 唐 李建中 李安忠 梁師閔
李 迪 梁 楷 劉松年 劉貫道 陸 游 米 芾 米友仁 歐陽修 祁 序 錢 選
馬 遠 倪 瓚 任仁發 司馬光 蘇漢臣 孫知微 蘇 軾 王庭筠 王 詵 王 冕
王 瓘 王 淵 王振鵬 王希孟 王 繹 王 蒙 吳元瑜 吳 鎮 吳 琚 武宗元
徐崇嗣 文 同 武洞清 徐 鉉 徐禹功 夏 圭 薛紹彭 許道寧 燕文貴 岳 飛
易元吉 揚補之 顏 輝 趙 佶 趙 構 趙 昌 趙孟堅 趙令穰 張擇端 張 渥
趙孟頫 張 中 張即之 朱 銳 朱 熹 鄭思肖

新增宋元書畫家:
陳居中 陳 容 陳汝言 崔 嗀 曹知白 鄧文原 馮大有 法 常 方從義 宮素然
管道升 賈師古 林 椿 馬 琬 馬和之 馬 麟 馬興祖 馬君詳 屈 鼎 喬仲常
盛 懋 孫君澤 衛九鼎 文天祥 吳 說 王居正 閻次平 蕭 照 姚月華 鄒復雷
朱德潤 翟院深 趙 麟 趙 雍 趙伯駒 朱敦儒 周 朗

明清時期著名書畫家
邊文進(景昭) 陳淳(白陽) 陳錄(憲章) 陳栝(白陽子) 陳洪綬(老蓮) 陳繼儒(眉公) 仇 英(十洲)
崔子忠(青蚓) 戴進(靜庵) 杜堇(檉居) 丁雲鵬(南羽) 董其昌(玄宰) 杜 瓊(東原) 歸昌世(文休)
八 大(朱耷) 鄭燮(板橋) 唐寅(伯虎) 吳昌碩(俊卿) 陳洪綬(老蓮) 郎世寧 陳師曾(衡恪)

近、現代與當代
李叔同 毛澤東 郭沫若 於右任 沈尹默 舒同 林散之 趙朴初 沙孟海 啟功 吳玉茹 華世奎 餘明善 張志和 胡小石 王之鏻 康殷 康雍 康莊 康默如 胡公石 傅凱 傅伯庚 劉炳森 張海 沈鴻根 沈鵬 歐陽中石 邢飛 聶成文 李公濤 陳墨石 崔國偉 龔自強 陳國祥 石開孫伯翔 陳錦城 張永金 荊戈 田蔭亭 田蘊章 田英章 李榮海 趙半知 侯德昌 鍾致帥 張興彥 張榮慶 寧蘭智 鄒德忠 郭永琰 張銅彥 丁永康 魏恆斌 李振凱 徐文達 姚奠中 朱焰 趙望進 李才旺 田樹萇 陳笳詠 鄧明閣 王鏞丁立 丁義賢 衛天亮 衛牢娃 馬良忠 王 陸 王治國 王興國 王來和 王建魁 王永祥 王海鵬 王朝瑞 王秀生 王卯全 王志剛 朱世傑 劉洪生 王岳青 文景明 亢金馬 仇官有 鄧心泉 馮建東 馮磊 石喜琴 劉鎖祥 韓嘉祥 魏啟後 呂偉濤 山翁 張四平 范強 吳軾夫 鍾小平 馬蘭生 陳啟元 馬華林 朱關田 陳無垢 劉孟伉 蘇園 侯開嘉 劉東父 陳沫吾 劉雅樓 呂金光 謝季筠 何應輝 戴躍 張景岳 田旭中 吳頤人 竇中亮 張重憲 閻秉會 敖永才 周俊傑 聶成華 黃學江 周宏興 孫曉雲華人德 段成桂 李春 李剛田 儲雲 曹寶麟 李百忍 薛夫彬 張良勛 朱紹儉 周軍 郭峰 趙奇 李傑 張宇 韋斯琴 李士傑 陳振濂 黃敦劉正成 尉天池 趙雁君 薛龍春 薛明輝 劉顏濤 林邦德 張強 楊秀文 謝智民 黃東雷 李斌權 江友樵 金占龍

鍾繇——正書之祖,天然第一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東漢未,鍾繇被舉為孝 廉而走上仕途,漢靈帝時任黃門侍郎,三國時,在魏官至太傅,史稱鍾太傅。他在中國書法 史上的地位很高,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被稱為「四賢」,後來與王羲之並稱為「鍾王」。羊 欣《采古來能書人名》中說鍾繇善銘石書、章程書和行狎書(即隸書、楷書和行書)。鍾繇 在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是小楷, 被尊為「正書之祖」。 現存傳世作品主要是小楷, 代表作有 《賀 捷表》、《薦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等。 王羲之——雄秀之氣,出於天然 王羲之(303—361,一作 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 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 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他 的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 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等。其中,《蘭亭集序》為歷代書家所敬仰,被譽作 「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 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 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苔驚蛇」、「龍跳天門,虎卧凰閣」、「天質自然,豐神蓋代」, 被後人譽為「書聖」。 王獻之——情馳神縱,超逸優游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書令,世稱「王大令」。他的書法,兼精楷、行、草、 隸各體。獻之幼學於父,從小就顯露出超人才華,才氣勃發,咄咄逼人,獻之不為其父所囿, 別創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歲就過早病卒。王獻之的小楷 書以《洛神賦十三行》(右圖)為代表,用筆外拓,結體勻稱嚴整,如大家閨秀,姿態嫵媚 雍容。 智永——妙傳家法,體開隋唐 智永,生卒年不詳,南朝陳、隋代書法家。僧人,名法極,號永禪師。王羲之七代孫, 山陰會嵇(今浙江紹興)人。幼承家學,工正、草書,閉門習書三十餘年,刻苦不輟。所退 筆頭裝滿五簏,作銘以埋之,號「退筆冢」。智永寫《千字文》八百本,分送江南諸寺,為僧 徒習作範本。時書名極高,求字索書者踏破門限,因以鐵裹之,人稱「鐵門限」。智永在中國 書法史上有一定地位, 對唐楷的發展與完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 褚遂良、張旭、懷素,以及後來的宋、元、明書家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歐陽詢——融會南北,百代稭則 歐陽詢(557 一 641 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 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 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 《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其他書體,也無一不佳,唐張懷瓘《書斷》中說:「詢 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猶龍蛇戰斗之象,雲霧輕寵之勢, 風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朽出於大令,別成一體,森森然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水, 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盪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 雅之致。」 九成宮 虞世南——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唐代詩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餘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 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故字伯施。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 唐時歷任秘書監、 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其書法剛柔並重,骨力 遒勁,與歐陽詢、楮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家」。 褚遂良——唐之廣大教化主 褚遂良,隋文帝開皇卜六年(公元 596 年)——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 659 年),終年 64 歲。杭州錢塘人,字善登,唐初名醫,高宗時封河南郡公,故人稱「褚河南」。他的書法, 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 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稱 贊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徵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 偽的能力。 孫過庭——文書俱佳,震爍干古 孫過庭 (約在 645 年-703 年) ,唐代大書法家, 傑出的書法理論家,陳留人 (今河南開封), 自署為吳郡人, 又說富陽人。 官歷率府錄事參軍等。 少年開始習練書法, 而且遠溯漢魏晉代, 高古曠達,長於正、行、草書,尤以草書擅名。《書譜》草書,歷史給予很高評價,筆姿酣 暢,使轉縱橫,莫不斂入規矩;體態俊逸,瀟灑淋漓,無不節拍合度。既然承接漢魏精髓, 非止深入晉王之堂奧,每字獨立而氣勢貫穿,筆跡行間又體現智永的神采。具有典型規矩小 草的書藝特色。 張旭——顛狂草聖,不可端倪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聖」。他自己以繼承「二 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 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 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 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 顏真卿——獨辟蹊徑,人書俱傳 顏真卿(709-785 年),唐代傑出書法家,偉大的愛國者。漢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 臨沂市費縣諸滿村)人。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於書法。他創立的「顏 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柳公權——骨鯁氣剛,集真書之大成 柳公權( 778-865 年 ),是唐朝最後一位大書法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 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視,他官居侍書, 長在朝中,仕途通達。他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 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自成一體。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 利挺秀,骨力遒勁,結構嚴謹,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 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懷素——以狂繼顛,草之冠冕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 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 主義藝術,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蔡襄——庄嚴簡重,容德兼備 蔡襄(1012-1067),漢族,字君謨,為人忠厚、正真,講究信義,而且學識淵博,書 藝高深,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宋四家」中,前 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芾(襄陽漫士)。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 法風格的典型代表。書法以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 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 趙佶——能書善畫,意度天成 宋徽宗(1082—1135),姓趙,名佶,北宋後第八位皇帝,號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 道君太上皇帝,謚號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趙佶擅長花鳥畫,受吳元瑜 影響,書法師從黃庭堅,後自創一種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的「瘦金體」。 瘦金體 米芾——英資高識,超逸絕塵 米芾(1051~1107),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 襄陽居士、海岳山人等。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 達到亂真程度。初師當時某位秀才,後是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又 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 宋代四大書法家。 趙孟頫——名貫一代,冠絕古今 趙孟頫(zhào mèng fǔ)(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 中年曾作孟俯,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畫史又稱「趙吳興」。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 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 文徵明——小楷精絕,名高一代 文徵明(1470~1559 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衡山、停雲, 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衡山,故號衡山居士。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 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 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 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何紹基——入神化境,碑派宗師 何紹基(1799~1873) 清代詩人、學者、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 叟。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還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 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何 紹基的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蘊,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面貌。 他的篆書,中鋒用筆,並能摻入隸筆,而帶行草筆勢,自成一格。何紹基書法,早年秀潤暢 達,徘徊於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漸趨老成,筆意 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晚年何紹基的書法已臻爐火純青。 啟功——當代王羲之 啟功(1912~2005 年)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 人,國學大師。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北京人。字 元白,也作元伯。

G. 文學戲劇故事有哪些!

1.崑曲

張繼青

張繼青,原名張憶青,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39年1月生,上海市人,漢族。1960年畢業於江蘇蘇州崑曲繼字輩科班。現任江蘇藝術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文聯副主席。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她1952年從藝,工閨門旦、初習蘇劇,曾得到崑曲前輩全福班老藝人尤彩雲、曾長生教授,在傳統技藝上打下良好基礎。1958年以後開始專工崑曲,又得到崑曲名家沈傳芷、姚傳薌、俞錫侯的傳授。歷任江蘇省蘇昆劇團、江蘇省昆劇院主要演員、名譽院長。她的戲路較寬,正旦、五旦、六旦演來均得心應手,表演風格含蓄蘊藉,唱腔剛柔相濟、韻味雋永,吐字歸音圓潤可賞。在四十餘年的舞台演藝生涯中,曾塑造多個舞台藝術形象,廣獲好評,有《朱買臣休妻》中崔氏、《牡丹亭》中杜麗娘、《漁家區》中鄔飛霞、《長生殿》中楊玉環、《白蛇傳》中白娘子、《竇娥冤》中竇娥、《關漢卿》中珠廉秀、《蝴蝶夢》中田氏以及《躍鯉記·蘆林》中龐氏、《西遊記·認子》中殷氏等,尤以「三夢」而著稱,即《痴夢》、《驚夢》、《尋夢》。1984年以全票而名列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1993年獲江蘇戲劇紫金獎榮譽獎,同年獲日本安之紀念基金首屆基金獎,1994年獲第十屆全國戲曲電視劇加加杯評比演員特別獎,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文化部授予長期潛心昆劇事業成績顯著的藝術家。曾多次應邀赴義大利、德國、日本、法國、西班牙、韓國、芬蘭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訪問、講學、演出,在國際文化界享有較高名望與盛譽。

2.汪世瑜

汪世瑜,浙江京昆藝術劇院院長,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之殊榮者。他十四歲人劇團學藝,師承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周傳瑛,工小生。他巾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巾生見長,經四十餘年舞台磨煉,蜚聲海內外,獲「崑曲巾生魁首」之盛譽。汪世瑜是浙江戲劇界的代表人物,對浙江京昆藝術的保存、繼承傳播和發展傾往了無數心血。同時還為浙江各戲曲劇種培養了一批著名演員。他著有《汪世瑜談藝錄》一書,還曾多次赴香港、台灣、美國、日本、泰國等地演出、講學,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現為浙江省政協常委、浙江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浙江文聯委員、文化部崑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崑曲研究會常務理事。

3.京劇:
張火丁

程派青衣張火丁,1971年生於吉林白城,自幼酷愛京劇。15歲時棄評改京,獨闖京城求藝,啟蒙老師王蘭香。1986年考入天津戲曲學校京劇科,工青衣。1989年畢業後考人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師李文敏學習程派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1993年,張火丁正式拜師程派傳人趙榮深,成為關門弟子;得其真傳,她先後向趙榮琛學習了程派名劇《荒山淚》、《鎖麟囊》、《文姬歸漢》、《紅鬃烈馬》和《春閨夢》等戲,又系統學習了程腔的咬字、發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領,受益匪淺。
張火丁天賦極佳,學戲扎實,悟性好,深得程派藝術的精髓,藝術功力大長,台上頗有光彩,她主演的《鎖麟囊》,行腔低回婉轉,起伏跌宕,節奏鮮明,獨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豐富多彩,處處傳神。受到內外行的一致贊賞。
1995年,張火丁調人中國京劇院,先後塑造了《北國紅菇娘》之楊貴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絕路問蒼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評。1996年被中國京劇基金會評為第二屆"中國京劇之星"。
1999年底,她舉辦個人專場演出,全面展現其藝術才能,獲得成功。年輕的張火丁唱、念、做、舞頗具大家鳳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純正、深沉、凝重、幽遠的個性。張火丁是程派傳人中的佼佼者。

4.梅派:
李勝素

梅派再傳弟子當中,河北籍演員李勝素的扮相秀麗動人、音色圓潤優美、行腔舒展自然,頗得梅派神韻,擅演劇目有《廉錦楓》、《白蛇傳》、《孟麗君》、《貴妃醉酒》、《鳳還巢》等。不僅在內地菊壇叫響,在香港、台灣等地區也受到歡迎。李勝素13歲開始學戲,在河北省藝校教師齊蘭秋的教導下,悉心學習青衣、花旦,畢業後分配到河北省邯鄲市京劇團,由於她唱腔優美,擅長表現個性色彩,懂得用「心」演戲,贏得家鄉觀眾的好評。1987年,李勝素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秀榮為師,在表演上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從學戲就崇拜梅派戲大方和深厚內涵的李勝素,於1988年正式入梅派,隨梅葆玖老師學戲,《醉酒》、《宇宙鋒》、《鳳還巢》都是梅老師一遍一遍親自教,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中,李勝素漸漸把握了梅派內在的神韻與內涵,經常隨老師參加國內外梅派大匯演更奠定了李勝素扎實的表演功力。1991年李勝素調到山西省京劇院成為主演,任山西省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曾在全國中青年京劇電視大獎賽獲得最佳表演獎,榮獲第1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繼承傳統戲的同時,李勝素和老師一起大膽進行創新,將旦角的各種表演技藝融為一體,加入自己對人物的理解,給老戲注入新的活力。除了在藝術上嚴格要求,李勝素還不倦求學,在中國戲曲學院「首屆全國京劇優秀演員研究生班」的三年學習,她系統掌握了戲曲表演的專業理論。除了在新戲《彈劍記》、《滿江紅》中任主角,李勝素還在火爆京城的京劇版《宰相劉羅鍋》中扮演三格格。剛剛正式調入中國京劇院二團的李勝素演出很多,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戲迷很喜歡梅派藝術,《紅線盜盒》、《霸王別姬》《宇宙鋒》、《貴妃醉酒》都是很叫好的戲。

5.評劇:
筱白玉霜

京劇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譚派。代表人物譚鑫培,專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3、劉派。代表人物劉鴻聲,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楊派。代表人物楊小樓,演武生,講究「武戲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蘭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馬旦各種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硯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據自己嗓音的特點,創造出一種幽怨婉轉、若繼若續的唱腔。

7、蓋派。代表人物蓋叫天,以短打武生為主,武戲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臉。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藝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雲,「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13、馬派。代表人物馬連良,三十年代同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合稱「四大須生」。

主要地方劇種及其代表人物

京劇:全國流行最廣的劇種,有近二百年歷史。

昆劇:也叫崑山腔、崑曲、崑腔。編演《十五貫》、《牆頭馬上》、《李慧娘》等劇目,得到新生。著名演員有俞振飛、華文漪、李淑君、張繼青等。

越劇:流行於浙江、上海等地,約有五、六十年歷史。《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等劇目流傳很廣。著名演員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徐天紅、金采鳳等。

河北梆子:流行於河北省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清代乾隆年間由山西梆子傳入河北逐漸演變而成。著名演員有韓俊卿、銀達子、金寶環、張淑敏、裴艷玲、張惠雲、趙鳴岐、周春山、齊花坦等。

評劇:流行於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和華北、東北各省。著名演員有小白玉霜、喜彩蓮、新鳳霞、魏榮元、席寶昆、李憶蘭、馬泰等。

豫劇: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調,流行於河南全省和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區。著名演員有常香玉、陳素貞、崔蘭田、馬金鳳、牛得草等。

秦腔:流行於西北各省。著名演員有劉毓中、劉箴俗。

晉劇:也叫中路梆子,流行於山西中部。主要演員有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等。

川劇:流行於四川全省及雲南、貴州的部分地區。著名演員有張德成、賈培之、周慕蓮、陽友鶴、陳書航等。

粵劇:流行於廣東全省、廣西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華僑居住區。歷代著名演員有李文茂、鄺新華、馬師曾、紅線女等。

漢劇:也稱漢調,流行於湖北及河南、陝西、湖南、廣東、福建等省。著名演員有陳伯華、吳天保等。

黃梅戲:流行於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區,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著名女演員嚴鳳英在唱腔和表演上有新的創造。

1、崑曲

崑曲,又稱「崑腔」、「昆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它源於江蘇崑山,明中葉後開始盛行,當時的傳奇戲多用崑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崑曲特色的南昆外,還在全國形成許多支脈,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崑曲的風格清麗柔婉、細膩抒情,表演載歌載舞、程式嚴謹,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原被稱為「弋陽腔」或「弋腔」,因為它起源於江西弋陽。其特點是表演質朴、曲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眾人和,只用金鼓擊節,沒有管弦樂伴奏。自明代中葉後,它開始由江西向全國各地流布,並在各地形成不同風格的高腔,如川劇高腔、湘劇高腔、贛劇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源出於山西、陝西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特點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擊節。然後,它向東、向南發展,在不同地區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東梆子等

4、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5、評劇

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於河北、北京一帶的梆子戲,它源於山、陝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經由山西傳至河北,結合河北與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唱腔高亢激越,善於表演悲劇情節。河北梆子著名劇目有《蝴蝶杯》、《轅門斬子》、《杜十娘》等。

7、晉劇

晉劇,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至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特點而形成。現流行於山西中部及內蒙、河北一帶。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音樂風格在高亢之餘,也有柔婉細膩的一面。表演通俗質朴。著名劇目有《打金枝》、《小宴》、《賣畫劈門》等.

8、蒲劇

蒲劇,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而成,一說此即為原來的山陝梆子。現流行於山西西南部及陝西、河南一帶,在聲腔上近似於秦腔,語言也用陝西方言。著名劇目有《掛畫》、《殺狗》、《殺驛》等。

9、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發展而成,流行於山西東南部上黨一帶。其聲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崑曲、皮黃、羅羅腔等。劇目有《三關排宴》、《東門會》等。

10、雁劇

雁劇,也稱「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發展而來,流行於山西北部及河北張家口、內蒙古一帶。據說它對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劇目有《血手印》、《金水橋》等。

11、秦腔

秦腔,陝西省地方戲,也叫「陝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約形成於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獷質朴,唱腔高亢激越,其聲如吼,善於表現悲劇情節。劇目有《蝴蝶杯》、《游龜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於內蒙古、山西及河北張家口一帶的戲曲劇種,在內蒙民歌及山西民間小調基礎上形成,後來又吸收晉劇的表演成份而漸漸成熟。表演生活氣息濃郁,曲詞通俗。劇目多為表現農村生活的小戲,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劇

吉劇,流行於吉林省的戲曲劇種。20世紀50年代在東北「二人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曲調輕快、詞句通俗、表演質朴火爆,劇目有《燕青賣線》、《包公賠情》等。

14、龍江劇

龍江劇,流行於黑龍江地區,20世紀50年代在東北「二人轉」、拉場戲、影戲及當地民歌基礎上形成,表演輕松幽默,曲詞通俗。劇目有《雙鎖山》、《荒堂寶玉》等。

15、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傳入河南的山陝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現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原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四大派別,現以豫東、豫西調為主。出現過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員。劇目有《穆桂英掛帥》、《紅娘》、《花打朝》、《對花槍》和現代戲《朝陽溝》等。

16、越調

越調,河南地方劇種,流行於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區,因以「四股弦」為主要伴奏樂器,所以也稱「四股弦」。音樂為板腔體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員有申鳳梅等。劇目有《收姜維》、《李天保招親》、《諸葛亮弔孝》等。

17、河南曲劇

河南曲劇,河南省地方劇種,流行於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區,由曲藝「河南曲子」發展而成。唱腔輕柔婉轉,以悲劇內容見長。劇目有《卷席筒》、《陳三兩》、《花亭會》等。

18、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山東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荷澤一帶,因其地古稱「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陝梆子經由河南再傳入山東,歷經變化而形成。主要劇目有《牆頭記》等。

19、呂劇

呂劇,山東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中部及江蘇、河南一帶。20世紀初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發展而成,1950年定名為「呂劇」。呂劇表演富於生活氣息,通俗質朴,唱腔曲調簡單,易學易唱。所以呂劇在廣大農村影響很大。劇目有《王定保借當》、《小姑賢》和現代戲《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劇

淮劇,江蘇省地方劇種,流行於江蘇、上海及安徽等地區。它起源於江蘇民間小戲,後又吸收徽劇的藝術因素而逐漸發展成熟。其表演粗獷樸素。劇目有傳統戲《女審》、《三女搶板》和新編戲《金龍與蜉蝣》等。

21、滬劇

滬劇,流行於上海一帶的地方劇種,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後形成上海灘簧調,又受到蘇州灘簧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文明戲的形式在上海演出,並定名為滬劇。劇目多為現代題材,如《啼笑姻緣》、《羅漢錢》、《蘆盪火種》等。

22、滑稽戲

滑稽戲,流行於江蘇、上海、浙江等地的戲曲劇種。源於上海的「獨角戲」,後發展為滑稽戲,曲調駁雜、表演滑稽。主要劇目有《三毛學生意》、《一二三齊步走》等。

23、越劇

越劇,流行於浙江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1916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的名義演出。先以男演員為主,後變為以女演員為主。1938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1942年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女演員對其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話劇崑曲的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的表演風格。出現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24、婺劇

婺劇,流行於浙江金華一帶的地方劇種,又名「金華戲」。它是一個多聲腔劇種。其聲腔由高腔、崑曲、灘簧、徽調等組成,各有其劇目及表演特色。劇目有《僧尼會》、《牡丹對課》、《斷橋》等。

25、紹劇

紹劇,流行於浙江紹興、寧波一帶的地方劇種,形成於明末。以「三五七」、「二凡」為主要聲腔,表演上以武戲見長,風格粗獷、朴實。劇目有《三打白骨精》、《龍虎鬥》、《吊無常》等。

26、徽劇

徽劇,流行於安徽、江蘇等地區的戲曲劇種,形成於清代中期,系多聲腔的劇種,主要聲腔為拔子、吹腔、二黃,也兼唱崑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進京為乾隆慶壽,後演變為京劇。劇目多為歷史題材,如取材於《三國演義》的《水淹七軍》等.

27、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區。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採茶調,清代中葉後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 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趨成熟,發展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著名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

28、閩劇

閩劇,流行於福建地區的戲曲劇種。興起於明中葉,到清代時已基本形成,只是規模較小。20世紀初愛京劇影響規模漸大,聲腔基本完備,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調和板歌五種。劇目有《煉印》、《天鵝宴》等。

29、莆仙戲

莆仙戲,福建地方戲,舊稱「興化戲」,明中葉時已完全成熟,流行於莆田、仙游一帶。音樂為曲牌體,表演頗具古意,典雅抒情。劇目有《張協狀元》、《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等。

30、梨園戲

梨園戲,一種歷史久遠的戲曲劇種,可看成戲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時期的南戲,如《朱文走鬼》、「荊、劉、拜、殺」等。20世紀50年代後,又編演了《董生與李氏》、《節婦吟》等劇目。

31、高甲戲

高甲戲,流行於福建晉江、龍溪一帶,起源於清代中期,後吸收了梨園戲的表演因素及劇目,漸成規模。20世紀20年代又受到京劇的影響,漸漸成熟。它以丑角為主要行當,表演狀如牽線傀儡,很有特色。劇目有《連升三級》、《金魁星》等。

32、贛劇

贛劇,流行於江西省東北部的戲曲劇種,由明代的弋陽腔發展而來,系由弋陽腔、青陽腔、崑腔、亂彈等多種聲腔組成的劇種。劇目有《竇娥冤》、《荊釵記》、《珍珠記》、《還魂記》等。

33、採茶戲

採茶戲,流行於江西各地的戲曲劇種,主要由當地茶農採茶時所唱的歌曲小調結合民間歌舞發展而成。江西採茶戲分分東、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劇目有《孫成打酒》等

34、漢劇

漢劇,一般指流行於湖北、河南、陝西等地的戲曲劇種,源出湖北地區,舊稱「楚調」或「漢調」,主要聲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黃腔,迄今為止已有近三百年歷史。主要劇目有《宇宙鋒》、《二度梅》、《審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廣東也都有漢劇,均為多腔劇種,與湖北漢劇迥然不同。

35、湘劇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36、祁劇

祁劇,又稱「祁陽戲」,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一帶,源出明代弋陽腔,聲腔以高腔為主,兼唱崑曲、彈腔。劇目有《目連傳》、《精忠傳》、《夫子戲》、《觀音戲》等。

37、湖南花鼓戲

湖南花鼓戲是對湖南各地花鼓、花燈戲的總稱,其中包括長沙花鼓、岳陽花鼓、常德花鼓、衡陽花鼓、邵陽花鼓等,它們各有不同的舞台語言,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花鼓戲的表演朴實、歡快、活潑,行當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長於扇子的毛巾的運用。劇目有《打鳥》、《劉海砍樵》等。

38、粵劇

粵劇,流行於廣東、香港、東南亞等粵語語言區。形成於清初,由外地傳入的高腔、崑腔、皮黃、梆子等聲腔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而成。音樂為板腔體、曲牌體兼用。劇目有《搜書院》、《關漢卿》等。

39、潮劇

潮劇,流行於廣東汕頭、福建南部及台灣等地區。主要受外地傳入在弋陽腔、崑腔及漢調的影響,形成於明代中葉,在劇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陳三五娘》、《掃窗會》、《蘆林會》等。

40、桂劇

桂劇,流行於廣西東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區,明末清初時形成,唱腔以皮黃為主,兼唱崑腔、高腔、吹腔等腔調。劇目有《搶傘》、《拾玉鐲》、《櫃中緣》等。

41、彩調

彩調,原名「調子」或「採茶」,流行於廣西地區。在當地民間歌舞基礎上形成,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1955年定名為「彩調」。其表演自由活潑,富於生活氣息。最為著名的劇目是《劉三姐》。

42、壯劇

壯劇,流行於廣西、雲南等壯族聚居區的戲曲劇種,分為南路和北路兩派。前者源於當地的「板凳戲」,主要劇目有《文龍與肖尼》;後者源於「雙簧戲」,主要劇目有《寶葫蘆》。

43、川劇

川劇,四川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四川及其周邊地區。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戲部分組成,各有其劇目。川劇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詼諧幽默,富於生活氣息。主要劇目有傳統戲《玉簪記》、《柳蔭記》、《活捉王魁》等,新編戲《死水微瀾》、《變臉》、《金子》等。

44、黔劇

黔劇,流行於貴州省的地方劇種,由曲藝「文琴」發展而成,主要以揚琴為伴奏樂器,地方特色濃郁。劇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劇

滇劇,流行於雲南及四川、貴州部分地區的地方劇種,形成於清末民初。由外來的絲弦、襄陽調和胡琴戲三種聲腔組成,經絲弦腔為主。劇目有《牛皋扯旨》、《闖宮》等。

46、傣劇

傣劇,流行於雲南省傣族聚居區,形成於清中葉,源於當地民間歌舞,並吸收京劇、滇劇的藝術營養而形成。以二胡為主要伴奏樂器,表演古樸,載歌載舞。劇目有《娥並與桑洛》等。

47、藏劇

藏劇,即流行於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區的戲曲劇種,用藏語演唱。形成於十七世紀,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間傳說為表現內容。演員表演時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開場,名為「頓」;第二部分為戲,稱為「雄」;第三部分為結束時的祝福,稱為「扎喜」。劇目以《文成公主》最為有名。

48、皮影戲

皮影戲,也叫「影戲」、「燈影戲」、「土影戲」。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中國影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由於流行地區、演唱曲調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許多類別和劇種,以河北唐山一帶的驢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為著名。

H. 誰吃過唐僧肉

江流兒「唐僧」

出生以後,殷夫人怕劉洪害了小唐僧的性命,便把他放進竹籃之中扔進了江流之上,盼著能有好心人救他的命。親們可以想到:殷氏在扔小唐唐時,內心裡肯定是非常糾結的,畢竟十月懷胎、親情骨肉,只怕自此以後母子二人再難相見。於是她寫了一封關於小唐僧身世的書信放於竹籃中,並且據《西遊》原著中交代,為了方便以後母子相認,殷氏曾一口咬下了小唐僧的一根腳趾頭,作為記號。唐僧也因此落了個殘疾,而至於咬下以後咽沒咽下去,書里沒有交代,,但起碼唐僧肉的味道唐僧他媽是嘗到了,營養應該也吸收了不少。不能壽與天齊、長生不老,也能百毒不侵、長命百歲了。

I. 古今的著名書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 代表作:《蘭亭集序》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

5、張旭 代表作:《古詩四貼》

張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是中國唐朝中期的知名書法家。出生於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在書法界,他有「草聖」的稱呼。在唐朝開元年間官至常熟尉,後又為金吾長史,世稱他為「張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

J. 中國戲曲家有誰

1.崑曲

張繼青

張繼青,原名張憶青,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39年1月生,上海市人,漢族。1960年畢業於江蘇蘇州崑曲繼字輩科班。現任江蘇藝術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文聯副主席。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她1952年從藝,工閨門旦、初習蘇劇,曾得到崑曲前輩全福班老藝人尤彩雲、曾長生教授,在傳統技藝上打下良好基礎。1958年以後開始專工崑曲,又得到崑曲名家沈傳芷、姚傳薌、俞錫侯的傳授。歷任江蘇省蘇昆劇團、江蘇省昆劇院主要演員、名譽院長。她的戲路較寬,正旦、五旦、六旦演來均得心應手,表演風格含蓄蘊藉,唱腔剛柔相濟、韻味雋永,吐字歸音圓潤可賞。在四十餘年的舞台演藝生涯中,曾塑造多個舞台藝術形象,廣獲好評,有《朱買臣休妻》中崔氏、《牡丹亭》中杜麗娘、《漁家區》中鄔飛霞、《長生殿》中楊玉環、《白蛇傳》中白娘子、《竇娥冤》中竇娥、《關漢卿》中珠廉秀、《蝴蝶夢》中田氏以及《躍鯉記·蘆林》中龐氏、《西遊記·認子》中殷氏等,尤以「三夢」而著稱,即《痴夢》、《驚夢》、《尋夢》。1984年以全票而名列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1993年獲江蘇戲劇紫金獎榮譽獎,同年獲日本安之紀念基金首屆基金獎,1994年獲第十屆全國戲曲電視劇加加杯評比演員特別獎,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文化部授予長期潛心昆劇事業成績顯著的藝術家。曾多次應邀赴義大利、德國、日本、法國、西班牙、韓國、芬蘭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訪問、講學、演出,在國際文化界享有較高名望與盛譽。

2.汪世瑜

汪世瑜,浙江京昆藝術劇院院長,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之殊榮者。他十四歲人劇團學藝,師承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周傳瑛,工小生。他巾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巾生見長,經四十餘年舞台磨煉,蜚聲海內外,獲「崑曲巾生魁首」之盛譽。汪世瑜是浙江戲劇界的代表人物,對浙江京昆藝術的保存、繼承傳播和發展傾往了無數心血。同時還為浙江各戲曲劇種培養了一批著名演員。他著有《汪世瑜談藝錄》一書,還曾多次赴香港、台灣、美國、日本、泰國等地演出、講學,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現為浙江省政協常委、浙江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浙江文聯委員、文化部崑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崑曲研究會常務理事。

3.京劇:
張火丁

程派青衣張火丁,1971年生於吉林白城,自幼酷愛京劇。15歲時棄評改京,獨闖京城求藝,啟蒙老師王蘭香。1986年考入天津戲曲學校京劇科,工青衣。1989年畢業後考人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師李文敏學習程派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1993年,張火丁正式拜師程派傳人趙榮深,成為關門弟子;得其真傳,她先後向趙榮琛學習了程派名劇《荒山淚》、《鎖麟囊》、《文姬歸漢》、《紅鬃烈馬》和《春閨夢》等戲,又系統學習了程腔的咬字、發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領,受益匪淺。
張火丁天賦極佳,學戲扎實,悟性好,深得程派藝術的精髓,藝術功力大長,台上頗有光彩,她主演的《鎖麟囊》,行腔低回婉轉,起伏跌宕,節奏鮮明,獨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豐富多彩,處處傳神。受到內外行的一致贊賞。
1995年,張火丁調人中國京劇院,先後塑造了《北國紅菇娘》之楊貴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絕路問蒼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評。1996年被中國京劇基金會評為第二屆"中國京劇之星"。
1999年底,她舉辦個人專場演出,全面展現其藝術才能,獲得成功。年輕的張火丁唱、念、做、舞頗具大家鳳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純正、深沉、凝重、幽遠的個性。張火丁是程派傳人中的佼佼者。

4.梅派:
李勝素

梅派再傳弟子當中,河北籍演員李勝素的扮相秀麗動人、音色圓潤優美、行腔舒展自然,頗得梅派神韻,擅演劇目有《廉錦楓》、《白蛇傳》、《孟麗君》、《貴妃醉酒》、《鳳還巢》等。不僅在內地菊壇叫響,在香港、台灣等地區也受到歡迎。李勝素13歲開始學戲,在河北省藝校教師齊蘭秋的教導下,悉心學習青衣、花旦,畢業後分配到河北省邯鄲市京劇團,由於她唱腔優美,擅長表現個性色彩,懂得用「心」演戲,贏得家鄉觀眾的好評。1987年,李勝素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秀榮為師,在表演上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從學戲就崇拜梅派戲大方和深厚內涵的李勝素,於1988年正式入梅派,隨梅葆玖老師學戲,《醉酒》、《宇宙鋒》、《鳳還巢》都是梅老師一遍一遍親自教,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中,李勝素漸漸把握了梅派內在的神韻與內涵,經常隨老師參加國內外梅派大匯演更奠定了李勝素扎實的表演功力。1991年李勝素調到山西省京劇院成為主演,任山西省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曾在全國中青年京劇電視大獎賽獲得最佳表演獎,榮獲第1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繼承傳統戲的同時,李勝素和老師一起大膽進行創新,將旦角的各種表演技藝融為一體,加入自己對人物的理解,給老戲注入新的活力。除了在藝術上嚴格要求,李勝素還不倦求學,在中國戲曲學院「首屆全國京劇優秀演員研究生班」的三年學習,她系統掌握了戲曲表演的專業理論。除了在新戲《彈劍記》、《滿江紅》中任主角,李勝素還在火爆京城的京劇版《宰相劉羅鍋》中扮演三格格。剛剛正式調入中國京劇院二團的李勝素演出很多,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戲迷很喜歡梅派藝術,《紅線盜盒》、《霸王別姬》《宇宙鋒》、《貴妃醉酒》都是很叫好的戲。

5.評劇:
筱白玉霜

閱讀全文

與殷氏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