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智庫是個什麼單位啊
智庫(Think tank)又稱智囊團,是一個對政治、商業或軍事等政策進行調查、分析及研究的機構,通常獨立於政府或政黨,不少與軍事、實驗室、商業機構或大學等有連系,部份以「研究所」作為名稱。
美國具有「智庫」性質的組織如下
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
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 G.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
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國經濟研究院(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2. 美國的窮人,你看下福利
美國成立1783年,到現在229年。
我們成立1949年,到現在63年。
美國到1984年GDP世界第一,花了201年。我們到2011年GOP世界第二,花了62年,其中正在發展從1978年開始,也就是說我們花了33年傳下了世界第二。
其中的效率自己可以算算。
3. 美國20世紀60年代發生了三次什麼運動
學生運動
1960年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社會運動
保守主義的社會運動指保守派思想家從象牙塔走入社會,通過指導和建立政治組織和宗
教組織、利益集團/政治行動委員會、基金會、思想庫等來擴大保守主義思想在社會和政治
上的影響.這場社會運動內容比較廣泛,涉及經濟/財政保守主義運動、社會/文化的保守主
義運動、聯邦主義運動、自由意志運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文化的保守主義運動,主
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運動."宗教右派" 雖然與"新右派"關系密切,但由於它
的領袖主要是各教派的佈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義;既包含天主教正統派,
又有猶太教正統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學色彩 .此外,"新右派"與"宗教
右派"所處的時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則更
加活躍於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的當前 .
正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對立面一樣,七八十
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對立面."老右派"與"老左派"的對立主要
是由於經濟問題而產生的;而"新右派"與"新左派"的分歧則是由一系列的社會文化問題
而引起的.新右派本來在六十年代就已開始醞釀,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對社會和政
治的影響比"新左派"滯後.自1962年在校園中成立的"民主社會的學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簡稱SDS)組織開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運
動,如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反文化運動、性解放運動,他們對社會的批評及這
些運動的發展,促使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一系列改變歷史的法律,如民權法案、戰爭授
權法案等;他們支持的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喬治*麥戈文分別在1968、1972年兩
次大選中獲得民主黨的提名,然而,他們的影響在70年代後日漸式微.而在保守主義思想
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導下、於1960年在校園中成立"為自由的美國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簡稱YAF)的右派學生組織,直到80年代才解體;這一組織的學生大多出身
於是共和黨人的家庭,他們對共和黨沾上自由主義不以為然,認為共和黨內的自由主義沒有
"保守"古典自由主義所尊奉的自由、傳統和秩序;而華盛頓的集權制正是民主黨式的自由
主義發展過頭的結果,政府職能的擴大使其在給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時奪走了另一部分人的
自由,如在南方實行新的強制性的種族融合、肯定性行動等.這一組織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
保守主義運動培養了不少幹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領袖:曾任YAF首任執行主任的理查德*維
格里成為保守主義政治運動的直郵籌款專家、YAF的老戰士霍華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
主義核心會議"組織、保守主義活動家保羅*韋里奇發動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義運動
.
一般認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過四類組織來進行活動:(一)政治行動
委員會.政治行動委員會是指對競選公職的候選人進行捐款的利益集團的政治組織,它的活
動主要是籌款和捐款;目的是幫助幫助保守派人士進入領導階層,從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
張,如1974年,韋里奇領導成立了旨在幫助保守人士當選國會議員的"爭取自由國會生存
委員會";1975年,菲利普斯領導建立的保守派核心會議主要在基層活動,在全國每個國
會議員選區均設分會,約有30萬會員;1974年,特里*多蘭領導建立的全國保守派政治行
動委員會等已成為美國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動委員會.(二)單議題的利益集團.反對墮胎
的全國生命權利委員會聲稱有1000萬會員;主張取消最低工資法的全國工作權利委員會號
稱有150萬捐助者;反對高賦稅的全國納稅者同盟有45萬名會員,號稱全國最老最大的納
稅者組織;反對槍枝管制的美國持槍者協會,也擁有186萬名會員.(三)宗教組織.七八
十年代興起的宗教保守集團對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先是羅伯特*格蘭特1978年建立的基
督教之聲、愛德華*麥卡提爾、詹姆斯*羅賓遜牧師1979年建立的宗教圓桌會議、羅伯特*比
林斯建立的全國基督教行動聯盟、傑里*福韋爾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數",其中道德多
數派聲勢最大,有40萬名成員、6萬名牧師,在全國各州設有分部,年度預算超過600萬
美元;後是帕特*羅伯遜的"宗教右派";前者聲稱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黨議員在1980
年的選舉中失敗,後者聲稱它對共和黨在1994年重新取得國會的領導權有功.事實上, "宗
教右派"不斷壯大,現在已擁有170萬成員.自1992年起,它已成為共和黨內的一支重要
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蘇達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機構福音基督教和
生命權運動事實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黨組織.這類政治性比較強的宗教集團在共和黨最近三
次的總統選舉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躍.與大多數利益集團一樣,宗教集團也採用新技術來進行
政治活動,如電話庫、傳真、衛星電視、電子布告、收音機講話和直接郵遞等."宗教右派"
每隔兩年公布一次它對國會議員在有關議題上的打分,它最關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對
任何墮胎、同性家庭等提案.(四)思想庫和出版物.1973年,保羅*韋里奇創辦了新右
派的思想庫--傳統基金會,在進入80年代前,傳統基金會很少超越共和黨保守派的活動,
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後,隨著里根的當政,傳統基金會的活動范圍漸漸擴大,現在
以內政、外交、經濟和社會問題為研究對象,經常舉辦研討會,提出政策建議,特別是90
年代以來,傳統基金會對政策的影響尤為明顯,1994年,共和黨的新議員一改常例,不去
哈佛大聽取有關立法方面的報告,而是去傳統基金會,這反映出新右派對共和黨的影響.小
布希上台以來,傳統基金會的影響大大加強,布希內閣的許多提名都是由傳統基金會人才庫
推薦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維格里1975年創辦的月刊《保守文摘》,現在已成為"新
右派"的機關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許多組織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傳統基金會的《政
策評論》季刊和《今日傳統》月刊.
與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義思想運動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會運動是右的
平民主義運動 ,它的影響深遠而且巨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其組織不斷發展壯
大,美國社會中自稱是保守派的人數穩步增長,到1993年幾乎與自稱是溫和派的人士持平
(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響很大,這些地方因而被稱為"聖經帶";(二)對
共和黨的影響越來越大,保守主義在80年代後日益成為共和黨的主流:人們大多傾向於認
為,70年代末的保守主義運動高漲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 ,而1994年中期選舉中共和黨
以壓倒性勝利奪回國會的控制權也與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三)80年代
後,對美國公共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組織直接將政策主張付諸實
踐:菲利斯*施拉芙萊領導的擁有5萬名會員的"鷹論壇" 通過在州議會作證、舉行集會、
聚眾請願、游說等方式"成功"地使國會在1972年通過的"平等權利修正案"於1983年失
效 ;在反對墮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眾多組織 的壓力下,自1976年開始,共
和黨的政綱連續四次寫入支持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以恢復保護未出生孩子的權利" ,
1981-1982年,"新右派"還在31個州提出了118項議案,其中"人類生命權利修正案"規
定:除挽救母親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墮胎;禁止使用宮內避孕器,因為生命始於受孕.
9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黨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屆國會能通過禁止墮胎的法案,但
並未完全實現 ,他們在1995年通過了《與美國家庭的契約》以表示對共和黨議員的不滿 .
(四)對全體美國人政治觀念或公眾哲學的影響.根據芝加哥輿論研究中心的一般社會調查
的研究,自1974年後,人們在一系列議題上的立場越來越趨於保守 .在1988年大選中,
自由主義更是成為一個"臟詞",成為大手大腳、沒有節制的代名詞.1996年即使是民主黨
的柯林頓總統也聲稱"大政府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表明,保守主義思潮不僅成為共和
黨的主潮,而且已對民主黨的政策觀念已然產生影響.
冷戰結束以來,保守派加強了"搶占"思想庫和大學的努力,企圖使美國的保守主義社
會運動繼續發展,並在社會政治中產生更大影響."全國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機構委員會"的
調查發現,自1992至1994年,美國12個主要的保守基金會向研究所、大學、思想庫、媒
體和利益集團提供了2.1億美元的資助, 其中標榜"自由市場"的傳統基金會得到的資助
最多,為890萬美元,其次是美國企業研究所,690萬美元;卡圖研究所,390萬美元,赫
德遜研究所330萬美元,曼哈頓研究所210萬美元.韋里奇的自由委員會得到500萬美元,
威廉*克里斯托爾的《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雜志得到190萬美元,《新標准》得到170
萬美元,波多霍羅茲的《評論》得到100萬美元,另外320萬美元給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
騰伯格的電視節目.在著名大學中,保守思想的堡壘芝加哥大學獲得的資金最多,達1000
多萬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學,960多萬美元,喬治*梅森大學,800多萬美元,耶魯大學590
多萬美元 .這些思想庫和大學對十年來美國的社會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動、
社會保障、教育改革)、經濟政策(如平衡預算、減稅等)、外交/防務政策(如北約東擴、
新日美安全條約的重新修訂、NMD的提出)等產生過重大影響.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
產生影響,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資更加咄咄逼人.
4. 香港連續多少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24年。
據新華社香港2018年2月2日電,香港特區連續24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美國傳統基金會2018年2月2日發布年度《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時稱,香港經濟自由度總分為90.2分(100分為滿分),是唯一一個總分超90分的經濟體。
在報告列出的12項評估因素中,香港在8項上取得了90分或以上的佳績,且在財政健康、營商自由、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方面,獲全球最高分。
(4)成斌美國傳統基金會擴展閱讀:
負責編制《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的美國傳統基金會一位政策分析員說:「自1995年開始編制此指數以來,香港便盤踞榜首,主要原因是,在指數涉及的四大領域:法治、政府規模、監管效率、市場開放,香港表現出色。」
《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稱:「作為極具競爭力的金融和商業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具彈性的經濟體之一。優質的法律制度,確保了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對腐敗的低容忍、政府高度透明化,提升了政府廉潔度。高效的監管和對全球商業的開放,強化了創業氛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聲明中說:「恪守自由市場原則向來是香港維持經濟繁榮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石。很高興香港連續24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對維護自由市場原則的堅持,再次受到國際肯定。」
5. 中國對抗美國的非武力「三戰」
原標題:美媒:中國「三戰」戰略讓美國束手無策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道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5日刊登題為《中國對抗美國的非武力「三戰」》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彼得·納瓦羅。文章摘編如下:
就像筆有可能比劍更有威力一樣,中國的非武力「三戰」或許會被證實在拓展中國的海上和領土疆界方面遠比任何導彈或航母戰斗群更有影響力。
「三戰」第一次作為一種重要的作戰能力得到中國軍方和共產黨認可是在2003年。它包括心理戰、法律戰和輿論戰。
中國開展心理戰的目的是為了對敵對國及其人民起到阻止、打消士氣以及震懾的作用,從而讓對手不會發動反擊。正如曾擔任白宮顧問的斯蒂芬·哈爾珀在2014年提交給美國國防部的一份具有分水嶺意義的報告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的:「它利用外交施壓等手段來表示不滿、宣稱霸權並傳達威脅。」
因此,舉例來說,當中國採取經濟抵制手段或對旅遊業加以限制時,它希望這樣能夠迫使因經濟停滯而舉步維艱並渴望繁榮的日本民眾默認中國對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提出的領土要求。
至於中國的法律戰,其目的是有效地改寫國際秩序的規則,從而使其有利於中國。一個例證是,中國想方設法限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的通航自由。
事實上,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條文來看,這樣的主張並無法律上的依據。不過,中國一再給出相反的說法——本著人們經常說的喬治·奧威爾式定理:「如果你說得足夠多,他們就會相信。」
中國輿論戰的目標是影響輿論,從而引導不設防的受眾接受中國對事件作出的闡述。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學者成斌說,輿論戰是「不間斷的、持續的行動,以對觀念和態度的長期影響為目標」,而且這種作戰形式遵循著哈爾珀的一句名言,即「打贏如今的戰爭靠的不是最好的武器,而是最好的敘述方式」。
中國輿論戰這支矛的尖是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這家電視台在華盛頓擁有規模龐大的分支機構。這是一個24小時新聞頻道,將中國的宣傳內容包裹在看似健康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式的純新聞中,CCTV在美國的觀眾人數超過4000萬,在世界其他地方還有數以億計的觀眾。
當中國和菲律賓因為南中國海有爭議的島礁發生摩擦時,CCTV會第一個站出來,迅速推出中國的一套說法——往往是在西方媒體還沒有弄清楚情況之前。同樣,當尖閣諸島引發的緊張氣氛加劇時,CCTV立刻發動強有力的攻勢,指責日本「右翼民族主義者」製造事端或者讓局面升級。
「三戰」在當今這個時代的威力在於,它們讓中國可以通過一種新的非武力形式來達到過去只能通過武器來達到的目的。此外,「三戰」之間有著很強的相互促進作用。
比如,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許多領土爭端中,中國首先依據模糊的歷史提出領土訴求——這是法律戰。接下來它拋出以民用船隻組成的小型船隊作為非武裝力量——這是心理戰。最後,CCTV一再將「和平的中國」描繪為只是試圖糾正歷史錯誤的外國強權受害者——這是輿論戰。
迄今為止,白宮和五角大樓基本上都忽視了中國的「三戰」,因此沒有制定對抗策略。不過,以非武力方式實施的侵略依然是侵略——這就提出了最終的問題:美國為什麼繼續與一個對它及其盟友發動戰爭的國家開展貿易?
這對於2016年總統選舉辯論來說是一個絕好的問題——在兩黨保持領先的競選人有必要想出一個合適的答案。所以,請問特朗普和希拉里,你們對中國的「三戰」有何看法?你們是否認為這是針對美國及其亞洲盟友的戰爭行為?如果是戰爭行為,你們打算如何應對?也請參議員克魯茲、魯比奧和桑德斯,告訴美國選民你們打算怎樣保護美國及像日本和菲律賓這樣的亞洲盟友不受中國「三戰」的威脅?
6.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生什麼事件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生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事件。
1、事件概況:
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Malcolm X)等人。
2、事件經過:
1960年,南部各州普遍開展在公共場所的靜坐示威,顯示出黑人民權運動范圍已越出某一城市的局限,主動沖擊種族隔離制。
1961年和1962年,民權運動的重點分別是反對長途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和爭取南部黑人的選舉權。1963年運動達到高潮。
1963年4月,在種族隔離最嚴重的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爆發黑人抗議示威斗爭,迫使當局接受黑人要求。8月,在華盛頓舉行該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25萬黑人和白人同情者舉行爭取就業和自由的「自由進軍」。
3、事件結果:
在民權運動的巨大壓力下,美國國會於1964年通過《公民權利法案》,1965年通過《選舉權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結束美國黑人受到的在選舉權方面的限制和各種公共設施方面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
4、事件影響: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使得黑人運動走上武裝抗暴斗爭的道路。
(6)成斌美國傳統基金會擴展閱讀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事件演變: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高峰是在1963年8月,金博士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前廣場聚集了二十五萬名群眾,並發表他著名的演說《I have a dream》,這次集會所產生的輿論壓力,終於迫使國會在翌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成為美國民權運動史的關鍵事件。
百年前林肯雖解放了黑奴,但黑人平等的公民權在南方卻從未獲落實,直到金博士領導民權運動才獲得成功,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興起,對其社會及留學生有很大影響,當時對少數民族及婦女的權力均受到重視,開拓了新的視野,金博士也因此獲頒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
一直到1967年,金博士深刻體認到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飽受歧視,絕大部分是因為經濟不平等所引起,經濟權才是實質、才是根本原因,公民權只是裝飾。於是,他將公民權的斗爭轉為經濟權的斗爭,發起「窮人運動」(Poor People's Campaign)。
不幸的是,1968年4月4日,金博士在田納西州孟菲斯被射殺身亡,當時正籌劃帶領一群同志參與該市的罷工活動。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亦算是在該年告一段落。
7. 我國的航母什麼時候造好啊
新華網新聞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31/c_121478358.htm
價值中國新聞
http://www.chinavalue.net/Story/162171.aspx
說實話 我也不清楚 國家保密的東西 你去軍事論壇看看吧。
8.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作用及其運行機制
美國的思想庫,作為美國政治體系中除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種權力」,對美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與力量不僅表現在擁有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等「硬權力」上,而且表現在擁有眾多頗具影響力的思想庫,能夠盛產「思想」、「主義」、「主張」、「話語」 等「軟權力」上。
在美國大體有四類思想庫:一是由某些大富豪出資建立的,如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二是由政府組織、資助成立的,如和平研究所、國會研究部;三是由社會上志同道合的力量倡議、集資而建的,如傳統基金會;四是為離任總統或紀念某政治人物而設的,如卡特中心、尼克松中心。 傳統基金會是華盛頓最大的思想庫,擁有180名工作人員,每年需要3500萬美元經費才能正常運轉。其資金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其一,一個非政府的基金會撥給1億美元作為不動基金,每年可以獲得利息資金四五百萬美元,這是一筆比較穩定的收入。
其二,每年募集捐款3000萬美元左右,是基金會的主要資金來源。捐款資金的30%,約900萬美元來自大企業;捐款的70%,約2100萬美元來自個人。每年大約有25萬人捐款,平均每個人捐款八九十美元。
這些捐款人就像俱樂部的會員一樣,他們不僅訂閱基金會高質量的刊物,也贊同基金會的政策主張,同時也在參與政策研究和制定。為鼓勵捐款,除美國政府規定捐款可以抵頂納稅外,傳統基金會還根據捐款的多少規定出不同的待遇:如捐款的最低起點是25美元,低於這個數量的不收;捐款100美元以上的人每年可以獲贈傳統基金會定期和不定期出版的刊物和報告;捐款1000美元以上的人除可獲得免費贈閱刊物,還可以作為傳統基金會會員俱樂部的成員參加活動;捐款1萬美元以上的人每年可以有資格免費參加一兩次傳統基金會邀請名人出席的大型宴會招待,獲得與名人共進晚餐和對話交流的機會;捐款10萬美元以上的人有機會獲得以某個人的名字製作牌匾,表明某個房間由某某人捐款裝修或捐獻,以示紀念。
傳統基金會安排與筆者會見的小會議室就是以韓國現代集團董事長的名義命名的,因為他一次捐款500萬美元,是傳統基金會成立以來獲贈的最大一筆捐款。
其三,銷售刊物獲得一部分收入。傳統基金會每月出版一本的活動與新聞雜志和每年一本的世界各國經濟分類報告,發行量高達40萬份,其中有20萬份贈閱,20萬份銷售,扣除贈閱部分所需費用外,傳統基金會仍有一些收入。 傳統基金會作為世界知名、影響力很大的思想庫,人數並不多。180名工作人員中,固定的職工只有120人,每年都有60名左右志願者、實習生加盟參與工作,既培養了人才,又節省了三分之一的開支,可謂一舉兩得。在固定工作人員以外,傳統基金會還從外部臨時聘用各類研究人員參與某些課題的研究。如朝鮮問題研究,他們就聘用了來自韓國的學者在美國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實行的完全是開放式的用人辦法
9.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概況
1960年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社會運動保守主義的社會運動指保守派思想家從象牙塔走入社會,過指導和建立政治組織和宗 教組織、利益集團政治行動委員會、基金會、思想庫等來擴大保守主義思想在社會和政治上的影響。
這場社會運動內容比較廣泛,涉及經濟財政保守主義運動、社會文化的保守主 義運動、聯邦主義運動、自由意志運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文化的保守主義運動,主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運動。
"宗教右派" 雖然與"新右派"關系密切,但由於它的領袖主要是各教派的佈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義;既包含天主教正統派, 又有猶太教正統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學色彩 。此外,"新右派"與"宗教。
「新右派"所處的時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則更加活躍於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的當前 。
(9)成斌美國傳統基金會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指1961~1970年,在人們的記憶中,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
當時許多歐美國家的青年人開始奉行一套與其父輩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尤其是學生參加了政治抗議活動,並且爆發了許多反對越戰和任何形式的戰爭。
人們開始更加關注為婦女和各色人種爭取更多權利。其中一些美國和英國的年輕人開始吸毒,並且比其父輩享有更多的性自由,尤其有了避孕葯以後更甚。
20世紀60年代的國際局勢的主要特點及這些特點造成的重大影響是:
特點:戰爭與和平的緩期,各國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均存有餘心,各自都將本位主義放在前列,固地自封。
影響:這一特點針對國際經濟形式及經融發展來講,是束縛了商品與生產力的發展,針對增強政權及實力來講,是穩固及發展自我,發展自我的商品及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