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關於國際物流管理保險論文

關於國際物流管理保險論文

發布時間:2021-10-21 20:50:22

❶ 求一篇關於物流管理的畢業論文

8000~10000之間。要求對我國物流體系的概括 QQ 搜
代寫專家團
希望可以合作
我們是專門做收費代寫服務的
需要的話可以聯系
若有打擾
深表歉意

❷ 國際貨物運輸與物流管理的論文怎麼寫

國際貨運代理是服務性行業中的一種類型,1926年5月31日在維也那成立的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作為聯合國的常設顧問機構和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最大的非政府和非贏利機構,其對國際貨運代理的定義是「根據客戶的指示,並為客戶的利益而攬取貨物運輸的人,其本人並不是承運人,貨運代理也可以依這些條件,從事與運輸合同有關的活動,如集貨、報關、報驗、收款。」我國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對其定義為「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的委託,以委託人的名義或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並收取服務報酬的行業。」可見傳統的國際貨運代理業務是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為當事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並收取服務報酬的行業。國際貨運代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精通業務,熟悉國際貨運市場的供求變化,航線運價的季節變化,熟悉各種運輸手段及相關法律規定,與承運企業、貿易方、以及保險、銀行、海關、商檢、港口等有著廣泛的聯系和密切的關系,從而在較大范圍內為委託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業務提供較好的服務,並在國際貿易運輸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雖然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基於國際互聯網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當代物流行業的發展和逐步形成,傳統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作為國際化的服務行業,中國年輕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一樣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這種挑戰和沖擊。其實中國的國際貨代行業在2000年已經走向分化,2001年我們將看到已經開始的分化所帶來的更明顯的效果,傳統的貨運代理業將感受到更加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
在此背景下,必須從戰略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中國貨代業的形成、結構、走勢與前途。貨代企業也必須重新思索自己的定位與歸宿。
一、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形成及演變
綜觀我國貨代業短短幾年的發展,以下幾個階段可以反映貨代行業的階段性興衰與變化:
*國家壟斷階段,1993年以前,由中國外貿運輸總公司暨業內常說的中外運(SINOTRANS)在國家政策保護下高度壟斷外貿運輸業。
*1993-2000承運人控制的貨運市場階段。
前期:貨代市場由壟斷走向開放經營(但對外資企業依然嚴格限制),目前國內的大部分貨代企業都是這一時期設立和發展的,目前總數已經在2000家以上,市場空前繁榮。由於在這一時期航運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但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增長帶動進出口貿易猛增,中國航運市場的需求大於供給,按照經濟學的規律,供給方占據了更有利的談判地位,貨運市場的控制權轉移到承運人一方,有些基本的現象可以證明以上的分析,例如目前中國至歐洲航線的運價水平還沒有90年代中期的水平;那時因船舶艙位不足而甩貨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等。在這一階段,航運市場供給不足、運價信息不透明、由於政策的保護而很少有外資企業的競爭、承運人貨運網路不完善而對貨運代理的依賴等原因,使國內貸代企業用簡單的經營手段卻賺取了超額利潤,享受了短暫的「黃金時代」,完成了一定的資本積累,也形成了行業的初期規模。
後期:這一階段是貨運市場分化的前導,國內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中國海運公司(CSCO)等大型承運人企業紛紛設立自己的貨代機構,航運市場的開放使外資船公司-這些大型全球承運人開始直接向國內的貨主企業攬取貨載(目前交通部批準的已有15家以上外國船公司在華設立獨資公司,另有270處以上的代表機構,全球20大班輪公司無一例外進入了中國市場,OOCL東方海外班輪公司不但介入了12條內支線,還同鐵路部門合作,開出了鄭州-香港等6條鐵路集裝箱干線專列)在艙位與訂艙回佣決定著傳統貨代業經營與利潤空間的市場里,貨代中間人的身份受到挑戰,經營環境日趨惡化,老牌的SINOTRANS也無力阻擋市場的規律。例如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設立及運價指數的公布使運價市場信息公開化,可以標志著貨代暴利時代的結束:2000年6月以來,上海9家班輪公司以市場變化為由,先是取消上海至東南亞各地區的到付運費傭金,接著到歐洲、澳、新航線的到付傭金由2.5%降到1.5%,雖然經各方交涉而有所抵制,但傭金制度已經動搖。船公司在其自身已經具備貨代功能的前提下,對公共貨運代理的依賴性顯著降低。承運人一體化銷售的成熟,並不僅僅威脅到眼前的代理傭金,而是作為中間環節的傳統貨代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威脅,貨代企業在這一時期比前期明顯衰落,如果繼續在市場中生存必須尋找新的利潤空間,構築新的核心競爭能力。這也是我國貨代市場走向分化的動因。
*2000年開始的分化時期。國際航運、國際貿易市場的規范和完善使貨代企業面對嚴峻的生存市場環境,開始反思與探索,靠出售提單、倒賣差價、套取傭金牟取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貨代業在特定的社會經濟背景條件下經歷了畸形的不正常時期而開始自我調整,在服務創新、企業轉型等方面開始戰略思考,正在向提供增值服務,創造市場價值的新經營群體轉化尋找突破。
貨代行業的最初結構,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業內的競爭者,供給者和需求者的運行方式決定的,這種結構極不穩定,在大規模的經濟、技術變革和競爭變化的條件下,行業結構就會發生變化,上面的過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點。
二、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當前的宏觀環境分析
在政治法律、經濟、科技、文化等眾多宏觀因素中,兩個因素將對國內的貨運代理業產生影響,一個是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一個是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
1.辯證唯物論要求我們從兩個方面看問題,對於中國加入WTO,我們既要看到帶來的威脅,也要看到帶來的機會。
威脅:威脅主要來自於對競爭的擔心。由於WTO的加入,中國將逐步徹底開放貨運代理市場,逐步取消目前對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獨資企業的限制,國外的貨運代理公司將在中國市場同中國企業直接競爭,他們多年的經營管理經驗、雄厚的資本、國際化的網路經營不可避免的要沖擊國內企業。但這也給了國內企業更多的學習借鑒的機會,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在競爭的國際市場上狹隘的民族主義是不足取的,只有市場的規范、規模、繁榮,才能帶來企業的成長,「窩里斗」的市場不會造就強者。《孫子兵法·勢篇》「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求於人。」既只能藉助於自己強大不可戰勝之勢,而不要指望別人不來攻擊。
機會:機會主要來自於貨運代理市場的規模、其容量將隨著WTO的加入而得以擴大。商品運輸和商品交換是互為條件的,貨物運輸市場是經濟貿易對貨運勞務需求基礎上產生的。與世界經濟、國際貿易息息相關,當經濟處於高速增長時期,國際貿易將出現相應的增長,貨運市場也伴隨著出現活躍繁榮的景象。中國加入WTO,其對外貿易規模將大幅度提高,根據海關統計,國際貿易額中80%是通過海運完成的,無疑,國際貿易規模的提高將擴大對貨運市場的需求,將給行業內的每一個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2.基於國際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普及應用對每一個行業的影響都將是深遠的,我們雖然稱未來是信息的時代,還是不可能窺其全貌。但對於國際貨運代理企業,至少信息技術極大的提高了效率,(包括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同時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向物流企業發展提供了極大可能。
三、行業動態分析
貨運市場是需求和供給的矛盾統一體,需求方為廣大的貨運服務消費者,即客戶,供給方就是眾多的貨運公司,業內的眾多企業都是競爭者。企業要想在經營中取勝,除了分析大的宏觀環境和自己企業控制的資源外,還必須對所處的行業環境進行認真的分析,制定出自己的經營策略和戰略,方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國際貨運代理市場客戶需求的特點及影響需求的因素
A客戶需求的特點
*客戶需求的無限擴展性:如過去未曾有的對貨物流向跟蹤並提供信息的需求現在已成為貨主選擇貨運服務的主要條件之一。客戶的一種需求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求,循環往復,作為貨運企業要不斷開發新服務項目,以適應客戶不斷提高的需要。
*客戶需求的多層次性:客戶的需求是在一定支付能力等條件下形成的,因此其多種需求不可能同時得到滿足,需要根據支付能力、客觀條件的可能、有輕重緩急的逐步實現,這便是客戶需求的多層次性。例如出口商強調運價的低廉及艙位的保證,而進口商可能更重視到貨的服務,如通關能力,安排內陸運輸的費用等。客戶需求的多層次性為企業選擇目標市場提供了可能。
*客戶需求的可誘導性:客戶需求的產生有些是基本的,有些是外界誘導有關的,貨運企業營銷的影響、社會交際的啟示等會使客戶的需求發生變化或轉移,在這一點上,說明客戶的需求是有彈性的,企業通過適當的營銷途徑,正確的影響和引導客戶需求,可能將潛在客戶變為現實客戶。
*貨運市場客戶的分散性:隨著國營外貿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被逐步打破,大量中小型生產企業、民營企業、外商在國內的投資或獨資企業都可以獨立的經營外貿進出口業務,客戶群數量激增,在地域上分布的更加分散,同時在每一單的托運量也比較少,但頻率高。這要求貨運企業應採取靈活的攬貨方式和服務方式,適應貨運市場結構的變化。

B:影響客戶需求的基本因素
*經濟因素-價格,貨運服務價格影響了商品市場中的商品的成本,進而影響商品的需求,商品需求的變動直接影響了貨運市場的需求。因此客戶都比較注重對貨運價格的選擇。然而隨著貨運市場價格信息的透明及深加工高貨值產品對貨運價格變動承受力的增強,經濟因素已並非決定性因素。美國總統輪船APL公司向托運人所做的一次問卷調查表明:托運人最關心的需要中,及時交貨占第一位,貨運企業全面負責占第二位。說明貨運市場上客戶更關心穩定、可靠、全面的服務。
*貨運服務質量因素:貨運服務質量是客戶選擇企業的最重要因素,具體的貨運服務質量可表現為1)全程服務時間,這需要貨運企業合理選擇航運公司,安排接貨或提貨,安排聯運或轉運等,還包括可提供班期的頻率、密度。2)設施,包括可能提供的貨箱的多樣化,具體操作的場站設施的作業情況,交通便利情況,甚至包括公司業務是否電腦化,是否能EDI報關等具體細節。3)文件製作。包括能否代理製作通關單據、提單取得的時效性和准確性,對後期的報關單,退稅單等返回的時間長短等。這些工作直接影響客戶的時間,利潤甚至經營風險。文件製作反映了公司員工的業務素質及敬業精神,影響著客戶對提供貨運服務企業的選擇。4)客戶服務。這項工作貫穿貨運的全過程,好的客戶服務可以影響其對貨運企業的選擇。包括了艙位能否得到保證?貨物是否得到妥善的照顧?業務員是否有較強的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提供的服務環節是否夠廣泛?付款條件是否優惠?是否能及時准確的提供貨物動態?電話詢問是否得到熱情親切接待?企業間的競爭實際就是為客戶提供服務的競爭。5)後期服務。後期服務包括定期回訪,及時提供新的價格行情或航線動態等,也是客戶服務的一部分,並且非常重要,是培養企業忠實客戶的重要手段。
*社會文化因素:有些客戶只信任本國的貨運企業,而有些客戶堅信國外貨運企業能提供優質服務。但在非貨運質量因素中,企業本身的商譽和形象會成為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公司的內在企業文化常常決定了企業的商譽和形象。企業文化體現了集體榮譽感和集體責任感,他能幫助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影響客戶選擇提供貨運服務的企業。
2、業內競爭者分析及市場定位策略
分析和了解業內的競爭情況,是企業制定競爭戰略和市場定位策略的基礎。企業必須明確:誰是自己的競爭者?競爭者的經營目標是什麼?他們的優勢和弱點何在?
*競爭者分析
1)識別企業的競爭者:廣義的競爭者包含了提供同類產品或服務的企業,但具體分析時應結合產品細分和市場細分,分析的范圍過大,草木皆兵,既無必要,也會浪費大量人力物力。
2)確定競爭者目標:在明確了本企業的競爭者之後,應盡可能的收集其資料,包括貨運成本、運輸質量、技術水平、攬貨渠道、促銷手段、投資規模、財務狀況等等,藉此了解競爭者的重點目標,例如是市場佔有率,獲利能力還是技術領先、服務領先,從而正確估計其競爭反應,一個以「市場佔有率」為主要目標的競爭者,對其他企業在降低運價方面的反應,比在降低成本的技術突破的反應要強烈的多。
3)評估競爭者的優勢及弱點:這項工作有時必須通過二手資料,藉助行業協會,調查公司,客戶聯誼會等形式獲得,發現競爭者的弱點也為本企業找到了爭奪某一市場份額的突破口。
4)建立競爭情報系統:明確本企業所需要的主要情報是什麼,最佳來源是什麼。將整理分析的情報通報給企業管理者,作為制定和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及具體策略的重要依據。
*選擇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定位策略
1)「直接競爭」式定位:既同競爭者爭奪同一個細分市場。企業實行該種戰略,必須能比競爭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產品;必須在容量足夠大的細分市場;必須比競爭者更有資金和實力。
2)「市場利基」式定位:即填補市場上的空位,這些空位為大企業所忽略的但為許多客戶重視的細上部分,在這些小市場上通過專業化經營獲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例如專業從事冷凍集裝箱運輸貨運服務的企業。
3)「特色」式定位:當企業致力於同行業內強大的競爭者全面對抗時,為獲得絕對優勢地位,可根據自己本色條件先取得相對優勢,突出與眾不同的特色,例如國有大型企業集團,擁有雄厚的資金或提供一流的服務等。
四、國內貨代企業發展趨勢預測
1.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對於貨代企業來講,發展物流是一種必然,過去的一年,中外運(SINOTRANS),中遠(COSCO),外代(PENAVICO),中海(CSCO),招商局、華潤集團等國有貨運企業都提出了明確的物流發展戰略,國外的FREIGHTFORWARDER也有這一趨勢,事實上國外的很多物流公司都是從貨代企業演變而來,在繼承貨代業務的同時,積極發展包括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管理,信息管理在內的縱深物流能力。同時貨代企業固有的以客戶為服務中心的服務宗旨及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更有利於為客戶提供「量體裁衣」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在簡單的中間人難以繼續為生的時候,通過第三方物流提高增值服務能力,由此增強核心能力發揮市場價值,將成為我國貨代企業實現二次創業的主要途徑。這也是貨運代理人經營理念上的回歸。
2.獨立的運輸經營人。傳統的貨運市場(非物流市場)貨運代理人的被動局面是由於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造成的,過分依賴政策性保護,依賴訂艙傭金使很多貨運代理人失去了構築自身行業優勢與核心能力的機會。但由於客戶需求的不同,貨運代理人在傳統貨運市場仍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外PANAPINA、SCHENKER等公司獨特的經營方式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而KUANNAGUL(德迅)公司作為傳統貨代業的代表,目前已在60個國家設立了400個以上的營業部,雇員超過10000人,年營業額一直在30億美元以上,利潤近5億美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很多班輪公司的營業規模。這證明傳統的貨運代理企業通過客戶細分與市場細分,建立與承運人和諧的分工與協作,是可以以獨立的運輸經營人身份在該市場進行成功經營的。通過門到門的多式聯運,靈活的吸引散戶的拼箱業務,個性化的專業大型貨物的貨運服務,積極開發中小客戶,集中貨源、規模訂艙是貨運代理人作為獨立經營人的重要服務內容,也是其優勢所在,中國的貨代企業小而散,上述業務仍處在待開發狀態,有意識的向獨立經營人轉化,提出明確的規范化產品概念,提供全過程的獨立的貨運服務是我國貨代企業在傳統貨運市場繼續生存與發展的最主要途徑。
3.尋求穩固的戰略聯盟。不管是發展物流業務還是獨立運輸經營人,中國的貨代企業必須解決小而散的問題,因為WTO的加入,中國將不晚於2004年取消貨運業的全部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國內企業必須利用在此之前的這段時間發展壯大,而國內貨代企業的聯盟與重組未嘗不可嘗試,在國際貨運代理業聯盟與重組還未聞有先例,但其他行業的成功經驗可以提供借鑒,無論是聯合方式、交互方式還是通過資本市場的並購手段,只要打破貨運代理市場中,國內企業惡性對抗性競爭的習慣思維,尋求同國內企業的聯盟與重組,以此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效果,將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並將有可能為以後進一步同外資企業建立全球性戰略聯盟積累經驗。
4.外資企業並購。規范化、規模化的貨運代理市場對目前眾多中、小貨代企業是一個嚴酷的現實。市場競爭與發展的結果是「皮包」式的貨代公司將被逐漸淘汰,自由但混亂的競爭將逐步變成寡頭競爭,無法做大的中小貨代被外資企業並購也是一種很現實的選擇,畢竟,外資企業通過並購已有的國內中小企業比重新設立獨資企業能更快的了解所進入的國內貨運市場情況,更快的獲得更多的資源,有更大的成功經營的可能性。

❸ 關於貨物運輸的或者是貿易保險的論文1500左右 牛逼人士給點摘要和意見。

額,你們可真成啊,人家這么實心實意的提出學術問題,你們就回個讓人家自己上網找,太過份了,超哥,別找啊,那分不要了,別讓她們看不起你

❹ 需要國際貨物運輸保險論文題目。題目種類越多越好,就怕跟同學有重復的題目。希望多多幫忙!

你應該是學保險專業的吧,那你應該學到保險精算的課程了,你不防想想這方面的題目,自己設計一個保險的費率,論述其合理性及市場前景

❺ 關於物流管理的論文

論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管理

【摘要】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而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是為實現商品價值,使物質實體從生產者到達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活動。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種統一規劃下的物流系統,它具有供應鏈的管理特徵,表現出集成化優勢,進一步帶來了物流系統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使企業創造更大收益成為可能。本文首先闡述了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管理,並對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說明。

【關鍵字】供應鏈管理 物流管理 供應鏈物流系統

20世紀80年代,隨著物流一體化由企業內部物流活動的整合轉向跨越企業邊界的不同企業間協作,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簡稱SCM)的概念應運而生。能夠真正認識並率先提出供應鏈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豐富物流管理經驗和先進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級頂尖企業。這些企業在研究企業發展戰略的過程中發現,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僅靠一個企業和一種產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據優勢,企業必須與原料供應商、產品分銷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務者等結成持久、緊密的聯盟,共同建設高效率、低成本的供應鏈,才可以從容面對市場競爭並取得最終勝利。

一、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資的采購、運輸、倉儲和配送等活動,是企業之間的一種物資流通活動。廣義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產過程中的物料轉化過程,基於這種廣義的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也常常被人們認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圍、管理角度、組織內部關系等方面又有明顯的區別。由此可以看出,供應鏈管理源於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供應鏈管理的實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采購、運輸、倉儲和配送等物流作業環節的管理和運作狀況。因此,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發揮整體效益的前提和基礎。
2、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供應鏈管理是指人們在認識和掌握供應鏈各環節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系的基礎上,利用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激勵職能,對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以及業務流進行的合理調控,以期達到最佳組合,發揮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大價值的過程。
供應鏈管理是在滿足服務水平需要的同時,為了使系統成本最小而採用的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和商店有效結合成一體,並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時間配送到正確地點的一套方法。供應鏈管理把對成本有影響和在滿足顧客需求過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慮在內,從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應商的供應商及客戶的客戶,其目的在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應鏈管理把企業管理的范疇從單個企業擴大到整個供應鏈並對之進行有效管理,通過信息共享將錯失銷售機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減少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降低操作成本,縮短交貨時間,改善現金流量,將市場需求變化的風險降到最低。

二、供應鏈管理下物流管理的應用

1、供應鏈管理在物流中應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統是一個社會化系統,制約其發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費區域的客戶情況和環境條件,配送環節,物流成本,庫存控制等等。供應鏈管理應用於物流是一種統一規劃下的物流系統,具有供應鏈的管理特徵和集成化優勢。供應鏈管理中「業務流程重組」的思想使得作業流程快速重組能力極大提高,促進了物流系統的敏捷性,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部分為供應鏈物流系統進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細化運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應鏈是一個整體,合作性與協調性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特點。在這一環境中的物流系統也需要無縫連接,它的整體協調性應得到強化,例如運輸的貨物要准時到達,顧客的需要才能及時得到滿足。采購的物資不能在途中受阻才會增強供應鏈的合作性,因此供應鏈物流系統獲得高度的協調化是保證供應鏈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
物流管理主要關注企業內部的功能整合,而供應鏈管理則是把供應鏈中的所有節點企業看作一個整體,強調企業之間的一體化,關注企業之間的相互關聯。物流管理是計劃機制,而供應鏈管理是協商機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協調分享「需求與存貨」的信息以減少或消除供應鏈成員之間的緩沖庫存。供應鏈管理的概念不僅僅是物流的簡單延伸。物流管理主要關注於組織內部對「流」的優化,而對供應鏈管理僅僅認識到進行內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夠的。所以,供應鏈應用於物流不但優化了傳統的物流系統,更使物流系統向更高一級發展,使物流的支鏈變大變廣,使供應鏈管理發揮最佳效果。
2、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物流管理的特點
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顯著特點就是整體性。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很重要,其信息傳遞是在企業間逐級進行的,信息偏差也會沿著傳遞方向逐級變大,難免會出現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隨之降低。另外,一般環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體規劃的觀念,鏈上的每個組織只關心自己的資源(如庫存),相互之間很少有溝通和合作。這經常導致一方面庫存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當市場需求出現時又無法滿足,因而企業庫存成本很高,企業間因為物流系統不善而錯失市場機遇。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下,各環節之間是戰略合作關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傳遞方式實現網路化,進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現象。除此以外,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的物流管理還有以下特點。
(1)提高了物流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供應鏈管理以Internet作為技術支撐,其成員企業能及時獲得並處理信息,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程序和時間進一步降低供應鏈的物流系統的成本,為實現其敏捷性、精細性運作提供基礎性保障。

(2)增進了物流系統的無縫連接。無縫連接是使供應鏈獲得協調運作的前提條件,沒有物流系統的無縫連接,顧客需求得不到及時的滿足、物資采購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無形成本的增加會使供應鏈的價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下,企業能夠迅速把握顧客的現有和潛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業的供應活動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而變化。這樣企業能比競爭對手更快、更經濟地將商品或服務供應給顧客,極大地提高了服務質量和顧客滿意度。
(4)物流服務方式的多樣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物流服務方式日益表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為了適應國際化經營的要求,出現了發生在不同國家間的國際物流、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及進行聯合庫存管理的分銷中心等等。
3、供應鏈管理體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庫存管理。通過庫存管理縮短訂貨—運輸—支付的周期,加速庫存周轉,減少及消除缺貨事件的發生,有利於整個供應鏈的協調和運轉。
(2)訂購管理。訂購是給供應商發出訂單的過程,主要包括供應商管理、訂購合同管理及訂購單管理。通過供應鏈管理,企業可利用配銷單據等對整個補充網路制定計劃,並向供應鏈自動發出訂貨單,通過合同管理在供需雙方建立長期關系,通過檢查訂購數量將訂購單送達供應商並對已接收貨物進行支付。

(3)配銷管理。對進入分銷中心的物資,其管理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配銷需求管理、實物庫存管理、運輸車隊管理、勞動管理等。
(4)倉庫管理。倉庫管理除了入庫貨物的接運、驗收、編碼、保管及出庫貨物的分揀、發貨、配送等一般業務外,還包括代辦購銷、委託運輸、流通加工、庫存控制等業務。
4、如何協調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的關系
物流是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貫穿於整個供應鏈,連接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成為企業合作的紐帶。在制定供應鏈物流戰略的過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問題:要對客戶進行細分,對不同類型的客戶確定相應的客戶服務水平,如訂貨周期、運輸方式庫存水平等;要根據銷售情況對產品進行分組,針對每一類別的產品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定單錄入、定單執行及交貨作業處理占物流活動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過技術和管理使整個供應鏈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別是對於成員企業間的介面部位,通過集成能剔除多餘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個成員企業應通過改善合作關系、使用現代管理手段和技術來實現准確預測、信息共享,從而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
供應鏈與物流有著密切聯系,在現階段如何協調物流與供應鏈的相互關系,已經成為管理方向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只有協調好物流和供應鏈的相互關系,才能使企業更有條理、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配置、調控,應用更加適應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使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

三、總結

供應鏈管理在物流中的應用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同,如沃爾瑪公司的銷售配送系統計劃、台灣雀巢與家樂福的VMI計劃等,這些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實效性和成效性。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來建立新的企業管理模式,克服了傳統物流的缺陷,更適應企業發展,更能為企業降低成本、創造利潤。

【參考文獻】
[1] 方美琪、鍾佳桂:電子商務與傳統企業[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嚴冬梅:電子商務物流與配送[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3] 杜榮華、劉中、海霞:電子商務與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 朱桂平、李懷政:物流企業分銷網路戰略管理[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5] 黃小原、盧震: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M].東北大學出版社,2002.
[6] 查爾斯.C.波里爾、邁克爾.J.鮑爾:電子供應鏈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7] 梅紹祖、張鐸:電子商務與物流[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8] 李洪心、馬剛、楊興凱:電子商務概論[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❻ 求助 關於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的論文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
1.海運貨物保險
2.陸運貨物保險
3.空運貨物保險
4.郵包運輸保險
5.買賣合同中的保險條款
6.案例分析
一.海運貨物保險又分為:海運貨物風險
我國海運貨物保險的險別
倫敦保險協會海運貨物保險條款
1.海運貨物風險:海上風險:自然災害和海上意外事故
外來風險:由於外來原因引起的風險由於特殊原因引起的風 險
2.海運貨物保險中的損失:全部損失:運輸中整批貨物或不可分割的一批貨物的全損。分為實際全損和推定全損。
部分損失:被保險貨物的損失未達到全部損失的程度。它分為共同海損和單獨海損。
3.部分損失:共同海損:指船舶在海運提制途中遇到危害,船方為了挽救船、貨,使得船舶繼續行駛,有意地採取某些合理的措施並為此付出某些額外犧牲和費用。
單獨海損:指僅涉及船舶或貨物所有人單方面的利益的損失利用進保險貨物遭受海損後。

二.我國海運貨物保險的險別:
基本險別:平安險、水漬險和一切險
附加險別:一般附加險和特殊附加險
1.平安險:自然災害造成整批貨物的全部損失;意外事故造成貨物全部或部分損失;貨物遭受自然災害前後,又遭受意外事故的部分損失;裝卸或轉運時由於一件或數件貨物落海造成的全部損失或部分損失;運輸工具遭海難後,發生的特別費用。
2.水漬險:包括平安險的各項責任和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部分損失。
3.一切險:包括平安險和水漬險的所有責任外,還包括由於外來原因所造成保險貨物的損失。
4.一般附加險:偷竊提貨不著險、淡水雨淋險滲漏險串味險受潮受熱險包裝 破裂險和銹損險。
5.特殊附加險:交貨不到險、戰爭險和罷工險
三.倫敦保險協會海運貨物保險條款:
協會貨物條款(A )I CC (A )
協會貨物條款(B )I CC (B)
協會貨物條款(c )ICC (C )
協會戰爭險條款
協會罷工險條款
惡意損害險條款
1.ICC(A)相當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所規定的一切險
2.ICC(B)相當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所規定的水漬險
3.ICC(C)僅承擔重大意外事故的風險
四.陸運貨物保險:
1.陸運風險包括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
2.陸運貨物保險的基本險別:陸運險的承保責任范圍同海運水漬險相似,陸運一切險的承保責任范圍同海運一切險相似。
五.空運貨物保險:
1.空運風險與損失: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各種外來風險而導致貨物全部或部分損失
2.空運貨物保險的險別:航空運輸險和航空運輸一切險
3.航空運輸險和航空運輸一切險的責任起迄採用「倉至倉」條款
六.郵包運輸保險:
1.郵包運輸風險與損失
2.郵包運輸保險的險別:郵包險和郵包一切險
七. 買賣合同中的保險條款的訂立:
1.保險投保人的約定
2.保險公司和保險條款的約定
3.保險險別的約定
4.保險金額的約定
5.保險單的約定
八.案例分析:
某外貿公司按CIF 術語出口一批貨物,裝運前以向保險公司按發票總植110%投 保平安險,6月初貨物裝妥順利開航。載貨船舶在海上遇到暴風雨致使一部分貨物受到水漬,損失價值2100美圓,數日厚意,該輪又突然觸礁,致使該批貨物有遇到部分損失,價值為8000美圓。
試問:保險公司對該批貨物是否賠償,為什麼?

這只是個引子,太多了。你要是有心的話夠用

❼ 關於物流管理方面的畢業論文,4000字左右,求幫忙

物流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學習啦【其它論文範文】編輯:斯娃發布時間:2016-06-01

目前,我國的物流業已從起步期逐漸進入了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這也就意味著社會需要更多的物流專業人才,而高職作為為我國培養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必須要進一步創新和加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物流管理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物流管理畢業論文範文一:高校物流管理類教材建設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詞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走熱,現在在我國幾乎無人不知。近年來,政府對物流發展和建設的關注和熱情更是推動了這一熱潮。為了培養相關的物流人才,從物流建設熱潮中分一杯羹,全國的高校———從本科院校到專科院校,從碩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開花,幾乎是有條件的辦物流專業,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開辦物流專業。在這種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養質量讓人擔憂。本文主要從物流管理類專業教材建設的方面進行幾點思考。教材結構和內容的合理性不僅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影響到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掌握和解決問能力的培養,還影響到學生對國內外物流發展現狀和實際情況的認知。

2我國物流管理類專業教材建設現狀及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物流管理類的教材有400多種。由於物流管理類專業學生總數龐大,又是熱門專業,加上教師個人利益驅動、相關院校的利益驅動、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驅動,會有更多的物流管理類教材出現。但絕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驅動。高校使用什麼教材,由各院系專業選定,裡面摻雜多種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銷售,這也就導致了好教材沒有好的認可度的局面,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優秀教材的出現和成長。在這個新生的物流管理類教材體系裡,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現需要時間或者大師級學者的出現。總的來說,我國現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課程體系不明朗

首先體現在物流類專業對現代物流認識的不足,在課程開設方面存在較大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一是課程條塊分割嚴重,注重理論,但忽略了知識的應用性,違背了現在物流的整體系統性觀點;二是課程體系沒有及時更新,大多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物資管理的課程,不利於學生了解掌握現代物流的發展動態;三是不同專業的課程重復性大,沒有根據現代物流的發展特點延伸出新的分支。給人的感覺就是物流各專業沒有自己特色,導致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學到的幾乎是同樣的知識。課程體系的不明朗直接導致了相關教材的低質量和新理論教材的缺乏。這樣的教育結果就是:學生畢業後除了了解運輸、倉儲、配送、貨代這些知識外,對物流發展前沿的特種物流、危險品物流、會展物流、冷鏈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種物流裝備、物流金融、物聯網等發展動向一無所知。這將直接導致我國高素質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頸。

2.2課程知識內容陳舊

部分教材知識陳舊,很多是沿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知識內容,物流設備圖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內容已經反映不了現代物流國內外的發展現狀。這種教材的危害性極大,會誤導部分學生對現在物流的認知和學習。

2.3課程之間知識重復程度大

不同課程之間的知識內容重復程度大。物流專業教材與基礎課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內容,如《物流統計學》與《統計學》,《物流市場營銷》與《市場營銷》;物流專業教材之間,如EOQ模型在《倉儲管理》、《庫存管理》、《采購管理》課程中都有詳細講解,這種重復性內容浪費了資源,沒有必要。

2.4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較好的物流教材要麼是外文原著,要麼是外文翻譯過來的,裡面大部分是國外物流企業的案例。中國本土教材要麼是缺乏案例,要麼就是從外文資料中摘選過來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關的本土案例,這對學生了解我國物流發展的現狀是一個很大的阻礙。政府、物流管理部門、物流企業協會、高校、相關學者等相關機構應該一起參與解決這個問題。

2.5教材內容抄襲嚴重

教材內容雷同在我國教材出版界中比較多見。在物流管理類教材中也是比較普遍的。雖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過行政力量推出國家精品課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但是教材質量還是不理想,很多內容是雷同的。其背後各個利益群體對利益的追求推動了這種現象的發生。應該嚴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發行,保護知識產權,吸引優秀的學者來編寫教材。

2.6缺乏經典教材

有沒有那麼幾本物流教材,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把它們視為珍寶,帶在身邊,溫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難題的時候在上面尋找解決方法?到目前為止,國內鮮有這樣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內容缺乏深度,很難揭示深層次的本質,難以引導學生思考。

3幾點建議

根據以上的問題分析,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1)加大物流專業的建設力度和創新力度,建設滿足市場需求的相關物流專業,打造合理的課程體系,為課程開發和教材的開發提供保障平台。如我們可以開發特種物流專業、建築行業物流、冷鏈物流、鋼材物流等新的專業,在新的專業領域中,會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現。

(2)推行學校、企業、行業和政府的合作,建設國內物流案例資源庫,並且定期更新。這樣教材編者就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彌補國內教材缺乏相關國內的物流案例的弊端,從而提升教材的質量。

(3)改革高校管理體制,鼓勵教師到物流企業實踐、兼職。推進高校管理體制的改進,鼓勵教師參與物流企業科研和經營活動,鼓勵教師到物流企業進行調研、兼職、項目合作等,為教師積累企業工作經驗,在編寫教材時,可提升教材的實用性和真實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購機制。應建立相關的審查制度,加強教材出版前的審查力度,對教材的原創性、實用性、時效性進行審查。杜絕非原創教材、質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時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購反腐敗力度,打擊腐敗行為,打擊出版社的行賄和高校采購部門的受賄,恢復教供求材市場的正常運作,通過市場運作提升教材的質量。

(5)系統規劃教材內容,避免出現知識內容「撞車」現象。物流學術指導委員會應界定各科課程的知識內容,在知識內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統性、層次性。同時處理專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層次的知識銜接問題。

物流管理畢業論文範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設立在民族地區轄區內的高等學校和設在其他地區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國有200多所。[1]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轉型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在數量上、素質上有了新的要求,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主動適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互聯網+」新常態下的物流人才需求,並為民族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服務。

二、傳統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

《全國高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建設及學科戰略發展》明確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以往的同種課程知識結構過時

所安排的課程與本行業、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實踐內容有所不足(僅占調研高校的43.71%);所教授課程也無法反映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課程並無明顯特色、同質化現象很嚴重。

(二)傳統的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較為單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師資緊張與教學實踐經驗缺乏,尤其是專業建設時間相對較短的院校,優秀師資缺乏的問題尤為凸顯。同時教學偏重理論,手段停留在單一的課堂教學上,科研與產業結合度不高,教師往往缺乏從業經驗或企業實踐經歷。

(三)傳統課程資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國本科院校開設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總計為475個,其中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學校最多,由2000年的2個提高到2013年的393個。73.68%的學校沒有建立實驗室或實驗實訓室佔地面積都在500平米以下。這些問題也普遍存在於我國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起步晚,人才培養仍處於探索階段

據調查,截至2014年底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其中專科以上民族類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開設物流管理本科專業有4所。從2006年到2014年,廣西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相繼設置了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形成了一定的學科建設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學生普遍存在著工科基礎薄弱、知識面狹窄、創造力不足等問題,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勢下物流業發展趨勢以及對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聯網+」推動各產業的互聯網化,倒逼出對各行業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細分。互聯網時代的物流人才應該首先擁有這樣的三大思維和十大物流技能類型(圖1):第一,需要有開放的思維,而且隨時擁抱行業前沿信息,並結合企業內部管理、外部市場、行業趨勢,敢於推動技術變革和管理創新;第二,需要有擁抱思維,能夠隨時抓住標桿企業的最新動態,結合企業自身現狀,主動適應變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維,將其他領域的商業模式,結合本行業的特性,具備較強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學為例

物流管理專業是在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基礎上、以定性和定量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統工程為技術依託,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創業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新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民族高校是以少數民族為主要教育對象。不同的少數民族高校教育對象其民族,語言、心理、文化特徵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不同的少數民族高校應根據自己學校內的少數民族情況設置適合的課程,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對於民族高校及我國民族地區物流人才的培養路徑與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為了應對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層次性和動態性變化,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從2011年招生以來,將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分為三個層次,包括應用型物流人才、復合型物流人才和創新創業型物流人才。

(一)分層培養模式

第一,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是具備第三方物流企業運營管理、物聯網與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購管理等方面綜合理論和應用能力的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復合型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是既具有物流管理專業知識與技能,也具有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創新型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是具有豐富學術課題和企業創新創業項目經驗,同時具備追蹤行業前沿趨勢,能夠解決企業問題能力的高級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與實施措施

1.及時修訂並更新對學生的培養計劃與方案,建立並完善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完整體系。在2014的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類實踐、實訓和跨專業實踐操作環節,確定合理的實驗與實習內容、時間及學時數,保證與理論教學的銜接配合;同時充分考慮和利用第二課堂,設置幾類與本專業直接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4]。

2.設置人格養成通識教育平台。作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養更具競爭優勢的學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實通識教育,在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上走出一條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識教育之路,才能贏得更大競爭力。

3.購置實踐教學平台。2014年學院大力投入購置軟硬體設備,建立了1200平米的現代物流中心,購買了各種物流模擬實驗軟硬體設施,增加物流軟體的模擬實驗課程,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設計意識及能力。通過加強和物流企業的聯系,在校外建設實習基地,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演練場景與環境,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物流規劃、物流項目管理以及對企業物流供應鏈的解決方案能力。

4.開展課外科技創新創業實踐和職業規劃活動。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策略,積極開展「企業家進校園」和教師「雙師型」培養活動,拓展創新創業實踐和職業規劃平台建設。充分利用並借鑒各種大學生活動,如課外競賽、創新實驗活動和創業大賽活動,積極籌備並組織開展院、校內的多種特色課外競賽活動,從而挖掘學生創新、創業的潛能、增強學生素質及團隊合作意識。

5.重點體現教師在指導學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師在眾多教學環節中都扮演著執行者的角色、同時還是培養學生的主力軍。只有不斷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企業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同時倡導教師積極參與並指導學生的各項課外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加入到相關課外活動中,才能保證教師培養目標的成功實現[5]。

五、結語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和「互聯網+」時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出理論基礎扎實,具有應用性型、復合型和創新能力強的現代物流人才,能為「互聯網+物流」企業提供專業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務。

❽ 寫物流保險的論文 需要一篇相關方面的外文文獻 有翻譯更好 兩千字左右的。謝啦 重金懸賞啊

並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重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少先隊經常組織
大型教育活動和主題中隊會,利用班隊會、思,學校制定了「行為規范
示範班級評選制度」,並要求值周領導、教師提前到校,在校門口檢查,督促學生排隊入校。
把行為規范班級的榮譽和班主任的津貼掛鉤,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行為規范
時時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抓好學生法制教育工作,使師生知法守法,學校聘請法制副校長,定期到學校對學
生進行法制教育宣傳,通報社會治安情況,本學期進行法制專題講座
3
次。通報青少年犯罪
情況,並對青少年犯罪心理和預防進行講解,使廣大師生做到了警鍾長鳴。學校通過辦法制
專題講座,深化了法制教育的內涵。一學期來,學校師生中無違法犯罪人員,無涉毒人員,
無刑事案件法制觀念深入了老師的頭腦

❾ 我國國際物流業的發展與決策的論文

我國港口物流現狀與發展淺析
【摘 要】:隨著全球綜合物流時代的到來,港口作為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的集散中心,已成為國際物流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和物流通道的樞紐。經濟全球化、港口國際化和服
務需求多元化,既為我國港口和港口物流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文章分析了我國港口物流發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我國港口物流的戰略決策。
【關鍵詞】:物流;港口;戰略
突出。
一、引言
(4)港口的物流管理與協調能力較低。港口具備物流服務基本功能
國際貿易中 90%以上的貨物運輸是通過海運實現的,港口在全球物
的企業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物流服務網路。
流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港口發展已進入第三代,即以技術、管理、
(5)高級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水平低。
信息等生產要素為基礎,建設高度現代化、商業化、信息化的國際貿易大
港,成為重要的物流樞紐和高附加值物流的中轉節點以及區域信息中 四、對加速發展我國港口物流的建議
心。當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已開始向第三代港口轉型,香港、 1.創造良好的發展政策環境
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在轉型中走在前列,我國主要港口向第三代的轉 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舊體制將逐步向新體制轉軌變型,
型還處於起步階段。港口綜合物流時代的到來,為我國港口物流的發展 克服既有體制的制約,制定適應物流發展的政策,就成為推動物流業發
提供了契機。 展至關重要的環節。
()目前我國現代物流業整體上缺乏競爭力。由於有關物流方面的
二、我國港口物流發展的成就 1
立法尚不完善,在市場開放後,我國物流業的權益將難以得到法律保護。
1.港口物流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05年,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
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國家應將物流業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而給予特殊
48.1億噸,增長 17.7%;完成集裝箱吞吐量 7580萬 TEU,增長 23%。我國
的扶持,國內物流業必須加速產業提升速度,盡快進入規范成熟期。
港口貨物吞吐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有 10
(2)鼓勵國內外企業到港口投資、加快港區功能組合和延伸放大,
個港口進入世界億噸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促進物流中轉、倉儲、分撥、配送、運輸等功能有效整合,逐步完善港口綜
2.港口物流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港口碼頭建設繼續向大型化、專業
合物流功能。
化方向發展。2005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 35242個,比上年凈
(3)地方政府對港口用地以出讓或劃撥的方式授讓給港口集團開
增 134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 1034個,比上年凈增 90個。港口物流
發建設,加強港口用地的規劃和管理。
建設投資也快速增長,"十五"末全國沿海及內河建設完成投資總額比"九
(4)鼓勵港口融資投資多元化,拓展融資渠道,廣泛吸引國內外投
五"末增長四倍。
資,重點吸引大船公司、大貨主、大集團等多元投資主體參與港口建設。
3.初步形成碼頭種類齊全、布局日趨合理的總體港口格局。目前我
以資本為紐帶,廣結戰略聯盟。
國已形成了 20多個主樞紐港為骨幹、區域性重要港口為輔助、地方中小
2.建立高效的口岸監管系統
港口為補充的港口地理布局;港口功能已由以裝卸、集散貨物為主的運
要進一步完善口岸"大通關"模式,實現全天候、一站式通關。銀行、
輸功能逐步擴展到倉儲、加工和商貿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
稅務等相關機構的服務也要相應延長服務時間,開展網上納稅、網上付
三個主要的港口群,即珠江三角洲港口群、長江三角洲港口群和環渤海
費;推進海鐵聯運,集中審單,延伸口岸服務功能實行屬地接放,全面提
灣港口群,它們涵蓋了我國主要的沿海和內河港口,有效地推動了當地
升口岸整體服務功能。
經濟發展和港口之間的分工合作。
3.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
4.港口物流發展的軟環境逐漸完善。我國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港
根據需要整合港區的地域資源,拓展業務,增加港口物流和信息服
口物流的發展,近些年陸續制定了一系列與港口物流發展相關的法律法
務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多方位的延伸服務和
規和政策措施。現代港口物流的宏觀政策環境明顯改善,支持現代港口
增值服務,延伸港口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強港口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尤其是《港口法》的出台與港口下
4.構築順暢的對外通道
放和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有力地推動了港口發展的新一輪熱潮。
積極構築以港口為核心的全方位大交通體系,使港口成為輻射全
三、我國港口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國的重要交通樞紐。形成港口與腹地高速公路相銜接的集疏運網路,形
(1)發展政策
成海鐵聯運系統,提高港口集疏運效率,為發展現代物流提供條件。
當前港口發展保稅區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行管理體制和政
策體系不利於保稅區進一步發展物流業務。例如,按照現行的海關管理
參考文獻
模式,港區與保稅分屬兩個關區,外貿貨物在港區和保稅區之間流動存
[1]丁俊發.港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004,(5).
在兩個關區的轉關問題,直接造成通關時間長,物流成本高的後果。區港
[2]庄倩瑋,王健.國外港口物流的發展與啟示[J].物流技術,2005,(6).
聯動的試點工作雖在進行中,但完善和推廣尚需時間。
[3]張麗君等.現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港口物流園區的發展涉及大量的園區用地,依託我國大型集裝箱
[4]石友服,周健.論港口現代化和我國港口現代化的發展方向[J].中國
港區發展的物流園區用地需求一般將超過 100公頃。但我國港口目前存
港口,2005(4).
在的普遍問題是港內庫場面積不足、港外土地已被佔用。用地問題是依
[5]李學工.構築現代港口物流發展的政策框架[J].中國國際物流.2006
托港口發展物流園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年 1月.
(2)港口物流的發展需要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港口物流的發展必
[6]魏際剛.物流經濟分析一發展的視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然產生更大的交通流。目前港口集疏運不暢是影響我國港口發展物流園
社.2005年.

❿ 能不能幫忙找一篇物流保險的論文,謝拉哈哈,分數多多

有前途。論文就要這樣

閱讀全文

與關於國際物流管理保險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