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小學教師基金會發言稿

小學教師基金會發言稿

發布時間:2021-10-18 12:54:31

Ⅰ 最簡短的同學群成意基金會發言稿怎樣寫

赫赫,其實自我介紹不是很重要的拉。想起我去年初三轉到新班級時,之前也有想過這個問題的,但後來因為很緊張只匆匆說了一下名字就下去。想來就搞笑勒。我是個很內向的人,覺得慘了。沒想到同學都對我很友好耶,其實重要的是平時和新同學相處的點點滴滴,你的性格,態度,學習等等對新同學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噢。所以不用擔心,開開心心的把名字說好,為人開朗樂觀,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的,加油。希望我的經歷能夠幫助你噢,希望你在新的學校能過得開心.

Ⅱ 一篇威海國際慈善基金受資助學生代表發言稿,自己寫不要百度的,謝謝

「2014年我們村共募集慈善互助金59220元,給村民報銷醫葯費、發放火災補助等事項總共花費42300元,還節餘16920元。」13日上午,威海市高技區北郊村會計王兆銀翻開一個記事本,一字一頓地讀給經濟導報記者聽。
這,是威海市第一個村級慈善互助金運行一年後交給村民的答卷。
「這份答卷的意義不限於北郊村探討它的來龍去脈和運行狀況,對於我們在農村建立慈善互濟救助機制有著諸多借鑒價值。」山東省政府參事、導報特約評論員鄧相超,15日對導報記者說。
初衷:破解「因病致困」
時間回到2014年春節前夕。
北郊村黨支部書記鄒立海在走訪村民時發現,有少數村民因大病住院花費了不少的醫葯費,雖然通過大病醫療保險報銷了一大部分,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因所用葯物不屬醫保范圍而無法報銷,也有部分村民所患雖非大病卻需長年吃葯打針,積少成多,花費不在小數,個別家庭因此生活拮據。
「能不能在村裡成立一個專項基金,專門用於救助這類村民,使其不至於因病返貧?」鄒立海先後與村黨支部、村委會成員溝通,並得到了他們的一致贊同。
於是,2014年春節這天,雙島街道北郊村170戶村民中的87戶,加上在北郊村設廠開店的外來商戶共同自願出資,連同上級政府一定數額的資助,總金額近6萬元的威海市首個村級慈善互助金就此誕生了,專門用於救助醫保報銷後自費超過2萬元的村民。
很快,村民孫宏青成為這項互助金的受益者。2013年,孫宏青生了兩場大病,醫療費花了9萬元,醫保報銷後個人還得掏5萬多元。在收到村裡慈善互助金為他報銷的10500元醫療費之後,孫宏青稱「這下給俺減輕了大負擔」。
前不久,又有一村民患尿毒症住院,村委會臨時派人到醫院為其預付了5000元的住院押金,近日會計王兆銀正在核算為其報銷醫葯費的數額。
鄒立海告訴導報記者,2014年村慈善互助金不光救助了幾戶大病家庭,對遭受其他災害的村民也給予過救助。2014年夏天,村民劉國一家不慎失火,村委會根據有關部門評估的2萬元的損失額度,一次性給予其4000元的救助金。
據導報記者了解,2014年7月1日起,威海高技區頒布《城鄉困難家庭臨時救助辦法》規定,對於新患危重疾病的困難家庭,個人自付部分超過2萬元的,可按自付金額的30%獲得一次性救助;因病導致生活特別困難的家庭,救助比例提高至50%;患重大疾病且無力支付醫療費的,可獲最高額度為1萬元的醫前救助。
「所以說,我們的慈善互助金算是給患病住院村民的生活加了一道保險,最大限度地防止他們因病致困。」鄒立海說。
「又快過春節了,已經有在外面工作的人給我打招呼,問什麼時候捐款了。」鄒立海初步匡算,今年募捐的數額應該不會低於去年,為此他們今年准備把捐款儀式搞得更正經八百一些。
「最關鍵的是,去年開了個好頭兒,村裡風氣正了,村民們因此也受到了教育,心氣兒也順了。這一點對於我這個村官兒來說,很重要。」鄒立海道。
關鍵:形成可持續機制
據介紹,擁有村民380人的北郊村,是幾年前從相鄰的環翠區羊亭鎮劃入威海高技區雙島街道辦事處的5個村子之一,在雙島街道辦的幾十個村子中規模算是比較小的,而且經濟條件屬中上水平。
「好在村子不大,得大病、遭大難的家庭畢竟不多,救助起來壓力還不算很大。」曾經長期在省城濟南經營燈具出口生意的鄒立海坦陳,正規的慈善互助基金的管理應該是更加嚴格的,而且有的甚至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但是,以目前村民的收入水平和對這項慈善事業的理解接受程度,如果強制繳費,每人200元或許尚可接受,如果過了千元,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了。」他說。
導報記者也注意到,在北郊村去年募集到的近6萬元善款中,村幹部、外出經商人員、外來客商、本村在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所捐款項佔了「大頭」,達4萬多元,來自村民的捐款則只有不到2萬元。而這每年區區6萬元的慈善互助金,顯然離徹底解決村民因病返貧的生活困難問題仍有一段距離。
「我們也在想辦法拓寬善款的資金來源,比如可以從村裡的征地返貸利息中抽取一塊兒;下一步,村裡成立了農業合作社,每年從合作社利潤中確定一個比例;然後再向村民以及各界人士募集一部分……」鄒立海向導報記者透露。
「我們村就是這么操作的。」13日下午,在與北郊村相距數華里的廒上村,村委會委員張傳霞開門見山地告訴導報記者。據她介紹,廒上村是一個擁有265戶748人的中型村莊,在整個威海高技區的農村中,是經濟狀況最好的村之一。
來自雙島街道辦的資料顯示,廒上村用前些年所獲征地款支付村集體以往所欠的債務之後,還剩下2700萬元。根據上級政府的規定,這筆錢中的60%被存入銀行作為村民的「老本兒」,是不能動的,其餘的40%則作為股本入股村裡按股份製成立的綠化公司和各類農業合作社。目前,村裡每年可收取的征地返貸利息和從綠化公司及各類合作社利潤中提取的資金達250萬元。
「這筆錢,我們主要是用來給村民發福利的。比如,村裡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發放不低於2400元的慰問金。」張傳霞說,當然,大病救助也是其中的一項福利。不過,因為大病救助制度剛剛實施一年,目前還沒享受到這項村級慈善基金的救助。
「基於對當下農村經濟水平和文明狀況的考量,威海這兩個村子慈善互助金的運作嘗試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它們還很難說成熟和完善。」鄧相超認為,農村改革正在進入了個新階段,新的城鎮化建設也正方興未艾,在關於農村百姓諸如養老、扶貧、救助等方面制度建設的過程中,既要用好用足國家的現有政策,更要在制度設計層面著眼於建立長效機制,使農民這一弱勢群體能夠參與分享改革紅利。

Ⅲ 教育基金會大會學生代表發言稿

smzde
458

Ⅳ 教師代表的發言稿

怎樣寫發言稿
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准備好的文稿。
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麼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常見的形式有:
①開門見山提出本人要談的問題及對問題的看法,然後說明理由,最後照應開頭對全文做簡明的總結。
②直接寫出要講的問題或意見,可用序號1、2、3等表示,問題講完,即告結束,不寫開頭和結尾。
鄭德榮
開放分類: 科學家、吉林人

鄭德榮,教授。吉林延吉人。1952年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歷任東北師范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政治系副主任、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副校長,吉林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會長,吉林省中共黨史學會代理事長。共同主編《毛澤東思想史稿》、《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撰有論文《略論共產國際和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反對教條主義》等。

鄭德榮 男,1926年2月生於吉林延吉縣,東北師范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兼)、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曾任東北師大副校長等職。1991年獲國家特殊津貼、省優秀教師、長春市勞模等稱號,他主持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所在全國高校147所社會科學研究機構評估中榮獲首榜。80年代以來主持國家、省部級規劃項目7項,獲獎17項。撰寫主編《毛澤東思想史稿》、《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黨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應邀為15個省市學界講學、出席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在大會演講。
一、教學及學科建設成績卓著
任教55年,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曾長期為本科授課,1964年作為全省唯一政治理論課教師代表出席全國會議,受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合影。1978年全國首批招三年制研究生,1983年被教育部評為教授,1986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系全國高校僅有的黨史三個博士點之一的奠基人,至今共培養碩士生14人,博士生35人。他致力於教學改革,注重能力培養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經常以新的科研成果,充實改革教學內容,以"培養獨立科研能力貫穿指導博士生工作的始終"為題,發表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他還熱衷於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每當課程改革的關鍵時刻,都能提出富有創見的重要意見。1979、1987年教育部召開的兩次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會議都被指定大會報告或發言。一次是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編寫黨史教學大綱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問題;一次是黨史同革命史體系的區別與聯系及其特點問題。發言稿被教育部推薦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的《黨史通訊》專欄發表,總政印發給教材編寫組參用。他是教育部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教學大綱兩名召集人、統稿人之一。並為教育部主編教材四部,其特點是層次多、檔次高、發行量大。其中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是改革開放後全國首本,被教育部推薦為全國文科通用教材,發行百餘萬冊。《中國革命史教科書》是全國高師專用教材,《中國黨史教程》是衛星廣播教材,獲省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優秀成果獎。多次獲校優秀教學獎、先進工作者獎並獲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兩次,1993年獲國家教委主辦的曾憲梓教師獎(二等獎),先後榮獲省優秀教師、省師德模範、長春市勞模及東北師大模範教師等稱號。
二、科研成就突出
治學嚴謹,把握學術前沿,執著於探索創新,不斷推出新成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發展、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關系等諸多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研究。負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3項、省2項。撰寫、主編的著作在國家圖書館藏有三十種。1983年出版的《毛澤東思想史稿》開創毛澤東思想史科學體系的先河(修訂本由中辦為政治局委員配發),獲教育部首屆社科成果二等獎。1988年的《毛澤東思想概論》為全國首本,國家項目《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思想化》系國內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部專著,提出系列獨到見解和新觀點,《國情·道路·現代化》、《二十世紀三次中國社會歷史性巨變比較研究》、《毛澤東思想新論》及《鄭德榮文存》(三卷)系近年的新著。在《求是》、《中共黨史研究》等重要期刊發表《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卓越貢獻》等160餘篇論文(獨撰、第一作者)。僅2001-2007年,就有專著3部、文存1部(三卷),在CSSCI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8篇,其中國家級7篇。他的著述多屬原創性,從宏觀上把握學科體系,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其中有一批是改變學術界傳統觀點或填補空白,並提出創新見解。如共產國際與李立三「左」傾錯誤分歧的性質內容,經老一輩黨史學家廖蓋隆、胡華鑒定,認為對黨史研究有建樹。關於寧都會議的時間,經考證更改了《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的日期,此事被胡喬木確認(《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寫入《中共黨史大事年表》。此外還有共產國際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雙效應、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形成的標志、改造與發展私有經濟的兩種不同政策、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新民主主義的關系、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比較研究等,並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二十餘項,歷屆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均獲一等獎。他主持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對全國高校147個社科研究機構評估中榮獲首榜。80年代以來,先後應邀為廣東、浙江、陝西和北京等15個省市及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十餘院校以及教育部、總政和黨校舉辦的教師講習班講學。
三、理論為現實服務業績突出
多年來,積極承擔並完滿完成省委有關部門交給的任務,經常被約稿為地方報刊撰寫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文章,特別是紀念黨誕生八十周年和宣傳十六大精神,被指定為省委宣講團成員,為各地各界宣講十餘場,"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高度贊譽"(省委宣傳部致東北師大黨委函)。2001年先後兩次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采訪,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實踐三個代表加強黨風建設欄目分別播報。多次接受省、市電視台、電台采訪,積極貫徹了中央領導同志關於黨史"咨政育人"的要求。2003年省委宣傳部專致東北師大黨委函,認為他"為我省社科理論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他以自己學科的優勢為政治服務、為社會服務、為我省理論工作作出很多實際工作,並得到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為省委和社會所認可"。2005年省委宣傳部領導在鄭德榮教授從教55年大會上講話,認為他是國內著名黨史學家、省社科界領軍人。
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1986年應邀出席美國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大會演講,台灣《傳記文學》有報道,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均有藏書,1994年參加"吉林省學術代表團"赴俄羅斯與科學院遠東分院做學術交流。90年代初,被英、美國際名人傳記機構分別編入名人傳。在國內《毛澤東思想研究》、《北京黨史研究》、《高校理論戰線》(封面)等專業學術刊物,均有專欄人物介紹。如今老驥伏櫪,壯志不已,每年仍不斷推出新成果,並以文入選,參加全國理論研討會,多次做大會發言。2007年任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歷史組評委,東北師大申報項目獲通過。

【學習工作簡歷】

1941.2-1945.1 奉天省立第三國民高等學校
1945.2-1945.8 "新京"法政大學
1946.3-1945.6 沈陽臨時大學補習班
1946.6-1949.9 長春聯合大學(待甄別正式入學)
1946.10-1948.8 長春大學法學院法律系
1948.9-1949.4 東北大學二部二班(解放區)
1949.5-1952.10 東北大學歷史系
1952.10-至今 東北師范大學,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及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治系副主任(期間借調中央黨史研究室任編寫組副組長,主持工作)、東北師大副校長等職。

【社會學術兼職】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原常務理事兼毛澤東思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吉林省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原理事長、中共吉林省委原重大決策咨詢組成員、東北師大原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現為東北師大學報編委主任。

【教學工作】

本科: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
研究生:中共黨史專題研究、土地革命戰爭史、毛澤東思想研究、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
指導研究生情況(博士、碩士):
1978年研究生教學指導組組長承擔部分課程,共招14人;
1987年招博士生承擔全部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並指導論文,共招35人。

【主要科研方向】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論、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發展、共產主義與中國革命關系

【主要科研項目】

1.《延安時期與毛澤東思想》國家「七五」社科項目
2.《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國家「八五」社科項目
3.《土地革命戰爭史》國家教委「七五」教材項目
4.《毛澤東思想體系論》國家教委「八五」社科項目
5.《二十世紀中國社會三次歷史性巨變比較研究》教育部「九五」項目
6.《毛澤東思想概論》吉林省「七五」社科項目
7.《毛澤東思想論綱(上、中、下)》吉林省「八五」社科項目
8.《中國廉政建設》子課題《中國政務公開制度研究》(專家組副組長)國家監察部2003年項目

【主要科研成果】

論文目錄:
1. 全面准確理解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毛澤東思想研究》 2006-2
2. 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人合撰)《人民日報》 2006-6-28
3. 西安事變與中共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論析 《高校理論戰線》 2006-12
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形成內涵及重大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5-5
5. 陳雲在偉大歷史轉折關頭的傑出貢獻(1976——1982)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5-5 以文入選中央黨史研究室在上海舉辦的學術研討會
6 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偉大轉機 《高校理論戰線》 2005-7
7. 抗日戰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7
8. 面向21世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毛澤東思想研究》 2004-1
9.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歷史地位 《東北師大學報》 2004-1
10.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奠基人 《高校理論戰線》 2004-2
11. 發展是硬道理: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和規律的深刻揭示 《高校理論戰線》 2004-9
1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厚理論底蘊 《高校理論戰線》 2003-4
13. 中國特殊國情、特色道路與現代化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02-2
14. 寧都會議若干問題釋疑 《黨的文獻》 2002-4
15. 20世紀中國三次巨變的歷史結論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2-6
16. 學海無涯治學有術 《人民日報》 2001-6-1
17. 中國特殊國情 特色道路與現代化 《東北師大學報》 2001-6
18.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思想述略 《黨的文獻》 2000-1
19. 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比較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創刊號1999-1
20.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兩次歷史巨變比較研究 《中共黨史研究》1999-6
21. 30年代初的周恩來與共產國際 《黨史研究與教學》 1998-3
22. 西安事變若干問題的新思考 《中共黨史研究》 1997-1
23. 略論毛澤東的獨立自主思想 《毛澤東思想論壇》 1995-1
24. 論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 《上海黨史研究》 1995-2
25. 關於改造與發展私有經濟兩種不同政策的論析 《中共黨史研究》1994-5
26. 毛澤東經濟思想中的幾個問題 《資本論與當代經濟》 1993-4
27.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卓越貢獻 《求是》 1993-22
28. 毛澤東農村根據地戰略思想論析 《中共黨史研究》 1992-6
29. 毛澤東對民主革命時期國情的分析和研究 《求是》 1992-9
30. 試析新民主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聯系 《毛澤東思想研究》1991-4
31.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毛澤東思想論壇》1991-4
32. 輪毛澤東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黨指導地位的確立 《東北師大學報》1986-5
33.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與反對教條主義 《東北師大學報》 1984-1
34. 共產國際與中國黨的三次「左」傾錯誤 《黨史資料叢刊》 1983-2
35. 共產國際與黨的六屆四中全會 《黨史通訊》 1983-11/12
學術著作或教材情況
1.《鄭德榮文存(三卷)》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6-1
2.《毛澤東思想新論》 東北師大出版社 2006-5
3.《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研究》 東北師大出版社 2002-8
4.《國情 道路 現代化》(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5
5.《中共黨史教程》(第一主編)全國衛星廣播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主編)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7
7.《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東北師大出版社 1997-5
8.《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論》(合著) 東北師大出版社1997-11
9.《延安時期與毛澤東思想》 東北師大出版社1993-10
10.《毛澤東思想論綱(上、中、下)》(合著) 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11
11.《中國革命史教科書》(主編) 教育部指定專業課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12.《國共政權十年對峙史》(主編) 教育部教材建設項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13.《毛澤東思想概論》(合著) 東北師大出版社1988-8
14.《毛澤東思想史稿(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合著) 修訂本由中辦為政治局委員配發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4
15.《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第一主編) 教育部指定通用教材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

【獲獎信息】

1.《鄭德榮文存(三卷)》2007-3 東北師范大學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 特等獎
2.《國情•道路•現代化》 2006-12 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3.《陳雲在偉大歷史轉折關頭的傑出貢獻(1976-1982)》2005- 吉林省陳雲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4.《抗日戰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2005- 吉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5.《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研究》 2003-12-1 東北師范大學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 2004-11-1 首屆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優秀成果獎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叢書之一 2002-1-3 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7.《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次歷史性巨變比較研究》 1999-9-27 吉林省紀念新中國成立50周年理論研討會一等獎 1999-11 入選中共中央第二次全國社會主義時期中共黨史學術研討會
8.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 2001-7-1 入選中共中央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理論研討會 2002-1-8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9.《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思想述略》 2001-12 吉林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0.《中國共產黨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戰略與「三個代表」思想》 2001-6-20 吉林省紀念建黨80周年學術研討會一等獎
11.《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比較研究》 1998-12 入選全國黨史系統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學術討論會
12.《毛澤東思想論綱》 1995-12 吉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8-10-1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13.《30年代初的周恩來與共產國際》 1998- 入選南開大學舉辦的國際會議 1998-3-2 吉林省「周恩來生平和思想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14.《西安事變若干問題的新思考》 1997-12 吉林省1997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5.《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97-12 吉林省1997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6.《毛澤東思想史稿》 1983-吉林省優秀成果獎 1986-3 甘肅省優秀圖書獎 1995-10-1 教育部全國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17.《論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 1995-7-25 吉林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學術討論會最佳論文獎
18.《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卓越貢獻》 1994-3-10 《求是》舉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雄寶杯「毛澤東與中國」有獎徵文三等獎 1995-12 吉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毛澤東思想概論》 1988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2-5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2-10-20 國家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優秀獎
20.《中共黨史教程》 1991-2-15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1.《共產國際與黨的六屆四中全會》 1988-5-28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與反對教條主義》 1988-4-30 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991- 全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黨史優秀論文一等獎
23.《論毛澤東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黨指導地位的確立》 1988-4-30 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4.《共產國際與中國黨的三次「左」傾錯誤》 1983-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5.《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 1981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北方十五省市優秀圖書獎

③匯報經驗、情況的發言,內容比較系統,它包括情況敘述、經驗介紹、體會收獲等,這幾方面的內容要連貫地寫出來,構成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
寫發言稿時,要注意三點:
①觀點要鮮明。對問題持什麼看法,要明確表態。對尚未認識清楚的問題,要實事求是的說明; 如果是匯報性的發言,要中心明確,重點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條理清楚。一篇發言稿要談幾方面的問題,每一方面問題要講哪些條目。都要安排得有條有理,讓人聽起來容易抓住重點。
③語言簡潔明快。發言要直接面向聽眾,所以,發言的語言一定要簡潔明快,盡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奧的詞句,最好運用大眾語言。還要講清楚為什麼要競選這個崗位

Ⅳ 公益活動受捐人感恩發言稿

感謝捐助發言稿
今天,在我校舉行「珍民基金會」捐助儀式,資助我校品學兼優的學生50名,我班學生趙東柳代表受資助學生發言,今將發言稿記錄下來。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您們好,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四合中心校歡迎各位的到來,代表我校50受資助的同學向「珍民基金會」表示深深的謝意。
我們都是農村的孩子,和城市同齡人相比,在物質生活和學習環境尚存在著一些差距。但我們好學上進的心是一樣的。盡管我們之中的有些同學家庭貧困,但面對困難,我們沒有灰心。在學習上,我們勤於思考,認真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生活上,我們勤儉節約,不亂花錢,我們在學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
http://www.oh100.com/a/201211/187300.html
小草的成長離不開陽光的呵護,花兒的開放離不開雨露的滋潤。今天,「珍民基金會」帶著一份沉甸甸的愛心向我們走來。你們是真正的愛的使者,讓我們感受到溫情,感受到集體的偉大。社會也正是因為有了你們而變的那麼美好,那麼和-諧,那麼富有暖意。
我知道,其實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是你們的慷慨捐助再一次給了我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我們絕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一定會再接再厲努力學習,珍惜生活以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表現來回報社會。謝謝大家。
尊敬的甘肅鴻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經理李先生及隨行各位領導: 尊敬的鎮、村、中心校各級領導、老師們、家長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今天,我們相聚在古城小學,隆重舉行「情系古城、關心教育、甘肅鴻豐農業科技開發公司150套升降式課桌椅愛心捐贈」活動。這既是古城小學的一件喜事,也是鹼灘鎮教育事業的一件大事。值此激動人心的美好時刻,我首先代表古城小學160名師生向前來參加捐贈儀式的李經理一行、各級領導及學生家長表示熱烈的歡迎!並代表全體師生講三句話。
第一:感謝! 感謝甘肅鴻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經理李先生,捐贈150套學生課桌椅價值兩萬兩千餘元的善舉,使我們感受到了企業家對教育的支持和關心。感謝鎮政府各位領導百忙之中光臨古城小學,因為你們的到來,給我們送來了黨和政府關懷和溫暖; 感謝中心校領導給我們指引了學校發展的方向,傳授了學校科學發展的錦囊妙計。感謝村委會領導長期以來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在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方面所做的一切。 感謝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因為你們的到來,能使這次短暫的活動變成永恆的記憶。
本文來源於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第二:感動! 古城小學有著幾十年的辦學歷史,現有教學班8個,學生153人,教職員工9人,原來學校校容校貌破舊,教室均是危房。2008年在政府、教育局、中心校、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使古城小學舊貌換新顏,一座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造價及配套設施135萬元的教學樓於2008年11月25日交付使用。其中包含了港台慈善人士的無私捐助和古城村父老鄉親的一份愛心。人們常說「社會多一份關愛,孩子就多一份信心,我們的未來就多一份希望」 。繼香港慈善人士鄭裕彤先生、台灣慈善人士詹宜民先生捐資建校之後,我們學校又得到了一份份關愛。2009年10月17日,香港慈善人士陳愛倫女士為古城小學捐贈價值5000餘元的少兒圖書300冊,為豐富孩子們的閱讀視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9年11月4日,香港慈善人士周大福先生又為我校捐贈價值10萬元的高端電腦18台。這將為我校孩子踏上信息化高速公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矗今天,我們又接受了甘肅鴻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捐助,這又將為我校優化辦學條、提升辦學水平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捐資助學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運行與道德行為相結合的一個善舉,它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意義。當李先生要向古城小學捐贈課桌椅的消息傳開時,古城小學的全體師生無不為之感動。
第三:行動! 捐助是真誠的,關愛是無價的。我們感動之餘,只有立即付諸行動。 學校:要勵精圖治,嚴謹辦校,把古城小學辦成一所領導滿意、社會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成才的學校。 教師:要不斷學習,誨人不倦,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學生:要把滴水之恩,化作自強不息、奮發學習的動力,化作克服困難、知難而進的勇氣,用優異的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報答社會的關懷之情,不辜負社會各界對你們的殷切期望。俗話說:「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說:「奉獻愛心,收獲希望」。甘肅鴻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李先生這一捐贈義舉,將福澤千秋。
最後,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再一次向各位領導、各位朋友、李經理表示最誠摯的敬意與感謝! 謝謝大家!

Ⅵ 教育創強教師代表發言稿

強國必先強教,興粵必先興教;教育興則百業旺,教育強則後勁足。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眼光謀劃教育發展,以大手筆和大氣魄推進教育事業改革,探索出一條以教育支撐區域綠色崛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2008年,梅州市提出創建「教育強市」的發展目標,先後投入了40多億元,成功創建了6個教育強縣(市、區)、85個教育強鎮(街道),成為全省同時期通過「教育強縣強鎮」驗收最多、推進速度最快的山區市,教育公平得到切實保障,群眾對教育滿意度明顯上升,成為梅州綠色崛起戰略中的新亮點。

第一圍龍:強調過程,黨政擘畫繪藍圖
「一把手負責帶頭創強,做好了再上去,沒完成的留下來繼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句話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以來,一直在校園櫥窗里作為上賓被禮待,讓教育界人士深感肩負重任,不敢鬆懈。然而,真正與其它各行各業比較,拿捏在地區領導手中,教育事業無疑是不佔優勢的: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因此,一些地區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往往只能停留在各種公文上,要真正落到實處,恐怕得先發展經濟。在財政收入尷尬的欠發達地區,教育創強的任務就顯得更加艱巨了。
梅州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山區市,是起步較晚的欠發達地區,但教育在這里卻得到了真正重視。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在實施「全力加快綠色的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戰略過程中,深刻認識到要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充分發揮崇文重教的後發優勢,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通過發揮教育的功能作用,為梅州實現「綠色崛起」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黨政牽頭,領導帶隊推動教育「創強」
無論是在政府機構還是企業,要把一件事做好,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得到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為了把教育「創強」工作落實,梅州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強」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創建教育強市辦公室。梅州市委書記朱澤君、市長譚君鐵、副市長李遠青等領導多次到「創強」縣(市、區)調研,深入學校指導工作。由市委書記親自帶隊和各部門負責人積極參與,梅州市教育「創強」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自2008年啟動「創強」後,成功創建了6個教育強縣(市、區)、85個教育強鎮(街道),成為同時期全省通過「教育強縣強鎮」驗收最多、推進速度最快的山區市,率先探索出一條山區市推動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道路。
有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牽頭,在梅州市各區縣,教育「創強」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視。以葉帥故鄉梅縣為例,在該縣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工作動員大會上,縣委書記要求各鎮(辦事處、高管會)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克服一切困難,確保按規劃完成創強任務。同時,縣委、縣政府還明確表示,將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對各鎮的創強工作予以全力支持。縣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創強」工作,時任縣委書記李遠青、時任縣長張文廣親自動員、部署和督查「創強」工作,經常到「創強」鎮督促檢查,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創強」工作和學校建設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縣人大、縣政協多次組織專題調研,為解決「創強」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決策依據;分管創強工作的縣人大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劉新生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縣長李丹玲經常深入到各鎮、各學校調研、督查「創強」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梅縣各鎮營造了濃厚的「創強」氛圍,從2008年9月全面啟動教育「創強」工作,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至2010年12月,就成功創建成「廣東省教育強縣」,至2011年底,20個鎮級單位全部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強鎮」的督導驗收,實現了全縣鄉鎮「創強」全覆蓋。

政策指導,目標明確營造重教氛圍
要真正落實「創強」工作,除了領導的重視和調研指導,還需要有明確具體的指導方案。梅州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了《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工作的決定》《梅州市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工作實施方案》《梅州市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表彰獎勵方案》《關於減免在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期間學校建設各種規費的通知》等文件,明確目標和任務,提出具體的措施,以順利推進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工作。
在充分學習和理解市下發的相關文件的基礎上,各區縣紛紛根據自身情況,提出了具體的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創強」工作要求和實施方案。其中,豐順縣就把教育列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把發展教育事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制訂並出台了《豐順縣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的決定》和《豐順縣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實施方案》兩個綱領性文件,使教育發展在時間上有序、空間上有位,提高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前瞻性。縣政府把創建省教育強縣作為重點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奮斗目標,落實推進措施。
此外,為營造「人人知創強,人人為創強」的良好氛圍,梅州市還把宣傳工作作為關鍵性工作來抓,充分利用標語、橫幅、有線電視、網路、宣傳欄、板報等各種有效載體和媒介,多管齊下,擴大宣傳,形成全力推進教育「創強」工作的良好氛圍。通過各種可操作性強的指導方案和豐富到位的宣傳措施,梅州全市上下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責,師以從教為榮,民以支教為樂」的良好社會氛圍。

落實責任,各級各部門形成整體合力
誠然,如果以速度為標准衡量教育「創強」工作,梅州市自全面啟動教育創強工作至今已歷時五年了,這個速度與省內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並不出色。但正如梅州市教育局局長羅嘉文所言,「梅州市抓教育不是政績工程」,不求「速成」,而是把工作落實到位,讓教育真正惠及群眾。回顧近年來梅州市各區縣各學校因教育「創強」帶來的喜人變化,就能發現這五年非常充實和有意義,各級領導、各部門各司其責,把「創強」工作落實到位。
關於「落實到位」,據羅嘉文介紹,梅州市的第一條經驗是依靠黨的組織力量,由各級黨委牽頭,各級、各部門黨委書記帶隊,從市級、縣級到鎮級、村級都有相關班子在領導教育「創強」工作,「一把手負責帶頭創強,做好了再上去,沒完成的留下來繼續干」。豐順縣的創建廣東省教育強縣工作領導小組就是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分管教育的領導、教育局長、財政局長任副組長,各鎮黨委、政府和縣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組成。縣委、縣政府專門安排4位縣領導分別擔任教育強鎮督查組長,牽頭督導,分片負責,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各鎮、各中小學校督導教育「創強」工作。而梅縣則由縣長與各鎮(辦事處、高管會)鎮長(主任)立下了「軍令狀」,簽訂了《創建教育強鎮工作責任書》,明確了縣、鎮兩級政府在創強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
第二條經驗,充分協調各職能部門,形成合力。創建教育強縣,離不開各職能部門的全力配合,豐順縣教育局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與財政、發改、住建、國土、衛生、消防等部門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對教育「創強」工作特事特辦,廣開綠燈。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各鎮的創建工作提供優質服務,形成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第三條經驗,「創強」人員深入一線落實工作。梅縣教育局領導班子職責、分工明確,經常深入到「創強」鎮,對學校建設、場室規劃、設備設施的配置、校園文化建設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指導和督查。教育局各職能股室「室室有職責,人人有責任」,縣「創強辦」還建立了幹部蹲點「包鎮」工作制度,對各鎮的「創強」工作實行「包干責任制」。「創強辦」在一線為各鎮「創強」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並定期組織人員對各「創強」鎮的工作進行階段性檢查,形成了「創強」鎮之間、「包點」幹部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工作機制,確保了各鎮的「創強」工作順利推進。

第二圍龍:強力投入,眾志成城顯堅固

「鎮里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最好的環境就是校園。」
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梅州市把教育作為重要內容,除了先後出台了創建教育強市工作的決定、實施方案、表彰獎勵方案以及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決定等政策文件,還特別建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逐年增長、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要在財政收入捉襟見肘的欠發達地區實現這些「增長」,難度可想而知。那麼,梅州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資源的傾斜,給梅州教育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集腋成裘辦教育
基於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這一共識,2008年,梅州在全省山區市中率先系統提出整體推進創強工作,弘揚崇文重教傳統,舉全市之力,五年來先後投入40多億元創建教育強市。其中,梅州市政府共撥出本級財政1.05億元專項資金,獎勵通過「創強」驗收的縣(市、區)和鎮(街道),有力地激發了各級各部門的「創強」積極性;同時「創強」工作也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全市共收到「創強」捐資15.04億元,佔全市「創強」資金的40%。
據梅州市副市長李遠青介紹,該市「創強」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各級政府的財政撥款,二是社會各界的捐資。為確保對教育建設的資金投入,豐順縣明確落實各級籌資任務——縣政府負責50%,鎮級政府負責40%,學校負責10%,基本形成了以「財政擠一點、群眾籌一點、鄉賢助一點、華僑捐一點」的多元籌資機制。五年來全縣共籌集「創強」資金3.52億元,其中財政投入2.27億元,社會各界捐資達1.25億元,為創建教育強縣打下良好的基礎。「華僑之鄉」梅縣也通過走政府投入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捐資的多元化籌資渠道,從2008至2011年累計投入「創強」資金4.3億元。在積極發動華僑、「三胞」和社會賢達捐款的同時,梅縣財政優先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各鄉鎮壓縮一切開支,放緩其它項目建設,傾盡所能地把鎮級有限經費用於學校建設。
梅州市各級黨政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保障了「創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群眾對教育的支持也為「創強」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在資金募集過程中,社會各界支持「創強」工作的熱情高漲,紛紛慷慨解囊捐資助學,涌現了不少感人的事跡:豐順朱氏家族獨資1000多萬元建設留隍中心小學,從選址、設計、建設、資金投入全部由朱氏家族一手操辦,學校建成後無條件交給政府辦學,朱氏家族每年出資300多萬元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馮小華先生捐資1500萬元、譚偉龍先生捐資200萬元,為豐順中學招聘「211工程」大學師范類本科畢業生、碩士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並設立獎教獎學金;興寧市張堅力先生捐資2150多萬元建設永和中學新校區,改變家鄉教育的落後面貌;年近七旬的民間老中醫陳勝征先生騎著自行車把十多本存摺送到「創強」人員手中,把自己多年辛苦積蓄100萬元以其父母名義捐給興寧市福興中學,成立「文欽桂清獎教獎學基金」……
對此,經常到縣、鎮一線指導「創強」工作的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賴厚芳深有感觸:「教育『創強』是切切實實的民心工程,只有辦教育才能有這么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得到黨政、群眾廣泛支持和資源投入,其它工程都不可能。」

資源傾斜惠學子
在教育投入上,梅州全市上下可謂凝心聚力。「創強」資金的一分一毫都承載著華僑、「三胞」、社會賢達和廣大群眾改善山區教育,給孩子良好學習環境的殷切心願,梅州各級「創強」人員壓力不小,對資金的使用可謂慎之又慎。雖說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並不能立竿見影,但走訪各學校已能明顯感受到「創強」工作給梅州市教育帶來的變化,群眾對教育的支持已經可以看到成效了。
走訪鄉鎮學校之前,梅州市「創強辦」人員多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鎮里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最好的環境就是校園。」當時記者只是笑而不語。走訪豐順縣的八鄉山學校後,記者不得不同意這句話——沿著山路而上,可看到民舍零星分布在山林里,好不容易來到唯一的大片平地,佇立其中的幾棟大樓正是八鄉山學校,而旁邊不起眼的建築是鎮政府。八鄉山鎮是典型的山區小鎮,經濟基礎薄弱。鎮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創強」是造福鄉民的民心工程,比規劃提前三年創建教育強鎮,使這個只有一萬多人口的革命老區小鎮成為豐順的第三個教育強鎮。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其它鎮上。因此,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組在驗收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個現象:鎮政府辦公大樓很破舊,但學校卻都是全鎮最漂亮的建築。
除了重建山區學校,梅州市還通過多種形式優化資源,使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建設,至2011年7月底,全市中小學校D級危房全部停用並拆除;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近年來共撤並262所中小學,通過驗收標准化學校684所,佔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71.7%,排在全省山區市前列;推進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鄉鎮中心幼兒園、村級幼兒園等省級教育民生實事建設項目工作,各建設項目的竣工率均達100%。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以來,梅州市共新增校園面積129萬平方米,新增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新購置計算機3.06萬台、電教平台3116個,新增圖書416.5萬冊,新購教學儀器1.37億元。特別是已完成「創強」任務的鎮,完全小學以上學校均已建成標准化學校,呈現出「校舍新、設備全、標准高」的亮點。

第三圍龍:強勢公平,協調發展見和美
「創強不是讓你的孩子沒書讀,而是讓他們到更好的學校來。」
「教育均衡發展首先要保證受教育機會均等,要統籌兼顧並向農村傾斜,逐步消除城鄉差距。」
教育關乎「三民」——民生訴求、民眾素質、民族未來。梅州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作為構建和諧梅州的基礎工程之一,科學布局,精心謀劃,把城鄉一體化、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作為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考量內容,無疑是既有擔當重任的勇氣,更有破解難題的智慧。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梅州將緊緊圍繞以質圖強、均衡發展的目標,以建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制度為基礎,以持續改善農村學校、城鎮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並提高管理水平為重點,加快教育均衡發展步伐,努力促進教育公平。

資源整合,城鄉教育一體化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建築如此,教育亦如此。夯實教育基礎,首先要合理安排、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努力縮小城鄉間、區域間、學校間的發展差距,確保區域教育的公平發展,實現教育整體均衡。此外,加大中小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力度,新建、擴建、遷建和改造學校一批。實施千所規范化學校建設工程,初步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2008年,梅州市大力實施千所規范化學校建設工程,至2012年,有規范化學校681所,比例達71.38%,其中梅江區、梅縣、蕉嶺縣、平遠縣等4個區、縣實現規范化學校全覆蓋。在實施規范化學校建設工程中,梅州市堅持「硬體從實、軟體從嚴」的原則,扎扎實實推進,實現了「強鎮無弱校」。 在硬體建設上,很多學校不但還清了學校建設的歷史「舊帳」,而且讓學校硬體得到適度超前發展。
城鄉教育差距是當前教育不公平的集中體現,農村學校普遍面臨「散、小、偏」問題,與城市學校不論是在辦學條件上還是在師資水平上均存在較大差距。為此,梅州市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按照「三集中」原則,對農村學校進行布局調整,將初中向中心鎮集中、完全小學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學資源向城郊結合部集中,科學配置教育資源。通過實施該項工程,全市農村學校總數減少了845所,其中初中減少36所,小學減少809所,從而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教育實力的農村學校。2011年全市平均每校規模為:小學243人/所,初中1386人/所,城鄉學校差距進一步縮小。為適應城鎮化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統籌考慮城鄉人口流動、學齡人口變化,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先建後撤,分類推進,群眾滿意」的原則,做到「四不撤」:規劃方案不合理不撤,操作程序不規范不撤,保障措施不到位不撤,群眾思想工作未做好不撤。把學校建在教師喜歡教、孩子們喜歡讀的地方,力爭農村義務教育布局調整工作在「好上學」和「上好學」中找到最佳平衡點,從而使這項工作得到穩妥有序推進。
羅嘉文告訴記者,梅州人歷來就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情結。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他們採取「向上爭一點、財政擠一點、鄉賢幫一點、學校湊一點」,多途徑籌措發展資金,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結合「校安」工程,以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為重點,將D級危房全部拆除,大力完善師生生活設施,大量增加寄宿制學校。積極採取延長公交線路、開通「兩定(定時定點)鄉村公交」、市區中小學生免費乘公交車、補助生活費、建設鄉鎮廉租房、落實「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等方法,解決布局調整後學生上學的實際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布局調整,從而使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為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Ⅶ 村級獎學基金會坐談會上的講話稿

大學生在獎學金座談會上的講話

範文已傳附件,請參考,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基金會發言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