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百發理財的信用風險管理

百發理財的信用風險管理

發布時間:2021-10-17 20:42:22

Ⅰ 余額寶信用風險管理

余額寶是天弘基金旗下的理財產品,所謂理財產品就不可能沒有風險的,所謂保本之說也不切如實際。信用風險指的是遇到資金風險後余額寶無法償還客戶資金的情況,出現的類似銀行破產前發生的擠兌顯現一樣,你的錢可能有無法拿回的風險。但是余額寶在這方面應該無需小客戶操心的,他們在經營這樣的金融業務之前,就已經經過了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查。就算剛開始5.6%的利息率讓各個銀行眼紅一樣,幾度的政策調整,已經讓它適應了市場經濟的規律。這就要取決於後台天弘基金的強大程度,這又必然受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所以風險是必然有的,好的規避策略可以適當降低信用風險。作為普通散戶來說,不要把大量的錢,或者不要把繼續的90%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才是最有效的余額寶信用風險規避方法。
若果說保本收益保證2.5%,這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3.5%還低,就不考慮通貨膨脹和紙幣貶值的影響了。存在這個受政策影響這么大的理財產品中,還不如放在銀行存定期。
當然余額寶切合現代社會的方便快捷的消費需求。在零手續費和即轉即到的轉賬模式下,配合方便還信用卡,交水電煤等日常生活的小筆支出,隨時可用,收益利息按天計算,就想做兼職的工資日結。廣受80後90後年輕人的喜愛和追捧。
個人見解,望採納!

Ⅱ 如何做好信用風險管理

柳傳志有句話:跳出畫中看畫。做管理需要經常進行全面的考慮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做一做旁觀者,超越事物本身去看待事物,這樣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

一項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和計劃通常包括了風險本身的管理與非風險本身的管理,有時候,非風險本身的管理甚至要重於風險本身的管理。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是藝術。然而很少有企業充分探討信用風險管理的關鍵原則,在戰略層面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在策略層面沒有積極應對,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少系統思考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始終沒有形成有效的方法論和管理體系。

作為企業,應該經常系統性的思考風險管理的基本戰略,對案例進行多層面的回顧,復盤。通過回顧歷史,總結出積極有效的執行策略,避免重復發生錯誤,在執行層面確定可實施的戰術方法和措施,這樣才能經常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和冷靜的管理頭腦。

Ⅲ 信用風險管理的現代信用風險管理的特點

一、信用風險管理的量化困難。
信用風險管理存在難以量化分析和衡量的問題。相對於數據充分、數理統計模型運用較多的市場風險管理而言,傳統信用風險管理表現出缺乏科學的定量分析的手段而更多地倚重定性分析和管理者主觀經驗和判斷的藝術性的管理模式。信用風險定量分析和模型化管理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兩個方面:一是數據匱乏,二是難以檢驗模型的有效性。數據匱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對稱、不採取IT市原則計量每日損益、持有期限長、違約事件發生少等。模型檢驗的困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信用產品持有期限長、數據有限等原因。近些年,在市場風險量化模型技術和信用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的推動下,以Creditmetrics、KMV、Creditrisk+為代表的信用風險量化和模型管理的研究和應用獲得了相當大的發展,信用風險管理決策的科學性不斷增強,這已成為現代信用風險管理的重要特徵之一。
二、信用風險管理實踐中存在「信用悖論」現象。
這種「信用悖論」是指,一方面,風險管理理論要求銀行在管理信用風險時應遵循投資分散化和多樣化原則,防止授信集中化,尤其是在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中缺乏有效對沖信用風險的手段的情況下,分散化更是重要的、應該遵循的原則;另一方面,實踐中的銀行信貸業務往往顯示出該原則很難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許多銀行的貸款業務分散程度不高。造成這種信用悖論的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於大多數沒有信用評級的中小企業而言,銀行對其信用狀況的了解主要來源於長期發展的業務關系,這種信息獲取方式使得銀行比較偏向將貸款集中於有限的老客戶企業;二是有些銀行在其市場營銷戰略中將貸款對象集中於自己比較了解和擅長的某一領域或某一行業:三是貸款分散化使得貸款業務小型化,不利於銀行在貸款業務上獲取規模效益:四是有時市場的投資機會也會迫使銀行將貸款投向有限的部門或地區。
三、信用風險的定價困難。
信用風險的定價困難主要是因為信用風險屬於非系統性風險,而非系統風險理論上是可以通過充分多樣化的投資完全分散,因此基於馬柯威茨資產組合理論而建立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和基於組合套利原理而建立的套利資產定價模型都只對系統性風險因素,如利率風險、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進行了定價,而沒有對信用風險因素進行定價。這些模型認為,非系統性風險是可以通過多樣化投資分散的,理性、有效的市場不應該對這些非系統性因素給予回報,信用風險因而沒有在這些資產定價模型中體現出來。
對於任何風險的定價,首先都是以對風險的准確衡量為前提條件的。由於前述的一些原因,信用風險的衡量非常困難。國際市場上由J.P.摩根公司等機構所開發的信用風險計量模型,如Creditmetrics、CreditRlsk+、KMV模型等,其有效性、可靠性仍有爭議。因此,從總體上來說,對信用風險仍缺乏有效的計量手段。
四、對於企業間交易信用風險的把控難。
80%的經營失敗企業都呈現出延遲付款或付款波動現象,而且付款信息具有時效性,其它財務信息則陳舊滯後,因此付款信息具有獨特預測性作用。為獲得及時且真實的付款信息,企業可以加入第三方的付款信息交流平台,從而快速分享並獲得具有高度預測性的付款信息。目前國際上提供該項服務的主要有鄧白氏付款信息交流計劃(DunTrade)等,該項目已覆蓋全球45個國家及地區,每日更新的應收賬款信息超過150萬條,擁有超過600萬家企業的付款信息。可以通過免費的數據交換,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客戶,提升應收賬款回款水平,改善現金流。
信用衍生產品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整個金融系統中純粹信用風險交易並不多見,因而市場不能提供全面、可靠的信用風險定價依據。
對不同類型同期限的金融工具,如國債、企業債券等到期收益率的對比分析,盡管能為信用風險回報和定價提供一定參考,但主要局限於大類信用風險的分析,難以細化到具體的信用工具。

Ⅳ 信用風險的管理方法

管理信用風險有多種方法。傳統的方法是貸款審查的標准化和貸款對象多樣化上。近年來,較新的管理信用風險的方法是出售有信用風險的資產。銀行可以將貸款直接出售或將其證券化。銀行還可以把有信用風險的資產組成一個資產池,將其全部或部分出售給其它投資者。當然,使用各種方法的目的都是轉移信用風險而使自己本身所承受的風險降低。不過,這類方法並不完全滿足信用風險的管理需要。
貸款審查標准化和貸款對象分散化
貸款審查的標准化和貸款對象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傳統方法。貸款審查標准化就是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指標考察借款人或債券的信用狀況以避免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例如:如果一家銀行決定是否給一家公司貸款,首先銀行要詳細了解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然後,應當考慮借款公司的各種因素,如盈利情況,邊際利潤、負債狀況和所要求的貸款數量等。若這些情況都符合貸款條件,則應考慮欲借款公司的行業情況,分析競爭對手、行業發展前景、生產周期等各個方面。然後,銀行就依據貸款的數量,與公司協商償還方式等貸款合同條款。盡管共同基金與債券投資並不能確定投資期限,他們也是通過類似的信用風險分析來管理投資的信用風險。
另一方面,銀行可以通過貸款的分散化來降低信用風險。貸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風險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個停車場開的兩個小賣部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賣冰淇淋,另一家則賣雨具。在晴天賣冰淇淋的生意好,賣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則情況相反。因為兩家小賣部的收入的負相關性,其總收入波動性就會較小。銀行也可利用這樣的原理來構造自己的貸款組合和投資組合。在不同行業間貸款可以減少一定的信用風險。
貸款審查標准化和投資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初級的也是必須的步驟。而利用這兩個步驟控制信用風險的能力往往會因為投資分散化機會較少而受到限制。例如,因為商業銀行規模較小,發放貸款的地區和行業往往是有限的。貸款發放地區的集中使銀行貸款收益與當地經濟狀況密切相關。同樣,貸款發放行業的集中也使銀行貸款收益與行業情況緊密相關。而且,在貸款發放地區和行業集中的情況下,往往對貸款審查標准化所依賴的標准有所影響,不能從更為廣泛的角度考慮貸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傳統方法控制信用風險的效果是有限的。
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
近年來,管理信用風險的新方法是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資產證券化是將有信用風險的債券或貸款的金融資產組成一個資產池並將其出售給其它金融機構或投資者。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因為通過投資多個貸款或債券的組合可以使信用風險降低,所以這種資產組合而產生的證券是有吸引力的。同時,購買這樣的證券也可以幫助調整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減少風險。因為上述原因,資產證券化發展迅速。在美國市場,1984年資產證券化交易量基本為0,而到1994年達到750億美元。
貸款出售則是銀行通過貸款出售市場將其貸款轉售給其它銀行或投資機構。通常,銀行在給企業並購提供短期貸款後,往往會將其貸款出售給其它投資者。極少數時候,銀行可以對某一單一並購提供大量貸款,這種情況下信用風險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美國市場,貸款出售交易量由1991年的 2000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6650億美元。
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均為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工具。不過,資產證券化只適合那些有穩定現金流或有類似特徵的貸款項目,例如,房地產和汽車貸款。所以,最新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是依靠信用衍生工具。

Ⅳ 銀行理財產品的信用風險主要針對的是誰

你好,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風險主要集中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不可抗力風險和道德風險。任何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都是對等的,投資者在購買之前應該對於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所評估再購買。還需要注意的是,銀行代銷的銀行個人

Ⅵ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哪幾個風險等級

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五個級別。

1、R1級(謹慎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一般由銀行保證本金的完全償付,產品收益隨投資表現變動,且較少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的影響。產品主要投資於高信用等級債券、貨幣市場等低風險金融產品。

2、R2級(穩健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本金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在信用風險維度上,產品主要承擔高信用等級信用主體的風險。

3、R3級(平衡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在信用風險維度上,主要承擔中等以上信用主體的風險。

4、R4級(進取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

5、R5級(激進型)

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6)百發理財的信用風險管理擴展閱讀:

非保證收益理財又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1)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

(2)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

非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不承諾理財產品一定會取得正收益,有可能收益為零,不保本的產品甚至有可能收益為負。

在銀行推出的每一款不同的理財產品中,都會對自己產品的特性給予介紹。

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多是對本金給予保證的,即使是打新股之類的產品,盡管其本金具有一定風險,但根據以往市場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還是較低的。

Ⅶ 信用風險管理對企業價值有多大

信用風險管理對於企業是很有必要的,至於設立與否,主要看你的企業規模來決定是否成立。因為增加信用風險崗位意味著增加成本,對於小規模的企業而言,增加這樣一個部門對於整體企業盈利效果不會那麼有利。(因為信用管理和財務管理是兩個不同的崗位,如果單憑財務管理,還不如不設立信用崗位,而是由財務控制,只是在財務的工作范圍內加上信用管理)
對於信用風險管理而言,信用是最主要的,舉個例子:你給予你的客戶一定的帳期,先發貨再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結回貨款,這個時間段和先貨就是你給予客戶的信用,在此之前,你的信用崗位則需要對客戶做出評估,包括客戶的經營情況、資金鏈、固定資產、銀行信息等等,根據這些給予客戶劃分級別,定出相應的信用等級,再根據等級情況給予發貨金額和結款時間的信用。
信用管理部門每個月(或者三個月,這主要看你企業的要求)會根據客戶的回款及經營情況來調整客戶的信用等級,盡量避免風險。
另外,你的企業或者同樣是別人的客戶,或者銀行的客戶,信用崗位同樣需要不斷提升你在其它客戶中的信用等級,以此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降低成本。
總體說來,我同意sonningjie的回答,但是對於實際銷售最優化這一條而言,雖然說的沒錯,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出現銷售、信用崗位沖突的事件,這種情況就是兩說了,和你的問題關系不大,暫不討論。
綜上:你應該引入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這是必須的;至於設立與否請自己決定。

Ⅷ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提示中的管理風險(操作風險)是指什麼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提示中的管理風險(操作風險)是指在產品運作過程中,可能因投資管理各方對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走勢等判斷有誤、獲取的信息不全、或對於投資工具使用不當等影響資金收益水平和本金安全。由於受託人經驗、技能、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可能會影響其在管理新股產品的過程中對信息的佔有和經濟形勢的判斷,導致受託管理資產管理方面的風險。
溫馨提示: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與存款存在明顯區別,具有一定的風險。各產品涉及的主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管理風險、政策風險、信息傳遞風險等,購買時請仔細閱讀本說明書「風險提示」部分。在慎重考慮後自行決定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資產管理需求匹配的理財產品。

Ⅸ 信用風險管理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的演變

近20年來,國際銀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80年代初因受債務危機影響,銀行普遍開始注重對信用風險的防範與管理,其結果是《巴塞爾協議》的誕生。該協議通過對不同類型資產規定不同權數來量化風險,是對銀行風險比較籠統的一種分析方法。
1999年6月3日,巴塞爾銀行委員會發布關於修改1988年《巴寒爾協議》的徵求意見稿,該協議對銀行進行信用風險管理提供更為現實的選擇。一方面,對現有方法進行修改,將其作為大多數銀行計算資本的標准方法,並且對於某些高風險的資產,允許採用高於100%的權重。另一方面,巴塞爾銀行委員會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摩根等國際大銀行使用的計量信用風險模型。但是由於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信用風險模型還不能在最低資本限額的制定中發揮明顯作用。委員會希望在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驗後,使用信用風險模型將成為可能。
2、九十年代以來一些大銀行認識到信用風險仍然是關鍵的金融風險,並開始關注信用風險測量方面的問題,試圖建立測量信用風險的內部方法與模型。其中以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信用風險管理系統最為引人注目。
1997年4月初,美國J.P.摩根財團與其他幾個國際銀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國銀行、瑞士銀行、瑞士聯合銀行和BZW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評估銀行信貸風險的證券組合模型-Credit Metrics。該模型以信用評級為基礎,計算某項貸款或某組貸款違約的概率,然後計算上述貸款同時轉變為壞賬的概率。該模型覆蓋了幾乎所有的信貸產品,包括傳統的商業貸款;信用證和承付書;固定收入證券;商業合同如貿易信貸和應收賬款;以及由市場驅動的信貸產品如掉期合同、期貨合同和其他衍生產品等。
3、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金融業風險出現了新特點,即損失不再是由單一風險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聯合造成。金融危機促使人們更加重視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的綜合模型以及操作風險的量化問題,由此全面風險管理模式引起人們的重視。
所謂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對整個機構內各個層次的業務單位,各種類型風險的通盤管理。這種管理要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及各種其他風險以及包含這些風險的各種金融資產與資產組合,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體系中,對各類風險再依據統一的標准進行測量並加總,且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這種方法不僅是銀行業務多元化後,銀行機構本身產生的一種需求,也是當今國際監管機構對各大金融機構提出的一種要求。在新的監管措施得到落實後,這類新的風險管理方法會更廣泛地得到應用。
繼摩根銀行推出Credit Metrics之後,許多大銀行和風險管理咨詢及軟體公司已開始嘗試建立新一代的風險測量模型,即一體化的測量模型,其中有些公司已經推出自己的完整模型和軟體(如AXIOM軟體公司建立的風險監測模型),並開始在市場上向金融機構出售。全面風險管理的優點是可以大大改進風險——收益分析的質量。銀行需要測量整體風險,但只有在具有全面風險承受的管理體系以後,才有可能真正從事這一測量。
4、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迅猛發展,一種用於管理信用風險的新技術——信用衍生產品逐漸成為金融界人們關注的對象。簡單地說,信用衍生產品是用來交易信用風險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用衍生產品交易信用風險的過程中,信用風險被從標的金融工具中剝離,使信用風險和該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徵分離開來。雖然最早的信用衍生產品早在1993年就已產生,當時日本的信孚銀行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貸款遭受損失,開始出售一種兌付金額取決於特定違約事件的債券。投資者可以從債券中獲得收益,但是當貸款不能按時清償時,投資者就必須向信孚銀行賠款。但只有最近幾年,信用衍生產品才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1997年底,全球信用衍生產品未平倉合約金額只有1700億美元,1998年底的這一數字為3500億美元。而到了2000年底,這一數字更是增加到了7400億美元。

閱讀全文

與百發理財的信用風險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