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錦萍如何定義慈善的意義
首先財富只是慈善事業的部分原因而已,你讓一個家族從事慈善不見得就得是高凈值人群,一般家庭從事慈善的熱忱,可能是我們平常所不能夠想像到的。真正的驅動力來自於很多方面,比如延續家族的價值觀來增強家族的凝聚力。
這里有一些世界上比較有名的家族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麥克阿瑟的,或卡耐基的,比爾·蓋茨和梅琳達基金會,你會發現他們的胸懷有多寬廣。比如蓋茨基金會促進全球衛生和教育領域的平等,它的宗旨濃縮起來就是四個字「眾生平等」,和佛教的教義幾乎是一樣的。
當然家族慈善也有一些實用主義的考慮,無論是免稅方面的,還是更便於家庭的管理等等。
㈡ 姜明的慈善公益
一個人來到世上,就應該做一點對這個世界和人類有益的事情;做一個有善心、有愛心、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要常懷感恩之心,多做雪中送炭、扶貧濟困的事情;這是姜明的人生觀,也是姜明做人的准則。
創辦天明集團後,姜明的人生觀就成為天明的價值觀。自1993年6月18日天明創立以來,天明人就始終牢記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公民責任,把「慈善公益、回饋社會、富而思源、不忘桑梓」作為天明人的核心價值觀。
天明創業21年,總結天明的「感恩史」,為教育、扶貧、賑災等公益事業累計捐贈逾1.25億元,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姜明及天明人的慈善公益之心。用一位領導的話說,姜明雖然很年輕,做企業的時間不長,但是按照捐贈額和資產總額的比例來說,恐怕在全國也是領先的。姜明也因此被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稱為「俠商 義商」
2013年10月12日 代表思源天明公益基金資助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公益基金472500元,用於開展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公益基金「大病醫保」項目
2012年 捐資100萬元支持洛陽市伊濱區新型農村社區幼兒園建設
向鄭州市紅十字會捐贈1000萬元,用於支持河南教育事業
「思源天明公益基金」正式成立
2011年捐贈51萬元支持家鄉信陽市蔣集鎮防洪公路工程項目
捐贈10萬元支持北京共青團「100365首善行動」,至少為25名做出特殊貢獻的首都高校大學生(含研究生)進行獎勵支持(支助標准:4000元/人)
捐贈20萬元支持河南省職教社建立溫暖工程基金會
天明博愛助學基金啟動
2010捐贈5000萬元(五年)給鄭州市高中貧困學生,每年捐助1000萬元,資助12500個學生;連續五年捐贈5000萬元,累計資助62500個貧困學生。
捐贈100萬元支援玉樹災後重建
捐贈給北京河南志願者服務隊價值6萬元的小客車,並捐贈100萬元,在北京設立河南務工基金會。
捐贈給中國政法大學法碩學院30萬元成立「中國政法大學--天明-姜明獎助學金」獎助學金
2009設立天慈公益基金會,通過天慈和思源工程捐款50萬支援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扶貧建設。
2008年姜明當選「河南省天慈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2008年姜明當選「河南省志願者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後,天明在第一時間捐贈206萬元,表達了天明人的愛心!在5月17日的全體員工大會上,天明人集體默哀三分鍾,祈福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2008年2月,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新聞發布會上,姜明代表天明人,向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贈500萬元,並承諾未來十年捐贈5000萬元用於基金會的扶貧項目;捐贈100萬建設「思源天明中心小學」;捐贈50萬支持「思源天明新農村建設項目」
2007年8月,豫西山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姜明代表天明人向災區人民捐贈110萬元
2003年非典中,姜明代表天明人捐贈15萬元為「全民抗非典」發布公益廣告
1997年和2004年,姜明代表天明人共捐贈價值690萬元的《河南商報》,贈送下崗工人、殘疾人、離退休工人和師生,體現天明人的愛心。時任省政協副主席胡悌雲致信稱贊「天明」此舉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符合時代精神;既幫了困難者之所需,又為社會和政府分了憂
1997年6月,天明捐贈1600萬元,為省會鄭州購置32輛雙層公交車,開通「天明號」專線,結束河南沒有雙層公交車的歷史
1996年,捐贈10萬元支持希望工程
1995年,捐贈15萬元在河南大學中文系設立研究生基金
1994年,捐贈20萬元支持「綠化鄭州 美化鄭州」公益廣告宣傳
㈢ 夢想公益基金會的宗旨使命是什麼
基金會致力於打造一個造夢的互助平台,幫助有夢想的人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通過夢想公益基金會的努力和帶動,團結中產階級群體力量發揮不可或缺的社會中流砥柱作用,積極引導青年人促進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讓其勇於創造實現自己的夢想,真正推動中國社會均衡式快速發展。
㈣ 中國青年公益基金會在哪裡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西路51號五層。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1989年3月成立,是中國全國性的、非政府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中國青基會的使命是:通過資助服務、利益表達和社會倡導,幫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長環境。多年來,基於共同使命、共同價值觀、共同的道德標准及共同行動,中國青基會與全國37家地方青基會形成全國青基會共同體。2018年11月26日,被民政部評定為5A級基金會。
㈤ 比爾蓋茨不是把資產都捐獻給慈善基金會了嗎怎麼會重登福布斯榜首
美國大老闆們真的「樂善好施」嗎?(比爾蓋茨「裸捐」事件)
作者:海權論者
最近比爾蓋茨「裸捐」事件又讓我想起葉勁松的《美國資本家熱衷慈善:一個騙人的神話》,原文較長,還有些不夠條理,現在我把它整理一下。
一、我們一般人所理解的、以及美國普通群眾理解的救濟窮人的慈善事業,美國大老闆們其實很少做:
1992年1月13日,美國《新聞周刊》刊載一篇報道指出:擁有財富較少的人們,對窮人的捐款卻更多。無家可歸者聯盟執行主任瑪麗.布羅斯納安指出:
1991年經濟衰退期間收到的捐款中只有50美元以下的捐款增加,『工人階級負起了責任』。研究分析家弗吉尼亞.霍奇金森說:在經濟困難時期,富豪們大多停止捐款,而『財富較少者更多捐款,因為他們更能體會到失去住家或工作的滋味。』」(萬光《美國的社會病》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20、 121)
2005年秋季13名美國參議員寫信,為低收入家庭向美國石油公司尋求民用燃油補助,希望美國石油資本家們能使窮人買到低價取暖燃油。但美國石油公司、美國石油大老闆個人或石油壟斷資本的各種基金會,都未響應這封信,只有委內瑞拉總統查偉斯,通過委內瑞拉在美國的石油公司――西特戈公司,對此作出響應。委內瑞拉當年冬天以4折價格,向美國東部的一些城市的窮人提供了五千萬加侖燃油。 2006年冬天,委內瑞拉繼續向美國窮人提供低價取暖燃油。而這兩年中,被我國不少文章大肆渲染的、從事慈善事業的蓋茨基金會或其它壟斷資本的基金會,就未在這救濟窮人的、提供低價燃油的慈善事業中露面。
二、美國大老闆們捐的款是怎麼花的。
壟斷資本向慈善事業捐款基本上都是捐給自己名下的基金會,這些基金會的設立實際上是壟斷資本為了盡量少納稅而耍的花招,請看:
1913年,老約翰私產已有9億美元,而1937年死時,報稅遺產只有 2500萬美元,生前已把大筆資金轉入基金會。1960年,洛克菲勒第二死時,私產估計在40億美元以上,除半數給妻子不付稅外,其餘部分早已安置在形形色色的基金會及個人信託基金戶,以及交子女保管,這樣,他的遺產稅分文未付。
「捐」給基金會的錢依舊同壟斷資本家族保持著除了紅利以外的一切所有權關系——這些資產實際上並未捐出,還是壟斷資本的資產,並未成為全社會的財產。
壟斷資本那部分未直接投資於經濟,而投資於基金會中的資金,絕大部分並不是用於救濟窮人,而是被經濟巨頭們用於將其實力滲入到政治、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壟斷資本如何通過基金會滲透、控制政治、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呢?請看:
1、曾經獲得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學者巴格迪坎,在所著書中,就曾揭露了美國資本家怎樣在教育領域散發「自我吹噓的」、「從自己的利害出發作出的解答」的經濟學教材的事:
這些按壟斷資本利益編寫的教材,要學生認同、並遵守有利於壟斷資本的現存經濟秩序,不要造反。這種思想控制被壟斷資本控判的媒體叫作慈善。
壟斷資本以基金會名義資助大學,然後以基金會名義派人擔任大學理事會成員,這種對大學進行人事控制也叫慈善。
基金會以下屬「研究機構」名義,提出有利於壟斷資本利益的、引導政府政策的『科研成果』,也被稱為慈善。
基金會以下屬「研究機構」名義,派出其「研究機構」的「專家」出任政府高官,掌握政府部門,也被美國壟斷資本控判的媒體叫作慈善……
即:不直接投資於經濟部門,投資於政治、教育等等以進行對社會各方面進行控制的,都稱為慈善。
甚至,不直接投資於經濟部門,而以基金會名義間接投資於經濟部門也叫慈善!
壟斷資本通過資助大學,然後以基金會名義派人擔任大學理事會成員,贊助對自己有利的科研項目,而阻撓對自己不利的科研項目,甚至是打擊對自己不利的學者。這才是他們資助大學的真正目的,這與我們老百姓理解的慈善相差十萬八千里。
壟據對13家最重要的基金會(其中12家是由權貴掌握的)所作的調查表明,這些基金會中,有2/3的理事來自上層階級。基金會推行的各種重要的精神和文化計劃,對形成美國社會的框架和價值觀具有很大影響,因而成為美國現行制度的重要支柱。美國上層階級還建立了各種協會、學會和研究會,它們為當權者充當智囊,提供咨訊,影響決策。這些組織的領導也是由上層分子佔去大部分席位。企業界權貴對美國名牌大學的控制更為直接……企業界權貴對主要大學的控制和影響主要是通過家族饋贈、個人饋贈、基金會和公司饋贈等財政支持(而這些控制行為被說成慈善事業)以及在理事會中的服務來實現的。……有大約200家大工業公司和 200家金融公司在30所大學的理事會中有自己的代表。」(陳寶森《美國經濟與政府政策》世界知識出版社1988.603、604)
2、控制政治:
各壟斷資本的基金會推出的大人物: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國務卿杜勒斯;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的國務卿臘斯克、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狄龍;尼克松和福特政府的國務卿基辛格、卡特總統和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
福特基金會:1961-1965年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喬治.邦迪(福特基金會主席);肯尼迪政府管理預算的台維.貝爾;肯尼迪-約翰遜政府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和約翰遜政府的預算局局長克米特.戈登。亨利.基辛格任國務卿期間的負責專管能源問題的威廉.唐納德遜。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特別研究計劃委員會,其工作是:確定今後10年至15年中美國將受到挑戰的重大問題和機會;闡明必須啟發和指導接受這些重大挑戰的舉國一致的目的和目標;形成一套可以作為制定國家政策和決定的良好基礎的概念和原則。
3、從事經濟活動:
洛克菲勒家族的基金會,興辦一些經濟性質的組織,如美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國際協會,以及與之有關的國際基礎經濟公司(多樣化企業),把勢力滲透到第三世界各國,進行控制和掠奪。」(《美國壟斷財團》116~119)
福特基金會,一項功能是進行債券、股票買賣和貸款,基金會原持有福特汽車公司90%的股票,到1972年,基金會持有的份額減為16%。同時,基金會將出售股票的收入,用於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和債券。據美國報刊報道,福特基金會擁有250種不同的股票,其中對某些企業的持股超過5%。貸款的范圍相當廣泛,主要對象是一些大公司。如1962年,對石油、鐵路、公用事業、電視、金融等部門的61家公司貸款共2.4億美元。還向西歐、加拿大的政府和私人公司提供貸款。它還是福特公司吞並其他企業的得力工具。如1961年,福特汽車公司從福特基金會取得本公司100萬股股票,用來和菲爾科公司交換股票,把菲爾科公司變為自己的子公司。美國報刊稱,這是基金會吞並企業的典型事例。
看看這些,大老闆們捐的錢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壟斷資本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什麼社會公益,甚至是直接從事經濟活動,難道能說得上是「慈善事業」?粉飾美國大老闆們「樂善好施」的神話可以休矣!
㈥ 智行基金會的智行價值觀
1)倡導多元、平等、人道 2)以服務人群為本,促進利益相關方的成長 3)誠實守信,堅守職業道德,善用每一份捐助 4)倡導健康、快樂的公益理念 5)助人自助,回饋社會 6)身體力行,鼓勵創新。
㈦ 企業社會價值與慈善事業論文
<<公益創業在救助中創造社會價值 >>
一場地震災難,除了傳統的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各種各樣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也在積極運作,組織募捐、志願服務等救助工作。
但是,除了這些,他們有沒有能力幫助災民恢復生產或者創業自救?
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中國的公益性社會組織,該怎樣發育、完善,以應對正在日益成型的公民社會?
近日,浙江大學舉辦「國際創業創新論壇」,其中一個主題,就是探討如何在國內推動「社會型創業」(公益性創業)。
事實上,社會型創業,是一個世界性的熱門話題。致力於社會型創業的企業,不僅能夠自身盈利,而且努力創造社會價值,使更多的弱勢群體和貧困人口由於企業的幫助而擺脫貧困。
正如英國利茲大學企業高級職業顧問英格麗巴萊所說,許多學生不選擇社會事業,因為他們認為創業就是創造財富,而否認了那些「不僅僅以盈利為目的」的創業活動。因此,需要在高等教育中加入社會型創業精神。
公益性創業:草根之家的困境
徐文財,現在是杭州農民工群體中知名度很高的「草根大哥」。2006年,他創辦了致力於提高農民工素質、維護農民工權益的「草根之家」網站,並在此後取得杭州市團委、工會和文明辦等機構的支持,於2007年春節前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草根文化節」。
但回顧徐文財的創業歷程,清晰可見公益性創業的懵懂。
徐文財本是一介農民工,創辦網站,是想為了實現自己對農民工群體進行社會溝通和素質提升的意願。
但網站辦起來之後,徐文財發現,農民工在現實生活中的困境,遠遠超過人群溝通的緊迫性。在他看來很重要的東西,可能是全局性、整體性的,相比每個農民工的具體困難來講,這些問題都顯得抽象而軟弱。因為,他發現,在農民工關心的問題中,如何賺錢總是排在第一位。
於是到了2007年中期,徐文財他們開始籌備一個「草根創業基金」,試圖以經濟上的幫助,改善農民工的整體處境。
實際上,這個打算直到現在還在執行,其中一個項目就是支持一對下崗的大齡夫妻創辦「草根之家」飯店,與廠里農民工合作推出高質低價的快餐。但除了此事,徐文財尚未找到更有價值的項目和途徑。
徐文財覺得,如果網站本身有盈利的話,就可以辦更多公益性的事情了。
但很快有朋友提出,如果網站本身成為一個營利性的企業,是否還能稱為公益性社會組織,是不是要納稅?一語提醒夢中人,徐文財自己也覺得,一旦把目標放在賺錢上,股東利益就會壓倒公益目的,再稱自己進行的是公益性活動,是不是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了?
在去年7月中國社科院主辦的「第三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暨系列講座」論壇上,徐文財聽取了國內頂尖專家和各地社團有關民間組織如何與政府良性溝通的發言,這令他大開眼界。
之後,徐文財接受一家公益性機構的邀請,到北京接受內部管理方面的培訓。
徐文財這才明白社會組織的特徵,以及活動的邊界。更重要的是,徐文財知道了如何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接受政府部門的統一協調,發揮民間組織的長處,進行和諧社會建設。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徐文財也通過網站組織了募捐。他現在關注的是,那些在外面打工的農民工,連家都沒了,今後如何生活,歸宿在何處?
「如果我們能夠推出一些賺錢的項目,幫助無家可歸的農民工創業,他們的處境就會好很多。可惜,我們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徐文財說。
徐文財的處境並不特殊。即使在公益性社團發展較好的高校,情形也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好。
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是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和管理學院共同創建的輔修性質的特色實驗班級。5月16日、17日,他們發起為地震災區的募捐行動,主要收集書籍,然後進行義賣,所得款項將捐給浙江省紅十字會。
但是,這些精英們面對同學家裡的諸多難題,仍然一籌莫展。對於他們來說,非行政機關、非企業管理的「公益性創業」項目,仍然是一個未知的領域。
以賺錢反哺公益目的:窮人銀行的經驗
諾貝爾獎獲得者尤努斯創辦的窮人銀行,就是公益性創業的一個典型案例。「窮人銀行」不僅是一個公益項目,還是一個符合經濟學原理的商業機構。甚至,它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商業性的,而目標卻是公益性的。
尤努斯在其自傳中說:「我們利用慈善來迴避對這個問題(扶貧)的認識和為它找到一個解決辦法。慈善並不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方法,只是首先通過採取遠離窮人的行動而使貧困長存。慈善使我們得以繼續過我們自己的生活,而不為窮人的生活擔憂。慈善平息我們的良知。」
說到底,慈善捐助盡管初衷很好,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精英階層與富裕者揮灑優越感和施捨同情心的一種表現。這些慈善行為,為精英階層和富裕者找到了一個便捷的途徑,在完全看不到貧困者悲慘境遇的情況下,釋放自己的道義壓力。實際上,這仍舊是一種居高臨下俯視窮人的「鳥瞰式視角」。
而窮人銀行的所有運作模式,都是基於對窮人生活與心理的深刻體察,而不是一廂情願或居高臨下的臆想。他堅信:「窮人,是非常有創造力的。他們知道如何維生,知道如何去改變他們的生活。他們需要的只是機會,而貸款就是那個機會。」
因此,尤努斯的扶貧方案很簡單:為窮人提供適合他們的貸款,教給他們幾個有效的財務原則,然後他們就可以自己幫助自己。其基本思路是:如果給窮人貸款,他們能在外界的幫助下實現有生產力的自我就業,從而實現「低收入—貸款—投資—增加收入—更多投資—更多收入」的良性循環。
窮人銀行明確規定,只有無地或無財產的人才有資格成為他們的客戶。至今,鄉村銀行的借款者中,96%是貧困婦女,他們甚至也向乞丐發放小額信貸。
以該銀行「扶助乞丐項目」為例,加入該項目的乞丐首先必須向銀行貸款143美元買一部手機,無息部分的還款時間在兩年以上。另外,每個月支付2美元的服務費,銀行收取的利率是10%。
銀行並不是要求乞丐們立即停止討要,只是鼓勵他們在向別人伸手要錢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問需不需要打個電話,從而收取「公話費」,用於償還貸款和自立生活。
這個創意轉變了乞丐單純乞討的身份,將其重塑為一種服務的供應者。這不僅改變了許多乞丐的社會地位,而且這些「行動電話服務」還方便了路人的通信,社會福利得到了廣泛的提高。
窮人銀行還制定了每日還款計劃,將巨額的還款切割成小塊,使窮人有了適當的還款能力。這樣,窮人們避免了一次性還款的壓力,促使窮人的還款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保證了窮人銀行的正常盈利和運轉。
事實上,窮人銀行從開始的27美元,發展到擁有三百多萬個借貸者,年貸款5億美元均由自身資源支持,來自貸款者與非貸款者的儲蓄,還款率99%。並且,銀行保持持續盈利。
公益性創業教育:國外如何進行
尤努斯認為,經濟學家們能認識到貸款所具有的強大社會經濟能量,他們或許也能認識到,貸款確實應作為一種人類權力來加以促進。
將公益創業帶入經濟學的研究范疇,賦予了經濟學更多的人性成分。尤努斯教授的美國導師勒根教授,也在其教學中引入了一種令人耳目一新、鮮明的社會學維度。尤努斯相信:「沒有了人性的一面,經濟學就像石頭一樣又干又硬。」經濟學也必須具有深廣的人文關懷,應該將關注的目標投向那些在傳統經濟學教科書中沒有任何地位的貧困人群與弱勢階層。
在國外的大學里,之前也沒有「公益性創業」的課程設置,學生們多半是通過學生社團學會公益性創業或者管理的。但在近些年,國外大學開始嘗試將公益創業作為一個有效的社會變革過程介紹給社會服務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事實上,公益性創業在歐美的發展已近20年,而在中國對於這一概念的認識才剛剛起步。對於這一概念的核心內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非營利機構採用創造性的商業運作模式提升其社會價值,二是企業通過創造性地滿足社會需要而提升其價值。
簡言之,所謂的社會型創業就是社會組織(企業、非盈利組織等)在經營過程中,將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創造性地融合的過程。
在此次論壇上,美國伊利諾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教授、博士項目主任史蒂芬安德森認為,許多非營利性機構的管理者並沒有商業方面的經驗。「而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在思考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帶來社會變革時,公益創業是一個極好的模式。」
與在商學院講授公益創業課程相比,社會工作中的挑戰主要不是引發對社會價值觀的關注,而是向那些已經有意向從事社會工作的學生傳授創業技能。
「創意性的規劃和融資策略對創辦非營利機構(這些機構提供了大量的社會服務)至關重要,而公益創業模式在這些方面幫助很大。」史蒂芬安德森說。
在國內,目前僅有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致力於公益創業的培訓,通過推廣德魯克開發的民間組織戰略管理培訓來提高民間組織的管理績效,並鼓勵青少年、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
菲律賓亞洲創業學院院長Vivienne Tan認為,社會企業是既盈利又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菲律賓依然是個有著許多貧民窟的發展中國家,社會企業是對抗貧困的有效途徑。她所創辦的亞洲創業學院致力於支持通過小額信貸來創業的人群,他們往往是城市中的貧民,貧民創業可以獲得政府資金,但如何使用好這筆資金是個問題,學院就為他們提供講座、培訓等。
史蒂芬安德森說,過去幾年,公益創業迅速發展,但大抵僅限於商學院內——商學院的意圖是激勵那些受訓准備投身商界的學生,讓他們將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公益事業中。相比較而言,在社會工作課程中加入對公益創業教育的內容,才剛剛出現。
尤努斯也在努力塑造一種新型的企業家理念。在他的理想模式中,所有的人(包括那些赤貧的窮人)都具備成為企業家的潛力,同時企業家也應該具有社會良知,他稱之為「社會活動家」。社會活動家也可能有巨大的盈利(甚至比那些單純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家有更多的盈利),但那是他的次要目標,他首先被一套社會目標所激勵。尤努斯堅信,通過為社會活動家與企業家拓展創業空間,可以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㈧ 美國富豪為什麼熱衷建立慈善基金
美國慈善活動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歐洲的基督教教會。基督教教義中的「普世」思想使教會把扶貧濟窮視為己任,經常舉行捐款等慈善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美國的慈善文化主要基於這樣一種理念:富人只是社會財富的管理者。也就是說,就法律意義而言,個人財富屬於私人所有,但在道德和價值觀的層面上,超過生活基本需求的財富應當屬於社會。
一般來說,美國人對生活抱著務實和進取的態度,一方面捨得消費,同時也很少鋪張浪費。他們對社會有著普遍的責任感,把慈善捐助看作一種義務、權利和精神寄託。可以說,美國人是一邊賺錢,一邊通過慈善捐款來回報社會。不但富人是這樣,普通民眾也是這樣。(綜合新華社、 《中國日報》)
㈨ 海南省致善公益基金會是干什麼的
致善、至善、智善,是智善公益基金會的價值觀。致善是基金會的根基和動力,至善是基金會的方向和目標,智善是基金會的發展途徑和運作方式。在上述理念引導下,基金會堅持自我發展、需求帶動、平台運作的機制,同心致力於慈善事業,真誠務實地搞好慈善,不斷壯大基金會實力,為促進我國的慈善事業添磚加瓦。
㈩ 夢想公益基金會的願景是什麼
通過提供系統化公益產品和服務,夢想公益基金會期望能喚醒廣大群眾自我意識的覺醒、不斷思考自身價值以及人生存在的意義,從而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決定未來成功發展的最佳方向,給深藏內心的夢想一個展翅翱翔的機會,讓從未放棄的夢想在中華大地開枝散葉。
我們期望通過夢想公益基金會的努力和帶動,團結中產階級群體力量發揮不可或缺的社會中流砥柱作用,積極引導青年人促進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讓其勇於創造實現自己的夢想,真正推動中國社會均衡式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