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保險管理人物故事

保險管理人物故事

發布時間:2021-10-09 04:28:30

保險人員的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小故事大道理】: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保險業名人 事跡

1.孫中山
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動失敗後.轉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候時機東山再起.
有一天.幾個革命同志閑來無聊.湊了4個人打麻將娛樂.不巧.被孫中山撞見了.他們自知犯錯.一陣驚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對如此尷尬場面.孫中山不但繼續叫他們打下去.而且還笑著說:[打吧.打麻將很像我們革命起義.這一局輸了沒啥關系.可寄希望於下一局.永遠充滿了機會.永遠充滿了希望."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衫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麼?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
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
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2. 竺可楨
民國時期.科學家竺可楨在浙江大學任校長.深受師生的愛戴.
一天.在聯歡會的節目單上.有[校長訓話".
竺可楨一看.感到在聯歡會上來個[訓話".實在不妙.於是.他在講話時說:[同學們.`訓`字從言從川.是信口開河也."
大家聽了.鬨堂大笑.
3.馮玉祥
馮玉祥(1882-1948年)生平讀書十分用功.他當士兵時.一有空就讀書.有時竟徹夜不眠.晚上讀書.為了不影響他人睡覺.就找來個大木箱.開個口子.把頭伸進去.借微弱的燈光看書.
馮玉祥擔任旅長時.駐軍湖南常德.規定每日早晨讀英語2小時.學習時.關上大門.門外懸一塊牌子.上面寫[馮玉祥死了".拒絕外人進入.學習完畢.門上字牌則換成[馮玉祥活了".
馮玉祥對不遵守時間的人深惡痛絕.
1927年.因為汪精衛不守會議時間.開會經常缺席.遲到.馮玉祥一怒之下.編成一副對聯送給了他:
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
兩點鍾開會.四點鍾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當年馮玉祥有個軍事顧問叫烏斯馬諾夫.他特別喜歡打聽西北軍的事情.還常常纏著馮玉祥問這問那.開始問一些西北軍的一般情況.漸漸涉及行政的人事安排.這天烏斯馬諾又向馮玉祥問一些事.馮玉祥不悅地說:[顧問先生.你知道在我們中國.`顧問`兩個字當什麼講嗎?"
烏斯馬諾夫搖了搖頭:[不知道."
馮玉祥告訴他說:[顧者看也.問者問話也.顧問者.就是當我看著你.有話問你的時候.你答復就是了."
抗戰時期.馮玉祥居住在重慶市郊的歌樂山.當地多為高級軍政長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擔任保長.馮玉祥遂自薦當了保長.他熱心服務.頗得居民好評.
有一天.某部隊一連士兵進駐該地.連長來找保長辦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滿意而橫加指責.
馮玉祥身穿藍粗布褲褂.頭上纏一塊白布.這是四川農民的標准裝束.他見連長發火.
便彎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這個地方住了許多當官的.差事實在不好辦.臨時駐防.將就一點就是了."
連長一聽.大怒道:[要你來教訓我!你這個保長架子可不小!"
馮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從前也當過兵.從來不願打擾老百姓."
連長問:[你還干過什麼?"
[排長.連長也干過.營長.團長也干過."
那位連長起立.略顯客氣說:[你還干過什麼?"
馮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說:[師長.軍長也干過.還干過幾天總司令."
連長細看這個大塊頭.突然如夢初醒.雙腳一並:[你是馮副委員長?部下該死.請副委員長處分!"
馮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請坐!在軍委會我是副委員長.在這里我是保長.理應侍候大人."幾句話說得這位連長誠惶誠恐無地自容.匆匆退出.
4.魯 迅
廣州的一些進步青年創辦的[南中國"文學社.希望魯迅(1881-1936年)給他們的
創刊號撰稿.魯迅說:[文章還是你們自己先寫好.我以後再寫.免得人說魯迅來到廣州就找青年來為自己捧場了."
青年們說:[我們都是窮學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銷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魯迅風趣而又嚴肅地說:[要刊物銷路好也很容易.你們可以寫文章罵我.罵我的刊物也是銷路好的."
30年代.某些作家的主觀主義毛病很厲害.一次.有人請魯迅談談這一問題.魯迅一開始笑而不答.過了一會兒.講了兩個故事:
金扁擔
有個農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想起.皇帝用什麼挑水吃的呢?自己又接著回
答:一定用金扁擔.
吃柿餅
有個農婦.一天清晨醒來.覺得餓.她想.皇後娘娘該是怎樣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覺醒來就叫:[大姐.拿一個柿餅來吃吃."
1934年.國民黨北平市長袁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學.男女同泳.
魯迅先生聽到這件事.對幾個青年朋友說:[男女不準同學.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氣.淆亂乾坤.豈非比同學同泳更嚴重!袁良市長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後男女出門.各戴一個防毒面具.既免空氣流通.又不拋頭露面.這樣,每個都是.喏!喏!"說著.魯迅先生把頭微微後仰.用手模擬著防毒面具的
管子 大家被魯迅先生的言談動作逗得哈哈大笑.
1934年.<人世間>雜志開辟了[作家訪問記"的專欄.並配合刊出接受采訪的作家的肖像.該雜志的編輯寫信給魯迅.要求應允前去采訪.並以書房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再拍一張魯迅與許廣平.周海嬰的合照.魯迅寫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絕:
[作家之名頗美.昔不自重.曾以為不妨濫竽其例.近來悄悄醒悟.已羞言之.頭腦里並無思想.寓中亦無書齋.`夫人及公子`更與文壇無涉.雅命三種.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偽作家小傳"時.當羅列圖書.擺起架子.掃地歡迎也."
5.老 舍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年)催過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2000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帳休息!得令!
正是:旌旗明明.殺氣滿山頭!
老舍40歲時曾寫了個質朴自謙.妙趣橫生的自傳.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亦甘於寒賤也.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
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有點出息.
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
[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
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
大雨冼星海.長虹萬籟天,
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
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句.寥寥20字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
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冼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天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作家樓適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樓適夷問道.
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皇帝`潤色稿子呢!"
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㈢ 保險公司感動人物事跡

201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最新公布】
更新日期:2015-02-28推薦訪問: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5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LiuXue86.Com-201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最新公布】】
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名單已經公布,下面就隨出國留學網的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感動我們的人物及頒獎詞吧。
一、中國氫彈之父於敏頒獎詞: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他是89歲高齡的於敏。
中國氫彈之父於敏事跡:
於敏,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89歲,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在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者中,於敏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於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難,自主研發,解決了氫彈研製中的一系列基礎問題。1967年,中國完成了氫彈核爆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氫彈研製過程中,於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成為中國氫彈研製中的關鍵人物。
從60年代開始,於敏放棄了個人熱愛的基礎物理專業,此後30年一直隱姓埋名,於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1999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勛授獎,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於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二、"移民第一責任人"趙久富頒獎詞:
清水即將漫過家園,最後一次,把紅旗在牆上摩平。你帶領鄉親們啟程,車輪移動的瞬間,心間隱痛。不敢回望,怕牽動一路哭聲。五十年間,兩度背井離鄉,我們的老支書,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發高堂。他是湖北黃湖移民新村黨支部書記趙久富,帶領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責任人"趙久富事跡: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外遷第一人,湖北「移民書記」趙久富
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省有18.2萬移民離別故土,趙久富是中線一期工程40多萬移民的傑出代表。50年前,為修建丹江口水庫,7歲的趙久富隨父母搬遷到了鄖縣安陽鎮余嘴村。2008年,該省試點移民開始,在余嘴村當了26年村支書的趙久富主動選擇外遷,積極配合庫區、安置區工作。於2010年4月,與61戶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鄖縣遷往黃岡市團風縣。
趙久富是移民搬遷的帶頭人。2010年,南水北調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十堰市鄖縣余嘴村被定為首批搬遷的移民試點村。家園難舍,故土難離,鄉親們戶看戶、村看村、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誰也不願意主動搬遷。村支書趙久富是黨員,又是村幹部,還是一名退伍軍人,盡管他的家沒有被劃進移民版圖,但他必須帶好這個頭。他說服自己的愛人:「說話辦事鄉親們都看著咱,為了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我不能拖後腿。」
2010年4月30日,搬遷的這天,趙久富含淚告別80歲高堂,帶61戶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黃岡。趙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頓好之後就接父母過來一起住,然而這卻成了他一生的遺憾。2013年,老父親突發疾病,當趙久富從黃岡趕回老家時,父親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
搬遷後,趙久富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領鄉親們積極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經歷了從不適應,到逐漸融入當地;從依賴依靠政府,到主動參與、主動建設的巨大轉變,移民的主人翁意識越來越濃,建設新家的熱情越來越高,涌現了一大批帶頭致富、帶頭創業的先進典型。由於工作出色、貢獻突出,趙久富被任命為黃湖新區黨總支書記,也是該省7.7萬外遷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動中國」組委員會評價趙久富:量與江海寬。趙久富在頒獎現場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經歷過一次移民,我們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調40多萬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這么大的工程,我們國家能做,很震撼。
三、好心人「炎黃」張紀清頒獎詞:
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秘密。他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為我們點燃。他是江蘇江陰市民張紀清,27年署名「炎黃」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學。
好心人「炎黃」張紀清事跡:
張紀清(江陰炎黃)
在「感動中國」的歷史上,出現過兩個代表城市良心的符號,一是2006年度青島的「微塵」,二是這一屆的「炎黃」。
1987年,江陰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用於敬老院建設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黃」,1000元的捐款金額幾近於當時一個人一年的工資。此後27年間,貧困學生、希望小學、敬老院、地震災區都陸續收到了署名「炎黃」的捐款。
「炎黃」到底是誰呢?當人們在大街上舉著「尋找''炎黃''」的牌子,當「炎黃」漸漸成為江陰的慈善符號,當代表愛心的「炎黃陳列館」落成,「炎黃」本人卻千呼萬喚不出來。
2014年11月,有位叫張紀清的老人在郵局匯款時突然暈倒。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炎黃」!
今年74歲的張紀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開放後鎮上的首個萬元戶。這些年,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換越小,從3間變成2間,又從2間變成1間。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還有點苦惱,「唉!沒有隱藏好。」當別人為他的善舉點贊時,他搖搖頭:「這都是小事,能幫就幫一把吧。」
四、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頒獎詞:
他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村駐足,他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退休後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
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事跡:
愛·慈善支教貴州的外交官夫婦:朱敏才孫麗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婦朱敏才、孫麗娜並沒有選擇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來到貴州偏遠山區義務支教。
他們將義務支教作為新生活的支點,也是圓了自己未圓的夢--1965年從貴州大學英語系畢業時,朱敏才填寫的志願是到貴州山區當一名英語老師,而國家的統一分配讓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來是小學教師的孫麗娜,因為跟隨丈夫常駐外國使館而不得不放棄心愛的工作,她總覺得當老師還沒當夠。
把光鮮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背上簡單的行囊,他們來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個孩子,在他們之前,這兒只有一名代課老師。
盡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備,但條件之艱苦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他們的卧室跟男廁所共用一面牆,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層口罩才能睡覺。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讓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危險疾病,山區濕冷的氣候又讓他得上了風濕病。這里缺醫少葯,朱敏才乾脆硬扛著。為省下錢購買教學器材和孩子的學慣用品,那條大窟窿連著小窟窿的秋褲,他們都不捨得扔,縫縫補補接著穿。
這些年,夫婦倆行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鄉村小學,不僅為學校新開設了外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還募集善款350多萬元,為孩子們建了電腦教室和學生食堂。偏遠的山寨因為他們的出現而看到了希望,他們也因為孩子們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滿足,「整個寨子都飄著他們朗讀的讀書聲,那聲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紮根貴州山區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孫麗娜一起,接受「最美鄉村教師」的頒獎。談起未來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還能動,就在那裡教下去」。但讓孫麗娜沒有想到的是,僅僅一個月之後,丈夫就因突發腦溢血被送進了遵義縣人民醫院。突然見不到朝夕相處的朱老師了,孩子們總是問:「朱老師什麼時候回來呀?朱老師您快點好起來吧!」
穿一件充滿生機的綠色上裝,孫麗娜來到「感動中國」的舞台,含淚接過屬於他們夫婦倆的榮譽。她帶來了丈夫的近況:「他右半邊還沒有知覺,但神智開始清醒,可以連著說兩三個字了。」回到孩子們中間,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願。
「感動中國」為他們寫下的頒獎詞是:「你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村駐足。你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
當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將大愛灑向山間的時候,江蘇江陰的村鎮和河南鄭州的隴海大院同樣因為超越親情的大愛而溫暖如春。
五、做兒子的耳朵和向導、陶艷波頒獎詞:
「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48歲的陶艷波,辭職陪著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12年苦讀,兒子如願考上了大學。
做兒子的耳朵和向導、陶艷波事跡:
愛·親人失聰兒子的陪讀媽媽:陶艷波
在「感動中國」的舞台上,即使是出於天性的母愛,也會因為她的非凡堅韌及創造的奇跡而深深震撼觀眾的心靈。繼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陳玉蓉和為兒女留下巨幅十字綉作為未來學費的癌症母親姚厚芝之後,這回,陶艷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為全場的淚點。
兒子楊乃彬8個月大的時候因病失聰,從此,這個黑龍江的三口之家,為兒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條異常艱辛的路。
陶艷波本不敢眺望太遙遠的未來。她先是去北京學習唇語,回來後不厭其煩訓練兒子。整整3年,當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媽--」從兒子嘴裡說出時,陶艷波和丈夫相擁而泣。兒子7歲那年,她毅然辭掉工作,隨兒子一起走進了小學校園。她決心以自己的陪讀,為兒子贏得與健全孩子同樣的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整整16年,陶艷波成了楊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學的課程相對容易,陶艷波面臨的考驗在於體力。課間,她得陪著孩子們蹦蹦跳跳。上課時,為了不影響後面的孩子聽講,她坐在一張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課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師的口型,急得滿頭大汗。為了讓兒子跟上進度,陶艷波必須把上課的內容全部記下來,課後,放慢速度再給兒子講一遍。
乃彬小學六年級時,陶艷波和丈夫傾盡家財,為他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初中三年,陶艷波既要學習越來越難的功課,還要給兒子進行聲音訓練。2008年,乃彬收到重點高中錄取通知書的那天,陶艷波笑了,班主任卻抱著她哭了:「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來的高中三年。復雜的方程和定律,讓年過40歲的陶艷波學得異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為了讓兒子考上大學,陶艷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學生,「一下課就纏著老師問問題,有些題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聰的楊乃彬終於走進了大學校門。「別家的孩子19歲考入大學,我家的孩子也是19歲考入大學。」說起自己的兒子,陶艷波充滿自豪。
如今,乃彬已經是個懂事的男子漢,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他勤工儉學,為同學提供快遞服務。他那青春的臉龐,洋溢著自信的微笑。
當道路越走越寬,48歲的陶艷波會在今後的日子裡,給自己訂立什麼規劃么?「感動中國」的采訪環節,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艷波:「比如旅遊啊,美容啊……」陶艷波並不接茬,又把話題回到兒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後能夠融入社會。兒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倆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聽力受限的乃斌無法找准音調,但這依然是最讓人動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這是乃彬打小的心願,也是媽媽幫他圓了又一個夢想。
母子倆能收獲今天的成功和榮譽,離不開一個人--乃彬父親的全力支持,「感動中國」也把他請到了現場。「既然生下他,就要對他一輩子負責。」陶艷波和丈夫的堅定共識,支持著他家走過風雨,走向陽光。
六、大漠「獵鷹」木拉提•西日甫江頒獎詞:
鋼的意志,鐵的臂膀,每天都在與死亡的狂沙較量。危險無處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為了同胞的安寧,他選擇了翱翔。高飛的獵鷹,他絕不孤獨,因為身後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區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打擊在預謀之中。
大漠「獵鷹」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跡: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區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爭的前沿陣地,面對艱巨繁重和復雜危險的維穩任務,木拉提·西日甫江與犯罪分子機智周旋、鬥智斗勇,先後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粉碎在預謀之中,他也因此被當地群眾譽為「獵鷹」(維吾爾語的尊稱,傳說中老百姓的守護者)。
2014年4月,木拉提獲得重要情報,一夥隱藏在和田農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製造大批炸彈,准備實施多點連環襲擊。秘密偵查發現,暴恐分子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布置了大量機關,還在制爆窩點的內部和周邊預埋了遙控啟爆的炸葯,事情一旦敗露,就打算和警察同歸於盡。情況緊急,木拉提和戰友們沒有猶豫,在摸清位置、確定時機後,果斷行動,擊斃了歹徒。當場搜出了200多枚自製炸彈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殺傷力巨大的汽油炸彈和人體炸彈。
「你當時怕不怕?」「感動中國」主持人白岩松問木拉提·西日甫江。
「也怕。」
「那你為什麼沖在前面?」
「因為我已經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輕人還沒有成家,還沒有自己的孩子。」這個38歲漢子的朴實回答,令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木拉提」在維語中是「夢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夢想有兩個:一是當一名優秀的警察,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標;二是讓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裡旅遊。
2014年4月,木拉提獲得重要情報,一夥隱藏在和田農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製造大批炸彈,准備實施多點連環襲擊。秘密偵查發現,暴恐分子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布置了大量機關,還在制爆窩點的內部和周邊預埋了遙控啟爆的炸葯,事情一旦敗露,就打算和警察同歸於盡。情況緊急,木拉提和戰友們沒有猶豫,在摸清位置、確定時機後,果斷行動,擊斃了歹徒。當場搜出了200多枚的自製炸彈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殺傷力巨大的汽油炸彈和人體炸彈。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爭的前沿陣地,面對艱巨繁重和復雜危險的維穩任務,木拉提•西日甫江與犯罪分子機智周旋、鬥智斗勇,先後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打擊在預謀之中。
七、麻風病醫生肖卿福頒獎詞:
偏見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莊圍困。他來的時候,心裡裝著使命,衣襟上沾滿晨光。像一名戰士,在自己的陣地上頑強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溫暖驅趕絕望。醫者之大,不僅治人,更在醫心,他讓陽光重新照進村莊。他是江西贛州於都縣皮防所支部書記、皮防科科長肖卿福。
麻風病醫生肖卿福事跡:
肖卿福,男,66歲,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皮防所支部書記、皮防科科長,一位麻風病醫生。
一說到極具傳染性的麻風病,許多人都會心生畏懼。42年前,當他第一次走進了江西唯一一個麻風病康復村——於都縣安背村時,他一夜沒睡,連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醫生的職責讓他留了下來。42年間,他獨立確診、治療麻風病新發、復發患者300多人,矯正康復手術100多例,從未出過醫療事故。經過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風病患病率從1966年的每10萬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萬分之0.5。2010年,貢獻突出的肖卿福榮獲了麻風病防治領域的最高獎——馬海德獎。
退休後,肖卿福依然閑不下來。他堅持每周到鎮上出診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幫他們。」
八、守護父親朱曉暉頒獎詞: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她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裡最溫暖的宮殿。她病中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曉暉,為給父親治病,她辭掉報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債務,周末還給"債主"的孩子補習。
守護父親朱曉暉事跡:
癱瘓老爹的孝順女兒:朱曉暉
本年度「感動中國」的另一則親情故事同樣發生在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上,與陶艷波的舐犢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詩人朱曉暉為我們講述的是反哺之恩。
剛過40歲就頭發灰白、十幾年沒買過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這樣的朱曉暉很難讓人將她和詩聯系在一起。
但她又確實是詩人,16歲起發表詩歌,大學畢業後在報社工作。2002年,父親突患腦梗癱瘓在床,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
「父親最疼我,我一定要讓父親活下去。」為了悉心照料父親,朱曉暉辭職、借債、賣房賣車。不堪重負的丈夫帶著孩子離開了這個家。生活的苦難全壓在了朱曉暉的肩上。
父女倆在社區的一個車庫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兒天天給父親擦身、翻身,父親從未得過褥瘡。兩人生活的唯一來源是父親每月1000多元的養老保險,除去治病的開銷所剩無幾。為維持生活,朱曉暉放下面子去菜市場撿拾別人不要的菜。
「剛開始也有一點點委屈的感覺,但是一看見我爸活著,每天還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覺得很快樂。」夜深人靜時,朱曉暉會在燈下鋪開一張紙,寫寫詩,一年也能寫個百十首,父親常常是詩中的主角。
「每天看著東升西落的太陽\在守望著父親\讓我明白\這樣的日子會久久的存在\不能讓堅強的身體倒下\要勇敢的尋找生命的活力」詩歌賜予她力量,讓她抬頭面對生活的所有贈予。
在「感動中國」之前,朱曉暉的孝心故事感動了當地一家孔子學堂的師生。每個周末,朱曉暉在這里當志願者老師。師生們隨她來到那間車庫,孩子們背著《三字經》,唱唱跳跳錶演節目,還排著隊,仰著一張張稚嫩的小臉,湊到病榻前親一親爺爺那張溝壑縱橫的臉。當一老一少兩張臉龐在短片中定格時,其帶來的心靈沖擊勝過任何言語和教材。
九、科學先驅師昌緒頒獎詞:
憂國不謀生。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你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你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勛,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梁。
科學先驅師昌緒事跡:
愛·科學材料科學先驅:師昌緒
兩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被評為同一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這在「感動中國」長達13年的歷史上還是頭一回。
其一是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材料科學先驅師昌緒。
在「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現場,屬於他的那尊獎杯被放在燭光和白玫瑰花前--於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歲的他,將在天堂里接過這份榮譽。「這讓我覺得很欣慰。」師昌緒的夫人通過短片替老伴兒發來獲獎感言,「我們每個人,能夠一心為國,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事,將來都可以感動中國。」
「一心為國,兢兢業業」,這是師昌緒一生的寫照。2011年1月12日,本報記者曾來到他的居所,記錄下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創得千秋業,百歲更慶萬世功」的書法對聯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氣十足:「哪裡需要發展,怎麼發展對中國有利,我就敢幹!」
正是這樣的赤子情懷,他於上個世紀50年代不畏艱辛,從大洋彼岸的美國留學歸國,於60年代立下軍令狀研製出航空發動機最關鍵的空心渦輪葉片,成為中國高溫合金的開拓者。他於2000年組織兩院論證,將製造大飛機列入中長期規劃。九十多歲了,他還天天去自然科學基金委上班,編輯《材料大詞典》,並為國家新材料的開發和利用獻計獻策。
那天,他好幾次強調:「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來就得為國家作貢獻,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後的光和熱全部奉獻,不折不扣達成了他唯一的目的,盡管沒有等來那副對聯所說的「百歲更慶萬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樣因為純粹而沒有遺憾。
十、隴海大院頒獎詞:
和風春滿園。一場愛的馬拉松,長跑三十九年,沒有終點,一座愛的大院,滿是善良的人,溫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離不棄的深情,鴿子飛走了還會回來,人們聚在一起,就不再離開。
隴海大院事跡:
隴海大院愛心集體
隴海大院精神被發現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層采訪的記者無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這個故事時,隴海大院的愛心事跡方為外人所知。
隴海大院原本稱作隴海院。據《鄭縣(注,鄭州以前叫鄭縣)志》記載,隴海院建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是為了分段修築隴海鐵路而籌建的辦公大院。
院內環境優美,青磚鋪設的一條條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樓,每幢樓房周圍都種植有整齊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樓房全是西式的,木質結構和紅磚、紅瓦或紅灰相間的磚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後,隴海院被改為鐵路老幹部宿舍,之後成為隴海院社區、隴海賓館所在地和鐵路職工集中居住的樓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憶多年前的隴海大院,「夏季,隴海院內培植的花木爭奇斗艷,特別是滿院里到處都是一片片、一叢叢的丁香花木。」
就是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隴海大院,近年來以另一個傳奇—「隴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關注。
2014年5月16日,電影《好好的活著》在鄭州市奧斯卡升龍國際影城舉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隴海大院的大量真實故事改編,再現了獲得「感動中原十大新聞人物」、「中國好人榜」的「隴海大院愛心集體」數十年接力照顧高位截癱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跡。
著名編劇孟憲明談電影劇本創作時感慨,他在隴海大院看到了中國傳統美德的影子,他要以這部片子向隴海大院致敬。
隴海大院精神是什麼?「鄰里互助、扶殘助殘、扶危濟困。」
【感動中國】中國援非醫療隊:抗擊埃博拉病毒
集體獎
抗擊埃博拉病毒中國援非醫療隊
「感動中國」還向抗擊埃博拉病毒中國援非醫療隊表達了年度致敬。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應對埃博拉,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迄今,中國在當地支持並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國醫務人員累計近600名,並已向13個非洲國家提供了4輪價值約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衛生領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動。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著名保險人物事跡

推銷之神原一平
1904年,原一平出生於日本長野縣。
因為家境富裕,從小他就象個標準的小太保,叛逆頑劣的個性使他惡名昭彰而無法立足於家鄉。
23歲時,他離開長野到東京打天下.
1930年,原一平進入明冶保險公司成為一名「見習業務員」。
原一平剛剛涉足保險時,為了節省開支,他過的是苦行僧式的生活。
——為了省錢,可以不吃中午飯。
——為了省錢,可以不搭公共汽車。
——為了省錢,可以租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間容身。
當然,這一切並沒有打垮原一平,他內心時刻燃著一把「永不服輸」的火,鼓勵著他愈挫愈勇。
1936年,原一平的業績遙遙領先公司其他同事,成為全公司之冠,並且奪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
36歲時,原一平成為美國百萬圓桌協會成員,協助設立全日本壽險推銷員協會,並擔任會長至1967年。
因對日本壽險的卓越貢獻,原一平榮獲日本政府最高殊榮獎,並且成為MDRT的終身會員。
原一平50年的推銷生涯,可以說是一連串的成功與挫折所構成的.他成功的背後,是用淚水和汗水寫成的辛酸史。
「我不服輸,永遠不服輸!」
「原一平是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

㈤ 保險公司最受感動的人物

09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要在2010年02月揭曉這是浙江省的感動人物你可以參
考一下
01號湯民
事跡:在杭州生活了20多年,原杭州市鐵路局大修隊合同工湯民靠經營一家小糧油店每月兩三千元收入維持著一家三口的生計。租住在10平方左右的房子里,生活條件極為普通的他在一次出差途中因去醫院看感冒結識了身患重症無錢醫治的周維,當場毫不猶豫拿出一萬塊錢資助周維治病,此後還一直關心著她的病情。得知在當地無法醫治後,湯民在杭州四處奔波詢問,終於找到了可以醫治周維重症的醫院並將她接來杭州治病。
02號抗台英雄群體(已故)
事跡:在今年防禦和抗擊「莫拉克」台風過程中,桐廬縣新合鄉鄉長陳柱平、副鄉長鍾偉良,奉化市石門村村委會主任毛文國深入一線指揮,在抗台一線因公殉職。省政府決定追認陳柱平、鍾偉良、毛文國為革命烈士。
03號林萍
事跡:2009年5月5日,42歲的林萍把48%的肝臟捐給了同村小女孩——8歲的徐潔,將即將枯萎的花朵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而這對「熟悉的陌生人」經過了漫長的10小時的手術也成為「肝膽相照」的「親人」。隨著「林萍無償捐肝救女童」的事跡被國內媒體報道、轉載,這位保險公司普通職員身上體現出來的大愛,感動了寧波,感動了浙江。
04號徐立科(已故)
事跡:徐立科在山區教育工作者的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無限忠誠。生前,他被山區的群眾愛戴,群眾親切地稱他為「阿科校長」。2009年2月28日晚,由於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不幸殉職,年僅42歲。在徐立科病重住院的10天里,每天自發前去看望的群眾均有上百人。3月3日清晨,在他去世後下葬這天,上千名群眾自發為徐立科送行,很多人為英年早逝的徐校長失聲痛哭。
05號李校堃
事跡:今年初,李校堃主持申報的《細胞生長因子葯物基礎與工程技術研究》項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填補了浙江醫療衛生系統在全國醫療衛生行業最高科技獎一等獎的空白。
06號石進才
事跡:「幫助別人,也就是我的快樂。」15年來,石進才老人化名「希望」,和家人一起,捐獻了40多萬元資助了100餘名貧困學生。並逐家走訪本地知名企業家和家道殷實的家庭,募集到助學款348萬元,結對了586個名貧困學生。
07號張啟標
事跡:去年「5·12」大地震發生後,張啟標心系災區,堅決要求參加省交通廳抗震救災小分隊,在災區連續奮戰14個日夜,為災後橋梁建設和修復加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得知湖州市組建援建青川指揮部後,又主動請纓,第二次奔赴極重災區青川縣。今年5月,因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導致積勞成疾,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08號閱兵群體
事跡:2009年10月1日國慶閱兵式上,來自浙江的章嫻、樓國強和劉相在各自的崗位上用精湛的表現展現了浙江兒女的風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浙江精神」。
09號沈漢梅
事跡:「媳婦孝敬婆婆是美德,婆婆照顧媳婦更不簡單!」這個被村民們稱贊的好婆婆就是沈漢梅。沈漢梅十年如一日照料生活無法自理兒媳的感人事跡在當地被傳為佳話,她用白發人照顧黑發人的至親之舉感染和教育著越來越多的人。沈漢梅被評為嘉興市首屆道德模範,入選2008年中國好人榜,並於今年成為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候選人。
10號雷玲玲
事跡:在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第9天,19歲的她在一次車禍中下肢截癱。大學4年,她沒能坐在課堂上聽過一堂課,在同學的幫助下,艱難完成了學業。如今,走出校園不久的她,風風火火地開起了網店,闖出了一條新的人生之路。
11號徐菊英
事跡:上虞章鎮鎮龍江村村民徐菊英用她的堅強感動著虞舜大地:新婚僅半年,丈夫意外遭遇車禍,造成高位截癱,她始終不離不棄,22年如一日精心守護著丈夫,還含辛茹苦地培養了一對雙胞胎兒子雙雙考入大學。
12號張金建(已故)
事跡:被譽為「楓橋經驗」踐行者的張金建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見義勇為行動中不幸失去了生命。作為諸暨市楓橋鎮海角村治保、調解委員,流動人口管理員的張金建多年來工作認真負責。
13號徐文仙母女
事跡:皮肌炎、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無論誰攤上一種,都猶如走到了鬼門關,12歲的徐佳藝卻被這三大病魔相繼纏身。1000多個日日夜夜,徐文仙背著女兒踏上萬里求醫路。為了讓女兒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徐文仙買來很多勵志書讀給女兒聽。
14號朱建成
事跡:大山深處。45年。朱建成拉扯著無數個孩子的手,踩著泥濘的山路,守著一所山村小學,點亮一盞燈。獨特的復式教學課上他是老師,孩子們中午回不了家時,他是炊事員,校舍改建,他是工地上的監工,學校建成,他又把綠化校園的責任挑在肩上。
15號董忠岳
事跡:作為「舟山市道德模範」的嵊泗縣菜園鎮青沙村村民董忠岳,2000年,他接手東北一個工程後聘請了80多名工人,不料工程半途擱淺,工程單位拖欠他工程款共計170多萬元,其中工人工資就有110多萬元。為償還欠工人的工資,8年多來,老董心懷誠信嘗盡千辛萬苦,一家人四處打工還債。現在,背著沉重債務的老董還在忙著四處承接工程,等到今年最後一筆工程款結清之後,他將支付完所有欠工人的工資。
16號郭文標
事跡:郭文標,浙江台州溫嶺市的一位普通漁民,他三十年如一日,義務守護著自己熟悉的那片海域,驚濤駭浪中,他成功處置了近百起海上險情,奪回了數以百萬計的財產和數百條瀕臨絕望的生命,被沿海群眾稱為「平安水鬼」、「海上救護神」。
17號援建夫妻
事跡:他倆都是「80」後的一代人,先後來到地震極重災區四川省青川縣營盤鄉,丈夫支援災後重建,妻子支教;他倆把新房安在援建工地的板房裡。小夫妻倆夫唱婦隨,共同投身災後重建工作,當同齡朋友們在物質條件充裕的城市享受生活時,他倆卻在條件艱苦的地震災區書寫不一樣的青春。
18號楊曉麗
事跡:多年來,曉麗不向命運低頭,堅持帶著母親上學,得到了社會的好評。2008年3月18日,在楊曉麗同學的積極發起和倡議下,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曉麗愛心傳遞站」正式成立。它成為曉麗愛心傳遞站和貧困地區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橋梁。
19號張獻斌(已故)
事跡:張獻斌紮根基層、愛崗敬業,三十年如一日,奮斗在條件艱苦的山區農業生產第一線;他心繫群眾、服務群眾,無償墊資金和物資助農戶發展生產,死後留下了欠53名村民8萬多元的賒款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保險管理人物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