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增強投資者風險意識,引導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回歸」為主題寫一篇題目自擬2500字左右的文章。求大
增強投資者風險意識,引導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回歸
近來,「大資管」、「泛資管」成為業內經常談論的話題之一。在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金融深化,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的大背景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空間巨大。特別是對銀行而言,新的市場環境要求銀行業必須對自身的運行模式進行深刻變革,這種變革應使銀行建立更有效的信貸資產配置機制和更多元的市場化業務,這種變革應把銀行從傳統銀行變身為數據分析者、集成服務商、撮合交易者和財富管理者。商業銀行要從靠「借給人錢賺錢」,到「給人管理錢賺錢」。從國際金融業的數據也可以看到,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管理資產規模遠大於銀行業務資產規模。因此,長遠看資產管理市場潛力巨大。但在金融監管去杠桿,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不斷累積、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當下,資產管理業務如何走得更遠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結合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目前發展的實際,資產管理業務良性有序發展的路徑選擇至少應有以下兩點需要把握。一是建立柵欄、回歸本源。主要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面臨的壓力與制度框架設計;二是邊界突破,同業競合,主要想說明新形勢下的「大資管」跨界布局。
一.建立柵欄、回歸本源
包括銀行理財在內的資產管理業務,本質上是受託代客業務,資產管理機構按與投資者事先約定的投資范圍進行資產組合配置和投資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投資者承擔,資產管理機構履行受託、盡責的義務並收取管理費。任何存在剛性兌付的理財產品本質上都是借貸關系而非受託資產管理關系,都應對資產管理機構比照銀行的監管要求計算風險資產並有充足的資本做支持,以防止監管套利。這也是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金融監管機構提出「柵欄」原則以防範不同性質的業務過度交叉所帶來的風險隱匿與擴散的主要原因。例如,在2013年 1月開始實施的國際會計准則第十條修正案(IFRS10)就明確規定,判斷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或設立的對沖基金是否在金融機構自身資產負債表外核算不再單純根據理財協議所載明的法律關系,而是看銀行對理財產品或基金是否有實際「控制權」。如果其風險收益實質由銀行承擔,則產品或基金應在銀行表內核算並計算風險資產,以避免金融機構借所謂的表外理財產品隱匿風險。因此,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制度框架設計、業務發展模式首先需要堅持的原則就是如何在法律形式與業務實質上回歸代客的本源,使基礎資產的風險與收益能夠過手給投資者。否則,我們要討論的就不是「資產管理業務如何走得更遠」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走得下去的問題」。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而言,既要看到中資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我國利率市場化和資產證券化發展進程緩慢,企業直接融資市場欠發達和投資者投資渠道匱乏的背景下銀行創新的產物,且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超過十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產品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為投資者帶來了持續投資收益的同時,連通了投資與融資,推動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促進了中國金融投資體系有效前沿面的逐步形成;也要看到,銀行理財產品以約定收益率方式為主的發行模式以及法律地位缺失等問題,使得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收益隔離、過手機制沒有真正確立,盡管法律協議上明確客戶承擔風險,但剛性兌付的現象客觀存在。約定收益率的發行方式使得理財產品所投資基礎資產的利率風險、市場風險沒有傳遞給投資者,又由於銀行聲譽的背書,使得信用風險也沒有傳遞給投資者,從而不可避免地刻上了影子銀行的烙印。各行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收益率,實際反映了各行的籌資成本,其收益差別更多是各行之間的信用溢價,而不完全是理財管理能力的差別。盡管由於銀行相對審慎的風險管理政策、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持續的增長以及銀行自身的盈利能力支持,使得銀行理財業務截止目前還風險可控,但相對有利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去杠桿、去產能,必然帶來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累積;二是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銀行盈利能力下降,銀行間的並購將會出現。銀行自身難保,又如何保證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銀行理財原有模式必然難以為繼。因此,資產管理行業以及銀行理財業務也應該遵循「柵欄」原則,在風險隔離的前提下,把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收益傳遞給投資者,使得銀行理財業務回歸資產管理的本源。在我的理解中,柵欄能夠成立應該有三個前提條件:第一是風險可隔離,第二是風險可計量,第三是風險可分散。金融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風險的處置與定價」。在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中,風險是被管理的。金融風險是通過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與持續信用風險監測(貸後管理)、模式/模型選擇與組合管理得以控制的,儲戶(投資者)僅承擔銀行的信用風險而不承擔銀行貸款所對應的基礎資產的風險。而在以金融市場為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中,風險處置要靠分散。普通投資者是無法進入基礎資產,包括股票和債券發行企業的管理運營當中去的,而只能通過基金為代表的資產管理機構通過組合投資、動態管理來分散風險,通過對開放式產品的認購贖回,用腳投票來選擇風險的承擔和不承擔。因此,直接融資體系中風險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專業化的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機構,以分散化的風險轉移為主要控制手段,投資者直接承擔了基礎資產的風險,但由於資產管理機構的動態管理與組合投資,單一基礎資產的風險被層層分解,最終能夠被不同風險偏好的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所承受。只有理財業務或是資產管理業務的投資風險最終被投資者承擔以後,才能使投資者真正獲得風險收益;才能使原來集中在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得以轉移出來,真正促進直接融資的發展與中國金融結構的轉型;也才能使理財或是資產管理業務能夠擺脫銀行或是資產管理機構自身資產負債表或資本金的束縛,從而走得更遠。這也正是去年10月,監管機構推出「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理財管理計劃」的初衷。「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這一配套業務框架制度設計的提出是在銀行理財業務框架內,為了繼續發揮銀行理財業務為投資者創造財產性收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促進銀行轉型等積極作用的同時,解決理財業務存在的信息不透明、影子銀行隱形風險積累、通道業務放大金融杠桿等問題,按照「柵欄」原則,分別在理財業務的資產端和投資端做出的規范性安排。「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一種由商業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設立、直接以單一企業的債權融資為資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記託管結算機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統一登記託管、由合格投資者(銀行理財管理計劃)進行投資交易、在指定製定渠道進行信息披露的標准化投資載體(SPV)。「銀行理財管理計劃」有別於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發行的開放式、無預期收益率、僅投資銀監會認可的標准金融工具(債券、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等)並獨立開戶、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和單獨核算的理財產品。「工具」是在信託型、合夥制之外的一種特殊目的載體(SPV),在法律形式上起到風險隔離與破產遠離的作用,並保證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一一對應,避免脫實向虛。工具的創設引入外部評級、公開發行、集中薄記、持續報價、連續估值、以及最高80%的自我投資,並在向「計劃」管理銀行披露相關信息,使得非標準的基礎資產轉化為可交易、可估值、透明的標准金融產品。「計劃」則藉助另一個基金化的特殊目的載體,通過動態管理(開放式)、組合投資、公允估值(非預期收益率)、信息透明,做到分散風險並將基礎資產的投資收益於風險過手給投資者,銀行只收取管理費。因此,「計劃」的特性確立以「工具」的可交易、可估值為基礎,「工具」的風險傳遞以「計劃」的組合投資為要件,工具是立柵、計劃是橫桿,兩者缺一不可,構成了理財業務堅實的柵欄。與很多媒體著重分析「工具」對債券的替代或是對通道業務的沖擊不同,我們認為整體框架設計重點不在「工具」,而在「計劃」。通過理財管理計劃的動態管理、組合投資解決了單一投向的集中度風險以及實體經濟需要長期資金但資金端需要流動性的矛盾,增加了理財業務與實體經濟的擬合程度,特別是通過「理財管理計劃」的發行,促進銀行理財產品向開放式凈值產品轉型,破除剛性兌付,使得理財業務回歸本源,這是整體框架設計終點,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本身可能只是這一歷史過程中的過渡產品。隨著「計劃」的大量發行並被投資者逐漸接受,銀行理財逐步演變為中國債券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不僅賦予了銀行應對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的有效防禦武器,也促進債券等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一個強大的債券市場或債權直接融資市場與一個強大的資產管理行業相互配合。像海綿一樣,銀行資管的厚度可以吸納債券市場化可能的違約風險,將會使得中國債券市也能破除剛性兌付,真正變身為企業直接融資,債券市場的發行主體層次更加豐富,信用溢價更符合企業自身的信用狀況,銀行理財投資的方向肯定是以公募市場債券為主。希望通過新老理財產品一段時間的並行,這些改革措施能夠使得我們的理財業務在未來兩三年取得政策制定製高點,因為很多時候監管政策制定帶有偶發性,這可能是由一篇報道引發,也可能是由高層領導批示所引發,但政策是否符合市場導向存在疑問。通過專業化取向的監管政策制定,保證我們理財發展路徑選擇符合市場化的方向,是理財業務制度創新的重點。如果繼續剛性兌付,理財業務將會佔用銀行的資本金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源,必將受制於銀行發展邊界的限制。只有銀行理財產品從法律形式到業務實質真正回歸代客業務、回歸資產管理,銀行理財才能隨著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真正做大。所以說建立柵欄,回歸本源是資產管理業務能夠走得更遠的前提條件。
二.邊界突破、同業競合
大資產管理時代的跨界布局主要體現在投資端的「資管投行」以及資金端的「模塊化的財富管理」。投資端,作為最活躍的金融市場參與者,逐利屬性決定了資產管理在不斷尋求新的投資領域,其投資邊界也在不斷被打破,新的投資品種、新的交易技術不斷納入資產管理機構的視野。上個世紀50年代前,資產管理的精華部分還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場,因為「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的沖擊還處於市場孕育階段,公司債券還僅僅作為被動投資放在替補席上。二戰後至60年代,經濟企穩催生了公司債券發行量的急劇增長,而伴隨著70年代石油危機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結束,美國國債市場拉開了長達30年的大牛市行情,債券投資才逐步成為資產管理行業主動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ABS、MBS、REITs等一系列資產證券化技術和以B-S期權定價模型為代表的量化投資交易、以及對沖基金的興起不過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存在金融管制的領域,由於金融市場被不同的監管規則所割裂,資產管理管理機構更有沖動通過創設金融產品去打破管制與市場割裂以獲得套利機會。例如上個世紀70年代,由於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儲蓄貸款機構等機構投資者的被不同的「牌照」以及會計准則所限制,投資范圍被區隔在特定的領域,而新興的資產管理機構則完全沒有限制,他們通過創造各種證券化方式在國債、公司債、抵押貸款等各領域進行組合投資,如同PIMCO的首席投資官Bill Gross在1986年他寫的第一篇名為Bond Wars的隨筆寫到 「只有有人能夠創造一個證券化工具,一切都可以進行套利(…anything in theworld can be arbed, if onlysomeone would create asecurity to do it)」。這些金融工具在創設之初,因為可交易性差,而往往是非標准化的和OTC的(判斷標准與非標的區別不是其交易的市場,而是其可交易的本質,國外稱為marketablebond與non-marketable bond)。但隨著這些工具的投資價值被投資者所認識,規模的擴大與市場的成熟,使得原本非標准化的產品逐漸標准化,並成為場內交易工具。例如,成熟金融市場上銀行貸款往往存在流動性較好的二級市場,因此,相伴隨也同樣存在可以投資貸款的基金(loan fund)。中資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與壯大,實際就是通過管制套利與創設(非標)投資工具,打通了客戶資金與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特別是信貸市場的區隔,平滑了投資譜系中的收益風險曲線,促進了中國投資有效前沿面的形成,也成為自身快速發展的催化劑。2012年以來,中國證監會、保監會推出了一系列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子公司定向產品以及保險公司債權計劃等政策,都可以看作監管機構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放開投資管制,使得資產管理機構投資更有效的努力。未來,資產管理行業面對的投資邊界還會進一步擴大,這既是由於金融產品與交易技術的創新仍層出不窮,更是由於市場的波動和信息時代的信息壁壘被打破。新的市場環境下,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的累積使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局與波動,信息高速傳遞也放大了噪音所帶來的擾動。傳統的資產管理業務面對金融市場一般僅作為買方被動接受金融市場上的債券、股票等金融產品進行資產配置,但由於在市場缺乏有效對沖工具時,系統風險難於避免以及資產管理機構原有的信息優勢被財經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自媒體的發展不斷削弱(當下,一個微信圈足夠廣的散戶擁有的市場信息可能不比一個小券商少)等原因,對抗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關鍵更在於獲得收益足夠的優質資產。如同打乒乓球,在無法判斷對方來球旋轉方向時,重板是最有效的回球方式。因此,資產管理行業競爭重點與專業能力建設除傳統的市場分析與大類資產配置外,也要增加金融工具創設以獲得風險與收益配比更佳的優質基礎資產的能力,即尋找新α的能力,仍局限於固有投資領域的資產管理機構只能是自廢武功。這方面,耶魯基金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家表現優異的長期捐贈基金管理機構是最早進入另類投資領域的資產管理者,1973年起投資杠桿收購,1976年進入風險投資基金領域,上世紀80年代使用量化對沖工具開始絕對回報策略,從而為其帶來豐厚的回報。新形勢下國內資產管理業務核心能力除市場投資的研究能力、大類資產的交易能力、平衡有效的風險控制能力外,還應有金融工具的創設能力和客戶投資活動粘合的能力。優良資產只能是來自於實體經濟。9月份曾經有個流傳很廣的段子—「做標債的從全球經濟到美國QE、新興市場危機到國內工業增加值、流動性分析,然後又是久期,凸性,騎乘免疫、二叉樹定價,終於把收益率做到了6%,然後銀行一個客戶經理買了一個非標,眼睛一閉一睜,輕輕鬆鬆地做到了9%」。段子反映了市場的一種情緒,在實際路徑選擇上,決不能如此簡單與放縱。資產管理行業應逐步建立「資管投行」的理念與模式。「資管投行」意味著資產管理行業不能僅僅充當買方被動接受金融市場上的債券、股票等金融產品,在某些時候要成為金融產品的創設者,主動去創設金融工具以融入實體經濟。不同於僅為交易而存在的狹義投資銀行,「資管投行」的精神在於傳承商業銀行的精神,利用資產管理業務獲得的中長期穩定資金把投資融入不同生命周期、不同類型企業的各層面經濟活動當中,包括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融資、權益融資、並購重組、現金管理等,從而在經濟增長結構性變化的背景下獲得優質的資產,也更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資管投行」的價值一是在於將資產管理的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進一步下沉企業經濟活動中,在中觀組合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微觀層面與融資客戶的粘合,通過對所投資資產的信用資質變化和還款來源的持續監控和管理,降低違約風險、提高投資收益;二是作為嫁接投融資的一座橋梁,「資管投行」在市場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中為企業提供中長期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幫助企業乃至實體經濟突破在發展中的各種制約和瓶頸。我認為在現階段有三個主題可供資管投行選擇,一是城鎮化背後的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二是經濟結構調整、過剩產能淘汰背後的並購重組;三是資本項下開放與美國經濟轉強背後的海外投資。如果有現成金融產品可以選擇,我們可以去評估並投資,如果市場缺乏相應的產品,資產管理機構應藉助資管本身的資金實力,通過內部的不同部門或是合作夥伴,創設金融工具,使得資產管理的投資觸角直接作用到實體經濟。資金端,傳統的資產管理與投資者的粘合度弱,客戶往往掌握在渠道手中。但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資管業務與客戶拉近了,直接改變產品服務提供商與客戶、渠道之間的關系。互聯網的精神內涵是「開放、平等與客戶體驗」。開放。按馬化騰的說法,互聯網是「連接一切」,我理解還要加上「拉到眼前」,通過移動互聯,任何銷售中介都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互聯網金融下,標准化的金融產品與非金融產品一樣都可以直接推送到客戶眼前。平等。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也更見平等。以前,資產管理總認為投資者是分層次的,但淘寶淘寶天貓雙十一350億的交易量,證明了互聯網上任何人都可能是英雄。正如David Bowie在倫敦奧運會上的歌曲「Heroes」所唱的「we can be heroes, just for oneday」。互聯網金融面前,私人銀行客戶、財富管理客戶、大眾理財客戶、屌絲理財客戶的邊界模糊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平等,消費者參與生產決策。對金融而言,就是信息的透明。你會發現,在互聯網上,你的信息佔有量可能並不比一個經常上網的老太太更多些。客戶通過各種自己的知識、通過專業網站,完全可以對不同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做清晰的對比。客戶體驗。以「客戶為中心」的提法太虛化了,互聯網強調把客戶體驗做到及至才能生存。有人說,要以「二」的精神做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如果你做的不夠好,說明你還不夠「二」。因此,而互聯網的開放為資產管理行業直接面對終端客戶提供了條件,但也需要金融機構低下原本高傲的頭,按照互聯網的精神去改變自己的基因。但同時看到,復雜金融產品難以完全在互聯網上進行風險的揭示與定價,因此資產管理產品直接通過互聯網對接投資者或是標准化程度高的貨幣市場基金類的產品,或是需要提供模塊化的財富管理服務。例如,互聯網和資產管理相結合可以通過大數據挖掘對客戶消費模式和日常資金流的進行分析從而篩選出客戶的資產負債情況,收入情況,風險承受能力等一系列必要條件,並可以據此推薦適宜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的資產則是由模塊化的資產管理產品所組成,客戶即可以選擇「一鍵式投資」,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定需求做相應配置比例的調整或刪改。模塊化財富管理服務透過互聯網這一開放平台,平等地將一切可投資資源、財富顧問服務、個性化資產配置、金融產品評級等服務完整的呈現在每一個客戶面前,使得大眾財富客戶既能獲得等同於私人銀行客戶一樣「tailor-made」的用戶體驗,既藉助互聯網金融將服務門檻下移,這正是金融民主化的體現。但在客戶層面表現出相對多樣化的資產配置背後,資產管理機構仍可實現集約化的投資與管理。從資訊提供、市場研究、組合管理、模型設計、交易經紀、託管清算到平台系統,資產管理本身就是一個業態豐富的行業。資產管理行業如向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兩端跨界延伸,所提出的多元化的能力要求,更使差異化發展與同業競合成為必然。不論是銀行、信託、券商、保險、基金,都有其發展的空間,但發展與合作的前提是價值提供的核心競爭能力。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都應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確定適合的戰略進行業務擺布,例如信託業可以發揮基礎資產結構化設計方面的能力向投資銀行發展,可以藉助信託清晰的法律關系通過家族信託等工具的拓展向私人銀行進軍,也可以發展清算託管平台業務成長為紐約道富銀行一樣以託管業務見長的機構。沒有價值提供能力的機構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單純的通道業務一方面拉長了中介鏈,催生資管泡沫,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杠桿率,增加了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一方面使參與者心態浮躁,一味賺快錢而忽視了能力建設與基礎工作的推進,最終在市場變化、政策改變之後敗下陣來。間接融資體系以銀行為主導,而在以金融市場為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中,資產管理行業連接投融資,具有核心地位,沒有資產管理業務的良性發展,就不可能有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的轉換。正所謂守正出奇,資產管理行業應堅守代客理財的本源和專業的資產配置、組合管理、風險平衡的理念,根據新的市場環境,跨界布局尋找新的收益驅動因素與資金獲得方式,資產管理行業之路應該可以走得更遠。
② 國家對投資管理公司有什麼規定
(這是深圳市的投資管理公司的規定,你可以做一下參考)
投資管理規定 (2009年)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目的與依據
為規范公司投資行為,實現投資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保障投資資產安全及有效增值,維
護股東合法權益,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深圳市國資委《深圳
市屬國有企業投資管理暫行規定》、公司《章程》及相關制度,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於深圳市長城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控股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以
下簡稱「直屬企業」)的投資行為。
第三條 投資定義
本規定所稱「投資」是指控股公司或直屬企業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或無形資產等公司資
產實施的對外投資行為,包括:
(1)土地儲備、房地產開發等房地產項目投資;
(2)設立直屬企業、收購兼並、合作出資、對所出資企業追加投入等股權投資;
(3)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等固定資產投資;
(4)其他符合法律、法規及公司制度所規定的以公司資產實施的對外投資。
第四條 高風險投資限制
控股公司及直屬企業原則上不得進行高風險的投資行為,包括但不限於進行任何形式的炒作
性證券投資、理財產品投資、利率匯率產品遠期和掉期交易、期貨期權交易等投資行為。
進行上述高風險投資行為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監管規定、控股公司《章程》和相關制度,並
由控股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第五條 投資主體與管理許可權
控股公司和直屬企業的投資項目由控股公司的投資主管部門實施全程監督管理,主要包括投
資項目的初選、立項、可行性研究、審批、實施監督與後評價等。
第六條 投資主管部門
控股公司董事會辦公室負責股權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投資策劃部負責房地產項目投資2
管理;風險控制部負責投資項目的重大風險管理和審計,財務部負責投資項目的日常財務管理。
第七條 投資管理原則
控股公司和直屬企業對於投資行為應遵循以下管理原則:
(1)遵循性原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和公司制度;
(2)執行性原則,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政策、公司戰略規劃;
(3)風險性原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因素的項目原則上不得投資;
(4)審慎性原則,對於不確定的不利因素作為否定因素加以判斷;
(5)經濟性原則,合理配置資源,促進優化組合,創造良好效益。
第八條 投資決策原則
對投資項目的決策許可權劃分、決策程序須嚴格依據控股公司《章程》及《總經理工作細則》
的有關規定執行。
投資項目適用於市國資委《深圳市屬國有企業投資管理暫行規定》,且未達到股東大會審議
標准時,須按控股公司《章程》規定,由控股公司董事會會議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審議同意,再按
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規定辦理手續。
投資項目適用於市國資委《深圳市屬國有企業投資管理暫行規定》,且未達到董事會審議標
准時,須按控股公司《總經理工作細則》規定,經控股公司領導班子會議決策,再按國有資產管
理相關規定辦理手續。
第二章 投資項目前期管理
第九條 投資項目初選
控股公司和直屬企業的投資項目由投資主管部門負責項目初選,直屬企業予以協助;直屬企
業年度預算內的小額固定資產投資由該企業自行初選。
投資主管部門和直屬企業應當根據投資管理原則,積極為公司尋求投資機會,合理初選,促
進公司發展。
第十條 投資項目立項
對於初選後的擬投資項目,投資主管部門應提交項目建議書或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材料向控
股公司申請立項,由領導班子會議審核批准立項。
第十一條 可行性研究要求
在投資項目立項後,應進行全面、充分、嚴密的可行性研究論證,並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十二條 可行性研究責任主體3
控股公司投資項目由投資主管部門負責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涉及直屬企業的,直屬企業應
當予以協助。
直屬企業投資項目視情況由直屬企業協助投資主管部門或者在投資主管部門指導下進行可
行性研究論證。
第十三條 可行性研究內容
可行性研究應當以投資項目實施的必要性、技術與經濟可行性為基本內容,主要針對以下問
題進行分析論證:
(一)投資的外部環境分析;
(二)市場狀況分析;
(三)投資回報率;
(四)投資回收期;
(五)投資流動性;
(六)投資的預期成本;
(七)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
(八)稅收優惠條件;
(九)投資風險(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等);
(十)對實際資產和經營的控制能力。
第三章 投資項目決策管理
第十四條 投資項目決策管理方式
控股公司根據《章程》和《總經理工作細則》中關於股東大會、董事會和領導班子會的投資
決策許可權,對投資項目實行逐級審批,並依法進行信息披露。
控股公司根據《深圳市屬國有企業投資管理暫行規定》,對於應當經市國資委核准、審批或
備案的投資項目,另行完成相關程序。
第十五條 控股公司對直屬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
直屬企業除在年度預算內的小額固定資產投資外,所進行的房地產項目投資、股權投資、大
額固定資產投資和其他投資須上報控股公司審批。
控股公司對直屬企業投資項目履行如下審批程序:
投資主管部門收到直屬企業報送的全部資料後,由分管領導組織投資主管部門和相關業務部
門進行初審,並在十五個工作日內提出初審意見。4
初審予以否定的項目,直屬企業可在十個工作日內申請復議一次。 初審認定為可行的項目,
由投資主管部門提交領導班子會議進行審議;須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批準的,應當進一步履
行相應審批程序。
投資主管部門根據最終審批結果,下達書面批復文件。
第十六條 投資項目審批原則
控股公司對投資項目進行審批應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一)本規定第七條所列投資管理原則
(二)市場潛力較大,經濟效益良好;
(三)與企業投資能力相適應,資金、人才、技術、物質等條件具備;
(四)法律手續齊備;
(五)上報資料齊全、真實、可靠;
第十七條 投資項目審批時所需資料
控股公司審批投資項目時,投資主管部門及直屬企業須報送以下材料:
(一)項目投資立項批准文件;
(二)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相關資產評估報告(如需);
(四)有關合同(協議)草案;
(五)有關合資、合作單位的情況介紹、工商登記資料和資信證明;
(六)必要的政府有關部門批復文件、專業技術鑒定文件、法律顧問意見書等;
(七)項目負責人情況;
(八)資金來源說明及投資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
(九)按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對於尚未審批的投資項目,不得對外簽訂任何能夠產生法律效力的合同或進行實際投資。
第四章 投資項目實施管理
第十八條 投資項目實施主體
投資項目經審批通過後,控股公司視情況確定投資主管部門、專門項目小組或直屬企業負責
項目實施的全程管理;同時應當明確項目責任人,在項目實施的相關合同履行完畢之前,原則上
不得更換項目責任人。
第十九條 投資項目實施情況報告5
投資項目責任人應當每半年定期或視情況不定期將項目實施情況以書面形式報告投資主管
部門,報告資料主要包括:
(一)財務報表;
(二)投資項目實施進度;
(三)項目累計投資額;
(四)投資回收情況;
(五)項目市場前景分析;
(六)對投資風險的重新評估;
(七)未來的改善措施。
第二十條 投資項目變更
投資項目實施主體和項目負責人應嚴格按照控股公司批準的投資計劃予以實施,不得擅自更
改投資計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若遇到重大突發事件致使原投資計劃受到影響、不能順利實施時,
項目責任人應當立即向控股公司報告情況,由控股公司決定是否更改或終止原投資計劃。
投資主管部門應將項目實際進展情況與實施計劃進行對比,提出調整建議,由控股公司相應
決策機構做出調整決策。
投資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重大情況變化導致投資額超出預算20%以上的,或需要比原計劃
滯後二年以上實施的,應當重新履行審批程序。
第二十一條 項目實施監督
投資主管部門應對投資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建立投資項目分類檔案,歸納總結各項
目的投資、收益及實施運作過程,作為以後審議和規劃相關投資項目的參考。
第二十二條 管理方式變更
就投資項目設立獨立的子公司後,控股公司另行按照相關管理制度對其進行管理。
第五章 投資項目的後評價
第二十三條 投資項目後評價
投資項目實施完成後,投資主管部門應當對已經過一至二個完整會計年度營運的項目以及建
設工期延長一年以上的在建項目,組織進行投資項目後評價,對項目的實施過程、結果和影響進
行全面回顧和評價。
對分階段實施、時間跨度較長的房地產項目,可按階段進行後評價。
第二十四條 後評價內容6
投資項目後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對項目可行性論證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進行評價;
(二)對投資決策的合規性進行評價;
(三)對項目實施管理(如成本、質量、進度控制等)進行評價;
(四)對投資項目的財務和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將投資項目取得的經濟效益與年度投資計劃
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對比,檢查投資項目是否取得原定經濟效益,並分析差異原因;
(五)分析影響項目經營的各項因素(如政策、管理、財務、技術、環境等),對項目是否
可持續經營並取得穩定收益進行評價,如發現項目預測與估計分析中的不足,應改善投資預算與
資源分配;
(六)總結項目投資、實施、管理的經驗和教訓,為未來的投資提供數據和經驗參照。
第六章 投資項目的監督與責任
第二十五條 監督保障
公司監事應當對重大投資項目進行監督檢查,並就相關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控股公司財務
總監應按照控股公司《財務總監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充分履行其職責,對重大投資項目出具獨
立的審核意見。
第二十六條 公司內部責任
投資主管部門和直屬企業違反本規定要求,在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和決策過程中出現下
列行為的,對於單位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根據公司相關制度給予處分:
(一)未按規定上報審批的;
(二)上報審批時謊報、故意隱瞞重要情況的;
(三)未經可行性研究論證和集體研究而決策的;
(四)通過「化整為零」等方式故意逃避審批的;
(五)干預中介機構和專家獨立執業並發表意見的;
(六)有損出資人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第二十七條 法律責任
投資項目因管理不善、違規操作、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行為導致發生重大損失的,應依法
追究單位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解釋7
本規定由控股公司董事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生效執行
本規定由控股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後生效,原《深圳市長城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
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③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措施的措施有哪些
1.轉變思想觀念
提高業務水平轉變思想觀念,全面提高財會人員的政策和業務水平,是實現財務管理為企業管理中心的前提和基礎。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財思路,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2.建立企業財務約束機制
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資金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重點,要保證管理有效,必須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因此,要以資金管理為龍頭,參與投資決策,全方位建立以量化考核為主的財務約束機制。
3.實行財務預算控制制度
實行財務預算控制制度,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預算管理是信息社會對財務管理的客觀要求。市場風雲變幻,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機遇是企業駕馭市場的關鍵。
4.抓內部管理確保資金合理使用
責任到人,加速銷售資金的回收。銷售部門每月2 7日前制訂銷售和貨款回收計劃。根據計劃由廠長組織財務、供應、銷售、機動設備管理部門平衡資金。
④ 如何加強投資企業後的管理
1.派遣財務人員進駐企業,為財務管理把關。
2.對企業的戰略管理和規范管理/流程管理進行強化『
3.搞好績效管理和企業文化管理工作
⑤ 投資理財公司由政府哪個部門監管
管理機構是中國證監會
⑥ 新時期如何加強保險資金運用和監管
(一)持續深化改革和規范創新
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提高投資效率,減少投資鏈條,降低資金成本,疏通渠道,引導更多保險資金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建設工程以及「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戰略等。在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創新上,要以能否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主業,能否更好地把控風險,能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又提高保險資金使用效率為標准和條件來考量。凡是嚴重脫離實體經濟需要,過度追求短期利益和放大風險、逃避監管的創新,都要嚴加限制和禁止。
(二)積極引導保險資金更好服務商業保險養老產品
「服務主業」是保險資金運用根本要求。保險資金運用要服務好保險產品,提升保險產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支持保險業做好經濟社會的穩定器和減震器。商業保險養老產品具有長期鎖定、保證收益、終身領取等基本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理財產品、基金產品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領域,要發揮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較強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多元化投資能力、長久期資產管理能力和全面審慎風險管理能力,支持商業保險養老產品、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和「養老金第三支柱」發展,為社會養老需求提供穩健、安全和預期明確的養老產品,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三)積極穩妥推進保險資管產品集中登記信息
近年來,金融市場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發展明顯加快,規模快速擴張。相應的監管邏輯也需要動態調整。原先以負債監管為中心建立起的資本充足率監管、償付能力監管等需要向資產負債管理和資產端監管轉變,過去是有多少資本做多少業務,現在要加上有多少能力做多少投資,而且資產端監管更加註重匹配監管、分類監管、信息披露監管、關聯交易監管、穿透監管等。近期,央行正在牽頭制定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以統一資產管理產品標准和監管。對保險資金而言,特別在另類投資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抓緊推進保險資產登記交易平台建設,推動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以及保險資金投資的其他產品集中登記信息,運用大數據和監管科技有效監測和防範風險,顯得尤為迫切。監管部門將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有關工作。
(四)持續健全和完善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機制
探索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改革,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提升專業化水平。探索完善保險公司首席投資官和資管公司首席風險官機制,提升保險機構投資能力和風控能力。進一步豐富風險管理的工具箱,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更多金融衍生產品,來對沖和管理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經濟周期波動、利率波動以及相關市場波動風險。
⑦ 如何杜絕投資理財類問題中出現不法投資公司自賣自誇坑騙消費者的百度問答。 百度知道如何加強監管。
其實只要你多留心點就好了,這個自賣自誇你說是,人家就不認為自己是在誇大他的產品啊,這個無法監管的,只有真正違法了才能管的,否則你不是要禁止他人的言論自由嗎?對投資類產品,首先,騙子一般是以高收益去吸引客戶,那你就要留心他的風險是否與收益匹配,一般金融產品風險和收益是對應的!其次,你可以了解一下市場上正規的類似產品的收益情況,太離譜了你自然就會警覺的!最後,你看這個產品的發行公司是否合規,如果公司合規那也是沒什麼問題的!最後,可以了解一下資金的運用流程,如果資金有銀行負責保管和監管那也可以放心!
總之,防騙還是要自己多留心,選對產品就能既保證本金又獲得收益!祝你好運!
⑧ 怎樣做好企業理財(財務)管理
中小企業要切實從觀念上和方法上拋棄理財中的誤區,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和改進消除理財誤區: (1)加強對財務人員,特別是財務管理人員理財知識的更新,重視財務人員的後續教育。 盡管我國改革開放很久了,財務知識也進行了不斷地更新,但是財務職業似乎只是一門手藝;企業和財務人員又不注重後續教育,造成財務人員學習不夠,知識更新不夠,整體素質較差,頭腦中還是計劃經濟的那種多要錢、多籌資金,忽視資金管理的觀念,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理財的要求。 而且對我國企業現有的財務管理觀念和方法也產生巨大挑戰,理財中的誤區逐步顯露出來。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立於不敗,必須掌握和運用科學的理財方法,進而降低企業的成本。 (2)「最佳現金持有量」是指即滿足企業資金流動所需又不影響企業發展速度的現金持有量。 從現金流入與流出的匹配管理看,是不可能完全實現數量和時間上的匹配,而達到理想狀態。 現實中在某一時點上,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結果會表現為兩種狀態:一是入大於出,產生現金盈餘;二是出大於入,產生現金短缺。顯然,產生現金短缺會導致支付風險,因此企業必須持有一定的現金。 而現金盈餘則會導致機會成本的增加,或者喪失資金的時間價值。但無論企業以多快的速度將盈餘投入使用,總會有時差,因此正常情況下任何企業都會形成一定量的現金庫存。 對於企業會有一定的「剩餘」資金,作為企業負責人,要很好地利用這筆資金,根據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穩定投資」規劃。做一些民間投資或民間房產抵押貸款等高收益的投資。獲取15%的年利息,來保證你的凈貨幣的保值的目的。民間投資要謹慎,但的確是升值比較快的辦法,也是抗擊通貨膨脹的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3)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尤其是融資困難已引起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 針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商業銀行進一步強化了信貸管理,上收信貸審批許可權。股份制改造強化了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和內部核算,導致減緩了信貸投放,使資金不能及時得到運用,給中小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卻刺激了民間金融的形成。 隨著經濟的發展,民間金融形成一套完善的合法的流程。民間金融主要用於民間投資,民間金融是民間投資的主要資本流入渠道,從而要求民間金融的高效率。雖然民間金融及時有效的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但仍需謹慎操作。 (4)財務管理人員在理財中,要根據本企業生產規模、行業性質、經營特點及管理水平,及時、准確分析各種資本成本。 在充分考慮財務杠桿作用的情況下,合理確定權益性資本和債權性資本額度,力爭達到或接近最佳資本結構,以使資本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切不可顧此失彼,片面地擴大權益性資本或債權性資本。 特別是在進行項目投資上,要充分考慮其未來成本、機會成本等相關成本,進行科學、准確、真實的論證。切不可為爭項目,高估利潤,高估項目現金凈流量。 (5)企業在搞好銷售預測、生產預測的基礎上,要綜合平衡,制定出企業各級各部門都可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最佳財務預測。 財務部門應根據財務預測的數據,進行有計劃的籌集和使用資金。這樣有利於財務部門發揮其在籌集資金上的主動性、計劃性,克服財務人員為了防止工作被動,追求增大資金量和大量存放現金資產的弊端。同時可以避免企業在資金使用上的盲目性,給企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要記住,使用任何資金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⑨ 投資理財公司由哪個政府部門管理1
目前的投資理財公司沒有被哪個政府部門管理。從資產類別的角度來說,目前在國內有比較明顯監管的包括:保險、銀行、證券、融資租賃、小貸業務。有相應部門管理的有私募基金。
⑩ 淺議如何加強投資項目的財務管理
論文摘要:隨著公司對外投資規模的日益擴大、投資項目的日益增多、投資領域的日益延伸,加強公司對外投資項目的財務管理、確保公司投資項目的收益和安全將成為公司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加強對外投資項目財務管理和及時回收投資收益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投資項目 財務管理 收益 安全 根據2009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核心理念「保增長、調結構」,結合南京市提出的「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總體要求及集團「打造成多元化、區域性、立體式的企業航母」的總體戰略,公司將定位由投資經營服務型企業向投資收益型企業轉變,力爭成為集團二級投融資平台。截至目前,公司對外股權投資累計達到3.2億元,年投資收益約4000萬元,投資范圍涵蓋房地產、金融、能源和創意文化產業,投資方式以參股為主,控股為輔。 在「十二五」期間,公司將依靠自身力量努力打造「交通投資」品牌,力爭早日實現穩定、豐厚的投資收益,為集團「十二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補充性資金。期間,公司每年對外股權投資不低於5000萬元,累計對外投資預計將達到4億元,預計綜合投資收益率不低於15%。 公司投資領域已涉及地產(住宅與商業)、金融、能源和文化傳媒等領域。「十二五」期間,公司將繼續深化對上述領域的投資,進一步進入新能源與節能減排、地產領域的保障房項目、金融領域的基金投資項目。 隨著公司對外投資規模的日益擴大、投資項目的日益增多、投資領域的日益延伸,加強公司對外投資項目的財務管理、確保公司投資項目的收益和安全將成為公司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如何加強對外投資項目財務管理和及時回收投資收益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一、按照財務標准對對外投資項目的投資收益進行歸類、跟蹤和監控 對外投資項目的收益可以有會計收益與財務收益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會計上看來,只要賬面收入大於賬面成本,即意味著收益的取得。而在財務上則首先要求實際的現金流入量大於現金流出量,即現金凈流量大於零;考慮到時間價值因素,不僅要求現金凈流量大於零,更要求現金流入量的現值大於現金流出量的現值,即凈現值大於零;考慮到機會成本因素,不僅要求凈現值大於零,同時還必須大於機會成本。 公司應根據財務標准對對外投資項目進行分類和實時跟蹤,按照公司確定的投資項目收益財務標准,及時對已投資項目採取加大投入、保持現狀、及時清理退出等措施保證公司投資項目的質量,也保障了公司的整體利益,控制和促進公司投資活動的水平。 二、進一步加強企業外派監事會財務監督工作 1、加強以財務為核心的全程監督 外派監事會通過列席參加相關會議、開展調研、查閱報表、實施質詢、專訪談話等方式對企業重大的財務情況、資產運作、資產質量及經營者行為等實施全過程監督,圍繞事前、事中、事後三個基本環節,有效發揮監督職能。 (1)以重大決策為重點開展事前監督。在企業決策前,監事會可對有關決策項目提前介入並調研論證,著重從風險防範和控制的角度進行判斷,向決策層提出意見和建議。在企業決策時,監事會可以對企業決策過程進行審查和監督,確保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2)以重大經營活動為重點開展事中監督。外派監事會要緊扣企業中心工作,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開展監督檢查,選准切入點和突破口,確定檢查目標和檢查工作方案,有選擇地對企業重大投資、重點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等經營活動深入了解,對發現的違規行為,及時提出糾正意見和建議。 (3)以企業存在問題的督促整改為重點開展事後監督。外派監事會要對企業財務運作、投資擔保、經營效益、資產運營、利潤和薪酬分配等重點問題進行審查,對已發生的問題或存在的隱患,要督促企業進行整改,幫助企業改進和完善規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促進企業規范運行。 2、加強對企業內控有效性的監督 強化監事會財務監督職能,必須加強對管理環境和管理機制的監控,尤其要加強對企業內控有效性監督,對企業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要素進行有效性的評估,評價企業內控制度在合理保證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性、經營管理合法合規、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有效性,督促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風險防範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人員管理 財務上對人的管理,即對外派投資企業做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培養和管理。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執行與實施效果完全是依賴於人的素質與能力而定。如果沒有適當的財務管理人員,就無法滿足公司對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需要。對人員的管理表現在以下方面。 1、實行嚴格的選聘標准 財務人員良好的素質是公司向投資企業派出財務經理和出納以保障公司利益的關鍵。 2、實行專職制度 對於向投資企業派出的財務負責人和出納建議實行專職制度,便於更好地掌握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 3、實行定期匯報制度 公司財務部門每月召開一至兩次部務會議,專門匯報交流投資企業的財務情況及管理心得,其中重要的財務信息應及時匯成文件上報公司領導及相關業務部門,以利於公司對投資企業的管理。 4、實行定期培訓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發生了重大的變革。為盡決跟上這種變化,公司財務部門需要不斷地培訓。定期培訓制度一是適應會計制度的變革,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二是向國際慣例靠攏,加強對國際會計准則的了解,以適應國際化的步伐,三是加強對科技動態與財會專業的發展等相關業務的了解,比如,已進行過包括新舊會計制度的對比、企業價值評價、內資企業與合資企業稅收政策的比較、網路與會計、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異同系列專題培訓。力求使派往投資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擁有較高的財務前瞻性及較綜合的財務管理能力。 5、實行外派人員:重績效考核制度 公司對於外派投資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和出納等財務人員,除了參加投資企業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考評外,更主要是要參加公司對外派人員績效考核體系。 四、制度設計 設計財務管理制度,也就是通過一定的程序和系統、一定的規章制度保證對投資企業管理的有效實施。對投資企業的財務管理應該是一個系統,對於投資項目來說,它起始於項目的考察論證階段,結束於項目資本變現退出,貫穿於公司資金一資本化一資金的長循環之中。 1、投資前期財務評價 項目投資前的財務評價很重要,它關繫到投資項目的價值認定問題,沒有較大價值的項目是不值得投資的,但投資的價值點在何處,它是否真實可靠,這不能僅僅根據項目的技術是 否先進,有沒有市場來定性判斷,還要做細致的經濟可行性及投資價值的評價。財務評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財務評價的經濟可行性是令人懷疑的。在公司的投資決策程序中,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由財務部門參與並出具財務審核意見,公司要制定一套標準的《盡職調查一財務可行性分析工作底稿》,從搜集資料的完整程度到資產、負債、權益的個體評價的認定細節做規范性的描述,使投資評價工作有章可尋,對投資項目的論證過程起到既有提示又有要求的作用。對投資項目的投資前調查與了解是否充分,對其價值的判斷是否准確,定價是否合理,談判條件是否有利,直接決定了投資後管理的難度,也決定了將來退出時獲利空間的大小,因此,投資前的盡職調查和各種評審就顯得非常重要。公司財務部門和投資部門對可行性報告出具財務審核意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項目的投資價值,規避投資風險,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2、投資企業動態財務管理 對已投資項目的管理是公司對外投資實現保值、增值的必然階段。一般在公司與投資企業簽訂合同文本時,從財務審核與監督的角度出發,應專門設計財務管理方面的約定,其中包括由公司委派財務負責人和出納的約定,指定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約定,對股東定期公布財務信息的約定等等。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從制度上保證了公司對投資企業的管理權和監控權,從而更好地保證了公司在投資企業的收益權。 五、管理手段 在財務管理具體實踐中,實行縱橫交叉的網路式管理,可以既保證對投資企業的動態全面了解,又重點掌控一些核心技術和管理經驗,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財務負責人單任制和輪崗制 財務負責人單任制即由公司派出唯一的財務負責人,負責管理投資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優點是控制比較嚴密,管理風險小,缺點是一個企業一個財務經理,管理成本高。但作為國有企業,公司必須採取這種管理方式。同時,公司規定外派投資企業的財務負責人任期三年後進行輪崗。 2、中介機構審計的方式 對所有公司對外投資企業,採取聘請我們信任的中介機構審計的方式進行管理。 3、資料庫管理方式 隨著公司對外投資項目越來越多,項目的動態管理和動態監控難度確實越來越大,公司需要在現有的管理成本下實現對已投資項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於是,我們建議嘗試用投資管理信息系統的方式進行橫向動態管理,也就是公司建立資料庫的形式實現對已投資項目財務狀況的動態了解和掌握,主要設立三級財務數據系統,一是大量的基礎財務數據,這是對投資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判斷的基礎,二是在此之上系統自動生成的各種比率分析數據,通過對各種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投資企業的動態財務狀況及趨勢,三是在一、二級數據的基礎上設計的預警系統,比如,發現投資企業的現金保有量不足三個月的消耗量等情況,系統會自動預警。我們希望通過資料庫這種規范、標準的動態反映,滿足公司各類人員在對投資項目管理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