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10-05 05:39:39

A. 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可以促進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三分戰略、七分執行」,戰略制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實施,終不能將美好藍圖和願景轉變為現實,甚至可能因實際運營背離戰略目標而導致經營失敗。為了實現整體的經營目標,就必須按照目標一致的原則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具體工作目標。為了確定目標是否達到,就需要有度量手段,度量目標完成情況的一種方法就是靠預算。預算作為計劃的數量化,不僅明確了一定時期的經營總目標,而且也明確了各個部門的具體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為提供了經營目標的一個全面框架。將根據發展戰略制定的經營目標進行分解、落實,可以使的發展戰略規劃和具體行動方案緊密結合,從而實現「化戰略為行動」,確保發展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二)全面預算管理具有溝通和協調,提高運作效率的作用

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明確各單位的分工,可減少各單位操作中的隔閡,防止部門之間出現不協調的現象,提高運作效率。預算是成員行動的路線,它表明了內部各級、各部門、各成員怎樣工作才能達成的總體目標,不同層次、不同單位之間預算信息的傳遞、協調可以引導的整體活動,能有效地避免無序的部門行為。通過預算編制協調資源,使資源達到最優配置,並通過預算的執行控制、分析、調整,使實現整體戰略目標。

(三)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對實施內部控制,防範風險作用

全面預算的本質是內部管理控制的一項工具,即預算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為實現目標所採用的管理與控制手段,該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風險。全面預算的制定和實施過程,就是不斷量化的工具,使自身所處的經營環境與擁有的資源和的發展目標保持動態平衡的過程,也是在此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的識別、預測、評估與控制過程。因此,實施全面預算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利於防範風險。

(四)全面預算管理可以考核各部門的業績,起到激勵作用

全面預算為對各部門的考核提供了依據。可以根據全面預算的完成情況,在分析各部門實際偏離預算的程度和原因的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在范圍內統一調整預算或改進本身的工作。劃清責任、評定業績、實行獎懲,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使各部門為完成預算目標更加積極的工作。

B. 您對醫保基金監管相關政策措施有哪些意見建議

醫保基金監管政策措施應該有三道關設置,基金的收交,交費資金由誰負責管理和支出審核報批。三是監督與督察相配合。這樣才能保證醫保基金的安全。因為這些錢都是用來看病和救命的,所以國家必須嚴格管控。謝謝!

C. 全面預算管理中有哪些常見問題

預算編制如何避免「討價還價」
?財務or業務,誰來主導全面預算管理方案?預算目標怎樣才合理?業務預算編制到底該怎麼進行?如何進行預算考核?等等
全面預算管理有什麼用?

D. 如何解決預算管理的常見問題

1、做預算時,各個經營單位與公司老闆討價還價,執行預算時,各個經營單位之間相互扯皮。
「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其中「避害」又是每個人面對不確定情況下的首要選擇。因此,當推廣全員預算的同時,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發生各個層級單位搶奪資源的現象。
搶奪資源最直接的反映,是各部門與公司老闆討價還價。「要我完成工作,就需要更多的資源。如果砍我部門的費用預算,那工作目標就得打折扣」—相信這是絕大部分企業老闆在實施預算管理中面對的窘境。結果往往是,要麼老闆妥協,維持甚至增加資源投入,要麼下達硬性命令,而執行的結果差強人意。
在做預算過程中,各部門表現是搶奪資源、討價還價。在執行預算過程中,各部門的表現則是推諉責任、相互扯皮。
同樣出於「趨利避害」的心理,當執行預算出現不利結果時,每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為結果尋找客觀理由,這些客觀理由既包括環境因素,也包括其他部門單位因素。最終,對執行結果的檢討,變成了「拿手電筒照別人」的游戲,改善措施從何談起?
2、預算編制過程時間長,預算彈性低。
由於是全員參與預算編制過程,從公司制定戰略目標、經營單位分解、編制預算到審議決定預算,經過各個管理層級的討論確定,整個過程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常規預算編制不僅時間長,由於經過各層級討論確定,導致整個預算彈性極低,當經營環境出現突然變化的時候,整個預算體系無法及時應對,調整預算又需要花費相當長時間,錯過了應對的最佳時機。
3、執行預算管理的隱性成本極高。
正是由於以上兩點缺陷,造成執行預算管理的隱性成本極高。首先是實施預算管理過程中,各種會議的成本。無休無止的會議,佔用的是經營活動的時間、人力、和物力。公司不但需要為此投入成本,還要承擔由此產生的經營損失。
其次,由於討價還價、相互扯皮,公司需要承擔無法達成預算目標造成的損失;或者為了達成預算目標,公司被迫增加資源的額外成本。
4、預算管理過於強調全面,反而失去了目標性和全面性。
常規預算管理強調全員參與、全面預算管理。導致參與預算編制過程的人員過於龐雜。所謂「重口難調」,全員參與、全面預算,給預算體系樹立過多的目標,反而容易迷失原本的經營目標。
不僅如此,越是全員、全面,越容易陷在細節的糾結中,整個預算嚴重缺乏高屋建瓴的視野。預算執行結果,也僅限於下降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費用,規范了一些無足輕重的崗位,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毫無用處,「預算無用論」自然產生。

E. 預算管理體制的存在問題

法律法規不健全
相關領域和法律法規配套改革相對滯後,中國的預演算法是199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其誕生於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初期,2008年中國的客觀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2000年實行部門預算改革後,這部預演算法已不能全面指導預算工作。如部門預算編制的時間、細化程度、公開程度都無法可依。 預算編制制度不完善
首先,預算編制內容不夠科學。財政部門提交的預算草案項目不細,預算報表所列科目級次過少,所列內容過粗,且沒有比較詳細的說明材料。政府向人大提交的預算不但普通人大代表難以看懂,即使是許多專業人士也不甚明了。這就會造成人大對政府的預算案「只決不議」的現象。為了確保預算在接受人大的審議時能夠被看懂,並保證預算執行中穩定性,必須保證預算的詳細和規范。這就要求預算編制部門明確細化預算調整的具體內容和對預算超收使用的管理規定,確保預算的嚴謹。
其次,預算編制缺乏完整性。長期以來,中國在財政分配中把財政性資金分為預算內預算外。這種雙軌制運行既違背了預算的完整性原則,又削弱了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由於對預算外資金缺乏監督和制約,使預算外資金演變為部門利益甚至個人利益的小金庫,成為蠶食公共利益的巨大黑洞。此外,中國預算的不完整性還表現在部門預算的編制上,由於中國目前的支出預算是按資金的性質歸類編制,不同部門、單位的資金性質不同、來源渠道不同,於是各種資金如行政經費、科研經費、基建支出等分別由不同的職能部門分配和管理。這就使財政難以對一個預算單位的經費整體使用情況實施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加之預算編制較粗、管理水平不高、執行中隨意性大、追加追減的情況時有發生。
再次,部門預算編制無標准。部門預算應嚴格遵循人員經費按編制、公用經費按定額、專項經費按論證的原則,使每項支出都建立在有可靠依據的基礎上。但是目前部門預算的編制標准並無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很多部門編制預算時都以上年度的執行狀況為基數,考慮本年度的因素,作適當調增,導致每年的收支以一定比例遞增。
最後,實施部門預算改革與現有預算分配權的矛盾。中國現行的支出預算主要是根據支出性質進行編制和管理,而部門預算改革也是強調在不改變預算分配權的前提下進行。這就帶來了難以克服的矛盾與困難。各部門的基本建設預算由計委負責,科研經費預算由科技部負責,行政單位的工資和經費預算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預算職能被肢解,財政對部門預算的控制十分困難。 預算審批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財政部門提交人大審查的預算草案過於粗疏,加之預算審查專業性、技術性很強,而目前各級人大預算審查專業人員匱乏,因此,人大很難對預算進行細致的審查。不僅如此,由於人大對預算案審查的時間過短,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對預算草案的實質審查往往不太現實。一年一度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期一般不超過15天,而人代會要依法進行各項預定的議程,其中審查預算的時間最多不超過一天,地方的人代會由於會期較短,留給審查預算的時間甚至只有幾個小時,因而代表們沒有充裕的時間仔細查閱預算草案。多數代表在舉手錶決時其實並不知道政府預算的內容,更不用說對預算內容的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判斷。這樣造成人大對政府預算的審議走過場。政府的預算沒有經過嚴格把關就生效並付諸實施,其結果是預算的執行和監督也同樣失去意義,而且人大這種未盡職責的態度反過來助長了政府編制預算的隨意性。 預算執行方面的不足
預算執行是整個預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環節。預算執行包括收入入庫、支出撥付以及預算調整等都必須按照法律法規要求的程序進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改變。《預演算法》第9條規定:「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但由於預算只是一個財政年度之初財政收支的預期,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要求預算的絕對不變是不現實的。《預演算法》規定,如果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遇到預算收入超收或短收情況時,政府應該提出追加或追減預算的調整計劃,經相應的人大機關的批准,然後調整年度財政預算。但這一規定例來不被重視。在預算執行中,往往是地方財政預算才定好,國家部委又新出台了政策,財政支出變動性大,不確定因素多。而且地方政府對預算的調整比較頻繁,預算資金調劑過於隨意,預算與決算往往有很大差距。其原因直接緣於預算編制較粗,又缺乏科學論證,因而致使預算執行過程中經常發生追加追減現象。但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卻在於預算執行者並沒有預算即法的觀念,沒有認識到不嚴格遵行預算就是違法,而且在實踐中不執行預算也不受法律的追究,所以預算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就歷來被人們所忽視。 預算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審議政府預算的時間很短,只能對預算進行總體性和一般性的審查,最終監督流於形式。財政監督由於預算編制比較粗糙,預算指標不夠具體,難以為預算監督提供確切依據,在客觀上給預算監督造成了困難,又由於缺少行之有效的監督控制手段,導致預算監督不力。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財政部門對收入和支出預算的執行情況均缺乏有效的跟蹤監督,財政決算後也很少對收入和支出預算的完成情況進行認真的考核和評價;財政對一個預算單位的經費整體控制較差,部門預算外收支脫離財政監督的狀況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F. 財務預算管理的存在問題

只重視短期活動,忽視戰略目標
由於部分企業在財務預算管理過程中,只重視短期活動,忽視長期發展目標,使各期編制的財務預算銜接性差,預算指標與企業長期發展戰略不相適應。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基礎進行財務預算管理,可使企業把眼前利益與長遠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只強調財會部門的預算管理工作
忽視預算管理組織機構的完善
由於我國企業尚未具備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和董事長在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較低,加之多數企業對有無必要開展財務預算管理這一問題的認識並不十分清楚和統一,所以財務預算的編制和調整工作都落在財會部門或預算小組,致使財務預算管理缺乏權威性和前瞻性,難以發揮財務預算的控製作用。
只重視靜態管理,忽視動態管理
在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上,多數企業對業務預算、資本支出預算和財務預算等仍採用傳統的固定預算、定期預算等方法編制,所有的預算指標在執行過程中都保持不變,運行結束時將結果直接與預算指標進行比較。這種靜態預算編制方法適用於業務量波動不大的企業。當企業銷售量、價格和成本等因素變化較大時,靜態預算指標則表現出盲目性、滯後性和缺乏彈性,難以成為考核和評價員工的有效基準。所以,企業應積極尋求科學、合理的方法,加強動態管理。例如:採用零基預算,不受現有項目的限制;利用概率預算,在不確定性環境中提高預算編制的可靠性和預算值的准確性,降低預算指標的風險;實行滾動預算,不僅能及時調整近期預算,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而且能實現與日常管理的銜接,使管理人員始終從動態的角度把握企業近期的規劃目標和遠期的戰略布局。
只重視資金運用管理
忽視資金成本管理
企業主要以業務預算和資本支出預算為基礎編制財務預算,非常重視成本費用預算和投資項目的資金支出安排,而忽視資金佔用成本。這不僅使得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浪費,而且造成資金結構不盡合理,資金成本增高,財務風險加大。所以,企業必須樹立資金佔用的成本觀,加強籌資預算工作,真正做到不因預算安排提前而形成資金閑置浪費,不因預算安排滯後而延誤生產經營。企業通過籌資預算管理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資金籌集方式和成本;二是資金需要與償還及時間安排。
只重製造成本法的運用
忽視成本管理方法的改進
目前,企業仍然採用傳統的製造成本法計算和控製成本。雖然將成本管理與核算工作結合起來,能使成本指標與會計准則保持一致,同時對提高員工生產積極性、增強規模效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確定產品價格、控制未來成本方面,仍不能發揮積極作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如變動成本法,雖然在理論上的研究已趨於成熟,但在實踐中由於管理者的認識、員工的素質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廣泛運用。變動成本法在預算管理中的運用具體規定如下:第一,期間費用預算應當區分變動費用與固定費用;第二,彈性預算是在按成本(費用)性態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量、本、利之間的依存關系編制的預算。
只重視內部因素分析
忽視外部環境研究
部分企業在進行財務預算管理過程中,主要以歷史指標和過去的活動為基礎,結合資金、技術和管理水平確定未來的財務預算指標,往往忽視對外部環境的詳盡調研與預測,使很多財務預算指標難以與外部環境相適應,更難以在企業中實施。所以,企業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不僅要考慮內部因素,更要考慮外部環境因素,如市場佔有率、競爭對手情況和客戶的盈利水平等,以此來確定銷售量變動范圍和價格變動幅度,最終形成彈性預算,以增強應變能力和相應的指導與控製作用。

G. 預算管理的常見問題

在預算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過以下情形:
預算是財務部的事情,部門內部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整天忙著銷售、采購、生產等等事情還做不過來呢。
每年的預算目標管理層都決定了,各個部門就是分解目標,配合編制。
預算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目標總是會被砍一刀的,所以產出目標盡可能留餘地,費用成本盡可能寬松點。
預算執行與實際的差距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是預算編制的問題,還是實際執行有了偏差?到底如何調整?
預算有什麼價值呢?是不是就在管控成本費用?

H. 目前我國醫保制度存在哪些問題

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逐步建立了有時代特色的醫療保險體系,並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往醫療保險制度的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本文從當前醫療保險制度的弊端入手,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加大力度進行醫療保險改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險制度。

1 中國醫療保險制度情況

我國的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建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包括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兩部分。這項制度實施幾十年來,對於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減輕職工的個人和家庭負擔、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經濟發展,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在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醫療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漸暴露出來。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1)醫療費用國家和企業包得過多,負擔沉重、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費用控制機制,造成極大的損失和浪費;(2)醫療保險的覆蓋面窄,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部分職工的基本醫療需求得到滿足與醫療資源浪費的現象並存,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不統一。由於原有的這套醫療保險制度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甚至阻礙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因此,國務院於1998年12月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以下稱《決定》),部署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在1999年內全國基本建立新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決定》頒布以來,全國各省市以「低水平、廣覆蓋,雙方負擔,統賬結合」為原則,加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的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各省市基本上都根據實際建立起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基本框架,成立了社會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社保基辦),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並由社保基金辦負責審核並選定了定點醫療服務機構和定點葯店,擬定出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及相應的管理辦法等。在基本醫療保險之外,各地還普遍建立了大額醫療費用互助制度,以解決社會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之上的醫療費用。

2 現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缺陷

在《決定》頒布實施的4年多時間里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如產業結構的變動、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戶籍制度管制的松動等,現行社會醫療保險體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公平性問題 盡管公平性是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在《決定》中也體現出了這一點,但由於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特殊性,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首先就總體來看,到目前為止,社會醫療保險覆蓋的人群不足1億,不到總人口的1/12,絕大多數人群尤其是廣大農民沒有醫療保障。盡管我們在農村推行的是與城鎮醫療保險體制不同的合作醫療制度,但由於農民收入、鄉級財政等諸多限制,實施狀況令人擔憂,看病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從長遠來看,打破城鄉分割,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必然要求。因此,農村的社會醫療保障問題應該納入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總體框架來考慮。其次,單純就城鎮來看,根據《決定》的要求,參保人群的覆蓋范圍為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包括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至於鄉鎮企業及其職工、城鎮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是否參加,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決定。事實上,各省市在實施中原則上將後者均列入醫療保險計劃中。但是,從實施效果看,由於受企業(包括個人)的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所限,實際參保人群覆蓋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從而導致一大部分人群的醫療需求毫無保障,願意參保而且有支付能力者主要是政府機關、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的職工和效益較好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在職職工,而民營、三資企業的職工、個體工商戶和城鎮居民、城鎮弱勢群體(包括下崗失業人員、低收入職工、大病、重病和特殊病患者、體弱多病的退休人員)參保率很低,原來享受公費醫療的在讀大、中專院校的學生,享受部分勞保醫療保障待遇的職工直系親屬均未納入現行醫療保險保障范圍,湧入城鎮的大量外來勞務工者也完全沒有醫療保障。由於社會人群參保率低,參保職工年齡結構又趨於老化,這會使保險基金的積累性減弱,並逐漸萎縮:一方面使得保險統籌基金的橫向社會互助互濟性差,不能均衡醫療費用負擔;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個人賬戶的縱向積累保障作用大大減弱。這既不利於分散醫療風險,又沒有體現出社會醫療保險的共濟性與公平性,同時,也危及了醫療保險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2.2 基金平衡問題 基金平衡是醫療保險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也是醫療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就目前來看,全國各省、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均存在同樣的問題,即基金收支不平衡,社會統籌基金保障程度低,個人賬戶支付能力弱,無法滿足參保人的基本醫療消費需求。

目前的現狀:一方面,由於前述社會人群參保率低、結構老化等原因,基金的積累性在減弱甚至萎縮,而政府並沒有給予基金以財政支持,加之許多單位應參保不參保,無故拖延保費的繳納,漏報、瞞報工資基數來逃避繳費,致使基金的籌資水平很低;另一方面,從實際醫療消費看,即使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由於統籌基金起付標准設置的「門檻」過高,超過封頂線以上的高額醫療費用負擔風險大,參保人自負醫療費用的比例高等原因,加之缺少合理有效的供方制約機制導致,如醫院亂收費、濫用葯、濫檢查以及葯品生產流通環節虛高定價等問題,一旦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支付就會嚴重不足,且存在較大缺口,參保人不得不用現金支付很高的醫療費用,這給低收入者和體弱多病者帶來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

2.3 補充醫療保險問題 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我國處於現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基本醫療保險只能是「低水平、廣覆蓋」,而它在保險深度和廣度上的缺口,需要依靠補充醫療保險即商業醫療保險來補充。商業醫療保險靈活便利,自由選擇性強,能夠提高社會醫療保障水平,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需要。而其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也可以為基本醫療保險的管理所借鑒,以促進基本醫療保險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因此,只有將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有效銜接,才能使醫療保險體系更加科學和完善。

我國的商業醫療保險起步不久,還存在相當大的發展障礙。集中表現在:(1)醫療改革不到位,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2)缺乏鼓勵開辦健康醫療保險的政策支持;(3)保險公司自身的專業化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醫療保險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管理難度相對較大的業務。由於醫療保險在我國起步較晚,且長期作為從屬業務或附加險來對待,各保險公司在醫療保險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普遍缺乏,風險管理和控制水平較低;人才培養不夠,尚未建立起一支專業化人才隊伍;產品創新能力不強,險種單調重復,難以滿足市場的不同要求。

2.4 醫療機構改革問題 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橫向上來看是行政性壟斷沒有被打破,缺乏公平競爭的環境。政府直接擁有和管理醫療機構,把主要精力放在辦醫院上面,在一定程度上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公立醫院利益的保護者。這限制了其他產權形式醫療機構的發展,市場因為缺乏競爭而使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公立醫療機構利用其壟斷地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亂收費、濫檢查、濫開葯、服務質量差,直接受害的是普通的醫療服務消費者。從縱向上來看,區域衛生規劃不合理是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衛生資源配置條塊分割,重復建設,結構失衡,資源浪費與短缺並存,運行成本高,總體利用效率低,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因此,醫療機構亟待改革,醫療衛生資源需要重新整合。

3 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險制度

3.1 協調社會經濟發展,科學規劃,加強醫療保險制度的宏觀指導 醫療保險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政策,所涉及的社會活動范圍非常廣泛,成為與各參保人員不可分離、密切相關的社會活動。因此,需要制定一個既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又能滿足人們醫療需求為目標的中、長期醫療保險事業發展規劃,以指導社會發展、協調社會、經濟發展關系,並使之成為人們社會行為的行動指南。通過醫療保險事業規劃,實施為參保者提供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醫療保障,努力實現社會經濟與醫療保險事業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從長計議,立足長遠,科學、民主地謀劃未來醫療保險事業,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經濟發展與 醫療保險事業發展的相互關系,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規模、速度、比例,確定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基金籌集與使用、費用分擔與費用制約機制,准確地把握全局與局部、眼前與長遠、總體與單位等各類規模、速度、比例指標,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協調醫療保險管理方、醫療服務提供方、參保人員等各種醫療保險關系,按照社會需要合理分配社會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費。在動態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平衡,使醫療保險制度運行處於良性循環中,促進醫療保險事業不斷進步,使更多的社會成員享受到更多的醫療保險所帶來的利益。

3.2 加快醫療保險的立法步伐,構築起醫療保險法律保障醫療保險制度 改革是為了保障全體勞動者的基本醫療需要而由國家強制實施的,具有強制性、互濟性、公平性的特點。因此,為保證其目標的實現,只有通過法律途徑由國家立法實行。醫療保險基金是為參保人員在出現疾病風險時提供資金保障而建立起的一道健康安全網,是全體參保人員的「保命錢」,其作用的發揮意義深遠且重大。而現今其相關立法的不健全、滯後,對危及醫療保險基金安全的行為,相關法規條款針對性不強,處罰力度較弱,甚至於執法處罰無據,難以有效地發揮法律處分的強力作用,以達到懲戒警示的目的。為此,建議盡快將醫療保險列入立法計劃,加快醫療保險法規立法,從而構築起一道醫療保險基金安全的法律保障防線,以保證醫療保險制度的運行,是當前醫療保險工作的緊迫任務。

3.3 加強醫療保險政策動態研究是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中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與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使人們對醫療的需求不斷提高,舊的醫療保險政策只能適應原有的基本醫療需求,不能解決變化了的客觀情況,甚至為解決以往的矛盾或問題而引起新的問題。影響醫療保險發展變化的關系較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各種原因千差萬別,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互為因果,情況較為復雜。醫療保險制度政策研究是為預防在醫療保險制度施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矛盾,及時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施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是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加強醫療保險制度過程管理和動態研究,擇機調整醫療保險政策,以避免或減少因為醫療保險政策滯後而造成的對醫療保險制度及醫療保險基金的沖擊和浪費現象,不斷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才能有效地發揮醫療保險政策作用,才能滿足日益發展變化的醫療需要,保證醫療保險制度的穩步運行。

3.4 開源與節流並舉,重在節流 合理利用醫療保險基金是實施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台對醫院在醫療安全上的要求更高、更嚴格,必須認真考慮醫療安全,各種新的醫療技術項目的開展、新的診療設備的相繼投入、高新醫用材料的運用,大大降低了醫療風險。因此,作為醫療提供方均希望通過安全使用高新設備減少醫療糾紛,同時,也能為其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但這樣做卻導致了醫療成本的增加,社會醫療負擔的增加,給醫療保險基金支出造成新的壓力。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所佔參保人群結構比例不斷攀升。醫療保險基金收入並未與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增長同步,面臨著醫療保險基金籌集增長困難而醫療需求增長加快的雙重壓力。這不利於醫療保險制度平穩運行和可持續發展,若不加以及時研究和解決,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卯糧寅食,使醫療保險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終會使整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功虧一簣,失信於民。因此,就目前而言,既要開源也要節流,開源與節流並舉,把節流放在首位,加強醫療費用控制,提高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醫療保險基金,保證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

3.5 加強引導,引入競爭,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社區醫療機構建設 由於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醫療提供方掌握全部的醫療信息及醫療資源,處於壟斷地位,形成賣方市場,從而容易使市場失靈。僅靠市場機制不能解決資源合理配置及合理利用的問題。因此,為保證醫療服務公平競爭,保證參保人員合法利益,政府幹預必不可少。就目前來講,社區醫療機構的建設尤顯突出,政府部門應通過宏觀管理,搞好衛生資源規劃、配置,制定相關扶持社區醫療衛生的政策,鼓勵引導各種社會資金參與社區醫療衛生建設,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大社區醫療機構的投入力度,加大培養適應社區醫療衛生需求的通科醫生,提高社區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創造良好的社區就醫環境,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醫療保險管理部門在確定醫療機構的定點上,依據社會平均成本或先進成本制定費用支付標准和規范,依據醫療保險實際情況合理布局,確定為參保人員提供醫療服務所需衛生資源量,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扭轉被動局面。引導醫療機構通過內部挖潛,降低成本,改善服務,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對符合條件的社會醫療機構給予政策支持,加快定點步伐,並從醫療保險結算政策,標准上適當傾斜,以吸引參保患者就近就醫,方便參保病人,降低醫療成本,真正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在醫院」。

閱讀全文

與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