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是最有影響力的中國管理學家
所謂的華人三大管理學家指的是(無排名先後):1,曾仕強――曾任台灣智慧大學校長、台灣交通大學教授以及中國統一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專研中國式管理數十載,在我國台灣、內地及東南亞各國主講中國式管理、大易管理數千場次,廣受贊譽。推出了一系列有關中國式管理的培訓教材《中國式管理》、《中國式管理行為》、《管理思維》、《管理大道》等著作。
2,石滋宜(Dr.Casper
Shih)――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全球華人企業顧問中心董事長;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石滋宜博士曾任通用電氣(加拿大)公司的高級主管,在台灣有「自動化之父」的雅譽。1983年,石滋宜博士任台灣工業自動化技術服務團團長,率領一批工程師,進行了487項廠商輔導專案,從而使企業能在1986年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之下,克服經營風險。1984年,石滋宜博士就任(台灣)生產力中心總經理一職,在他的卓越領導下,該機構被世界銀行特別推薦為「發展中國家協助中小企業升級之典範」。1998年,石滋宜博士籌設「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出任董事長。20餘年,石博士奔走於世界各地,擁有台灣「競爭力之師」的美譽。其領導的台灣「中國生產力中心」被世界銀行命名為「培訓輔導機構典範」,僅在台灣,每年訓練人次85000,輔導企業400家。在內地首批推出的有《經營DNA》、《競爭力》、《CEO智慧》三本著作,其中《經營DNA》是石先生向大家重點推薦的中小企業管理培訓寶典。
3,白崇賢――曾擔任華人首富蔡萬霖、印尼富豪林紹良、泰國正大集團、馬來西亞金獅集團、中國頂新集團、歐迪芬集團的企管顧問,現又協助海南島椰風食品公司、希望集團攀登事業的高峰。
2. 東方著名管理學家都有誰
有很多,隨便在網上搜索都能出來好多。
?????? 余世維,代表作《領導商數》 《有效溝通》《贏在執行》《正泰講座》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代表作有《中國式管理之組織行為學》、《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
?????? 章哲,香港光華管理學院、北京時代光華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級培訓師,時代光華管理課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劍橋國際培訓師導師,著名管理培訓專家。
曾任中新人才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清華大學職業經理訓練中心副主任、首席培訓專家及數十家大中型企業或顧問公司高級顧問或首席顧問。
在引進國際企業培訓理念和方法上、職業經理資格認證上、關注改變行為的學習方式上,對中國管理培訓有著重大貢獻。
擅長領域:領導力、績效管理、中層管理培訓及企業學習及發展顧問。
????? ?林正大,香港光華管理學院、時代光華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級培訓師,著名國際戰略管理專家,北京聖吉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林正大管理研究中心創辦人,Smart Leader Group 首席顧問,亞太地區企業家協會高級顧問,《中外管理》、《中國企業家》雜志專欄作家,《中國經營報》企業戰略與管理版專欄作者,北大EMBA客座教授,曾為世界500強中的50 多家企業進行過咨詢與培訓服務。
????? 周坤,中華講師網特聘講師;清華大學——中旭商學院高級講師;全息管理系統創始人曾任數家上市公司總裁;全息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上海—深圳)首席顧問;國家經貿委培訓中心特約高級培訓師;國家經貿委1000家大型企業廠長經理培訓班主講導師。
????? 韓慶祥,清華大學——中旭商學院高級講師; 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教授獨創的「中國企業管理營銷新概念」高級研修班被國務院定為「第十個五年計劃九項重點工程之一」。
並成功運用於中石化公司、中糧進出口公司、聯想總公司、萬寶集團、中青旅、長嶺集團、北京商品集團、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等上百家大型企業,效果極其顯著。
????? 張曉彤,清華遠程學堂課程主講教授。
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培訓專家。
曾任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諾基亞學院非技術課課程經理,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部門經理培訓部非技術類首席培訓師,時代光華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級培訓師,北京21世紀光華管理培訓中心特聘講師、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班特邀講師,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著名職業經理人、著名職業培訓講師。
3. 中國的10大管理學家分別是誰各自的著作又是哪些
世界十大管理大師 這10位卓越的管理大師,是在2004年被世界經理人網站評選出來,讓我們的經理人盡快地了解管理的真諦, 1. 彼得·德魯克 (Peter F. Drucker) 出版物:於1946年將心得成果編輯為《公司的概念》一書出版,對大企業的組織與結構有詳細而獨到的分析。1954年出版《管理實踐》一書,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discipline),從而奠定管理大師的地位。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則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德魯克的著作多達30餘本,傳播及130多個國家,甚至在前蘇聯、波蘭、南斯拉夫、捷克等國也極為暢銷。 彼德·聖吉(Peter M. Senge) 2 出版物:他的著作包括受到廣泛贊譽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踐》(1990年)、與同事合著的《第五項修煉實踐篇: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戰略和方法》(1994年),以及實用手冊《變革之舞:學習型組織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1999年3月)。2000年9月,他又出版了一本新的實用書籍《學習的學校:教育者、父母和關心教育人士的第五項修煉實用手冊》。其中,《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踐》被《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在過去75年中影響最深遠的管理書籍之一。 約翰·科特〔John Kotter〕 3 約翰·科特 出版物:《領導究竟應該做什麼》、《領導變革》、《松下領導學》、《新規則》、《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變革的力量:領導與管理的差異》、《現代企業的領導藝術》、《總經理》、《權力與影響》、《組織動態學》、《企業成功轉型8部驟》、《廢墟中站起的巨人》、《哈佛74年畢業生》 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 4 出版物:作為最備受推崇商學大師之一,波特博士撰寫過17部書及70多篇文章。其中,《競爭戰略》(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stries and Competitors)一書出版了53次,被譯為17種文字;另一著作《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也再版32次。 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 5 加里·哈默爾 思想/專長:倫敦商學院——國際戰略管理 出版物:哈默爾有影響的著作包括與普拉哈拉德合著的《競爭大未來》(Competing for the future),該書曾被《商業周刊》評為「年度最佳管理圖書」,一時風行全球。他的《啟動革命》(Leading the revolution)一書論述了一家公司應該如何在風雲變幻的商界通過不斷地創新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 6 出版物: 明茨伯格著有近100篇論文和近10部專著。組織管理學方面,明茨伯格的主要貢獻是對於經理工作的分析,《經理工作的性質》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克里斯·祖克(Chris Zook) 7 出版物:著有《回歸核心》,被喻為管理界第一部對戰略性擴張行動進行深入研究的著作,它清楚地闡述了多元化戰略和從核心擴張戰略的區別及優劣,深入分析了企業如何以核心業務為基礎向相鄰領域擴張,如何評估擴張戰略,如何確保擴張戰略能夠贏利,如何打造可重復運用的擴張模式,執行擴張計劃時必須考慮哪些因素,如何通過擴張實現業務和企業的轉型等企業成長戰略中最為重要的問題。 湯姆·彼得斯 (Tom Peters) 8 湯姆·彼得斯 教育背景:曾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和博士學位。 出版物:《追求卓越》代表作有:《成功之路》、《尋求企業最佳管理法》、《探索企業成功之路》、《致富秘訣》、《卓越的浪潮》、《亂中取勝》等。 諾爾·迪奇(Noel Tichy) 9 諾爾·迪奇 思想/專長:領導力變革 出版物:在他最新作——《領導力循環:偉大的領導人教授公司取得成功》一書中,他闡述了公司的領導者通過培訓員工去贏得勝利的重要性。這本書已經由HarperCollins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迪奇教授的其它著作還包括《領導力驅動》、《掌握你的命運》和《其他人也許會》。 高登·唐諾森(Gordon Donaldson) 10 高登·唐諾森 教育背景:畢業於達特茅斯大學、弗吉尼亞大學與哈佛企管學院 出版物:唐諾森曾寫作許多本書,包括《企業組織重整》(Corporate Restructuring)、《管理公司的財富》(Managing Corporate Wealth),以及《高階主管的決策》(Decision Making at the Top,與傑伊?羅許合著)。 中國的,就不知道啦.`
4. 某大學管理學教授在講授古典管理理論時,竭力推崇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
1、你是否認為教授的上述觀點是前後矛盾的?為什麼?
教授的上述觀點並不是前後矛盾的,因為管理本身就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對管理有不同的理解,並存在前後矛盾之說。
2、在企業管理中,有無可能將管理原則與實踐正確結合起來?
管理原理原則是指導人們從事管理工作的一門科學,但確實它不可能為管理者提供解決一切問題的標准答案,它只探討管理的一般規律,提出一定的理論、原則、方法等;而這些理論、原則、方法等的運用,要求管理者必須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揮各自的創造性,靈活機動地處理問題。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須將管理原理原則與實踐正確結合起來。
3、管理學研究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
管理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
5. 管理學教授為什麼沒有成為企業高管因為他們知識淵博,不是更適合當高管嗎
因為教授是以理論知識為主,與實踐中有很大的差距,不適合做企業高管。
6. 中國的管理學大師有誰
周三多,大多高校都用他的《管理學原理》我只知道他一個,剩下的是我從網路搜的。 包國憲 研究專長:虛擬企業和地方政府績效評價等
郭道揚 研究專長:會計史、宏觀會計學等
趙曼 研究專長: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等
徐二明 研究專長 戰略管理等
李維安教授(公司治理)李新春教授(家族企業)黎建強教授(運營管理)王方華教授(公司戰略)趙曙明教授(人力資源)張維迎教授(企業管理)
7. 管理學中有那些大師
管理學大師有:
1、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
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於克萊蒙特大學的彼德·德魯克管理研究生院。為紀念其在管理領域的傑出貢獻,克萊蒙特大學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2002年6月20日,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彼得·德魯克成為當年的「總統自由勛章」的獲得者,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2、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
是國際組織學習協會(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簡稱SoL)的創始人和主席。國際組織學習協會是一個由致力於「人和組織的互賴發展」的企業、學者和顧問們所組成的全球性社團。被評為頂尖管理大師《金融時報》(2000年);十大管理大師之一《商業周刊》(2001年10月); 被譽為繼彼得·德魯克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
3、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
1980年被哈佛商學院授予終生教授,是哈佛大學歷史上獲此殊榮的最年輕的二人之一。因改革哈佛商學院研究生課程設計而受到埃克森獎;因提出企業領導的新觀點而獲JSK獎;因撰寫最佳哈佛商業評論文章而兩次獲麥肯錫獎;因著作《松下領導學》而獲《財經時代》的全球商務書籍獎。
4、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
波特博士的競爭戰略課程是哈佛商學院必修課之一。他先後獲過威爾茲經濟學獎(Wells Prize in Economics)、格雷厄姆-都德獎(Graham and Dodd Award)、亞當·斯密獎(Adam Smith Award)、查爾斯·庫利奇獎(Charles Coolidge Parlin Award)等,還獲麥肯錫獎(McKinsey Awards)。
5、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
加里·哈默爾是Strategos的創始人和董事長,也是倫敦金融學院「戰略與國際管理」的訪問學者。美國《財富》雜志也稱他為「當今商界戰略管理的領路人」。在與他齊名的另一位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眼中,哈默爾是「西方世界在戰略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哈默爾還是「戰略意圖」 (Strategic intent)、「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產業革命」(Instry revolution)等革命性概念的提出者和實踐者,通過他卓越的管理實踐,「建立彈性組織」、「將革新打造成無處不在的企業能力」、「改變規則和重塑產業形態」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2001年美國《商業周刊》「全球管理大師」的評選中,哈默爾榮膺第四。
8. 管理學教授能貢獻什麼
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這也引發了自己對於管理學教授能夠貢獻什麼的思忖。借用彼得·德魯克的詞彙,管理學教授是「知識工作者」。關於「知識工作者」的定義,德魯克的描述是:知識工作者並不生產本身具有效用的產品,他生產的是知識、創意和信息。因此,管理學教授所生產的產品本身並無用途,只有通過其他人,把他/她的產品當作投入並轉化為另一種產出,它們才具有實際的意義。那麼可以說,管理學教授和所有知識工作者一樣,是一項特殊的「生產要素」,通過這項生產要素,當今一些發達的社會和經濟實體,如美國、日本和西歐的國家,才得以獲得及保持了強大的競爭力。 正如泰勒總結出科學管理理論,讓很多人懂得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如何對大規模的生產進行管理一樣,管理學教授所需要做的正是如何讓管理實踐中有效東西能夠知識化,可復制,這正是管理學教授的責任。 所以管理學教授一定注重對於這個責任的貢獻,那麼他/她必須回答「我能貢獻什麼?」 反思之地 學院是一個反思的地方,是一個從經驗中抽身出來並從中學習的地方。但是這種學習不是理論和知識的灌輸,而是靜下心來反省自身。不是對於理論和知識的掌握,而是在相應的理論和知識的理解中引發自身的震動。所以管理學教授需要做的是,引發學生們具有批判性的反省,抽身出來重構自身的管理框架,用理性的、邏輯的方式審視自身的行為。古代有句諺語:「最好的境界是,知道自己知道;次之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再次之是,不知道自己知不知道;最糟糕的則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句諺語十分符合管理學教授的境界,也符合作為公司管理者的商學院學生們的境界,只有雙方達到不斷提升的境界,商學院的作用就得以發揮。 傳授分享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羅伯特·凱利多年來一直向來自不同公司的員工問同一個問題:「你工作時百分之幾的知識是你自身所具備的?」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答案基本固定在75%;而到了21世紀初,這個數字則滑落到了15%。這種變化一方面體現了學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們越來越依賴於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技能,管理學教授也不例外。所以,管理學教授所需要做的,不是傳授知識,因為我們自己的所能夠掌握的知識本身就很有限,我們也需要從作為管理者的學生們身上學習到知識。如果管理學教授能夠形成一個分享的學習環境,而不是傳授的學習環境,對於管理學的知識的理解會更加充分和有效。衡量商學院課程的效果不是管理學教授講授了什麼,而是學生們學到了什麼,如果這樣理解商學院課程的特性,就更需要彼此分享知識。 教曉綜合 管理的很多問題都掩蓋在細分當中,如戰略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組織管理等等,因此在管理實踐中,管理者會因為陷入在具體的事務中,並為這些細分的職能所拖累。但是管理不是細分是綜合,管理不是職能是實踐。亨利·明茨伯格說:綜合是管理的真正精髓。在他們自身的環境中,管理者必須以連續的遠見、一致的組織、綜合的系統等等形式把事物組合在一起。這也正是管理如此困難和如此有趣的地方。管理學教授所能貢獻的正是系統地理解事物的方法和工具。透過工具和方法,學生們可以藉助於綜合的視角去做具體的分析,從而得到系統的、全局的結論;如果僅僅是在分析本身,沒有提升到系統、綜合的程度,這樣的學習會斷送了管理。 啟發思考 管理者回到商學院的最大的好處是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能夠相互輝映。組織學習帶來的寬度和深度都是有目共睹的,正如我們所熟悉的「腦力激盪法」——一個獨特的創意和解決方案誕生於多個人自由的表達和不受限制的想像力發揮中,這是個人學習永遠達不到的高度。讓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能夠發生聯系的正是管理學教授的作用。任何疑惑的解答最終都是提出疑惑的人自己才能夠得到答案,管理亦如是,管理學教授沒有,也不可能給出答案;相反地,管理學教授可以通過啟發所有學生的思考,讓他們自己找到答案。我自己講授管理課程已經10多年,也幾乎認為知曉了很多管理者的困惑或者疑惑,早期我也力圖解答學生們的疑惑,也認為管理學的教授應該做這件事情,更以古訓要求自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回顧這10年的教學歷程,知道管理學教授無法做到這一點,能夠解惑還是管理者自身,啟發學生們的思考,他們會找到答案。
9. 國內外都有哪些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
1.在網上發到有電腦列印機的熟人那去,要他們幫忙打.
2.發到U盤.MP3或者軟盤之類的東西拿到外面去打..
一般搞復印的地方都可以打的...
希望採納
10. 管理學原理課程主講老師是誰
管理學原理主講老師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先後為多個專業的本科生開設管理學課程,常年負責工商管理專業的跨國公司管理課程的教學工作,為本科、MBA及博士生開設創新管理課程,為碩士生開設企業史與企業理論(學術碩士學位課),2017年開始為博士生開設質性研究方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