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廬山東林寺的大佛篇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法身無相,體遍虛空,與一切諸法不一不異。報身有相,諸佛福業所感,相好殊勝。應身即應眾生之機緣而變現的佛身,有始有終,不能恆住世間,由此後世眾生造佛形象以恭敬禮拜,修行證果。誠如《觀經》雲:「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吾人睹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便可領略到阿彌陀佛平等救度我等眾生之願心,引發吾人信願持名,求生安養的善根。證知成佛正因,造像第一。
東林祖庭,乃慧遠大師肇立的天下凈宗第一道場。持戒念佛,誓動中外。自古迄今,熔鑄出一代代高僧大德,輸送著不可勝數的念佛行人往生到極樂蓮邦。今於此匡廬聖境第一道場的廬山東林寺啟建阿彌陀佛接引聖像,法運隆興,人天歡喜,因緣殊勝,四海踴躍。
廬山東林大佛由果公上人最初發願,經過十餘年的醞釀,在繼任住持傳印大和尚的領導下,大安法師帶領東林寺二序大眾在前人的工作基礎上,完成了佛像的設計,新址審批,周邊景觀規劃,鑄造廠家和基座工程的競標。時值二零零七年農歷四月初八佛誕日,迎來了廬山東林大佛正式開工的序幕。
建設理念
廬山東林大佛工程以純佛教的清靜理念進行建設而摒棄商業化運作,完全依靠四眾弟子的力量捐資建設,為建造真正的人間凈土,培植樸素清靜的宗教氛圍提供堅實保證,建成後的東林大佛凈土苑將不收門票。是一方集修行、信仰、弘法、教育、慈善、安養、交流為一體的人間凈土;是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中轉站。
整體規劃
佔地3300畝的東林大佛凈土苑,分為大佛朝禮區,弘法修學區,蓮友修行區,慈善關懷區,隱逸文化區五個區域,集朝聖、弘法、教育、修行、慈善安養、佛教交流於一體。大佛朝禮區為苑區中軸線,由上到下依次是:48米阿彌陀佛像、接引橋、拜佛台、三聖殿、暢懷殿、山門。
佛像鑄造
在大安法師和知名佛像雕刻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四年二十餘次的修改,佛像塑造更為趨近完美,力求體現出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大悲願力。佛像鑄造方南昌桐青金屬工藝集團要求參加鑄造的員工在鑄造期間素食念佛,把佛教造像的清靜理念滲透到每一個環節,目前已進入到放大鑄造階段。
建築施工
東林大佛凈土苑由同濟大學作整體規劃,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作修建性規劃,中扶公司南京分公司為施工建築單位。已經完成了山頂基礎土方工程、方圓五公里圍牆、工程指揮部的建造,目前正在進行大佛聖台、三聖殿、釋迦殿、山門等中軸線主要工程的建造,其中釋迦殿已於2008年底封頂。
東林大佛工程建設進程大事記
1993年,東林寺前任方丈果公上人發願啟建48米阿彌陀佛接引像,此乃法界一大事因緣。
1999年,經歷六年醞釀籌備,廬山東林大佛籌建委員會成立。
2001年,大安法師住持東林寺任代方丈,大佛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2006年3月,由孫紀元教授設計的東林大佛像樣稿基本完成。
2006年9月,通過廣泛地征詢諸山長老及社會賢達的意見,東林寺兩序大眾多次開會論證,對東林大佛的建設理念終於錘下定音:大佛建設擯棄商業化運作,依靠四眾弟子的力量進行建設;彰顯凈宗精神,不收朝禮門票。
2007年5月24日(農歷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辰日),東林大佛工程開工灑凈法會在廬山星子縣舉行,數千名信眾參加了法會。
2007年8月25日,佛像鑄造招標經過嚴格的程序展開,南昌桐青金屬工藝集團中標,並於8月25日舉行簽字儀式。
2007年10月,大佛基礎工程通過招標程序,中扶公司南京分公司獲得承建權。
2007年10月,東林大佛4.8米中稿鑄造圓滿完成,為大佛放樣提供了翻制數據,這標志著東林大佛已由中稿鑄造階段推進到48米大銅像的鑄造工作中。
2007年11月21日,中扶公司南京分公司工程隊駐進大佛工地,基礎工程破土動工,東林大佛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2007年12月27日(農歷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誕辰日)4.8米中稿銅像開光暨省庵大師牙舍利供奉法會圓滿舉行。
2008年3月,東林大佛4.8米中稿銅像貼金工作圓滿完成,真實表達出「阿彌陀佛身金色」的寓意。
2008年3月,東林大佛驗收小組與知名雕刻師對東林大佛樣稿進行一次全新的修改。力求將阿彌陀佛慈、悲、威的宗教品格,通過雕塑語言作最大程度的展示。中稿確定後,開始放大鑄造。
2008年5月,東林大佛凈土苑山門、釋迦殿、三聖殿、大佛聖台相繼施工建造。
2008年6月,通過徵集廣大信眾的意願,為表達對佛像的至誠恭敬,大佛籌委會決定為佛像加蓋穹頂。
2009年1月,釋迦殿順利封頂。
2009年4月,大佛頭部放大驗收完成,佛像具足慈、悲、威,四眾弟子無不歡喜踴躍,此後將進入最後鑄造階段。
2. 江西省內最大建築面積的寺廟有幾個
江西是中國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歷史上有「求官到長安,求佛到江西」的說法。佛教凈土宗始於晉代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對唐代以後佛教影響很大的南禪,主要根據地在江西。禪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於江西。廬山東林寺,即東林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凈土宗和凈土真宗視為祖庭。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國家著名佛教道場、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
3. 廬山的歷史文化
廬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文化內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觀禹所疏九江」,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陳運和的詩作《廬山》稱「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白鹿體壯養於書院 東林綠蔭盡染佛寺」、「可見蔣介石殘留足跡,敬仰毛澤東居住舊址,匡廬奇秀甲天下,世紀巨著出自此」。
公元1180年,大哲學家朱熹振興了白鹿洞書院。他在此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傳統的政治倫理思想為支柱,繼往開來,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自此,「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體思想,影響了中國七百年的歷史進程。 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驌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2009年,廬山植物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紀期間廬山有冰川發育,引起國際學術界矚目。因而廬山又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 有一種傳說,早在商初,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里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勛,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鄔,音xiao,鄔陽為今都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裡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從20世紀中葉,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體現。
1895年起,廬山有英、俄、美、法等二十餘國建造的別墅群,廬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勝地。同時,廬山出現了大量的外國教堂、銀行、商店、學校、醫院,以及市政議會等,廬山成為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腹地的獨特代表。
1937年夏,周恩來兩度上廬山,與蔣介石談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國共合作抗日,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之一的中國戰場。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有關抗日戰爭的重要談話。
1959年7至8月,1961年8至9月,1970年8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廬山舉行了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著重大影響的三次會議。
1959~1961年,毛澤東寫了《登廬山》等兩首專為贊頌廬山的雄偉秀麗和歷史文化的壯麗詩篇。 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唐寅《廬山圖》中的觀音橋,周敦頤寫出《愛蓮說》的愛蓮池。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並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後的整個中國詩壇。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台,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築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准則和規范,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
廬山的山水畫也在廬山的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
文人墨客對廬山抒情寫意,濃墨重彩,使廬山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科學家們對廬山進行科學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諦。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以廬山第四紀地質地貌為研究對象,發表了《冰期之廬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從而開創了第四紀冰川學說,又由此而引發中外學者對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學術論爭,從而演奏出一部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世紀交響曲。 世界文化景觀——廬山的宗教文化則引人入勝。廬山宗教文化的獨特性則在於「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宗教文化在廬山文化中尤為重要。
廬山「道釋同尊」。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公元1886年,基督教傳入廬山;公元1914年,天主教開始在廬山傳播;公元1925年,穆斯林在廬山建起了宗教活動聖所。「廬山到處是浮圖」的題詠正是對廬山千餘年來宗教形象的概括,至今,廬山仍存有:東林寺、西林寺、黃龍寺、諾娜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清真寺、文殊塔等具有較高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宗教建築。 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餘國的基督教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由黃祖模所導演的1980年所拍攝上映的以該山為背景主題的電影《廬山戀》,是一部以廬山為背景的愛情,時尚,風光片,也是「文革」結束後我國首部以愛情為主的電影。影片很好的展示了廬山的風光,而且造就了男女主角張瑜和郭凱敏的躥紅以及著名的被譽為「中國銀幕第一吻」的經典一吻,而其中女主角張瑜在該片當中所換的43套服裝更為經典,為此在廬山上還專門修了一座電影院,名為廬山戀電影院,從80年代至今,該電影院迄今為止35年來一直堅持全年365天,天天24小時常年不斷重復放映該片,迄今為止從未間斷,為此還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稱其為在世界上「在同一個影院常年堅持重復放映次數最多的影片」。《廬山戀》和廬山戀電影院也成為了廬山的一個新的象徵和廬山的新地標性景觀。
4. 東林寺安養院入住要捐贈一百萬
慈善安養院位於東林寺凈土苑中軸線東北側2.5公里處,佔地144畝。主要項目有安養院、念佛堂、講堂、齋堂、佛教圖書館、醫務室、園林綠化等。是一個集安養、念佛、盡孝、臨終關懷、和諧於一體的人生終老處。
整個院區佔地面積144畝。規劃中的建設項目有安養院、念佛堂、義工樓、佛教圖書館、醫務室、公共綠化等。慈善安養院將由廬山東林寺常住參與管理,秉承宗教慈善之理念,奉持大乘佛教慈悲濟世之精神,開展安養與臨終關懷,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美德與社會風尚,注重凈土法門的熏修,引導信願求生凈土。
應答時間:2021-01-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廬山東林寺的道風篇
凈宗寓示著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託著一切眾生終極的生命關懷,使眾生於一切恐怖中,獲致大安樂。凈宗文明在無量劫的歷史長河中,以種種形式向法界無數剎土播揚,或極樂世界佛菩薩分身他方剎土以種種身份宣說;或凈業行人透過信願持名的踐履,接納並顯彰凈宗精神;或仰信凈宗的文人哲士撰述詩文詞賦荷載凈宗文明因子。如是種種方式,使得凈土文化在社會各階層滲透傳揚。可以說,一切眾生的內心,都有著凈宗文化的原型。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庄嚴在吾人介爾一念中全體具足。時輪推移到21世紀初葉,凈宗這一古老的佛教法門,在以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為主幹的現代社會,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東林寺自遠公大師以來開創持戒念佛,求生安養之家風,專修專弘凈土法門,度化眾生無量。
今日東林寺僧眾秉承祖師遺志,發揚大乘佛教菩薩道精神,弘傳凈宗聖言量與中國凈宗祖師思想,引導四眾弟子專修念佛法門,培養凈宗弘法人才,幫助弱勢苦難群體,構建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作彌陀使者,歸極樂故鄉。
遠公大師創建東林寺,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凈土法門在震旦的發展,而且最先造就了中國佛教寺院特有的山林佛教模式,成為日後十方叢林制度之雛形,完成了佛教中國化的轉型,使大乘佛教內在精神獲得了有效彰顯的載體。所謂十方叢林制度,是指寺院的管理層人選由十方民主選舉產生,方丈在任期內不能自己收徒弟,寺院經濟屬公有制,寺院對外開放,十方信眾都可來修行、參學。這與「子孫廟」不一樣。「子孫廟」是將寺院私有化,寺院人員都是同門關系,原則上不接納外人。可惜現在的中國佛教寺院真正意義上的十方叢林已經寥寥無幾了。
東林寺在歷史上一直是十方叢林制的寺院,曾於清末民國時由於衰敗一度淪為子孫廟,自從果公上人復興東林後便恢復了十方叢林制度。大安法師入主東林以來,十分重視十方叢林制度的完善,整頓道風,任人唯賢,精嚴戒律,貫徹清規,短短三年內使東林寺的面貌大為改觀。
傳印法師現任廬山東林寺住持,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55年依虛雲老和尚受具足戒。1981年往日本京都凈土寺佛教大學進修,1983年回國。著有《俱舍論》世間法、出世間法表,《大乘義章》凈土義表記,《天台四教頌略釋》等多部著作。
大安法師現任廬山東林寺代住持,《凈土》雜志主編。原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中國佛學院客座教授、主講凈宗經論。曾著有《凈土宗教程》、《凈宗法語大觀》等多種著作,發表論文百餘篇。法師在繼承凈土宗聖言量的基礎上,以述而不作的態度,針對信息時代眾生根機,以本土化、現代化的善巧方便,傳播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弘揚契理契機的凈土法門,勸引有緣大眾同生極樂世界。
東林祖庭以持戒念佛為家風,以弘揚凈宗文化為使命,以培養僧伽為要務,以引導四眾弟子如法修行凈業為職守。凈土一法是注重實證實修的法門,行人惟有身體力行的去實踐佛陀的教誨,才能獲得真實受用。這里二時殿堂,朔望誦戒,結夏安居,每日四支香(六小時)進堂念佛。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和九月十九,兩次傳在家菩薩戒。許多虔誠的信眾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在這里清凈修行,精勤持念。近幾年,東林常住還利用尚且簡陋的條件大力開展各種念佛修行活動,如:佛七、百萬佛號閉關、一晝夜精進念佛等,惠以眾生真實之利。
生命是一個百思難解的奇跡。吾人受業力牽引,投生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經歷著這一期或悲或喜的人生。在人生的際遇中,雖不無親情的甜美與事業的榮耀,然內心深處,每每有一種黃昏荒野踽踽獨行的落寞孤寂感。夜深人靜時,不期然泛起諸種對生命的拷問:人是怎麼來的?我是誰?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安心立命之處何在?這種對生命終極的拷問,體現出人類理性的高貴與尊嚴。
然而,受五蘊(色受想行識)羈束的人類畢竟難以回答這些生命的終極問題,加上生存壓力驅迫吾人不得不去營務世間資生事業,所以大多數人便將這類問題壓抑到潛意識中封存起來,溺於聲色貨利,過著庸常人的日子,迷惑於虛幻的功名利祿而忘卻了人生一大事。只有少數人仍然保持著這種生命拷問而孜孜力行。
大覺世尊為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一音說法,千機並育。開顯宇宙人生真相,指陳人生的目的與意義。憐憫我等眾生輪回三界六道,頭出頭沒,受苦無量,欲令一切眾生離生死苦得涅盤樂,遂以無盡大悲宣說凈宗出世大法,俾令上智下愚一切人等,信願持名,仰賴阿彌陀佛弘願慈力,橫超三界,往生凈土,速疾成佛。至簡易至圓頓的念佛法門乃一代時教歸宗結頂之法,誠如印光大師所贊:「凈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舍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印祖稱性贊譽凈宗念佛法門的殊勝,深契諸佛度生之本懷,乃千古不易之確論。
凈土念佛法門的原理方法肇起於佛地果覺,其奧義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就眾生接受層面,凈土法門的內涵可概述為信願行三門。信願行三者具有內在鉤鎖、相輔相成的關系。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信願行成,必得往生凈土,證不退轉,直至無上菩提。從性質上分,信願屬般若智慧之行,稱念佛名為行持之門。信願慧行如眼目,導引行持直趨寶所;稱名行持如踐履,精進不懈感生凈土,證知信願行乃凈業修持之宗要,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帶著幾多憧憬、幾許不安,我們跨入了新紀元。在這個科技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現代社會,強競爭、快節奏,在激發人的創造力的同時,也令吾人的貪瞋煩惱展露無遺。瞬息萬變、稍縱即逝的社會生活彷彿現代人心行共業的外現。吾輩現代人舔嘗高科技、高消費的些許甜頭,卻開始步入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內心迷亂、道德滑坡等無盡的苦難歷程。當我們在這個濁染的世間,試圖尋覓一方潔凈的精神家園時,我們最終將會走近佛教,盡管險阻重重。因為諸佛如來以同體大慈悲心,恆常關顧著我們這些漂泊異鄉的伶仃浪子,如母憶子;只要我們一念回光,憶念慈母,諸佛如來的悲智願力便會攝持吾人歸投極樂故鄉。凈宗念佛法門直接傳達阿彌陀佛攝受吾輩凡夫的大慈大悲,「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是阿彌陀佛悲願的載體,能予眾生多層面需要的滿足,為現代人的心靈提供究竟圓滿的安頓。
精進佛七
《佛說阿彌陀經》雲:是人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七日,一心不亂,臨壽終時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故東林寺廣納佛門四眾前來在每年「五一」、「十一」兩個假期各打一個念佛七,冬季佛七從農歷十一月初七開始連續打四十九天(有時打二十一天,按具體情況而定)。為成辦凈業往生大事提供踐履。
百萬佛號閉關
經雲:若人念阿彌陀佛,得百萬遍已去,決定得生極樂世界。百萬佛號行法於隋唐時頗為盛行,利益甚深。東林祖庭為實施凈化人心,提升道德,信願持名,同登極樂之宗旨,成就凈業行人的法身慧命,故本寺在正常念佛修行的基礎上,增加百萬佛號閉關的實修活動。為念佛同仁提供尅期取證的機會。
一晝夜經行念佛
《佛說無量壽經》雲:若人齋戒清凈,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間斷念佛,決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令廣大凈業行人握持往生凈土之左券,東林寺常住定於每月的12號組織進行一日一夜精進經行念佛共修。經行期間(二十四小時內)日中一食,嚴持八關齋戒,止語,不睡、不坐、不卧,只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念其他名號、經咒。
往生助念
生死,乃人生一大事。對凈業行人來說,臨命終時,得蓮友如法助念,關系最大。行人臨終,若三昧未成,則須助念。此時正是人鬼聖凡立判之刻,是以朗念佛號,如法助念,使行人正念現前,實賴於凈業友人之協助。如怯弱夫登於高山,自己氣力不足,須前拉後推左右扶持,而得以登峰造極。有介於此,東林寺常住,仰稟阿彌陀佛之悲願,俯應四眾弟子之期望,成立東林助念團,繼踵祖師之芳蹤,誠為普濟眾生之勝舉。
慈善護生
東林寺慈善護生會,是由東林寺代方丈大安法師提議成立的一個集尊重生命、關愛眾生、促進戒殺、放生、素食、環保、慈善事業的教內外人士所組成的公益組織。護生會的宗旨:秉承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實踐凈業三福之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外解眾生於倒懸,內消虛妄之貪瞋,團結一切志同道合的教內外人士,凝聚集體的智慧和財力,推動慈善護生事業的發展,為穩定社會、凈化人心作出佛子應有的貢獻;在福慧雙修的基礎上,引導眾生往生西方,同證菩提。
6. 贛文化的贛派宗教
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中國道教創始人,他是道教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
天師道是張道陵創立並由其子孫世襲相傳,以老子為教主,道為最高信仰,符錄齋醮為手段,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為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
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江西龍虎山、茅山、江西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 江西則是佛教禪宗的隆盛之地,禪宗在江西一花開五葉成為了佛教第一大宗。
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和法眼宗,是為禪宗五宗,其中臨濟宗又分化出黃龍派與楊歧派兩家,是為五宗七家。
青原行思禪宗七祖青原行思(671-740),俗姓劉,唐佛教禪宗高僧,廬陵(吉安)人,惠能大師門下首座,後弘法於吉州青原山靜居寺,為六祖下弘傳最盛的兩大法嗣之一,其後出雲門、曹洞、法眼三大宗支,是為青原法系,吉安青原山凈居寺則成為了雲門、曹洞、法眼三宗祖庭。
臨濟宗
祖庭黃櫱山黃櫱寺在江西省宜豐縣境內,始於希遷禪師得奉新百丈山懷海禪師(720-814)正傳,於唐開成年間(836-840)到宜豐黃檗山駐錫, 宣講自己所悟得的禪宗新法,四方僧侶趨往問法者甚眾;其僧徒義玄(?-867)從希運學法33年,之後往鎮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 廣為弘揚希運所倡啟的禪宗新法。這種禪宗新法因義玄在臨濟院舉一家宗風而大張天下,後世遂稱之為「臨濟宗」,而黃檗禪寺也因之成為臨濟宗祖庭。
臨濟宗傳至石霜楚圓(986年-1039年)門下,又分出楊岐派、黃龍派。
楊岐派開宗者為方會,因住楊岐山(在今江西萍鄉北)而得名。
黃龍派開宗者為慧南(1002年-1069年),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
曹洞宗
祖庭洞山位於江西省宜豐縣東北方向,公元857年,高僧良價禪師(右側)於此創建普利寺,開堂宣講他的禪學新義,四方僧侶紛達學闔,日本瓦室能光和尚也來此拜師,良價弟子本寂最得真傳,後於曹山闡發良價旨義,於是創立了曹洞宗。
溈仰宗
祖庭江西仰山棲隱禪寺,該寺古稱仰山寺、棲隱寺、太平興國寺、興國古寺,位於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風景區洪江鄉東南村殿上組,它作為禪林五家七宗第一家的溈仰宗祖庭。 凈土宗,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根源於大乘佛教凈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發源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東林寺。
凈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其影響深遠,自唐代創立後流傳於中、日、韓、越等地,至今不衰,其「凈土崇拜」的觀念對民間宗教白蓮教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與禪宗一樣,凈土宗的歷史淵源傳自古印度佛教,不過,在古印度凈土信仰和念佛法門並未成為一個專門宗派。在中國的佛經翻譯事業中,來自古印度的佛教經典中有近百種佛經專門或者兼帶談到凈土念佛法門。凈土法門在中國起步於漢晉時代的東林寺之慧遠大師,始於北魏曇鸞,經唐代善導法師(613年-681年)發揚光大。該法門以信願念佛為正行,凈業三福、五戒十善為輔助資糧。凈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凈土為歸。佛法西來,東晉,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建立蓮社,提倡專修該往生凈土的念佛法門,又稱蓮宗。 道教教派之一。又稱凈明忠孝道。始創於中國南宋初。相傳東晉時江西南昌西山道士許遜修道有靈驗,舉家拔宅飛升。隋唐時當地 出現神化許 遜的信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加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許遜信仰在南昌西山一帶更為盛行。元初 ,西山隱士劉玉(1257~1308)又自稱數遇許遜等仙真,降授凈明道要,遂開創凈明道派,以南昌西山為活動中心,一時從學者甚眾。劉玉所創新凈明道奉許遜為教祖,自稱為第二代祖師。
凈明道教義以融合儒釋道為特點。該教自稱凈明忠孝道,「蓋其說以本心凈明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為貴而已」。所謂凈明,即正心誠意,教人清心寡慾,使本心不為物慾所動,不染物、不觸物,清靜虛明而達於無上清虛之境,此之謂凈明。其說蓋有取於佛家常言心性本凈本明之義。倡言凈明 ,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為皆符合封建倫理規范,自覺遵守忠孝廉慎寬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凈明道極力強調忠孝大道,維護封建綱常,因而得到元明兩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稱贊。後該教逐漸歸入正一道。
7. 廬山東林寺需要義工嗎
可以和東林寺的護法團或者客堂聯系,一般來說,您要是發心去做義工,一定是可以的,先去護法團報到,然後就會給安排宿舍,您申請作義工也會安排的。隨喜贊嘆您的發心!
8. 廬山東林寺沒有皈依證能否入住
廬山東林寺沒有皈依證能入住。
以廬山東林寺的義工為例:
根據東林寺凈土苑做義工的招聘事項,義工每月可申請義工補貼,工作人員按出勤發放工資,義工和工作人員均由寺院免費提供食宿,均可優先參加寺院共修活動。
廬山東林寺義工的工作內容:
法會護持,道場清潔,會務接待,秩序維安,齋堂幫廚,文宣設計,編輯校對,網站維護,園藝美工,水電維修,寮房管理,行政協助,寺院導游,醫療護理,老人看顧等。
基本要求:18--60歲,身體健康。
(8)江西省蘆山東林凈土文化基金會擴展閱讀
義工符合專業技的崗位的可聘為專業工作人員,長期入住:
1、司機:有5年以上駕駛經驗,具有大客 A1駕照,或小車 C1駕照。
2、物業維修人員:遵守操作規程及物業規章制度;按計劃檢修殿堂、寮房、客房等,檢修工作區域和公共區域。 要求一年以上物業維護檢修或相關經驗,具備一技多能,特別需要電工,水暖工。
3、文字編輯:文字能力強,有一定的凈土宗教理知識,熟悉電腦操作及辦公軟體
4、醫療服務人員:受過專業醫療訓練,具有相關的資格證書
5、財務會計:受過專業財務培訓,具有相關的資格證書,原則上需要發心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