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1億人「雲吸貓」保護生物多樣性,現在信息化的時代究竟有多方便
中新網2月9日電 旨在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的“人人一平米 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活動圓滿完成。歷時300天的活動累計吸引了超過1億國人參與,這意味著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綠色答卷”,再添一個上億人參與的中國案例。這項公益活動由《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籌備工作執委會辦公室指導,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和支付寶螞蟻森林聯合發起。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支持下,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支付寶上的“螞蟻森林”將自己步行、減紙減塑、公交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產生的350g綠色能量用來兌換和守護“1平米”嘉塘公益保護地,之後由螞蟻科技集團捐資支持,同時結合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管護員機制,由公益機構和稱多縣珍秦鎮共同守護珍稀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系統。統計顯示,這項始於2020年4月13日的公益活動,累計吸引超過1億中國人在螞蟻森林參與兌換“嘉塘公益保護地”的保護面積,總保護面積達160平方公里。
信息化時代是信息產生價值的時代。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代表著先進生產力。隨著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衰落,人類社會正在向信息時代過渡,其社會形態是由工業社會發展到信息社會。自互聯網出現之後,我們算是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從用QQ認識了遠方的陌生人到現在使用微信、微博知道了更多未曾謀面的人的生活,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世界的聯結更加緊密。毋庸置疑,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正在演化為一場作用廣泛、影響深遠的顛覆性革命,新的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使得信息系統可以快速進入到移動互聯時代。
㈡ 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於2020年初步建成標准體系嗎
據報道,日前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人表示,該管理局計劃於202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時發布一批專項標准,初步形成可支持公園建設管理運行的標准體系。
據悉,未來標准體系建設是三江源國家公園依法依規建設和管理的重要保障,有助於解決「九龍治水」體制下自然資源管理和利用領域標准體系條塊分割的問題,幫助公園實現與國際接軌。
希望標准體系可以早日實施!
㈢ 三江源保護現在具體要做什麼
青海三江源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歷史上,三江源區曾是水草豐美、湖泊星羅棋布、野生動物種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區,被稱為生態「處女地」。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縮,直接影響高原湖泊和濕地的水源補給,眾多的湖泊、濕地面積縮小甚至乾涸,沼澤地消失,泥炭地乾燥並裸露,沼澤低濕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變,生態環境已十分脆弱。隨著人口的無節制增加和人類無限度的生產經營活動,又大大加速了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進度。特別是草地大規模的退化與沙化,不僅使該地區草地生產力和對土地的保護功能下降,優質牧草逐漸被毒、雜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動物如鼠類乘虛而入,導致草地載畜量減少,野生動物棲息環境質量減退,棲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樣性降低。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源區植被與濕地生態系統的破壞,水源涵養能力急劇減退,導致三江中下游廣大地區旱澇災害頻繁、工農業生產受到嚴重製約,並已直接威脅到了長江、黃河流域、乃至東南亞諸國的生態安全。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之現狀評價 (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1、是亞洲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極」, 青藏高原的隆起打亂了行星風系的臨界尺度,迫使大氣環流改變行徑,成為一個獨立的氣候區域,孕育了黃河、長江、瀾滄江、恆河、印度河等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河流,是歐亞大陸上大江大河發育最多的區域。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起著各江河水文循環的初始作用。據資料,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來自該青海地區。 水是生命之源,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是個缺水大國,黃河近年來的連續斷流已經對中下游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但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安定,也影響到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之所以存在著較大的經濟差距,除了經濟基礎、信息、人才等的差別外,最關鍵的還是缺少水資源。歷史證明,黃河、長江流域的文明得到保護、延續和發展,就是有穩定的生命源,有江河源區較為穩定的生態環境和水源供應。而進入新世紀以來,水資源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了。 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區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水陸過渡性、系統脆弱性、功能多樣性和結構復雜性的基本特徵,在水源涵養、減緩徑流、蓄洪防旱、防災抗災、降解污染、維持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調節氣候等方面有著其它生態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態功能,在生態安全體系中獨具特色。濕地也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臨時棲息地和越冬地。因此,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的搖籃」。 三江源地區有河流、湖泊、沼澤、雪山、冰川等多種濕地類型,面積達7.33萬km2。其中,沼澤分布率大於2.5%,是全國分布率最高的地區;有較大支流180餘條;大小湖泊16500餘個,其中在僅100餘km2的星宿海就有2600多個湖泊;冰川總面積1400km2以上,年消融量10餘億m3。區內許多濕地為世界和中國所知名,僅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就有扎陵胡、鄂陵湖、瑪多湖、黃河源區崗納格瑪錯、依然錯、多爾改錯,以及著名的約古宗列沼澤、星星海沼澤,著名的有各拉丹冬、阿尼瑪卿山、尕恰迪如崗、祖爾肯烏拉山的崗欽等雪山冰川。 3、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三江源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地貌特徵決定了其具有豐富的生境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自然景觀多樣性。 源區最低海拔約3335m,最高海拔6564m,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護區地貌的主要骨架。由於保護區面積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明顯。三江源嚴酷的高寒環境,構成了獨特的生命繁衍區,許多生物至此已達到邊緣分布和極限分布,成為珍貴的種質資源和高原基因庫。更由於地處黃土高原、橫斷山脈、羌塘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我國幾個一級地理單元之間,「邊緣效應」非常突出,生物的演化、變異等過程在激烈進行,孕育了眾多高原獨有的生物物種。區內維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屬、2238種,約佔全國植物種數的8%,其中種子植物種數佔全國相應種數的8.5%。,分別約占青海省維管束植物的81%、57%、31%。脊椎動物370種,約占青海省脊椎動物種類的47%、全國的11%;其中哺乳綱84種,占青海省哺乳綱種類的44%。鳥綱237種,占青海省的56%;兩棲爬行類15種,占青海省的6%。此外,已鑒定昆蟲11目87科378種。因而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3種,其中有著名的蟲草(冬蟲夏草),另有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31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9種,占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種類的26%,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53種。此外,還有三江源地區特有植物種類100餘種,青海省分布的植物種類270種,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種類705種以及青海省級保護動物艾虎、沙狐、斑頭雁、赤麻鴨等32種。充分顯示了物種的稀有性。 三江源區還有9個植被型、14 個群系綱、50 個群系,以及眾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體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澤等濕地。區內獨特的地貌類型、豐富的野生動物類型、多姿多彩的森林與草原植被類型和秀美的水體類型,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自然風景。隨氣象條件的變化而產生的各種天象景觀、隨季節變化而產生的林相及水體大小、形狀的變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觀的多樣性。 4、是我國生態系統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區之一 由於青藏高原隆起的時間不長,下墊面的物理屬性較差,多數土壤、植被尚處於年青的發育階段,在寒旱生境中,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簡單,受到外界干擾時,其自身的調節機制不夠健全,恢復能力較弱,一旦破壞,即發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現象。無論是其中西部和北部的灘地、沼澤,還是東南部的高山峽谷,由於地質發育年代輕,地質不穩定,山高、坡陡、峽谷深,風化殼淺薄,土壤厚度薄、質地粗,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特別是一旦地表植被破壞,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並極難自然恢復,而人工恢復則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大量的黑土灘和沙化土地即是最好的例證。 此外,三江源地區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州縣城鎮和河谷地帶。而保護區人口約7.6萬,人口密度則只有約0.5人/ km2,遠遠低於其它地區的人口密度。因此,雖然三江源地區人口較以前有較大幅度的上升,牧壓加大,生態環境的人為影響增大,草原退化加劇。但據調查,因人為影響而產生的生態環境惡化區域主要集中在離定居點近、水源、地形條件較好處,而在人、畜難以到達或者說還沒有產生顯著的不良影響的更多區域,則處於原始或接近原始狀態,保持較好的自然性
求採納
㈣ 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
是的,近日,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邊界地帶,正在這里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發現了四隻罕見的藏棕熊。
「我們傍晚5點左右架設好設備,非常驚喜的是,6:30左右就拍到藏棕熊了,當時非常興奮!」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介紹。
此前,他們在周邊地區開展了一些走訪,有用的信息並不多。但隊員們發揮野生動物追蹤方面的特長,根據糞便、足跡等,在巴塘草原一帶劃定大型野生動物出沒的范圍,並設點蹲守,沒想到很快就成功了。
據了解,這對於外地進入三江源地區的野調組織來說非常難得,而且可以證明三江源國家公園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種群已經向周邊擴散了。
(4)國家三江源基金會擴展閱讀
三江源保護區野生動物生機勃勃: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2000年成立於北京的拒馬河河畔,20年來開展、參與了眾多野保項目。2014年,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協助其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開展多項野外工作。
「看到三江源保護區里的野生動物生機勃勃。食物鏈關系、生物多樣性都非常完整。親眼看到了白唇鹿、雪豹、狼、猞猁,還有各種猛禽如金雕、草原雕等國家一級、二級野生動物,簡直太多、太豐富了,野生動物在此繁衍非常健康。」李理表示。「但我們沒有看到藏棕熊,所以一直念念不忘。」
今年,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有一個新的想法:到三江源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邊界地帶,去看看那裡的野生動物生存狀況。包括是否健康、種群是否在擴散等,重點是大型野生動物。
9月22日,三名隊員從北京出發,來到玉樹地區,計劃做十來天的快速調查,10月4日結束。「每天開車300公里左右,對生活在周邊地區的人做一些走訪,了解野生動物的蛛絲馬跡,通過這些蛛絲馬跡去更多地觀測這邊的野生動物。」李理說。
他們發現,在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得到很好的保護,范圍越來越大,野生動物種群也開始慢慢往保護區的外圍擴散。
㈤ 祁彪的參與/承擔科研項目
(1)2002年-2003年,參與「天祝金強河草地生態資源調查與草地退化的研究」項目;
(2)2003年-2004年,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項目「提高作物——家畜系統生產能力的研究」工作;
(3)2003年-2004年,參與中國農科院項目「天祝退化草原生態監測」研究工作;
(4)2004年-2005年,參與國家社會公益研究專項「青藏高原生態畜牧業試驗與示範」項目研究工作;
(5)2005年-2009年,參與遼寧省農業產地環境質量的監測與評價、遼寧省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例行抽檢環評等項目工作;
(6)2006年-2007年,承擔完成遼寧省(省級)、鐵嶺市(市級)、清原縣(縣級)、阜新市(縣級)等地方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基地發展規劃等項目;
(7)2006年-2008年,參與財政補助專項「綠色農業科學研究與示範――綠色農業產地環境風險評估及預警系統研究」項目工作;
(8)2007年-2009年,參與「北黑土氮素轉化過渡特性及轉化過程調控研究」、「土壤-農作物體系N2O排放系數的觀測與模式研究」、「殘落物和根系對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機碳、氮的貢獻」、「穩定同位素質譜法鑒別蜂蜜、果汁真偽技術研究」等項目的穩定同位素應用技術研究工作;
(9)2008年-2009年,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土壤環境中豆磺隆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對重金屬污染的響應機制」項目研究工作;
(10)2009年-2010年,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江源區『黑土灘』次生毒雜草植被形成過程及內部驅動機理研究」項目工作;
(11)2009年-2011年,參與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天然草地有效利用以及牧草全年均衡供應技術研究」項目工作;
(12)2009年-2012年,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三江源區高寒草甸退化分異過程及調控機理」研究;
(13)2012年-至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氂牛適應高寒營養脅迫的氮代謝機制研究」;
(14)2012年-至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藏高原三江源區『黑土灘』二次發生的地下過程及其內部驅動機制研究」項目工作;
(15)2012年,參與環保部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青海省可魯克湖生態環境保護」項目;
(16)2012年-2014年,承擔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科技促進新農村計劃「湟水流域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應用及示範研究」項目;
(17)2012年-2015年,承擔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 「銦提取過程污染控制與管理方案研究」 之專題「銦提取過程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概率及損失評估」研究;
(18)2013年-2014年,參與青海省科技支撐計劃「高原條件下水泥窯SSNCR煙氣脫硝關鍵技術開發」項目。
㈥ 中國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是真的嗎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17日對外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
規劃稱,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有利於創新體制機制,破解「九龍治水」體制機制藩籬;有利於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有利於處理好當地牧民群眾全面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關系,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模式。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共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
㈦ 青海首次發現雪豹,最近還發現了哪些野生動物
4月初,在海東市境內發現雕鴞的身影。4月8日,海東市森林公安局接到西寧機場公安局的報警電話,稱轄區內發現一隻酷似貓頭鷹的大鳥伏在地上不動。民警初步確定,這只酷似貓頭鷹的飛禽為一隻幼年雕鴞。
青海是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之一。尤其是廣袤的三江源地區,是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世界少有的“物種基因庫”。近年來,珍禽異獸頻頻現身,反映出青海的生態系統逐步好轉,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㈧ 三江源和三江自然保護區是不是同一個地方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與三江自然保護區不是同一個地方。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位於青海省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發源地的自然保護區,面積達50餘萬平方千米。是一個廣義的保護區。
三江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三江交匯地區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我國最大的濕地——三江濕地,面積約有兩萬平方千米。
㈨ 三江源生態保護初現成效了嗎
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實施5年來,國家在這一地區投入的資金累計超過100億元。目前,當地生態正穩步恢復,保護成效初顯。
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累計投入已達104.11億元。據最新遙感監測結果顯示,二期工程實施至今,當地沙化土地植被蓋度由33.36%提高到近40%,濕地植被蓋度增長超4%,草地植被覆蓋度達到74%,產草量達3082千克每公頃,喬木、灌木林的郁閉度及蓄積量均呈增長態勢。青海省發改委副主任李曉南介紹,目前三江源地區各生態系統正穩步恢復,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功能明顯提升。隨著生態環境向好,當地生物多樣性也逐年增加,一度蹤跡難覓的雪豹、歐亞水獺等珍稀野生動物近年開始在當地頻頻現身。來源:新華網
㈩ 三江源再認識(急急急~在線等
長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被譽為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三江源地區具有獨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態系統,為中亞高原高寒環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類型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個植被型,可分為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區內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油麥吊雲杉、紅花綠絨蒿、蟲草3種,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蘭科植物31種;青海省級重點保護植物34種。野生動物有獸類85種,鳥類237種(含亞種為263種),兩棲爬行類4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6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有藏羚、野氂牛、雪豹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種。另外,還有省級保護動物艾虎、沙狐、斑頭雁、赤麻鴨等32種。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三江源區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地區,素有"江河源"、「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稱。面積按流域分為:黃河源區面積16.7萬K㎡,佔三江源地區總面積的46%;長江源區面積15.9萬K㎡,佔44%;瀾滄江源區面積3.7萬K㎡,佔10%。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於三江源地區。
三江源地區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體,以山地地貌為主,山脈綿延、地勢高聳、地形復雜,海拔為3335~6564米。區內氣候屬青藏高原氣候系統,為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表現為冷熱兩季交替、干濕兩季分明、年溫差小、日濕差大、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無四季區分的氣候特徵。
[編輯本段]環境保護
歷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豐美、湖泊星羅密布、野生動植物種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區,被稱為生態和生命的"凈土"。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令人驚醒。近幾十年來,由於天災人禍等許多自然和人為的因素,整個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已在明顯惡化,形勢日益嚴峻。目前,位於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縮,眾多江河、湖泊和濕地縮小、乾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積仍在不斷擴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問題日益突出;長期的濫墾亂伐使大面積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蟲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動物盜獵嚴重;無序的黃金開采及冬蟲夏草的採挖屢禁不止;受威脅的生物物種占總類的20%以上,遠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區的人類已難以生存,被迫搬遷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