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的窮人,你看下福利
美國成立1783年,到現在229年。
我們成立1949年,到現在63年。
美國到1984年GDP世界第一,花了201年。我們到2011年GOP世界第二,花了62年,其中正在發展從1978年開始,也就是說我們花了33年傳下了世界第二。
其中的效率自己可以算算。
⑵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作用及其運行機制
美國的思想庫,作為美國政治體系中除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種權力」,對美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與力量不僅表現在擁有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等「硬權力」上,而且表現在擁有眾多頗具影響力的思想庫,能夠盛產「思想」、「主義」、「主張」、「話語」 等「軟權力」上。
在美國大體有四類思想庫:一是由某些大富豪出資建立的,如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二是由政府組織、資助成立的,如和平研究所、國會研究部;三是由社會上志同道合的力量倡議、集資而建的,如傳統基金會;四是為離任總統或紀念某政治人物而設的,如卡特中心、尼克松中心。 傳統基金會是華盛頓最大的思想庫,擁有180名工作人員,每年需要3500萬美元經費才能正常運轉。其資金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其一,一個非政府的基金會撥給1億美元作為不動基金,每年可以獲得利息資金四五百萬美元,這是一筆比較穩定的收入。
其二,每年募集捐款3000萬美元左右,是基金會的主要資金來源。捐款資金的30%,約900萬美元來自大企業;捐款的70%,約2100萬美元來自個人。每年大約有25萬人捐款,平均每個人捐款八九十美元。
這些捐款人就像俱樂部的會員一樣,他們不僅訂閱基金會高質量的刊物,也贊同基金會的政策主張,同時也在參與政策研究和制定。為鼓勵捐款,除美國政府規定捐款可以抵頂納稅外,傳統基金會還根據捐款的多少規定出不同的待遇:如捐款的最低起點是25美元,低於這個數量的不收;捐款100美元以上的人每年可以獲贈傳統基金會定期和不定期出版的刊物和報告;捐款1000美元以上的人除可獲得免費贈閱刊物,還可以作為傳統基金會會員俱樂部的成員參加活動;捐款1萬美元以上的人每年可以有資格免費參加一兩次傳統基金會邀請名人出席的大型宴會招待,獲得與名人共進晚餐和對話交流的機會;捐款10萬美元以上的人有機會獲得以某個人的名字製作牌匾,表明某個房間由某某人捐款裝修或捐獻,以示紀念。
傳統基金會安排與筆者會見的小會議室就是以韓國現代集團董事長的名義命名的,因為他一次捐款500萬美元,是傳統基金會成立以來獲贈的最大一筆捐款。
其三,銷售刊物獲得一部分收入。傳統基金會每月出版一本的活動與新聞雜志和每年一本的世界各國經濟分類報告,發行量高達40萬份,其中有20萬份贈閱,20萬份銷售,扣除贈閱部分所需費用外,傳統基金會仍有一些收入。 傳統基金會作為世界知名、影響力很大的思想庫,人數並不多。180名工作人員中,固定的職工只有120人,每年都有60名左右志願者、實習生加盟參與工作,既培養了人才,又節省了三分之一的開支,可謂一舉兩得。在固定工作人員以外,傳統基金會還從外部臨時聘用各類研究人員參與某些課題的研究。如朝鮮問題研究,他們就聘用了來自韓國的學者在美國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實行的完全是開放式的用人辦法
⑶ 香港連續多少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24年。
據新華社香港2018年2月2日電,香港特區連續24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美國傳統基金會2018年2月2日發布年度《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時稱,香港經濟自由度總分為90.2分(100分為滿分),是唯一一個總分超90分的經濟體。
在報告列出的12項評估因素中,香港在8項上取得了90分或以上的佳績,且在財政健康、營商自由、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方面,獲全球最高分。
(3)傳統基金會擴展閱讀:
負責編制《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的美國傳統基金會一位政策分析員說:「自1995年開始編制此指數以來,香港便盤踞榜首,主要原因是,在指數涉及的四大領域:法治、政府規模、監管效率、市場開放,香港表現出色。」
《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稱:「作為極具競爭力的金融和商業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具彈性的經濟體之一。優質的法律制度,確保了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對腐敗的低容忍、政府高度透明化,提升了政府廉潔度。高效的監管和對全球商業的開放,強化了創業氛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聲明中說:「恪守自由市場原則向來是香港維持經濟繁榮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石。很高興香港連續24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對維護自由市場原則的堅持,再次受到國際肯定。」
⑷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概況
1960年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社會運動保守主義的社會運動指保守派思想家從象牙塔走入社會,過指導和建立政治組織和宗 教組織、利益集團政治行動委員會、基金會、思想庫等來擴大保守主義思想在社會和政治上的影響。
這場社會運動內容比較廣泛,涉及經濟財政保守主義運動、社會文化的保守主 義運動、聯邦主義運動、自由意志運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文化的保守主義運動,主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運動。
"宗教右派" 雖然與"新右派"關系密切,但由於它的領袖主要是各教派的佈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義;既包含天主教正統派, 又有猶太教正統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學色彩 。此外,"新右派"與"宗教。
「新右派"所處的時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則更加活躍於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的當前 。
(4)傳統基金會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指1961~1970年,在人們的記憶中,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
當時許多歐美國家的青年人開始奉行一套與其父輩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尤其是學生參加了政治抗議活動,並且爆發了許多反對越戰和任何形式的戰爭。
人們開始更加關注為婦女和各色人種爭取更多權利。其中一些美國和英國的年輕人開始吸毒,並且比其父輩享有更多的性自由,尤其有了避孕葯以後更甚。
20世紀60年代的國際局勢的主要特點及這些特點造成的重大影響是:
特點:戰爭與和平的緩期,各國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均存有餘心,各自都將本位主義放在前列,固地自封。
影響:這一特點針對國際經濟形式及經融發展來講,是束縛了商品與生產力的發展,針對增強政權及實力來講,是穩固及發展自我,發展自我的商品及生產力。
⑸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政治理念
傳統基金會除了本身開宗明義,表明是美國保守派組織,其政治主張,也是保守派一直以來所提倡:
主張小政府,限制政府開支和規模,因此特別頌揚香港式的積極不幹預經濟政策,亦支持學券制等主張
捍衛個人自由
捍衛傳統美國價值
強調美國需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
⑹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生什麼事件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生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事件。
1、事件概況:
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Malcolm X)等人。
2、事件經過:
1960年,南部各州普遍開展在公共場所的靜坐示威,顯示出黑人民權運動范圍已越出某一城市的局限,主動沖擊種族隔離制。
1961年和1962年,民權運動的重點分別是反對長途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和爭取南部黑人的選舉權。1963年運動達到高潮。
1963年4月,在種族隔離最嚴重的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爆發黑人抗議示威斗爭,迫使當局接受黑人要求。8月,在華盛頓舉行該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25萬黑人和白人同情者舉行爭取就業和自由的「自由進軍」。
3、事件結果:
在民權運動的巨大壓力下,美國國會於1964年通過《公民權利法案》,1965年通過《選舉權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結束美國黑人受到的在選舉權方面的限制和各種公共設施方面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
4、事件影響: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使得黑人運動走上武裝抗暴斗爭的道路。
(6)傳統基金會擴展閱讀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事件演變: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高峰是在1963年8月,金博士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前廣場聚集了二十五萬名群眾,並發表他著名的演說《I have a dream》,這次集會所產生的輿論壓力,終於迫使國會在翌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成為美國民權運動史的關鍵事件。
百年前林肯雖解放了黑奴,但黑人平等的公民權在南方卻從未獲落實,直到金博士領導民權運動才獲得成功,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興起,對其社會及留學生有很大影響,當時對少數民族及婦女的權力均受到重視,開拓了新的視野,金博士也因此獲頒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
一直到1967年,金博士深刻體認到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飽受歧視,絕大部分是因為經濟不平等所引起,經濟權才是實質、才是根本原因,公民權只是裝飾。於是,他將公民權的斗爭轉為經濟權的斗爭,發起「窮人運動」(Poor People's Campaign)。
不幸的是,1968年4月4日,金博士在田納西州孟菲斯被射殺身亡,當時正籌劃帶領一群同志參與該市的罷工活動。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亦算是在該年告一段落。
⑺ 啥是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是資本屬於個人所擁有的經濟制度,由封建社會發展過來,在這樣制度下絕大部分生產資料歸個人所有,並藉助僱傭勞動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價值。創造的價值分為五部分:稅金、租金、利潤、勞動價值和企業家才能。資本主義制度里,商品和服務藉助貨幣在自由市場里流通。資本主義以私有制為基礎,沒有私有制就不能稱為資本主義。
基本特徵
經濟上,以私營經濟為主,沒有政府幹預或者政府幹預很少。政治上,資產階級政黨掌權,或實行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
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富裕,如從18世紀開始發展的西歐及美國,另一方是生產力低下,社會貧窮的國家,例如拉美諸國,鼓勵自由的市場經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盡量少。
商品生產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成為社會生產普遍的和統治的形式,勞動力變成了商品。
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用僱傭勞動的方式剝削工人階級,生產的目的是創造利潤(用馬克思的表達式:生產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以使用機器的大生產為特徵,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構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貫穿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始終,它在經濟上具體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有組織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現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兩大階段——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
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統治形式相適應,資本主義以前的各種上層建築被資產階級的上層建築所代替,產生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政權、法律制度和思想體系,形成包括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與它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社會制度。
根據馬克思所說,資本主義是以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和剝削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
資本主義的標志之一:經濟自由度指數
在經濟研究上有時也會使用頗具爭議性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兩個最著名的指數之一是由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傳統基金會所發布的,另一個是由加拿大的弗雷澤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所發布的。兩個指數都試圖測量每個國家的經濟自由度,主要是以法規、政府幹預程度、私人財產權利、和貿易自由為主。經濟自由度指數「經濟自由」定義為「人民對於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銷售、和消費不受政府的強迫和約束」(這也被稱為自由放任)。
他們以一些獨立組織如聯合國的資料來計算每個國家在不同項目上的分數,例如政府規模、稅賦比率、財產權利的安全性、自由貿易的程度、以及市場管制的程度。許多發布的資料也被其他獨立的智囊機構用作研究資本主義與貧窮之間的關系。弗雷澤研究所主張實行資本主義越徹底的國家有著更高的國民所得、最貧窮的10%人口也有更高的所得、更高的平均壽命、更高的識字率、更低的嬰兒必死率、更多使用水資源的機會、和較少的腐敗現象。而資本主義國家和非資本主義國家間最貧窮的10%人口所佔有的總收入比率也是相同的。一些人則強調資本主義里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小額貸款所發揮的功能。
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對立的原因: 資本家制定的制度主要是維護資本家自身的利益;而社會主義是由無產階級統治,無產階級制定的制度也主要是代表著無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的利益與無產階級的利益顯然是存在對立的,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並非對立的。而在乎於執行的人怎麼去做。資本即是社會,社會即是資本。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
⑻ 美國20世紀60年代發生了三次什麼運動
學生運動
1960年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社會運動
保守主義的社會運動指保守派思想家從象牙塔走入社會,通過指導和建立政治組織和宗
教組織、利益集團/政治行動委員會、基金會、思想庫等來擴大保守主義思想在社會和政治
上的影響.這場社會運動內容比較廣泛,涉及經濟/財政保守主義運動、社會/文化的保守主
義運動、聯邦主義運動、自由意志運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文化的保守主義運動,主
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運動."宗教右派" 雖然與"新右派"關系密切,但由於它
的領袖主要是各教派的佈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義;既包含天主教正統派,
又有猶太教正統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學色彩 .此外,"新右派"與"宗教
右派"所處的時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則更
加活躍於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的當前 .
正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對立面一樣,七八十
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對立面."老右派"與"老左派"的對立主要
是由於經濟問題而產生的;而"新右派"與"新左派"的分歧則是由一系列的社會文化問題
而引起的.新右派本來在六十年代就已開始醞釀,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對社會和政
治的影響比"新左派"滯後.自1962年在校園中成立的"民主社會的學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簡稱SDS)組織開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運
動,如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反文化運動、性解放運動,他們對社會的批評及這
些運動的發展,促使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一系列改變歷史的法律,如民權法案、戰爭授
權法案等;他們支持的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喬治*麥戈文分別在1968、1972年兩
次大選中獲得民主黨的提名,然而,他們的影響在70年代後日漸式微.而在保守主義思想
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導下、於1960年在校園中成立"為自由的美國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簡稱YAF)的右派學生組織,直到80年代才解體;這一組織的學生大多出身
於是共和黨人的家庭,他們對共和黨沾上自由主義不以為然,認為共和黨內的自由主義沒有
"保守"古典自由主義所尊奉的自由、傳統和秩序;而華盛頓的集權制正是民主黨式的自由
主義發展過頭的結果,政府職能的擴大使其在給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時奪走了另一部分人的
自由,如在南方實行新的強制性的種族融合、肯定性行動等.這一組織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
保守主義運動培養了不少幹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領袖:曾任YAF首任執行主任的理查德*維
格里成為保守主義政治運動的直郵籌款專家、YAF的老戰士霍華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
主義核心會議"組織、保守主義活動家保羅*韋里奇發動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義運動
.
一般認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過四類組織來進行活動:(一)政治行動
委員會.政治行動委員會是指對競選公職的候選人進行捐款的利益集團的政治組織,它的活
動主要是籌款和捐款;目的是幫助幫助保守派人士進入領導階層,從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
張,如1974年,韋里奇領導成立了旨在幫助保守人士當選國會議員的"爭取自由國會生存
委員會";1975年,菲利普斯領導建立的保守派核心會議主要在基層活動,在全國每個國
會議員選區均設分會,約有30萬會員;1974年,特里*多蘭領導建立的全國保守派政治行
動委員會等已成為美國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動委員會.(二)單議題的利益集團.反對墮胎
的全國生命權利委員會聲稱有1000萬會員;主張取消最低工資法的全國工作權利委員會號
稱有150萬捐助者;反對高賦稅的全國納稅者同盟有45萬名會員,號稱全國最老最大的納
稅者組織;反對槍枝管制的美國持槍者協會,也擁有186萬名會員.(三)宗教組織.七八
十年代興起的宗教保守集團對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先是羅伯特*格蘭特1978年建立的基
督教之聲、愛德華*麥卡提爾、詹姆斯*羅賓遜牧師1979年建立的宗教圓桌會議、羅伯特*比
林斯建立的全國基督教行動聯盟、傑里*福韋爾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數",其中道德多
數派聲勢最大,有40萬名成員、6萬名牧師,在全國各州設有分部,年度預算超過600萬
美元;後是帕特*羅伯遜的"宗教右派";前者聲稱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黨議員在1980
年的選舉中失敗,後者聲稱它對共和黨在1994年重新取得國會的領導權有功.事實上, "宗
教右派"不斷壯大,現在已擁有170萬成員.自1992年起,它已成為共和黨內的一支重要
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蘇達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機構福音基督教和
生命權運動事實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黨組織.這類政治性比較強的宗教集團在共和黨最近三
次的總統選舉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躍.與大多數利益集團一樣,宗教集團也採用新技術來進行
政治活動,如電話庫、傳真、衛星電視、電子布告、收音機講話和直接郵遞等."宗教右派"
每隔兩年公布一次它對國會議員在有關議題上的打分,它最關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對
任何墮胎、同性家庭等提案.(四)思想庫和出版物.1973年,保羅*韋里奇創辦了新右
派的思想庫--傳統基金會,在進入80年代前,傳統基金會很少超越共和黨保守派的活動,
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後,隨著里根的當政,傳統基金會的活動范圍漸漸擴大,現在
以內政、外交、經濟和社會問題為研究對象,經常舉辦研討會,提出政策建議,特別是90
年代以來,傳統基金會對政策的影響尤為明顯,1994年,共和黨的新議員一改常例,不去
哈佛大聽取有關立法方面的報告,而是去傳統基金會,這反映出新右派對共和黨的影響.小
布希上台以來,傳統基金會的影響大大加強,布希內閣的許多提名都是由傳統基金會人才庫
推薦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維格里1975年創辦的月刊《保守文摘》,現在已成為"新
右派"的機關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許多組織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傳統基金會的《政
策評論》季刊和《今日傳統》月刊.
與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義思想運動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會運動是右的
平民主義運動 ,它的影響深遠而且巨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其組織不斷發展壯
大,美國社會中自稱是保守派的人數穩步增長,到1993年幾乎與自稱是溫和派的人士持平
(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響很大,這些地方因而被稱為"聖經帶";(二)對
共和黨的影響越來越大,保守主義在80年代後日益成為共和黨的主流:人們大多傾向於認
為,70年代末的保守主義運動高漲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 ,而1994年中期選舉中共和黨
以壓倒性勝利奪回國會的控制權也與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三)80年代
後,對美國公共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組織直接將政策主張付諸實
踐:菲利斯*施拉芙萊領導的擁有5萬名會員的"鷹論壇" 通過在州議會作證、舉行集會、
聚眾請願、游說等方式"成功"地使國會在1972年通過的"平等權利修正案"於1983年失
效 ;在反對墮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眾多組織 的壓力下,自1976年開始,共
和黨的政綱連續四次寫入支持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以恢復保護未出生孩子的權利" ,
1981-1982年,"新右派"還在31個州提出了118項議案,其中"人類生命權利修正案"規
定:除挽救母親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墮胎;禁止使用宮內避孕器,因為生命始於受孕.
9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黨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屆國會能通過禁止墮胎的法案,但
並未完全實現 ,他們在1995年通過了《與美國家庭的契約》以表示對共和黨議員的不滿 .
(四)對全體美國人政治觀念或公眾哲學的影響.根據芝加哥輿論研究中心的一般社會調查
的研究,自1974年後,人們在一系列議題上的立場越來越趨於保守 .在1988年大選中,
自由主義更是成為一個"臟詞",成為大手大腳、沒有節制的代名詞.1996年即使是民主黨
的柯林頓總統也聲稱"大政府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表明,保守主義思潮不僅成為共和
黨的主潮,而且已對民主黨的政策觀念已然產生影響.
冷戰結束以來,保守派加強了"搶占"思想庫和大學的努力,企圖使美國的保守主義社
會運動繼續發展,並在社會政治中產生更大影響."全國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機構委員會"的
調查發現,自1992至1994年,美國12個主要的保守基金會向研究所、大學、思想庫、媒
體和利益集團提供了2.1億美元的資助, 其中標榜"自由市場"的傳統基金會得到的資助
最多,為890萬美元,其次是美國企業研究所,690萬美元;卡圖研究所,390萬美元,赫
德遜研究所330萬美元,曼哈頓研究所210萬美元.韋里奇的自由委員會得到500萬美元,
威廉*克里斯托爾的《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雜志得到190萬美元,《新標准》得到170
萬美元,波多霍羅茲的《評論》得到100萬美元,另外320萬美元給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
騰伯格的電視節目.在著名大學中,保守思想的堡壘芝加哥大學獲得的資金最多,達1000
多萬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學,960多萬美元,喬治*梅森大學,800多萬美元,耶魯大學590
多萬美元 .這些思想庫和大學對十年來美國的社會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動、
社會保障、教育改革)、經濟政策(如平衡預算、減稅等)、外交/防務政策(如北約東擴、
新日美安全條約的重新修訂、NMD的提出)等產生過重大影響.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
產生影響,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資更加咄咄逼人.
⑼ 60年代美國學生運動
60年代美國學生運動
作者: 呂慶廣
ISBN: 9787214036575 〔十位: 7214036576〕
頁數: 429
定價: 22.00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5-01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22267/
1960年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社會運動
保守主義的社會運動指保守派思想家從象牙塔走入社會,通過指導和建立政治組織和宗
教組織、利益集團/政治行動委員會、基金會、思想庫等來擴大保守主義思想在社會和政治
上的影響。這場社會運動內容比較廣泛,涉及經濟/財政保守主義運動、社會/文化的保守主
義運動、聯邦主義運動、自由意志運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文化的保守主義運動,主
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運動。"宗教右派" 雖然與"新右派"關系密切,但由於它
的領袖主要是各教派的佈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義;既包含天主教正統派,
又有猶太教正統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學色彩 。此外,"新右派"與"宗教
右派"所處的時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則更
加活躍於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的當前 。
正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對立面一樣,七八十
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對立面。"老右派"與"老左派"的對立主要
是由於經濟問題而產生的;而"新右派"與"新左派"的分歧則是由一系列的社會文化問題
而引起的。新右派本來在六十年代就已開始醞釀,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對社會和政
治的影響比"新左派"滯後。自1962年在校園中成立的"民主社會的學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簡稱SDS)組織開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運
動,如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反文化運動、性解放運動,他們對社會的批評及這
些運動的發展,促使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一系列改變歷史的法律,如民權法案、戰爭授
權法案等;他們支持的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喬治*麥戈文分別在1968、1972年兩
次大選中獲得民主黨的提名,然而,他們的影響在70年代後日漸式微。而在保守主義思想
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導下、於1960年在校園中成立"為自由的美國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簡稱YAF)的右派學生組織,直到80年代才解體;這一組織的學生大多出身
於是共和黨人的家庭,他們對共和黨沾上自由主義不以為然,認為共和黨內的自由主義沒有
"保守"古典自由主義所尊奉的自由、傳統和秩序;而華盛頓的集權制正是民主黨式的自由
主義發展過頭的結果,政府職能的擴大使其在給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時奪走了另一部分人的
自由,如在南方實行新的強制性的種族融合、肯定性行動等。這一組織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
保守主義運動培養了不少幹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領袖:曾任YAF首任執行主任的理查德*維
格里成為保守主義政治運動的直郵籌款專家、YAF的老戰士霍華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
主義核心會議"組織、保守主義活動家保羅*韋里奇發動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義運動
。
一般認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過四類組織來進行活動:(一)政治行動
委員會。政治行動委員會是指對競選公職的候選人進行捐款的利益集團的政治組織,它的活
動主要是籌款和捐款;目的是幫助幫助保守派人士進入領導階層,從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
張,如1974年,韋里奇領導成立了旨在幫助保守人士當選國會議員的"爭取自由國會生存
委員會";1975年,菲利普斯領導建立的保守派核心會議主要在基層活動,在全國每個國
會議員選區均設分會,約有30萬會員;1974年,特里*多蘭領導建立的全國保守派政治行
動委員會等已成為美國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動委員會。(二)單議題的利益集團。反對墮胎
的全國生命權利委員會聲稱有1000萬會員;主張取消最低工資法的全國工作權利委員會號
稱有150萬捐助者;反對高賦稅的全國納稅者同盟有45萬名會員,號稱全國最老最大的納
稅者組織;反對槍枝管制的美國持槍者協會,也擁有186萬名會員。(三)宗教組織。七八
十年代興起的宗教保守集團對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先是羅伯特*格蘭特1978年建立的基
督教之聲、愛德華*麥卡提爾、詹姆斯*羅賓遜牧師1979年建立的宗教圓桌會議、羅伯特*比
林斯建立的全國基督教行動聯盟、傑里*福韋爾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數",其中道德多
數派聲勢最大,有40萬名成員、6萬名牧師,在全國各州設有分部,年度預算超過600萬
美元;後是帕特*羅伯遜的"宗教右派";前者聲稱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黨議員在1980
年的選舉中失敗,後者聲稱它對共和黨在1994年重新取得國會的領導權有功。事實上, "宗
教右派"不斷壯大,現在已擁有170萬成員。自1992年起,它已成為共和黨內的一支重要
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蘇達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機構福音基督教和
生命權運動事實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黨組織。這類政治性比較強的宗教集團在共和黨最近三
次的總統選舉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躍。與大多數利益集團一樣,宗教集團也採用新技術來進行
政治活動,如電話庫、傳真、衛星電視、電子布告、收音機講話和直接郵遞等。"宗教右派"
每隔兩年公布一次它對國會議員在有關議題上的打分,它最關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對
任何墮胎、同性家庭等提案。(四)思想庫和出版物。1973年,保羅*韋里奇創辦了新右
派的思想庫--傳統基金會,在進入80年代前,傳統基金會很少超越共和黨保守派的活動,
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後,隨著里根的當政,傳統基金會的活動范圍漸漸擴大,現在
以內政、外交、經濟和社會問題為研究對象,經常舉辦研討會,提出政策建議,特別是90
年代以來,傳統基金會對政策的影響尤為明顯,1994年,共和黨的新議員一改常例,不去
哈佛大聽取有關立法方面的報告,而是去傳統基金會,這反映出新右派對共和黨的影響。小
布希上台以來,傳統基金會的影響大大加強,布希內閣的許多提名都是由傳統基金會人才庫
推薦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維格里1975年創辦的月刊《保守文摘》,現在已成為"新
右派"的機關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許多組織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傳統基金會的《政
策評論》季刊和《今日傳統》月刊。
與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義思想運動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會運動是右的
平民主義運動 ,它的影響深遠而且巨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其組織不斷發展壯
大,美國社會中自稱是保守派的人數穩步增長,到1993年幾乎與自稱是溫和派的人士持平
(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響很大,這些地方因而被稱為"聖經帶";(二)對
共和黨的影響越來越大,保守主義在80年代後日益成為共和黨的主流:人們大多傾向於認
為,70年代末的保守主義運動高漲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 ,而1994年中期選舉中共和黨
以壓倒性勝利奪回國會的控制權也與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三)80年代
後,對美國公共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組織直接將政策主張付諸實
踐:菲利斯*施拉芙萊領導的擁有5萬名會員的"鷹論壇" 通過在州議會作證、舉行集會、
聚眾請願、游說等方式"成功"地使國會在1972年通過的"平等權利修正案"於1983年失
效 ;在反對墮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眾多組織 的壓力下,自1976年開始,共
和黨的政綱連續四次寫入支持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以恢復保護未出生孩子的權利" ,
1981-1982年,"新右派"還在31個州提出了118項議案,其中"人類生命權利修正案"規
定:除挽救母親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墮胎;禁止使用宮內避孕器,因為生命始於受孕。
9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黨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屆國會能通過禁止墮胎的法案,但
並未完全實現 ,他們在1995年通過了《與美國家庭的契約》以表示對共和黨議員的不滿 。
(四)對全體美國人政治觀念或公眾哲學的影響。根據芝加哥輿論研究中心的一般社會調查
的研究,自1974年後,人們在一系列議題上的立場越來越趨於保守 。在1988年大選中,
自由主義更是成為一個"臟詞",成為大手大腳、沒有節制的代名詞。1996年即使是民主黨
的柯林頓總統也聲稱"大政府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表明,保守主義思潮不僅成為共和
黨的主潮,而且已對民主黨的政策觀念已然產生影響。
冷戰結束以來,保守派加強了"搶占"思想庫和大學的努力,企圖使美國的保守主義社
會運動繼續發展,並在社會政治中產生更大影響。"全國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機構委員會"的
調查發現,自1992至1994年,美國12個主要的保守基金會向研究所、大學、思想庫、媒
體和利益集團提供了2.1億美元的資助, 其中標榜"自由市場"的傳統基金會得到的資助
最多,為890萬美元,其次是美國企業研究所,690萬美元;卡圖研究所,390萬美元,赫
德遜研究所330萬美元,曼哈頓研究所210萬美元。韋里奇的自由委員會得到500萬美元,
威廉*克里斯托爾的《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雜志得到190萬美元,《新標准》得到170
萬美元,波多霍羅茲的《評論》得到100萬美元,另外320萬美元給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
騰伯格的電視節目。在著名大學中,保守思想的堡壘芝加哥大學獲得的資金最多,達1000
多萬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學,960多萬美元,喬治*梅森大學,800多萬美元,耶魯大學590
多萬美元 。這些思想庫和大學對十年來美國的社會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動、
社會保障、教育改革)、經濟政策(如平衡預算、減稅等)、外交/防務政策(如北約東擴、
新日美安全條約的重新修訂、NMD的提出)等產生過重大影響。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
產生影響,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資更加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