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瑞達著《風險管理與保險原理》 第10版的中文版 pdf 要完整版!!!
風險管理與保險原理 第10版
【內容提要】 本書涵蓋了當今風險管理和保險的所有主要領域,包括風險與保險的基本概念,風險管理、風險和保險的法律原理,財產與責任保險等。
⑵ 風險管理與精算學這個專業學什麼應用哪方面知識多一點
「風險管理與精算學」是以概率論、數理統計和金融學為基礎的應用與交叉性學科,是現代金融、保險、投資業的科學基礎。它培養的是社會經濟領域(特別是金融保險業、投資業的管理和風險測評)的專業人員。具備精算專業知識的人員已成為我國人壽保險公司開業必備的前提和基礎,是各公司搶奪人才、儲備人才的熱點。目前國內主要有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武漢大學設有此專業方向。中國人民大學統計系於1992年設立了這一專業方向,並相繼招收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中國人民大學還先後接受授權設立了北美精算學會考試中心、美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考試中心(北京考點),成為國內培養風險管理、精算學和保險管理人才的重要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精算學專業方向設立於1992年,是我國最早開展精算教育和研究的院校之一,2004年在應用經濟學下設立風險管理和精算學專業博士點和碩士點。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應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在統計理論和模型應用方面的強大背景,本專業在精算模型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和精算軟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時也培養了一批精算研究和實務方面的人才。
研究方向有:
l 養老金與社會保障精算:包括養老保險精算模型和應用;社會保險精算和監控系統;養老基金資產負債管理; 職業年金精算管理控制系統。
l 保險精算:包括壽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醫療保險和人壽保險中的生存分析;生命表和人口分析;人壽保險公司國際會計准則;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精算控制循環在保險公司管理中的應用等。
l 非壽險精算:包括風險分析、損失模型、汽車保險的定價系統等。
二、 培養目標
博士學位授予點的培養目標為:具有寬廣的精算和統計基礎知識,形成系統和專門的研究方向,具有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能力,能夠探索和研究新的風險管理以及精算模型,開拓風險管理的應用領域。具有創新能力,治學嚴謹。
碩士學位授予點的培養目標為:掌握必要的精算和統計知識,能夠為實際問題建立精算和風險管理模型,並用合適的軟體和工具實施模型的測算和結果分析,畢業生應成為精算模型和應用方面的高級人才。
三、 研究機構
風險管理與精算中心
四、 導師介紹
王曉軍,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院長,教育部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副主任,北美精算學會精算師考試中心北京考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保險精算、養老金、社會保障精算。主要著作有《社會保障精算原理》、《中國養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評價》、《保險精算學》、《壽險精算學》。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多項科研課題,獲多項科研優秀成果獎。
彭非,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瑞士聯邦統計局兼職研究員、中國人口學會理事、北京統計學會理事。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壽險精算、生存分析、人口分析。指導博士生方向為保險精算和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數據分析方法。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主要的學術著作有:《Approche spatio-temporelle de la mortalite:cas de la Chine dans les annnes 1980》,《生存分析》,等。
孟生旺,教授,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曾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獲各種科研獎勵4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和譯著6部。代表作有《保險定價:經驗估費系統研究》,《實用非壽險精算學》,"Accounting for indivi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等。
五、 培養方式
學習方式以課堂學習、討論和上機實習為主,並與課題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相結合。學生修滿規定學分並考核合格後,進入學位論文階段,學生通過論文答辯後,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准,授予學位。
六、 對外交流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風險管理和精算學專業與國際著名的精算組織、設有保險精算專業的國際著名大學、外國保險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北美精算學會(Society of Actuaries, SOA)精算師考試中心北京考點設在統計學院。與澳大利亞安保集團合作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統計與精算中心。此外,與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商學院、波士頓大學精算專業、康涅狄格大學精算專業、澳大利亞精算學會、澳大利亞麥克里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等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和交流關系。
七、 畢業生就業情況
統計學院從1992年開始招收風險管理和精算學專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每年招生8名左右,每年有3名左右的博士生以風險管理和精算學為博士論文方向。畢業生主要就業於保險公司、銀行、政府部門和高校相關專業。2004年設立風險管理與精算學專業博士點、碩士點。2006年年和2007年相繼有畢業生。
八、 主要專業課程
高等統計學、保險精算學、保險風險模型、時間序列分析、抽樣技術與方法、精算管理控制系統、統計模型、養老金精算模型、數據分析與SAS、壽險精算實務、非壽險精算實務、團體保險實務、Excel VBA應用
⑶ 人大出版社的《風險管理與保險原理(第十一版)》 是英文版還是中文版
英文版
樓上不要誤人好嗎...這是全英教材...現在上課正在使用
⑷ 什麼叫保險原理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從社會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
⑸ 保險學原理(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二章風險管理與保險的知識點有哪些
保險學原理(第二版)這門課第二章風險管理與保險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風險管理相關概念,第二節風險管理的程序,第三節作為風險管理手段的保險,。
⑹ 風險管理與保險原理十二版中文pdf
是一本關於風險以及如何應對風險的保險學教材,長期暢銷於美國。它涵蓋了當今風險管理和保險原理的所有主要領域,包括風險和保險的基本概念,風險管理中淺層次和深層次的問題,保險公司的功能和財務運作,法律原理,壽險和健康險,財產和責任保險,員工福利和社會保險。此外,本書著重強調了對消費者的保護,並將基本的風險管理和保險原理與對消費者的關切結合起來。
本書內容全面,語言通俗易懂,對理論的講解深入淺出,並與實務密切結合。既可以作為本科生的保險學入門教材,也適合於我國風險管理和保險專業的學生以及對社會保障、個人財務規劃感興趣的人士閱讀。此外,本書也是我國保險業及金融業廣大從業人員學習風險管理和保險原理、了解美國保險業全貌和發展狀況的重要工具。
作者簡介
⑺ 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項目或者企業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風險管理對現代企業而言十分重要。
風險評估是對風險可能造成的災害進行分析。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評估:
1、根據風險識別的條目有針對性的進行調研;
2、根據調研結果和經驗,預測發生的可能性,並用百分比表示發生可能性的程度;
3、根據程度排定優先隊列。
風險評估步驟
(1)定義項目的風險參考水平值。要使風險評估發生作用,就要定義一個風險參考水平值,對於大多數項目而言,通過對性能、成本、支持及進度等因素的分析,可以找出風險的參考水平值,對於性能下降、成本超支、支持困難或進度延遲(或者這四種的組合)等情況,超過這一參考水平值項目就會被終止。
(2)建立每一組(風險、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產生的影響)與每一個參考水平值的關系。
(3)預測一組臨界點以定義項目終止區域,該區域由一條曲線或不確定區域界定。
(4)預測什麼樣的風險組合會影響參考水平值。
風險管理的四種類型:
風險主要有四種類型:財務風險、商業風險、管理風險、操作風險。針對這些風險,風險管理有一套集文化、方法、模型、管理制度、組織架構於一體的綜合性系統。
⑻ 什麼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演變過程
(一)什麼是風險管理
1.美國COSO2004年版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總體框架》認為:「風險管理是一個流程,在一個實體進行戰略決策和執行決策的過程中,由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實施,旨在識別可能影響實體的潛在事件,管理風險,以使其處於該實體的風險容量之內,並為實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理解這個定義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風險管理是一個流程,是降低和控制風險的一系列程序,涉及對企業風險管理目標的確定、風險的識別與評價、風險管理方法的選擇、風險管理方案的實施以及對風險管理計劃持續不斷地檢查和修正的一個過程。其次,風險管理的工作需要所有員工的參與。最後,該定義表明了風險管理的目的並不是不惜一切代價降低風險,而是盡量使風險減低至可以接受的容量范圍內。而且,企業風險是無法徹底消除的,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只能做出合理而非絕對的保證。
2.2006年4月,亞洲風險與危機管理協會專家組,通過五輪投票將風險管理定義為「企業風險管理是企業在實現未來戰略目標的過程中,試圖將各類不確定因素產生的結果控制在預期可接受范圍內的方法和過程,以保障和促進組織的整體利益實現」。
3.ISO31000:2009標准將「風險管理」定義為「一個組織針對風險所採取的指揮和控制的協調活動。」
風險管理就是運用管理手段,對風險所實施的指揮和控制協調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了抓住機遇,規避威脅、減少損害,從而為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伴隨著風險的產生與發展,風險管理的意識與能力也在不斷地發展與變化。
(二) 風險管理意識的產生與發展
人類是大自然造就和哺育的,並通過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而成長起來。人類一出現,風險就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在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開荒種地,生產糧食,以應付來日飢荒之風險;人們設法製作各種工具用以應付毒蛇猛獸的侵襲,屬於風險預防措施;他們將住處安排在山洞或其他適合的位置,以免被洪水沖淹或野獸侵害,就屬於風險避免的措施。
人類早期風險管理意識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即人與獸斗爭階段、人與神斗爭階段和互助共濟階段。
1.人與獸斗爭階段,當時社會處於原始的未開化時期,生產力極其落後,人們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來自毒蛇猛獸的威脅,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聯合起來共同抗擊猛獸的襲擊。另一方面,為了更有效地打擊猛獸,人們開始研製一些原始的工具,這便是最古老的人類風險應對意識萌芽。
2.人與神斗爭的階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與獸的斗爭退居次要地位,而自然災害和疾病成為威脅人類安全的主要風險,這時就進入了人與神斗爭的階段。這時當人們無法解釋自然界中某些現象以及疾病纏身時,便認為這是神的意志。當災害來臨時,他們只有祈求神的保佑,因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一個又一個神話故事。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強烈的安全需求,促使人們的風險應對意識逐步增強。
3.互助共濟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們產生了原始的保險意識,即互助共濟思想。在與各種風險抗爭的實踐中,人們明白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道理,逐漸形成了風險管理的意識。
(三) 東西方古代風險管理思想演變
1. 中國古代的風險管理思想
早在夏朝後期,《夏箴》有雲:「天有四殃,水旱飢荒,其至無時,非物積聚,何以備之。」這告訴人們,自然災害何時發生難以預料,需要隨時儲量備荒。《周禮·倉人》則說:「谷有餘則藏之,以待凶年而頒之。」墨子主張「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和「有力以老人」。荀子提出「節用裕民,而善藏其餘」,「歲雖凶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這些論述,是要把剩餘產品(主要是糧食)積蓄起來,遇災荒年代使得百姓不受飢寒;在平時,社會鰥寡孤獨和殘疾人等都能得到國家的保護和社會的扶助。在此思想指導下,我國歷代都有賑濟制度。周朝有「委積」;戰國時代魏有「御廩」;韓有「敖倉」;漢代有「常平倉」;隋朝有「義倉」;宋朝有「社倉」等,這些賑濟制度本質上是建立後備、應付飢荒的一種風險對策。約公元前1700年開始,我國在長江從事貨物水運的商人們為了避免在販運貨物過程中因意外事故的出現使貨物全部遭受損失,採取了將一批貨物分裝於幾條船上的做法。這樣,若一條船發生意外,則貨主只受到一部分損失,而不至於全部貨物受損,這實質上是風險預防、風險分散、損失分攤的一種風險處理方法。
2.西方國家的風險管理思想
在西方,古代巴比倫、埃及、希臘和羅馬等文明古國也很早就有互助互濟、損失補償的風險處理方法,並逐漸演變成為現代保險。約在公元前2800年,古埃及就盛行互助基金組織,參加這一組織的成員訂立契約,互相遵守。當某個成員不幸死亡時,由生存的成員所繳納的會費支付喪葬費或救濟其遺屬。此種類似的組織在古羅馬和希臘都曾盛行過。
對於財產風險,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橫越沙漠的商隊就開始對於丟失的駱駝採用互助共濟方式進行補償;而在幼發拉底河沿岸則早已出現了冒險借貸,並在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公元前1792~1750年間)中有所規定,《漢謨拉比法典》中還有關於對付火災風險的規定。公元前916年的「羅地安海商法」所確定的共同傷損制度是對公元前2000年以來一直流行的這種海上風險處理方法的肯定。按照這個原則,在貨物和船舶發生共同危險時,由船長作出拋棄貨物或器具的決定,因拋棄而引起的損失由全體船員、貨物關系人共同進行分攤。
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等奴隸制國家對秘密安全已有了風險意識,採取了風險防範措施,防止發生泄密問題。如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人就運用植物汁作密寫墨水,以防範他人知曉。公元5世紀,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記載的希波戰爭中就有運用隱寫術傳遞軍事秘密信息,防範秘密被泄露風險的做法。
(四)現代風險管理的發展與應用
風險管理意識的形成和增強是風險管理產生的思想基礎,高度的物質文明是風險管理產生的物質基礎,社會矛盾的激化以及動盪的局勢是風險管理產生的社會基礎,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為其提供了理論基礎,近代的科學管理思想為現代風險管理產生做好了最後的准備。
1.現代風險管理產生的背景
隨著18世紀工業革命的出現,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新技術、新工藝的普遍運用,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社會財富不斷涌現,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空前擴大,新的風險危害也不斷增加。尤其是隨著社會化生產程度的提高,使得原來較為鬆散的社會聯系變得十分緊密,這又進一步促進了人們安全需求的提高。在現代企業中,由於以下原因,風險管理意識得到了普遍增強。
一是巨額損失幾率增加。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企業的積累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生產中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產生不可估量的巨大經濟損失。如英國一家工廠,由於電焊不小心,引發一場火災,直接造成3000多萬英鎊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對一些「高」、「精」、「尖」技術部門,一次風險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往往達到驚人的程度。
二是損害范圍擴大。由於社會化生產程度的提高,使得企業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另一方面,市場的不斷擴大,一些企業的營銷范圍由地區擴展到全國,由國內擴展到國外,這使得事故風險雖在某一局部范圍內發生,但其影響波及的范圍無論是在空間上,還是在時間上都是很大的。如一個大型銅鐵廠被毀損,可能會波及到千里之外的礦石供應商和鋼材使用商,導致成千上萬的人失業。又如20世紀30年代出現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整個世界經濟遭到了災難性的破壞。另外,高技術的運用,在推動人類社會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損害,如環境污染、臭氧層的破壞、網路手機詐騙、基因食品出現等。不僅給人類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也會極大地威脅人類的生存。
三是利潤最大化沖動。一個企業是否能取得預期利潤,是企業能否生存的根本標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的直接沖動在於獲得最大利潤。然而只有高風險的行業才能獲得超額利潤,如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運用,新產品、新材料的開發和試制都可能產生巨額利潤,也可能導致巨額損失。這就迫使人們採取各種可能的措施,趨利避害。
2.現代風險管理的發展
風險管理的發展主要是由企業安全管理思想帶動的。企業安全管理思想隨著工業化進展早在19世紀已經開始萌芽,它是伴隨工業革命的誕生而產生的。現代工業文明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社會財富因此迅速增長並高度集中。與之相伴的是意外事故不斷增加,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有時甚至危害到企業的生存。於是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
1906年,美國US鋼鐵公司董事長B·H·凱里,從公司多次事故教訓中提出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將公司原來的「質量第一,產量第二」的經營方針改為「安全第一,質量第二,產量第三」。這一改變保障了雇員的安全,又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他的思想和實踐獲得了成功,並震動了美國實業界。1912年,在芝加哥創立了「全美安全協會」,研究制定了有關企業安全管理的法律草案。1917年,在英國倫敦也成立了「英國安全第一協會」。
被稱為「現代經營管理之父」的法國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Henri Fayol)在其代表作《一般管理與工業管理》(General and Instrial Management)一書中提出,企業經營有六種職能的基礎和保證,他能控制企業及其活動所遭遇的風險,維護財產和人身安全,從而創造最大的長期利潤。法約爾率先把風險管理思想引入企業經營中,但並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20世紀20年代初期,美國企業開始充分利用保險這一風險轉移機制來保護資本。一些企業改變了把企業的風險管理看成是一種副業,有財會部門代辦,或採用交給保險經紀人及代理人的傳統做法。在西方國家的大中型企業中,逐漸出現專門負責保險和安全的管理人員,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對企業存在和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全面的識別、預測和評估,然後對所有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造成後果的嚴重性、處理所需支付的費用等進行綜合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制訂和實施最優風險處理方案。企業的這些活動無疑直接促進了風險管理這一學科的產生,並迅速在全球范圍內發展。可以說風險管理是直接從一般企業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和保險管理中延伸和發展起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工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企業越來越趨向大型化,生產中發生的事故及其影響已不再是孤立的,局部的事件,一旦發生事故便會造成連鎖的巨大災難。因此,生產中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於是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相繼成立。起初,安全工作的內容主要是檢修設備和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訂立一些安全制度以及處罰辦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手段被用於安全管理領域。例如,系統工程學的原理運用於風險識別和風險衡量,人們已經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並採取了一些措施,後來經過不斷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過渡到全面風險管理。
193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索羅門·許伽納博士認為,風險管理是在對風險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因素進行考慮、預測、收集、分析的基礎上,以最經濟合理的方法制定出包括識別風險、衡量風險、積極管理風險所造成損失等一整套科學系統的管理方法。1932年,由企業風險管理人員共同組成了紐約投保人協會(Insurance Buyer of New York),他們交換風險管理信息,並研究管理技術。於是,企業的保險管理逐步普及,並開始採用處理風險管理的其他手段。20世紀50年代以前,各經濟單位一直把保險作為唯一處理風險的方法,並且僅憑直覺和經驗來判斷所面臨的風險,及處理風險的方法是建立在對風險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運用,使得人們對風險的分析發生了質的飛躍,為完整的風險管理理論體系的建立做好了最後的准備工作。
到了20世紀60年代,很多學者開始系統研究風險管理。1963年,美國出版的《保險手冊》刊載了梅爾和赫奇斯《企業的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一文,1964年威廉姆斯和漢斯出版了《風險管理與保險》(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一書,引起歐美各國的普遍重視。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運用,使風險管理從經驗走向科學。風險管理的研究逐步趨向系統化、專門化,風險管理終於成為管理科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
風險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管理學科,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對風險管理出發點、目標和運用范圍等強調的側重點不同,學者們對風險管理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應用領域的拓展兒不斷演變。但人們對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的認識逐步趨向一致,如風險管理是一項事前的准備工作,而非事後彌補工作。風險管理必須集中管理以發揮決策效益,分散執行、分工協作才能使風險管理工作獲得最佳效果。
3.現代風險管理理論形成
2009年11月15日,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發布了3個用於風險管理的標准:ISO 31000:2009《風險管理——原則與指南》、ISO指南73:2009《風險管理——術語》、ISO/IEC 31010:2009《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技術》(以下簡稱標准)。我國也於2009年底發布了國家標准GB/T2453:2009《風險管理原則與實施指南》。
標準定義了風險的概念、確定了風險管理過程、規范了風險評估程序、指出了風險管理的11項重要原則,明確提出風險管理的首要原則是創造並保護價值。並明確指出「風險」是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其中的「影響」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可能存在機會,也可能有威脅。風險管理就是管理不確定性、減少威脅、放大機會、創造條件改變風險傳導的過程,使其有助於目標的實現。
ISO 三個「標准」的發布,標志著人類對風險管理取得了重大進展。是人類在管理領域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成果,它的發布將改變世人對風險純負面的認識;「標准」將世界各國管理風險的先進理論及方法融為一體,開辟了人類管理風險、管理未來的新紀元。
近幾年國內外重大事件的爆發再一次驗證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2008年爆發的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有的金融銀行由於防範不利,准備應對風險措施不足,從而被風險擊斃;有的則獲益良多,為什麼?就是因為這些收益組織充分運用了風險管理手段,預測到風險可能發生,採取了有利應對措施、調整了投資結構,當危機爆發後主動應對,變威脅為機遇,獲得較好收益。汶川地震中,安縣桑棗中學因長期開展防災逃生的應急訓練,當地震突發時,2200多名師生在1分36秒內安全轉移,創造了大地震中的「零傷亡」奇跡。大量的事實說明,有無風險意識及防範風險措施,後果大不相同。
為了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式變化的需要,提高人們的風險意識及管控風險的方法技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2010年9月頒布了國家級「風險評估職業」培訓證書。該證書旨在通過系統專業培訓,使學員具備風險評估崗位要求的技能,協助組織開展全面風險評估應對工作,從而抓住機遇,規避威脅,為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