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保險法從自留保險費、承保責任、再保險等方面對保險公司規定了風險管理的規則。
1自留保險費的限制
限制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承擔過大風險的一個基本方法就是限制其自留保險費的數額。因為保險費不是保險公司的資本,而是保險公司的負債。自留保險費額越高,就表明保險公司債務越多,所承擔的風險就越大。這並不是說保險公司所自留的保險費不可超過公司的資本,只不過是對其超出額進行一定限制,以防範風險過大。
(1)我國《保險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當年自留保險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四倍。」
(2)經營人身保險業的保險公司,其當年自留保險費不受此限制。財產保險的保險事故發生不規則,缺乏穩定性,經營風險大於人身保險業務,因而保險准備金的數額的要求也大。
2承保責任的限制
保險公司的經濟實力決定著它的承保能力,實力強承保能力則大;實力弱承保能力則小。但保險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這就易使保險公司為增加利潤而追求業務量的擴大。從理論上講,適當地擴大業務量有利於保險公司的盈利,不至於影響正常的保險經營;但是,如果保險公司承保的一個危險單位的保險標的巨大或者經營超出其承保能力,就會損害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經濟利益。因此,現代保險法為了更好地維護被保險人的利益,促使保險企業的穩健,避免保險人因承保某危險單位的業務量過大而出現一次支付過多保險金並陷入困境,進而損害其他被保險人的利益,都明確規定了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承保責任的限制。
我國《保險法》第一百條規定:「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范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當辦理再保險。」
「危險單位」,專指一次保險事故發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范圍,它直接關繫到保險金支付的數額和再保險業務的進行。如果任由保險公司自己來計算危險單位,易發生故意縮小危險單位、盲目擴大業務、過量收取保險費等現象。為此,《保險法》第一百○一條規定:「保險公司對危險單位的計算辦法和巨災風險安排計劃,應當報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否則其計算辦法和結果無效。
3再保險的強制
再保險,是分散原保險公司風險,控制其承保責任的有效途徑。因此許多國家通過強制辦理再保險來對保險企業的風險加以管理。我國《保險法》第一百○二條規定:「保險公司應當按照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辦理再保險。」
此外,《保險法》第一百○三條規定:「保險公司需要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內的保險公司辦理。」《保險法》第一百○四條規定:「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許可權制或者禁止保險公司向中國境外的保險公司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或者接受中國境外再保險分入業務。」
② 財產保險公司財務安全運營分析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如何有效地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是企業普遍面臨的現實難題和管理瓶頸。安然事件、中航油事件以及德國最大影視傳媒集團基爾希集團宣告破產等,這一系列的倒閉破產事件,大都是因為忽略了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防範和控制而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甚至資金斷流。可見,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的長期發展,就必須要學會有效地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概念和特徵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的資金運動(包括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活動)中所面臨的風險。一般意義上的財務風險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風險,是由於籌資決策導致的風險。但財務風險的界定應該具有廣義性,即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制約,影響企業正常經營和持續再生產能力的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而導致實際財務狀況偏離預定財務目標的可能性,統稱為財務風險。在不同的環境和階段中,企業財務風險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財務風險進行不同的分類:一是按其財務活動的主要環節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二是按其可控程度分為可控風險與不可控風險。三是按能否通過多角化的方式分散分為不可分散風險和可分散風險。四是按風險可能產生的結果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五是按風險涉及的層次和范圍分為微觀風險和宏觀風險。六是按風險所涉及的對象分為財產風險、人身風險和責任風險。七是其他分類為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五個方面:客觀性。即財務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風險處處存在,時時存在,人們無法迴避它、消除它,只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從而避免費用、損失的發生。企業財務活動存在著兩種可能結果,即實現預期目標和無法實現預期目標,這就意味著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全面性。即財務風險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全過程,並體現在多種財務關繫上。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均會產生財務風險。不確定性。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即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這就意味著企業的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時時都具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收益性或損失性。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風險越小收益越低。財務風險的存在促使企業改善管理,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說,收益性與損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國企業里,由於種種因素的作用和條件限制,財務風險也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連續性、經濟效益的穩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終可能會威脅企業的收益,也就會影響企業收益。激勵性。即財務風險的客觀存在會促使企業採取措施防範財務風險,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二、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分析由於企業經營活動所面臨的自身條件和社會經濟環境是十分復雜的,因此,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內部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它的內部原因主要包括籌資規模策略不當、資金來源結構不當、籌資方式以及時間選擇不當、信用交易策略不當和籌資順序安排不當。外部原因主要有市場風險、利率,變動、物價風險。具體來說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財務管理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眾所周知,持續的通貨膨脹,將使企業資金供給持續發生短缺,貨幣性資金持續貶值,實物性資金相對升值,資金成本持續升高。例如,世界原油價格上漲導致成品油價格上漲,使企業增加了運營成本,減少了利潤,無法實現預期的收益。而利率的變動必然會產生利率風險,包括支付利息過多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發生虧損的風險和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市場風險因素也會對財務風險有很大的影響。財務管理的環境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外部環境變化可能為企業帶來某種機會,也可能使企業面臨某種威脅。財務管理系統如果不能適應復雜而多變的外部環境,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困難。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由於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管理人員素質偏低,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礎工作欠缺等原因,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具體表現在企業不能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映滯後,措施不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二)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企業內部的財務運作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與效果。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例如,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資金比例過高等。在我國,資金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於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於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負債在資金結構中比例過高,很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30%以上,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三)財務人員缺乏風險意識企業經營活動的復雜性和市場環境的多變性決定了財務風險的客觀性。企業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在現實工作中,我國許多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我國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企業普遍存在產品滯銷現象。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佔有率,大量採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增加。同時,由於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大量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資產長期被債務人無償佔用,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四)財務管理決策缺乏科學性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必然加大了企業財務決策失誤的風險,而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現象,由此導致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例如,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由於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決策失誤使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由於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決策失誤及盲目投資導致一些企業產生巨額投資損失,也必然影響企業的投資效益,影響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從而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三、防範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對策(一)構建財務風險識別與預警系統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最重要的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指標最具有代表性。由於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於經營穩定的企業,由於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於凈利潤。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與自身歷史水平、同行平均水平、行業先進水平指標對比挖潛,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發展能力等各項財務指標及現金流量動態;對風險信號進行監測,出現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賬款增大,預付賬款增加,成本上升,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提出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二)改進企業內部的財務運作狀況管理要從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及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入手,全面改善企業內部的財務運作狀況。例如,在物資采購方面,與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保證原材料穩定供應;生產組織方面,開展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降成本活動,開發新產品,優化品種結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開展節能攻關和操作競賽,提高操作技能,應用節能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提高重點耗能設備的運行效率,降低工序能耗;銷售方面,注重產銷銜接,以銷定產,及時調整營銷策略,積極開拓新渠道,培育新用戶,加速貨款回籠;加強業務整合,實施物資招投標管理、銷售、采購資源高度集中管理,提高企業整體抵抗風險的水平。(三)通過資金預算控制控制財務風險強化資金預算控制是從根本上保證資金運作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控制財務風險的客觀要求。預算是面向未來的財務計劃,在企業管理中處於核心地位,其實質是減少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種內控機制。為了滿足各部門、各環節對資金的合理需求,准確測算和供應資金,實施資金「月計劃、旬平衡、日安排」的精細化管理,健全完善資金運營管理制度,實施風險抵押責任承包,加強對各部門、各環節的資金佔用量的嚴格控制,監控資金的流向和流量,對資金實行追蹤問效管理,按預算供應和配置使用資金,保證資金正常運作,降低交易風險,減少交易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資金價值最大化。(四)利用科學管理方法防範財務風險目前,財務管理理論界和實踐界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防範財務風險的科學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分散法,即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財務風險。對於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企業可以與其它企業共同投資,以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避免企業獨家承擔投資而產生的財務風險。在多種經營方式下,某些產品因滯銷而產生的損失,會被其他產品帶來的收益所抵消,從而可避免單一經營產生的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的風險。迴避法,即企業在選擇理財方式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迴避財務風險的目的。一般來講,長期投資的風險大於短期投資風險,股權投資風險大於債權投資風險,所以,企業選擇投資方式時,盡可能採用風險低的債權投資和短期投資。轉移法,即企業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則的基礎上,可以採取措施轉嫁風險。它包括保險轉移和非保險轉移。保險轉移是指企業通過購買財務保險將財產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非保險轉移是將某種特定風險轉移給專門機構或部門。如對企業閑置的資產,採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處理方式,將資產損失的風險轉移給承租方或購買方。
③ 保險公司如何成本管控
一、車險在財險中的地位和狀況
機動車輛保險是產險的支柱險種,特別是2006年以來,隨著交強險制度的推行,車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其保費收入占產險保費收入的比例一直維持在70%左右。具體表現為,
一是車險保費收入增長很快,其增速顯著高於產險整體增長速度。2006年,車險對產險的貢獻率達到84.33%。而機動車險保費收入的主要增長點是交強險的保費收入;
二是車險的市場佔有率也較高。在財產險保費收入中,車險收入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財險市場份額較高的前四家公司的車險業務佔比均超過60%,部分達到90%以上。車險業務同比增速也較明顯,機動車險的經營效益決定著整個財產險市場的效益;
三是車險盈利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而相比車險業務規模和上升的趨勢,車險的經營效益不容樂觀。當然這與交強險和機動車險的賠付率較高有很大關系,但歸根結底,還是經營管理能力的問題。其經營管理能力如何將直接影響到產險以及非壽險業的發展;四是車均保費偏低,承保風險加大。
在保證車險業務規模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提高車險業務的盈利水平已經成為各家保險公司關注的重點。
二、車險經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品及營銷方式趨同保險公司的車險產品和營銷方式差別不大。條款的責任范
圍、附加險組合和文本結構類似,營銷方式千篇一律,市場定位和市場細分沒有自己的特色,更缺乏成熟的策劃。這就導致他們的競爭成本結構相似。由於中國社會是人情社會,這樣一種傳統必然會滲透到保險事業中來。大多數公司在車險營銷基本策略上還是在靠關系做,一個企業領導很容易成為眾多保險業務員的目標。
由於各公司提供的保險產品沒有很大的差異性,內在的含金量大致相同,外部的服務基本相似,計算的費率也差別不大,由關系決定投保方向,也就成為現實情況下的一種自然選擇。正是在這樣一種傳統的營銷機制下,一些新建公司與歷史比較久的老公司相比,由於社會關系網還沒有建立起來,客戶群的規模當然也就無法壯大,這也是許多保險公司即使經營好幾年,其業績仍然處於較低水平的原因。由此也說明,要贏得競爭優勢,依靠傳統的方式已經難以進行,對新建公司尤其如此。保險公司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產品開發戰略和營銷方式,圍繞提升車險經營管理能力這個中心任務,創新管理、產品與服務,建立更加應公眾需求的產品系列和從客戶利益出發更加靈活的營
(二)競爭成本高
保險公司的競爭成本主要體現在高額費用、降費競爭和寬松理賠。一是高額代理費用和各類返還抬高了競爭成本。有的公司通過向保險中介支付高額手續費獲取保費,有的公司通過大規模擴張營銷隊伍來進行業務代理,通過支付工資和高額手續費進行擴張業務,這也增加了費用支出。造成機動車輛保費絕對數的增長和相對量的降低,利潤下滑。使消費者和保險公司利益都受到了損害,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被扭曲,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特別是大量新建公司進入市場後,彼此間為了爭搶業務,價碼開得越來越大,費用也越來越高。保險公司委託代理公司銷售車險產品是一種重要的車險營銷方式,但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發生多家保險公司都找同一家代理公司銷售產品的情況,這在客觀上會炒高這家代理公司的慾望,給了它更大的抬價空間,這無疑加大了競爭成本。有的保險公司付給專業代理公司的代理傭金已經達到30%—50%之高,在汽車經銷利潤空間較小的前提下,許多汽車經銷商為了完成銷售任務,人為壓縮汽車經銷利潤空間,然後再通過賣保險賺出壓縮的利潤。而保險公司的車險賠付率卻一直居高不下,一般都在40%以上,有時竟達到60%甚至70%,還在繼續上升,在這種費用及返還水平下很容易發生虧損。
二是惡性競爭帶來的降費。通過招投標方式投保車輛保險已成為眾多客戶的選擇,隨著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一些公司重發展速度勝重視業務的內在品質,降低費率進行違規承保,不惜成本地進行競標,只要數量不要質量,承保把關不嚴,用效益換規模,導致了保費的降低和風險的加大,一旦出現風險,就可能出現虧損。
三是寬松理賠作為競爭手段抬高了成本。理賠本來是一種服務方式,一旦作為競爭的手段,就必然帶來賠付水平的大幅度上升賠案水分的控制難度也會相應加大,保險公司要承擔比原來更多的賠付成本和管理成本。高費用率、高賠付率和低費率使保險公司越來越難以獲得利潤。在現實環境下,在競爭中讓利於消費者、經銷商都是必須遵守的經營之道,由於讓利而產生的成本,必須通過提高生產力,增加銷售規模來進行消化。這為保險公司改革自身的經營管理方式提出了客觀要求。
(三)車險理賠風險大
車險賠款支出賠付率過高,車險經營效益壓力很大。一是隨著更多汽車走進普通家庭,交通事故也隨之增加,有效報案數增速和已決賠案數量增速不斷刷新歷史。2008年人保財險公司每月平均處理賠案超過100萬件,出險率不斷增高。二是三責險賠付和涉及人傷案件的訴訟持續上升,人傷案件賠款佔比逐年增大,案均賠款居高不下。三是理賠關鍵環節管控不夠嚴,現場查勘過程粗放,理賠管理手段落後,部分理賠人員素質不高,導致許多財險公司理賠質量差、車險理賠水分高。四是保險欺詐行為不斷擴散,道德風險有蔓延的趨勢,騙保、徇私賠付等案件時有發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④ 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管理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財產保險主要承保的是自然災害類的風險,而自然災害在各年度、時段發生的頻率相差較大,而人壽保險則是以人的生命,以大數法則為依據,通過精算可以准確計算出所需要的保險費。財產保險公司在經營中,如果遇到巨災,更容易破產。如果混業經營,可能導致經營的人壽保險業務的巨大損失。而人壽保險中的年金(養老金業務),是關繫到社會穩定的。所以,現在全世界保險發達地區,財產保險公司可以補充經營人身險中的短期健康險和意外險。
2、財產保險公司是指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業務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等保險業務;財產保險公司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核定,可以經營短期健康保險業務和意外傷害保險業務。
⑤ 財產保險公司推動舉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機動車輛保險是我國財產保險中經營歷史最久的險種之一。近幾年,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車險業務的規模更是逐年擴大,多數財產險公司車險保費佔比高達70%以上,毫不誇張地說,車險的經營狀況直接影響財產險公司的健康發展。當前中國保險業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車險的盈利能力建設也被提到前所未有被關注的高度。然而如何實現車險盈利,對所有保險從業者來說,都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筆者結合近幾年工作的實踐,就如何提升車險盈利能力,談幾點個人粗淺的意見。
一、當前行業車險盈利能力脆弱的主要成因
車險市場競爭一直是各家公司競爭的焦點,也是保險市場競爭的最前沿。多年來,由於非理性的市場競爭,各家財險公司沒有正確處理效益與發展的關系,經營管控的措施落實不到位,導致正常年景下普遍虧損,車險創利能力相當脆弱。
1.經營理念嚴重扭曲。經營理念決定經營行為,經營行為決定經營成果。近些年保險公司車險業務做大卻沒有做強,與公司的經營理念扭曲有很大關系。很多公司以規模論英雄,考核獎勵、人員升遷、資源配置都是重發展、輕效益,在這種指導思想下,不計成本追求規模、不做風險識別和管控追求速度,最終導致業務質量失控,是車險虧損的首要原因。
2.經營管理粗放。在扭曲的理念指導下,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說有章不循形同虛設。不嚴格執行報備條款費率,定價權隨意下放,承保風險把關不嚴,核保流於形式、造成嚴重的「消化不良」;理賠管控弱化,特別是理賠的環節、細節上沒有管控到位,造成理賠嚴重漏損。
3.惡性競爭,市場主體大打價格戰。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是後置的,這些年一些新入主體為了迅速擴張業務,忽視成本核算,具體表現為:競相壓價、隨意擴大保險責任、大噸小標、錯套條款和費率、亂用車型折扣系數等等手段不一而足,由此引發行業的價格戰,承保風險加大、經營成本不斷攀升、保單質量無從談起,客戶滿意度下降,行業信譽受到影響。
二、提升車險盈利能力的意見
車險是一個典型的管理型險種,增強盈利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風險識別與管控、財務資源配置、理賠管控、客戶服務等多個環節。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效益第一」的指導思想,強化車險管控,堅定不移推進各項盈利舉措落實,就一定能夠實現車險有效益的發展。
1.轉變經營理念,堅持有效發展。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建設不單是管理者思考的事情,所有保險從業人員都應當將有效經營的理念根植於思想意識中、固化在日常管理行為中。當前,中國保險業正處在市場轉型的關鍵時期,由規模型、粗放型發展,逐漸向管理型、質量型發展轉變,這也是順應行業監管和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使然和方向。作為保險從業人員特別是管理者,要深刻認清形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自己的價值觀、業績觀,牢固樹立「效益第一」的要旨,圍繞「效益」開展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
2.優化業務結構,推進選擇性承保。解決業務結構問題,首先要進行動態盈利性分析,通過分析,甄別客戶的盈利水平,配合承保政策、銷售費用和服務資源,形成對風險的主動選擇能力,推動業務結構改善。其次是制定科學的承保政策,結合動態的數據分析,明確各客戶群的效益險種,根據客戶類別有針對性地加大效益險種的營銷力度,限保虧損險種,嚴格根據費率規章使用系數,加大對車險核保人員的業務培訓,增強其責任感和崗位榮譽感,提升業務整單盈利能力。三是確保原始數據錄入真實可靠,數據質量是公司經營分析、判斷、預測和決策等經營管理的基本條件,而承保信息也是數據質量的基礎部分。
3.加強理賠管控,提升理賠工作水平。賠付是車險經營最大的成本,理賠環節則是最大成本的操控者。在抓好承保「進口關」的前提下,控制好理賠的流程和各環節,防止利益漏損對提升車險盈利至關重要。
(1)加強理賠專業化隊伍建設,提升客戶服務能力。一是把好隊伍的入口關,強化培訓。選擇高素質人員充實理賠隊伍。強化理賠專業技能建設,提高理賠人員的綜合素質。實行專業崗位任職資格制,二是完善理賠人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建立健全理賠業績量化考核體系,提高理賠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三是持續開展理賠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和警示教育。
(2)加大車損險查勘定損力度,把好理賠第一關。車險的經營好壞與現場查勘力度有直接關聯,提高現場查勘率,加強查勘定損環節時限管理,特別是強化第一現場查勘要求;建立健全理賠後監督機制,定期開展定損復查;加強對異地代查勘案件的授權,車損超出一定數額的案件要派出高級別定損員前往出險地查勘定損。規范定損標准,強化報價和核損管理,堅持能修不換,不能修則換的原則,區分合作與不合作4S店,嚴格理賠定價標准,努力提高定損的准確性。
(3)加強人傷案件的管理,擠壓不合理賠付。近年來人傷案件賠款逐年增大,其中醫葯費、死亡傷殘賠款也是逐年增大,人傷案件的案均賠款居高不下,如何擠壓人傷案件的水分是今後理賠工作的重點。一是要成立由理賠部負責人、醫療專家、醫療跟蹤人員組成的醫療跟蹤、審核小組。對涉及人傷的案件進行跟蹤服務,提前介入,對醫療及用葯方案、費用標准等與醫院進行溝通,並及時告知保戶。並要示跟蹤人員在第一時間到達醫院,詢問傷勢和傷者的職業及工資收入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二是對涉及人身傷殘和死亡案件的被撫養人、傷者收入等相關情況進行調查。重點加關注10級傷殘的。三是嚴格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臨床診療指南》和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進行醫療費審核,嚴格剔除賠案中不合理費用,對醫療專家進行相關考核,提高其工作積極性。(4)增強車險未決賠款管理能力,提高數據准確性。未決賠款的准確於否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綜合賠付率、利潤率等指標,直接影響車險經營成果。建立未決賠案長效管理機制,明確專人負責車險未決賠款管理,在保證質量嚴控風險前提下,及時清理垃圾數據,了解案件進展及時對車險未決賠款進行修正,確保數據的准確性,防止車險未決賠款估損過高或過低而影響車險經營效益。
(5)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進一步加強對疑似虛假案件的調查,嚴控通融案件,加大打假防騙的工作力度,提高打擊效果。對有疑問的人傷賠案中的戶口性質、被撫養人的情況及有明顯傷殘評定不合理的認真調查,申請重新進行傷殘評定。對疑難案件的跟蹤和調查取證,要把握好對戶籍、行業、傷殘評定等真實資料。要加強與交警、經偵、法院、法醫等聯系與溝通,創造良好的司法環境,確保事故車輛定責、評殘、酒後駕駛事故認定等公正性。要積極應對訴訟,提高訴訟案件的勝訴率和滿意度。並且,要積極做好代位求償,最大限度減少公司利益損失。
此外,我們還根據不同客戶的特定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發了一系列特色車險產品,滿足客戶差異化的需求。一是「直通車」機動車保險。該產品是專門為電話營銷渠道開發的渠道細分型車險產品,定位於分散性直銷車險業務,目標客戶群是大中城市分散性個人客戶,比購買傳統渠道的車險產品可享受更多的優惠。二是「尊貴人生」機動車保險。該產品以「尊貴、省心、專業」為核心理念,以全面、優質的服務為主要亮點,是面向追求高品質車險服務的客戶開發的客戶細分型產品。產品首次引入服務條款,提供「車險管家」專屬服務,是我公司通過產品創新實施客戶細分,提升服務水平的有益嘗試,是創建車險子品牌,提升營銷能力的重要探索。
⑥ 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
保險公司有的是依賴於利差的盈利模式,有的是「資產管理型」盈利模式的中小保險公司。
「資產管理型」盈利模式,就是躺著吃利差。壽險公司原本的利潤來源有三要素——費差、死差、利差,即傳統三差盈利模式,但現如今放眼整個壽險行業,壽險公司盈利已普遍依賴於利差。
這種單純依賴利差的盈利模式,在大多數保險專家眼中,是不符合壽險經營規律的。2014年大多數中小保險公司可以實現盈利,資本市場表現大超預期,且非標資產規模爆發式放量。
依賴於利差的盈利模式是典型的『靠天吃飯』,不具備穩定性和持續性。
依賴利差的盈利模式,會加速消耗公司資本金。依賴利差的壽險公司,往往會採取銷售有最低收益保證或高預期收益的產品模式。由於存在最低保證,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要求較高,資本佔用較大。
一旦出現較為極端的投資環境或資本市場大幅持續低迷時,他們的利差益就可能出現大幅波動,甚至是利差損。
由於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可供投資的資產種類選擇受限,市場透明度有待提高,因此無法轉變為完全由管理費驅動的盈利模式。中短期內,利差收益可能仍在壽險公司利潤中佔主導,但管理費模式對利潤的貢獻需逐漸提高。
隨著投連險、變額年金等新型保險產品的興起,一些國際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逐步向管理費轉變。這些保險產品一般沒有保證收益,投資風險完全由客戶承擔,保險公司從中主要賺取管理費,因而對保險公司資本金、償付能力的要求較低。
保險產品的期限越長,由於復利效應帶來的投資收益越多,客戶對投資收益率的要求就會越低;而保險產品的保障成分越高,利潤來源中死差益貢獻的部分就越大。
⑦ 如何努力提高財產保險公司盈利水平
(一)加快業務發展速度,爭取好的規模效益 在承保利潤率降低的情況下,與以往相比,要取得相同量的利潤, 必須要有相適應的、更多的保費收人支持。要爭取多盈利,唯有加快 業務發展步伐,不斷地擴大業務規模。加快 業務發展,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保險業是特殊的高風險行 業,經營風險必須能控制住風險。所以,保險業必須正確處理保費增 長的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的關系,沒有保費數量的增長,談不上發展,但保費增長並不簡單地等同於發展,如果單純擴大數量,單純 追求速度,而不重視質量與效益,就會步人貧困化增長的歧途,使保 險業的經營處於困難的境地,最終制約業務的發展。業務上規模,必須建立在有效益的基礎上,在利潤率低的情況下,業務規模上去了, 還是可以爭取到好的經營成果的。
(二)加大產品開發力度,不斷擴大保險服務領域 當前,財產險費率持續走低的原因之一是競爭激烈,而引發激烈競 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險種競爭過於集中,盡管財產險險種種類不少, 但競爭主要還是圍繞著企財、機動車、貨運險展開的。責任險、信用保證險、短期健康險等險種,社會需求日益擴大,但由於多種原因, 目前業務量不大,發展速度緩慢,財產保險公司應該在這些險種的發 展上下大氣力,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一個適銷的新險種就會形成一 個市場,保險業應加快實施產品開發戰略,一方面修改那些不太適銷 的老產品,使之適應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研製新 的保險產品投放市場,擴大保險市場容量。一般來講,新產品上市後 一段時間內,競爭不太激烈,其費率與保額的匹配優於老產品,盈利 空間相對較大。再者,其發展空間大,容易形成規模,增加業務總。
(三)實行精細管理,加強風險控制保險公司賣出的是保單,經營的是風險,實行精細管理,加強風險控制,穩健經營,是爭取好的經濟效益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