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推薦幾部David Attenborough解說的自然歷史紀錄片
大衛·愛登堡(或戴維·艾登堡、戴維·艾登堡祿等,以下簡稱艾登堡)(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生平及作品年表
艾登堡爵士是BBC知名自然節目主持。
英國極具盛名的的自然歷史影片拍攝者。
1926年5月8日生於英國倫敦,後就讀於萊徹斯特Wyggeston文法學校,畢業於劍橋Clare學院,隨即加入剛成立不久的BBC。
艾登堡爵士在 1952 年開始他的拍攝生涯,當時他加入了位於倫敦亞歷山大宮 (Alexandra Palace) 的英國廣播電台 (BBC) 電視談話節目部門。在 1954 年,他發起了膾炙人口的處女作《動物園探索》(Zoo Quest) 系列,在整整十年的時間,他走遍世界最蠻荒的地方。在這其間,他的節目包括政治、考古測驗游戲、短篇小說、園藝和宗教性節目。
在 1965 年,艾登堡成為 BBC-2 的主管,並將彩色電視引進英國。在 1969 年,他受到委任成為節目總監,負責編輯 BBC 電視節目,並且構想出具有重大指標意義的影集:《文明》(Civilization)。然後,在 1973 年,他辭掉節目總監,重又製作節目。首先是《與艾登堡向東進》(Eastwards with Attenborough),拍攝有關的自然史系列,然後是《部落之眼》(The Tribal Eye),探討部落的藝術。
在 1979 年,他撰寫並推出 13 集的《生命之源》(Life on Earth),在當時是 BBC 自然史部門最具野心的系列。在 1984 年發表《生命之源》續集《活生生的地球》(The Living Planet),在 1990 年,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集《生命的考驗》(The Trials Of Life) 也問世了。
艾登堡也撰寫和出版兩部比較短的系列,其一《最初的伊甸園》(The First Eden) 是描寫人類與自然世界 (地中海附近) 的關系,其二為《消失的世界、消逝的生命》(Lost Worlds, Vanished Lives),介紹有關化石的種種。
在 1993 年,他推出壯觀的《冰雪的童話》(Life in the Freezer),是有關南極的禮贊。
在 1995 年,他撰寫並呈現了史詩般的《植物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
在 1996 年,《艾登堡在天堂》(Attenborugh In Paradise) 完成了他一生的志願,製作一部特別的紀錄片,拍攝有關行蹤神秘但非常漂亮的天堂鳥。
在 1997 年,他為贏得獎項的《野生物專輯》(The Wildlife Specials) 擔任旁白,為 BBC 自然史部門劃下 40 年的里程碑。
在 1998 年,他為 BBC 完成史詩般的 10 集《鳥類的一生》(The Life of Birds)。他也製作《艾登堡與地球同在》(State of the Planet With David Attenborough),探討人類如何同時協助和破壞自然環境。
作為一位世界知名的自然史學、生物學家和生態紀錄片製作人,艾登堡創作了一系列具有熱烈反響的電視片。特別是2001年那部縱覽海洋世界的《藍色星球》,更是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
在進行拍攝的50年間,愛登堡和他的同事們以勇敢的冒險精神,和對科學探索孜孜不倦的熱情,深入全球每個角落,為獲取最廣泛,詳盡的資料,拍攝了許多令人驚嘆的珍貴鏡頭。這些花費大量時間,資金和精力製作的紀錄片,內容涉及科學,歷史,文化和環保各個領域,以揭示物種起源,探索生物進化,研究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的,具有嚴肅的科學,教育意義。同時,利用令人難以相信的拍攝技巧和唯美的藝術手段所創作出的精彩畫面,又不失大眾觀賞的娛樂價值。
在近二十部電視系列片中,每部作品都因內容豐富奇特,畫面精緻壯觀,敘述簡潔生動而吸引觀眾。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以極高的收視率創造了電視史上前所未有的神話,而且也為艾登堡贏得無數的獎項和榮譽。現在他製作的電視片已成為眾多生態,影視愛好者觀賞、收藏的頂級佳作,同樣在學術上也是各院校,科研機構用於教學和研究的必備資料。
(到2001年止)
在 1985 年,艾登堡獲頒爵士。多年來,他獲頒許多榮譽學位和具有名望的獎項,包括英國皇家學會獎 (Fellowship of the Royal Society)。他現在是大英博物館和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的託管人,也是皇家自然保育協會 (Royal Society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的主席。
其兄Richard Attenborough理查德·艾登堡爵士,著名電影製片人,導演,演員。曾擔任製片和導演的《甘地傳》獲198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導演等多項大獎。)
1947 服役於皇家海軍
1949 工作於教育出版公司
1952 加入BBC
1954 第一部生態紀錄片《動物探秘》
1965 成為BBC二台主管此後,愛登堡擔任自然生態領域的很多要職,並獲得各種獎項和榮譽。
主要有:
1970,1979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協會大獎
1970,1983,皇家地理協會金獎
1980,大英博物館託管人
1983,皇家學會會員
1984,國際自然基金會託管人
1985,英國科學發展協會主席
1985,被授封為爵士
1986-1992皇家植物園託管人
1987,國際艾美獎
1990,皇家藝術協會金獎
1990,皇家自然保護學會主席
1991,自然基金會(英國)託管人
1997,比利時根特大學名譽博士
好象到97年止,後面的沒有統計)
他的主要作品集:
Planet Earth 行星地球
Life In The Undergrowth 灌叢下的生命
Life of Mammals 哺乳類全傳
Attenborough In Paradise 鳥的天堂
Great Wildlife Moments 野生動物的精彩瞬間
Trials of Life 生命之源
State Of The Planet 大地的聲音
Life in the Freezer 冰雪的童話
Life of Birds 飛鳥傳
Lost Worlds, Vanished Lives 消失的生命
Living Planet, The 活力星球
Private Life of Plants 植物私生活
Wildlife Specials 野生動物特輯
Life On Earth 生命的進化
Animal Crime Scene 動物犯罪現場
The.Greatest.Wildlife.Show.On.Earth 野生大奇觀
Survival Island 生命之島
The Blue Planet 蘭色星球
Echo.of.the.Elephants 象群的回聲
The Tribal Eye 部落之眼
Wildlife on One 目擊野生動物
Wildlife On Two 再見野生動物
The First Eden 最初伊甸園
The Explorers 探索者
Zoo Quest 動物園探索
Wildlife 10 野生動物 10
Ⅱ 有一本紀錄片是講美國性過度開放,種族歧視,槍支泛濫等問題的,叫什麼
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日發表的《2004年美國的人權紀錄》指出,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這份人權紀錄說,美國有色人種普遍貧困,生存狀況遠不如白人。據英國《衛報》2004年10月9日報道,2002年,白人家庭凈資產是8.8萬美元,是拉美裔家庭的11倍,接近非裔家庭的15倍。
據統計,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黑人人數是白人的3倍。黑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白人少6歲。
紀錄指出,美國的少數民族受到就業和職業歧視。據《今日美國報》2004年5月5日報道,2003年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收到有關工作場所種族偏見方面的指控29000件。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到2004年11月,黑人的失業率為10.8%,白人是4.7%,前者是後者的兩倍多。
來自於至少38個國家的未成年人從事著奴隸性勞動。在美國無力負擔醫療保險的4500萬人中,700萬是非洲裔美國人,佔美國非洲裔人口總數的近五分之一,這個比例比白人高77%。《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2004年3月29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獨立宣言》稱人類生而平等,而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差距簡直是對這一「立國之本」的侮辱。
紀錄說,美國學校普遍盛行種族隔離式教育。美國南方有八分之一的黑人學生上的是黑人學生佔99%的學校,約有三分之一的黑人學生上的是少數民族佔90%以上的學校;在北方,超過一半以上的黑人學生上這種黑人和少數民族學生占絕大多數的學校。
紀錄說,美國大學校園種族主義抬頭。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迪亞波羅河谷社區學院接連發現法西斯標語口號及白人至上主義標語口號,還包括使用武器和語言進行威脅。在加州小聖羅斯學院,校報刊載專欄文章攻擊猶太人,引發抗議風潮;網站聊天室被白人至上主義分子佔領。在達特茅斯學院,白人女生在籌款活動中拍賣「黑奴」。在南密西西比大學,一批白人在美式足球比賽結束後高喊種族主義口號,攻擊4名黑人學生。在只有55名黑人學生的密歇根州奧利維特大學,有51名黑人學生在發生種族暴力事件及騷擾事件後退學。
紀錄顯示,美國種族偏見和偏執造成社會矛盾激化,仇恨犯罪增加。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4年11月22日公布的對16%的執法單位有關報告的統計,2003年美國發生的總共7489件仇恨犯罪案中,有3844宗與族裔仇恨有關。其中,針對黑人的族裔仇恨犯罪案達2548宗,佔51.4%,是針對其他所有種族的此類犯罪總數的兩倍多,有3150名黑人成為受害者。而犯罪人當中62.3%是白人。
《洛杉磯時報》2004年5月3日報道,受「9·11」事件及伊拉克戰爭影響,2003年,全美共發生針對穆斯林的仇恨事件1019起,同比增長69%。加州針對穆斯林的仇恨事件共221起,同比增長近3倍。 紀錄指出,美國司法領域種族歧視司空見慣。有色人種被判刑和在監獄中被關押的比例明顯高於白人。根據美國司法部2004年11月公布的報告,有色人種佔美國在押囚犯人數的70%以上。
到2003年底,美國聯邦和州監獄關押的被判處1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40萬名犯人中,44%是黑人。犯同樣的罪,黑人平均服刑期比白人長6個月,黑人被逮捕後被關進監獄的可能性比白人大3倍,而且黑人犯罪比白人更難得到緩刑。
紀錄說,「9·11」事件後,美國借國土安全的名義公開限制公民權利,通過監聽電話、追查訪問過的網站、監控金融資金轉移等多種手段,監視公民的一舉一動,而少數民族、外國人、移民成為主要受害者。
據統計,「9·11」事件以後,全美共3200萬人曾面對種族歧視性調查問題。受到歧視性調查的人中,非洲裔最多,佔47%,其次為拉丁裔、亞裔,白人僅為3%。2004年11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一年來,已有157281名移民被遣返,比去年增加了8%,創下了新的紀錄。逮捕的無證件外國人也增加了112%。
另據報道,去年開始,在舊金山、巴爾的摩、費城、邁阿密、聖保羅、丹佛、堪薩斯和波特蘭等許多州的城市,每天有幾十名來自墨西哥或其他國家的移民被逮捕,並像嫌犯一樣被強行帶上沉重的電子腳鐐。這種對待非法移民如同對待刑事罪犯的做法已經成為全國性的趨勢。恐怖分子和非法移民的定義界限已經變得非常模糊。
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現狀 種族主義的隱居
國際先驅導報波士頓特約記者楊一帆報道 全球種族主義仍未消亡,即使在最發達的國家——美國。
2003年8月23日,馬丁·路德·金的兒子馬丁·路德·金三世在林肯紀念堂、也就是他父親當年發表演講的台階上,對參加紀念活動的人群說:「我知道我父親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一個夢想。」他說,40年過去了,他父親的夢仍然沒有實現,美國仍然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並要求美國政府改善社會福利制度。這可能也是最新的一次反種族歧視吶喊。
美國的種族歧視縮影
今天的美國,在種族歧視方面可以說是新舊並存。一方面,舊有的種族主義勢力仍然存在,他們盡管人數不多,但是在美國社會中總是可以掀起大浪。波士頓大學的一位黑人研究生約翰·史利文森對記者說,即使在他就讀的中學、大學里,都有許多種族歧視的影子存在。
他回憶說,2年前,一次自己和同伴到大學的一個俱樂部里玩,剛進門,就感覺到許多白人投來鄙視的目光。俱樂部的服務生上來很不客氣的說,「這里是私人場所,請你們這些黑鬼離開」。同伴告訴他,這里是一個只允許白人進入的俱樂部,老闆有很強的3K黨背景。
記者自己在美國也遭遇到類似的經歷,在波士頓的街頭中,記者曾經遭遇到同樣的異樣眼光和拒絕,盡管彬彬有禮但是冷漠至極,甚至在學校里,同學之間也能感受到。
波士頓大學研究美國歷史的學者彼得·羅格告訴記者,從歷史上來看,美國並沒有形成種族歧視的先天因素。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多數美國人的祖先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愛爾蘭裔、德裔、義大利裔和西班牙裔的白人比較多,而黑人的比例已經達到13%,近年來亞裔移民數量也有所增加。但是美國依然存在著比較強大的種族歧視力量。對此原因,彼得·羅格認為,這要從全球種族歧視的背景中間尋找原因。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白人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較高,對有色人種族裔的歧視本質上主要是對落後社會和不同文化的排斥。這種情況在美國的多種族社會中,就成為了全球種族歧視的一個縮影。
美國:黑白分治的社會
另一方面,美國的種族歧視從目前來看,開始在新的領域呈現出新的現象,傳統的政治保守勢力也開始介入到其中,簡單的單一種族歧視被文化上的隱性歧視所代替。1968年2月,美國國會曾公布過一份題為《民間動亂問題全國咨詢委員會的報告》,較為詳細地披露了美國社會流行的種族歧視現實,指出:「我們的國家正在分裂為兩個社會,一個黑人社會,一個白人社會——分開的、不平等的兩社會。」
1993年2月,為紀念上述報告發表25周年,設在華盛頓的一個基金會又發表了一份長達350頁的報告,報告列舉了90年代初期盛行於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其結論是,25年以來,美國各種族之間的不平等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是「進一步加劇了」。
美國學者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美國存在的較強烈種族歧視,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的任何行為,都擔心會被帶上種族歧視的印記,一位研究人員就告訴記者,簡單說,就是大家都知道種族歧視不好,但是大家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犯種族歧視的毛病。就在這樣的怪圈中間,美國的種族歧視仍然繼續。
彼得·羅格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他說,1994年10月,設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全國中小學歷史教學中心(NCHS)向外界公布了一套全國中小學歷史課教學標准。這個標准第一單元記敘美國的起源,它一反過去那種歐洲文明中心論的作法,將歐洲文明、非洲文明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放在同等位置來處理,把三者在殖民地的相遇稱為「會合」(convergence),強調歐洲移民是美洲大陸的「後來者」。這個標准公布之後,在美國保守界引起了強烈的反彈。而其中堅持鼓吹歐洲文明中心論的,恰恰是以當今美國副總統切尼為代表的美國保守派政治和文化工作者。他們對其他種族的歧視,並不簡單體現在3K黨的大白帽子上,而是體現在美國的文化生存領域,更體現在今天布希對外政策中間。
Ⅲ 求一個外國紀錄片或者電影的名字,講述的靈異物品(有個什麼代號)
應該是大名鼎鼎的「SCP基金會」
Ⅳ 求紀錄片《我們的星球》our planet 4k畫質資源或資源鏈接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
這部八部分的劇集將探索自然世界的獨特又寶貴的奇跡,由屢獲獎項的劇集《地球脈動》的創劇人傾情打造。通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我們的星球》採用了令人驚艷的攝影和技術,並以前所未有的拍攝方式探尋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區域和那裡的動物居民。
Ⅳ 穹頂之下 有感謝美國民主基金會的片段嗎
Ⅵ 紀錄片領域,有哪些專門的獎項
(1),國內9個紀錄片評選大獎,
( 2 ),7個A級國際紀錄片評選獎項
( 3 ),20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誕生於1993年,是經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中心、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紀錄片,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國內獲獎情況:1998年 《周恩來外交風雲》 獲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和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
Ⅶ 原子基金會是什麼組織
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保護和解釋的曼哈頓計劃和原子時代。歷史信息屬性、博物館展覽出版物和紀錄片。
Ⅷ 第三季留守兒童公益紀錄片正式在哪推出
由廈門國際銀行和閩都中小銀行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的關愛留守兒童全國性公益活動——匯愛行動之「廈一站·匯團圓」第三季活動即將落下帷幕。昨日,活動紀錄片《留守兒童足球隊:田裡踢出全國亞軍》在梨視頻平台正式和公眾見面,娓娓講述了「廈一站·匯團圓」第三季溫暖人心的公益故事。
孩子們在親子足球賽上導演吳小川說,「別看這幫小孩平時在場下的時候沉默寡言,一上場就生龍活虎,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所以我覺得足球運動對於這些孩子的性格塑造是比較成功的。」吳小川希望,通過紀錄片的播出,讓更多人能關注到留守兒童問題的方方面面,讓更多的社會力量能參與進來,共同為給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盡一份力。
據了解,分別於2016年和2017年舉辦的前兩季「廈一站·匯團圓」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累計傳播到達近十億人次,為來自四川、河南、安徽、貴州、湖北、江西等23個省份的200多個留守兒童家庭送去溫暖和關愛。延續此前的「銀企對接」資助形式,第三季活動以北京、上海、廣州、珠海、廈門、福州、泉州、漳州等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城市作為活動據點,面向全國留守兒童家庭提供500份春節回鄉的往返機票和匯團圓兒童新春大禮包,
Ⅸ 柴靜自費調查霧霾,《穹頂之下》是怎麼火的
看完《穹頂之下》以後
深深發被感動了,
柴靜,抽煙十幾年,赴美生下一個先天疾病的孩子,然後拿了美國福特基金會一百多萬拍了個紀錄片,從頭到尾都在說:孩子生病全是國家的錯,跟我抽十幾年煙一丁點兒關系沒有,我是天底下最好的媽媽。
當然她並沒有告訴大家她十幾年抽煙高齡產婦赴美生子拍片的錢都是福特基金會出的。呵呵~
Ⅹ 中國紀錄片交流周的第五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
第五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於2008年5月25日——31日在宋庄美術館、現象電影院舉辦。這個由栗憲庭電影基金會主辦的獨立電影交流活動,迄今舉辦五屆。本屆交流周,包括中國紀錄片競賽單元、中國紀錄片展映和日本紀錄片導演小川紳介回顧展,以及導演交流和研討。在這里,我們能看到中國獨立電影製作人的藝術真誠和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