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利息越高,風險越大,大風險指的是什麼沒有利息嗎還是錢變少
就是你投錢進去不能保本,賺錢也虧錢比如你投1塊錢利息賺了5分錢,賠了以後就拿不上這5分錢,有些虧本的甚至連這1塊錢的本錢都虧
一般情況下不是的,凈值型理財產品往往取決於底層資產(比如股票、利率) 的價格變動,與買的人數多少沒有直接關系。
Ⅲ 基金「7天年收益率」越高利息越高嗎
貨幣基金的單位凈值永遠是1元,它的收益是每天分配的(有波動,每天不一樣),它的收益分配公布方式就是「每萬份收益」,「每萬份收益 0.3504」意思就是每一萬份貨幣基金份額今天可以獲得的收益是0.4538元。「7日年收益率」就是最近7天的平均收益折算成一年的收益率。 「每萬份收益」是你每天實際得到的收益,「7日年收益率」是考察一個貨幣基金長期的收益能力的參數。簡單說就是七日收益的一個平均收益率,它是每天都會重新計算一次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是指貨幣基金7個自然日每萬份基金份額平均收益折算出來的年收益率。是7日內收益情況的一個平均值。因此,如果近7日收益率一樣的話,並不意味每天的每萬份收益也會一樣。投資者真正要關心的,應是每萬份基金單位收益,它所反映的是投資者每天可獲得的真實收益。這個指標越高,投資人可獲得真實收益就越高,而近7日年化收益率與投資者的真正收益,仍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因為是平均率嘛,如果這幾天的每萬份收益比較高,就一天低了,平均值也是高的呀。所以一個月:就要以30日收益率來算。也就是一個月近(10000/10000)*1.9*30= 57也就是一個月賺57塊還要減去利息稅5%。沒什麼手續費的。
Ⅳ 是不是累計凈值越高收益越高
基金累計凈值是指基金最新凈值與成立以來的分紅業績之和,體現了基金從成立以來所取得的累計收益(減去一元面值即是實際收益),可以比較直觀和全面地反映基金的在運作期間的歷史表現,結合基金的運作時間,則可以更准確地體現基金的真實業績水平。一般說來,累計凈值越高,基金業績越好。
最新凈值應該說主要是提供一種即時的交易價格參考,投資者選擇基金時不能只看最新凈值的高低,切忌「貪便宜」;分紅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基金的贏利情況,但主要體現的還是基金的收益實現能力,分紅業績實際上是可以通過累計凈值得到反映的,因此,從投資者進行基金業績比較的角度來說,基金累計凈值應該是比最新凈值和分紅更重要的指標。
Ⅳ 單位凈值越高提現就越多嗎
單位凈值越高提現就越多嗎?對於凈值型理財產品中,產品歷史業績是通過單位凈值來體現的,投資者在申購和贖回產品時也許根據當前單位凈值進行計算。單位凈值是不斷波動變化的,那麼單位凈值越大越好嗎?下面就和希財君一起來了解一下。
1、同一隻基金
基金凈值的大小決定了同樣金額可買入的基金份額的多少。對於同一隻基金,單位凈值越大,買入份額就越少,一般是不太建議在基金凈值大漲時買入。
反之,基金凈值越低,買入的份額就越多,日後基金凈值上漲後,盈利也就相對越多。所以基金定投時有小跌小買、大跌大買的說法,原因就在於此。
例如:
投資者A在1月份買入1萬元某債券基金,單位凈值為1.2,在不考慮申購手續費的情況下,買入的基金份額為:10000/1.2=8333.33份。
投資者B在2月份同樣買入1萬元該基金,此時單位凈值下跌至1,那麼買入的基金份額達到10000份。
若該基金單位凈值在一年後上漲至1.3,投資者A和B同時贖回該基金,那麼投資者A的贖回金額為:8333.33*1.3=10833.329元,投資者B的贖回金額為:10000*1.3=13000元。顯然投資者B的預期收益率更高。
不過以上情況出現的前提是基金基本面要好,這樣的基金在短期凈值下跌後才有反彈的可能,如果基金本身不好,例如基金凈值持續下跌,那麼只會越買越虧。
2、不同基金
當投資者在不同基金之間進行選擇時,單位凈值無論是大還是小,都不能絕對稱之為好或者壞。
不同基金之間的選擇更多的是看基金漲幅,基金漲幅越大、越穩定,說明基金運作越好,盈利空間越大。
某些凈值低的基金看似劃算,實則是因為基金盈利能力差導致的凈值下跌或漲幅過小。
以上關於單位凈值越大越好嗎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Ⅵ 理財產品利息越高越好嗎
風險也大吧
Ⅶ 為何理財產品的利息都比銀行存款的利息要高呢
因為理財產品的風險高於存款,收益也要高一點
Ⅷ 現在學習理財,是不是基金凈值越高、分紅比例越大
基金凈值中配置資產品種的升水和縮水,並不是證明基金具有分紅能力和不具有分紅能力的唯一指標。在某個特定階段或某個時點,基金凈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證明該基金資產市值得到了增長,但對於基金收益來講,只是停留在賬面上,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基金凈值的增長。因此,凈值越高不一定說明該基金的分紅能力越高。還有好多知識你可以去好買基金網站學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