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戴維德基金會一批官哥窯資料

戴維德基金會一批官哥窯資料

發布時間:2021-09-17 03:08:12

❶ 汝瓷能名揚天下的原因

汝瓷,宋代汝窯燒制的青瓷統稱。與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並稱「宋代五大名窯」。
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其窯址在汝州境內(今河南汝州、寶豐一帶)。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德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1] 明清曾幾度仿製,效果多為透亮,現代也有很多制瓷工匠盡力角逐,特色參差不齊,質地疏鬆者易吸水吸異味適宜擺件,飲用器皿要求胎質瓷化。
簡單的說,物依稀為貴,而且汝瓷本身就是珍貴的東西。

❷ 汝瓷介紹作文400字

汝瓷,宋代汝窯燒制的青瓷統稱。與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並稱「宋代五大名窯」。
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其窯址在汝州境內(今河南汝州、寶豐一帶)。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德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1]明清曾幾度仿製,效果多為透亮,現代也有很多制瓷工匠盡力角逐,特色參差不齊,質地疏鬆者易吸水吸異味適宜擺件,飲用器皿要求胎質瓷化。

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天藍、豆青、粉青、月白、卵青諸品,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的說法。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層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釉面有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最佳開片亦稱「若隱若現」。
汝瓷釉根據光線不同色澤也會隨之變幻從早到晚都在變,光線較足如陽光下,顏色青中泛黃、下雨天,顏色更為青翠,最好看的是下雪天時,顏色最接近大自然。
宋汝窯的青瓷,多為亞面,釉中含有瑪瑙,釉汁肥潤瑩若堆脂般油膩膩的視覺效果,用手輕輕觸摸感受,猶如嬰兒肌膚般光滑細膩,質感甚佳,享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美譽,色澤素雅自然,有「雨過天青雲破處」之譽。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之間,超過20厘米的極其個別,超過30厘米的幾乎沒有,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南宋以後,更因汝窯傳世作品稀少,而釉色獨特,釉層物理結構在制瓷工藝理論上相悖,所以後世對於汝窯瓷器又有「宋瓷之冠」美譽。
造型---簡而精,朴而實用
宋汝瓷講究簡單而精緻,樸素而實用,以莊重大方,古樸靜雅為設計理念,並且工藝細、製作精、有神韻,器型排除個性張揚,
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
汝瓷胎體很厚,含有微量鐵,呈灰白、淡土黃色,俗稱香灰胎,所謂香灰胎,遠看為白色,近看,白中泛灰(草木灰)。其胎,土質細潤、胎骨堅硬,用放大鏡觀賞,並無雜質參雜里頭,這在做工上面嚴格把關。摔破的瓷片,因為開片的原因,汝瓷破碎邊緣處不會那麼鋒利,不會很薄。
汝與瓷星雨網河南汝瓷

❸ 哥窯瓷器落款有官字的嗎

哥窯瓷器落款有官字的,下面介紹一下哥窯以及鑒別方法。哥窯瓷器以爐、瓶、洗、盤、碗等仿古式樣為主,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大開片中套小裂紋,即所謂的「金絲鐵線」。哥窯瓷器的釉屬於無光釉,釉層極厚,有的地方厚到了與胎 的厚度相同的程度,使器物的外觀圓潤飽滿。哥窯瓷器的胎體多為紫黑色、鐵黑色或黃棕色,說明胎料中含有較多的鐵質和其他金屬雜質,因此也有「紫口鐵足」的特徵。作為一種變廢為奇的名貴瓷器,從明代開始出現了大量的仿哥窯瓷器,到了清代發展到了頂峰,其逼真程度往往令人難以分辨真假。
哥窯瓷器的鑒別方法
哥窯,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是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的名窯。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國際拍賣市場上,近兩年每出現一件,一般成交價都在上百萬美元。現在古玩市場上出現的哥窯瓷器,95%以上都是現代仿品。目前,對哥窯瓷器的認識,主要從兩個方面獲得。一是古代文獻記載。據《國寶大觀》175頁程曉中「哥窯海棠式洗」說:「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哥窯記載,最早為明宣德三年(1428年)的《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這里除柴窯迄今既不見器物,也未見窯址外,餘下便是赫赫有名的宋代五大名窯。稍晚有明人曹昭的《格古要論》:『舊哥窯出,色青濃淡不一。亦有鐵足紫口,色好者類董窯,今亦少有。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糙,色亦不好。』對哥窯記載最詳細的,要屬嘉慶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類稿續編》:『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根據這些記載,人們便把上海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等世界著名博物館以及一些收藏家收藏的青釉帶開片,有紫口或有鐵足的器物稱之為傳世哥窯。」二是清宮舊藏的流傳有序的哥窯瓷器。傳世哥窯的器型主要有八方杯、爐、洗、盤、碗、罐、瓶等;釉色主要有青黃色、月白、影青等色,以青黃色為多。胎體顏色分黑灰、淺灰、深灰、土黃等色,以黑灰色胎為多。哥窯瓷器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開片,它是由於瓷器冷卻時,胎釉收縮率不同而造成的一種缺陷,但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哥窯以優美的開片而聞名,有金絲鐵線之稱,其大開片中套小開片,大開片顏色發黑閃藍,稱鐵線,小開片顏色發金黃,稱金絲。從清宮舊藏的傳世哥窯瓷來看,不完全具備紫口鐵足的特徵。有的有紫口,無鐵足,有的有鐵足,無紫口。哥窯瓷器從元代末年到明清以至現代都有仿製,明清仿製哥窯瓷大多都有年款,也有沒年款的。明清仿哥窯瓷器與哥窯瓷器特徵相比,有很大的區別。

閱讀全文

與戴維德基金會一批官哥窯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