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防範法律風險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法律風險防範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一、 規范經營,避免陷阱。 (一)合同陷阱。
據中國司法部門統計,法人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常見的方式有:1、假冒他人名義簽訂合同,主要是利用空白介紹信、空白合同等與他人簽訂合同,或盜用、偽造公章與他人簽訂合同。1、惡意磋商,偽造簽約。有些不法商家為了排擠、打擊競爭對手,與對手惡意磋商,偽造簽約,使對方喪失商機。3、惡意串通,欺詐第三人。如債務人為了逃避債務,故意找同謀簽訂合同,以便轉移財產。4、簽訂"釣魚合同",引對方上鉤。就是與對方簽訂合同,讓對方償到甜頭,再簽訂更大的合同引對方上鉤,以騙取更多的錢財。5、在格式合同中訂立不平等條款,使對方自覺或不自覺落入合同陷阱。
合同陷阱五花八門,在此不能一一列舉。我們在經營活動中必須認真學習《合同法》,提高識別合同真假的能力,同時把好合同三關:第一關是審查關,簽訂合同之前,必須認真審查對方作為合同主體是否真實、合法,是否有履行能力,是否有良好資信。第二關是簽約關,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謹慎行事,務必使合同內容無懈可擊。第三關是監督關,合同簽訂後要加強監督,看對方是否真實、全面履行合同,一旦對方有違約行為,立即採取措施,如有證據證明對方經營狀況惡化,立即中止履行合同,並要求出具相關證明或提供擔保,以避免損失擴大。
(二)聯營陷阱。
聯營是企業開拓市場,擴大經營,獲取利潤的一種方式。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人們急於發財的心理,借用聯營的名義騙取錢財。例如無錫市新興公司以合作經營醫療器械為名,與他方簽訂聯營合作協議,另一方不用參與經營,到期按出資額穩拿5%至9%的月息分紅。這是一個極具誘惑性的經營協議,從協議上看,不管企業盈利還是虧本,投資者每月都有豐厚的月息,一點風險都沒有。中國先後有368家企業和31名個人與新興公司簽約,新興公司非法集資32億元,投資者把資金投進去後,才發現這是一個陷阱,案發後造成各方損失達12億元。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聯營一方投資,但不參加共同經營,也不承擔風險,不論盈虧均按期收回本息,或按期收回固定利潤的,是名為聯營,實為借貸,應當確認合同無效,除本金可以返還外,對出資方已取得或約定取得的利息應予收繳……。可見,新興公司的聯營是違法的,新興公司利用人們的法律意識不強,對法律不熟,把368家企業拉進了精心設計的陷阱之中。
防範聯營陷阱,必須熟悉法律,知道什麼樣的聯營是合法的,什麼樣的聯營是非法的,從而趨利避害,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三)掛靠陷阱
掛靠是目前不少企業採取的一種經營方式。有些企業為貪圖掛靠費、管理費,往往掉入陷阱。比如一家知名旅遊公司下屬的一家掛靠單位,以旅遊總公司名義收取旅客五十萬元費用後,負責人攜款潛逃。結果旅遊公司被旅客告上法庭,法院判令其承擔全部責任。
因此,我建議企業不要輕易與他人簽訂掛靠合同。如果要簽訂掛靠合同,最好請法律專業人士把關,完善合同,加強管理。
二、 保護知識產權
企業必須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使企業的一切知識產權都及時取得國內外的保護,形成市場競爭優勢。而保護知識產權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我國有《商標法》、《專利法》等現成的法律可運用。
企業要用好《商標法》,按照商標注冊在先原則,及時申請注冊商標,以取得商標專用權和在先權,一旦發現侵權現象就可以獲得法律保護。如果商標雖然沒有注冊,但在先使用並有一定影響,企業可以用法律手段對惡意搶注者進行斗爭,以維護合法的商標權利。對於馳名商標,中國新的《商標法》、WTO《知識產權協議》對馳名商標採取特殊保護,企業應當運用這些法律武器來保護馳名商標的專有權。
企業還要用好專利法,維護專利權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核心內容之一。
用好專利法要解決好幾個問題:
1、先對專利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再開發新產品。如果別人已申報了專利,一般就不要再開發,避免花了不少人力、財力研製出的產品,一投放市場就成"侵權產品",當了被告又被罰款。
2、及時申請專利,取得法律保護。要佔領世界市場,還要向外國申請專利。
3、遇到他人侵權或其他糾紛案件,要依法維護,依法抗爭。
三、 應訴反傾銷
反傾銷是一些企業用作將外來競爭對手排擠出本國市場的殺手鐧。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受反傾銷傷害最大的國家之一。1997年,中國制定《反傾銷條例》,為國內企業反傾銷提供法律依據。
但是,中國很多企業或者膽怯,或者怕麻煩,或者不懂得如何應對反傾銷,總之,真正勇敢地站出來應訴反傾銷的企業不多。1999年,美國企業對我國出口的小龍蝦提出反傾銷起訴,眾多中方出口企業竟然鴉雀無聲。唯獨浙江一家默默無聞的企業--寧波鄞縣南聯食品有限公司欣然應訴。他們請律師據理力爭,結果,南聯公司在美國打了大勝仗,用扎實的證據證明小龍蝦價廉物美的根源並不在於低價傾銷。去年,南聯公司不僅打了個零稅率,還成為唯一一家能進入美國市場的國內生產商。美方在對南聯公司生產全流程調查後,增加了進口單,美國海關也將小龍蝦出口商中唯一"免檢"待遇給了這家中國企業。據浙江省外貿廳的負責人介紹,面對國外的反傾銷案件,20世紀90年代以前基本上處於打不還手的狀況;1994年外經貿部發布"誰應訴,誰受益"的規定後,浙江企業應訴率有所上升;最近10年應訴率100%,其中75%的案件通過應訴大大降低稅率,無稅和無損害結果也達到37.5%。如果不應訴,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以上事實說明,面對反傾銷,絕對不能打不還手,任人宰割,必須勇敢面對,奮起應訴。
四、 發揮法律的戰略功能。
有人說:以前,企業有事找上級,今天,企業有事找律師;以前企業要用足政策,現在企業要用足法律。
用足法律對企業有幾個方面的功能:
1、預防功能,即把問題、糾紛防範於未然。
2、治療功能,發生糾紛、麻煩後,及時妥善處理。
3、戰略功能,為了使企業獲得最大的利益,在決策和操作過程中靈活運用法律知識及合同技術,在保障企業利益方面發揮作用。
B. 企業法律風險存在那些問題
企業法律風險及其防範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克�6�1韋爾奇說,通用是個了不起的組織,但是如果在未來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就將走向死亡。微軟總裁比爾�6�1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海爾公司總裁張瑞敏在談到海爾的發展時感嘆地說,這些年來他的總體感覺就是「懼」。
上面這些言論都無一例外的表明了世界一流企業、一流企業家對於風險的重視。盡管引起風險發生的原因不同,風險的表現形式不同,但所有的風險都可能表現為法律風險。設立專門機構,系統防範企業法律風險已是國際上成功企業的管理慣例。但長期以來,漠視企業法律風險卻幾乎成了中國企業的「通病」。近10多年來,眾多企業紛紛倒在了法律風險的「暗礁」上。追究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就在於中國的企業家們還缺乏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制觀念,就在於中國的企業家們還不習慣於用法律的思維、在法制的框架之內去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
法律是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系統的現代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法律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概況的說,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即刑事法律風險、民事法律風險和經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
一、刑事法律風險
刑事法律風險是指企業或企業家作為刑事被告觸犯刑法受到法律制裁以及作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承受傷害或損失所必須面對的風險。包括「企業或企業家觸犯刑法」和「針對企業或企業家犯罪」兩種法律風險。
「企業或企業家觸犯刑法」也即企業家個人觸犯刑法和企業觸犯刑法。企業家個人觸犯刑法主要涉及職務侵佔、挪用資金、以及貪污、受賄等犯罪。企業觸犯刑法也即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等為本單位牟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決策或者由單位負責人決定而以單位名義實施的觸犯刑法的行為。刑法中規定的單位犯罪罪名多達120多個,而這些罪名大多都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涵蓋了企業從設立到終止的各個階段。
在「針對企業或企業家犯罪」中,雖然企業或企業家是受害者,但很大程度上,企業或企業家之所以成為受害者,與其自身的生產經營行為等也有很大關系。
二、民事法律風險.
民事法律風險,指企業家在合同交易中、婚姻家庭方面以及民事訴訟之中面臨的使自己本人或者自己的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的風險。這種法律風險不僅存在於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之中,甚至還存在於企業家個人的婚姻與家庭中。前者主要包括在合同簽訂、履行中的風險,生產經營中的知識產權風險、勞資糾紛風險、人力資源管理風險以及企業訴訟風險等等。而後者則主要指企業家因婚姻、繼承、撫養等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因為上述行為絕這不僅僅是企業家個人的感情、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更是關繫到企業組織架構、未來發展等的重大問題。
三、企業經營管理的法律風險.這類風險是指企業家在經營管理活動中未執行國家相關法律規定或者違反國家相關法規,因而使自己本人或者企業受到相應處罰或者損害企業利益的風險。企業經營管理法律風險不僅有行政處罰的風險,也有相對應的刑事法律風險。無論哪種法律風險,都與企業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甚至與企業家的人身自由密切相關。
企業家可以沒有法律知識,但卻必須有足夠的法律意識!企業真正需要的,是避免違法問題,而不是解決違法問題。只有從根本上保障企業能夠在法制下安然運行,才是企業的真正希望。因此,企業及企業家法律風險的防範尤為重要。大體來說,防範企業法律風險有以下兩種途徑。
首先,必須提高企業家的法律意識。國內許多企業家往往只重視打官司,而忽視在日常決策中預防法律風險的工作,這是明顯的本末倒置。打官司不僅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經濟成本很高,而且還存在著證據是否充分、法官能否公正判決、判決能否有效執行等訴訟風險。企業家如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學會提前預防法律風險,防患於未然,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企業家來說,沒有必要非常細致地學習和掌握那些具體的法律概念和規定,而只需要知道在哪些問題、哪種情形下可能涉及到法律問題。所以,企業家至少應當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如犯罪、刑罰、顯失公平、不可抗力、代位權、撤銷權以及訴訟時效、證據等等。
C. 企業法律風險一般涉及哪些法律條文
合同法,知識產權法,侵權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物權法,勞動法,環保法,商標法,標准化法,擔保法,土地法,規劃法
D. 企業法律風險定義與特徵分別是什麼
1、企業法律風險定義
企業法律風險,確切地說,亦可稱為法律性風險,是指企業預期與未來實際結果發生差異而導致企業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並因此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2、企業法律風險特徵
企業法律風險之所以成為單獨的一類企業風險,是因為其具有與其他企業風險明顯不同的特徵。我們認為企業法律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企業法律風險的發生必然與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有關
無論哪一種企業法律風險,其之所以產生,歸根結底是因為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存在。如企業未及時履行法律或合同賦予的權利,而導致利益受損。
(2)企業法律風險發生的的結果具有強制性
企業的經營活動如果違反法律法規,或者侵害其他企業、單位或者個人的合法權益,通常情況下會導致企業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等法律責任。而法律責任具有強制性,一旦發生,企業必須被動承受。
(3)企業法律風險的發生領域十分廣泛
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都離不開法律規范的調整,企業實施任何行為都需要遵守法律規定。法律是貫穿企業經營活動始終的一個基本依據。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以及企業內部的關系,都要通過相應的法律來調整和規范。
(4)企業法律風險具有較強的可預見性
引發且法律風險最為常見的原因是企業自身做出了某種違反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規范企業自身行為,使其符合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要求,進而避免風險的發生。換言之,對於企業來說,大多數的法律風險是可以通過相應的有效措施予以防範和控制的。
3、企業要怎樣才能做好法律風險的管理?
(1)樹立正確的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理念
(2)全方位做好企業法律管理過程
(3)總結經驗教訓:加強溝通和記錄 預防再次發生
E. 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 股權投資中的法律風險
合資合作設立企業或收購股份是企業常見的投資形式,如是合資合作設立企業如果選擇合作夥伴不慎,沒有盡職調查就盲目相信一些缺乏誠信和履約能力、企圖在合作夥伴處撈一把的自然人或小企業,以致上當受騙或埋下隱患;如一家國有企業和自然人合資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企業用現金出資,自然人用兩項專利權出資並承諾在公司成立6個月後辦理專利權過戶手續。公司成立後由自然人股東全權負責經營。期間,在無法律人員參與的情況下,公司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將自然人出資方式變為專利使用權出資。後因出資、經營問題股東間發生爭議訴至法院,該案就專利使用權能否作為出資方式正在報請有關部門解釋。工商局就該公司經營、股東出資不到位問題正在調查處理中。
如是受讓股份,則應慎重審查轉讓方原出資財產的真實性與合法性。所謂出資財產的真實性是指財產價值的真實性,合法性是指評估機構及評估程序的合法性。有的公司通過他人介紹收購其它公司股份,未對該公司的現行資產進行專業評估,只聽介紹人口說,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之後才發現公司的實際資產沒有那麼多,或者雖然進行了一定的評估和考察,但是收購的公司是因一種業務而生存的,而重要客戶卻掌握在某個人手中,這個人一旦把客戶轉移,公司也就失去了發展的機會,甚至無法生存。
(二)合同法律風險
首先表現為合同法律意識不強,合同行為風險加大。這是當前許多企業經營比較突出的問題。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識,在簽訂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實體上及程序上的諸多問題,規范化程度不高,在合同標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法律漏洞。實踐中表現為在經濟往來不簽訂正式的書面合同,打白條、開空白合同書;由於合同書內容、條款殘缺不全,責任追究無合同依據,這樣就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往往授人以柄,難以保證合同目的實現,反而增加了合同風險系數;一旦發生經濟糾紛,企業只能自食其果。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某煤炭銷售企業於1997年與上海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煤炭供應合同,由於當時的煤炭市場不景氣,價格規定的比較低,另外考慮到當時合同雙方的關系,合同中僅約定了年供應噸數、供應價格和合同期限(為5年),後因煤炭市場好轉,價格上揚較大,煤炭銷售企業無力供應煤炭只能賠償對方巨額經濟損失,該企業被迫宣告破產。
其次是合同審查論證失嚴,違約責任條款欠缺。當前有的企業對外簽訂重大經濟合同,對事先審查、論證、調研工作重視不夠,風險意識不強;有的經營人員違規操作,甚至僅憑哥們意氣、人情關系就草率簽約,導致合同權利、義務設定失誤,特別是造成違約責任條款殘缺不全。這樣一旦對方違約或者鑽合同條款的漏洞,就會使己方陷入被動,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另外,在合同訂立、生效、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不能有效跟蹤對方某種財產關系或者與財產關系相關狀態的變化,及時行使不安抗辯全、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合同保全措施,當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實現出現障礙,一種根源於合同利益的損失風險就展現出來。
(三)知識產權法律風險
知識產權是蘊涵創造力和智慧結晶的成果,其客體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多數企業沒有意識到或沒有關注知識產權的深入保護,如企業不積極注冊商標、專利;不建立商業秘密保護制度。一旦被別人侵權,索賠的法律法律風險就顯現出來了。
(四) 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
在我國,與人力資源有關的主要是《勞動法》和國務院制定的相關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錄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最近幾年勞動糾紛程上升趨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另外有的企業聘用具有雙重身份的勞動者也是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之一,該勞動者一旦給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依據勞動法的規定,聘用企業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五)訴訟的法律風險;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一個企業不可能不面臨訴訟,就好像一個好的司機能保證不撞別人他不能保證別人不撞他一樣,所以有訴訟就應積極面對,而不應消極等待,不按法律規定行使訴權或單方面注意關系協調。這樣敗訴或自己的權利得不到保護的風險就可能來到。
F. 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有哪些
按照國際慣例多委託當地知名律師事務所對企業進行風險盡職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出具法律風險評估報告。重點是對企業現有法律風險進行識別、歸類、評分和分級排序。
首先,要對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的法律調查,研究以往案例,發現和識別企業所面臨的各方面法律風險,確定法律風險點、風險源、開列具體的風險清單。
其次,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根據法律管理工作的不同要求、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和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確定風險分類方法,對企業現有的法律風險進行歸類。
最後,依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損失程度、損失范圍等,對各類法律風險進行評分和排序,劃分風險等級,提出進行風險控制管理的措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