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台灣慈濟功德會(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只要是世界上稍微有點影響的災難,發生後第一個趕到災區展開救助的,往往不是某個政府或官方組織,而是一個來自中國台灣的民間救助組織。
總結,慈濟這么大 只是默默在做慈善 救災救苦 ,從來沒有宣傳過佛教,但是願意為證嚴法師做義工的卻是遍布全世界,我也希望所有的佛教徒團結一致 為眾生做點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當下 工作生活 盡職盡責
㈡ 如何評價《慈善法》出台的意義
固然是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慈善法出台對公益界的規范化一定有正面作用,也算是十年磨一劍。但具體的執行效果還要再觀察,目前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想廢話兩句的是前一段的關於慈善法「管理費用」規定的爭議,也是關於立法流程的爭議,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的修改稿,規定了年度管理費用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這一標准。
原文為:慈善組織應當積極開展慈善活動,充分、高效運用慈善財產,並遵循管理費用最必要原則,厲行節約,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慈善組織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不得低於上一年總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數額的百分之七十;年度管理費用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特殊情況下,年度管理費用難以符合前述規定的,應當報告其登記的民政部門並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
而且註明,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以外的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標准,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稅務等部門依照前款規定的原則制定。不光公募基金會,未來民辦非企業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管理條例,募捐管理條例等法規在設立和修訂相關條款時,都可能會直接參照《慈善法》的相關管理費用比例規定進行。
這一規定的出現是突然的,且值得玩味。在此前公布的一審二審稿中,沒有出現過規定年度管理成本標準的規定。而3月11日的三審稿中,突然出現了「年度管理成本」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5%的規定,在行業內掀起一陣討論。而這個標准在一天之後又變成了「年度管理費用」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進程一日千里,隨後正式寫入法律之中。
對公益機構的監管監督應該是全方位的,設立披露信息的渠道,開放競爭機制,讓社會公眾參與到監督中來,從而讓公益機構更透明,避免貪腐與丑聞。而不是依靠某個一刀切的法律,非營利組織有不同議題的差別,教育、環保、維權、扶貧、孵化各個內部分工不同,成本結構也不盡相同。
管理成本是個有操作空間的詞彙,但管理費用則是對專門的會計科目進行約束。對於大型基金會,有千萬級、億級支出,則每年的行政成本有百萬、千萬的空間,尚且無憂。但若是年支出100萬左右或以下的機構,每年則只有10萬元人民幣或更少的空間。
這些錢要負擔機構人員的薪資、差旅費、辦公費、通訊費等等,一個年支出100萬元人民幣的機構,是否有能力僱傭一名全職員工都是問題。提高了行業參與的門檻,這對於草根小組織的發展會是毀滅性的打擊,說殺死也不為過。你可以選擇注冊成工商企業避免限制,但也會同時失去免稅資格(雖然本來也很難有)的可能。而一個社會公民力量的基礎,往往是由大量的草根組織支撐起來,針對單一社區、單一議題的小型機構是最直接的公益組織,然而如今他們的發展蒙上了疑雲。
反觀一些國際基金會、公益組織,其會計報表中管理費用科目也極少低於年支出的10%。嚴格管理是好事,但過低的標准肯定會導致大多數組織超標,需要以特殊情況申報,這一特殊情況不再「特殊」,各個機構都特殊。更嚴重的,這一標准可能會限制公益從業者的薪酬,若公益機構的薪資低於其他行業太多,必然導致人才流失,那也無助於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幾天前,168家公益組織聯名呼籲對這一標准重新討論,遞交了建議函。結果自然是石沉大海,絲毫無法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就在今天,新華社發布了慈善法全文,10%的標准赫然在列。
立法進程快,但這次顯然有一些條款過於快了。負責立法的代表中,對公益行業的了解是匱乏的。從3月11日突然提出15%,到16號正式通過慈善法,6天時間絲毫沒給外人以申辯、反應的時間,這多少給人一種欽定的感覺。
就像對婚姻法的討論,我國針對某部法律的廣泛社會討論,總是發生在法律已經頒布之後,而非制定論證的階段,這是一種很詭異的狀況。關鍵條款的設定是否應該放在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的階段,而非立法機關的內部討論階段。社會討論若無法對立法流程造成影響,討論的意義也失色不少。
一個關鍵條款沒有在向公眾徵求意見的階段提出,卻在閉門會議的階段突然冒出來,並迅速確定,沒有給相關社會人士反饋意見的空間。
這個問題不光存在於慈善法,也可能發生在任意一部法律之上。若沒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立法委員,那人民的意志如何上升到立法層面?相比於10%的具體規定,這才是我最想關注的問題。
如今木已成舟,善法未能更善,只能再觀察,再想辦法。但這次立法過程中的獨特樣貌,是觀察中國人大立法流程的絕好樣本。如何監督立法程序,草根民眾如何影響、質詢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法律制訂,都是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
㈢ 對公益的評價
以下9點是對公益的評價:
談到公益,大家都會想到團體活動,想到農夫山泉的「一分錢」活動,這就是一種務實的做法,雖然少,但是能聚沙成塔,以小見多,較適用於大企業。
公益是一種善舉,它應是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一個准確性的投入,它起到的作用是起不了一些波瀾的。過去,對於企業的公益行為都是粗放型的,或是企業方投入一筆錢活動就結束了。
現在,出於社會監督和公眾透明原則,公益執行方需要定期向基金會或上級公益組織定期公布銷售量,同樣,在捐贈協議中,對捐贈人和銷量統計進行監督,在雙方合作的內容中充分明確了彼此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合作的內容更加規范化。
現代公益和傳統慈善比較,有四個非常鮮明的特徵,即它的理性化,組織化,職業化和專業化。由此可見,公益的精準性能打造更好的品牌社會形象。
因此,要值得指出的是,企業若想從事公益,一定要明白企業要做什麼?或是說企業方想在公益中的定位是什麼,做事,做成事,做成正確的事。
公益不是一次性行為,它是企業的持續性行為,若是企業方沒有把公益項目做為公司成長的規劃的話,這種公益就是作秀。營銷與公益,公益是要大於營銷的,一旦營銷過多的大於公益,公益的意義就不能得到最好的延伸了。
公益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是企業壯大發展的一一個重要標志,它需要整合全方位的資源,這一點是小企業不能具備的,因此,一些小企業想藉助公益上位的炒作做法是不可取的,沒有實力,不要做公益。
否定只會是舉步艱難,或是一家在唱獨獨角戲,或是影響力甚微。成功的公益不能只是單單是由公司牽頭,帶動合作夥伴,員工,渠道商,供應商一起做慈善,而是要通過企業的影響力。
影響和整合社會的資源做成公益產業鏈,建立是一個系統化的平台,發展型公益模式,在這個理性的平台上,企業可以在多個方面助力慈善。只有,社會的公益事業的普及和推廣化,才會更好的推動社會人文環境的健康發展。
㈣ 韓紅怎麼樣看待慈善公益的
韓紅的一個采訪,她自己說道:「我不需要什麼名,但是我希望能給自己積攢一些財富,我希望多賺一點錢,這么多年從來不接廣告,不光是因為軍人的身份,還有對捐款和公益的熱枕」。當主持人問道:「你要把握一個度嗎?什麼時候該停止?你要到什麼程度才算可以?」,韓紅說:「我做不到袖手旁觀,我不是沖動,我也不是傻瓜。」
結語這段時間爆發了一場肺炎疾病,傳染性比較強,我們每個人都在為了社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簡簡單單的不出門保護好自己都是為社會出了一份力,前段時間的新聞韓紅一直都在奔波於對抗疫情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捐款還是籌集善款,她在做超乎於藝人明星應該做的事情,而這樣的藝人值得我們尊重,請不要再對她有任何的無根據的指責。
㈤ 愛佑慈善基金會靠譜嗎
朋友在愛佑慈善基金會做過活動的志願者,感覺挺好的
㈥ 怎麼樣點評公益基金有關學術會議論文
專題型論文範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範文。專題應用型論文範文是一種運用所學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知識,獨立地探討或解決本學科某一問題的論文範文,其基本標准應該是:通過論文範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運用所學得的基礎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本學科內某一基本問題的學術水平和能力。當然,它的選題一般也不宜過大,內容不太復雜,要求有一定的創見性,能夠較好地分析和解決學科領域中不太復雜的問題。
2.論辯型論文範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範文。
㈦ 怎樣看待名人們捐款捐的少被罵這類事
一是名人就得多捐款,捐的少就是有罪。
如果名人捐了巨款,那麼大家都伸出大拇指,點個贊,誇一句:有擔當。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蓋茨基金會")2月5日宣布承諾投入最高1億美元贈款,用於支持全球應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
比爾·蓋茨
2月5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個人為武漢疫情捐款1億元。
而那些捐的看起來不夠多的會怎麼樣呢?
此前,韓紅發動好友捐款馳援武漢,黃曉明和Angelababy夫婦捐了20萬,結果受到網友嘲諷:"才捐20w 呵呵呵呵""捐了你家baby一個包錢"後來黃曉明夫婦更是補捐80萬,並捐贈了大量物資才堵住了悠悠眾口。
黃曉明夫婦
網上有些人視力特別好,既能看到誰捐了多少,也能看到誰沒捐。如果一個名人沒捐錢,那會怎麼樣呢?
郭冬臨停更視頻,引來不少網友逼捐,更有甚至嘲諷是為了逃避捐款才故意停更的。為了證明自己,郭冬臨不得已曬出了1月27號給武漢捐款20萬元的憑據。
郭冬臨社交媒體截圖
二是名人捐款是蹭流量熱度。
有些人繼承了魯迅先生的名言"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即使是捐款這件事兒。
2月4日,成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無論是哪位個人或機構研製出特效葯,我想拿出100萬元感謝他們。"
成龍社交媒體截圖
即使是一個美好的初衷,也迎來眾多網友的質疑。諸如,既然能研製出特效葯,誰還稀罕你這100萬?有的網友表示,許諾不切實際的口頭支票誰不會,我還說研製出給1000萬呢?……
那怎麼看待名人捐款呢?我想這幾個經過時間檢驗的樸素觀點還是要有的:
第一,捐款是自願行為。
在天災人禍面前,人們願意通過捐款捐物來救助同胞或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以及動物,這本身是一件值得贊美的善舉。
每個人的道德水準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要求所有富豪、名人都具備崇高的道德,把捐款這件事兒看得無比重要。他們不願意捐款並不違法,最多隻是道德感不強而已。
捐多少也是自願的。富豪、名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不管他/她的出場費是多少、片酬有多高,那都是別人兜里的錢。別人願意怎麼花,是買包旅遊,還是養寵物,都是別人的自由。
鄧超孫儷夫婦
在一個成熟發達的社會,尊重每個人的意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捐款不以多寡論英雄。
捐款必然會有多寡,有實力的多捐點,沒實力的少捐點,都是值得贊揚的。誠然,蓋茨的一個億發揮的作用可能更大,但從事件本身的善舉來說,並不比那個只有三千存款卻捐出一千的環衛工人更有善心。
我覺得說出"我還能掙,吃飯沒問題"的六旬老漢也是英雄,成色並不比蓋茨等人少。
環衛工
第三,包容別人的善心也是一種善舉。
古人曾經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別人捐款本身就是一分善心,暫且不論所有人的動機如何,即便動機不那麼純粹,有為了虛名的可能,那又怎麼樣呢?客觀上它都會讓災情盡快過去,讓陽光普照大地。我覺得只要是自願的捐款,不論多少,都是好的。
包容之心
在網上動動嘴炮是最經濟實惠的事情,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炮轟別人,好像自己也變得崇高了一樣。我覺得在批評質疑別人之前,先想想自己做了些啥,如果既沒有捐款捐物,那麼何來的自信去評判他人呢?
最後,在一個成熟發達的社會,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少一點道德綁架,多一點尊重自由;少一點惡意度人,多一點包容理解。
㈧ 「同一天出生的你」公益募捐活動遭質疑,你如何看待中國的公益組織
在「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動頁面中,用戶輸入生日日期後會看到一個和自己相同出生年月的貧困學生,並可以選擇為其捐贈一元錢。該活動在朋友圈中引發熱傳,不少網友曬出自己參加的活動照片。
但這項活動也引發網友質疑,同一個受助的貧困學生,卻出現了不同的生日日期,而且名字也有所改變。甚至,還有一個兒童的生日日期為並不存在的「2009年2月29日」。
日前,「同一天出生的你」募捐活動已關閉捐款通道。
相關的調查以及是來自於社會輿論的質疑,還在繼續。
這個慈善活動由分貝籌組織,而分貝籌又屬於零分貝平台,在網路上能夠搜索到,但是信息量很少。
以「零分貝公益組織」為關鍵詞,搜索到的大部分詞條,反而是:
(零分貝為人所質疑的同一照片兩種信息)
如今的零分貝已經陷入了泥淖,在公益組織的公信力慢慢地有回暖趨勢的當下,零分貝這次可謂是再一次傷害了民眾的感情。
從被人曝出同一張照片配了兩個身份信息,到南都基金發布聲明表示未曾與零分貝有過合作,石錘零分貝自稱與南都基金合作的說法:
南都公益基金會從未與零分貝有過任何合作,也並未授權該機構使用南都公益基金會Logo。該機構擅自使用南都公益基金會Logo,對我會聲譽造成了損害。我會譴責這樣的侵權行為,並已經與零分貝發起人王立先生本人嚴正交涉。目前零分貝已在其官網「合作機構」一欄撤下南都公益基金會Logo,以避免對我會及公眾繼續造成誤解。
不論零分貝的這次公益活動最終如何處置善款,都難以挽回民眾對慈善組織、公益組織信任感的降低。
我們的公益組織,為什麼總是出事?這樣下去,我們以後還敢捐款嗎?
中國慈善事業遭遇信任危機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應該是「郭美美事件」,「郭美美事件」之後,網路調查結果顯示80%左右的網民表示今後不會再捐款給紅十字會。
13年宋慶齡基金會所建造的巨型宋慶齡雕像耗資上億也引起爭議,而且最終雕像建了一半被拆除。
隨著「郭美美紅十字會事件」、「天價餐費」、中華慈善總會「尚德門」事件、宋基會事件等,2011年成為了公益慈善的問責年,涉及眾多巨頭公益慈善組織,產生巨大影響。而2011年整年的社會捐贈總額下降了18.1%,涉事的中國紅十字會的捐贈收入直接從30.12億元跳水到5.58億元。
雖然有波折,但不代表中國慈善事業因噎廢食,哪怕慈善機構公益組織在公信力上常有缺失的情況。
特別是2016年9月1日《慈善法》頒布之後,中國的慈善事業迎來了一次新的生機。
㈨ 怎麼評價韓紅的公益基金會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韓紅目前的行為看來,先不說是否在做秀,目前確實在做好事的,賬務透明做得到,待遇透明,公益活動可以良好的持續下去,中國的紅十字會的活動宣傳看到不多,做什麼大家都是通過互聯網看到的,看的負面的也不少,個別的工作人員不良影響大家對於紅十字的公信力質疑。
近期新聞
2021年7月21日,韓紅愛心基金會發文:「即刻出發」,並曬出了一張「韓紅愛心支援鄭州在行動」的長圖。圖中,韓紅愛心明星志願者王一博將跟隨韓紅基金會去鄭州前線做志願者,團隊組成人員還包括醫療專家志願者、車手志願者等,他們將共赴鄭州提供醫療應急救援。
此次支援鄭州行動中,韓紅基金會聯合愛心明星志願者團隊共同捐贈3000萬元人民幣,並附上此次捐贈名單,包括陳曉陳妍希夫婦、韓庚盧靖姍夫婦、倪妮、鹿晗、王源、易烊千璽、肖戰、王一博等50餘位文藝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