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財務管理:下列經濟業務中,會影響到股東權益比率的有
股東權益比率是股東權益與資產總額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企業資產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
B.建造固定資產——該項不選。建造固定資產,會使固定資產增加,但是,也會是貨幣資金減少,資產總額不一定增加
『貳』 中級財務管理
這里長投占對方股份的25%,只從持股比例上看只是重大影響,長投的入賬價值是投資方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即510扣除已宣告未發放的現金股利再加上相關費用,即505萬元
你選的A選項是被投資方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應該是與股權合並那塊弄混了,股權合並的話,長投的入賬金額會考慮被投資方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然後與長投初始入賬金額對比,某些情況下還需要對初始入賬金額進行調整。
『叄』 中級財務管理關於債券價值的問題
問的時點是在2013年5月1日,且沒有除權(即付息日的利息還沒有收到)的情況下的價值,如果不加1那就是已經除息了的價值,也就是通常的演算法
『肆』 請教2009年中級財務管理中關於可轉換債券轉換價格的問題
有句俗話說「錢往熱處鑽」,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所制定的轉換價格即體現了公司經營業績,也代表了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投資價值。通常的轉換價格都高於當前股價,溢價水平的高低代表公司未來增長預期、利潤回報和過去的經營業績,轉換價格高當然說明公司效益好,利潤回報高噻,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利息比普通債券都低,所以會促使持有者將持有的債券轉換為公司股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伍』 關於財務管理股東權益表中股本和權益的問題
你這個是從哪看的?
1、當前的會計科目為「庫存股」,第2條庫存股注銷確實會減少股本,但是就如第一條所說,這是因為減資等導致的,庫存股注銷並不是根本原因。
2、第二項第2條減資(股本減少,股東權益增加),這當然說反了。第3項,庫存股是指企業以自有資金回購的股份,庫存股是所有者權益的減項,所以回購股份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1)執行認股權(發放「新股」給員工增值,會導致股本增加,股東權益減少),這也是不對的。認股權證確實會減少在行權日當日按照市價發行股票籌集資金,但是並不表明認股權證就一定會使所有者權益減少。
2)可轉債股權轉換(發新股增加股本,股東權益減少),這也是不對的。在會計核算中可轉債(這里僅指非分離交易可轉債,分離交易可轉債也就是你上面說的認股權證)在發行時就會確定權益成分和債務成分的價值。權益成分價值會被直接計入資本公積(在行權時會轉入股本和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另外可轉債通常會有贖回條款以促使持有人早日行權(可轉債的實際發行目的是為了發行股票),在債務到期前行權反而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
『陸』 財務管理中的折現率的公式如何理解
折現率是個比率,參考市場利率進行調整後的比率。
1、公式
(6)中級財務管理債券轉化股權比例擴展閱讀
(1)債券價值、股票價值的折現率
債券價值:用稅前等風險投資的市場利率
普通股價值:用稅後的股票資本成本
優先股價值:用稅後的優先股資本成本
計算債券價值時,由於利息是稅前支付的,所以就用稅前的折現率。而計算股票價值時,由於股利是稅後支付的,所以折現率也要用稅後的。
(2)項目價值、企業價值的折現率
項目價值:用稅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企業價值:如果是實體價值:用稅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如果是股權價值:用稅後的股票資本成本
(3)租賃相關的折現率
判斷租賃性質時計算最低租賃付款額:用稅前的有擔保債券利率
租賃凈現值:用稅後有擔保的債券利率
(4)計算附認股權證債券和可轉換債券的價值
附認股權證債券和可轉換債券的價值:
計算純債券價值部分,用等風險投資的稅前利率,求兩者的資本成本時,先求出稅前的再換算成稅後的。
參考資料
網路-折現率
『柒』 中級財務管理(最新)公式的記憶方法
1、單利:I=P*i*n
2、單利終值:F=P(1+i*n)
3、單利現值:P=F/(1+i*n)
4、復利終值:F=P(1+i)n或:P(F/P,i,n)
5、復利現值:P=F*(1+i)- n或:F(P/F,i,n)
6、普通年金終值:F=A[(1+i)n-1]/i或:A(F/A,i,n)
7、年償債基金:A=F*i/[(1+i)n-1]或:F(A/F,i,n)
8、普通年金現值:P=A{[1-(1+i)- n]/i}或:A(P/A,i,n)
9、年資本回收額:A=P{i/[1-(1+i)- n]}或:P(A/P,i,n)
10、即付年金的終值:F=A{[(1+i)(n+1)-1]/i-1}或:A[(F/A,i,n+1)-1]
11、即付年金的現值:P=A{[1-(1+i)-(n-1)]/i+1}或:A[(P/A,i,n-1)+1]
12、遞延年金現值:
第一種方法:先求(m+n)期的年金現值,再扣除遞延期(m)的年金現值。
P=A{[1-(1+i)-(m+n)]/i-[1-(1+i)- m]/i}或:A[(P/A,i,m+n)-(P/A,i,n)]
第二種方法:先求出遞延期末的現值,再將現值調整到第一期期初。
P=A{[1-(1+i)- n]/i*[(1+i)- m]}或:A[(P/A,i,n)*(P/F,i,m)]
第三種方法:先求出遞延年金的終值,再將其折算為現值。
P=A{[(1+i)n-1]/I}*(1+i)-(n+m)或:A(F/A,I,n)(P/F,I,n+m)
13、永續年金現值:P=A/i
14、折現率:
i=[(F/p)1/n]-1(一次收付款項)
i=A/P(永續年金)
普通年金折現率先計算年金現值系數或年金終值系數再查有關的系數表求i,不能直接求得的通過內插法計算。i=i1+[(β1-α)/(β1-αβ2)]*(i2-i1)
15、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i=(1+r/m)m-1 式中:r為名義利率;m為年復利次數
16、風險收益率:R=RF+RR=RF+b*V
17、期望值:(P49)
18、方差:(P50)
19、標准方差:(P50)
20、標准離差率:V=σ/E
21、外界資金的需求量=變動資產占基期銷售額百分比x銷售的變動額-變動負債占基期銷售額百分比x銷售的變動額-銷售凈利率x收益留存比率x預測期銷售額
22、外界資金的需求量的資金習性分析法:高低點法(P67)、回歸直線法(P68)
23、認股權證的理論價值:V=(P-E)*N 註:P為普通股票市場價格,E為認購價格,N為認股權證換股比率。
24、債券發行價格=票面金額*(P/F,i1,n)+票面金額* i2(P/A,i1,n)
式中:i1為市場利率;i2為票面利率;n為債券期限
如果是不計復利,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
債券發行價格=票面金額*(1+ i2 * n)*(P/F,i1,n)
25、可轉換債券價格=債券面值/轉換比率 轉換比率=轉換普通股數/可轉換債券數
26、放棄現金折扣的成本=CD/(1-CD)* 360/N * 100%
式中:CD為現金折扣的百分比;N為失去現金折扣延期付款天數,等於信用期與折扣期之差
27、債券成本:Kb=I(1-T)/[B0(1-f)]=B*i*(1-T)/ [B0(1-f)]
式中:Kb為債券成本;I為債券每年支付的利息;T為所得稅稅率;B為債券面值;i為債券票面利率;B0為債券籌資額,按發行價格確定;f為債券籌資費率
28、銀行借款成本:Ki=I(1-T)/[L(1-f)]=i*L*(1-T)/[L(1-f)]
或:Ki =i(1-T)(當f忽略不計時)
式中:Ki為銀行借款成本;I為銀行借款年利息;L為銀行借款籌資總額;T為所得稅稅率;i為銀行借款利息率;f為銀行借款籌資費率
29、優先股成本:Kp=D/P0(1-T) 式中:Kp為優先股成本;D為優先股每年的股利;P0為發行優先股總額
30、普通股成本:股利折現模型:Kc=D/P0*100% 或Kc=[D1/P0(1-f)]+g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Kc=RF+β(Rm-RF)
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法:Kc=RF+Rp
式中:Kc為普通股成本;D1為第1年股的股利;P0為普通股發行價;g為年增長率
31、留存收益成本:K=D1/ P0+g
32、加權平均資金成本:Kw=∑Wj*Kj
式中:Kw為加權平均資金成本;Wj為第j種資金占總資金的比重;Kj為第j種資金的成本
33、籌資總額分界點:BPi=TFi/Wi
式中:BPi為籌資總額分界點;TFi為第i種籌資方式的成本分界點;Wi為目標資金結構中第i種籌資方式所佔比例
34、邊際貢獻:M=(p-b)x=m*x
式中:M為邊際貢獻;p為銷售單價;b為單位變動成本;m為單位邊際貢獻;x為產銷量
35、息稅前利潤:EBIT=(p-b)x-a=M-a
36、經營杠桿:DOL=M/EBIT=M/(M-a)
37、財務杠桿:DFL=EBIT/(EBIT-I)
38、復合杠桿:DCL=DOL*DFL=M/[EBIT-I-d/(1-T)]
39:每股利潤無差異點分析公式:
[(EBIT-I1)(1-T)-D1]/N1=[(EBIT-I2)(1-T)-D2]/N2
當EBIT大於每股利潤無差異點時,利用負債集資較為有利;當EBIT小於每股利潤無差異點時,利用發行普通股集資較為有利。
40、公司的市場總價值=股票的總價值+債券的價值
股票市場價格=(息稅前利潤-利息)*(1-所得稅稅率)/普通股成本
式中:普通股成本Kc=RF+β(Rm-RF)
41、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RP=∑WjRj
42、協方差:Cov(R1,R2)=1/n ∑(R1i-R1)( R2i-R2)
43、相關系數:ρ12=Cov(R1,R2)/(σ1σ2)
44、兩種資產組合而成的投資組合收益率的標准差:σP=[W12 σ12+ W22 σ22+2W1 σ1 Cov(R1,R2)]1/2
45、投資組合的β系數:βP=∑Wiβi
46、經營期現金流量的計算:經營期某年凈現金流量=該年利潤+該年折舊+該年攤銷+該年利息+該年回收額
47、靜態評價指標:
投資利潤率=年平均利潤額/投資總額x100%
不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原始投資額/投產若干年每年相等的現金凈流量
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不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建設期
48、動態評價指標:
凈現值(NPV)=-原始投資額+投產後每年相等的凈現金流量x年金現值系數
凈現值率(NPVR)=投資項目凈現值/原始投資現值x100%
獲利指數(PI)=投產後各年凈現金流量的現值合計/原始投資的現值合計=1+凈現值率(NPVR)
內部收益率=IRR
(P/A,IRR,n)=I/NCF式中:I為原始投資額
49、短期證券到期收益率:K=[證券年利息+(證券賣出價-證券買入價)÷到期年限]/證券買入價*100%
50、長期債券收益率:
V=I*(P/A,i,n)+F*(P/F,i,n)
式中:V為債券的購買價格
51、股票投資收益率:
V=∑(t=1~n)Dt/(1+i)t+F/(1+i)n
52、長期持有股票,股利穩定不變的股票估價模型:V=D/K
式中:V為股票內在價值;D為每年固定股利;K為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
53、長期持有股票,股利固定增長的股票估價模型:
V=D0(1+g)/(K-g)=D1/(K-g)
式中:D0為上年股利;D1為第一年預期股利
54、基金的單位凈值=基金凈資產價值總額/基金單位總份額
55、基 金 = (年末持有份數*年末基金單位凈值-年初持有份數*年初基金單位凈值)
收益率 年初持有份數*年初基金單位凈值
56、機會成本=現金持有量x有價證券利率(或報酬率)
57、現金管理相關總成本=持有機會成本+固定性轉換成本
58、最佳現金持有量:Q=(2TF/K)1/2式中:Q為最佳現金持有量;T為一個周期內現金總需求量;F為每次轉換有價證券的固定成本;K為有價證券利息率
59、最低現金管理相關總成本:(TC)=(2TFK)1/2
60、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維持賒銷業務所需要的資金*資金成本率
61、應收賬款平均余額=年賒銷額/360*平均收賬天數
62、維持賒銷業務所需要的資金=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變動成本/銷售收入
63、應收賬款收現保證率=(當期必要現金支出總額-當期其它穩定可靠的現金流入總額)/當期應收賬款總計金額
64、存貨相關總成本=相關進貨費用+相關存儲成本=存貨全年計劃進貨總量/每次進貨批量*每次進貨費用+每次進貨批量/2 *單位存貨年存儲成本
65、經濟進貨批量:Q=(2AB/C)1/2式中:Q為經濟進貨批量;A為某種存貨年度計劃進貨總量;B為平均每次進貨費用;C為單位存貨年度單位儲存成本
66、經濟進貨批量的存貨相關總成本:(TC)=(2ABC)1/2
67、經濟進貨批量平均佔用資金:W=PQ/2=P(AB/2C)1/2
68、年度最佳進貨批次:N=A/Q=(AC/2B)1/2
69、允許缺貨時的經濟進貨批量:Q=[(2AB/C)(C+R)/R]1/2
70、缺貨量:S=QC/(C+R) 式中:S為缺貨量;R為單位缺貨成本
71、存貨本量利的平衡關系:
利潤=毛利-固定存儲費-銷售稅金及附加-每日變動存儲費x儲存天數
72、每日變動存儲費=購進批量*購進單價*日變動儲存費率
或:每日變動存儲費=購進批量*購進單價*每日利率+每日保管費用
73、保本儲存天數=(毛利-固定存儲費-銷售稅金及附加)/每日變動存儲費
74、目標利潤=投資額*投資利潤率
75、保利儲存天數=(毛利-固定存儲費-銷售稅金及附加-目標利潤)/每日變動存儲費
76、批進批出該商品實際獲利額=每日變動儲存費*(保本天數-實際儲存天數)
77、實際儲存天數=保本儲存天數-該批存貨獲利額/每日變動存儲費
78、批進零售經銷某批存貨預計可獲利或虧損額=該批存貨的每日變動存儲費*[平均保本儲存天數-(實際零售完天數+1)/2]=購進批量*購進單價*變 動儲存費率*[平均保本儲存天數-(購進批量/日均銷量+1)/2]=購進批量*單位存貨的變動存儲費*[平均保本儲存天數-(購進批量/日均銷量+1) /2]
79、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利潤中心銷售收入總額-該利潤中心可控成本總額(或:變動成本總額)
80、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成本總額=該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固定成本
81、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該利潤中心負責人可控利潤總額-該利潤中心負責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82、公司利潤總額=各利潤中心可控利潤總額之和-公司不可分攤的各種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83、定基動態比率=分析期數值/固定基期數值
84、環比動態比率=分析期數值/前期數值
85、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86、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賬款-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
87、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100%
88、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89、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90、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91、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
92、勞動效率=主營業務收入或凈產值/平均職工人數
93、周轉率(周轉次數)=周轉額/資產平均余額
94、周轉期(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周轉次數=資產平均余額x計算期天數/周轉額
95、應收賬款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折扣與折讓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應收賬款年初數+應收賬款年末數)/2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96、存貨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存貨年初數+存貨年末數)/2
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x360)/主營業務成本
97、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流動資產周轉期(天數)=(平均流動資產周轉總額x360)/主營業務收入總額
98、固定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99、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100、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101、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102、盈餘現金保障倍數=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103、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息稅前利潤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104、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x100%
105、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
106、每股收益=凈利潤/年末普通股總數
107、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
108、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銷售(營業)增長額/上年銷售(營業)收入總額x100%
99、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x100%
109、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
110、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1/3 - 1]x100%
111、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
112、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主營業務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113、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114、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捌』 財務管理題,為什麼「可轉換債券轉換為普通股」會影響股東權益比率
首先,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總額/資產總額, 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負債。
可轉換債券在轉換成普通股之前是公司的負債,屬於負債類科目,普通股代表是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是權益類科目。
當可轉換債券轉換成普通股時,意味著公司的債務減少,同時所有者權益增加,而資產總額是不變的,體現在股東權益比率中,分子(股東權益)增大,分母(資產總額)不變,所以股東權益比率變大。
財務管理中的普通股是指投資者購買的我公司的普通股股票。
『玖』 中級財務管理應試指南P110綜合題第二題,第三小問,為什麼轉股數是5億啊
題目我沒書,不清楚。但從答案可以看出0.5×5億=2.5這個算式里的5億肯定不是將要轉換的股數,這5億是公司轉股前的普通股的總量。
『拾』 中級財務管理 按面值的120%增發票面利率為6%的公司債券為什麼是6000÷120%×6%
發5000萬面值的債券,溢價20%,就能籌資6000萬,滿足項目資金需求。利息是按面值計算的。你可能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