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傳統基金會深偽技術

傳統基金會深偽技術

發布時間:2021-09-08 20:46:49

①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60年代美國社會運動

1960年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社會運動

保守主義的社會運動指保守派思想家從象牙塔走入社會,通過指導和建立政治組織和宗
教組織、利益集團/政治行動委員會、基金會、思想庫等來擴大保守主義思想在社會和政治
上的影響。這場社會運動內容比較廣泛,涉及經濟/財政保守主義運動、社會/文化的保守主
義運動、聯邦主義運動、自由意志運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文化的保守主義運動,主
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運動。"宗教右派" 雖然與"新右派"關系密切,但由於它
的領袖主要是各教派的佈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義;既包含天主教正統派,
又有猶太教正統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學色彩 。此外,"新右派"與"宗教
右派"所處的時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則更
加活躍於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的當前 。
正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對立面一樣,七八十
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對立面。"老右派"與"老左派"的對立主要
是由於經濟問題而產生的;而"新右派"與"新左派"的分歧則是由一系列的社會文化問題
而引起的。新右派本來在六十年代就已開始醞釀,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對社會和政
治的影響比"新左派"滯後。自1962年在校園中成立的"民主社會的學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簡稱SDS)組織開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運
動,如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反文化運動、性解放運動,他們對社會的批評及這
些運動的發展,促使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一系列改變歷史的法律,如民權法案、戰爭授
權法案等;他們支持的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喬治*麥戈文分別在1968、1972年兩
次大選中獲得民主黨的提名,然而,他們的影響在70年代後日漸式微。而在保守主義思想
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導下、於1960年在校園中成立"為自由的美國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簡稱YAF)的右派學生組織,直到80年代才解體;這一組織的學生大多出身
於是共和黨人的家庭,他們對共和黨沾上自由主義不以為然,認為共和黨內的自由主義沒有
"保守"古典自由主義所尊奉的自由、傳統和秩序;而華盛頓的集權制正是民主黨式的自由
主義發展過頭的結果,政府職能的擴大使其在給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時奪走了另一部分人的
自由,如在南方實行新的強制性的種族融合、肯定性行動等。這一組織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
保守主義運動培養了不少幹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領袖:曾任YAF首任執行主任的理查德*維
格里成為保守主義政治運動的直郵籌款專家、YAF的老戰士霍華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
主義核心會議"組織、保守主義活動家保羅*韋里奇發動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義運動

一般認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過四類組織來進行活動:(一)政治行動
委員會。政治行動委員會是指對競選公職的候選人進行捐款的利益集團的政治組織,它的活
動主要是籌款和捐款;目的是幫助幫助保守派人士進入領導階層,從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
張,如1974年,韋里奇領導成立了旨在幫助保守人士當選國會議員的"爭取自由國會生存
委員會";1975年,菲利普斯領導建立的保守派核心會議主要在基層活動,在全國每個國
會議員選區均設分會,約有30萬會員;1974年,特里*多蘭領導建立的全國保守派政治行
動委員會等已成為美國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動委員會。(二)單議題的利益集團。反對墮胎
的全國生命權利委員會聲稱有1000萬會員;主張取消最低工資法的全國工作權利委員會號
稱有150萬捐助者;反對高賦稅的全國納稅者同盟有45萬名會員,號稱全國最老最大的納
稅者組織;反對槍枝管制的美國持槍者協會,也擁有186萬名會員。(三)宗教組織。七八
十年代興起的宗教保守集團對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先是羅伯特*格蘭特1978年建立的基
督教之聲、愛德華*麥卡提爾、詹姆斯*羅賓遜牧師1979年建立的宗教圓桌會議、羅伯特*比
林斯建立的全國基督教行動聯盟、傑里*福韋爾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數",其中道德多
數派聲勢最大,有40萬名成員、6萬名牧師,在全國各州設有分部,年度預算超過600萬
美元;後是帕特*羅伯遜的"宗教右派";前者聲稱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黨議員在1980
年的選舉中失敗,後者聲稱它對共和黨在1994年重新取得國會的領導權有功。事實上, "宗
教右派"不斷壯大,現在已擁有170萬成員。自1992年起,它已成為共和黨內的一支重要
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蘇達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機構福音基督教和
生命權運動事實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黨組織。這類政治性比較強的宗教集團在共和黨最近三
次的總統選舉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躍。與大多數利益集團一樣,宗教集團也採用新技術來進行
政治活動,如電話庫、傳真、衛星電視、電子布告、收音機講話和直接郵遞等。"宗教右派"
每隔兩年公布一次它對國會議員在有關議題上的打分,它最關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對
任何墮胎、同性家庭等提案。(四)思想庫和出版物。1973年,保羅*韋里奇創辦了新右
派的思想庫--傳統基金會,在進入80年代前,傳統基金會很少超越共和黨保守派的活動,
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後,隨著里根的當政,傳統基金會的活動范圍漸漸擴大,現在
以內政、外交、經濟和社會問題為研究對象,經常舉辦研討會,提出政策建議,特別是90
年代以來,傳統基金會對政策的影響尤為明顯,1994年,共和黨的新議員一改常例,不去
哈佛大聽取有關立法方面的報告,而是去傳統基金會,這反映出新右派對共和黨的影響。小
布希上台以來,傳統基金會的影響大大加強,布希內閣的許多提名都是由傳統基金會人才庫
推薦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維格里1975年創辦的月刊《保守文摘》,現在已成為"新

右派"的機關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許多組織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傳統基金會的《政
策評論》季刊和《今日傳統》月刊。
與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義思想運動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會運動是右的
平民主義運動 ,它的影響深遠而且巨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其組織不斷發展壯
大,美國社會中自稱是保守派的人數穩步增長,到1993年幾乎與自稱是溫和派的人士持平
(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響很大,這些地方因而被稱為"聖經帶";(二)對
共和黨的影響越來越大,保守主義在80年代後日益成為共和黨的主流:人們大多傾向於認
為,70年代末的保守主義運動高漲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 ,而1994年中期選舉中共和黨
以壓倒性勝利奪回國會的控制權也與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三)80年代
後,對美國公共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組織直接將政策主張付諸實
踐:菲利斯*施拉芙萊領導的擁有5萬名會員的"鷹論壇" 通過在州議會作證、舉行集會、
聚眾請願、游說等方式"成功"地使國會在1972年通過的"平等權利修正案"於1983年失
效 ;在反對墮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眾多組織 的壓力下,自1976年開始,共
和黨的政綱連續四次寫入支持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以恢復保護未出生孩子的權利" ,
1981-1982年,"新右派"還在31個州提出了118項議案,其中"人類生命權利修正案"規
定:除挽救母親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墮胎;禁止使用宮內避孕器,因為生命始於受孕。
9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黨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屆國會能通過禁止墮胎的法案,但
並未完全實現 ,他們在1995年通過了《與美國家庭的契約》以表示對共和黨議員的不滿 。
(四)對全體美國人政治觀念或公眾哲學的影響。根據芝加哥輿論研究中心的一般社會調查
的研究,自1974年後,人們在一系列議題上的立場越來越趨於保守 。在1988年大選中,
自由主義更是成為一個"臟詞",成為大手大腳、沒有節制的代名詞。1996年即使是民主黨
的柯林頓總統也聲稱"大政府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表明,保守主義思潮不僅成為共和
黨的主潮,而且已對民主黨的政策觀念已然產生影響。
冷戰結束以來,保守派加強了"搶占"思想庫和大學的努力,企圖使美國的保守主義社
會運動繼續發展,並在社會政治中產生更大影響。"全國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機構委員會"的
調查發現,自1992至1994年,美國12個主要的保守基金會向研究所、大學、思想庫、媒
體和利益集團提供了2.1億美元的資助, 其中標榜"自由市場"的傳統基金會得到的資助
最多,為890萬美元,其次是美國企業研究所,690萬美元;卡圖研究所,390萬美元,赫
德遜研究所330萬美元,曼哈頓研究所210萬美元。韋里奇的自由委員會得到500萬美元,
威廉*克里斯托爾的《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雜志得到190萬美元,《新標准》得到170
萬美元,波多霍羅茲的《評論》得到100萬美元,另外320萬美元給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
騰伯格的電視節目。在著名大學中,保守思想的堡壘芝加哥大學獲得的資金最多,達1000
多萬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學,960多萬美元,喬治*梅森大學,800多萬美元,耶魯大學590
多萬美元 。這些思想庫和大學對十年來美國的社會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動、
社會保障、教育改革)、經濟政策(如平衡預算、減稅等)、外交/防務政策(如北約東擴、
新日美安全條約的重新修訂、NMD的提出)等產生過重大影響。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
產生影響,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資更加咄咄逼人。

② 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生了什麼經濟歷史事件,其主要內容是

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被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黃金時代」的時期。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

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

一、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

二、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

三、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四、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

五、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至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一般的經濟危機)。雖然戰後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周期性循環,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時間就要出現一次,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業生產下降幅度基本在百分之十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這一次持續的時間最短。另一方面,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都實行了一系列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手段,即運用赤字財政,通過膨脹通貨,刺激總需求,從而抑制經濟危機的破壞烈度,避免大量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同時控制失業率的急劇攀升,穩定社會秩序。

當然美國政府的這些國家干預的辦法,在解決危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債大增,通貨膨脹有增無已,以至積重難返,對7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從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經濟便開始逐步被金融寡頭所掌控,美國由此走向衰退,從一個奮發向上的國家,變成靠剪「外國羊毛」而剝削別國為生。

③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大體狀況

1960年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社會運動

保守主義的社會運動指保守派思想家從象牙塔走入社會,通過指導和建立政治組織和宗
教組織、利益集團/政治行動委員會、基金會、思想庫等來擴大保守主義思想在社會和政治
上的影響。這場社會運動內容比較廣泛,涉及經濟/財政保守主義運動、社會/文化的保守主
義運動、聯邦主義運動、自由意志運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文化的保守主義運動,主
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運動。"宗教右派" 雖然與"新右派"關系密切,但由於它
的領袖主要是各教派的佈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義;既包含天主教正統派,
又有猶太教正統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學色彩 。此外,"新右派"與"宗教
右派"所處的時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躍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則更
加活躍於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的當前 。
正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對立面一樣,七八十
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對立面。"老右派"與"老左派"的對立主要
是由於經濟問題而產生的;而"新右派"與"新左派"的分歧則是由一系列的社會文化問題
而引起的。新右派本來在六十年代就已開始醞釀,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對社會和政
治的影響比"新左派"滯後。自1962年在校園中成立的"民主社會的學生"(Students for
Democratic Society,簡稱SDS)組織開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社會運
動,如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反文化運動、性解放運動,他們對社會的批評及這
些運動的發展,促使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一系列改變歷史的法律,如民權法案、戰爭授
權法案等;他們支持的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喬治*麥戈文分別在1968、1972年兩
次大選中獲得民主黨的提名,然而,他們的影響在70年代後日漸式微。而在保守主義思想
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導下、於1960年在校園中成立"為自由的美國青年"(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 簡稱YAF)的右派學生組織,直到80年代才解體;這一組織的學生大多出身
於是共和黨人的家庭,他們對共和黨沾上自由主義不以為然,認為共和黨內的自由主義沒有
"保守"古典自由主義所尊奉的自由、傳統和秩序;而華盛頓的集權制正是民主黨式的自由
主義發展過頭的結果,政府職能的擴大使其在給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時奪走了另一部分人的
自由,如在南方實行新的強制性的種族融合、肯定性行動等。這一組織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
保守主義運動培養了不少幹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領袖:曾任YAF首任執行主任的理查德*維
格里成為保守主義政治運動的直郵籌款專家、YAF的老戰士霍華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
主義核心會議"組織、保守主義活動家保羅*韋里奇發動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義運動

一般認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過四類組織來進行活動:(一)政治行動
委員會。政治行動委員會是指對競選公職的候選人進行捐款的利益集團的政治組織,它的活
動主要是籌款和捐款;目的是幫助幫助保守派人士進入領導階層,從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
張,如1974年,韋里奇領導成立了旨在幫助保守人士當選國會議員的"爭取自由國會生存
委員會";1975年,菲利普斯領導建立的保守派核心會議主要在基層活動,在全國每個國
會議員選區均設分會,約有30萬會員;1974年,特里*多蘭領導建立的全國保守派政治行
動委員會等已成為美國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動委員會。(二)單議題的利益集團。反對墮胎
的全國生命權利委員會聲稱有1000萬會員;主張取消最低工資法的全國工作權利委員會號
稱有150萬捐助者;反對高賦稅的全國納稅者同盟有45萬名會員,號稱全國最老最大的納
稅者組織;反對槍枝管制的美國持槍者協會,也擁有186萬名會員。(三)宗教組織。七八
十年代興起的宗教保守集團對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先是羅伯特*格蘭特1978年建立的基
督教之聲、愛德華*麥卡提爾、詹姆斯*羅賓遜牧師1979年建立的宗教圓桌會議、羅伯特*比
林斯建立的全國基督教行動聯盟、傑里*福韋爾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數",其中道德多
數派聲勢最大,有40萬名成員、6萬名牧師,在全國各州設有分部,年度預算超過600萬
美元;後是帕特*羅伯遜的"宗教右派";前者聲稱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黨議員在1980
年的選舉中失敗,後者聲稱它對共和黨在1994年重新取得國會的領導權有功。事實上, "宗
教右派"不斷壯大,現在已擁有170萬成員。自1992年起,它已成為共和黨內的一支重要
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蘇達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機構福音基督教和
生命權運動事實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黨組織。這類政治性比較強的宗教集團在共和黨最近三
次的總統選舉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躍。與大多數利益集團一樣,宗教集團也採用新技術來進行
政治活動,如電話庫、傳真、衛星電視、電子布告、收音機講話和直接郵遞等。"宗教右派"
每隔兩年公布一次它對國會議員在有關議題上的打分,它最關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對
任何墮胎、同性家庭等提案。(四)思想庫和出版物。1973年,保羅*韋里奇創辦了新右
派的思想庫--傳統基金會,在進入80年代前,傳統基金會很少超越共和黨保守派的活動,
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後,隨著里根的當政,傳統基金會的活動范圍漸漸擴大,現在
以內政、外交、經濟和社會問題為研究對象,經常舉辦研討會,提出政策建議,特別是90
年代以來,傳統基金會對政策的影響尤為明顯,1994年,共和黨的新議員一改常例,不去
哈佛大聽取有關立法方面的報告,而是去傳統基金會,這反映出新右派對共和黨的影響。小
布希上台以來,傳統基金會的影響大大加強,布希內閣的許多提名都是由傳統基金會人才庫
推薦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維格里1975年創辦的月刊《保守文摘》,現在已成為"新

右派"的機關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許多組織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傳統基金會的《政
策評論》季刊和《今日傳統》月刊。
與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義思想運動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會運動是右的
平民主義運動 ,它的影響深遠而且巨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其組織不斷發展壯
大,美國社會中自稱是保守派的人數穩步增長,到1993年幾乎與自稱是溫和派的人士持平
(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響很大,這些地方因而被稱為"聖經帶";(二)對
共和黨的影響越來越大,保守主義在80年代後日益成為共和黨的主流:人們大多傾向於認
為,70年代末的保守主義運動高漲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 ,而1994年中期選舉中共和黨
以壓倒性勝利奪回國會的控制權也與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三)80年代
後,對美國公共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組織直接將政策主張付諸實
踐:菲利斯*施拉芙萊領導的擁有5萬名會員的"鷹論壇" 通過在州議會作證、舉行集會、
聚眾請願、游說等方式"成功"地使國會在1972年通過的"平等權利修正案"於1983年失
效 ;在反對墮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眾多組織 的壓力下,自1976年開始,共
和黨的政綱連續四次寫入支持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以恢復保護未出生孩子的權利" ,
1981-1982年,"新右派"還在31個州提出了118項議案,其中"人類生命權利修正案"規
定:除挽救母親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墮胎;禁止使用宮內避孕器,因為生命始於受孕。
9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黨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屆國會能通過禁止墮胎的法案,但
並未完全實現 ,他們在1995年通過了《與美國家庭的契約》以表示對共和黨議員的不滿 。
(四)對全體美國人政治觀念或公眾哲學的影響。根據芝加哥輿論研究中心的一般社會調查
的研究,自1974年後,人們在一系列議題上的立場越來越趨於保守 。在1988年大選中,
自由主義更是成為一個"臟詞",成為大手大腳、沒有節制的代名詞。1996年即使是民主黨
的柯林頓總統也聲稱"大政府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表明,保守主義思潮不僅成為共和
黨的主潮,而且已對民主黨的政策觀念已然產生影響。
冷戰結束以來,保守派加強了"搶占"思想庫和大學的努力,企圖使美國的保守主義社
會運動繼續發展,並在社會政治中產生更大影響。"全國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機構委員會"的
調查發現,自1992至1994年,美國12個主要的保守基金會向研究所、大學、思想庫、媒
體和利益集團提供了2.1億美元的資助, 其中標榜"自由市場"的傳統基金會得到的資助
最多,為890萬美元,其次是美國企業研究所,690萬美元;卡圖研究所,390萬美元,赫
德遜研究所330萬美元,曼哈頓研究所210萬美元。韋里奇的自由委員會得到500萬美元,
威廉*克里斯托爾的《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雜志得到190萬美元,《新標准》得到170
萬美元,波多霍羅茲的《評論》得到100萬美元,另外320萬美元給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
騰伯格的電視節目。在著名大學中,保守思想的堡壘芝加哥大學獲得的資金最多,達1000
多萬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學,960多萬美元,喬治*梅森大學,800多萬美元,耶魯大學590
多萬美元 。這些思想庫和大學對十年來美國的社會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動、
社會保障、教育改革)、經濟政策(如平衡預算、減稅等)、外交/防務政策(如北約東擴、
新日美安全條約的重新修訂、NMD的提出)等產生過重大影響。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
產生影響,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資更加咄咄逼人。

④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政治理念

傳統基金會除了本身開宗明義,表明是美國保守派組織,其政治主張,也是保守派一直以來所提倡:
主張小政府,限制政府開支和規模,因此特別頌揚香港式的積極不幹預經濟政策,亦支持學券制等主張
捍衛個人自由
捍衛傳統美國價值
強調美國需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

⑤ "在海灣戰爭中動用了多少顆衛星

70顆。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約70顆衛星來對付伊拉克。據中國人民解放軍估計,這些衛星向美國提供了約90%的戰略情報和大量的目標命中信息。在給聯軍傳遞的所有數據中,約70%是由空中系統承擔的。利用空域的能力被視為美國牽頭的聯軍取勝的一個重要因素。

(5)傳統基金會深偽技術擴展閱讀:

實際上,中國對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反應表明了北京的擔憂:一旦要與華盛頓一決勝負,技術上的落後令北京感到憂心。正如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成斌表述的:美國比中國在軍事上領先幾十年。

中國從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汲取的技術教訓是要大大重視精確制導彈葯。雖然後者在使用的武器總量中僅佔8%,但據說摧毀了40%的高價值目標。此類武器利用不同的制導系統,可以從不同平台發射出去,而且通常是遠距離發射。它們是讓打仗變得更昂貴、更致命的一個主要原因。

⑥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作用及其運行機制

美國的思想庫,作為美國政治體系中除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種權力」,對美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與力量不僅表現在擁有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等「硬權力」上,而且表現在擁有眾多頗具影響力的思想庫,能夠盛產「思想」、「主義」、「主張」、「話語」 等「軟權力」上。
在美國大體有四類思想庫:一是由某些大富豪出資建立的,如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二是由政府組織、資助成立的,如和平研究所、國會研究部;三是由社會上志同道合的力量倡議、集資而建的,如傳統基金會;四是為離任總統或紀念某政治人物而設的,如卡特中心、尼克松中心。 傳統基金會是華盛頓最大的思想庫,擁有180名工作人員,每年需要3500萬美元經費才能正常運轉。其資金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其一,一個非政府的基金會撥給1億美元作為不動基金,每年可以獲得利息資金四五百萬美元,這是一筆比較穩定的收入。
其二,每年募集捐款3000萬美元左右,是基金會的主要資金來源。捐款資金的30%,約900萬美元來自大企業;捐款的70%,約2100萬美元來自個人。每年大約有25萬人捐款,平均每個人捐款八九十美元。
這些捐款人就像俱樂部的會員一樣,他們不僅訂閱基金會高質量的刊物,也贊同基金會的政策主張,同時也在參與政策研究和制定。為鼓勵捐款,除美國政府規定捐款可以抵頂納稅外,傳統基金會還根據捐款的多少規定出不同的待遇:如捐款的最低起點是25美元,低於這個數量的不收;捐款100美元以上的人每年可以獲贈傳統基金會定期和不定期出版的刊物和報告;捐款1000美元以上的人除可獲得免費贈閱刊物,還可以作為傳統基金會會員俱樂部的成員參加活動;捐款1萬美元以上的人每年可以有資格免費參加一兩次傳統基金會邀請名人出席的大型宴會招待,獲得與名人共進晚餐和對話交流的機會;捐款10萬美元以上的人有機會獲得以某個人的名字製作牌匾,表明某個房間由某某人捐款裝修或捐獻,以示紀念。
傳統基金會安排與筆者會見的小會議室就是以韓國現代集團董事長的名義命名的,因為他一次捐款500萬美元,是傳統基金會成立以來獲贈的最大一筆捐款。
其三,銷售刊物獲得一部分收入。傳統基金會每月出版一本的活動與新聞雜志和每年一本的世界各國經濟分類報告,發行量高達40萬份,其中有20萬份贈閱,20萬份銷售,扣除贈閱部分所需費用外,傳統基金會仍有一些收入。 傳統基金會作為世界知名、影響力很大的思想庫,人數並不多。180名工作人員中,固定的職工只有120人,每年都有60名左右志願者、實習生加盟參與工作,既培養了人才,又節省了三分之一的開支,可謂一舉兩得。在固定工作人員以外,傳統基金會還從外部臨時聘用各類研究人員參與某些課題的研究。如朝鮮問題研究,他們就聘用了來自韓國的學者在美國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實行的完全是開放式的用人辦法

⑦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生什麼事件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生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事件。

1、事件概況:

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Malcolm X)等人。

2、事件經過:

1960年,南部各州普遍開展在公共場所的靜坐示威,顯示出黑人民權運動范圍已越出某一城市的局限,主動沖擊種族隔離制。

1961年和1962年,民權運動的重點分別是反對長途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和爭取南部黑人的選舉權。1963年運動達到高潮。

1963年4月,在種族隔離最嚴重的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爆發黑人抗議示威斗爭,迫使當局接受黑人要求。8月,在華盛頓舉行該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25萬黑人和白人同情者舉行爭取就業和自由的「自由進軍」。

3、事件結果:

在民權運動的巨大壓力下,美國國會於1964年通過《公民權利法案》,1965年通過《選舉權利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結束美國黑人受到的在選舉權方面的限制和各種公共設施方面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制度。

4、事件影響: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使得黑人運動走上武裝抗暴斗爭的道路。

(7)傳統基金會深偽技術擴展閱讀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事件演變: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高峰是在1963年8月,金博士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前廣場聚集了二十五萬名群眾,並發表他著名的演說《I have a dream》,這次集會所產生的輿論壓力,終於迫使國會在翌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成為美國民權運動史的關鍵事件。

百年前林肯雖解放了黑奴,但黑人平等的公民權在南方卻從未獲落實,直到金博士領導民權運動才獲得成功,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興起,對其社會及留學生有很大影響,當時對少數民族及婦女的權力均受到重視,開拓了新的視野,金博士也因此獲頒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

一直到1967年,金博士深刻體認到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飽受歧視,絕大部分是因為經濟不平等所引起,經濟權才是實質、才是根本原因,公民權只是裝飾。於是,他將公民權的斗爭轉為經濟權的斗爭,發起「窮人運動」(Poor People's Campaign)。

不幸的是,1968年4月4日,金博士在田納西州孟菲斯被射殺身亡,當時正籌劃帶領一群同志參與該市的罷工活動。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亦算是在該年告一段落。

閱讀全文

與傳統基金會深偽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