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會統籌保險是什麼統籌是什麼意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小諾解答:
您好!
社會統籌是指社會保險基金在大范圍內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法統一徵收、統一管理、在屬地范圍內統一調劑使用。統籌可以理解為統籌安排,統籌使用,它是政府對某種行為採取的一種宏觀規劃措施。
社會統籌基金是指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保險費中,扣除個人帳戶後的其餘部分。社會統籌基金主要是用於支付參保職工在支付了起付線費用後的住院費用,但是費用不能超過最高額度(封頂線)。具體支付哪些診療項目、哪些葯品范圍,則要根據各地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具體實施的方案來確定。
⑵ 養老保險企業繳納的部分進統籌,什麼意思
平時所繳納的社會養老保險,是包括個人賬戶部分和社會統籌部分的。
個人賬戶部分一般是工資的11%,其餘都是社會統籌部分。
社會統籌部分是地區統籌管理的,無法跨省轉移,
所以你現在只能轉個人賬戶部分。
⑶ 統籌保險是什麼意思與社保一樣嗎
基本養老保險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保障勞動者在年老退休後,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要。它是一項強制性、公益性、非盈利性質的社會保險。社保是社會統籌保險的簡稱,而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社保和養老保險區別在於,養老保險是社保中的一項。社會統籌,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統一籌劃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管理和使用。每個統籌區各自負責本區域養老保險基金的平衡,結余主要歸本統籌區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都需要本級政府和本級財政填補。養老保險通俗講就是個人繳滿15年就可以拿退休金,單位交的屬於職工養老保險,正式退休後就可以領,個人買的全民養老保險則要到60歲以後才可以領。
⑷ 自己交社會統籌保險怎麼交
社會保險是指企業按照國務院、各地方政府或企業年金的計劃規定的標准和比例計算,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交納的保險。其中包括醫療保險費(其中單位是10%,個人是2%)、養老保險費[包括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交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向企業年金基金相關管理人繳納的補充養老費用(單位20%、個人8%)、失業保險費(單位1.5%,個人0.5%)、工傷保險費(這個是公司自己定的,國家沒強制要求)、生育保險(單位0.8%,個人沒交納)。
⑸ 統籌保險是什麼意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你要到這家公司去上班,公司說要給你交統籌,意思是要給你參加社會保險,由單位和個人雙方繳納保險費,單位按比例繳納的保險費用就進入社會統籌基金管理,個人繳納的就進入你的個人賬戶....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供你參考)
⑹ 勞保統籌金是什麼意思
指應是建築工程中乙方交的費用,政府工作主管部門在甲方辦理相關手續時已要求甲方將這部分費用提前代繳。
我國從1951年開始,建築工程勞動保險資金一直是在工程造價的間接費中構成,由國家按施工企業勞保資金的實際支出確定計取費率,施工企業按規定的費率向建設單位自行收取、自行管理。國家在一定時期,根據施工企業勞保資金負擔的變化,調整勞保資金在工程造價中的含量。
(6)自行管理企業保險統籌擴展閱讀:
勞保統籌金歷史沿革
改革開放以來,迅速發展的各類建築施工企業並存,企業之間負擔不一,使勞保資金在工程造價中企業自行計取的標准難以確定,加上激烈而不規范的市場競爭,使勞保資金大量流失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自治區人民政府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建築工程勞保資金管理的弊端,將工程費用定額中由施工企業通過工程間接費計取的勞保資金單獨列項,統一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統一標准向建設單位收取,統一撥付給企業,為全社會勞保統籌提供可靠的資金來源。建築工程勞保資金實行統一管理,是勞保資金管理辦法的重大改革,因此統一管理後的勞保資金仍是工程造價的組成部分。
⑺ 關於集團企業統一保險問題
你好朋友:先了解一下企業財產險的定義和內容:
企業財產險分為基本險和綜合險兩種
投保人可根據被保險人的具體風險情況進行選擇。
在投保時,一般要向保險人提供資產負債表等能夠
表明財務資產情況和證明企業營業范圍的材料
以便與保險人協商確定保險金額和保險費率
此外,要如實填寫投保單以及相關單證
可在保險公司人員的指導下完成
並交付相應的保險費。
回答你的問題:
總公司聯系保險公司統一將各分公司財產進行保險的優點:
一切公司財產保險業務交由總公司來承擔將會:
1.統一各分公司保險保障的步伐使總企業在一個時間內快速的得到全面保障
有利於控制保險保障的節奏,有一個統一全面的保障,使企業步伐更整齊。
2.統一各分公司保險費率的確定,所有車輛房產等財險將會以一個標准投保費率確定
有效避免分公司進行徇私舞弊,財務支出容易控制。
3.統一各分公司進行投保,壯大投保規模,一定程度上可以選擇投保的保險公司
並可以選擇更有利於我方的保險條件,比如大額優惠條件等。
缺點:企業所有車輛財產險交由總部安排,將會加大公司總部的業務量,耗時費力
而且相關機制扭轉和調整不夠靈活。不如單個的分公司更靈活,易於及時的調整和控制。
分公司在當地選擇保險公司的優缺點:
優點:正如上面所說:可以根據當地企業實際財產情況去選擇合適的保險公司投保
而不是一味的只根據總部計劃的大鍋飯去選擇。還有就是緩解了總部大量業務,使
保險計劃更貼實際,更容易執行,數據更加清晰。
缺點:缺乏統一的整體規劃,可能使企業投保的水平和時間參差不齊
地方選擇投保接近的保險公司,會存在一定徇私風險性
推薦:第一種方案。理由:減少了分公司承擔的責任的風險。否則一旦出了大問題
就是分公司辦事不利,這種情況誰也說不清,故推薦第一種。
目前就這么多,真心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如有疑問繼續追問我就是。
我一定盡力去解決你的問題。
⑻ 「社保」和「統籌」有什麼聯系
社保基金由社會保障基金和社會保險基金組成。 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是一個被簡化了的統稱,共有五種概念。 ·一是「社會保險基金」; ·二是「社會統籌基金」; ·三是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個人賬戶上的基金,被稱為「個人賬戶基金」; ·四是包括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也稱「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在內的企業補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統籌基金
是對於不記入帳戶部分的繳費,需要進入統籌基金。統籌基金就是所有單位繳費都統一放到一個公共的基金部分,然後在從這個統一的統籌基金中支出基金給那些需要享受待遇的參保人員。 各險種的統籌基金都是分別管理的,即各險種有各自的統籌基金。
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
基本醫療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是這次改革所明確的一個重要原則。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的建立與使用有四個方面的具體規定:一是建立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個人繳費全部劃入個人帳戶;單位繳費按30%左右劃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建立統籌基金。個人帳戶的本金和利息歸個人所有,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二是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要明確各自的支付范圍,分開管理。個人帳戶主要用於小病或門診費用,統籌基金主要用於大病或住院費用。目的是明確各自的責任,避免統籌基金透支個人帳戶,也便於管理。三是制定統籌基金的起付標准和最高支付限額。起付標准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倍左右。起付標准以下的醫療費用,從個人帳戶中支付或由個人自付。起付標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主要從統籌基金中支付,個人也要負擔一定比例。超過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費用,可以通過補充醫療保險等途徑解決。統籌基金的具體起付標准和最高支付限額,以及在起付標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額以下醫療費用的個人負擔比例,由統籌地區根據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四是少數繳費比例較低、劃一部分資金進入個人帳戶有困難的地區,可以暫不劃人,先用於建立統籌基金。
社會統籌基金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分為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兩部分,按照各自的支付范圍,分別核算,不能互相擠占。? 1、 統籌基金 ? (1) 資金來源: ①用人單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劃入統籌基金的部分; ②退休人員過渡性 基本醫療保險金劃入統籌基金的部分; ③統籌基金的利息收入; ④按規定收取的滯納金; ⑤ 政府資助; ⑥其他合法收入。 (2) 支付范圍 ? 起付標准以上、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內所對應的住院和門診特定項目基本醫療費用中,按比例由統籌基金支付的部分。 2、個人帳戶 ? (1)資金來源: ①職工個人繳費的全部; ②用人單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劃入該職工個人帳戶的部分; ③退休人員過渡性基本醫療保險金劃入個人帳戶的部分; ④個人帳戶利息等合法收入。 ? (2)支付范圍: ①門診普通疾病的醫療費用; ②起付標准以下的住院和門診特定項目基本醫療費用; ③起付標准以上、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內所對應的住院門診特定項目基本醫療費用中,按比例由個人支付的部分。 ? (3)個人帳戶的本金和利息歸職工所有,可以結轉和依法繼承,只能用於醫療支出,不能提取現金或挪作他用。? 3、用人單位繳費的分配 ? 用人單位繳費用於建立統籌基金和劃入個人帳戶。用人單位繳費劃入個人帳戶時,先按每人每年100元基礎金劃入,然後,在職職工以其本人當月繳費工資,退休人員以上年度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以下比例劃入個人帳戶:35周歲以下為1%;滿35周歲至45周歲以下為2%;滿45周歲至退休前為2.8%;退休人員為5.1% 。 4、統籌基金的起付標准確定 ? (1)起付標准:以上年度市職工平均工資為基數,以每次住院計。在職職工:一級醫院為4 %;二級醫院為6%;三級醫院為10%。退休人員為在職職工的70%。 ? (2)設置起付標准,主要是避免小病濫住院、門診費用擠占統籌基金,以及確保統籌基金有足夠的「保大病」支付能力。起付標準定得過低起不了作用(或作用不大);過高,又會 使職工大病時負擔過重或住不起院。為了有利於發揮起付標準的「門檻」作用和便於操作,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按國務院的規定即當地職工平均工資10%來確定起付標准,而且是按每次 住院計算。《方案》同樣採用了這種做法,按醫院級別不同設置了不同的起村標准。綜合平均為上年度市職工平均工資的7.8%,比國家規定的10%稍低。這樣可適當減輕職工的負擔, 又使大額醫療費用的患者易於承受。尤其是退休人員起付標准更低(比在職職工的標准降低了30%),受益更多。 5、統籌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額的確定 ? (1)最高支付限額:按年度累計,為上年度市職工平均工資的4倍。 (2)據測算,以2000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18972元的4倍(75888元)作為2001年度的最高 支付限額,其所對應的總醫療費用達87271元(包括在職職工住三級醫院的個人自付部分),發生人數僅佔住院病人數的?0.38%?。如按調查所得的年住院率,在職職工為?5.4%? 、退休人 員為15.2%推算,覆蓋職工150萬人時,超「封頂」病人只有515人。由此可見,本《方案》 設置的最高支付限額,既可使絕大多數病人(99.6%)都在「封頂」之內,能夠獲得統籌基 金給付,又可避免極少數人過多使用統籌基金,影響絕大多數職工醫療費用的給付。
勞保統籌基金
我國從1951年開始,建築工程勞動保險基金一直是在工程造價的間接費中構成,由國家按施工企業勞保基金的實際支出確定計取費率,施工企業按規定的費率向建設單位自行收取、自行管理。國家在一定時期,根據施工企業勞保基金負擔的變化,調整勞保基金在工程造價中的含量。 改革開放以來,迅速發展的各類建築施工企業並存,企業之間負擔不一,使勞保基金在工程造價中企業自行計取的標准難以確定,加上激烈而不規范的市場競爭,使勞保基金大量流失的狀況越來越嚴重。自治區人民政府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建築工程勞保基金管理的弊端,將工程費用定額中由施工企業通過工程間接費計取的勞保基金單獨列項,統一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統一標准向建設單位收取,統一撥付給企業,為全社會勞保統籌提供可靠的資金來源。建築工程勞保基金實行統一管理,是勞保基金管理辦法的重大改革,因此,統一管理後的勞保基金仍是工程造價的組成部分
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據報道,截至2007年底,我國共有13個省縣市自治區名義上實行養老保險省級統籌,10個左右的省區以地市級統籌為主,其餘的省區仍然以縣級統籌為主。可見,中國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很低,養老保險被分割為2000多個統籌區。 所謂統籌,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統一籌劃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管理和使用。每個統籌區各自負責本區域養老保險基金的平衡,結余主要歸本統籌區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都需要本級政府和本級財政填補。 如果參保人員要在不同統籌區之間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就有可能影響到這兩個統籌區養老保險基金的征繳和使用,因此,大多數統籌區都不支持養老保險關系的「無障礙」轉移,而是要附加一些條件,減少可能的損失,例如,要求參保人員在轉入地累積繳納5~10年保費,才能在退休之後享受轉入地的養老待遇。 對於流動比較頻繁的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來說,這樣的條件很難滿足,因此,很多人寧可退保。這些人現在都還比較年輕,隨著他們年齡增長,因為養老保險關系不能順利轉移而造成的保障不足就會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在經濟較為發達、勞動力流動較為頻繁的發達地區,除三個直轄市和福建省實行省級統籌之外,其餘都以縣級統籌為主。這種狀況使得問題變得更為普遍和重要。 如何實現養老保險關系在不同統籌區之間的順利轉移?很多地區採取措施減少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中的障礙。還有專家建議,在不改變統籌層次的前提下,通過改進保費征繳和待遇發放的方式,使養老保險關系能夠順利轉移。但這些方法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