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基會與海協會是什麼
海基會——海峽交流基金會
以民間社團為名的中國台灣半官方機構 。1990年11月21日在台灣成立,由辜振甫任董事長,陳長文、陳勝發任副董事長,秘書長由陳長文兼任。海基會(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以「是一座橋,不是一堵牆」為己任,主要任務是執行「政府」委託辦理的兩岸民交流中技術性、事務性的工作,包括兩岸同胞入出境收件、核轉,大陸地區文書驗證及送達,兩岸人犯的遣返,經貿糾紛的調解處理,學術文化交流的溝通等等。因而可視為台灣當局與大陸聯系的中介機構。海基會通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對「立法院」負責, 同時接受「國民大會」監督。其資金來源大多是「政府」撥款,少部分為工商企業界捐款。海基會設董事會,董事會下設秘書處,文化服務處,經貿服務處,法律服務處,旅行服務處和綜合服務處,負責處理有關具體事宜。1993年4月27~29日,董事長辜振甫與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
海基會採用「財團法人基金會」的形式,經費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捐助」。海基會初成立時的定位是「以協調處理台灣地區與祖國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事務,並以保障兩地人民權益為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
「海基會」會址:台北市105民生東路 三段一五六號十七樓
詳細請看:http://ke..com/view/135314.htm
海協會——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或海協;英語: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ARATS)於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它以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為宗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為宗旨的民間團體。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為中國大陸因應台灣地區的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的社會團體組織,屬大陸授權處理海峽兩岸事務的機構。其業務指導和管理機關為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協會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理事由社會各界和有關方面推薦、協商產生。理事會每屆任期3年,可連任。協會會址設在北京,並可根據需要設立辦事機構。協會名譽會長榮毅仁,會長汪道涵,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副會長經叔平、鄒哲開,秘書長由鄒哲開兼任。台灣同胞聯合會會長張光輝,全國人大僑務委員會副主任林麗韞、台盟主席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蔡子民為協會顧問。1993年4月27~29日,會長汪道涵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為兩岸事務性交流掀開了新的一頁。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病逝後,會長的職位空缺至2008年6月3日。2008年6月3日,陳雲林任會長。
詳細請看:http://ke..com/view/135316.htm
⑵ 台灣幾幾年和大陸互通
1、通郵時間:1993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簽署《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岸郵政部門正式互辦掛號函件業務。
2、通航時間:在海上通航方面。1997年4月,福州、廈門和高雄間的海上試點直航開始運行。
3、通商時間:2008年12月15日,台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正式開通啟用,民航上海區域管制中心與台北區域管制中心首次建立兩岸空管部門的直接交接程序,標志著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雙向、全面空中通航變成現實。
(2)兩岸和平基金會屬於台灣還是大陸擴展閱讀:
「三通」以來,方便快捷的海空直航,讓兩岸形成「一日生活圈」。而直接通郵,又使得兩岸鴻雁從此不再輾轉。
與此同時,因為雙向投資的實現,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使得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更上一層樓。兩岸「三通」的真正實現與積極進展,為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⑶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有什麼不同如題 謝謝了
海峽交流基金會 是台灣的`!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是大陸的 ! 他們是聯系台海政治經濟關系的重要紐帶`!
⑷ 大陸和台灣簽訂的ECFA有什麼作用ECFA的主要內容
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為了推動兩岸經濟進一步深化合作、遵守世界貿易的有關規則而做出的一項具有兩岸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兩岸經濟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客觀需求和需要。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漸進的原則,達成加強海峽兩岸經濟合作關系的意願。
海峽兩岸同意,本著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考慮海峽兩岸的經濟條件,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通過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增進海峽兩岸的貿易與投資關系,建立有利於海峽兩岸經濟繁榮與發展的合作機制。
(4)兩岸和平基金會屬於台灣還是大陸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2010年1月26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第一次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專家工作協商在北京舉行。
大陸方面由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帶隊,台灣方面由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帶隊,成員包括兩岸相關經濟主管部門的人員。海峽兩岸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名稱、基本結構、建立協商工作機制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海峽兩岸經過一天坦誠和善意的協商,取得了多項共識。海峽兩岸認為,海峽兩岸研究單位關於《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研究的結論和建議,體現了海峽兩岸經濟的現狀和特點,反映了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⑸ 海協會和海基會有什麼區別嗎
海協會全稱是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是我國台灣方面的
海基會全稱是海峽交流基金會,是我國大陸方面的
⑹ 大陸兩岸關系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簽署的9個協議是什麼
陳雲林訪台簽署四項協議
四大協議內容概要:
海運:
各自開放11及16港口,權宜輪可有條件,航行直航航線
兩岸航點由現行5個增為21個。
空運:
每周36班增至108班
貨運包機點:小港桃園、浦東廣州
通郵:
兩岸互寄小包、包裹、快遞和平信
雙方同意使用客運包機貨艙運送
食品安全:
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兩岸實時通報
兩岸實時通報 有關責任查處結果
其它:
兩岸直航定位為兩岸特別航線
海峽兩岸相互免徵營業稅、所得稅
空運海運郵件三協議40天後生效
兩岸食品安全新機制7天內啟動
兩岸協商金融合作 應對金融海嘯沖擊
新華網南京4月26日電(記者陳斌華 李寒芳 石永紅)26日下午,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在南京簽署《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等3項協議。 下午3時,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開始在《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等三項協議文本上簽字。
⑺ 在1992年大陸和台灣發生了什麼事
九二共識(英語:1992 Consensus)是一個與海峽兩岸關系有關的政治術語,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以下簡稱「陸委會」)主委蘇起在2000年提出,概括台灣海峽兩岸政府在1992年對「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之見解及體認的名詞,用於取代此前台灣方面概括出來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中國大陸方面雖接受該名詞,但認為其含義是海峽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它是海峽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是目前雙方進行談判的基礎,但是雙方對共識的內容尚未達成共識,也未形成正式的官方的書面協議。不但海峽兩岸對「九二共識」的含義仍然認知有所不同,就連台灣方面內部也對其含義甚至存在與否都爭論不休,如台灣的民主進步黨在2011年即認為九二共識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與中國共產黨當局私下形成的默契,未經由民主的法定程序認可,不應予以承認,主張以「台灣共識」來取代,作為海峽兩岸協商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