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些地方的民風民俗
1、大同風俗之出生俗
大同地區,在嬰兒出生後,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須給新生嬰兒贈送衣服、被褥、枕頭、鞋襪等禮物。在孩子生下12天時,親友中的婦女,要來看望孩子的母親,名曰:打聽。要給產婦帶來些紅糖、掛面、蛋糕等禮物,表示慰問。
產婦家中也須設便飯招待客人。在產期內,忌諱外人進產房,尤其是忌諱外家男性進產家門,為了防止有人冒然闖進,特在門上掛個紅布條,表示家中有產婦,禁止外人入內。
在滿月之前,要由嬰兒之父母或者其它長輩給嬰兒起一個名字,一開始要有個「乳名」,也稱「小名」,叫起來不連姓,過幾天再起個名字,也稱「官名」,叫起來與姓相連,以後報戶口、上學皆用此名。
嬰兒生下一個月,父母要給過「滿月」,一百天則要過「百日」,一周年還要過生日。
2、老北京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禮數多,講究多,禁忌也多。俗話說:「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如牛毛。」確實,胡同可以說是北京的特色景觀和文化之一。
老北京是由胡同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但是,到胡同中去參觀旅遊,卻不能用「逛胡同」或「串胡同」來表達,這是因為,胡同中妓院比較集中,一些嫖客今兒去這條胡同,明兒去那條胡同,在胡同里逛來逛去,串來串去,尋花問柳。
日子長了,老北京人便把那些經常到胡同妓院里嫖娼的人,先說成是「逛窯子」,後來就含蓄地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了。再往後其意逐漸引申,把那些作風不正派、不正經而在胡同里閑逛的人也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
3、廣東早茶
廣東人飲早茶的茶葉主要分為紅茶和花茶。此外還有菊普茶,菊普茶是普洱茶混合菊花,其他還有普洱茶、水仙茶、鐵觀音等。
最經典的茶點是;蝦餃、燒麥、叉燒包、糯米雞、鳳爪、腸粉,其他各類特色茶點應有盡有,如蒸排骨、豬肚、牛百葉、魚蛋、牛肉丸等等。
4、山西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晉南);
至明代時,山西蒲州、陝西同州、河南陝州一帶的民間藝人把北雜劇唱腔進行改革,演變出了「蒲州梆子」戲;蒲州梆子後分別與晉中、晉北、晉東南等地的土戲相結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
清朝中葉,中國戲曲開始了「花部」(即梆子戲)和「雅部」(即崑曲)之爭,山西民間賽戲之風也盛行開來,大村鎮往往同時邀兩個戲班演出,唱「對台戲」。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5、天津年俗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其社會意義是保證宗法社會下父系家庭的團圓。農歷臘月初八的臘八節在天津稱為「臘八兒」,許多天津人在這天喝臘八粥並用醋泡大蒜,從而為正月准備臘八蒜和臘八醋。
從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天津的年貨市場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後宮為中心的宮南、宮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帶。
2. 如今的滿族名人有哪些
那英
3. 男孩取名吳英凱如何姓吳,英字派取什麼名字好
吳峻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介紹你兩種取名方法。拆字表義法是以漢字結構分析為基礎,對與節日相關的「字」進行拆分,把一個字拆分成兩個部件,分別組合為新字入名。這種方法所起的名字雖然乍一看似乎難解其中味,但實際上卻是十分巧妙的構思。這要求原「字」的結構必須能夠拆分,並且不能過度拆分造成「面目全非」,達到「巧妙呼應」的效果。音翻義法,是將音同之字借用,以翻出新的意義。換句話通俗的話,即是「舊瓶換新酒」,思維飛躍的空間顯得較廣,能夠多方面發揮想像力。與換「字」代義法相比,局限性也是有的,只能在同音或者音近的字中挑選,要根據需要選擇情況而定,但也不失為一種思考的角度和途徑。
4. 滿族的文化
http://manchu.yezaifei.net/
這里非常的全,你想要的都有了。
5. 我是滿族人``請問滿族人什麼特徵
滿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為長期適應寒冷氣候而選擇了包暖性較好的袍裝作為日常服飾。在明朝中期滿族吸收中原漢族的襖式服裝,改進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裝」也稱「旗袍」。清朝建立後由於滿洲貴族統治者的強制性推廣,旗裝在全國通行,但很快與漢族傳統服裝相融合。到民國時期又加入了現代西方時裝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旗袍。二十世紀以來,滿族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傳統的服飾已十分鮮見了。滿族先民是游獵民族,在理發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為了適應長期游獵跋涉的生活,滿族男子選擇了辮發作為發式。其做法是先將額前部的頭發剃光,以避免遮擋視線,便於射箭或格鬥。後部的頭發不作發籍而是梳成發辮,以適應騎馬顛簸。這種發式曾在清代為統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國強制推行。
民居
滿族的住房,過去一般院內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倫桿"。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習俗
過去滿族人孝敬長輩,注要禮節,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再行;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親友相見,除握手互敬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時要拜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里,每年除夕夜還要把祖先畫像,俗稱「老影」懸掛在西屋牆壁上進行祭祀。滿族也和我國西南的瑤族、瓦族 等游獵民族一樣將家犬視為重要財產不許輕易宰殺,有忌打狗、殺狗和食狗肉的習俗。傳統的滿族老人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
民族食品
滿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
①白肉血腸。
②火鍋(滿族傳統風味菜餚)
③酸湯子(遼寧岫岩滿族的典型食品)
④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最早是清朝皇帝到東陵祭祀祖宗時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稱為"祭餑餑"。做供品時有果餡厚酥餑餑、魚兒餑餑、匙子餑餑、菊花餑餑、糊面餑餑、炸高麗餑餑、江米糕、黃米糕、七星餅、雞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幾十種。傳入民間製成糕點後,大體上分為大小兩種餑餑。大餑餑每斤八塊,俗稱清東陵大八件;小餑餑每斤十六塊,俗稱清東陵小八件。大小餑餑品種主要有太師餅,松餅,玫瑰餅,龍鳳餅,山楂桃。還有無餡的七星點子、八裂餅、核桃酥、到口酥等)
傳統節日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
開山節: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歷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葯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采葯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人口與分布
人口超過1000萬,一半以上居住在遼寧省。現在滿族人主要分布在:(1)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2)北京及鄰近的河北省,(清代規定北京內城由八旗分旗居住)(3)長城以內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駐防的戰略要地。
歷史上的分布
根據清朝統計,1760年除東北和北京附近地區以外八旗兵超過1000人的城市有:荊州(5535人)、江寧(4126人)、西安(3970人)、廣州(3906人)、鎮江(3521人)、寧夏(3509人)、綏遠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屬於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涼州(1105人)。
滿族入關號稱有1000萬人,但根據有關調查,八旗子弟後裔只有4百萬左右,其他6百萬人都是為了優惠政策虛報的。
其實,4百萬八旗子弟也不等於滿族,因為漢軍八旗與內務府包衣都是漢人,蒙古八旗申報蒙古族,另說了。
所以,4百萬所謂真正的滿族,也是指八旗子弟而已,其中的女真八旗就更少了。
語言
滿語為滿族本民族語言。現代滿族普遍使用漢語,除了一些學者還能應用滿語外,目前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只餘下屈指可數的老人家,大多數滿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詞彙。
民族特徵
典型的滿族人中,兩眼間隔較近,直鼻,長方臉型的較多,膚色較淺。滿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達到40%以上(這一比例在漢族中是20%)。
由於滿族在清代的支配統治階級地位,滿族較之中國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教育水平。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滿族每一萬人中的大學學歷者有1,652.2人,全國平均水平為139.0人,漢族為143.1人。在15歲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滿族為1.41%,全國22.21%、漢族21.53%,,滿族的數據遠遠低於中國國內的其他民族。
滿族歷史
在古代漢語文獻中被稱為女真或肅慎,一般認為該民族起源於西伯利亞。也有人認為是在中國史書中曾經被泛稱為生活在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的東胡民族的一部,《後漢書·挹婁傳》:「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魏書·勿吉傳》「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 《隋書·靺鞨傳》「邑落具有酋長,不相總一」。古代以漁獵生活為主。唐代的漢語文獻中將其稱為「黑水靺鞨」,宋元及明時期的漢語文獻中稱其為女真,明朝在今東北地區設立三個衛所,分別稱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設督司受明總兵節制。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衛督司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改「女真」為「滿洲」,同時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關滅明,建立了覆蓋滿洲、前明領土及西北新領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改滿洲為「滿族」。
現狀
現在的滿族人口中,大部分為父母一方有滿族血統或者祖上據查還有滿族血統,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祖先為漢軍(或朝鮮、蒙古)旗人。滿族有語言滿語和文字滿文,遼(相當於中國北宋)時期,女真人在現中國東北地區分別有南女真,北女真,黃龍府女真,順化女真,長白山女真等等,除語言風俗統一外,這些女真部族之間並不相互統屬。其中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建立金國,並滅北宋占據中原地區,根據漢字創制了自己的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後來由於金朝的滅亡而逐漸失傳,最後在明末徹底消亡。經過金一代的發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變得更加明確起來,但是隨著金朝的覆滅,中原的女真大量融入漢人,而原先女真的居住地除了仍有些原有的女真部落外又有新的部落遷入,滿洲類似完顏是女真的一個部族名稱。後來滿洲崛起,征服了女真各部,統一稱謂為「滿洲」,其中包括了歸順滿洲的蒙古、朝鮮及遼東漢人。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滿洲人都是先前明時的女真人(金亡後,女真這一稱謂再次籠統化),也不是所有的女真人都成了滿州(「野人」女真的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滿洲之外,譬如現在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完顏部的後裔也不一定就是滿洲人,不少完顏部的後裔融入漢人,而完顏部本身也在繼續分化,產生了不少新的部落。直到滿洲形成後並沒有文字,是在征服蒙古並與蒙古結盟後,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創造出來的,到清朝後期,滿族貴族逐漸漢化,已經很少使用滿語,民國建立後,滿族人逐漸放棄了自己的語言。目前,除一些語言學者外,滿族人通用漢語。滿洲貴族所自創的滿文是根據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錫伯族人還在使用錫伯文,並有定期出版的錫伯文報紙,目前也有觀點認為錫伯文就是滿文(祖先為融入華夏漢民族的鮮卑族)的一個變體,目前,在故宮研究滿文檔案的人大多數是錫伯族人。
近現代滿族名人榜
羅常培---------現代語言學家,中國社會科學元語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北京大學語言學教授
舒慶春(老舍)--------近代文學家、劇作家,中國大陸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的一位
關向英---------八路軍120師政委,晉綏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者之一,1946年7月因積勞成疾在延安病逝
金永緒---------中國滿洲省委,1931年11月,在輝南縣三甲龍灣與日寇戰斗中壯烈犧牲
高錦明---------八路軍129師團政委,建國後曾任內蒙古自治區區委副書記
吳克仁---------國民黨陸軍一一七師師長、六十七軍軍長,1937年11月在淞滬抗戰中壯烈犧牲
伊俊山---------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二方面軍政委,建國後曾任中國礦業部冶金設計公司任副經理
李春潤---------東北抗聯第一方面軍第三軍副司令,1933年8月在東港塔溝戰斗中壯烈犧牲
白乙化---------八路軍晉察冀軍分區副司令員,1941年2月在平北馬營鄉戰斗中壯烈犧牲
程硯秋---------京劇藝術大師,梨園界四大名旦之一
啟功--------國學家,文物鑒定專家,書法家
侯寶林--------相聲藝術大師,現代相聲藝術的奠基人之一,前、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指導、北京大學藝術語言學教授
胡瑞華(蝴蝶)------一代影後電無聲影藝術家
金毓黻--------史學家,曾任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研究員,著有《渤海國志長編》、《東北通史》等
愛新覺羅溥儒--------近代書畫家,代表作品《雪山訪友圖》《歲寒幽禽圖》等
烏鋮--------前國民黨政府空軍總司令,副總參謀長,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
端木蕻良---------現代文學家,前、首都文聯副秘書長
金長文--------當代核共振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童詩白--------當代微電子技術專家,清華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
童村---------抗生素葯劑學家,我國國產青黴素的最早研製者,前、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副院長
佟國榮--------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 前、副主任,中國海軍水警政治部主任,1988年授中將軍銜
萬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 前、裝備計劃部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授中將軍銜
丁秋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 前、政委,浙江軍區副政委,1955年授中將軍銜
白希清--------病理學家,前、中國醫療科學院副院長,中央衛生研究院副院長
吳英凱--------心血管外科專家,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
赫崇本--------海洋物理學家,中國海洋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前、山東大學海洋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鞠抗捷--------計量學專家,前、國家計量局副局長,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
於永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現授上將軍銜
白春禮--------當代化學家,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
鈕茂生———水利學家,原水利部部長,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第十五屆、十屆中央委員
倉恩利--------當代中醫骨科專家,黑龍江中醫骨科研究所所長,中國傳統醫學委員會委員
愛新覺羅瀛生---------當代翻譯家,語言學家,著有《日語常用詞例解詞典》《不列顛網路全書》《滿語基礎講義》
愛新覺羅默玉---------當代翻譯家,外語言教育家
愛新覺羅聰--------清朝皇室後裔,其祖父是道光皇帝曾孫、載瀛貝勒之子、宣統皇帝堂弟。天津人,無業,高中文化。2005年4月,他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2006年3月,愛新覺羅一聰謊稱認識高乾子弟,能「撈人」,詐騙25萬余元。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12年。
英若城--------當代話劇表演藝術家
富裕光--------當代民俗學家
胡松華--------當代男高音歌唱家
關牧村--------當代女高音歌唱家
劉蘭芳--------當代評書藝術家
白淑湘--------當代芭蕾舞舞蹈家,前、中國舞蹈協會副主席
欒榮年--------當代民族舞蹈家
關肅霜--------當代京劇藝術家
趙葆綉--------當代京劇藝術家
關紀新--------當代文學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副所長
金鐵霖--------當代民族聲樂教育家
常寶華--------當代相聲藝術家
英達----------當代導演,影視劇作家
愛新覺羅恆山---------當代美術鑒賞家,中國書畫學會研究員,遼寧省藝術學院教授
郎平----------當代女子排球運動員,排球教練
趙忠祥 ---------當代節目主持人
齊秦----------當代藝人
關之琳--------當代藝人
那英-----------當代藝人
火風-----------當代藝人
胡軍---------當代演員
佟大為-------當代演員
肇俊哲-------當代足球運動員
惠英紅-------當代著名演員
沈傲君-------當代演員,代表作品《神醫喜來樂》,《金婚》
佟童-------當代小演員,代表作品,電影《微笑的螃蟹》,《少年大欽差》
林依倫-----當代著名歌手 代表作《愛情鳥》,《帶上你的故事跟我走》
金正昆------CCTV百家講壇特邀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資深禮儀專家,是近年來活躍在人際溝通與社交禮儀講台上的知名學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關研究中心主任。
6. 滿族為中華文化做出哪些貢獻
羅常培: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北京大學語言學教授
舒慶春(老舍):字舍予,著名文學家、劇作家,中國大陸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中的一位
啟功:愛新覺羅氏,著名國學家、文物鑒定家、書法家、畫家、文物鑒賞家
常書鴻:近現代美學家,美術史學家,美術教育家,中國敦煌學的奠基人之一
金毓黻:近代著名史學家,曾任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研究員
金啟孮:著名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前遼寧省民族研究所所長
赫崇本:海洋物理學家,中國海洋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前山東大學海洋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秉志: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元士,中國動物學會前理事長,我國現代生物科學的奠基人 英斂之:(英華)近現代著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天津《大公報》的創辦者
英千里:英斂之之子,近現代著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翻譯家,前輔仁大學教授
黃廷樞:前國民黨海軍上校,新中國時任前大連海事學院(今大連海事大學)航海系主任、研究生院導師,中國海事商務法的奠基人之一
關向應:原名致祥、治祥,又名應稟,著名抗戰將領,中央軍委書記,紅二方面軍政委,八路軍120師政委,晉綏軍區政委、晉綏分局書記,晉綏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者之一
佟麟閣:[6]著名抗戰將領,前國民黨陸軍29軍副軍長,蘆溝橋事變抗擊日寇的核心將領,中國抵抗軍實際指揮者
金永緒:又名伯陽,是東北工人運動著名領袖,東北抗日民主聯軍著名將領
吳克仁:國民黨陸軍一一七師師長、六十七軍軍長
伊俊山:東北抗聯第二方面軍第一軍政委,建國後曾任中國礦業部冶金設計公司任副經理
李春潤:東北抗聯第一方面軍第三軍副司令
白乙化:八路軍晉察冀軍分區副司令員,著名抗日將領
洪麟閣:著名抗日英雄,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兼第一路總指揮,
趙洪文國:抗日英雄,被譽為「游擊隊之母」「民族之母」,民間稱之為「雙槍老太婆
鄧鐵梅: 原名鄧古儒,字鐵梅。著名抗戰將領,東北抗聯發起人之一
烏鉞:前國民黨政府空軍總司令,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
舒宗鎏:前國民黨海軍華南艦隊司令,建國後曾任中國國務院參事
誠靜怡:字敬一,前國民黨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會長
傅涇波:前國民黨時期著名社會活動家
程硯秋:京劇藝術大師,梨園界青衣四大名旦之一
常寶堃:相聲藝術大師,常氏相聲代表人物
唐圭璋:著名文史學家、教育家、詞人
全佑(吳全佑):烏佳哈拉氏,吳氏太極拳宗師
吳鑒泉:全佑兒子,吳氏太極拳宗師
牛春明:著名太極拳名家
何鏡涵:著名畫家,學者
華忱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
蕭軍 : 原名劉鴻霖,文學家,「東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
溥儒:字心畲,著名書畫家
連經:著名書畫家,北京畫院專職畫家、藝術室主任
端木蕻良:文學家,前首都文聯副秘書長
家瑞:北京財貿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主任、圖書館館長、學術委員會委員
金長文:核共振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童詩白:微電子技術專家,清華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
童村:抗生素葯劑學家,中國國產青黴素的最早研製者,前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副院長
佟國榮: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前副主任,中國海軍水警政治部主任,1988年授中將軍銜 萬毅:原名萬頃波,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前裝備計劃部部長,1955年授中將軍銜
丁秋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前政委,浙江軍區副政委,1955年授中將軍銜
白希清:病理學家,前中國醫療科學院副院長,中央衛生研究院副院長
吳英凱:心血管外科專家,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
吳建民:著名外交家,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前駐法大使
曾昭科:原廣東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賈作光: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編導藝術家,中國現代民族民間舞的奠基創始人,北京舞蹈學院創建人,有「東方舞神」之譽。
劉瀾波:原國家水利電力部部長
李景田: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
傅履仁:美國華裔百人會會長,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少將
鞠抗捷:計量學專家,前國家計量局副局長,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
於永波: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現授上將軍銜
白春禮: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
鈕茂生:水利學家,原水利部部長,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
關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金溥聰:前台北市副市長,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的重要幕僚
倉恩利:中醫骨科專家,黑龍江中醫骨科研究所所長,中國傳統醫學委員會委員
金文蓬(字瀛生):翻譯家,語言學家
金默玉(顯琦):翻譯家,外語言教育家
英若誠:英千里之子,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戲劇文學翻譯家
富育光:著名民俗學家,我國當代薩滿文化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之一
何遲:姓赫舍里,原名赫裕昆。著名戲曲劇作家、曲藝作家
常莎娜:常書鴻之女,當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前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協會理事 烏拉熙春:金啟孮之女,當代著名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現任日本國立太平洋大學教授
趙玫:著名作家
曹又方:本名曹履銘,字光虹,著名作家
吳季松:當代經濟學家,前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參贊銜副代表
欒恩傑:原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
胡松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佟鐵鑫:著名男中音歌唱家
鄧玉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關牧村:著名女中音歌唱家
王立平:著名音樂家、作曲家
小柯:原名柯肇雷,著名作曲家、歌手、音樂製作人、詞作家
巴俊宇:(詩人巴蘭)當代著名詩人、經濟學家。
雷振邦:著名作曲家,中國前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
雷蕾:著名作曲家 傅庚辰:著名作曲家
關峽:著名作曲家
金子燕:當代畫家,中國詩書畫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裕德隆:著名相聲大師,相聲八德之一
郭啟儒:著名相聲藝術家
劉蘭芳:著名評書藝術家
連闊如:著名評書藝術家
連麗如:著名評書藝術家
關肅霜:著名京劇藝術家
關紀新: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副所長
連笑昆:著名相聲藝術家
英達:著名導演、演員,影視劇作家
恆山:美術鑒賞家,中國書畫學會研究員,遼寧省藝術學院教授
關之琳(關家慧):香港著名演員
7. 現在滿洲族的名人
近現代滿族名人榜
羅常培---------舒慶春(老舍)--------關向英---------
金永緒---------高錦明---------吳克仁---------伊俊山---------李春潤---------白乙化---------
程硯秋---------啟功--------侯寶林--------胡瑞華(蝴蝶)------金毓黻-------愛新覺羅溥儒--------
烏鋮--------端木蕻良---------金長文--------童詩白--------童村---------佟國榮--------萬毅----------
丁秋生--------白希清--------吳英凱--------赫崇本--------鞠抗捷--------於永波--------白春禮--------
鈕茂生———倉恩利--------愛新覺羅瀛生---------愛新覺羅默玉---------英若城--------富裕光--------
胡松華--------關牧村--------劉蘭芳--------白淑湘--------欒榮年--------關肅霜--------趙葆綉--------
關紀新 金鐵霖--------常寶華--------英達----------愛新覺羅恆山------ 郎平----------趙忠祥 --------齊秦----------關之琳--------那英-----------火風-----------胡軍---------佟大為-------肇俊哲-------
惠英紅-------沈傲君-------佟童-------林依倫-----當代著名歌手
8. 說說滿族對中國歷史的貢獻。
滿漢全席 目前應該是最高的飯菜啦
旗袍 高貴的象徵
創建滿語 開發了北方地區
奠定了中國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