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管理學案例分析答案
1、戰略性決策(通常包括組織目標、方針確定,組織機構的調整,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改造等,具有長期性和方向性)
2、管理者要不斷修正方案來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定義新的情況,重新擬定可行的方案,並進行評估、選擇和實施。
3、決策之中,信息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公司有進行品嘗的收集信息的方式,但在決策中「尋求相關或限制因素」方面做得不足,沒有注意組織文化與組織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❷ 管理學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供參考。
1、作為一家小企業,伊諾食品公司能夠將產品成功打入歐洲市場的主要原因是:
(1)1980年11月,在法國巴黎一次重要的國際食品博覽會上,伊諾公司「朗得爾」乾酪被引入市場,並且獲得了交易會的好評。
(2)在瑞典進行了試銷,在l0月內,奪取了瑞典特製乾酪市場的20%,成果輝煌。
(3)通過與一家航運公司談判運費問題,爭取到每批運費為3600美元的價格,低於最初的報價。
(4)公司決定對出口歐洲的乾酪提供價格補貼。
(5)決定在巴黎建立一個市場經營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公司在歐洲業務的發展,並在世界市場上保證公司形象,同時子公司的責任是保證維持零售的庫存,控制歐洲的銷售渠道。
(6)指定一家法國公司擔任經銷商,調整從美國裝運來的貨物,向全歐洲200多家超級市場和大的零售商店發售產品。
(7)為產品研製了一種新的包裝。這種包裝有一個不透氣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產品的儲藏期延長3個月。
(8)產品名稱「朗得爾」用法語,標簽也用法語。乾酪形狀成圓形,因為「朗得爾」就是圓形的意思。產品有3個品種:洋蔥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其中法國味的洋蔥乾酪是公司的拳頭產品,因為歐洲乾酪製造企業沒有生產這個品種。
2、伊諾食品公司採取了哪些策略?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伊諾食品公司採取的策略主要有:
(1)產品策略:產品名稱「朗得爾」用法語,標簽也用法語。乾酪形狀成圓形,因為「朗得爾」就是圓形的意思。產品有3個品種:洋蔥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其中法國味的洋蔥乾酪是它的一個拳頭產品,因為歐洲乾酪製造企業沒有生產這個品種。
(2)包裝策略:公司為產品研製了一種新的包裝。這種包裝有一個不透氣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儲藏期延長3個月。
(3)價格策略:通過與一家航運公司談判運費問題,爭取到每批運費為3600美元的價格,低於最初的報價;對出口歐洲的乾酪提供價格補貼。
(4)渠道策略:決定在巴黎建立一個市場經營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公司在歐洲業務的發展,並在世界市場上保證公司形象,同時子公司的責任是保證維持零售的庫存,控制歐洲的銷售渠道;指定一家法國公司擔任經銷商,調整從美國裝運來的貨物,向全歐洲200多家超級市場和大的零售商店發售產品。
(5)促銷策略:1980年11月,在法國巴黎一次重要的國際食品博覽會上,伊諾公司「朗得爾」乾酪被引入市場,並且獲得了交易會的好評;之後,在瑞典進行了試銷,在l0月內,奪取了瑞典特製乾酪市場的20%,成果輝煌。
啟示:產品營銷成功靠的是「整體營銷策略」,任何單一策略的單打獨斗均難以取勝。
❸ 管理學第一章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發展
案例 :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
1。試分析三洋柔性管理模式的內涵。
大連三洋的柔性化的員工管理是以嚴格規范管理為基礎,以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為條件,突出員工自我管理的主體,強化管理的應變能力。
柔性的員工管理的精髓是「愛人」。三洋製冷的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才能,承認人的勞動為精髓,通過不斷提高的員工高素質帶來產品的高質量、生產的高效率、企業的高效益、員工的高收入。這種「五高」模式是以人為本,以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為目標,最終又以員工的高收入為歸宿的價值鏈。
大連三洋的柔性管理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企業的價值系統是綱,組織系統、員工管理、現場管理、營銷管理是目,綱舉而目張。從表面上看,這里,一切都是柔性的,從組織結構到現場管理直至營銷活動,一切都但是變化著的,實際上,比起企業制度約束和紀律監督來,企業的價值觀更富有「剛」性。向用戶提供一流產品和服務是剛性的,以此為手段之實現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宗旨是剛性的。價值系統的構建為企業發展搭造了創新活動的舞台,為實現的最高目標,企業的各個系統可以盡情發揮,以柔克剛。
以人為本進行「自我改善」是柔性化管理的核心內容。傳統管理是以「管人」為核心來運作的,所謂制度、紀律是企圖通過對人的活動的限制達到管物的目的。在這種管理思想下,人是物的附庸。其弊端是:嚴格執行某項規章制度勢必降低組織活動的靈活性,影響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協調。將員工置於消極被動的狀態,缺乏主動參與管理、參與決策的意識,限制了其積極性與創造性。組織的僵化與工作的量化的同時也造成了員工的惰性,使員工一味只求完成份內的工作。而柔性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滿足員工的高層次需要為目標,能深層次地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增強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使其不僅自覺提高各自的工作標准,而且願意挖掘具潛能,發揮其天賦,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其次是有利於組織內部形成集體主義協作精神,從而有利於知識在企業內部的傳播和轉化,這些對以「管理大腦」為核心的知識管理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再就是,以人為本的柔性化管理能夠適應消費者的變化,在新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和審美情趣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更加需要生產柔性化和精細化。像大連三洋實行的「質量三保證」「柔性化營銷」都是贏得最終消費者的有力武器。
柔性化管理在企業價值觀下的自我約束、自我改善,並不是拋開企業制度。柔性化管理也是以「剛性管理」的一些內容為前提和基礎的,可以想像,沒有規章制度約束的企業必然是無序的、混亂的,柔性管理也必然喪失其立足點。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柔性管理是剛性管理的「潤滑劑」,是剛管性理的「升華」。
夕照柔波
❹ 管理學案例分析答案
管理學案例分析
規模在世界上數得著的埃及阿斯旺水壩竣工於20世紀70年化初。表臉上看,這座水壩給埃及人民帶來了廉價的電力,控制了水旱的災害。灌溉了農田。然而,該水壩實際上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災難:由於尼羅河的泥沙和有機質沉積到水庫底部,使尼羅河兩岸的綠洲失去了肥源---幾億噸淤泥,土壤日益鹽漬化:由於尼羅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內陸收縮,使工廠,港口,國防工事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險:由於缺乏來自陸地的鹽分和有機物,致使沙丁魚的年獲量減少1.8萬噸,由於大壩阻隔,使尼羅河下游的活水變成相對靜止的『湖泊』為血吸蟲和瘧蚊的繁殖提供了條件,致使水庫區一帶血吸蟲流行。埃及造此大壩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使人們深深地感嘆:一失足成千古恨!
問題 1 造成阿斯旺水壩決策失誤的原因是什麼?
問題 2 給我們提供了什麼啟示?
問題 1 造成阿斯旺水壩決策失誤的原因是什麼?
答:1.只顧眼前利益,沒有從長遠發展考慮
2.沒有從尊重自然的角度出發,違背了自然規律
問題 2 給我們提供了什麼啟示?
答:人們往往只記得「人定勝天」,但忘了他後面緊接的一句「天定勝人」!但這並不是阻止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改造自然,而是提醒人們在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自然之前,要做充分的調查和研究,不盲目,對於民生大計更要慎重考慮再做抉擇!
❺ 管理學十個經典案例分析的答案
管理學經典案例分析及參考答案
案例1 通用電氣公司管理制度的變
五十年代初,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年銷售額已超過20億美元。公司規模大了。權力完全集中於美國紐約總部,已經不能適應公司的發展,需要改良組織結構。於是公司總裁卡迪納先生決定實施分權制度。該分權制度由斯密迪一手策劃,斯密迪行伍出生,非常強調紀律的作用,他認為,實施新的制度時,肯定有阻力,所以,必須由他說了算,基層人員要絕對服從,不能有異議。
斯密迪的制度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一個經理自己所能管理的企業規模是有界的。
他認為,一個經理自己所能勝任的經營規模,最大不能超過5000萬美元一年,再大就管不了了,按照他的觀點,通用電氣公司拆成了150個部門,各部門的經營規模不超過5000萬美元一年,各部門相對獨立,各有各的經營業務,由各部門的經理負責管理,每個部門的經營直接對總裁負責,這樣,通用電氣公司就等於分成了150個"小公司"。這就導致了一個很不好的格局:當某部門的經營業務超過5000萬美元時,按照斯密迪的觀點,必須分成兩個相互獨立的業務部門。
第二點,以部門經營的好壞要有具體的量化指標。
斯密迪在測評一個部門經營好壞時,設計了8項指標,其中,兩個較為典型:一個是利潤:一個是部門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穩。可實際工作中,利潤是很容易測定的,是多少就是多少。而長期利益的平衡怎麼測定呢?當時無法測定,實際情況也測度不了。
第三點,管理是一種職業,直正懂得管理的人,什麼都能管理好。
他認為,能管理好一個鋼鐵廠的人,也能管理好一個大菜市場。因此,作為一個管理人員,應特別注重流動能力的訓練。一個管理人員應有多方面的技能,能做許多方面的工作,要訓練他做市場工作、工程工作、製造工作等。這樣,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這3年可能在做洗衣機生意,另外3年可能又去做核能的生意;讓這些經理們流來流去,以訓練他們的流動能力。
後來,斯密迪制度在公司的系統經營方面碰到了困難。1966年通過競爭,通用電氣獲得了新加坡一發電廠的承建權。該業務要求電廠的設計、基建、設備和安裝等所有業務全由承建方一家公司承包下來,搞系統經營。由於通用電氣公司已經分成150多個相互獨立的業務部門,其中,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可能承包所有這些發電廠的業務,要參與這種國際競爭,公司不得不必須成立一個協調部門--通用電廠公司,來組織各個業務部門共同承接下這種系統業務。但是,由於各業務部門已經有了自己的責權利,互相獨立,其開展工作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當通用電廠公司到各部門去購買各種設備時,各部門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本部門的利潤,就盡量提高設備的售價。最後,通用電廠公司發現,各部門提供設備的價格,往往比外公司的價格還高。
1970年博希當上了通用電氣公司的總裁,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改進,採取有關措施對分權制度進行了完善。
根據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斯密迪的改革措施,其目的是要在通用電氣公司建立
A.事業部式結構 B.矩陣式結構
C.直線--職能式結構 D.混合式結構
2、斯密迪把管理看成一種職業,對於這種觀點你的看法是:
A. 更適合於高層管理者; B. 更適合於一般管理者;
C. 這種看法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管理者必須精通本項領域的具體業務;
D. 是否正確,取決於組織業務的復雜程度。
3、從斯密迪改革的措施中可以看出,他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
A.管理的系統原理 B.管理的權變原理
C.管理的責任原理 D.A+B
4.以下各項,哪一項在實行分權後可能會出現:
A.銷售額有可能不斷地增加
B.部門經理的積極性受到壓制
C.由於內耗,導致各小公司中是虧損
D.總公司總裁失去權威性
5、以上案例說明:
A. 通用電氣公司在分權制度方面做得不夠理想,其實,分權是一種很有效的管理方式,關鍵是其它方面也要配套進行。
B. 企業管理中有分權制度是正確的,關鍵在於公司的總裁要用人得當。
C. 分權制度不符合管理的一般原理,對調動中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不利。
D. 本案例所體現的並不是真正的分權。
參考答案:1.A 2.A 3.D 4.A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