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基金會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9-04 22:29:49

⑴ 德國克虜伯公司是什麼性質的公司求大神幫助

德國軍火大王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1906年,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搖籃埃森市。克虜伯帝國的奠基人也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1812—1886),他生產的大炮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阿爾弗雷德的母親伯莎就是他的孫女。伯莎的婚事是德皇威廉二世親自安排的,他要外交官古斯塔夫迎娶伯莎,並且在姓氏上加了「克虜伯」,以便經營這個顯赫家族的事業,防止它落入政敵之手。 克虜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軍國主義的柱石,受到國家最高當局的垂青。恪守時間、遵從紀律、執行命令是這個家族的傳統。以用餐時間為例,早餐是7時15分,7時16分到的人就會發現餐廳關了門,別人已開始用餐。另外,即使在大冬天,古斯塔夫·克虜伯也不肯撥旺壁爐,有意把辦公室搞得寒氣襲人,以免變得無精打采.阿爾弗雷德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自小他就受到父母的格外栽培,有權跟父母一塊用餐。 德國在一戰中的失敗是他經歷的第一次人生痛苦∶德皇告別埃森,協約國來拆工廠,父親被宣布為戰犯(未遭監禁),魏瑪共和國成立,工人起義並佔領埃森,法國人佔領魯爾區。童年時代這些精神上的侮辱成了他日後死心塌地效忠於希特勒的原因。 戰後,克虜伯家族仍然一心發展家業。他們設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廠,買進新煤礦。產品主要銷往蘇聯。不久,在德國參謀部的要求下,克虜伯家族秘密參加了德國的重新武裝,1926年製造出第一批裝甲車,兩年後恢復生產大炮。 這時,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已經成年,作為長子,他擁有家族繼承人的一切權利。在胡格爾別墅中,他獨自住著一層,身邊有5個僕人。他在大學攻讀物理和化學,並且在德累斯頓銀行見習過。 1930年,他加入德國納粹黨,第二年成為黨衛軍成員。他把希特勒看作洗雪1918年恥辱、復興德國的主要人物。1936年10月1日,29歲的克虜伯被正式任命為負責重整軍備的副經理。 1939年他接替父親執掌克虜伯帝國的大權,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的時代開始了。 隨後5年中,他盡心盡力地扮演著第三帝國軍械師的角色。 戰爭爆發之初,他在胡格爾別墅附近又建了一棟小樓,周圍布有鐵絲網,有武裝哨兵把守。 每天上午9時整,他乘車到達這里,工作到深夜。辦公室掛著希特勒的肖像,下面寫著「同元首在一起,直到勝利!」他獨自一人在裡面工作,晚上一邊喝威士忌,一邊抽駱駝牌香煙。陪伴他的只有僕人,沒有朋友。如果不在這里工作,他就周遊德國侵佔的法國、烏克蘭、波蘭、荷蘭、南斯拉夫等地。他贊成沒收被佔領國家的工礦企業,因此又控制了許多礦山、高爐。到1943年,克虜伯帝國直接或間接僱傭的人員已達20萬,為德國軍隊製造大炮、裝甲車、坦克、潛艇和各種輕武器。 戰爭開始後,克虜伯工廠的德國工人上了前線,代替他們的是來自歐洲各國的戰俘,其中蘇軍戰俘就達1.5萬。從1943年起,克虜伯又開始大量使用遭流放的猶太人,在集中營附近建造工廠,戰爭結束時,「克虜伯奴隸」多達10萬人。這些人的處境悲慘,在埃森,他們是在鋼鞭的抽打下去上班的,即使有盟軍飛機來轟炸,他們也不能離開工廠.在後來的紐倫堡審訊中,克虜伯對此供認不諱,他還大言不慚地對審問他的人說∶「在克虜伯家族的巨大遺產中,這間囚室是屬於我的那一份兒。」 他於1948年被判處12年監禁,罪名是「反人道、掠奪被佔領地區和陰謀反對和平」,他的工廠則交由英軍接管。 冷戰開始後,美國和英國想重新武裝德國,「使之成為新的利劍」,克虜伯因此又成為這種新的「現實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1月31日,克虜伯跟60位囚犯一塊被釋放。他在監獄中待了不足4年。 他一回到埃森就重整家業。1952年10月,他跟佔領當局簽訂協議,解決了克虜伯公司的命運問題。他的所有重工業、礦山和鋼鐵生產企業都轉讓給一個公司,由它負責出售;克虜伯則保留在造船、卡車製造和機車製造部門的股權;作為對其出讓產權的補償,克虜伯獲得補償金2.5億法郎。 不出10年,克虜伯帝國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員已多達11萬,年營業額達到15億美元,躋身歐洲十大企業之列,經營范圍包括造船、成套設備、橋梁建築、化工、紡織、塑料、水處理、煉油和核反應堆。 克虜伯帝國的復興終究只是曇花一現。戰後歐洲涌現出一大批受美國經濟思想影響的新型企業家,過去的一套落伍了,克虜伯帝國末日的鍾聲已經敲響。 到60年代中期,克虜伯集團共欠下263家銀行共計10億美元的債務,它陷入了無力償債的境地。 1967年,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幾年之後,克虜伯集團垮台了。不過,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沒有親眼看到這個結局,他於1967年7月30日在埃森去世。

⑵ 諾貝爾獎設立者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為什麼要說設立諾貝爾獎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是傑出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 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其中以硝化甘油製作炸葯的發明最為聞名,他不僅從事研究發明,而且進行工業實踐,興辦實業,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好的貢獻的人

2019年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威廉·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塞門扎獲得這一獎項。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以獎勵他們。10日19時,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10月11日,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

⑶ 克虜伯是誰

1906年,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搖籃埃森市。克虜伯帝國的奠基人也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他生產的大炮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這就是著名的克虜伯大炮.

⑷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為了能解決心理動機不能解釋的現實社會問題,他又引進了漸進的改良主義,其理論依據是什麼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為了能解決心理動機不能解釋的現實社會問題,他又引進了漸進的改良主義,其理論的依據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他認為,生物界的發展規律同樣存在於人類社會,社會發展只有漸進的量變,沒有突變和飛躍。

⑸ 布爾共和國的兩次布爾戰爭

第一次布爾戰爭,1880年12月16日至1881年3月6日,是英國與南非布爾人之間的一次小規模戰爭。
英國吞並德蘭士瓦
1876年,英屬納塔爾省總督謝普斯通(Sir Shepstone)於前往德蘭士瓦共和國進行游說,勸其接受英國統治。由於財政困難,以及面臨與東邊祖魯人王國的大規模沖突,德蘭士瓦共和國接受了歸並英國的要求。1877年4月,英國發表聲明,德蘭士瓦共和國成為英國殖民地,任命謝普斯通爵士為行政長官。德蘭士瓦總統伯格斯辭職。
1879年祖魯戰爭之後,英國消滅了祖魯王國,解除了布爾人面臨的最大威脅。由於英國人統治德蘭士瓦共和國的三年期間,並沒有著手改善中下層布爾人的生活條件,也沒有增加投資、改善當地的財政、經濟和政治生活,反而允許英國商人進行土地投機、向布爾人補收以前欠德蘭士瓦共和國的稅款,引起了布爾人民廣泛的不滿情緒。
布爾人起義 1880年9月,為了從土著手中收繳金伯利鑽石礦作為工資發到黑人勞工手裡的大量槍支,在英國保護國巴蘇陀蘭(今賴索托)發生了「繳槍暴亂。」英國駐德蘭士瓦的主力部隊南下鎮壓暴亂,留在德蘭士瓦的英軍總數不超過三千人,只駐守在比勒陀利亞、呂斯滕堡、萊登堡、斯坦德頓等幾個重要城鎮,防務空虛。該年12月16日,五千多不滿英國治理的布爾人聚集在帕爾德克拉爾舉行國民大會,宣布進行武裝反抗,恢復南非共和國。推舉在布爾人當中德高望重的保羅·克魯格(S.J.Paulus Kruger)、皮埃特·茹貝爾(Jacobus 「Piet」 Joubert)和小比勒陀利烏斯(Martius Pretorius)三人為首領。同日,新組成的三人政府將南非共和國的獨立聲明送到了比勒陀利亞駐軍的手中,英國人拒絕接受,下令各地駐軍火速增援比勒陀利亞。
作戰過程
1880年12月17日,布爾人市民和英國駐軍的沖突在波切夫斯特魯姆爆發。12月20日,駐扎在萊登堡的英軍第94團兩個連馳援比勒陀利亞,在布龍克霍斯特干河(Bronkhorst Spruit)遭到布爾民團的伏擊,第一場戰鬥打響。由於布爾人採取了游擊戰的戰術,在交戰中,英軍247人中有77人陣亡,157人受傷,布軍只有2人死亡,4人受傷。
1881年1月,增援的英軍部隊從納塔爾殖民地出發,向德蘭士瓦進軍。英軍司令科利將軍(Sir George Colley)率這支千餘人的援軍,西進德蘭士瓦。在納塔爾與德蘭士瓦邊境的朗峽(Laing's Nek)受到茹貝爾將軍的阻擊。英軍有93人被打死,133人受傷,54人被俘,科利本人也在山頂被擊斃。布軍方面只有1人陣亡,5人受傷。
1881年3月6日,英國和德蘭士瓦軍隊簽訂停戰協議,8月3日雙方又簽訂了《比勒陀利亞協定》。該協定規定,保證德蘭士瓦可以建立在英國女王宗主權下的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國保持三項特權:控制德蘭士瓦對外關系;保持對德蘭士瓦同非洲部落關系的控制權;戰時英軍有權借道德蘭士瓦。 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英國與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之間的戰爭。
戰爭的起因
有關布爾人國家的早期歷史參見第一次布爾戰爭。
德蘭士瓦與英國的關系惡化
1884年,探礦專家在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比勒陀利亞和瓦爾河之間的一個偏僻牧場上,發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蘭德金礦(簡稱蘭德金礦,Rand)。隨後在這座金礦上建立了約翰內斯堡。來自金礦的利潤和稅收使德蘭士瓦共和國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同時也加劇了與英國的摩擦。
1890年,德蘭士瓦政府宣布定居在約翰內斯堡的外國僑民要繳納全額的賦稅,但不得享受參加總統和立法會(Volksraad)選舉的權利,除非在德蘭士瓦住滿14年並歸化國籍。此外,所有的外僑都不能擔任政府公職,其子女不能上政府資助的學校。這一法律遭到了英國的抗議,因為德蘭士瓦的外僑大多是英國人。德蘭士瓦同英屬南非殖民地之間的貿易戰和關稅壁壘、德蘭士瓦對國內英資礦業公司的高額稅收和經濟限制,是19世紀晚期德蘭士瓦同英國之間關系緊張惡化的三大主要原因。
詹森遠征
1895年,約瑟夫·張伯倫(Joseph Chamberlain)成為英國殖民大臣,礦業巨頭塞西爾·羅得斯就任英屬開普殖民地總理。該年12月28日,羅得斯的好友,南非礦業公司的高級職員詹森博士(Dr Jameson)帶領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及幾挺機關槍,企圖遠征德蘭士瓦,推翻德蘭士瓦的保羅·克魯格政權。1896年1月2日,詹森武裝在克魯格斯多普被南非警察部隊包圍,除134人被擊斃外,其餘的人,包括詹森在內全部被俘虜。在約翰內斯堡准備發動暴亂的「外僑改革委員會」連忙舉事,但也被南非警察鎮壓。詹森及其同夥被移交給英國,以「企圖對友邦進行軍事遠征」的罪名判處15個月監禁。 約翰內斯堡「外僑改革委員會」的首領被德蘭士瓦法庭判處死刑,後來在英國的強烈抗議下,被改為15年監禁,每人罰款兩萬五千英鎊。
詹森遠征之後,德皇威廉二世向德蘭士瓦總統保羅·克魯格拍發了一封著名的電報,表示祝賀,該電報惡化了英德關系,同時使英國下決心以武力解決與德蘭士瓦的爭端。
1899年4月,英屬開普殖民地總理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Sir Alfred Milner)授意德蘭士瓦的英國僑民給維多利亞女王寫了一封申冤書,請求她保護英國臣民的利益。該年6月,米爾納和克魯格在布隆方丹就保護外僑權益問題進行了最後一次談判。英方在談判的同時,抓緊時間從海外向南非調遣軍隊。西方世界在1899年發起了同情和聲援布爾共和國的運動。荷蘭和比利時組建了眾多的民間團體,徵募捐款,發表文章,建立基金會,向德蘭士瓦捐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設備。來自荷、比、德、法、美、俄、愛爾蘭、義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上千名志願者紛紛遠渡重洋來到德蘭士瓦,准備同布爾人並肩作戰。
1899年9月,克魯格告訴米爾納,可以考慮把外僑得到德蘭士瓦公民權的居留期限從14年減少為5年,但是要求英國今後停止對德蘭士瓦共和國提出宗主權的要求。受國內輿論的影響,英國國會在給克魯格的答復中說:「……女王陛下政府認為南非共和國政府的答復是消極的,或者是非決定性的……女王陛下政府保留對目前形勢予以重新考慮,並採取相應的最後解決手段的權利。」
為了給德蘭士瓦增加軍事壓力,英國從印度和地中海各自調派了兩千人增援納塔爾殖民地。1899年10月9日,德蘭士瓦政府向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英國停止向南非增兵,撤退6月1日以後到達南非的一切軍隊,將一切爭議問題付諸外交仲裁,限48小時答復。10月10日,張伯倫命令米爾納對南非提出的條件予以拒絕。1899年10月11日下午五點整,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聯邦議會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布戰爭爆發。
第一階段:布爾人的進攻
布爾人的戰爭計劃是,在英國援軍到達南非之前,集中優勢兵力,分為兩路,一路向東進攻納塔爾,分割並包圍兩個主要的英軍據點——萊迪史密斯(Ladysmith)和鄧迪(Dundee),並佔領德班港,獲得出海口;另外一路向西南,佔領西開普鐵路線上英軍主力駐扎的兩個戰略要地——馬弗京(Mafeking)和金伯利。同時,在開普殖民地煽動布爾人暴亂,牽制英軍兵力,尤其是破壞東西兩條開普鐵路的運輸,阻止增援的英軍利用鐵路向北挺進。此外,為了防備非洲土著趁開戰之機進攻布爾人,由普林斯洛將軍(Antonie Princloo)率重兵駐守遠離前線的象河流域,防備佩迪人的暴動,800—1000人的民團駐守史瓦濟蘭邊境,1000人的民團駐守卡利登河谷的巴蘇陀邊界。
塔拉納山戰役
1899年10月12日,由德蘭士瓦軍隊和奧蘭治武裝部隊組成的布爾聯軍向東開拔。布軍總司令皮埃特·茹貝爾將軍率領主力
部隊,從東奧蘭治翻越德拉肯斯山,進入納塔爾殖民地,直撲納塔爾英軍主力所在地萊迪史密斯。10月20日清晨,追擊的布軍在塔拉納山(Talana Hill)同駐扎在這里保衛萊迪史密斯外圍防線的一旅英軍發生了戰斗。布軍指揮官梅厄將軍(Lucas Meyer)利用有利的地勢和晨霧的掩護對英軍發動了突然襲擊。英軍損失465人,布軍損失145人。
另一支布軍由有「西德蘭士瓦之獅」之稱的德拉瑞將軍指揮,在10月11日進入英屬貝專納蘭境內,切斷了西開普鐵路干線,從而阻隔了開普地區與羅得西亞間的聯系。德拉瑞將部隊分為兩路,一路由克龍耶將軍(Piet Cronje)指揮,包圍馬弗京,另一路(主要是奧蘭治人)由路易·博塔(Louis Botha)指揮,包圍了鑽石重鎮金伯利。
第三支布軍渡奧蘭治河南下,吸收了英屬開普殖民地的小股布爾人武裝,在開普東北地區活動,威脅東西開普鐵路線。英軍不得不對奧蘭治河鐵路大橋嚴密防守,提防布爾人的炸橋企圖。西開普鐵路線上最重要的鐵路樞紐站和軍用物資集散地德阿爾(De Aar)也遭到了布爾人的騷擾。為了保護東西開普鐵路的正常通行,英國人不得不把4.7英寸的海軍炮安裝在列車上,在其掩護下慢慢推進,一小段一小段地修復鐵路。
萊迪史密斯會戰
1899年10月30日(後來被英軍稱為 「悲哀的星期一」),萊迪史密斯的四千英軍在喬治·懷特中將(Sir George White)的指揮下向布軍發動反攻,在尼科爾森峽谷(Nicholson』s Nek)同茹貝爾指揮的布軍主力遭遇,英軍戰敗,損失1272人,余部退回萊迪史密斯,旋即被包圍。由於萊迪史密斯防守嚴密,茹貝爾幾次攻城不克,於是派出斥候部隊深入英軍腹地,前至到埃斯特考特(Estcourt)一線,偵察可以用來進行固守的地點。其餘的主力部隊則在萊迪史密斯周圍扎營休整,等待英軍海外兵團的到來。
10月底,由英國援軍(南非遠征軍)總司令、曾經在愛爾蘭鎮壓過當地起義的雷德弗斯·布勒上將(Sir Redvers Buller)率領的兩萬英國部隊終於到達開普敦。從11月中旬開始,布勒指揮的英軍在東、中、西三條戰線上向布軍發動反攻:梅休因中將(Lord Paul Methuen)在西線解金伯利之圍,弗蘭奇中將在中線進攻奧蘭治自由邦,布勒將軍率領主力部隊在東線解萊迪史密斯之圍。
布勒上將於12月15日清晨在萊迪斯史密斯西南的小車站科倫索(Colenso)對那裡的布軍發動進攻,企圖強渡圖蓋拉河(Tugela River),前往萊迪史密斯。布勒指揮的兵力包括英軍第二、第四、第五、第六旅,共計16000人,此外還有四個輕騎兵團、由殖民地騎兵組成的三個槍騎兵中隊。炮兵則有5個炮兵連,30門大炮,此外還有16門海軍的12磅炮和4.7英寸炮。包括騎兵和炮兵在內,布勒的總兵力為22000人。投入科倫索之戰的布爾軍隊包括來自約翰內斯堡、海德堡、克魯格斯多普、弗賴黑德、烏得勒支等八個地區的民團,奧蘭治自由邦的部隊,還有約翰內斯堡和史瓦濟蘭的白人警察部隊,共計3500人。此外還有一門120毫米德制克虜伯榴彈炮,1門75毫米克虜伯野戰炮,2門75毫米法制什耐德-克魯索加農炮,1門37毫米馬克西姆速射炮(PomPom)。由於布軍事先隱蔽了炮兵陣地,以及英軍統帥的指揮失誤導致兵力分散和戰術死板,英軍在此次戰役中遭到慘重失敗,陣亡1139人,失蹤250人,丟失10門大炮。布爾軍隊僅僅陣亡8人,傷30人。
在萊迪史密斯會戰的同一時期里,英軍在西線的金伯利和中線的斯托姆貝格也遭到失敗,損失2800多人,在英國陸軍史上被稱為「黑暗的一星期」。布勒上將因為兵敗,引咎辭去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的職位。
第二階段:佔領德蘭士瓦
1899年12月17日,羅伯茨勛爵(Lord Frederick Roberts)被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勛爵任命為南非遠征軍總司令,基欽納(Lord He
rbert Kitchener)為參謀長。由於遭到失利,好戰情緒在英國國民中高漲,索爾茲伯里內閣「將戰爭進行到底」的政策得到支持。
1900年1月10日,羅伯茨和基欽納抵達開普敦。他們帶來了本土的第七軍、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的增援部隊,以及駐印度和錫蘭的三個騎兵分隊。到1900年1月,南非戰場上的英軍增至18萬,3月再增至22—25萬人,居於絕對優勢。此外,還有幾千匹軍馬從英國和澳大利亞運抵南非,增加了英軍的機動性。
1900年2月,在權衡了戰場局勢之後,羅伯茨改變了戰略,將主攻方向從納塔爾西移到中路兵力較弱的奧蘭治地區,同時改變刻板的正面強攻戰術,採取迂迴夾擊的策略。西線方向,英軍擊敗布軍最兇猛的「黑將軍」皮埃特·克龍耶指揮的民團,於2月16日解放被圍困數月之久的金伯利。東線英軍於2月27日發動攻勢,3月3日在多得雷赫特(Dordrecht)打敗了布爾人,終於得以解萊迪斯史密斯之圍。
消滅了最強悍的克龍耶對其左翼的威脅之後,羅伯茨將主攻兵力轉回奧蘭治,穩步向北挺進。由於吸取了第一階段失敗的教訓,英軍改變了戰術。在遭到布軍伏擊時步兵部隊不再保持隊形,而是就近挖掘戰壕,掩護騎兵對布軍陣地發動沖鋒。在這種戰術下,布軍在白楊樹林(Poplar Grove)、亞伯拉罕牛欄(Abrahams Kraal)等地的阻擊接連失敗。3月10日,英軍第六師和第七師在亞伯拉罕牛欄擊敗了布軍裝備最精良的約翰內斯堡警察部隊。3月12日,奧蘭治自由邦總統馬蒂烏斯·斯泰因帶領政府和國會官員逃出首都布隆方丹,逃往北方的克龍斯塔德(Kroonstad)。3月13日下午,英軍開入布隆方丹。3月中下旬,英軍部隊傷寒流行,羅伯茨不得不下令就地休整,英軍的攻勢被迫中斷。3月26日,布軍總司令茹貝爾在柳樹農庄(Willow Grange)之戰中再次墜馬重傷,次日宣告不治。根據他的遺願,擅長游擊戰的路易·博塔(Louis Botha)繼任布爾野戰部隊總司令。
1900年4月底,又有一大批英國援軍開到南非。經過兵力調整,在主攻方向上,羅伯茨有八個步兵師(第3、6、7、8、9、10、11師、殖民地師)和第12騎兵師。英軍在5月初重新發動進攻。5月12日,羅伯茨的大軍攻克奧蘭治自由邦的新首都克龍斯塔德。由於接連遭到失敗,布爾人的士氣一落千丈。在羅伯茨的寬大許諾下,許多在英軍後方活動的民團團員紛紛向英國人投降,交出武器,然後返回自己的農場。到5月中旬,仍在戰斗的布爾人只剩下了兩萬多人。
1900年5月24日,米爾納勛爵在布隆方丹宣布英國兼並奧蘭治自由邦。吞並奧蘭治之後,英軍加緊向德蘭士瓦進攻。5月29日,弗蘭奇將軍指揮澳大利亞騎兵部隊,在約翰內斯堡南郊的克利普河擊敗了最後一支防禦部隊。5月30日,克魯格總統乘坐火車離開首都比勒陀利亞。5月31日,羅伯茨進入約翰內斯堡,6月5日清晨開進比勒陀利亞。
1900年9月1日,羅伯茨宣布英國兼並德蘭士瓦,並宣稱戰爭結束。9月11日,克魯格總統得到流亡的德蘭士瓦政府授權,抵達葡屬莫三比克首府洛倫索馬貴斯,10月19日,克魯格乘坐荷蘭女王威廉明娜派來的巡洋艦格爾德蘭號(De Gelderland)前往歐洲求援。
第三階段:游擊戰
攻佔比勒陀利亞之後,羅伯茨的4萬部隊在原地休整。但英軍從開普敦到比勒陀利亞的漫長補給線受到了仍在抵抗的布爾人的襲擊。此時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主要城市和鐵路線已經被全部佔領,布軍開始轉入游擊戰。在約翰內斯堡和比勒陀利亞兩地,英軍還挫敗了多起布爾人的暴動企圖。
羅伯茨將軍於1900年11月29日離開比勒陀利亞,回國接任英軍總司令的職務。他將南非軍隊的指揮權交給基欽納勛爵,伊安·漢密爾頓勛爵(Lord Ian Hamilton)接任參謀長。
退出城市的布爾軍隊此時已經化整為零,組成多股游擊隊。布爾人的游擊隊在德韋特、德拉瑞、博塔、揚·史末資(Jan Smuts)和詹姆斯·赫爾佐格(James Hertzog)等人的領導下,發揮野戰騎射之長,襲擊英軍交通線,掠取英軍給養,殲滅小股英軍。1900年12月至1901年4月,布爾游擊隊在博塔和德韋特的指揮下深入英屬開普殖民地作戰。1901年4月到9月的冬季戰役中,布軍游擊隊對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英軍發動多次偷襲,並屢屢得手,俘獲大量軍火、給養和大炮。1901年9月至1902年5月,史末資和赫爾佐格再次進入開普殖民地。他們率領5000名騎兵,分成若干小股游擊隊,奔襲千里,深入英軍大後方,一直推進到大西洋沿岸和開普敦近郊,迫使英國在開普地區宣布戒嚴。
為了早日結束戰爭,從1901年3月開始,基欽納採取碉堡戰術、焦土政策和設置集中營來對付布爾人的游擊隊。在布爾游擊隊活動的地區,英軍架設鐵絲網,將布爾共和國分割成若干綏靖區域,進行分區掃盪。鐵絲網的總長度達6000公里。綏靖區內每隔1至2公里設一座木板碉堡,派士兵駐守,凡是有人走近碉堡射程,一律射殺。共設置了八千多座碉堡。在這些綏靖地區內,凡發現布爾農場主幫助游擊隊,則周圍10英里內的農場、房舍一律燒毀。此外,基欽納還一改以往對戰俘的寬大政策,投降、被俘的游擊隊成員,以及參加過游擊隊的成年男性公民,一律流放到遙遠的印度、錫蘭和百慕大戰俘營。在開普殖民地和納塔爾殖民地,凡有響應「拿起武器」的號召的荷裔英國公民,一旦被俘皆判處死刑。
集中營
為了徹底消滅游擊隊的活動基礎,基欽納下令先後將13.6萬名布爾人婦女,兒童和老人以及八萬多黑人僕役統統從被焚毀的農場上抓走,用敞蓬貨車或牛車運到一起,關進集中營。
南非的集中營首創於1900年9月,起初是收容那些家園被焚毀的布爾軍人家屬的難民營,基欽納在1901年將其改造為關押所有布爾平民的集中營。南非境內的集中營有50多座,分布在開普、德蘭士瓦、奧蘭治和納塔爾的鐵路線兩側,以及約翰內斯堡、布隆方丹、德班等大城市近郊。集中營內實行嚴格而苛刻的配給制度。每人每天四分之三磅玉米面、大米或土豆,一盎司咖啡,兩盎司糖,半盎司鹽,每周一磅肉(有親屬參加游擊隊的婦女和兒童得不到肉)。嬰兒和六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可以領到四分之一誇脫的牛奶。黑人集中營的情況更糟,但是他們可以得到黑人親友的接濟,也可以在宣誓效忠英國後被釋放。集中營的四周環繞鐵絲網,凡有試圖翻越逃跑者一律射殺。集中營內人口密度極高,帳篷、毯子、衣服和葯物奇缺,瘟疫流行,營養不良,死亡率極高,奧蘭治地區白人集中營的死亡率在1901年10月曾高達40.1%。
集中營的高死亡率嚴重動搖了布爾軍人的士氣,同時也使英國人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一落千丈。英國婦女埃米莉·霍布豪斯為集中營的狀況所震驚,向國內提交了一份長達15頁的報告,描述了集中營內的慘狀。霍布豪斯小姐被英國政府宣布為「祖國的敵人」,立即逮捕並驅逐出境。但是她回歐洲後堅持斗爭,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黨以年青的威爾士民族主義者勞合-喬治為首,猛烈抨擊保守黨和陸軍的野蠻政策.瑞士、德國、荷蘭、法國、美國派出了視察人員,歐美各國向集中營內的平民捐贈了大量物資。在國際和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英國國會不得不派出調查團前往南非。在對基欽納和集中營官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後,集中營的配給和醫療條件方得以改善,死亡率迅速跌落到2%。
整個布爾戰爭期間,死在集中營內的布爾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1676名老人,4177名婦女和22074名兒童。
停戰
布爾戰爭曠日持久,雙方精疲力盡,歐洲各國對英國的抨擊和指責也日益激烈。1901年2月,基欽納已經開始和路易·博塔進行秘密談判。
到1902年5月為止,英軍已經在南非靡耗戰爭費用兩億兩千萬英鎊,死亡兩萬一千多人。布爾人的作戰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兵力從最高時期的88000人減少到22000人,由於得不到補給,民團士兵營養不良、衣衫襤褸,士氣沮喪。他們的糧秣彈葯已經耗盡,只能依賴戰利品為生。
1902年,英布雙方開始正式舉行和談。談判的關鍵,一是布爾人的獨立問題,二是對待非洲人問題(核心是非洲人的選舉權)。關於第二個問題,英國犧牲非洲人的利益,向布爾人靠攏,較快就同布爾人取得了一致意見。1901年3月7日,在由基欽納公布的米德爾堡建議中,宣布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殖民地中的非洲人在未建立代議制政府之前沒有選舉權;即使將來給予他們選舉權,也應加以限制,以保證白種人享有公正的絕對優勢。這實際上就是排除非洲人在上述兩地享有選舉權。關於第一個問題,雙方長期相持不下。英國進行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要兼並布爾共和國,因此寸步不讓,先後五次堅決拒絕奧蘭治總統斯泰因提出的維持獨立的要求。布爾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掌握獨自製訂和執行對土著的政策的權力。
1902年5月15日,代表兩個布爾共和國、三十二個地方民團和165個游擊隊的布爾人代表在弗里尼欣(Vereeniging)開會,討論和戰前途。5月27日,米爾納勛爵來到弗里尼欣,同布爾人代表史末資將軍舉行會晤。
在會晤中,米爾納提出了十二條和談條件。其內容為:
布爾野戰部隊和武裝公民放下武器,繳出其所有或所控制的全部槍炮及戰爭物資,終止對愛德華七世國王陛下政府繼續進行任何抵抗的企圖,並承認國王陛下為其合法主權者; 宣誓效忠英王的布爾戰俘將立即得到釋放; 保證布爾人的人身自由和財產不受侵犯; 除某些違反戰爭慣例的行為外,實行普遍大赦; 英語為官方語言,但是在學校和法院中可以使用南非荷蘭語; 布爾人准許保留槍支用於自衛,但須申請執照; 盡快用民政管理代替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軍事管制; 條件成熟時在南非建立代議制自治制度; 任何為支付戰爭費用徵收的捐稅都不強加在新征服的兩個地區; 英國協助布爾人重建農場; 向受損失的農場主和布爾公民提供三百萬英鎊的賠償; 剝奪布爾軍隊主要指揮者的公民權,但是不判處他們死刑。 5月30日,60名布爾代表就是否放棄維持獨立舉行投票,結果以54票對6票決定接受和約中最關鍵的第一條內容。5月31日,英布雙方在弗里尼欣正式簽訂和約。持續31個月的英布戰爭宣告結束。
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英國先後動員了45萬軍隊(英國官方統計數字為448435人),其中25.6萬為英國正規軍,10.9萬為英國志願軍,5.3萬為南非英國殖民地軍隊,3.1萬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英國通過海路運到南非的軍隊前後共計38萬,此外還運送了35萬匹馬、10萬匹騾子, 134萬噸軍事裝備和其他物資,先後動用了1027艘艦船。參加戰爭的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部隊共有1072名軍官和20870名士兵陣亡。
布爾人方面,參加戰斗的前後共計8.8萬人(南非官方統計數字為87365人),其中德蘭士瓦人4.3萬,奧蘭治人3萬,這兩個國家全部人口不過44萬,所以是幾乎全部男性青壯年都上陣作戰;此外,還有1.3萬開普殖民地的布爾人,以及兩千名外國志願者。到締結和約時,參戰的布爾人共有3700人陣亡,3.1萬人被俘虜,2萬人繳械投降,一萬多人流亡到德屬西南非洲和莫三比克。 對南非荷蘭人的影響
隨著獨立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國家滅亡,南非布爾人全部淪為英國的臣民。經過這次戰爭,布爾人之間的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加強。居住在南非四個殖民地的布爾人已有60萬人,遠遠超過英裔白人的數量。他們具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語言,英布戰爭大大促進其民族認同的心理狀態的形成,經歷了長期演化和認同過程之後終於形成為一個民族,即阿非利卡人。
盡管英國成立了南非聯邦,並給予南非荷蘭人以平等的政治地位,但是第二次英布戰爭造成的民族隔閡是影響深遠的。雖然一部分上層南非荷蘭人如博塔、史末資致力於同英國人的和解,以及兩個白人民族之間對黑人和有色人種的合作統治,可是大多數中下階層的南非荷蘭人對集中營記憶猶新,不少人的親屬死在那裡,因此對英國人始終懷有深刻的敵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南非荷蘭人發動了親德反英的武裝暴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南非荷蘭人組成了一個極端仇英的政治組織,取名為奧瑟瓦·布蘭德威格(Ossewa Brandwag),反對南非同英國結盟。二戰結束以後,南非和英國關系愈發冷淡。1961年5月31日,南非聯邦政府宣布不再臣服於英國女王,退出英聯邦,建立了現代的南非共和國。
對英國的影響
在英布戰爭之後,英國將南部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控制了通向非洲腹地大湖區的走廊。好望角地區以廣袤的南非內地為依託,成為英屬海外帝國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經濟方面,隨著世界上最大的蘭德金礦被英國把持,英國得以控制全球經濟命脈。來自南非的黃金使得倫敦迅速成為全球金融業和黃金交易的中心。
但是,第二次英布戰爭也標志著英國的海外擴張史的終結。英國政治家發覺由於近代化戰爭代價高昂,同時保衛大英帝國海外領地和英國本土的做法,在經濟上和戰略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英國不應當再保持孤立政策。布爾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便開始了全球范圍內的戰略收縮,將部分海外勢力范圍轉托給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領,英國本身的戰略重點則轉回歐洲。
對戰爭理論的影響
除了對參戰國的直接影響外,布爾戰爭對現代軍事理論和裝備技術的發展也影響深遠。在這場戰爭中,許多重要的近現代作戰理論初露端倪,或者首次發揮出其重要作用。在布爾戰爭中,德國總參謀部向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派出了軍事顧問,瑞士、荷蘭、法國等國也派出軍事觀察員前往南非。面對英軍藉助鐵路進行的大規模快速兵團調動,以及占壓倒優勢的大兵團正面作戰,德國總參謀部加深了對「總體戰」學說的信賴。而瑞士(以及後來的以色列)則根據布爾人「全民皆兵」的軍事思想,建立了自己獨具一格的國防體系。
在作戰理論方面,布爾戰爭再次提出了關於「全民戰爭」的理論:每個符合服役條件的平民都是待徵召的戰士,平時在農場和城鎮中從事自己的營生,並在一年中的某段時間里接受短期的軍事訓練,戰爭爆發後則迅速按地區集結報到,組成民團參戰。對於人口和資源相對貧乏的小國來說,由於平時軍隊不事生產,軍費糜耗甚高,不可能經常保持一支擁有一定規模的常備軍,所以採取全民動員、平戰結合、兵民結合的政策,可以解決一定的困難。

⑹ 蒂森克虜伯公司和德國軍火大王阿爾弗雷德·克虜伯軍火有關系么

蒂森克虜伯公司1999年由Thyssen和Krupp合並而成,沒錯Krupp就是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的那個克虜伯公司 ,不過克虜伯在1967年已經改組成股份有限公司(阿爾弗雷德去世了),克虜伯家族對這個公司已經沒有影響力了。

⑺ 德軍火商克虜伯父子詳細介紹

德國軍火大王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1906年,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搖籃埃森市。克虜伯帝國的奠基人也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1812—1886),他生產的大炮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這就是著名的克虜伯大炮.克虜伯大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仰角可達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彈3000米內可穿透65.8公分的鋼板,每分鍾可發射1—2發炮彈。
阿爾弗雷德的母親伯莎就是他的孫女。伯莎的婚事是德皇威廉二世親自安排的,他要外交官古斯塔夫迎娶伯莎,並且在姓氏上加了「克虜伯」,以便經營這個顯赫家族的事業,防止它落入政敵之手。
克虜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軍國主義的柱石,受到國家最高當局的垂青。恪守時間、遵從紀律、執行命令是這個家族的傳統。以用餐時間為例,早餐是7時15分,7時16分到的人就會發現餐廳關了門,別人已開始用餐。另外,即使在大冬天,古斯塔夫·克虜伯也不肯撥旺壁爐,有意把辦公室搞得寒氣襲人,以免變得無精打采......阿爾弗雷德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自小他就受到父母的格外栽培,有權跟父母一塊用餐。
德國在一戰中的失敗是他經歷的第一次人生痛苦∶德皇告別埃森,協約國來拆工廠,父親被宣布為戰犯(未遭監禁),魏瑪共和國成立,工人起義並佔領埃森,法國人佔領魯爾區......童年時代這些精神上的侮辱成了他日後死心塌地效忠於希特勒的原因。
戰後,克虜伯家族仍然一心發展家業。他們設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廠,買進新煤礦。產品主要銷往蘇聯。不久,在德國參謀部的要求下,克虜伯家族秘密參加了德國的重新武裝,1926年製造出第一批裝甲車,兩年後恢復生產大炮。
這時,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已經成年,作為長子,他擁有家族繼承人的一切權利。在胡格爾別墅中,他獨自住著一層,身邊有5個僕人。他在大學攻讀物理和化學,並且在德累斯頓銀行見習過。
1930年,他加入德國納粹黨,第二年成為黨衛軍成員。他把希特勒看作洗雪1918年恥辱、復興德國的主要人物。1936年10月1日,29歲的克虜伯被正式任命為負責重整軍備的副經理。 1939年他接替父親執掌克虜伯帝國的大權,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的時代開始了。
隨後5年中,他盡心盡力地扮演著第三帝國軍械師的角色。 戰爭爆發之初,他在胡格爾別墅附近又建了一棟小樓,周圍布有鐵絲網,有武裝哨兵把守。 每天上午9時整,他乘車到達這里,工作到深夜。辦公室掛著希特勒的肖像,下面寫著「同元首在一起,直到勝利!」他獨自一人在裡面工作,晚上一邊喝威士忌,一邊抽駱駝牌香煙。陪伴他的只有僕人,沒有朋友。如果不在這里工作,他就周遊德國侵佔的法國、烏克蘭、波蘭、荷蘭、南斯拉夫等地。他贊成沒收被佔領國家的工礦企業,因此又控制了許多礦山、高爐。到1943年,克虜伯帝國直接或間接僱傭的人員已達20萬,為德國軍隊製造大炮、裝甲車、坦克、潛艇和各種輕武器。
戰爭開始後,克虜伯工廠的德國工人上了前線,代替他們的是來自歐洲各國的戰俘,其中蘇軍戰俘就達1.5萬。從1943年起,克虜伯又開始大量使用遭流放的猶太人,在集中營附近建造工廠,戰爭結束時,「克虜伯奴隸」多達10萬人。這些人的處境悲慘,在埃森,他們是在鋼鞭的抽打下去上班的,即使有盟軍飛機來轟炸,他們也不能離開工廠......在後來的紐倫堡審訊中,克虜伯對此供認不諱,他還大言不慚地對審問他的人說∶「在克虜伯家族的巨大遺產中,這間囚室是屬於我的那一份兒。」
他於1948年被判處12年監禁,罪名是「反人道、掠奪被佔領地區和陰謀反對和平」,他的工廠則交由英軍接管。
冷戰開始後,美國和英國想重新武裝德國,「使之成為新的利劍」,克虜伯因此又成為這種新的「現實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1月31日,克虜伯跟60位囚犯一塊被釋放。他在監獄中待了不足4年。
他一回到埃森就重整家業。1952年10月,他跟佔領當局簽訂協議,解決了克虜伯公司的命運問題。他的所有重工業、礦山和鋼鐵生產企業都轉讓給一個公司,由它負責出售;克虜伯則保留在造船、卡車製造和機車製造部門的股權;作為對其出讓產權的補償,克虜伯獲得補償金2.5億法郎。
不出10年,克虜伯帝國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員已多達11萬,年營業額達到15億美元,躋身歐洲十大企業之列,經營范圍包括造船、成套設備、橋梁建築、化工、紡織、塑料、水處理、煉油和核反應堆。
克虜伯帝國的復興終究只是曇花一現。戰後歐洲涌現出一大批受美國經濟思想影響的新型企業家,過去的一套落伍了,克虜伯帝國末日的鍾聲已經敲響。
到60年代中期,克虜伯集團共欠下263家銀行共計10億美元的債務,它陷入了無力償債的境地。
1967年,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幾年之後,克虜伯集團垮台了。不過,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沒有親眼看到這個結局,他於1967年7月30日在埃森去世。

⑻ 克虜伯家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鐵匠鋪發展成德國軍工巨頭的

第一位克虜伯僅僅是個精明的商人。他的兒子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繼承了父親的小生意。回溯歷史時,人們會發現,他是這個工業帝國的真正締造者。同時,人們也會發現,阿爾弗雷德本人的早年生活充滿了讓人絕望的失敗,他所有的言論都在表達對世界的不滿。他在後來獲得的巨大成功,可能讓他自己也感到意外。

其幸運之處在於,他趕上了一次機會爆炸期。四處鋪建的鐵路催生了對鋼鐵的巨大需求。一方面美國的鋼鐵巨人如安德魯·卡內基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鋼鐵王國;另一方面,克虜伯成功取得了火車輪轂的專利,使克虜伯在魯爾生產的輪轂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給美國和歐洲的鐵路公司。但僅僅是民用鋼鐵的生產並不能滿足阿爾弗雷德在商業上的雄心。在一個私營企業巨頭們還未崛起、普通人的消費還沒有被充分喚醒的年代,還有什麼能夠比同國家做生意更加賺錢?國家和帝王才是最大的客戶。當時最強大的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發現了這一點,正在崛起的克虜伯也發現了這一點。而在同國家和帝王做生意時,又有什麼比賣給他們武器更具吸引力?況且,從鋼鐵到大炮,距離並不遙遠。從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出售給德皇威廉第一批武器開始,這個家族的命運就已被註定。「阿爾弗雷德想製造大炮,威廉想購買這些大炮。這是一場金錢婚姻,甚至連死亡都不能將其終結;威廉的每一個繼承人都必定要與老克虜伯他這一代的人結成聯盟。從那以後,克虜伯就以其民族的國家主義抱負而著稱。」

同國家的結盟讓克虜伯家族被置於公共機構的照顧之下,造就了他們至高無上的地位。「克虜伯本人對其權力之源深有自知之明。每遇到一場危機,他都會向國旗立正敬禮。如果這還不行,他會咆哮威脅,他會離開、去尋找一個賞識他的君主。」在阿爾弗雷德寫給德皇威廉的一封信中說,他將自己的公司看成「一家國家的工廠」。也就是說,克虜伯超越了公司,和國家的利益融為一體。

終其一生,弗蘭茨·克虜伯和德皇始終保持著親密無間的關系。當這位德國最有權勢的工業皇帝被發現有同性戀的愛好時,盡管這在當時屬於最大禁忌,威廉仍然寬恕了他,並出手為其收拾殘局。在一次不道德的狂歡中,弗蘭茨·克虜伯意外身亡。克虜伯家族面對了第一次繼承危機。因為弗蘭茨只有女兒,沒有兒子。這時,正是皇帝本人安排了弗蘭茨女兒的婚姻,精心為這個家族挑選了繼承人,讓古斯塔夫·克虜伯進入這個工業王國的歷史之中。

事實證明,古斯塔夫·克虜伯是位真正的克虜伯。在他「統治」期間,他保持了克虜伯的商業模式:同國家保持良好的關系,並不斷向其出售軍火。更為驚人的是,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打擊之後,理論上這個家族已經失去了其權力的源泉,古斯塔夫卻能讓克虜伯迅速地再次崛起,就像德國這個國家一樣。

20世紀影響最大的經濟學家之一梅納德·凱恩斯已通過《和約及其經濟後果》雄辯地證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和英國堅持讓德國賠付巨額戰爭賠款是不明智的。它只會激發更加強烈的民族主義的反彈。但德國的再次崛起和其後果卻仍是讓人驚訝的。

⑼ 曾經的德國軍工領頭羊克虜伯公司自從一戰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一戰後德國戰敗當時克虜伯家族的領導人被判為戰犯從此以後克虜伯可是轉向煤炭等民用項目在希特勒上台以後克虜伯這個戰爭機器的生產者重新開始運轉
一戰後德國在一戰中的失敗是克虜伯家族經歷的第一次人生痛苦∶德皇告別埃森,協約國來拆工廠,父親被宣布為戰犯(未遭監禁),魏瑪共和國成立,工人起義並佔領埃森,法國人佔領魯爾區......這個時代的這些精神上的侮辱成了克虜伯家族日後死心塌地效忠於希特勒的原因。
戰後,克虜伯家族仍然一心發展家業。他們設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廠,買進新煤礦。產品主要銷往蘇聯。不久,在德國參謀部的要求下,克虜伯家族秘密參加了德國的重新武裝,1926年製造出第一批裝甲車,兩年後恢復生產大炮。
這時,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已經成年,作為長子,他擁有家族繼承人的一切權利。在胡格爾別墅中,他獨自住著一層,身邊有5個僕人。他在大學攻讀物理和化學,並且在德累斯頓銀行見習過。
1930年,他加入德國納粹黨,第二年成為黨衛軍成員。他把希特勒看作洗雪1918年恥辱、復興德國的主要人物。1936年10月1日,29歲的克虜伯被正式任命為負責重整軍備的副經理。 1939年他接替父親執掌克虜伯帝國的大權,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的時代開始了。
隨後5年中,他盡心盡力地扮演著第三帝國軍械師的角色。 戰爭爆發之初,他在胡格爾別墅附近又建了一棟小樓,周圍布有鐵絲網,有武裝哨兵把守。 每天上午9時整,他乘車到達這里,工作到深夜。辦公室掛著希特勒的肖像,下面寫著「同元首在一起,直到勝利!」他獨自一人在裡面工作,晚上一邊喝威士忌,一邊抽駱駝牌香煙。陪伴他的只有僕人,沒有朋友。如果不在這里工作,他就周遊德國侵佔的法國、烏克蘭、波蘭、荷蘭、南斯拉夫等地。他贊成沒收被佔領國家的工礦企業,因此又控制了許多礦山、高爐。到1943年,克虜伯帝國直接或間接僱傭的人員已達20萬,為德國軍隊製造大炮、裝甲車、坦克、潛艇和各種輕武器。
戰爭開始後,克虜伯工廠的德國工人上了前線,代替他們的是來自歐洲各國的戰俘,其中蘇軍戰俘就達1.5萬。從1943年起,克虜伯又開始大量使用遭流放的猶太人,在集中營附近建造工廠,戰爭結束時,「克虜伯奴隸」多達10萬人。這些人的處境悲慘,在埃森,他們是在鋼鞭的抽打下去上班的,即使有盟軍飛機來轟炸,他們也不能離開工廠......在後來的紐倫堡審訊中,克虜伯對此供認不諱,他還大言不慚地對審問他的人說∶「在克虜伯家族的巨大遺產中,這間囚室是屬於我的那一份兒。」
他於1948年被判處12年監禁,罪名是「反人道、掠奪被佔領地區和陰謀反對和平」,他的工廠則交由英軍接管。
冷戰開始後,美國和英國想重新武裝德國,「使之成為新的利劍」,克虜伯因此又成為這種新的「現實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1月31日,克虜伯跟60位囚犯一塊被釋放。他在監獄中待了不足4年。
他一回到埃森就重整家業。1952年10月,他跟佔領當局簽訂協議,解決了克虜伯公司的命運問題。他的所有重工業、礦山和鋼鐵生產企業都轉讓給一個公司,由它負責出售;克虜伯則保留在造船、卡車製造和機車製造部門的股權;作為對其出讓產權的補償,克虜伯獲得補償金2.5億法郎。
不出10年,克虜伯帝國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員已多達11萬,年營業額達到15億美元,躋身歐洲十大企業之列,經營范圍包括造船、成套設備、橋梁建築、化工、紡織、塑料、水處理、煉油和核反應堆。
克虜伯帝國的復興終究只是曇花一現。戰後歐洲涌現出一大批受美國經濟思想影響的新型企業家,過去的一套落伍了,克虜伯帝國末日的鍾聲已經敲響。
到60年代中期,克虜伯集團共欠下263家銀行共計10億美元的債務,它陷入了無力償債的境地。
1967年,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幾年之後,克虜伯集團垮台了。不過,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沒有親眼看到這個結局,他於1967年7月30日在埃森去世。

⑽ 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為何這么偉大

我覺得這是因為他這個人是在這一行業的第1人,所以說他非常非常的偉大。

閱讀全文

與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