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光英的個人履歷
1938年至1942年在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學習。1942年至1943年任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助教。1943年至1949年任天津近代化學廠廠長。1949年至1956年任天津近代化學廠廠長(1954年公私合營),天津利生針織廠廠長,天津市工商聯秘書長。1956年至1980年任天津針織品織造公司經理,天津市工商聯副主委兼秘書長,中華全國青聯副主席,天津市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河北省主委、天津市副主委,全國工商聯常委、河北省副主委、天津市主委。1979至1982年任天津市副市長。1980年後任天津市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天津市副市長,第三屆民建中央副主席、天津市委主委。1982年調北京任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1983年組建光大公司,並任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光大實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名譽董事長,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名譽會長、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副主席。1988年4月當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8年12月當選為第六屆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副主席。1989年離開光大公司。1990年12月當選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3年10月被推選為全國工商聯第七屆執委會名譽主席。1995年10月起任中國國際科學和平促進會會長。1995年11月起任首屆中華慈善總會名譽會長。1995年12月被推選為第六屆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副理事長。1996年3月任首屆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副理事長。1997年5月當選為中華海外聯誼會第一屆理事會名譽會長。1997年11月當選為全國工商聯第八屆名譽主席。1998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8當選為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鑒名譽理事長。1999年7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1999年10月被聘為中國紅十字會第七屆名譽副會長。 1986年在香港獲比利時國王授予的皇冠勛章,同年獲美國馬里蘭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② 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的影響
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的成立,引起海內外人士的普遍關注,已有不少社會賢達慷慨捐贈。從1994年起,根據捐贈者的意願,該會增設了「少兒京劇發展專項基金」和「梅蘭芳博士藝術發展專項基金」。
該會成立以來,主辦過兩屆「中國京劇之星推薦演出」,組織「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多次赴澳門、香港、台灣及內地巡迴演出,多次參與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主辦的中國京劇藝術節,主辦「藝術院校京劇表演專業中青年教師教學交流展示」、向戲麴院校的優秀學員頒發「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獎學金」等活動。在聯絡海內外、境內外人士關注與支持京劇國粹的繼承與發展,讓京劇藝術走出去,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多年來為振興京劇、繁榮京劇、培養京劇後繼人才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績已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基金會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與朋友繼續給予基金會大力支持,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繁榮京劇做出貢獻。
③ 張火丁為何會有「梨園第一人」之稱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人們對於一些戲曲方面的關注度確實還是比較高的,雖然我的小時候還是很不喜歡看的,但是到了大了之後,其實感覺還是比較有意思的,而今天我們講述的一個人就是張火丁,為啥她會被稱之為是「梨園第一人」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她是第一個在人民大會堂開演唱會的演員,並且十分的成功!
對於張火丁老師的貢獻,其實完全都不能用語言來形容了,她真的是帶領著一代人走向了一個對於京劇的一個了解與深入,對於張老師來說卻是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正是這樣的一個老藝術家,足以撐得起「梨園第一人」的稱號!
④ 劉吉典的個人榮譽
1994年文化部藝術局、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中國京劇院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兩次「劉吉典戲曲音樂研討會」,會上向劉吉典頒發了全國戲曲音樂界最高獎項——「孔三傳獎」。
劉吉典晚年仍牽掛著戲曲音樂的明天。每天看書、聽音樂,醞釀著下一步的研究計劃。
誕辰:1919年,農歷己未年
⑤ 張火丁的榮譽展示
1、2007年元月,在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了個人京劇交響獨唱音樂會,成為唱響大會堂的梨園第一人,這是大會堂建立以來首辦中國京劇院演員的個人獨唱音樂會;
2、2005年,首演的京劇電影程派《江姐》榮獲「國粹傳承大獎」;
3、2005年,入選《中國京劇百美圖》;
4、2002年6月21日,領銜中國京劇院《江姐》劇組赴德國科隆參加世界藝術節的演出引起轟動,並首創京劇程派現代戲走出國門的紀錄;
5、2002年初,首演的京劇程派《江姐》,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寶石影業公司、北奧廣告公司拍成京劇電影,這也是京劇程派現代戲首次上銀幕;
6、2001年,青年京劇展演榮譽獎,文化部頒發;
7、2000年,優秀青年專家、傑出青年、高級專家稱號,文化部授予;
8、1999年,舉辦了接連三場的個人專場演出,並榮獲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9、1996年,獲全國現代戲交流演出表演獎、「五個一」工程表演獎;
10、1996年,成為第二屆「中國京劇之星」,由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推薦;
11、1994年,成功舉辦了首場個人專場演出;
12、1992年,獲全國青年京劇團、新劇目匯演表演獎。
⑥ 第一屆中國京劇節是哪幾個單位舉辦的
時間:1995年11月17日——24日
地點:中國·天津
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
承辦:文化部振興京劇指導委員會、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
中國文化報社、中央電視台、天津市文化局
協辦:天津市文聯等
相關資料
這屆京劇藝術節共有17台節目參加演出。其中有10台參評新戲,兩台港、台、新加坡名票演出劇目,三台祝賀演出劇目。
評獎結果:
程長庚金獎:《曹操與楊修》(上海京劇院)獲獎金20萬元;
程長庚銀獎:《徐九經陞官記》(湖北省京劇團)獲獎金15萬元;
程長庚銅獎:《石龍灣》(山東省京劇院)
《岳雲》(天津青年京劇團)
《西施歸越》(江蘇省京劇院)各獲獎金10萬元;
程長庚演出獎:《狸貓換太子》(上海京劇院)
《高高的煉塔》(吉林省京劇團)
《水西遺恨》(貴州省京劇團)
《金谷園》(山西省京劇院)
《長劍魂》(江西省京劇團)各獲獎金1萬元;
示範演出獎: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趙氏孤兒》
天津青年京劇團《秦香蓮》;
組織獎:組委會天津工作委員會。
祝賀演出劇目(不評獎):
《穆桂英掛帥》(李尤婉雲主演、李和聲操琴、譚元壽、
王樹芳、劉長瑜等助演)
摺子戲專場:《轅門射戟》、《玉堂春》和《望江亭》
(港、台、新加坡名票錢江、程梅華、章寶明等)
《楊門女將》(中國京劇院)
《聖潔的心靈》(北京京劇院)
《鐵籠山》、《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天津京劇
⑦ 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的理事成員
現任理事長是第11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京劇院藝術指導、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
⑧ 戲曲面臨的最大危機是什麼
戲曲面臨著危機,這是不容迴避的事實。有研究者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戲曲面臨的危機可謂是內憂外患,已被認為是「全面的、深層次的、整體的行業危機」。這種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辦戲曲劇團數量的銳減;二是戲曲演出場次快速下降,觀眾人次銳減;三是劇目生產能力急遽下降;四是人才斷層嚴重,戲曲劇種消失。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20世紀60年代初,全國尚有367個戲曲劇種,其中包括50多個新產生的劇種,而目前,全國尚在演出的劇種僅存二百多個,有的上演率還極低。
造成戲曲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原因有三個。
1、戲曲的表演形式與觀眾的審美習慣改變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在農耕時代,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人們最重要的文化活動就是看戲。那時候生活節奏慢,人們有時間在劇院靜下心來欣賞戲劇表演。在鄉村,逢年過節或者農閑的時候,稍微富裕一點的地方,就搭戲台,請戲班子來唱戲。因為經常看戲聽戲,很多文盲都會哼一些戲曲唱段。到了工業經濟時代,隨著廣播電視的普及,加之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習慣於看節奏快的電影或電視劇,包括相聲、小品等,對戲劇的興趣逐漸減弱,以致完全消失。因為戲劇的節奏太慢,人物的語言表達、心理活動很多都是通過唱來實現的,一段唱詞唱完需要好長時間,觀眾很不習慣,難以接受。還有,劇中人物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有講究,很多是程式化的,也花時間,觀眾也沒有耐心。久而久之,相當一部分觀眾與戲劇漸行漸遠。唱戲是給人看的,沒有觀眾了,或者說觀眾少了,戲曲的危機就出現了。劇作家魏明倫認為:「世界戲劇時代已經不是莎士比亞的輝煌時代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成了以斗室文娛和居室文娛為主,以廣場文娛為輔的時代。」所以,「『台上振興,台下冷清』是普遍的現象。」
2、戲曲創作不能與時俱進,觀眾認可度低
很多劇種都有自己的保留劇目,不管到哪裡都是那幾出戲,戲的內容非常陳舊,觀眾不喜歡看。有的劇團也搞創作,創作的題材要麼古代要麼現代。因為古代離當下比較遙遠,很多人對歷史題材的戲劇不感興趣。如果寫當代題材,那些搞創作的又不願意深入生活,閉門造車,創作出來的作品缺乏生活,不接地氣,喪失了對百姓的親和力,愈來愈不親民,觀眾不認同,當然就不喜歡看了。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創作出的戲劇人物高大上,人物被符號化、概念化了,與人民群眾真實的生活有很大距離。有人認為,現在的戲曲創作和表演,基本以文人戲劇的架構操縱民間戲曲的形式,不倫不類,民間智慧、民間情趣消亡了,民間庸俗倒還存在,誰看了都不舒服。
3、戲曲人才越來越少,各種類型的戲曲劇團生存與發展舉步維艱
戲曲人才匱乏在所有的劇團都存在。主要原因還是戲曲觀眾少,劇團經濟效益差,招不到優秀人才,也留不住優秀人才。有些本來是劇團的名角、頂樑柱的,因經濟等其他原因跨界去當主持人,當歌手,當影視演員。人才流失嚴重,劇團的生存與發展就更加艱難。有記者2014年對河北省戲曲人才狀況進行過調查。調查表明,2014年,河北省市縣兩級院團在崗人數3881人,其中,50周歲以上726人,35-49周歲1501人,20周歲以下僅141人。記者發現,很多院團正在成為「夕陽紅」團,像廊坊市評劇團,演職員平均年齡55歲;石家莊市青年評劇團在崗在編演職員中50歲以上佔比近60%;唐山市演藝集團所轄5個團,在崗在編人員僅剩180餘人且年齡老化。
培養戲曲人才的學校也同樣存在人才匱乏問題。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曾組織有關京劇藝術家、教育家赴京津滬冀魯等地,對京劇中專及戲曲專業教育現狀進行專題調研發現,目前戲曲教育有「三缺」的現象,即缺少技藝頂尖全面的藝術人才,缺少大師級的老師,缺少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即便學校培養了戲曲人才,學生畢業後到劇團工作的很少,很多都改行做其他工作去了。
以上三方面的問題是導致戲曲危機的重要因素。關於戲曲怎樣走出危機,不少有識之士進行過探討,他們呼籲政府重視,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這些見解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戲曲要走出困境,擺脫危機,關鍵是要自身改革,特別是表演形式要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革,不要擔心改了之後不倫不類,把傳統丟了。必須明白,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今天所有的劇種同樣是發展變化而來的。比如黃梅戲、評劇等,都來自窮人乞討時的歌唱。在進行戲曲改革的同時,要採取措施培養觀眾,讓觀眾適應並喜歡改革後的戲曲,有了觀眾,戲曲的振興就有希望。
戲曲危機不等於戲曲走入了絕路,只要創新思維,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戲曲就能走出困境,再創輝煌!
⑨ 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的業務范圍
接收贊同該會宗旨的企事業單位、社團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自願捐贈的資金和實物;負責管理好和使用好各項捐贈的資金和實物;提供有利於振興京劇的資助;主辦或參與舉辦符合該會宗旨的有關活動。
⑩ 五小程旦的李海燕
李海燕,女,河北秦皇島人,1964年生於山海關,著名京劇演員,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現為國家京劇院二團團長、文化部青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中國戲曲學院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
1977年考入河北省唐山地區戲曲學校,開始從事京劇藝術。1980年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從師於李文敏、李喜鴻、周金蓮、劉秀華、佟熙英、張玉英等。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她演出了一大批京劇傳統劇目《賀後罵殿》、《紅鬃烈馬》、《朱痕記》、《竇娥冤》、《荒山淚》、《鎖麟囊》、《三擊掌》、《孔雀東南飛》、《拾玉鐲》、《鐵弓緣》、《盜仙草》、《十三妹》、《戰金山》等。高挑頎長的身材,舒朗清秀的容貌,恬靜內斂的氣質,是李海燕舞台韻致的奪人優長, 1987年參加全國首屆青年電視大賽榮獲「最佳表演獎」。
199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為師,系統的學習了程派藝術,學習並演出了《六月雪》、《英台抗婚》、《玉堂春》《陳三兩爬堂》等一批優秀劇目。
李海燕嗓音寬亮悅耳、唱腔韻味純正、演技細膩生動、身段優雅流暢、扮像清麗嬌柔,為程派藝術傳人中的佼佼者。1999年在《戲劇電影報》「梨園周刊」舉辦的全國「評說五小程旦」的活動中,榮登「五小程旦」榜首。2001年,李海燕從「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班」畢業,創作演出的《杜十娘》參加第三屆「京劇節」,榮獲「優秀表演獎」。2005年被上海東方電視台授予「東方戲劇之星」稱號。
2010年,被任命為中國國家京劇院二團團長 1991年被文化部評定為一級演員。
1994年從唐山市京劇團奉命調入中國京劇院。
1997年第五屆中國戲劇節榮獲主角演員獎。
1998年榮獲中國戲劇大獎「梅花獎」。並同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學習。
1998年榮獲文化部優秀專家光榮稱號。
1999年在《戲劇電影報·梨園周刊》全國「評說五小程旦」活動中榮獲「五小程旦」之首。
2001年獲第三屆「京劇節」榮獲優秀表演獎。
2005年獲得上海東方電視台「東方戲劇之星」稱號。 程派青衣張火丁,1971年生於吉林白城,自幼酷愛京劇。15歲時棄評改京,獨闖京城求藝,啟蒙老師王蘭香。1986年考入天津戲曲學校京劇科,工青衣。1989年畢業後考入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師李文敏學習程派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1993年,張火丁正式拜師程派傳人趙榮琛,成為關門弟子;得其真傳,她先後向趙榮琛學習了程派名劇《荒山淚》、《鎖麟囊》、《文姬歸漢》、《紅鬃烈馬》和《春閨夢》等戲,又系統學習了程腔的咬字、發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領,受益匪淺。
張火丁天賦極佳,學戲扎實,悟性好,深得程派藝術的精髓,藝術功力大長,台上頗有光彩,她主演的《鎖麟囊》,行腔低回婉轉,起伏跌宕,節奏鮮明,獨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豐富多彩,處處傳神。受到內外行的一致贊賞。
現為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青聯委員,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理事。 1995年,張火丁調人中國京劇院,先後塑造了《北國紅菇娘》之楊貴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絕路問蒼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評。1996年被中國京劇基金會評為第二屆中國京劇之星。
1999年底,她舉辦個人專場演出,全面展現其藝術才能,獲得成功。年輕的張火丁唱、念、做、舞頗具大家鳳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純正、深沉、凝重、幽遠的個性。張火丁是程派傳人中的佼佼者。 1991年獲得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熒屏獎
1992年獲全國青年京劇團、新劇目匯演表演獎
1996年獲全國現代戲交流演出表演獎和「五個一」工程表演獎
1996年被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推薦為第二屆「中國京劇之星」
1999年榮獲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1999年,《戲劇電影報·梨園周刊》主辦「評說五小程旦」活動。李海燕、張火丁、遲小秋、李佩紅、劉桂娟榮獲「五小程旦」稱號
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優秀青年專家、傑出青年、高級專家稱號
2001年獲文化部青年京劇展演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