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庸論語的作者簡介
王財貴,一九四九年四月十日生,台灣省台南縣山上鄉人。台南師專五八級畢業,台中市逢甲國小教師;師事掌牧民先生;台灣師范大學國文系六八級畢業;師事儒學大師牟宗三先生;師事書法家王愷和先生;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學教師;香港新亞書院哲學系研究所研究;台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七十八年畢業;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八十五年畢業;東海大學人文系兼任講師;雲林技術學院兼任講師;國立台北師范學院兼任副教授。現任:國立台中師范學院語教系專任副教授、台灣漢學教育協會理事長、鵝湖月刊社編審委員、美國科技教育協會研究員、華山講堂讀經推廣中心主任、華山書院院長、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籌備處召集人。
⑵ 臨沂大學是幾本怎麼樣
是二本 臨沂大學是國家設立、山東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學校[1]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臨沂市,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濱海地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創建的濱海建國學院。2003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發文批准以臨沂師范學院為基礎籌建綜合性臨沂大學。2010年12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臨沂大學。學校恪守「為沂蒙服務」的辦學宗旨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堅持用沂蒙精神育人,致力於培養地方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與老區發展共生共榮。現任黨委書記丁鳳雲;校長韓延明;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副院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亞太電動車協會主席陳清泉任名譽校長。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設有64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等9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4000餘人,辦學規模位居山東省省屬高校前列;現有專任教師19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4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1260人,外籍教師100餘人。學校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教學科研設備、圖書、網路資源,1000萬元引進國內外一流課程,1000萬元用於師資和管理人才培養,教學條件實現了多媒體化和網路化;教學實驗設備總值2.6億元,生均設備儀器值超過7000元,超國家標准40%;實驗室60多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300多個;館藏紙質圖書400萬冊、電子圖書300萬冊。 學校佔地面積7600畝,校舍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資源共享的時代潮流,是目前國內設計最先進、面積最大的園林化、生態化、數字化校園。圖書館、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是目前國內高校建築面積最大的專業教學科研樓體之一。 學校以學生就業「出口」為導向,實施開放辦學和國際化辦學方略,發揮課程建設的核心帶動作用,率先進行大學新課程改革,構建了以工具課(外語和網路)、基礎綜合素質課、專業方向骨幹課、實踐技能實訓課、職業生涯設計(畢業論文和設計)為主體的大學新課程體系,建立了應用型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學校每年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獎勵、資助優秀學生,學生受獎面高達40%,獎學金最高額度每人每年15000元,並為出國留學的優秀學生提供全額獎助學金。本科生考研率超過50%,其中80%以上考入北京大學等「211工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社會滿意率達到97%。學校於2008年6月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2005、2009年兩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校堅持體制創新,較早引入並實踐 「大學經營」理念,在內部管理中強化成本效益和投入產出理念,建立全成本核算經營機制,相繼實施了「扁平化」和以「工作職責項目化、業績考核指標化、崗位管理契約化」為標志的「主管制」 管理體制改革,極大地提升了辦學效益,實現了學校資產和辦學資源的良性運行。 學校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法國、印度等國家的48所高校和山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50多所高校建立了互換學生留(訪)學關系,全面開展學生學分互認和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學校設立的漢學、中國武術、中國民族樂器、中國畫、中國書法、國際經濟與貿易、翻譯學、藝術設計、工商管理、新聞學等專業招收國外留學生。
學校目前佔地面積6000餘畝,建築面積203.44萬㎡,另有61萬㎡正在建設之中。學校按照國內重點大學配置標准進行學生直接學習資源建設。教學條件實現了多媒體化和網路化。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9250萬元,建有55個實驗室。館藏紙質圖書348.98萬冊,中外文資料庫15個,摺合圖書241.67萬冊,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達到33399座,教學用計算機7963台,建有千兆光纖連接的校園網,體育場館面積達到12.79萬㎡。 學校設有14個二級學院、2個分校和1個附屬中學。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現設有64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等9大學科門類。學校現分大學新校區和西、北、雙月湖四個校區辦學,並附設國際交流、職業技術、費縣分校、沂水分校等多體制辦學機構。其中,設立全國唯一一個大學校園高爾夫球場。在省政府主導下,臨沂市政府承擔總投資26億元的新校區土地、建築等硬體建設,學校承擔師資、設備、圖書等軟體建設,共同籌建現代化的綜合大學。近幾年來,學校集中精力加強教學質量建設,使學生學習資源實現了異軍突起的跨越。本科教師隊伍實現了碩博化,教學實驗設備配置、圖書配置、教學多媒體配置超過國家標准,課程體系建設進入國家先進行列,教學資源建設成為全省唯一試點示範單位。 學校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建校以來,先後有劉導生、朱奇民、何樂三、王汝濤、張壽民、王小古、葛子和、綦敦玉、蔣紹椿、楊燕鈞、李伯齊、劉茂辰、王瑞功等省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在校執教。近年來,一批奮發有為、富有潛力的優秀中青年教師嶄露頭角。現有專任教師19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4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1260人,外籍教師100餘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5人,全國優秀教師7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15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山東省優秀教師20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學科帶頭人6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5人;有30人被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聘為博士或碩士生導師;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擔任該校名譽校長,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諾貝爾獎獲得者蓋蒂·謝克、兩院院士徐敘誽、薛群基、錢逸泰、薛其坤、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麥大維、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牧野篤等300餘人擔任兼職教師。 圖書館藏書:近400萬冊 碩士點:2個(目前與山東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培養研究生) 博士點:0個 外聘兩院院士:3人招生與就業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名列省屬高校第一名,本科生考研率達到50%以上,專科生升本率75%以上,本專科志願報考錄取率達到100%,本科生初次就業率超過85%。67年來,學校培養了16萬余名畢業生,校友遍布老區各條戰線和祖國各地。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6740人(其中本科生19994人、專科生6723人,成人脫產生6人,留學生17人),成人函授(業余)學生5328人,摺合在校生27521人。近三年文史和藝術體育類本科專業第一志願錄取率均保持在100%,理科第一志願錄取率近90%;本科就業率平均為92.48%。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務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等榮譽稱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級媒體,先後100餘次對我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管理體制改革和辦學成就進行了專題報道。學校每年投入實驗設備不少於5000萬元,圖書不少於1000萬元,國際引進課程不少於1000萬元,每年新增加博士(招收主體),碩士(急需特色專業)教師不少於200人。這些辦學質量投入指標均處於全國高校的領先地位。 學校實行全國招生,教師實行國內外招聘,辦學實行國際化聯合,高質量品牌大學的辦學目標正在扎實推進。
學校圍繞教學加強了學術研究工作。2000年以來,教師發表學術論文7000餘篇(部),專任教師人均學術成果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任課教師參加校級以上科研立項者佔76%,被《SCI》和《EI》收錄論文在全省新建本科高校中屬前列。承擔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00項。有380項科研成果和23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現有5個山東省重點學科,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山東省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18個校級重點學科,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8個校級本科品牌、特色專業。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教師主編、參編教材115部,其中13部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建成省級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68門。學校設有山東省市場與價格研究中心、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臨沂師范學院區域教育研究中心、山東革命根據地史料研究中心、王羲之研究所、資源環境研究所、化學化工研究所等28個研究機構。近三年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主持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42項,市廳級課題210項;獲得省部級、市廳級科研成果獎勵185項;出版學術專著66部;發表學術論文4836篇,被SCI、EI、ISTP收錄122篇;服務沂蒙項目661項。2010年11月26日,國家教育部批准同意臨沂師范學院更名為臨沂大學,同時撤銷臨沂師范學院的建制。 教育部在批復文件中指出,臨沂大學系多科性本科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臨沂大學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和管理,管理體制採取山東省直屬管理,臨沂市參與共建;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35000人。
臨沂大學理學院 理學院下設數學系、物理系、數理統計系3個系、1個公共數學與物理教學部,擁有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科學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方向)、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金融數學方向)6個本科專業和數學教育、物理教育2個專科專業。設有應用數學研究所和數學教育研究所兩個研究機構。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數學與應用數學,「十一五」省重點學科1個——應用數學,校級重點學科3個——運籌學與控制論、凝聚態物理和計算數學
2.文學院
創建於1958年,現有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編輯出版學4個本科專業,有語文教育、歷史教育、文秘、文化事業管理、出版與印刷5個專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1600名。教職工8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博士及博士後16人;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市級優秀教師5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文學院重視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建有山東省品牌專業1個(漢語言文學),校級特色專業1個(歷史學);山東省重點學科1個(辭書學)、山東省重點研究基地2個(紅色文化產業開發研究基地、沂蒙文學研究基地)。校級重點學科4個(中國古代文學、專門史、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設有應用寫作研究所、沂蒙文化研究所、山東革命根據地研究中心、孫子兵法研究所、臨沂方言與民俗文化研究所、王羲之研究所、歐美研究所等學術研究機構8個。
3.工學院
設有機電工程、車輛工程、土木建築工程三個教學系一個工程實踐教學部,現有設置招生的本科專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學;專科專業有: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汽車運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
4.商學院
商學院(國際工商學院)是目前臨沂大學發展最快、辦學規模最大、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品牌學院。 設有會計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旅遊管理6個本科專業及11個相關專科專業,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6094人。教師隊伍實力雄厚:專任教師13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6人,碩士學位教師和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90人。常年聘請10餘位外籍教師和外國專家及20餘位企業家主講核心專業課程。 學院設有基礎教學部、國際貿易系、工商管理系、會計系、物流管理系、旅遊與房地產管理系6個教學系部。現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區域經濟學」,設有山東省市場與物價研究中心、山東省物價系統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研究機構,區域教育經濟、魯南經濟、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3個校級研究所,企業咨詢策劃、商務培訓、經濟發展、儒商文化4個院級研究中心。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指導思想,全力打造學生成才的最佳平台。學院現設有國際貿易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物流實驗室、金融實驗室、ERP實驗室、旅遊管理實驗室、酒店管理實驗室等,設備總值2000餘萬元,配置標准達到重點大學水平。 歷經多年的發展,學院已形成了開放的辦學理念和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堅持教學為本、質量立院,走「校際合作、中外合作、校企合作」的開放辦學之路。自2006年起,同美國紐海文大學合作舉辦工商管理專業。由於良好的就業去向和留學條件,工商管理專業國際班在校生逐年增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中外合作辦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09年起,與山東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 學院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過硬的社會競爭力乃至國際競爭力、個性與人格得到健全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此,在做好經濟管理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強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打造學院的人才品牌。
5. 法學院
臨沂大學法學院設有政治系、法律系、公共事業管理系、社會工作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等四系一部。設有公司法實習室、犯罪心理實驗室、物證鑒定實驗室、法律診所、模擬法庭、健康人格發展研究室、法律援助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所;現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工作等五個本科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校級重點專業,法學專業為校品牌專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為校級重點學科。 建成省級精品課程一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校級創新精品課程2門。在研省級課題5項、市級課題24項、橫向課題27項。近三年有國家優秀教學成果2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省優秀社科成果獎6項,市廳級優秀社科成果獎18項。 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150餘人;專任教師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人,有博士、碩士學位的80人,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8.9%,高級職稱比例36.7%;山東省優秀教師1人,山東省高校教學名師提名獎1人,山東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人,臨沂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2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校級中青年教學標兵1人,校級青年教學能手6人,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
6.外國語學院
學院現有在校生2723人,其中本科生1807人,專科生916人。共設有英語(師范)、英語(經貿)、英語(翻譯)、俄語、朝鮮語、西班牙語等6個本科專業,英語教育、商務英語和空中乘務等3個專科專業;法語專業也將於2011年開始招生。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80人,其中專任教師164人(含外教37人),博士15人,碩士123人,教授11人,副教授34人,碩士生導師7名,絕大多數教師具有到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韓國等國家著名高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或出國訪學經歷。學院名譽院長、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袁博平博士,北京大學胡壯麟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王德春教授等18位國內外著名學者定期為本科生講授核心專業課程;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西班牙等國家的37名外籍專家為學生開設口語和外國文化禮儀課程。 2009年,以英語教學為主要訓練項目的語言綜合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的20多所高校開展學分互認、聯合培養學生、交換學生等合作項目,設立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特等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出國留學獎學金、國內訪學獎學金、創新創業獎學金、課程單項獎學金等獎學金項目,建立了完善的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等學生學習獎助體系。本科生就業率連續三年超過95%,專科生就業率90%;2010年外國語學院考研率51%,許多同學考取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北外、外交學院、復旦、北航、上外等重點大學研究生。俄語專業考研率71%;專業四級通過率100%。學生外語綜合應用能力強,連續兩屆獲山東省大學生英語口語大賽一等獎;「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山東賽區決賽一等獎16人次,二等獎33人次。
7.化學與資源環境學院
現開設有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地理科學、環境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和測繪工程臨沂大學化學與資源環境學院(1張)等7個本科專業和化學教育、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地理教育、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資源環境 與城市管理等6個專科專業。 8.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現設有生物科學、生物工程和農林科學三個系,設置動物醫學、園林、動物學、植物學、基礎教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制葯工程等7個教研室,現有生物科學(師范類)、生物技術、制葯工程、動物醫學、園林、食品科學與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設有生物教育、生物技術及應用、生化制葯技術、葯物分析技術、生物化工工藝、畜牧獸醫、動物防疫與檢疫、園林技術等8個專科專業,在校本專科學生2034人。學院現有教職工132人,其中專任教師116人,教授11人,副教授47人,博士32人,碩士73人,其中國外獲得學位7人,現有10位教師在讀博士學位,高職比達50%,碩博比超過88%。多年來,我院有20餘名教師到國內外著名大學(北京大學、英國、日本、韓國等)進行學術休假,聘請20名地方專家為我院外聘專業教授,15名國外大學教授為我院兼職教授,共同承擔我院地方應用課程和國際植入課程的建設任務。 我院秉承學校國際化和開放辦學的理念,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韓國江原大學、韓國淑明女子大學、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關學科或實驗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舉辦了中韓國際學術交流會、中韓農牧產業合作交流會、山東省師范類高校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聯席會。赴韓國、新加坡、美國、日本、捷克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考察交流。2005至2009年已推薦30名本科畢業生赴瑞典、英國、日本、韓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9.信息學院
設有計算機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和計算機培訓與測試中心四個教學部門,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等9個本科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通信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軟體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等專科專業。1個校級計算機應用技術重點學科, 1個計算機應用研究所,2個實驗教學中心,6門校級精品課程。 信息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辦學。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辦學。近三年來,從美國、印度引進長期外教3名;與美國、印度、韓國、瑞典等國家的多所合作高校開展學分互認、聯合培養學生、交換學生項目;引進微軟IT學院,信息學院學生可免費享用數百門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微軟課程,可申請全球通用的微軟工程師認證。2008年與印度SRM大學,2010年與印度尼赫魯科技大學、美國南密西西比大學簽署了學生赴印、赴美留學和教師互派協議。與印度尼赫魯科技大學合辦的軟體學院,2010年開始招生。信息學院本、專科生在校期間及畢業後可申請到國外合作高校進行專升碩、本升碩、碩博連讀
10.傳媒學院
臨沂大學法學院與傳媒學院
傳媒學院是學校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二級學院之一。現有本專科生在校生1911人,下設新聞系、廣告系、傳媒藝術3個系,擁有新聞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和廣播電視編導四個本科專業。 傳媒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不僅有一大批在教育界、傳媒界享有盛名、卓有成果的老教授,還有許多富於創新精神、實踐經驗豐富、站在學科前沿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已逐步建立了一支創新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師德品質好的師資隊伍,為進一步實現建設品牌學院、特色學院的戰略發展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截至2009年10月,我院共有教職工68人,正副教授20人,講師18人、另聘請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的30名知名教授、專家為學生授課。此外,學院常年聘用在傳媒業第一線工作的記者、編輯、播音員、主持人、廣告設計師和廣電編導人員擔任實踐課程教師。 近幾年來,我院教師先後承擔了山東省社會科學課題、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6項,市廳級科研計劃課題62項,教師共發表論文 3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26 部。攝制電視專題片、教學片30 多部(集)。其中長篇紀錄片《孟良崮》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獲「中國文獻紀錄片20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類經典作品獎、中央電視台長篇紀錄片一等獎、中國紀錄片學會長篇紀錄片一等獎。電視片《走進新時代》、《中秋奪城夜》、《霹靂撼天鎖》,《祖國不會忘記》,《偉哉,孟良崮》,電視連續劇《老神樹的子孫們》、《無悔的選擇》、《沂蒙法官》等在中央電視台和山東電視台播出。文獻紀錄片《沂蒙》、《沂蒙精神頌》、電視紀錄片《羅榮桓在沂蒙》獲得山東省五個一精品工程獎。 在第二屆「和諧中國」中國公益設計大賽、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朗誦大賽、全國第三屆「校園金話筒」山東賽區總決賽、全省廉政公益廣告創作評選活動、山東省第十一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大賽中獲獎50人次。
11.教育學院
臨沂大學教育學院
教育學院是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辦學單位。現有專任教師5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博士、碩士42人。有教育技術學、公共事業管理(師范類)、小學教育、應用心理學、藝術教育等5個本科專業和相應專科專業;設有教育系、心理系和教師教育中心三個教學組織機構。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高等教育學、校級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校級研究機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教師教育研究所,山東省教育廳臨沂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臨沂市心理學會等掛靠教育學院。
12.美術學院
設有美術學、藝術設計、書法學、動畫四個本科專業.美術學院以「服務沂蒙」為宗旨,根據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定位,努力造就一支走進課堂能上課,走出校門能服務的「雙棲型」師資隊伍,積極選拔培養服務沂蒙的首席專家,把為沂蒙服務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把教師推向市場,直接和社會接軌,為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美術學院先後成立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研究所,沂蒙民間工藝研究所。臨沂市人民政府命名的羲之書法學院得到了健康快速的發展,揭開了書法教學和研究的新篇章。 美術學院堅持對外開放,走國際化辦學之路,分期分批選派青年教師到俄羅斯、韓國留學深造和學術休假,並與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韓國新羅大學、水源大學、靈山大學、法國里昂藝術學院、波蘭華沙美術學院等多所院校合作,開通了出國留學直通車,開辟了國際化合作辦學的廣闊天地。
13.音樂學院
音樂學院現設有音樂戲曲和舞蹈表演兩個系和一個研究所,其中音樂戲曲系包含四個教研室,舞蹈表演系包含一個教研室。近年來,音樂學院辦學的國際化特色、沂蒙地方特色和服務社會特色日益鮮明,有力地促進了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提高。2008年、2009年音樂學院學生承擔了臨沂市大型歌舞《蒙山沂水》演出的主要任務,在為臨沂市打造文化名市作出了突出貢獻的同時,也從中受到了難得的技能實踐鍛煉。近三年來,學生參加省級各類音樂、舞蹈技能比賽獲獎達41項,公開發表論文26篇,參加市廳和校級科研項目達40餘人次,參加各類大型文藝演出50餘場(次),考研18名,出國留學38名,高質量就業率達到80%以上。 伴隨著臨沂市打造文化名市,音樂學院成立了「沂蒙地方音樂研究所」, 通過挖掘、搜集、整理地方音樂文化和引進臨沂地方戲如「柳琴戲」進課堂,開設「沂蒙地方音樂文化」課程等形式,培養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2007年6月,音樂學院組建「臨沂師范學院大學生民族管弦樂團」。學校撥款130餘萬元予以支持,學院聘請了中國歌舞團國家一級指揮楊春林為兼職教授,指導樂團排練。同時還聘請了省內外十餘名音樂專家對樂團成員進行排練與指導。2008年,樂團被山東省教育廳選為國家教育部「高雅藝術進校園」 山東省高校巡演樂團。樂團成立至今,已經面向學校和社會演出30餘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省內高校巡演3場,均獲得圓滿成功。 2010年,音樂學院將入駐大學新校區藝術中心,教學軟、硬體設施條件將進一步加強,特別隨著學校「應用型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的推行,音樂學院的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前程將更加燦爛輝煌!
14.體育學院
校園風景(20張)體育學院現設有體育教育系、社會體育系、體育藝術系3個系和公共體育培訓測試中心、體育實驗中心2個中心;在編教職工9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6人,博士研究生3人,在讀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42人,全日制在校生 1293人;優良的教學資源配置,能充分滿足專業、學科發展和教學科研的需要,大學新校區體育中心建築面積7.1萬平方米,包括大型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綜合教學訓練館和教學大樓等設施即將投入使用。 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突出,啦啦隊、健美操、體育舞蹈、木球隊、籃球隊,在國內外各種比賽中屢獲佳績。 學生考研、出國留學、高質量就業比例逐年提高,辦學效益和辦學聲譽不斷提升。2009屆畢業生考研過線 82人,錄取65人;董宜森成為我校唯一一名中國海外青年志願者,赴賴比瑞亞擔任國家乒乓球主教練。
⑶ 有兩個百度賬號,如何注銷其中一個賬號
網路用戶名只要注冊成功後就不能改動了,
也不能注銷了。
如果不喜歡,
可以重新注冊一個。
賬號注冊後是終生使用的!因為用戶名就是你的注冊身份證,
也就是說相當於戶口上的身份證號碼
------------------------------------------------------------------------------
需要和你說明的是、
現在網路更新改版後、注冊網路賬號只能用手機或郵箱。
新注冊的用戶賬號,可以又一次修改用戶名的機會。
在你注冊後可以設置用戶名。
你新注冊賬號在登錄網路知道後,隨便打開一個問題,
就可以在面頁右上角修改你的昵稱了,
這時你可以把你新注冊的的郵箱或者手機賬號修改成你喜歡的賬號名就OK了。
特別注意的是你一定要想好再進行設置修改,
因為你的用戶名在這里一旦設置修改了、今後就再也不能有任何變動了、
你的終身賬號就由此一直使用下去了。
⑷ 漢學教育指的是什麼
現在的漢學教育所指的就是國學。國學泛指中華傳統文化及學術,對於人的修身養性是有很大幫助的,當然對於孩子的性格習慣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傳統都是值得去學的,還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好的方面。可以看一下我們,興趣培養板塊,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來負責講的。
⑸ 山東漢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東漢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5-09-18在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青年東路10號省美術館辦公樓201。
山東漢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102MA3BY4MY7R,企業法人韓金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東漢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山東漢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⑹ 如何成為一名讓人敬佩的老師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
湖南常德市一中 楊智慧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上午好,受校長室委託,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如何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這個話題,以此來共勉,談不上什麼報告,只是和大家交流,不當之處,還望大家多多諒解。
尊敬,就是尊崇敬重。自古以來,教師就應該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我認為,「為人師表」本身就是一種境界,更是為人師者一種自覺自發的行為。現在,人們把「教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表現出社會對教師職業的美好期待。今天,我們怎樣不負眾望,在這光榮的百年名校里,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呢?我想從四個關鍵詞入手,來談談我的感受。
第一,要淡泊名利。我覺得淡泊名利是高尚人品的第一步,也是成就事業的第一步。唐校長要求學生「修一等美德」,何況不是對我們為人師者的要求呢?「一等美德」有著非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也是我們師德師風建設的主調,我說不出什麼新意,只想和大家談談我對淡泊名利的些許感受。
近來,隨著各種機緣,我接觸各地的教書同行越來越多,越深深的感受到,我已經嚴重落伍了。好多老師都在竭盡所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方設法讓自己先富起來:人脈資源豐富者,鑽營「招投標提籃子」工程,號稱一筆業務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抵得上我教書好多年的工資;家有幾許積蓄者,投資門面,投資高利貸,賺得的回扣也比我工資強;伶牙俐齒者,做著各種實驗,用那張「把稻草說成金條的」嘴巴,來推銷「安利」,推銷「完美」,由直銷員步步升級,成為兼職的經理,推銷的收獲也遠遠在工資之上;安守本分者,不忘教學之本,招幾個學生,來點學科輔導,賺一點家需之用,或者也能發點小財,實在是不能望其項背。
可我一直在想,如果普天下的教師都成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世俗者,都「身在曹營心在漢」,蠅營狗苟,追名逐利,那麼,讓我們仰望的大師去哪兒了?
我不禁想起了今年103歲的 楊絳先生,她是著名學者、翻譯家和作家,也是一代學人錢鍾書的夫人。她現在一直孤居在北京三里河一套老式房間里,過著非常簡朴的生活,傢具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這套房也是「文革」結束後的1977年,胡喬木給他們分配的套間。當然,作為著作等身的文化名人,不會沒有錢,2001年9月,楊絳依照和錢鍾書生前商量的意見,在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獎勵那些嗜好讀書的貧寒子弟,並且將錢楊作品的財產權利全部交給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獎學基金現在已近千萬元了!楊絳依然故我地寫著溫情文字《我們仨》,以拷問人生的筆調寫著《走到人生邊上》,以「准備走」的淡然心態發表百歲感言,以滿腔的憂憤捍衛著錢鍾書的隱私遺稿。這就是清淡人生的楊絳,也是高貴人生的楊絳。
當然,我們做不了大師,只不過是一名平凡的教師,我們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我曾經為《常德日報》寫過一篇題為《關於有償家教的冷思考》,公開提出「做一個有良知的有償家教者」的主張,我想,只要有償家教合情合理合規,又何嘗不可呢?我們學校對有償家教行為有著明確的規定,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希望大家始終堅守這一底線。但是,每次師德師風民主測評,學生對有償家教行為都有所反映,上學期又有學生反映有4位教師超規定補課,如果哪一天,你的蠅頭小利,讓家長和學生們開始鄙棄你,要想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可能就是天方夜譚了。
第二,要學識淵博。毫無疑問,教師是知識分子群體。作為百年名校的教師,個個是有才有識的,不然,何以在這里立穩腳跟?不過,在這里,我又想和大家說一個我敬仰已久的大師——陳寅恪(有一種讀法讀que)。
陳寅恪出身名門,在國外游學十多年,先後在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國著名高校留學,具備有閱讀十幾種文字的能力,學成「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學問,是集文、史、哲之大成的鴻儒。五四學生領袖,著名學人傅斯年曾這樣評價他:「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歸國後,受聘於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為「清華四導師」之一,因為他學識的淵博,許多名教授如朱自清、馮友蘭、吳宓、北大的德國漢學家鋼和泰等都風雨無阻地聽他的課,被人譽為「教授之教授」
陳寅恪博學多才,宗教、歷史、語言、人類學、校勘學等均有獨到的研究和著述,敢於接受挑戰,不斷更新知識,非普通教授和學者所能企及的。傳說,他曾坦然宣告「四不講」:「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縱觀古今,我們想想,天下之大,能做到這「四不講」中任意「一不講」的有幾人呢?如果我們為人師者,能做到其中任何「一不講」,稀世名師也當之無愧,豈止受人尊敬呢?
遠的說了,我想再說說我們身邊的成程老師。我們都知道,成程老師是我校一位非常有影響的教師,去年被評為湖南省首批正高級教師。他就是一位博覽群書、文理兼通的讀書人,我常常和他一起散步,交流讀書心得,他作為知名物理教師,和我談的最多的還是國學和文學,孔子,老子,莊子,易經甚至佛經,他讀出了其中的精髓,給我詳盡闡釋,甚至常常出口能誦,一大段一大段的,我作語文教師的,自嘆不如,不禁想攛掇他開國學選修課,成為我校第一個理科教師開文科選修課的人。這樣博學的老師,你說,能不讓人尊敬嗎?
第三,要形象文明。教師是傳播文明的使者。使人文明,自己必先是文明人。社會對教師這個群體,期望值比較高,要求也比較嚴,特別喜歡拿教師這個職業來說話。教師的言行失當,常常會被各種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引起社會非議,嚴重有損教師的光輝形象,這樣的教師與受人尊敬肯定是無緣的。
莎士比亞曾說:「人類是個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形象,多麼優雅的舉止,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像一個天使。」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就是人類文明的形象大使,就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意識,他的學識風范,他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應符合「聖賢」的規范。所以教師的社會屬性要多於自然屬性。教師角色的社會化、公眾化,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師的發型、衣著、穿戴等等都要有教師規范和特點,不得隨意化,講究端莊大方,自然得體;教師的談吐,態度要誠懇、親切,用詞要文雅,規范,不誇大其詞,把握好分寸;教師課堂的站姿、坐姿、走姿等等,也要求立足表現教師氣質和風度;教師不應該參加打牌賭博等不健康的娛樂活動,在細節上還要遵守諸如不在學校等公眾場所吸煙、上課不接手機等規定……教師的文明形象,也有很大的實踐空間,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我們學校的李子絨老師被學生們親切地譽為「優雅姐」,或許就是學生們對教師由衷的敬意。百年前,在浙江第一師范,也有這樣一位教師,他的教師氣質讓學生們仰望:莊重的儀表,良好的教養,得體的舉止,優雅的談吐,恰如其分的禮節。有人譽為他是中國最後的真正貴族,他的父親是天津著名鹽商,富甲一方,他是典型的「富二代」,但是他富而不驕,他父親還是飽讀詩書的「進士」,足以蔭庇子孫,他又成了典型的「貴二代」。他是中國罕見的藝術天才,開創了中國藝術史上的23個第一,他培養了劉質平、豐子愷、潘天壽、李鴻梁等著名藝術家,他就是後來出家專攻律宗成為一代宗師的弘一大師李叔同。
李叔同日本留學歸國後,來到浙江兩級師范學堂(1913年改名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圖畫和音樂。在浙江一師學生們的眼裡,李叔同老師是「溫而厲」的。有學生上音樂課時吐痰到地板,課堂上李叔同似乎沒有發現,等到下課後,李叔同叫來這學生,用輕而嚴肅的聲音警告學生下次不要這樣,說完之後,還微微給學生鞠了一躬。或許是這種氣質的吸引,或許是這種文質彬彬教育方式的感染,許多學生真誠地愛戴他,敬重他,喜愛他的課堂,因而對藝術產生了極濃厚的興趣,在浙江一師出現了少有的「藝術熱潮」。
學生因為喜愛某個教師,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樹立自己的發展方向,甚至在這個領域做出成就,這就是教師的魅力,這樣的教師誰能不尊敬呢?
第四,要愛生如子。近幾年,由於各種原因,我校生源嚴重下滑,優質生源有限。於是,就有很多教師學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太,天天哀嘆社會是「一代不如一代」,學生是「一屆比一屆差」,有教師甚至直言,學生蠢,學生傻,蠢得像豬,傻得像驢,說起來,這都是對學生人格的不尊重。其實,在學生面前,我們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我們只不過是某個專業的先知者,盡管我們專攻一科,若做起高考題來,我們也不一定能贏過學生。
愛生如子,有一個內涵,「孩子還是自家的好」,我們要用賞識的態度看待學生,要多寬容學生的不足,鼓勵學生跳起來摘桃子,要寬嚴有度,要公正、公平的看待每一個孩子。我們的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不是做題的機器,有的成績不好,但心地善良,有的不善言談,但實實在在,有的學習優秀,但心胸狹窄,有的理科學習好,文科則不行,有的文科學習好,理科又偏差,有的家庭富裕,卻心高氣傲,有的家境貧寒,卻能吃苦耐勞……面對這些稟賦不同、個性相異的學生,我們要不偏不倚地對待,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有的老師甚至還用勢力的眼光看待學生,家長有權有勢,和老師交道多,就臉上寫滿高興,家長不和老師聯系,學生榆木腦袋,就滿眼厭惡,更有的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任意挖苦學生,不積口德,把教師的美好形象毀了,尊敬何來之有呢?
「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宣言。
1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這所學校是陶行知創辦的成績最大的學校,學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難童,對學生不收學費和生活費,因而經費非常困難。有人問陶行知「你何必背著石頭過河呢?」,陶先生說「我背的不是石頭,是愛人」。這種「愛人」的精神,與孔子「仁者愛人」的傳統精神一脈相承,這是對學生無私的愛,更是對學校、對教育事業、對勞動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的愛。
陶先生有四個字「愛滿天下」。重慶育才學校開辦後,陶行知想起此前在漢口一所臨時保育院的見聞。他在那裡看到一名害癩痢頭的難童正在指揮小孩們唱歌,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能力,而且十分聰敏。當即,與陶行知一同考察的任光教孩子們唱他新譜的歌曲《高粱紅了》的開頭幾句。隨後便問:「誰能用譜把它記下來?」沉默了一會兒,又是這個癩痢頭難童舉起手來,他准確地把剛唱的兩句歌曲的旋律寫在黑板上,任光感到很驚喜。陶行知認為,難童中,確實有許多天才兒童,只是這些幼苗缺少陽光、雨露。開辦育才學校就是為國家民族選拔人才幼苗,從難童中挑選有特殊才能的兒童加以特殊培養。
陶行知發現那個害癩痢頭具有音樂天才的難童沒有選上,便找來負責招生的老師,向他介紹這個難童的特徵,要求無論如何要把他找到。後來,招生老師經多方打聽才知道這位小朋友叫陳貽鑫,在大田壩第一保育院。原來,育才學校招生時,陳貽鑫正患瘧疾,所以錯過了機會。陶行知知道此情況後,即刻寫信給該院院長,請他派人把這個難童送到育才學校來上學。院長派了老師,帶著陳貽鑫翻過金劍雪山,渡過嘉陵江,經北碚到北泉,交由一位育才學校的老師護送到古聖寺。陶行知見到他十分高興,安排他到音樂組學習,還寫信告訴遠在新加坡的作曲家任光:「你在漢口賞識的禿頭小朋友已經由我們迎接來了。」
漸漸長大的陳貽鑫,因害癩痢頭情緒低落。陶行知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曾專門請皮膚病專家給他治療,但效果不明顯。後來,陶行知聽說距重慶一百多里的榮昌縣,有一位劉醫生擅治此病,於是就拜託馮玉祥將軍邀請劉醫生來校為陳貽鑫治療。治療期間,陶行知來到學校親自為陳貽鑫熬葯。在陶行知的關懷和精心照顧下,陳貽鑫光禿的頭上終於長滿了黑發,成為一位身材頎長、眼睛聰慧、充滿自信和音樂才華的英俊少年。後來,這位陳貽鑫成長為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國內知名的音樂家。
陶行知是著名教育家,留下的教育故事很多,這個故事,讓我們讀懂了陶行知的愛生情懷。如果我們能愛生如此,誰不尊敬我們呢?
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是一種高境界的追求,也是我們大家要努力的方向之一。我說的這幾個關鍵詞,只是其中很淺近的一部分,掛一漏萬了。當然,教師要受人尊敬,還要有高尚的品德、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教藝、寬廣的胸懷、敦厚的個性等等等等,不是幾十分鍾說得清,道得明的,再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上這些話,或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只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
耽誤大家時間了,謝謝大家。
⑺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漢學研究院是個什麼樣的機構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是面向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和世界各地公眾的公募性基金會。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中共中央統戰部,登記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⑻ 喜瑪拉雅基金會的漢學合作專案
1. 參與「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贊助海外漢學研究
自1997年起至1999年喜瑪拉雅基金會參與「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海外漢學研究, 主要合作項目包括:
(1)學術機構補助案;
(2)研究計劃案;
(3)編著出版計劃案,對象則遍及歐美與澳洲主要大學漢學學者。
1997年合作補助個案:
1.學術機構補助案
澳洲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hair in Chinese Regional Culture(with Emphasis on Taiwan)
2.研究計劃案
法國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France)
Religion and Societies in South China:The Mei/Lu Networks
3.編著出版計劃案
(1)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USA)
Modern 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
1945~A Translation Serie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aiwan Fiction and Poetry
(2)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SA)
Shitao, His Late Life and Art Tropologies of Modernity Painting
Around 1700, by Jonathan Hay
1998年合作補助個案:
1.研究企劃案
(1)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USA)
The Rise in Single Parent Families in Taiwan:Implications for Policy Development
(2)法國遠東學院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France)
Water Contro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n North China
(3)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 (UK)
Local Society and Government in the Qing Dynasty
(4)英國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UK)
The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 Database Expansion
(5)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Chines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Chinese Dialects in Southeast Asia, Hong Kong and Taiwan:Their Recent Development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2.編著出版計劃案
俄羅斯科學研究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Russia)
Chinese Statehood and Soviet Politics in China:The Period of the Pacific War, 1941-1945
1999年合作補助個案:
1.學術機構補助案Institutional Enhancement
(1)馬德里自由大學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 (Spain)
Development of an Official Degree in Chinese Studies
(2)澳洲麥克奎爾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Lectureship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and Medicine
2.研究計劃案
(1)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A Visual Sourcebook for Chinese Civilization
(2)法國高等應用研究學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France)
Divination, Science, and Society in Medieval China
(3)德國文化科學研究所Kultur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 (Germany)
Chinese Historical Culture: Annotated Sources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cal Thinking from the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3.編著出版計劃案
(1)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 (USA)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巴黎利氏大學Institut Ricci de Paris (France)
Le Grand Ricci (Le Grand Dictionnaire Francais de la Langue Chinoise)
2. 持續辦理〈中華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新意義〉系列學術研討會
〈中華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新意義〉系列學術研討會,系由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所推動的一項大型漢學計劃,自2000年9月1日起,以每五年為一期持續執行,預計每年召開二次學術研討會,探討中華文化的成就及其在二十一世紀所蘊涵之新意義。該計劃禮聘國立台灣大學黃俊傑教授與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李弘祺教授擔任計劃主持人,並敦請由中央研究院李亦園院士擔任義務顧問。
(1)、簡介
該計劃之擬定系著眼於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德澤深厚,是人類締造文明經驗里,一段輝煌燦爛的史詩。隨著人類文明進入第三個千年,全球經濟板塊的移動與重整,以及「全球化」價值影響的與日俱增。中華文化究竟應該如何與今日世界的價值銜接?並且貢獻於當前的世界?在二十一世紀絕對有重大的意義和需要!而中華文化在面對近代價值的挑戰時,如何找尋應變、努力創新,重新解釋中華文化的思想傳統,使得可以載負現代的價值?這種「世紀性」的課題是本計劃的研究重點。
該計劃因研究范圍廣袤,課題甚多,為求涵蓋面之周延與研究觀點之多元,將以系列學術研討會之方式進行,邀請專精中華文化各分枝領域之學者撰寫論文,每次會議以發表20篇論文為原則,論文之撰寫以一般受過大學教育之讀者群為對象,兼顧學術性與原創性,並充分注意論文之易讀性(readability)。每篇論文盡量吸納當前國內外學術界,關於論文研究主題之研究成果,在會中由全體與會學者,充分交換意見後再修改定案,編輯成專書出版。
(2)、網站
為進一步推廣計劃之成果,喜瑪拉雅基金會建立了「中華文明二十一世紀新意義」網站其中對於會議的議程、學者的相關背景、論文、會議相關信息、合作單位等均有詳細的介紹。此外,對於會議的總結討論,亦以數字化方式呈現,讀者可以自行下載,了解會議的精采內容。
(3)、探討范圍
該系列研討會暫定探討之主題如下,待研究工作實際展開後,將做進一步之調整與修正。
1.中華文化與東亞世界
2.中華文化與域外文化間的對話與互動
3.中國社會的家庭關系與人際倫理
4.信仰、宗教與社會實踐
5.人、人格與教育
6.修養、身體觀與傳統醫學
7.中華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8.邏輯與思維方式
9.政治思想與社會實踐
10.科技與倫理
11.企業組織與管理行為
12.文學與美學
13.藝術傳統及其現代意涵
14.飲食文化
(4)、課程
2002年9月,已於國立台灣大學將開設二學分之通識教育課程「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課程特別重視思想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對中華文化價值系統及其現代意義,獲得較為全面之理解。課程講授內容涉及中華文化傳統中之儒學、美學、史學等領域之重要問題,並分析這些傳統文化價值與現代價值之激盪,以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文明二十一世紀新意義。而該計劃之論文集一、二冊「傳統中華文化與現代價值的激盪與調融」為上課教材重要參考書籍。
目前約三百人選修,課程將全程錄像,並公布於網站以資推廣。
2003年3月,並於台北醫學大學,針對醫學系開設二學分之「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講座,選修課程,促進醫學系學生了解中華文化價值系統,該系列出版品亦為上課教材。
3. 參與舉辦「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研討會
2003年11月喜瑪拉雅基金會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邀請兩岸之考古學家在台北聚會,舉辦新世紀的考古學研討會,討論今後考古學之發展方向,尤其,注意多元文化之互動及文化區位與環境生態的關系。
4. Queens Library(皇後圖書館)漢學圖書中心計劃
紐約皇後區的Flushing,長期以來一直有大量中國人集中居住,而皇後區Flushing圖書分館,則是美國最活躍的圖書館之一,該館在1998年為順應小區成長需求,增加國際中心。喜瑪拉雅基金會於1997年,以顧問的方式,協助該館國際中心之漢學圖書中心的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