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代企業對員工的有效激勵
激勵員工的九招
第一招
工作上「共同進退」,互通情報
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興奮劑,與其讓員工揣測公司發展前景,不如讓員工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前程無憂專家認為,主管應該在工作中與員工「共同進退」,給員工提供更多工作中需要的信息和內容,如公司整體目標、部門未來發展計劃、員工必須著重解決的問題等,並協助他們完成工作。讓他們對公司的經營策略更加了解,從而有效、明確、積極地完成工作任務。
第二招
「傾聽」員工意見,共同參與決策
傾聽和講話一樣具有說服力。主管應該多多傾聽員工的想法,並讓員工共同參與制定工作決策。當主管與員工建立了坦誠交流、雙向信息共享的機制時,這種共同參與決策所衍生的激勵效果,將會更為顯著。
第三招
尊重員工建議,締造「交流」橋梁
成功的主管只有想方設法將員工的心裡話掏出來,才能使部門的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因主觀武斷而導致的決策失誤。主管鼓勵員工暢所欲言的方法很多,如開員工熱線、設立意見箱、進行小組討論、部門聚餐等方式。但是,前程無憂專家認為,主管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必須讓員工能夠藉助這些暢通的意見渠道,提出他們的問題與建議,或是能及時獲得有效的回復。
第四招
做一個「投員工所好」的主管
作為團隊核心的主管,必須針對部門內員工的不同特點「投其所好」,尋求能夠刺激他們的動力。每個人內心需要被激勵的動機各不相同,因此,獎勵傑出工作表現的方法,也應因人而異。
第五招
興趣為師,給員工更多工作機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員工都有自己偏愛的工作內容,主管讓員工有更多的機會執行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也是激勵員工的一種有效方式。工作上的新挑戰,會讓員工激發出更多的潛能。如果員工本身就對工作內容很有興趣,再加上工作內容所帶來的挑戰性,員工做起來就會很著迷,發揮出更多的潛力。
第六招
「贊賞」,是最好的激勵
贊美能夠使員工對自己更加自信、對工作更加熱愛、能夠鼓勵員工提高工作的效率。給員工的贊美也要及時而有效,當員工工作表現很出色,主管應該立即給予稱贊,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受到上司的贊賞和認可。除了口頭贊賞,主管還可以使用書面贊美、對員工一對一的贊賞、公開的表揚等形式鼓舞員工士氣。
第七招
從小事做起,了解員工的需要
每個員工都會有不同的需求,主管想要激勵員工,就要深入地了解員工的需要,並盡可能的設法予以滿足,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滿足員工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的地方做起。
第八招
讓「業績」為員工的晉升說話
目前,按照「資歷」提拔員工的公司多不勝數,專家認為,靠「資歷」提拔員工並不能鼓勵員工創造業績,並且會讓員工產生怠惰。相反的,當主管用「業績說話」,按業績提拔績效優異的員工時,反而較能達到鼓舞員工追求卓越表現的目的。
第九招
能者多得,給核心員工加薪
在特殊經濟形勢下,物質激勵仍然是激勵員工最主要的形式。薪水不僅能保證員工生存,更因其能者多得的作用起到激勵效果。但是在眾多公司大幅降低開支的情況下,主管對用加薪激勵員工的做法顯得更加謹慎。專家認為,經濟危機不代表不加薪,只是加薪的要求更高,關鍵看員工能為公司帶來多少價值。對於為公司創造出高利潤、開發出贏利新項目的核心人才,通過加薪激勵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提高員工士氣
影響員工士氣的因素至少包括三個層面:公司層面、管理者層面、員工個人層面。要提高員工士氣應該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1、 公司層面
公司層面的影響因素很多,薪酬與福利體系、獎懲體系、績效管理體系、員工晉升體系、培訓與發展體系、勞動保護與安全、工作環境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員工的士氣,因此公司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變革,適應公司發展要求。比如:薪酬與福利體系必須認真進行周密的薪酬外部調查,綜合考慮同行業的薪酬水平,也要考慮當地的薪酬水平,保證薪酬的外部公平;另一個方面要進行崗位評價,保證薪酬的內部公平,不同崗位之間根據崗位的貢獻價值,設定不同的薪酬水平,避免大鍋飯同時又要適當拉開距離。
2、 管理者層面
除了公司層面進行改進之外,更重要的是作為公司的中層、基層管理者要掌握提高員工士氣的一些技能。建議中基層主管在提高員工士氣時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 深入了解員工的需求
了解員工的需求可以通過平時的溝通、會議、員工的抱怨、調查問卷等形式。只有深入了解下屬的需求,我們才能有效地激勵他們,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2) 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誰都不願意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下工作:幹活就出錯,一出錯就被指責;大事小事都要請示;辦公/現場環境亂七八糟;周圍凈是聊天、打私人電話、吵架、不幹活;團隊成員相互拆台、不負責任;人際關系復雜;上司總是板著臉。
都願意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下工作:寬松,和諧自由的氣氛;辦公/現場整潔溫馨;團隊成員相互幫助,精誠合作;人際關系簡單明了;敢於嘗試,不會受到指責;微小的進步和成績都獲得上司和同事的認可和賞識。
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是我們中基層主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
3) 認可與贊美
人的天性是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贊美,員工的微小進步,我們應該及時給予真誠的認可與贊美。在批評員工時也要適當注意技巧,不能傷害到員工的自尊,一般狀況下批評盡可能在私下進行。
4) 促進員工成長
在工作中不斷得到成長,是絕大部分員工的期望,作為主管,幫助員工不斷成長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
3、 員工個人層面
員工士氣的高低最終決定因素是員工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士氣做主。士氣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所以我們自己的命運決定於我們自己的士氣。只有我們每一位員工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心態,做自己積極心態的主人,我們公司的員工士氣才能更高,自己的人生才能更輝煌。
以上三個方面提升員工士氣的建議還需要針對公司的具體情況分重點進行,最好是公司進行一次調查,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然後根據需求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提升員工士氣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期望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不現實的,最重要的是一點一滴不斷持續行動。
⑵ 基金會的雇員是什麼概念
基金會的雇員是屬於企業單位編制組織的員工。
基金會不是政府機關、也不是事業單位。
基金會(foundation),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按照本條例的規定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
基金會分為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和不得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
公募基金會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圍,分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和地方性公募基金會。
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基金會必須在民政部門登記方能合法運作,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民間非營利組織。
基金會的特徵:
作為一種基本的社會組織和制度形態,基金會不同於政府、企業,也有別於一般的非營利組織,公益性、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和基金信託性是基金會的基本特徵。
1、公益性
基金會的公益性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基金會源於捐贈,是公益捐贈的制度化和組織化形式;二是基金會有明確的公益宗旨;三是基金會有明確的公益用途,通過各種項目活動使特定群體和整個社會受益。公益性決定了基金會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公益組織。
2、非營利性
非營利性體現在基金會的運作管理及其相應的制度規范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存在非營利的分配與收入約束機制,要求基金會的捐贈人、實際受託管理者不得從基金會的財產及其運作中獲得利益;二是存在非營利的組織運作和管理機制,要求基金會具備有效規避較高風險與較高回報的自我控制機制;三是存在非營利的財產保全機制,要求基金會不得以捐贈以外的其他方式變更財產及產權結構。
3、非政府性
基金會的非政府性是其區別於政府的主要特徵,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基金會在決策體制上不同於政府,是具有自主決策、自治的獨立法人;二是基金會在治理結構上不同於政府,是民主治理、公開的社會組織;三是基金會在運作機制上不同於政府,是追求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優勝劣汰的組織。
4、基金信託性
基金會是以捐贈為基礎形成的公益財產的集合,是以基金形式存在的公益財產,有兩層含義:一是基金會在本質上是一種信託關系,是捐贈人、受託人和受益人之間圍繞公益財產達成的公益信託,良好的公信力是其核心價值所在;二是基金會是以公益財產形式存在的財產集合,通過有效的財產運作實現保值增值是其生命力的體現。
⑶ 如何建立激勵機制,強化募捐籌資
構建企業慈善捐贈激勵機制
1.從品牌戰略高度構建企業捐贈激勵機制。企業的品牌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戰略作用,是企業外在宣傳的重要手段。品牌的形成不僅在於經濟利益上的成功,還在於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從而獲得良好的聲譽和品牌形象。事實上,一個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的企業在社會公眾心目中必然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企業,必然得到顧客的信任,由此改善與顧客的關系,增加企業產品的銷量。邁克爾·波特認為:慈善行為不僅有利於社會,而且也有利於企業。所以,企業應將慈善捐贈納入品牌戰略中,根據品牌的發展和企業文化建設,制定營銷策略,將慈善理念和捐贈行為與業務、產品有機結合,並通過各種媒體的宣傳,使企業的捐贈行為得到公眾的認可和贊譽,從而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實現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目標的兼容,獲取雙贏。
2.建立健全企業慈善信息統計和慈善評估機制。目前,一些企業由於慈善捐贈形式的單一性、盲目性,使得捐贈的效果大打折扣,捐贈心理也受到一定的挫將慈善捐贈融入企業戰略,傷。所以,為其擬定一個與經營業務有關的主題,然後制定系統的、詳盡的信息統計和評估機制,以突出企業的社會公益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慈善捐贈的長期性和穩定性。
3.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設步伐。近年來,不斷爆出慈善資金被挪用的新聞,導致捐贈者(包括企業和個人)對慈善機構失去信任。目前,監管的法規和條例雖然紛紛出台,但是如何真正落實到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應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設步伐,在短期內盡快改革慈善事業的准入制度,健全公益財產管理制度、公益機構分類分級監管制度、行業評估制度和信息統計制度,使行業組織的進入和運行有法可依,在政府之外獨立發展。慈善捐助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而我國目前慈善事業的主導是政府而不是社會。政府包辦慈善事業,不僅不適應現代化慈善文化的發展,而且存在許多弊端,所以要成立專門的公益資金管理部門,讓第三方實施慈善資金的獨立運作,規避政府部門的行政指揮。政府部門應加強引導、監管,保障慈善款物規范使用,提升政府部門的公信力。提高企業參4.實行稅收優惠政策,與慈善捐贈的積極性。有人認為,限制企業慈善捐贈的主要「瓶頸」是稅收優惠政策。雖然政府相繼出台了對20餘家基金會和眾多領域捐贈稅收全免的政策,但是人們並未看到因此而出現企業捐贈迅速增長的現實。另外,現在的稅收政策也並不鼓勵企業進行更多的慈善捐贈。我國關於公益救濟性捐贈的稅前扣除政策規定,企業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度時扣除,超過部分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2007年1月,聯合發布了《關於公益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及相關管理問題的通知》,將備受爭議的少數公益組織可獲得捐贈免稅資格的范圍擴大,凡是在國家和省級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皆可申請獲得此資格。在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該通知之前,長期以來只有少數幾家基金會可獲得捐贈免稅特權。截至2007年1月,享受捐贈全額免稅的公益組織不過22家,享受優惠待遇的基金會13家,而除此之外的公益組織均不能享受此優惠待遇。所以要建立健全財稅政策機制,對參與慈善捐助事業的企業加贈與大免稅力度,用高額的遺產稅、稅對資產轉移進行限制。政府要正確運用稅收優惠政策,肯定企業慈善捐贈行為的社會價值,積極鼓勵企業參與社會慈善活動。
5.加強宣傳,發展慈善事業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努力。政府要在全社會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慈善觀念、傳播慈善文化,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慈善活動,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鼓勵和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慈善事業。只有讓全民積極參與慈善活動,我國的慈善事業才能蓬勃發展起來。
⑷ 對於孩子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你有哪些期待和鼓勵或者想說的話
女孩子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應該給予他們期待和鼓勵,讓他們和孩子們進行更多的交流,聯系兒童基金會,更好的去了解更多有關兒童的問題。
⑸ 基金會工作人員工作性補貼方案
第四條 捐贈工作補貼及獎勵標准
(一)單位捐贈工作補貼及獎勵標准
指定用途捐贈的單位,補貼及獎勵按照實際到賬捐贈金額的4%計算;非指定用途捐贈的單位,補貼及獎勵按照實際到賬捐贈金額的5%計算。補貼及獎勵用於本單位的業務拓展費、事業發展基金、相關人員的補貼及獎勵(原則上金額不超過70%)等支出。
(二)個人捐贈工作補貼及獎勵標准
1.指定用途捐贈的個人補貼及獎勵根據實際到賬金額,按以下方案分段計算獎勵金額:
(1)實際到賬捐贈金額在100萬元以下(包括100萬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2)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4%計算;
(3)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3%計算;
(4)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2.5%計算;
(5)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按2%計算。
2.非指定用途捐贈的個人補貼及獎勵根據實際到賬金額,按以下方案分段計算獎勵金額:
(1)實際到賬捐贈金額在100萬元以下(包括100萬元)的部分,按照6%的比例核定;
(2)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5%計算;
(3)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4%計算;
(4)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3.5%計算;
(5)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按3%計算。
(三)非現金類捐贈工作補貼及獎勵
非現金類捐贈根據物品的實際情況,由基金會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評估,折算補貼及獎勵標准。
(四)其他情況的捐贈工作補貼及獎勵
其他情況的補貼及獎勵,由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辦公室(秘書處)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提出解決方案,經審核後執行。
第五條 捐贈工作補貼及獎勵界定
(一)補貼及獎勵適用對象:籌資成功的校屬各單位和教職工個人(不含教育發展基金會辦公室工作人員、校友聯絡辦公室工作人員以及職務相關人員)。
學校根據情況對基金會、校友會、職務相關人員另行給予工作補貼及獎勵,由教育發展基金會辦公室(秘書處)會同學校相關部門提出補貼及獎勵方案,並報學校審批後實施。
(二)現金類捐贈金額的界定以自然年度為補貼及獎勵的年度單位,按當年度到基金會帳戶的實際金額為准。
(三)非現金類捐贈物的界定以自然年度為補貼及獎勵的年度單位,按當年度經學校資產處登記入庫為准。
(四)單個合同分期到賬的捐贈,按該階段實際到賬總經費統一計算補貼及獎勵。
(五)單位與個人補貼及獎勵不重復計算。
第六條 捐贈工作補貼及獎勵執行
補貼及獎勵按年度發放,由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辦公室(秘書處)牽頭擬定年度補貼及獎勵方案,報基金會理事會和校務會審定後執行。
第七條 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實施,由重
⑹ 一個基金會需要什麼管理人員呢
財務總監
這非常重要啊
否則
你的資金流向你無法掌控
那就會非常混亂
當然
其它類型的管理人員也非常重要
不過依照我的經驗來講
這個職位是首當其沖的!
⑺ 個人成立慈善基金會是否合法基金會工作人員是否有工資拿
合法,但需要注冊,並符合《基金會管理條例》相關規定。
基金會工作人員可以有工資。
慈善基金會分面向公眾募捐的公募基金會和不得面向公眾募捐的非公募基金會兩種。公募基金會,如中華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宋慶齡基金會,民間很難獲准設立公募基金會。非公募基金會在特定的群體中募集資金,實施慈善,或者是特定的群體為集合成員資金行善而設立的,民間的基金會基本都是非公募基金會。
設立一家非公募基金會,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需要雙重管理:不僅需要到民政部進行登記(實為審批),還需要掛靠一家慈善領域相關的「業務主管單位」。
《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三條基金會分為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以下簡稱公募基金會)和不得面向公眾募捐的基金會(以下簡稱非公募基金會)。公募基金會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圍,分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和地方性公募基金會。
第八條設立基金會,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設立;
(二)全國性公募基金會的原始基金不低於800萬元人民幣,地方性公募基金會的原始基金不低於400萬元人民幣,非公募基金會的原始基金不低於200萬元人民幣;原始基金必須為到賬貨幣資金
(三)有規范的名稱、章程、組織機構以及與其開展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四)有固定的住所;
(五)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