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主要會談
中國大陸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縮寫ARATS)於1991年12月1日成立,是社會團體法人,以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統一為宗旨。台灣方面的「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Straits Exchange Fundation,縮寫為SEF)於1990年11月21日成立,1991年3月9日舉行開幕式正式掛牌運行。主要功能是接受台當局「陸委會」委託,辦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
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香港就兩岸事務性(公證書使用)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討論,後來形成「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即「九二共識」,這也為兩會商談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會晤奠定了基礎。
1993年4月,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會晤,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8年10月,辜振甫與汪道涵在上海舉行了第二次「汪辜會晤」或稱辜汪會談,雙方達成包括兩岸繼續進行政治對話及汪道涵應邀訪台的共識。但這一新局面不久再次遭到李登輝的破壞。
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拆毀了兩會商談的基礎;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拒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拒不承認兩岸兩會達成的「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持續陷入緊張僵局,兩會未能再續協商,汪辜無法再度會晤,二老也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2008年5月29日,海協致函海基會,邀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於6月11日至14日率團訪問北京,就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事宜進行商談;5月30日,海基會函復海協表示同意。2008年6月,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展開商談。兩會在中斷9年多後恢復往來與協商談判,被視為當前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2008年11月3日:上午,海協會協商代表團從北京出發。中午,抵達桃園機場後隨即轉往下榻的圓山飯店。下午,陳會長拜會辜嚴倬雲女士,兩會副會長進行相關協議預備性磋商。晚上,海基會歡迎晚宴。
2008年11月4日:上午,舉行第二次「陳江會談」。下午,兩會准備簽署協議,兩會分別召開記者會。下午,陳雲林會見賴幸媛,海基會酒會。晚上,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晚宴。
2008年11月5日:上午,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兩岸金融座談會。中午,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午宴。下午,參訪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晚上,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晚宴。
2008年11月6日:上午,出席兩岸互贈珍稀動植物記者會。11時,與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會面。晚上,海協會答謝宴會。
2008年11月7日:上午,陳會長一行搭乘周末包機返回北京。
2010年6月29日,台灣海基會和中國大陸海協會在重慶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又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英文譯名: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
2. 大陸和台灣簽訂的ECFA有什麼作用ECFA的主要內容
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為了推動兩岸經濟進一步深化合作、遵守世界貿易的有關規則而做出的一項具有兩岸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兩岸經濟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客觀需求和需要。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漸進的原則,達成加強海峽兩岸經濟合作關系的意願。
海峽兩岸同意,本著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考慮海峽兩岸的經濟條件,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通過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增進海峽兩岸的貿易與投資關系,建立有利於海峽兩岸經濟繁榮與發展的合作機制。
(2)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官網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2010年1月26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第一次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和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專家工作協商在北京舉行。
大陸方面由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帶隊,台灣方面由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帶隊,成員包括兩岸相關經濟主管部門的人員。海峽兩岸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名稱、基本結構、建立協商工作機制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海峽兩岸經過一天坦誠和善意的協商,取得了多項共識。海峽兩岸認為,海峽兩岸研究單位關於《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研究的結論和建議,體現了海峽兩岸經濟的現狀和特點,反映了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 海峽交流基金會的基本介紹
海峽交流基金會(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台灣民間機構。1990年11月21日在台灣成立,由辜振甫任董事長,陳長文、許勝發任副董事長,秘書長由陳長文兼任。海基會以「是一座橋,不是一堵牆」為己任,主要任務是執行台灣當局委託辦理的兩岸民間交流中技術性、事務性的工作,包括兩岸同胞入出境收件、核轉,大陸地區文書驗證及送達,兩岸人犯的遣返,經貿糾紛的調解處理,學術文化交流的溝通等等。因而可視為台灣當局與大陸聯系的中介機構。海基會通過台灣當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對台灣當局「立法院」負責, 同時接受台灣「國民大會」監督。其資金來源大多是當局撥款,少部分為工商企業界捐款。海基會設董事會,董事會下設秘書處,文化服務處,經貿服務處,法律服務處,旅行服務處和綜合服務處,負責處理有關具體事宜。1993年4月27~29日,董事長辜振甫與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
海基會採用財團法人基金會的形式,經費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捐助。海基會初成立時的定位是「以協調處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事務,並以保障兩地人民權益為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
4. 海基金是什麼啊 台灣的海基金
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為財團法人機構,成立於一九九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現任董事長為江丙坤,副董事長為高孔廉、許勝發、張俊宏,秘書長高孔廉兼。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灣方面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為順應這一形勢,以及處理由此衍生出的海上犯罪、私渡、走私、文書查(驗)證、財產繼承、婚姻關系、經貿糾紛問題等,台灣民間各界在台行政當局協助下成立海基會,處理相關事務。
一九九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台北召開海基會捐助人會議,並舉行第一屆董監事第一次聯席會議,通過《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捐助暨組織章程》;海基會於一九九一年二月八日辦妥財團法人登記,同年三月九日正式對外服務;一九九一年四月九日,海基會與「陸委會」簽訂委託契約,處理有關兩岸談判對話、文書查驗證、民眾探親商務旅行往來糾紛調處等涉及「公權力」的相關業務。
海基會設董事會,董事會下設秘書處、文化服務處、經貿服務處、法律服務處、旅行服務處、綜合服務處,暨人事、會計兩室,負責處理有關具體事宜。海基會目前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三人。
海基會首任董事長為辜振甫,陳長文、許勝發任副董事長,秘書長由陳長文兼任;二00五年辜振甫去世後,張俊雄、洪奇昌先後擔任海基會董事長,二00八年五月起江丙坤接任;海基會歷任秘書長為陳長文、陳榮傑、邱進益、焦仁和、許惠佑、游盈隆、高孔廉。
海基會網站介紹,該會業務重點以兩岸互動有關事務為主,分交流、服務和協商三部分。
一九九二年,大陸海協會(新聞資料本社六月三日已發)與海基會在香港就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討論,後來形成「九二共識」,這也為兩會商談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會談奠定了基礎。
一九九三年四月,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一九九八年十月,辜振甫與汪道涵在上海舉行了第二次「汪辜會晤」,雙方達成包括兩岸繼續進行政治對話及汪道涵應邀訪台等共識。
5. 想問海基會的電話號碼
海基會——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會址設在在台灣,大陸的是海協會。
台灣各地會址如下:
台北會址:台北市民生東路3段156號17樓 電話:02-2718-7373傳真:02-2514-9962~4
法律服務中心(文書驗證):台北市民生東路3段156號16樓電話:02-2713-4726傳真:02-2713-4462
中區服務處:台中市南屯區干城街95號自強樓1樓 電話:04-2254-8108 傳真:04-2254-8643
南區服務處:高雄市前金區成功一路436號4樓 電話:07-213-5241~3 傳真:07-271-1485
法律服務中心(文書驗證):台北市民生東路3段156號16樓電話:02-2713-4726傳真:02-2713-4462
6. 海基會的全稱是什麼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
7. 台灣海基會駐京辦公室地址電話是多少
兩會「互設辦事處」這個提議剛剛提上議事日程,2012年,
這是剛剛開始討論,
所以海基會沒有聯絡,
台灣海基會對應的大陸海協會,
你,如果你想尋求幫助,你可以直接到大陸海基會,
同時,或直接接觸海基會
海基會:
地址:民生東路,台北156條第3款,第17層
電話:02-2718-7373
海協會:
地址:北京市南大街,宣武區6-1號(北京2908信箱)
聯系電話:86-10-83551779
傳真:86-10-63571505
另外:如果你想找到在台灣的親戚,直接向海基會將不會收到任何成本一毛錢,
如果你被要求尋找其他費用管,然後。。。
8. 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歷任董事長
海峽交流基金會是台灣的民間組織,簡稱「海基會」,成立於1990年11月21日,1991年3月9日舉行開幕式,正式掛牌運行。主要功能是接受「陸委會」委託,辦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辜振甫擔任首任董事長。陳長文、許勝發任副董事長,秘書長由陳長文兼任。
2005年6月10日,張俊雄接替辜振甫成為「海基會」新任董事長。
2007年7月12日,洪奇昌接替張俊雄成為「海基會」新任董事長。
2008年5月26日,江丙坤接替洪奇昌成為「海基會」新任董事長。
2012年9月27日,林中森接替江丙坤成為「海基會」新任董事長,直到現在。
以下是其在位時間:
辜振甫(1990年-2005年1月3日)
張俊雄(2005年6月10日-2007年5月)
洪奇昌(2007年7月12日-2008年5月20日)
江丙坤(2008年5月26日-2012年9月26日)
林中森(2012年9月27日—現在)
9. 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成立原因
台當局於1987年11月2日開放台灣地區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對於增進兩岸人民彼此的了解固有正面之意義,但也由於接觸之廣泛,而衍生出海上犯罪、偷渡走私、文書查(驗)證、財產繼承、婚姻關系、經貿糾紛等諸多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因兩岸民間交流而衍生之問題,並兼顧兩岸情勢,行政院乃協助民間各界籌組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以下簡稱海基會),協助處理台當局處理相關大陸事務。1990年11月21日召開海基會捐助人會議,並舉行第一屆董監事第一次聯席會議,通過「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捐助暨組織章程」;1991年2月8日經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許可,並於同日向台北地方法院辦妥財團法人登記,3月9日正式對外服務;1991年4月9日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簽訂委託契約,處理有關兩岸談判對話、文書查驗證、民眾探親商務旅行往來糾紛調處等涉及公權力之相關業務。
海基會依章程規定目前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二人、主任秘書一人,及文化服務處、經貿服務處、法律服務處、旅行服務處、綜合服務處、秘書處等六處,暨人事、會計兩室,另配合台當局政策就近服務中部及南部地區民眾,設有中區服務處及南區服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