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有哪些著名書法家啊
吳自然,男,漢族,山東蓬萊人,1934年9月生。早歲酷愛電影藝術,後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字幕美術研究和創作。學書師法黃山谷兼取蘇軾、米芾、蔡京諸家之長,又追溯魏晉遺韻,所作行書結體寬博,覺著勁健,險逸流暢。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法篆刻展和1983年在日本舉辦的"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被碑刻,在《書法》雜志等發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
林中陽的書法源於傳統,功力深厚,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雄渾,取江南之婉約,瀟灑中見沉穩,暢達中具雄強。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並獲獎。代表作十米長卷等作品分別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行政學院、總參等黨政軍機關懸掛和收藏,成名作"龍"曾被中央領導以國禮送給外國高級領導人。曾應邀為東岳泰山、西嶽華山、福建清源山、陝西白雲山、略陽靈岩寺、北京地壇公園、咸陽國際機場等題字並刻石。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陽書法選集》,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等單位在中國理事博物館舉辦了《林中陽書法展》,並於2002年開始舉行林中陽書法展全國巡展。曾為中華慈善總會捐贈價值30萬元的書法作品,為寧夏希望工程捐贈人民幣10萬元,為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央電視台關注環保現場拍賣節目捐贈巨幅作品。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綜藝頻道》、《國際頻道》、《軍事頻道》、《美術星空》、《西部新聞》、《藝術品投資》等均作過專題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文藝報》、《風雲人物》、《中華熱土》、《中外名牌》、《收藏界》、《東方書法》、香港《大公報》等新聞媒體也作過專題報道。
譚以文,別署穎聞,號稼穡草堂、心耕簃主人,1956年生於山東省滕州市。幼承庭訓,隨父學書,後師從費新我先生。1982年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6年當選為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1995年當選為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蘇州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博物院特聘畫師。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與宜州貶所。
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貳』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
先秦書法 甲骨文 戍嗣子鼎 石鼓文 散氏盤 大盂鼎 大克鼎 毛公鼎 牆盤 戰國越王劍銘 攻吳王夫差鑒 虢季子白盤 侯馬盟書 陳曼簠 青川木牘 郭店楚墓竹簡
秦漢書法 張芝 皇象 蔡邕 陽陵虎符 秦詔量銘文 萊子侯刻石 張遷碑 鮮於璜碑 石門頌 曹全碑 天發神讖碑 乙瑛碑 魏晉南北朝 鍾繇 索靖 王羲之 王獻之 王珣 陸機 元懷墓誌 元暉墓誌 張猛龍碑 張黑女墓誌 泰山經石峪 敦煌書法
隋唐五代 董美人墓誌 智永 賀知章 張旭 歐陽詢 褚遂良 顏真卿 李邕 徐浩 懷素 孫過庭 柳公權 楊凝式
宋遼金 李建中 蘇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蔡京 歐陽修 林逋 趙佶 薛紹彭 白玉蟾 朱熹 張即之 吳琚 文天祥
元代 趙孟頫 楊維楨 鮮於樞 倪瓚 鄧文原 康里巎巎 饒介 馮子振 張雨 柯九思
明代 董其昌 王鐸 文徵明 祝允明 徐渭 王寵 張瑞圖 黃道周 倪元璐 陳淳 陳獻章 陳繼儒 陳洪綬 憨山 蔡羽 唐寅 米萬鍾 莫是龍 沈度 沈粲 宋克 孫慎行 釋擔當 文彭 解縉 邢侗 姚綬 張弼
清代 傅山 八大山人 伊秉綬 金農 鄧石如 何紹基 吳昌碩 顧炎武 石濤 宋曹 查士標 鄭簠 包世臣 巴慰祖 陳鴻壽 鐵保 莫友芝 張照 周亮工 高鳳翰 鄭燮 汪士慎 李鱓 黃慎 梁巘 劉墉 王文治 錢灃 萬經 龔賢 丁敬 黃易 趙之謙 翁同龢 翁方綱 吳讓之 徐三庚 吳大徵 沈曾植 曾國藩 張裕釗 俞樾 楊守敬 姚鼐 蒲華 康有為 譚嗣同 梁啟超
近現代 毛澤東 林散之 高二適 胡小石 黃賓虹 白蕉 於右任 齊白石 蕭嫻 李叔同 魯迅 鄧散木 陳衡恪 蔣中正 李瑞清 郭沫若 胡適 豐子愷 葉恭綽 應均 費新我 潘天壽 溥儒 馬一浮 沙孟海 陸維釗 來楚生 王福庵 王蘧常 馬敘倫 章炳麟 張大千 鄭孝胥 徐悲鴻 謝無量 徐生翁 唐雲 陸維釗 劉海粟 陳大羽 錢君陶 徐無聞 程十發
當代書法 啟功 趙朴初 沈鵬 張海 孫曉雲 華人德 李剛田 儲雲 曹寶麟 陳振濂 何應輝 黃敦 劉正成 尉天池 石開 周俊傑 趙雁君 薛龍春 薛明輝 劉顏濤 林邦德 王鏞 聶成文 張強
『叄』 中國有名的書法家
哪個時代的
我知道:魏晉南北朝 鍾繇 索靖 王羲之 王獻之 王珣 陸機
隋唐五代 智永 賀知章 張旭 歐陽詢 褚遂良 顏真卿 李邕 徐浩 懷素 孫過庭 柳公權 楊凝式
宋遼金 李建中 蘇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蔡京 歐陽修 林逋 趙佶 薛紹彭 白玉蟾 朱熹 張即之 吳琚 文天祥
元代 趙孟頫 楊維楨 鮮於樞 倪瓚 鄧文原 康里巎巎 饒介 馮子振 張雨 柯九思
明代 董其昌 王鐸 文徵明 祝允明 徐渭 王寵 張瑞圖 黃道周 倪元璐 陳淳 陳獻章 陳繼儒 陳洪綬 憨山 蔡羽 唐寅 米萬鍾 莫是龍 沈度 沈粲 宋克 孫慎行 釋擔當 文彭 解縉 邢侗 姚綬 張弼
清代 傅山 八大山人 伊秉綬 金農 鄧石如 何紹基 吳昌碩 顧炎武 石濤 宋曹 查士標 鄭簠 包世臣 巴慰祖 陳鴻壽 鐵保 莫友芝 張照 周亮工 高鳳翰 鄭燮 汪士慎 李鱓 黃慎 梁巘 劉墉 王文治 錢灃 萬經 龔賢 丁敬 黃易 趙之謙 翁同龢 翁方綱 吳讓之 徐三庚 吳大徵 沈曾植 曾國藩 張裕釗 俞樾 楊守敬 姚鼐 蒲華 康有為 譚嗣同 梁啟超
近現代 毛澤東 林散之 高二適 胡小石 黃賓虹 白蕉 於右任 齊白石 蕭嫻 李叔同 魯迅 鄧散木 陳衡恪 蔣中正 李瑞清 郭沫若 胡適 豐子愷 葉恭綽 應均 費新我 潘天壽 溥儒 馬一浮 沙孟海 陸維釗 來楚生 王福庵 王蘧常 馬敘倫 章炳麟 張大千 鄭孝胥 徐悲鴻 謝無量 徐生翁 唐雲 陸維釗 劉海粟 陳大羽 錢君陶 徐無聞 程十發
當代書法 啟功 趙朴初 沈鵬 張海 孫曉雲 華人德 李剛田 儲雲 曹寶麟 陳振濂 何應輝 黃敦 劉正成 尉天池 石開 周俊傑 趙雁君 薛龍春 薛明輝 劉顏濤 林邦德 王鏞 聶成文 張強
『肆』 我國有哪些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與宜州貶所。
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吳自然,男,漢族,山東蓬萊人,1934年9月生。早歲酷愛電影藝術,後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字幕美術研究和創作。學書師法黃山谷兼取蘇軾、米芾、蔡京諸家之長,又追溯魏晉遺韻,所作行書結體寬博,覺著勁健,險逸流暢。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法篆刻展和1983年在日本舉辦的"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被碑刻,在《書法》雜志等發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
林中陽的書法源於傳統,功力深厚,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雄渾,取江南之婉約,瀟灑中見沉穩,暢達中具雄強。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並獲獎。代表作十米長卷等作品分別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行政學院、總參等黨政軍機關懸掛和收藏,成名作"龍"曾被中央領導以國禮送給外國高級領導人。曾應邀為東岳泰山、西嶽華山、福建清源山、陝西白雲山、略陽靈岩寺、北京地壇公園、咸陽國際機場等題字並刻石。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陽書法選集》,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等單位在中國理事博物館舉辦了《林中陽書法展》,並於2002年開始舉行林中陽書法展全國巡展。曾為中華慈善總會捐贈價值30萬元的書法作品,為寧夏希望工程捐贈人民幣10萬元,為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央電視台關注環保現場拍賣節目捐贈巨幅作品。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綜藝頻道》、《國際頻道》、《軍事頻道》、《美術星空》、《西部新聞》、《藝術品投資》等均作過專題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文藝報》、《風雲人物》、《中華熱土》、《中外名牌》、《收藏界》、《東方書法》、香港《大公報》等新聞媒體也作過專題報道。
譚以文,別署穎聞,號稼穡草堂、心耕簃主人,1956年生於山東省滕州市。幼承庭訓,隨父學書,後師從費新我先生。1982年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6年當選為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1995年當選為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蘇州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博物院特聘畫師。
『伍』 著名書法家舉例
吳自然,男,漢族,山東蓬萊人,1934年9月生。早歲酷愛電影藝術,後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字幕美術研究和創作。學書師法黃山谷兼取蘇軾、米芾、蔡京諸家之長,又追溯魏晉遺韻,所作行書結體寬博,覺著勁健,險逸流暢。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法篆刻展和1983年在日本舉辦的"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被碑刻,在《書法》雜志等發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 林中陽的書法源於傳統,功力深厚,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雄渾,取江南之婉約,瀟灑中見沉穩,暢達中具雄強。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並獲獎。代表作十米長卷等作品分別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行政學院、總參等黨政軍機關懸掛和收藏,成名作"龍"曾被中央領導以國禮送給外國高級領導人。曾應邀為東岳泰山、西嶽華山、福建清源山、陝西白雲山、略陽靈岩寺、北京地壇公園、咸陽國際機場等題字並刻石。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陽書法選集》,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等單位在中國理事博物館舉辦了《林中陽書法展》,並於2002年開始舉行林中陽書法展全國巡展。曾為中華慈善總會捐贈價值30萬元的書法作品,為寧夏希望工程捐贈人民幣10萬元,為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央電視台關注環保現場拍賣節目捐贈巨幅作品。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綜藝頻道》、《國際頻道》、《軍事頻道》、《美術星空》、《西部新聞》、《藝術品投資》等均作過專題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文藝報》、《風雲人物》、《中華熱土》、《中外名牌》、《收藏界》、《東方書法》、香港《大公報》等新聞媒體也作過專題報道。 譚以文,別署穎聞,號稼穡草堂、心耕簃主人,1956年生於山東省滕州市。幼承庭訓,隨父學書,後師從費新我先生。1982年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6年當選為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1995年當選為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蘇州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博物院特聘畫師。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與宜州貶所。 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陸』 我國有哪些著名書法家
暈。兄弟,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這種問題你隨便能網路到的。
下面是我復制給你的。
-------------------------------
楷書四大名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元之趙孟俯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
鍾王——三國魏鍾繇、東晉王羲之
二張——指東漢張芝、唐代張旭二位善草書之書家
趙董——指元代趙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張米董: 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
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說。
昊中四才子: 指明代居於蘇南的書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祝允明。
二沈: 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號稱「大小學士」。前者以婉麗勝,後者以遒逸勝。
鮮趙: 指元代書家趙孟俯、鮮於樞。又稱元「二雄」。趙氏代表作如《仇鍔墓碑銘》、《三門記》、《汲黯傳》、《二陸文賦跋》、《嵇康絕交書》,《蘭亭十三跋》等;鮮於樞代表作如《韓愈進學解》、《漁父詞》、《透光古鏡歌》、《韓愈石鼓歌》、《蘇軾海棠詩》、《老子道德經》等。
米薛: 指北宋米芾、薛紹彭,後者代表作如《雜書卷》等
蘇黃米蔡: 指宋「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蘇氏代表作如《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寒食詩》、《醉翁亭記》等;黃氏代表作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花氣詩》、《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樓詩》、《苕溪詩帖》、《蜀素詩》等;蔡氏名作如《萬安橋記》《顏真卿自書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說為蔡京。
顏柳: 指唐之書家顏真卿、柳公權,書史上又有「顏筋柳骨」之稱。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寶塔感應碑》、《郭家廟碑》、《元吉墓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祭侄季明文稿》、《爭座位帖》等;後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剛經》、《神策軍碑》等。
顛張醉素: 顛張即張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懷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筍帖》等,二人亦唐草聖。
虞歐褚薛: 指初唐的四大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廟碑》,歐陽氏代表作如《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虞恭公溫顏博碑》、《皇甫誕碑》,褚氏名如《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禪師碑》等。
羊薄: 指南朝宋書法家羊欣、薄紹之。前者善隸(正)書,後者善行草。
二王: 指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前者為書聖,代表作如《蘭亭序》等,後者代表作如《鴨頭丸》、《十二月帖》等。
三謝: 指東晉的謝尚(從兄)、謝奕(兄)、謝安(弟)三人。他們不僅在政治上著名,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並因此得名。
崔杜: 指東漢崔援、杜操(又改杜度),為徒師關系,皆善章草。
鍾張: 指東漢張芝、三國魏種繇。張氏創今草,被推為「草聖」,鍾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賀捷表》等。
『柒』 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名字寫下來。
史籀 李斯 程邈 史游 杜操 崔璦 張芝 蔡邕 梁鵠 曹喜 鍾繇 胡昭 韋誕 皇象 衛瓘 衛恆 索靖
羊欣 智永 薛稷 李邕 徐浩 張旭 懷素 蔡襄 蘇軾 米芾 趙佶 宋克 王寵 徐渭 王鐸 鄭簠 金農
鄭燮 劉墉 錢灃 鐵保 趙熙
胡毋敬 王次仲 劉德升 衛夫人 王義之 王獻之 薄紹之 王僧虔 歐陽詢 虞世南 褚遂良 孫過庭
賀知章 顏真卿 柳公權 鍾紹京 李陽冰 楊凝式 李建中 黃庭堅 薛紹彭 張即之 趙孟頫 鮮於樞
康里巙 祝永明 文徵明 董其昌 梁同書 王文治 翁方綱 成親王 伊秉綬 包世臣 吳熙載
何紹基 楊沂孫 趙之謙 翁同酥 吳大澄 康有為 劉春霖 吳昌碩 章炳麟 華世奎 張宗祥 葉恭綽
沈尹默 胡小石 馬公愚 郭沫若 徐悲鴻 吳玉如 鄧散木 來楚生 陸維釗 高二適 潘伯鷹 鄧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