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大維德基金會官窯哥窯

大維德基金會官窯哥窯

發布時間:2021-08-30 08:11:33

① 汝窯開片怎麼形成的

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

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像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並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

(1)大維德基金會官窯哥窯擴展閱讀:

瓷樽始於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陳設用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汝窯燒制的汝瓷因為其絕妙的色澤、獨特藝術價值,深得帝王歡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譽。汝窯又與同期官窯(河南開封)、哥窯(浙江龍泉)、鈞窯(河南禹縣)、定窯(河北曲陽)合稱「宋代五大名窯」,位居五大名窯之首。

② 中國五大名窯的代表作是什麼

代表作:

1、汝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汝窯天青釉圓洗、汝窯天青釉碗等。而台北故宮則藏有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與汝窯粉青蓮花式溫碗等。

(2)大維德基金會官窯哥窯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1、汝窯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瓷樽始於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陳設用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2、汝窯

汝窯燒制的汝瓷因為其絕妙的色澤、獨特藝術價值,深得帝王歡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譽,位居五大名窯之首。

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系數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後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徵。

3、哥窯

哥窯瓷器從色澤區分,有月白、灰黃、粉青、灰青、油灰、深淺米黃等種類。哥窯瓷最顯著的特徵,是釉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

若置之於顯微鏡下,可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膩的釉面間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狀網紋,其網紋之色淺黃者宛若金絲,細黑者如鐵線,二者互相交織,因而被名之為「金絲」、「鐵線」。

宋代哥窯胎質堅細,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邊稍下處形成略微凸出之環形帶,因口沿處胎骨略黯而被稱之為「紫口」,此為宋哥窯瓷之一絕,盡管以後歷代有許多仿宋哥窯,但在燒制上皆未能臻此絕藝。

4、鈞窯

鈞窯釉色大體上分藍、紅兩類、具體的可呈現月白、天青、天藍、蔥翠青、玫瑰紫、海棠紅、胭脂紅、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紅等。其中,藍色也不同於一般的青瓷,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都具有瑩光一般的藍色光澤。

鈞瓷釉色有一種瑩光一般幽雅藍色乳光,其色調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兩種,一曰細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燒制色釉「窯變」為其特色。

5、定窯

定窯器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還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紋樣秀麗典雅。北宋早期定窯刻花、構圖、紋樣趨簡,以重蓮瓣紋居多,裝飾有淺浮雕之美。

北宋中晚期刻花裝飾精美絕倫,獨具一格。裝飾圖案常用印花、劃花和堆花手法,秀麗典雅。印花圖案,自然形態經巧妙變形,構成嚴謹;刻劃花,較印花更活潑生動,別具一格。

③ 汝窯到底貴在哪裡為什麼連碎片都能拍出高價呢

瓷器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歷朝歷代當權者更把瓷器作為財富和階級的象徵,在宋代,受商貿經濟發達、窯口遍布等多種因素影響,瓷器製作水平在當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宋朝五大名窯,分別為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而汝窯則為名窯之首,素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美譽。

汝窯燒制始於宋初,金滅北宋後,汝窯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品不多,在南宋時,已有“近猶難得”之嘆。元、明、清三代,汝窯更是深藏宮中,少現於世。

如今,傳世的汝窯瓷器約餘90件,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英國達維德基金會以及美國、日本和香港地區的私人收藏家手中。

汝窯近千年來地位至高,實為神品。

近年來,汝窯瓷器頻頻拍出天價,就連一塊小小的碎片都能賣到上萬。

而在2017年香港蘇富比10月3日的秋拍上,一件中國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更是刷新了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短短20分鍾,34次叫價,經過激烈角逐後,這件汝瓷最終以2.93億成交價落槌。

承盤圓口,淺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外底滿釉,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

乾隆皇帝曾為其題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以楷書鐫刻於器物外底。

詩曰: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辭本契退藏理,宋詔胡誇切事談。後署“乾隆戊戌夏御題”。此器造型規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溫潤。

④ 汝窯茶杯怎樣開片

很多使用汝窯茶具的朋友發來私信問我,汝窯是開片大好還是小好、為什麼我的杯子開片不均勻,看起來臟亂不堪,為什麼有的開片紋路是金色的,有的是黑色的,怎麼樣才能養出漂亮勻稱的金線等問題。

10,汝窯開片大好還是小好

關於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了解汝窯的朋友都知道,汝窯是經過高達1300多°高溫燒制的,在這個高溫情況下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燒出來器型能否完整都是問題,就更加別說開大片還是小片,其實不管是開大片還是小片,只要使用對了方法,時間長久之後潤養出來的杯子,便會越養越美。隨著年頭變久,其釉色和釉面也會愈發溫潤,像一塊經這幾代人使用過的古玉,散發出迷人的熒光,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⑤ 宋瓷的藝術特色

宋朝是個有特殊的朝代,雖然軍力積弱,但兩宋生產力空前高漲。宋朝文化也走到了一個比較華化的鼎盛時期,傳統士族的審美觀也達到了一個相對純粹的高峰,以皇族為代表的士族,催生了一大批的藝術品行當,比如書法、繪畫、瓷器,相對之前都有突破。
宋朝時候,隨著燒制工藝和新材料的發現,瓷器有了新的發展,比如此時的定窯,已經可以燒制出顏色很白的瓷器,而之前唐朝時期的邢窯,所燒白瓷均有淡淡的青色,而且由於瓷土的品質控制不夠嚴格,因此很少能夠燒制出壺嘴壺柄纖長優美的瓷器,到了宋朝,這些都不再是難題。
宋瓷官窯器型常見素器,並且大量仿燒古代的青銅器、陶器形制,顏色也僅以青、灰、白、玫瑰紫、鐵褐色幾種為主。五大名窯中汝窯、官窯、鈞窯均為青瓷,鈞窯由於窯變色難以控制,因此會出現玫瑰色、鐵褐色等顏色,定窯、哥窯為白瓷,哥窯由於工藝特殊,呈現僅此一家的「金絲鐵線」。大量的盤、爐、瓶也就是摹古仿舊,沒有任何裝飾,全靠線條流暢,顏色微妙取勝,留下來大量的傳世作品。
傳世宋瓷之珍貴,僅北宋早期存在了20年的汝窯,至今傾全世界之力,僅發現六十七件半,打南宋時期,就是皇族都難得一見的珍品,那傳說中的雨過天青色、蟹爪冰裂紋,是無數收藏家的美夢。傳世五大名窯宋瓷極少,其中汝窯更是只有六十七件半,而汝窯排名前三的收藏者是台北故宮(收藏23件)、北京故宮(收藏17件)、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9件,一說7件,一說8件,一說12件,如今基金會將中國瓷器全部放入大英博物館的展廳中),更有多件流失在日本等海外收藏家手中。

⑥ 古城秘境飛躍點怎麼飛

有可能是明清仿哥窯瓷器

哥窯,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是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的名窯。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國際拍賣市場上,近兩年每出現一件,一般成交價都在上百萬美元。現在古玩市場上出現的哥窯瓷器,95%以上都是現代仿品。目前,對哥窯瓷器的認識,主要從兩個方面獲得。一是古代文獻記載。據《國寶大觀》175頁程曉中「哥窯海棠式洗」說:「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哥窯記載,最早為明宣德三年(1428年)的《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這里除柴窯迄今既不見器物,也未見窯址外,餘下便是赫赫有名的宋代五大名窯。稍晚有明人曹昭的《格古要論》:『舊哥窯出,色青濃淡不一。亦有鐵足紫口,色好者類董窯,今亦少有。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糙,色亦不好。』對哥窯記載最詳細的,要屬嘉慶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類稿續編》:『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根據這些記載,人們便把上海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等世界著名博物館以及一些收藏家收藏的青釉帶開片,有紫口或有鐵足的器物稱之為傳世哥窯。」二是清宮舊藏的流傳有序的哥窯瓷器。傳世哥窯的器型主要有八方杯、爐、洗、盤、碗、罐、瓶等;釉色主要有青黃色、月白、影青等色,以青黃色為多。胎體顏色分黑灰、淺灰、深灰、土黃等色,以黑灰色胎為多。哥窯瓷器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開片,它是由於瓷器冷卻時,胎釉收縮率不同而造成的一種缺陷,但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哥窯以優美的開片而聞名,有金絲鐵線之稱,其大開片中套小開片,大開片顏色發黑閃藍,稱鐵線,小開片顏色發金黃,稱金絲。從清宮舊藏的傳世哥窯瓷來看,不完全具備紫口鐵足的特徵。有的有紫口,無鐵足,有的有鐵足,無紫口。哥窯瓷器從元代末年到明清以至現代都有仿製,明清仿製哥窯瓷大多都有年款,也有沒年款的。明清仿哥窯瓷器與哥窯瓷器特徵相比,有很大的區別。

⑦ 哥窯瓷器落款有官字的嗎

哥窯瓷器落款有官字的,下面介紹一下哥窯以及鑒別方法。哥窯瓷器以爐、瓶、洗、盤、碗等仿古式樣為主,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大開片中套小裂紋,即所謂的「金絲鐵線」。哥窯瓷器的釉屬於無光釉,釉層極厚,有的地方厚到了與胎 的厚度相同的程度,使器物的外觀圓潤飽滿。哥窯瓷器的胎體多為紫黑色、鐵黑色或黃棕色,說明胎料中含有較多的鐵質和其他金屬雜質,因此也有「紫口鐵足」的特徵。作為一種變廢為奇的名貴瓷器,從明代開始出現了大量的仿哥窯瓷器,到了清代發展到了頂峰,其逼真程度往往令人難以分辨真假。
哥窯瓷器的鑒別方法
哥窯,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是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的名窯。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國際拍賣市場上,近兩年每出現一件,一般成交價都在上百萬美元。現在古玩市場上出現的哥窯瓷器,95%以上都是現代仿品。目前,對哥窯瓷器的認識,主要從兩個方面獲得。一是古代文獻記載。據《國寶大觀》175頁程曉中「哥窯海棠式洗」說:「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哥窯記載,最早為明宣德三年(1428年)的《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這里除柴窯迄今既不見器物,也未見窯址外,餘下便是赫赫有名的宋代五大名窯。稍晚有明人曹昭的《格古要論》:『舊哥窯出,色青濃淡不一。亦有鐵足紫口,色好者類董窯,今亦少有。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糙,色亦不好。』對哥窯記載最詳細的,要屬嘉慶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類稿續編》:『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根據這些記載,人們便把上海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等世界著名博物館以及一些收藏家收藏的青釉帶開片,有紫口或有鐵足的器物稱之為傳世哥窯。」二是清宮舊藏的流傳有序的哥窯瓷器。傳世哥窯的器型主要有八方杯、爐、洗、盤、碗、罐、瓶等;釉色主要有青黃色、月白、影青等色,以青黃色為多。胎體顏色分黑灰、淺灰、深灰、土黃等色,以黑灰色胎為多。哥窯瓷器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開片,它是由於瓷器冷卻時,胎釉收縮率不同而造成的一種缺陷,但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哥窯以優美的開片而聞名,有金絲鐵線之稱,其大開片中套小開片,大開片顏色發黑閃藍,稱鐵線,小開片顏色發金黃,稱金絲。從清宮舊藏的傳世哥窯瓷來看,不完全具備紫口鐵足的特徵。有的有紫口,無鐵足,有的有鐵足,無紫口。哥窯瓷器從元代末年到明清以至現代都有仿製,明清仿製哥窯瓷大多都有年款,也有沒年款的。明清仿哥窯瓷器與哥窯瓷器特徵相比,有很大的區別。

⑧ 宋代八大名瓷包括哪些各有何特點

河北曲陽定窯:
在宋代屬定州(現曲陽)境內,故名「定窯」。定窯創燒於唐代,經過五代,於北宋時達到鼎盛時期,在元代時仍繼續生產。以出產白瓷著稱,胎薄而輕,質地堅硬,色澤潔白,不太透明;此外定窯也燒制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分別稱「黑定」、「紫定」、「綠定」。定窯以裝飾見長,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輔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
定窯雖然是民間瓷窯,但北宋後期也為宮廷燒造了大量瓷器,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河南汝州汝窯:
在宋代屬汝州境內,故名「汝窯」。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在北宋被金滅掉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幾十年,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就已經很稀有了,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僅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維德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十家。
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汝窯的青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周身布滿縱橫交錯的紋片,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說。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之間,超過20厘米的極其個別,超過30厘米的幾乎沒有,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器表呈蟬翼紋般細小開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陽光下時隱時現,似晨星閃爍,在胎與釉結合處微現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
禹縣鈞窯:
是宋代初河南鈞台(今禹縣)建立的瓷窯。鈞窯土脈細,釉彩有兔絲紋:紅的像胭脂、朱沙,青翠的像蔥,紫色如紫玫瑰等多種顏色,俗稱海棠紅、梅子青、茄皮紫、天蘭等色彩。以釉色窯變見長,素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雙」的特點。同樣的釉色,入窯經1350度高溫燒成後,每件瓷器呈色不一樣,並出現人們意想不到的景觀效果。
開封官窯:
是北宋大觀、政和間官府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設窯,稱為官窯。官窯瓷器土脈細潤、紫色,體薄,紫口鐵足(釉彩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瓷器沒有塗釉的底部顯現瓷胚本來的鐵色,叫「鐵足」)。大觀官窯瓷釉有月白、粉青、大綠三色;政和以後的官窯瓷釉只青帶粉紅色,但是有不同濃淡。修內司郊壇官窯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黃三色,有冰裂紋,隱紋如鷹爪。
官窯瓷器常發生窯變,除本色釉外還會變出黃色、紅紫色的蝴蝶、飛鳥,走獸等形狀。
浙江龍泉哥窯:
哥窯器物胎色較深,胎質細膩,足邊及口沿釉薄處也可見深色胎,製作工藝精湛,裝燒方法亦採用支釘支燒或墊燒,一些盤爐器物的足底有極為規整的圓形支燒痕。釉色以青灰、米黃為多,釉質肥潤,釉面有細碎的片紋,紋分兩種,一種開較大的黑色片紋,另一種是在黑色片紋中又開細小的黃色片紋,俗稱「金絲鐵線」,是哥窯器物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河北磁州窯:
建於宋代,所燒器物純供民間使用。
磁州窯以黑釉剔花瓷和鐵銹花瓷著名,黑釉剔花瓷是在上有黑釉的瓷胎上剔刻紋飾,將紋飾以外的黑釉剔去,留出原始白地,燒成後黑白對比分明,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裝飾效果。
陝西耀州窯:
始燒於唐而終於元代。耀州窯瓷以刀代筆的刻花裝飾最為精湛,運刀揮灑如行雲,刀下線條如流水,講究一氣呵成,刻成後紋飾奔放遒勁,線條活潑流暢,立體感極強,再施以透明的青綠色釉,燒成後更顯器物淡雅秀麗,格調高峻。裝飾技法以刻、印、劃、雕、堆、鏤空為主。
江西景德鎮景德鎮窯:
景德鎮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獨特風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稱名冠天下,並創造了青花、釉里紅、五彩、鬥彩、粉彩、素三彩、玲瓏、高溫色釉等精巧絕倫的名瓷。

閱讀全文

與大維德基金會官窯哥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