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保障,資產隔離,抵稅避債,信託傳承
㈡ 保險在私人財富管理中的功能和價值
保險的基本功能是可以實現風險轉移和價值補償的目的。通過投保適當的險種,可為客戶提供諸如身故、重疾、退休養老、健康醫療、家庭財產、企業生產安全、工程責任等風險的防範,為客戶的家庭、企業保駕護航。㈢ 說一說中國家族財富傳承的例子
中國家族財富傳承由來已久,立白集團——陳氏家族,是一個很值得借鑒的例子。㈣ 年金保險在家庭財富管理中主要起到什麼作用
這個問題很專業,在這里提問,是因為業務員的解答不能讓你信服嗎?
我理解的年金險,簡單來說,它是一種財富傳承工具,就是把現在的錢,平穩、安全、有針對性的傳遞給未來的自己或者是下一代,或者是某個指定的人。
有疑問可以留言交流。
㈤ 說一個中國家族財富傳承的例子
何東家族:何東於1889 年創業,1897 年崛起,家族企業傳至兒子何世儉、何世禮、孫子何鴻毅和何鴻章,至今已超過百年,可惜由於香港回歸的政治因素,使得何家已經逐漸收縮在港的投資,至於何佐芝家族及何鴻桑,則為其另-興盛的分支。㈥ 保險作為財富管理的一部分有什麼功能
通俗地說,財富管理包括:現金儲蓄及管理、債務管理、個人風險管理、保險計劃、投資組合管理、退休計劃及遺產安排。
財富管理一直被用於組織企業財務活動的領域,近年來,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家庭財富管理也被越來越多的提出。
理財市場,牛人輩出,各類財富規劃層出不窮。在我看來,單純的投資理財或者單純的保險計劃都不能稱之為理財規劃和財富管理。如果說基金定投負責進攻和提供彈葯,保險負責防守,那麼這兩者是各司其職,缺一不可的。
從家庭需求來看,資金基本可以分為三部分,實現三個基本職能。
第一部分資金,是修建家庭的「防火牆」。
這個功能只有保險才能實現。諸多金融工具中,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媲美保險的防守功能。
為什麼是保險?
很簡單,儲蓄型的壽險有著20-30年的繳費期,可以藉助杠桿,以小資金撬動大保障。消費型的意外險則可以將不確定的大額風險損失變成小額的確定的財務成本。
投保首先要考慮是意外保障,因為意外是最不能預料的,也是最突然的,意外的後果往往是不可挽回而對家庭又有毀滅影響的。小到有驚無險、大到人身傷殘甚至是傷亡,意外可以說無處不在,最應進行保障。風險事故的發生會造成直接損失或帶來間接損失。
比如意外事故造成殘廢,不但產生治療費用,還會影響未來收入。保險學有個詞,叫「風險自擔」。所以保險的配置應該結合三類,重大疾病、意外身亡和消費型。重大疾病保險採用儲蓄型,其他兩類配置消費型。保險金額100萬起,有實力者,多多益善。
以一個35歲男性,20年繳費為例,假設上述提到的保險類型對應的保險金額分別是100萬+100萬+300萬,每年的繳費合計不超過3萬。這樣,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防火牆就穩穩當當地築建起來了。
第二部分資金,應該形成一個「蓄水池」的功能。
一來,可以滿足家庭日常資金流動性的需求,二是為「防火牆」和後續的資金增值提供穩定的現金支持。這部分資金配置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標的內容是債權或者受益權轉讓,產品形式可以是信託、資管計劃、契約型基金、網貸產品。
按照最近三個月的行情,年化收益在8-9%之間大概率是可以實現的。收益基本是半年兌付一次,全年還本付息。
這個蓄水池大概要建多大?因家庭而異。
在珠三角地區,400-500萬的蓄水池容量會比較令人愜意。意味著每年蓄水池可以向家庭提供45萬元左右的流動性支持。相當於兩個成年人的年工資水平。也就是說,即使我不工作,那麼家庭理財每年產生的現金流將保證家庭生活維持在一個正常水平。
如果我還在工作,自己解決家庭日常開銷問題,那麼蓄水池產生的現金流就有了用武之地。要麼增加家庭成員的保險金額,要麼繼續投入到蓄水池擴充容量,要麼投入到浮動收益產品,作為資金進攻的「武器」。
第三部分資金,就是以資金增值為目的的進攻「武器」。
這部分資金配置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股票、信託、股權基金等標的。市場經濟下,不同融資主體的信用等級是不同的,這也就形成了差異化和層次性的市場利率水平。
金融生物鏈的每一層,仰望其風險層次高一級的融資業態,都會覺得風險太大。P2P從業人員認為民間高利貸動輒每月10%的利率太高;銀行從業人員覺得信託和資產計劃產品利率高達年化12%太不可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㈦ 家族財富面臨的主要風險有哪些
在家族財富管理中,主要的風險來自於幾個方面:管理財富過程中的風險、財富本身的風險、財富擁有者的風險等。優脈財富匯通過6年的實踐總結出了以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