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社會基金會監管

社會基金會監管

發布時間:2021-08-26 23:32:25

A. 中國對慈善組織監管的行政法規和制度有哪些

首先,刑事領域,關於慈善組織相關人員的職務犯罪,刑法有明確規定(如挪用公款罪)。

其次,在國家審計層面,《審計法》對慈善組織的審計制度有明確的規定。這兩項是最有利的監管舉措,當然在我國對慈善組織監管的行政法規具體有以下幾個: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等。這些法律法規對於民間組織(包括慈善組織)的成立條件、組織機構、政府監管等作出了一般性的規定。
就慈善組織所具有的財產來源的捐贈性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是最直接的法規。
慈善組織的監督制度主要規范慈善組織的行為,保障慈善組織健康、透明運作。現已形成了《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為主題的慈善事業監督管理法律體系,對慈善組織的管理體制、設立條件組織構成、運行規則和財產管理等方面走了明確規定,以規范慈善組織的行為。

B. 水滴互助目前有監管嗎

已經於今年七月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達成監管協議,中福將為會員的互助金作為第三方託管方,並監督會員互助金的申請,支付等方面,全程參與互助金的使用,以達到透明監管與合理使用。

C. 外部如何監管基金會

外部監管包括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社會各位人士等,社會各位人士一般可以通過登記管理機關公布的基金會年度檢查結論,以及披露的基金會年度工作情況來監督,不過說實話,外部(社會)監管力度不大。

D. 水滴互助現在有國家的監管嗎

有,資金監管是由民政部下面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

E. 注冊新加坡非盈利基金會做發幣的話,目前監管嚴格嗎需要做哪些准備

現在成立基金會上交易所發幣的話,監管是相對比較嚴格了,不過新加坡一直以來對數字貨幣和相關產業十分友好,目前全球比較知名的DigiFinex、CoinTiger、DragonEx交易所都設立於新加坡,在新加坡做基金會發幣已經成了行業共識,可信度高,你只需要按規定做法律意見書,發幣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很多客戶已成功操作。

新加坡基金會發幣,需要做得准備為:成立新加坡基金會、做合規法律意見書。

如何成立新加坡基金會?

1:基金會的名稱注為(FOUNDATION LTD)
2:提供至少3位成員(我司提供一位新加坡國籍成員 還需要客戶自己提供2位)的身份證 護照或身份證明證件;
3:非盈利機構注冊資金1新幣 無股份比例(後期授權誰為法定代表即可);
4:注冊地址(我司提供)
5:新方律師審計師擔保(我司提供)
6:新方秘書(我司提供)
7:新方掛名成員(我司提供)
經營范圍
1、Development of other software and programming activities n.e.c.
2、Software consultancy (區塊鏈 ICO 的基本都是這兩個范圍)
注冊資金
1新幣 (非盈利政府規定只能1新幣)
注冊需3-5周;簽名遞交注冊申請後,2-3個工作日可網上查詢公司成立情況,3-5周取得證書、印章等全套文件:

ICO法律意見書,上交易所發幣時為了符合MAS監管需提供:

並不是每個都需要做,如果不發幣,只需要做前面2個,要發幣就需要全部都做了。

F. 美國富豪的慈善基金受不受國家監管

美國富人熱衷慈善事業的原因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這樣幾點: 首先是受宗教的影響較大。在現代慈善概念出現之前,慈善是從宗教信仰中產生的。不少美國富豪認為,人賺錢的能力是上帝給予的,有錢人就應該按教義去幫助窮人。 其次體現為一種社會文化。美國人認為,將巨額財產留給後人會剝奪他們創造的能力和進取的動力。一位顧問曾對洛克菲勒說:「你的財產越滾越大,越滾越大,一場雪崩就要發生,你必須設法阻止它。你分散它的速度一定要快於它的增長速度,如果你不這樣做,它將『壓扁』你和你的子孫!」 第三,由於社會貧富懸殊,富人們受到了社會的強烈指責,迫於壓力,他們不得不通過捐款來改變人們對他們的看法,另外,他們也不希望社會動盪甚至解體。 第四,也有一些美國富豪的「義舉」是出於減免稅款、為自己揚名、「製造」成就感等目的。
賺了錢干什麼?美國富豪熱衷慈善事業
美國《商業周刊》20日推出了2003年度美國最慷慨的50位慈善家排行榜。在這個超級豪華的陣容里,有很多大家頗為熟悉的名字: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穆爾、美國有線新聞網的創始人特德·特納等。仔細瀏覽一下名單,不難得出結論:當今的很多美國超級富豪都熱衷於慈善事業。
根據《商業周刊》的統計,蓋茨夫婦的家產有460億美元,他們在1999年至2003年期間,已捐和認捐的慈善款項總額高達230億美元,占他們家產的一半。蓋茨夫婦也因此在50位最慷慨的慈善家中排名首位。在同一時期里,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穆爾及其夫人貝蒂已捐和認捐的慈善款項為70億美元,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投資家喬治·索羅斯,他的慈善捐款金額是24億美元。
《商業周刊》在公布排行榜的同時還對這些慈善家們的善舉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找出他們的一些共同特點。
共同點之一:掙得少了,但捐得不少。近兩年,盡管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低靡,企業界老闆們獲得的利潤跌到了最低點,但這些榜上有名的慈善家們依然慷慨解囊,為幫助窮人盡一份力。他們幫助的人不僅限於美國國內,甚至很多不發達國家的百姓也從中受益。比如,比爾·蓋茨目前已經捐獻了20多億美元,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在慷慨解囊的同時,慈善家們非常珍視自己創造的財富,他們要求自己的捐款得到公開有效的使用,有些慈善家還把管理企業財務的嚴肅認真勁兒也引入了善款的管理使用中,力爭把他們的錢都用到「刀刃上」。
共同點之二:靠新技術發家的慈善家越來越多。把現在的慈善家和過去的慈善家進行對比之後,《商業周刊》得出結論,靠新技術發家的慈善家已經在美國慈善事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從排名表不難看出,蓋茨和穆爾都來自新興的計算機產業。除了他們兩人外,戴爾公司總裁邁克爾·戴爾、EBAY公司的首任總裁傑夫里·斯科林等人也都來自計算機和網路等新興產業。
共同點之三:越來越多的慈善家希望在有生之年捐出財產。過去很多傳統的慈善家都是在遺囑中提出在自己百年之後,把一部分財產設為某項慈善基金,以便為後世造福。但現在的慈善家們更願意在有生之年就大筆捐出自己的財產,還有一些慈善家甚至沒有打算在自己死後留下什麼基金一類的東西。在持這種觀點的慈善家中,靠新技術發家的年輕人是主力軍,如蓋茨。這些年輕的慈善家往往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就建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他們希望能親眼看到自己用才智創造的財富被用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商業周刊》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促使他們這么做。
首先,年輕一代的慈善家認為,自己創造的財富應該由自己來控制,沒有必要把財富留給別人掌握。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讓自己捐出的善款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其二,年輕的慈善家認為,現在世界上有很多人需要幫助,與其百年之後再捐出善款,還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幫助那些人。況且「今天有今天的慈善家,明天有明天的慈善家,沒有必要把今天的財富留給明天。」第三,很多年輕一代的慈善家比他們的前輩更有社會責任感,他們深刻地意識到貧富差距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危害,因此決定在個人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開始捐出善款,回報社會。第四,通過學習以往富豪的經驗,很多年輕一代的富豪們清醒地意識到,如果對財富積累的追求達到了無法滿足的境地,就很有可能產生難以想像的惡果,不但對事業不利,對家族也沒有任何好處。因此,很多人希望通過捐款來遏制對財富無休止的追求。
在分析了上述原因後,《商業周刊》得出結論認為,隨著年輕慈善家的增多,「做活著的慈善家」將日益成為當今美國慈善家們所推崇的理念。
共同點之四:慈善家們不願為子孫留下太多的遺產。《商業周刊》的調查顯示,美國慈善家希望留給子孫的遺產僅占其全部財產的一小部分。多數慈善家認為,辛勤的工作和創業的經歷是每個人的寶貴財富,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如果給子孫留下太多的遺產,就不免會助長他們不思進取的思想,對子孫沒有任何好處。而且,大部分美國人崇尚通過個人努力創造財富,繼承遺產被認為是不勞而獲,甚至有人認為那無異於「搶劫」。在50大慈善家名單上排名第五的美國世紀公司的創始人詹姆斯·斯托爾斯說:「我們不想把財產都留給孩子們,這樣會毀了他們。如果給孩子們留下巨大的財富,讓他們甚至連早晨早起的理由都沒有,那我們就害了他們。」 斯托爾斯夫婦打算把他們大部分的財產都捐給他們在堪薩斯創立的一個醫療中心。斯托爾斯開玩笑地說,他希望他們去世之後,他的孩子開車路過堪薩斯醫療中心時會驕傲地說:「這是我父母留給我的遺產。」
此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很多年輕人在繼承了父輩的遺產後揮霍無度,往往成了「敗家子兒」,而且他們比中產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焦慮、頹廢等不良精神狀況。這也促使慈善家們更願意在有生之年把財富捐出來,「留給子孫1000萬美元,而不是1億美元,讓他們過得舒服但不奢侈」。
另外,在留給子孫小部分遺產的同時,很多年輕一代的慈善家在自己的孩子還小時就教他們要節儉,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慈善事業。比如戴爾公司總裁邁克爾·戴爾的4個孩子現在都成了小慈善家,他們生活節儉,熱衷公益事業。安·魯瑞在50大慈善家名單上排名第43位,她的6個孩子生活簡朴得一如平常人家的孩子,他們甚至從打折商店裡購買傢具。魯瑞以他們每個人的名義各設立了一項慈善基金,讓他們捐款救助他人。魯瑞說:「孩子們都想向人們表明,他們正在這個世界上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依靠父母。」
共同點之五:不願透露姓名的慈善家增多。《商業周刊》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在美國還有一批隱姓埋名的慈善家,他們往往在捐出善款以後不留下任何「痕跡」。這些人不願意拋頭露面,也不願意讓公眾知道自己是干什麼的。他們認為,既然上帝賜予他們巨大的財富,那麼他們就應該作出回報。《商業周刊》認為,這樣的慈善家在美國有增加的趨勢。
為啥美國富翁熱衷慈善?
在人類文明史中,美國巨富行善並不鮮見。100多年前,財閥洛克菲勒和卡內基就曾捐出相當於現在的140億美元的善款。卡內基說「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在美國富豪中,熱心慈善事業已經成為一種傳統。
為什麼美國富豪不把財富傳給自己的孩子呢?
第一,美國崇尚個人奮鬥打天下,不像其他一些國家尊崇世襲的爵位和財富。很多通過艱苦創業而成功的美國企業家不相信財富可以傳代。他們知道,由於富家子弟在鈔票堆中長大,一輩子不愁吃喝,無憂無慮,容易養成揮金如土、逍遙度日的不良習氣。金錢不但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反而有可能對孩子帶來傷害。
比如,巴菲特和蓋茨都相信 「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則,寧願將錢捐獻給社會也不願多給錢讓孩子去揮霍。蓋茨曾經說過:「當你有了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明白錢不過是一種符號,簡直毫無意義。」蓋茨對社會如此慷慨大方,然而對子女則「吝嗇」。巴菲特也對世襲財富的概念不屑一顧。他說:「我從來不相信王朝世襲式的財富。」巴菲特在回答記者有關為什麼不把資產留給孩子的問題時說,他相信財富來源於社會,最後也要反饋給社會。他說,他已經給孩子留下足夠的生活費用了。
第二,美國的稅收制度也鼓勵慈善捐助行為。目前美國開征50%的遺產稅,遺產越多稅率越高,但是捐獻出去的資產免徵遺產稅。許多富豪的後代索性把家產捐獻出去,今後還可以享受捐贈部分10%的個人稅收減免優惠。一些富豪也想到,與其大半遺產要交稅,還不如先捐掉一部分,既得到了好名聲,今後後代繼承的部分實際比全額繼承再交稅也少不了多少(盡管2010年成為美國歷史上零遺產稅的一年,即由於2009年年底美國國會未能及時就減稅政策達成修訂共識,很多美國人不用交遺產稅,但2011年仍將繼續恢復徵收)。可以說,慈善減免稅收的制度,是美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催化劑。據統計,在過去40年中,美國人年均慈善捐款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8%

G. 我想購買基金,但基金會被某些人或單位操縱嗎基金由誰來監管啊

基金由銀行託管,基金由基金公司管理,並由專人操作。

H. 如何加強社會組織資金監管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1、完善相關法律和法規。當前社會組織的發展處於快速增長階段,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制度體系,監管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所作為。
2、在培育發展規范管理上下功夫。對於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要在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政府職能轉移、社會組織票據規范使用、等級評估和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資金扶持,建議進一步加強規范管理,加大對社會組織的各項制度及運作上的監管力度,確保重點培育,快速發展,健康成長,塑造起品牌社會組織。
3、加強社會組織黨工委建設。設立社會組織黨工委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核撥工作經費,改善黨建工作條件,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
4、加強對基層指導和業務培訓。隨著直接登記全面實施,四類社會組織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批,如何規避風險,如何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如何加強執法監察等,各級登記管理機關在登記管理中面臨諸多困難,建議加強對基層業務指導和培訓,提升基層登記和依法監管能力水平。
5、自上而下地解決登記管理機關工作力量與經費嚴重不足問題。根據十八大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要求以及省上把非公募基金會和異地商會審批權下放市州的實際,社會組織已然呈快速增長趨勢,現有工作力量與工作經費已跟不上中央要求和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建議中央、省上出台具體政策,賦予登記管理機關法人地位,加強登記管理機構和登記管理隊伍建設。
6、加強信息建設。建立起覆蓋省、市、縣、鄉統一的社會組織信息發布平台,實行社會組織信息全部網上公開。

I. 廣發證券受行政監管,基金會影響嗎

持有廣發證券的股票基金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對基金本身沒有什麼影響。

對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控股香港」或者「香港子公司」)風險管控缺失,包括對香港子公司新業務風險管控不足,風控系統未實現對香港子公司風險數據的全覆蓋,對香港子公司風控要求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不夠等;

對廣發控股香港合規管理存在缺陷,對香港子公司合規管理有效性缺乏監督;三是對廣發控股香港內部管控不足,包括財務、組織架構管控不力等;四是作為數據報送的責任主體,未做好廣發控股香港月度數據統計工作,向證監會報送的數據不準確。

證監會指出,上述情況違反了《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第六十九條,《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第六條,《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范》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一條的規定。

按照《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七十條的規定,決定對公司採取限制增加場外衍生品業務規模6個月、限制增加新業務種類6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9)社會基金會監管擴展閱讀

投資基金

一般基金主要投資大盤藍籌股,而計算上證指數時,大盤藍籌股也佔了很大的權重,所以基金的下跌、上漲與股市上證指數的下跌、上漲一般是同漲同跌的關系。

但是具體到不同的基金又有所不同,有的基金漲跌和上證指數緊密相關,而有的基金漲跌和上證指數相關度較低,甚至有的基金在大盤跌時還能上漲,這就要看基金具體持有什麼股票了。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卻盛行於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經濟的新霸主,一躍從資本輸入國變為主要的資本輸出國。隨著美國經濟運行的大幅增長,日益復雜化的經濟活動使得一些投資者越來越難於判斷經濟動向。為了有效促進國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美國開始引入投資信託基金制度。

閱讀全文

與社會基金會監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