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弘揚孝善文化
為進一步落實學校「傳承民族美德,弘揚孝善文化」的精神指示,深入推進「孝善·感恩」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知孝、行孝、感恩、報恩,進而把孝善感恩之情內化為強烈的責任感,達縣職高特色初中部於2014年5月19日開展以「孝善、感恩」為主題的作文演講比賽。
比賽在下午3:30分正式開始,參賽者均是經過預賽選拔出來的的優秀選手,他們在台上精彩演繹,各展所長,表現自信、大方,把自己對親人的愛、老師的感激表達得淋漓盡致,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觀眾。熱情洋溢的演講贏得了台下觀眾和評委的陣陣掌聲,每位同學演講結束,現場評委當場打分。當所有參賽者演講完畢,評委之一的達縣職高副校長王勇同志對選手的表現進行了中肯的點評,贊揚同學們從不同角度所體現出了對親人、老師、社會的那份濃濃的孝善感恩之心,並對特色初中部師生提出了殷切希望。
最後,學校對在本次「孝善、感恩」演講比賽中表現優異的班級和同學加以了表彰。副校長王勇同志上台頒獎。
演講比賽結束後,一位八年級的女同學說:「本次演講比賽讓她深受感動,自己以後一定會長懷感恩之心,長行孝善之舉,去回報親人與社會對他的關愛!」
2. 孝善文化名言
游 子 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十 五
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孟浩然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送 母 回 鄉
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墨 萱 圖 · 其 一
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歲 末 到 家
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慈 烏 夜 啼
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送 母 回 鄉
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燕 詩 示 劉 叟
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豫 章 行
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斗死,為君掃凶頑。
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盪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3. 村裡收取的孝善基金是交給鎮上,還是縣里
你好朋友,一般村裡收取的孝善基金是交給鎮上的再由鎮上交給縣里
4. 中華老年愛心基金會有沒有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簡介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是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領導下的為全國老年人服務的民間慈善組織,是獨立的社會法人。它的前身是中國老年基金會,成立於1986年5月。第二屆理事會於2003年10月選舉產生。本屆理事會於2009年1月15日選舉產生,理事長由民政部原副部長、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李寶庫連任。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行動宗旨是:「孝行天下,共建和諧」。基金會以老年人為本,全心全意為老年人服務,並呼籲社會共同尊重、關心和幫助老年人。基金會的工作任務是:以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中心,以為健康的老年人錦上添花、為有困難的老年人雪中送炭為重點,幫天下兒女盡孝,替世上父母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2007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在民政部首次進行的基金會評估工作中,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被評為4A等級的基金會。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主要業務范圍是:
一、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募捐活動,接受海內外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組織的捐贈。建立、管理和使用用於支持和發展中國老齡事業的各項基金。
二、根據社會發展和老年群體的需求,創辦和資助老年社會福利、文化、體育、教育、衛生事業等項目。投資設立或合作興辦養老院、托老所、愛心護理院、老年病醫院、老年大學、老年人才交流中心、老年藝術團等企業和民辦非企
業機構。
三、組織開展和資助開展推動老齡事業發展、有益於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的各項活動。
四、資助城鄉特困老人。
五、獎勵為老齡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老年傑出人物和優秀人才。
六、開展與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友好團體和人士及相關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活動。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出發,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籌集善款,為老年人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和善事。九年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中國老年藝術團《紅葉風采》文藝晚會」、「愛心護理工程」、 「東方銀齡遠程教育普及工程暨幸福養老大課堂」、「老年心理關愛工程」、「書寫人生第二春徵文書畫攝影大獎賽」和「敬老志願者聯盟」七大品牌,並先後建立了多個專項基金。通過各項活動的廣泛開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廣大老年人的心中。
華愛心基金會(CKF)屬非公募性涉外基金會,由共青團中央(中青字[2002]124號文件)等部門倡導發起,經相關國家領導人同意,鑒於面向世界華人的工作需要在香港設立,並根據香港《社團條例》(第151章)規定,在香港警署注冊。CKF在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聯絡部門。CKF還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經民政部審查批准(民函[2007]282號文件),在內地設立中華愛心基金會北京代表處(CKFBJ),其登記管理機關是民政部,其業務主管機關是國家民委。一方面,CKF設立在法制環境優良、國際化程度極高、地處大中華區域最方便中心位置的香港,使得CKF能夠較好地發揮純粹民間團體和獨立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第三部門」的作用,能夠便捷順暢地與全世界華人交流、溝通,給愛心事業爭取到極大的發展時空。另一方面,鑒於服務於內地的宗旨和實際上絕大部分業務機會也產生在中國內地的現實,CKF在北京設立代表機構。北京的代表機構接受國務院有關部委的管理,擁有雄厚的黨政群團的背景資源,使得CKF便於抓住適合目前中國國情的諸多工作機遇。
5. 泰安市泰山慈善基金會
泰安市泰山慈善基金會是一家5A級公募基金會,注冊資金600萬。基金會的宗旨是:扶貧濟困,傳遞愛心,弘揚慈善、促進和諧。
泰山慈善基金會成立以來,以「孝」「學」「誠」「和」「家」五大理念為核心策劃並成立執行五大項目。同時作為主辦方開展「首屆公益論壇暨公益文化節」並成立泰安市泰山公益論壇服務發展中心,為社會組織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平台、資源對接平台、和社會組織共同發展公益慈善事業。
泰山慈善基金會科學把握慈善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優勢,以服務弱勢群體、服務社會、服務大局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秉承扶貧濟困、傳遞愛心的原則,科學確定救助對象,精心打造慈善品牌,組織開展系列公益慈善活動,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泰安市泰山慈善基金會成立以來,先後組織參與了多項愛心活動。如:開展「綠色陽光進社區」項目為社區60歲以上的貧困老人、殘疾老人、失獨老人以及7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每天免費贈送一份綠色的蔬菜;作為主辦方舉辦了「首屆泰山公益論壇暨公益文化節」活動,和各社會組織一起共同舉辦了一場屬於自己的公益盛宴;先後出資40餘萬元,資助泰安本地優秀社會組織或項目,幫扶領域涉及扶老助殘、精準扶貧、文化保護和環保節能等多個領域,極大的推動了泰安地區的公益事業發展。
泰山慈善基金會先後被泰安市民政局評為5A級基金會,是泰安市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中的最高級別。被山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山東省公安廳、山東省民政廳、山東省司法廳授予「山東省老年人公益維權服務示範站」。被共青團肥城市委、肥城市希望工程辦公室評為「愛心單位」。「千紙鶴||關注留守兒童」公益項目在山東省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最佳志願服務項目。「綠色陽光進社區項目」獲得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銅獎。獲得《四季花香》社會組織期刊編輯部銅牌。泰山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在泰安市志願服務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最美志願者」。
泰山慈善基金會實行嚴格的財務制度和審計制度,聘請了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年度財務審計,重大募捐活動接受政府審計機關的審計,並隨時接受社會監督。泰山慈善基金會始終堅持公開、公正、依法、自律的財務理念,社會公信力穩步提高。
6. 孝善基金必須要參與嗎
對
孝基金是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以及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回歸的需求下、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等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
孝基金是中國首家經過正式批准登記的專注於敬老公益事業的非盈利組織。
7. 百孝善為先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8. 廣州光孝寺成立基金會了嗎
寺院善款的運作,最直截了當的,因為說白了,寺院的出家人就是靠這個供養生活的,我們供養三寶本身就是去供出家人生活的。不需要基金什麼的來「運作」。
不過,佛教,最講究因果。在寺院裡面,功德箱上如果寫明「放生功德箱」,錢就一定是用作放生的。如果是「印經功德箱」,錢是一定用作印佛經的。這個是有戒律的,不允許錯亂的。凡懂佛教因果的人,在這些方面是極為嚴謹的。
寺院佛像前也有沒有寫明具體用途的功德箱,那些善款,就是寺院的日常開支,包括出家人的衣、食、住、行、殿堂的維修、佛像的庄嚴、燈油等等,就是供養三寶。
至於有大型寺院成立慈善基金會,那也是專款專用,直接用於社會慈善事業,管理和開支基本與社會上其他慈善機構類同。我們如果捐款給寺院的慈善基金,就不是供養三寶,而是慈善事業,雖然是由寺院去做慈善,但性質有所不同。
9. 江蘇孝和善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蘇孝和善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7-25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鹽城市大豐區開發區疏港路北側、沿河路西側匯堅國際商貿城6-9幢9-103室。
江蘇孝和善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982MA1WY32R5B,企業法人陳蘭,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蘇孝和善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江蘇孝和善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10. 慈濟基金會的簡介
1991年,慈濟美國分會發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勸募活動,將所募款項透過紅十字會援助孟加拉颶風災民,從此開啟海外救援工作。1994年,慈濟基金會成為一個覆蓋全台灣的財團法人。
2008年2月27日,中國國台辦正式批准在中國大陸成立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並成為首個由非大陸人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民間基金會。
2010年7月19日,聯合國上午十一點鍾召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大會,會中正式通過「佛教慈濟基金會」(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成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的特殊咨詢委員」(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慈濟致力於社會服務、醫療、教育,被譽為「台灣的良心」。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慈濟踏上了大陸的土地,從1991年開始累積至今日於2010年8月20日下午舉行『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大陸江蘇省蘇州書院成立的正式掛牌典禮。2010年八月二十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由衷地感恩。「結緣也二十年了,這一念心充滿了感恩啊!雖然我無法親自到當地,可是在遙遠的此方,我也以最虔誠的心來祝福,來感恩。」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66年由證嚴上人創辦於台灣省花蓮縣;慈濟為興辦醫院向省府申請「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1980年1月16日獲立案通過;然而,因為照顧的對象遍及全台,為此又向內政部申請全台性的財團法人登記,於1994年終於完成全台性的財團法人登記。
「財團法人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是立足台灣、宏觀天下的慈善團體,四十年來在台灣致力於社會服務、醫療建設、教育建設、社會文化等志業。 慈濟的主要志業:「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即慈善、醫療(如慈濟醫院)、教育(如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小學、慈濟中學)、人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大愛電視、經典雜志、檀施會、慈濟月刊、外語期刊)、國際賑災(如援助川緬)、骨髓捐贈(慈濟骨髓資料庫)、社區志願者(慈濟各分支會所)、環保(如慈濟環保站)四項, 統稱為「四大志業」;
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居住小區志工、國際賑災,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腳印」。
慈濟推展其志業時,普遍以證嚴法師的「普天三無」為原則,即所謂「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希望以此理念,推動所謂「佛法人間化」理想。而在此理念下,該基金會之慈善事業運作並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及不分國度。團體中也不乏其他宗教、種族的志願者。 1966年證嚴法師經歷「一攤血」事件及「三修女」的來訪,決心「消滅貧窮」,在花蓮普明寺成立慈濟功德會。功德會成立初期,便開始從事社會救助事業,故證嚴法師常言:「慈濟以慈善起家。」
從感恩戶(即「慈濟照顧戶」)的個案調查、復查,賑災的勘災、造冊、發放等,皆是由多年的關懷、多次的賑災經驗中,逐漸建立一套完整的機制。除了讓被照顧者安身外,也要安心。進而再啟發被照顧者的善心,達到「善的循環」。 證嚴法師在經過多年的社會救濟後,證嚴法師發現「因病而貧」、「貧病相依」現象。1972年「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在花蓮市開設。開啟了醫療志業中之「醫療站」、「義診」之關懷方式。
1979年5月法師在靜思精舍之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中,提出了興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的構想。而為了啟建醫院,向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申請成立「台灣省私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立案通過,始得已籌募慈濟醫院之款項。法師及慈濟委員一方面在全台灣發起「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之募款、募心活動,另一方面也向政府尋求建院用地。1980年10月19日,時任台灣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拜訪精舍,詢問法師是否放棄建院想法,法師便向拿出帳冊向主席說,如果建院失敗,將會退還所募之款項,主席見言:從來沒有一間寺廟會將捐款退回。便向蔣經國總統回報此事,三天後10月22日總統親臨精舍。法師便向總統再度提出尋求建院用地的構想,總統允諾,指示花蓮縣府設法協助建院用地問題。後歷經三次換地,兩次動土,終於在1984年4月正式興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啟業。
這也源於而慈濟醫院秉持救人為先的觀念,成為全台灣醫院立下免繳住院保證金之先例,爾後衛生署要求全國醫院也比照辦理。在台灣,慈濟醫院各分院已有六間及一間診所;而馬來西亞也有洗腎中心及義診所。 1993年8月美國紅十字會組織抗原室李政道
博士拜訪證嚴法師,說明國際骨髓資料庫的隸屬情況。
同年10月,「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於花蓮慈濟醫院。
1998年籌設臍帶血庫,因容量限制,於2008年11月已停止收集。
2002年更名「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常簡稱慈濟骨髓庫 )。 慈濟醫院於1986年啟業後,因台灣東部資源匱乏、交通困難,西部的醫生不便前來,造成早期慈濟醫院,醫護人員不足之情況。
證嚴法師感於東部專業醫療人員不足,及增加東部高等學校就學率,於1989年開辦「慈濟護理專科學校」,培養東部護理人才,於1999年改製成為慈濟技術學院。
1992年5月31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於台北分會成立,證嚴法師開示「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慈青回到學校在各校成立「慈青社」,法師期許能夠成為校園清流,將善的種子植入校園。
1993年創立慈濟醫學院,於2000年獲准升格成為慈濟大學。
2000年有感於教育要從小紮根,因此創立了慈大實小及慈大附中,完成幼稚園至博士班的教育完全化。
慈濟在台灣各地的學校有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及花蓮、台南兩地各有慈濟中學、小學。在美國有19所人文學校及5所人文班;在馬來西亞有大愛兒童教育中心;在泰國有清邁慈濟學校。 人文志業初期原名「文化志業」,於2004年更名。期許人文可以成為「人品典範,文史流芳」。
1967年,克難功德會成立第二年,「慈濟月刊」雜志創刊發行。當時慈濟月刊僅為一大張,共四頁之報紙。1986年9月,「慈濟道侶半月刊」正式發行。1998年8月,經典雜志創刊。2004年3月慈濟道侶並入慈濟月刊中;道侶改以叢書形式出刊,有生命及幸福兩系列。
1996年1月,慈濟萬維網正式上線。
影音節目方面,1986年4月,「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播出。 1995年12月,慈濟節目在其他電視頻道委託演出。1998年1月1日,正式於中視電視台中成立「慈濟大愛電視台」。2005年1月1日,位於台北關渡的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正式啟用,慈濟大愛台、慈濟廣播部、期刊部、經典雜志遷入人文志業中心。
慈濟人文相關志業有大愛一台、二台、大愛廣播、靜思人文、慈濟月刊、經典雜志等。八大法印
八大法印原名「八大腳印」,證嚴法師認為過去稱八大腳印,實為八種妙法,故在2007年正名為八大法印。 1991年孟加拉水患,慈濟美國分會發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勸募活動,將所募款項透過紅十字會間接援助,成為開啟國際賑災之先例。
隔年,1992年中國大陸華東、華中水患,慈濟人於發起街頭募款,正式踏入大陸地區,開啟國際賑災之志業。當時的兩岸關系仍屬緊張,此舉讓當時的台灣民眾頗不諒解與諸多批評。證嚴法師認為人道主義應超越於政治現況,期望以大愛弭平對立。
1992年進入中國大陸援助水患災民時,和大陸領導階層達成「一個目的」、「二個原則」、「三個不為」、「四類物資」、「五種協助」。此五點成為日後慈濟國際賑災的五點共識。
一個目的:賑災。
二個原則:直接、重點進入災區,深入最無人關懷之處。
三個不為:不談政治、不刻意傳教、不搞宣傳。
四類物資:溫飽的物質、復耕的物質、衛生的物質、解決居住的問題。
五種協助:造名冊、請提供車輛、維持秩序等等。 1990年8月23日朝,證嚴法師於台中新民商工演講。行經夜市區,見其收攤後街上留下大量垃圾。演講精采處,見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便說:「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凈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會中有一名女孩——楊順苓,因受法師的演講,在會後一個月期間內到處撿拾資源回收物,並將資源變賣所得善款以「慈濟人」的名義捐出。環保志業因此而開啟。
1992年01月,台灣各地慈濟人踐行法師理念,在各地區設立「環保教育站」。
慈濟大愛台有部分資金來自於慈濟資源回收溢注之基金。故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之口訣。
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環保志願者回收之寶特瓶抽絲製造成紗,可用來製成慈濟賑災使用的毛毯及衣物。 1997年賀伯台風席捲台灣,造成台灣重大災情。證嚴法師毅然改變慈濟會員原有的人脈推動模式,推展「社區志願者」計劃,要求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改以社區為單位,於各地推展健康照顧、環保志願者、社區綠化等工作。期待左鄰右舍能發揮「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散播「人人是志願者」的理念,讓人人心中充滿愛。
法師指示慈濟人落實「四門四法四合一」,分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四組,即以社區做為根本,再由各社區聯合組成小區,以此方式有效率地將資源統合。以此模式,慈濟人經常能走在最前,做到最後。 正式參與慈濟團體者,如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慈青等,應依循證嚴法師所定十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 不抽煙、不吸毒、不嚼檳榔 不賭博、不投機取巧 遵守交通規則 孝順父母、調和聲色 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 [編輯] 提倡素食 慈濟推動齋戒,證嚴法師:「近來天災接連而來,相信大家都很心疼、擔心,多少也有些恐慌。然而,我們更需要的是具體防範的力量,這必須回歸到人與心。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必定舉國上下全民齋戒、不殺生,清除身口意的污濁,祈求上天降福。」、「齋就是素食、不殺生,常起慈悲心念,同時斷絕心中貪瞋痴等惡念;戒是持戒,守好人生的規矩,力行三好──說好話、做好事、發好願,清凈身口意。」我們天天推動愛灑人間,為天下祈福,此刻,也期待大家以齋戒、不殺生的具體行動,表達一分虔誠的力量,持續愛灑人間,帶動社會愛的共鳴。 基金會並不強制會員茹素,唯參加慈濟活動時,則需素食。慈濟大學學生亦無須信仰佛教,無須素食。為鼓勵素食,位於花蓮市慈濟醫學中心、慈濟大學的同心圓餐廳與慈大附中的妙膳廳,提供教職員生早餐新台幣10元吃兩樣東西,午、晚餐20元吃到飽的餐飲,唯推行環保,員生需自備環保碗筷。因物價上漲,慈濟基金會不得不調整供膳部份的價錢,原為10元的早餐漲了5元,20元的午餐也漲了5元,同時原來吃到飽的中餐及晚餐也開始進行供量的限制。原來每天中餐晚餐都會提供五樣的菜,但從97學年度開始,同心圓餐廳每周擇一日只供兩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