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協和醫院是由哪一家國外的基金會出資發起的
醫院建成於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科室現已整體搬至協和醫院西院區,有病區2層,床位68張;科內設有常規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可以檢測近百種自身抗體,為國內最大的自身抗體檢測中心之一。
出診醫師正副教授10餘人,主治醫師10餘人,分別在西院區普通、特需和夜門診出診。為全國眾多風濕免疫病和疑難重症患者解決疾苦。
北京協和醫院在中國乃至世界享有盛名。醫院成立於1921年。現任院長趙玉沛。北京協和醫院是中國最早承擔外賓醫療任務的單位,醫院專門設立外賓和高幹門診部。
開設專門的高幹、外賓、特需病區。2006年7月28日被中國奧委會定為「國家隊運動員醫療服務指定醫院」。
2. 洛克菲勒基金會裡面,哪一門學科的科學家有特殊的地位
醫學
老洛克菲勒本人相信健康為人類福利之本,發展醫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弗雷德里克·蓋茨更是一個醫學迷,所以洛克菲勒早期幾乎全部工作都在這方面,在教育方面的特色也是發展和改善醫學教育。在基金會成立之前,洛克菲勒已經有一個衛生委員會,進行鉤蟲病防治工作。1913年注冊之後第一個重要行動就是在基金會之下建立國際衛生部,把這一委員會合並進來。顧名思義,從一開始,洛克菲勒的意圖就是把此項工作國際化。第一項任務就是把它發起的防治鉤蟲病和公共衛生的工作向全世界推廣。1917年,洛克菲勒任董事長,會長為文森特。在他任期的十年內基金會的工作有很大成績,其中國際衛生部是最大的重點。防治鉤蟲病的工作遍及六大洲62個國家,以後又發展到瘧疾、傷寒的防治,取得相當大的成績。與此同時,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建立常設公共衛生機構,從事更加廣泛的公共衛生工作。相應地,又在美國和世界各國培訓公共衛生醫務人員。另一項工作是提高醫學水平。卡耐基基金會資助了一項旨在改進美國醫學教育的調查,產生了有名的弗萊克斯納報告,與歐洲先進國家相比較,全面指出美國的弱點。一戰結束後,洛克菲勒基金會在這項報告的基礎上與先此成立的「教育總會」合作,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展開改進醫學教學和建立高水平的醫學院的努力。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是這一努力成功的標志,代表了當時美國最高的醫學教育水平。在國外包括英、法、比、加拿大以及拉美、中東和東南亞一些地區。從1917年至1928年,基金會在歐、美、加為此項工作共付出4000萬美元,還有1000萬美元 用於美國中等醫校和公共衛生。眾所周知,在中國建立的著名的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會這一時期在海外頭等重要的項目,也是洛氏的得意傑作之一。1929年接任的會長為前芝加哥大學校長、數學物理學家梅森。此後,陸續成立了醫學科學部(前身為醫學教育部)、自然科學部、社會科學部和藝術人文部等。基金會資助的項目仍然以醫學科學為主,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單項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不計其數,一般說來都帶有開創性。1928年英國人弗萊明在發明青黴素的研究過程中也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這些成果把美國和世界的醫療水平向前推進一大步。1932年,基金會還首先進行工業醫療(即職業病)和精神病的研究,這些學科在當時還剛剛起步。洛克菲勒醫學院成立之初的短短幾年中就在流行性腦膜炎、小兒麻痹、黃熱病和梅毒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1937年,國際衛生部宣布成功地分離出黃熱病的疫苗(在二戰中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其實驗室中製作出3400萬份此類疫苗無償獻給政府以供軍隊使用)。1939年巴西流行某種特殊的瘧疾,不久即在基金會幫助下得到控制。1940年的重大成績是緩解了在全世界流行的傷寒病。其他如遺傳學、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以及研究儀器的改進和發明如探測鏡、X光分解儀等都是在基金會支持下取得突破性成果。洛克菲勒基金會對科學,特別是醫學和農學的重視始終一貫,並將這方面的科研與在世界各地的扶貧工作結合起來。早期醫療衛生方面驕人的成績使國際衛生部一度成為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中心而受到其他部門的詬病,認為洛克菲勒為醫學科學家所掌握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工作。隨著形勢的變化和人事變動,工作重點逐漸轉移,但是醫療衛生始終是其關注點之一。洛克菲勒基金會所創立的國際衛生部的模式及其工作項目帶有榜樣性質。194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成立,逐步接管原來洛克菲勒基金會所從事的工作領域;1950年,美國政府成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衛生研究所,其資助科研的領域和工作方式也是沿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模式,甚至接過其項目。1951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國際衛生部關閉,其著名的病毒研究所和人員轉到耶魯大學。在這以後,基金會通過資助世界衛生組織來實現其原來的目標,直到世紀末仍然如此,基金會稱之為「洛克菲勒—世界衛生組織互補戰 略」。多年來,基金會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計劃生育、疫苗接種、避孕葯的研究和熱帶病防治等都有所捐助。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新主任布倫德蘭上任,基金會宣布出資250萬美元建立一項全球衛生領導基金,供主任在全世界遴選各個學科的10名專家,任期1至2年;這一基金也用於「爭取全球健康平等」。此項目致力於縮小發達與不發達國家的健康水平和平均壽命之間的差距,也包括縮小發達國家一國之內貧富人群之間的健康差距。該項目主要從三方面著手:(1) 協助貧困國家建立和改進衛生體制,加強利用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加強宣傳教育,引起公眾對與健康有關的新問題的關注和政府的承諾,如環境、吸煙、艾滋病、抗葯性結核病等;(3) 加強對貧困人口多發病(如瘧疾、結核等)的葯物研究和開發,並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以補救葯物價格昂貴造成的困難。
3.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中國合作
對中國來說,最早接觸到的基金會是洛克菲勒,對洛克菲勒來說,中國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對象。它1913年組建會議剛一開過,第一批行動之一就是派醫療小組來華考察。
基金會在中國的工作可分為兩部份。20 世紀前半期的一大創舉就是建立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自1916年至1947年的32年間,該基金會用於創建、維持和發展協和的撥款總額為4465萬美元。其他方面的資助包括:幫助創建自然科學的諸學科,如生物、化學、物理、地質、考古、遺傳學、農業科學和植物學;推動鄉村建設,開展平民教育運動;幫助創建社會學(包括人類學),幫助中國學者與西方的交流,其持續資助的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是1949年前中國最重要的研究實際經濟問題的研究所。
在中國局勢動盪的很多時間里,基金會對中國的幫助依然鍥而不舍,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它根據當時的條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對遷往內地的學術機構進行幫助。如由基金會撥款給有關大學,由大學出面邀請一批中國著名學者到美國講學一年,在此項目下應邀的學者包括羅常培、馮友蘭、梁思成、費孝通等十幾位教授。
改革開放後,洛克菲勒是最早恢復與中國合作的基金會。它的工作不是以國別分,而是按領域分,而它所一貫關注的重點——農業、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無一不是中國急需的領域,現在,它在中國的合作單位相當廣泛:農科院、中科院的農業政策研究所、在杭州的中國全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中國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中國科技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及一些地方研究所和機構等等。
4. 曾注資北京協和醫院的,頂級豪門洛克菲勒家族,為什麼沒錢了
詹·拉·洛威爾曾經說:「財富可以成為一件寶物,因為它意味著權力,意味著安逸,意味著自由。」
在眾人的眼中,財富象徵著美好的生活,人們皆對其趨之若鶩。然而財富意味著一切嗎?當積累的畢生財富消耗殆盡,人們又該如何自處?家財萬貫卻空洞的人生,貧窮卻充滿意義的人生,人們又該做何選擇呢?
2019年在北京的慈善家聯盟論壇上,戴維洛克菲勒先生的長女說:「財富繼承了好幾代人,我們家族的錢已經所剩不多了。」她口中的家族正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家族,此言一出,輿論嘩然。盛極一時的洛克菲勒家族經歷了怎樣的絕望?
家族傳奇
在世界富豪榜的排名中,人們總能夠看到洛克菲勒家族的身影。自走進商業領域開始,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在幾代人的經營下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存在。
真正的富人究竟是怎樣的呢?萬貫家財?揮金如土?表面的財富永遠只是人們虛張聲勢的表現,真正的富人不僅僅只是行為上的富人,更是思想上的富人。唯有讓錢財實現價值的最大化,人們才可以稱得上富人二字。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5. 美國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情況如何
美國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現狀如下:
2014年6月13日,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曾孫理查德·洛克菲勒駕駛的一架小型飛機13日早在紐約市附近墜毀,理查德身亡。洛克菲勒家族的「悲劇性死亡」並不只有理查德·洛克菲勒一人。
1951年,約翰·洛克菲勒的侄女溫佛瑞·洛克菲勒·艾米尼自殺;1961年,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兒子邁克爾·洛克菲勒前往荷屬新幾內亞尋訪土著人藝術,他乘坐的小船在水中傾覆,至今下落成謎,屍體也沒有找到;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三世在1978年死於一場三車連環相撞的車禍。
2017年3月20日晚(當地時間20日早晨),洛克菲勒家族現存最年長的成員戴維•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美國紐約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1歲。
戴維·洛克菲勒的爺爺約翰·洛克菲勒19世紀下半葉創辦美孚石油公司,通過石油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戴維·洛克菲勒此前一直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長者,自2004年7月以來擔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長。
(5)協和洛克菲勒基金會擴展閱讀:
據福布斯2008年2月公布的數據,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凈值為6634億美元(按2007年的美元價值計),依然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除擁有許多大公司和大銀行的股份外,還擁有著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商業和住宅物業。
他先前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說:「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質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一個人過得快樂。不過,如果你沒有好友和重要的親人,生活會非常空虛和難過,那時物質的東西也不重要了。」
6.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是美國洛克菲勒財團投資創辦的嗎是的話為什麼網上查不到一點痕跡!求解
你看一看協和醫院的官網(有洛菲的記載),醫科大學(原來的醫學院)是在醫院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先有醫院再有的醫學院
7. 洛克菲勒基金會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這樣節儉成性的資本家,竟然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止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贊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的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贊助超過了10億美元。中國受益尤多,接受的資金僅次於美國,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中國醫學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這所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現代知識的醫學人才。
洛克菲勒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奉獻行為,使人們對他的看法和評價參差不一,在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聲。他集虔誠和貪婪、同情心和兇殘狡詐於一身;他是美國清教徒先祖們毀譽參半的傳統之化身,鼓勵節儉和勤勞,同時又激發貪婪的本性。
由於擔心有人會破壞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葯無法炸開的墓穴中,上面還鋪著厚厚的石板。而各家報紙登載訃告紛紛把他說成是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隻字不提那個殘忍的托拉斯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無論是持什麼立場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過過節的人,無不對他大加贊揚,一位檢察官是這樣稱贊這位他曾經問訊過的、搪塞敷衍的證人的:「除了我們敬愛的總統,他堪稱我國最偉大的公民。是他用財富創造了知識,舍此更無第二人。世界因為有了他而變得更加美好。這位世界首席公民將永垂青史。」
丘吉爾則這樣評價他:「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貢獻將被公認為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里程碑。」
8. 洛克菲勒的公司被拆分為幾家 現在還有影響力的有那些
洛克菲勒
約翰·洛克菲勒 (1839—1937年) 美國實業家、美孚石油公司創辦人。出生在美國東北部一個小村,家境貧寒。幼年時,曾將別人送他的一對火雞精心喂養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歲時積蓄了50美元,他把錢借給鄰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蘭商業學校畢業後,曾任一運輸公司會計,三年積蓄900美元。他未參加南北戰爭,卻在戰爭中撈取了1.7萬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傾注在金錢上。23歲時,他到了鑽出美國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經實地考察,決定從事風險不大、不會虧本的煉油業。第二年與他人合資7萬美元在克利夫蘭建立了一家大煉油廠,採用可提煉出優質油的新技術,把競爭者遠遠拋在後面,獲利100%。1870年,他把兩座煉油廠和石油輸出商行合並,創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就吞並了該地區20多家煉油廠,控制該州90%煉油業、全部主要輸油管及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全部油車。又接管新澤西一鐵路公司的終點設施,迫使紐約、匹茲堡、費城的石油資本家紛紛拜倒在其腳下。接著,為控制全國石油工業,他操縱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賓夕法尼亞公司開展鐵路運費方面的競爭。結果,在8年內,美孚石油公司煉油能力從佔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幾乎控制了美國全部工業和幾條大鐵路干線。1882年,它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托拉斯。後來,洛克菲勒財團又形成由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四家大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的金融核心機構,這七大企業控制全國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洛氏家族通過它們影響工業企業決策。洛克菲勒財團創辦基金會,向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團體贈款,擴大影響和勢力。洛克菲勒財團還指派親信人物擔任政府要職,如曾任國務卿的杜勒斯、臘斯克都擔任過洛氏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之前,曾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孫)的外交政策私人顧問。該家族的成員也活躍於政治舞台,左右內政和外交政策,如納爾遜·洛克菲勒就曾擔任1974—1977年美國副總統。
約翰.D.洛克菲勒是現代商業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創建的標准石油公司,在巔峰時期曾壟斷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篤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類」的宗旨,捐款總額高達5億美元。
這種看似相互沖突的精神狀態,使洛克菲勒的創業史在美國早期富豪中頗具代表性: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憑借獨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龐大商業帝國。洛克菲勒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16歲的洛克菲勒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貨店當職員,每星期賺5美元。19歲,他下海經商,倒賣穀物和肉類。從這時起,洛克菲勒將每一筆收支記錄在冊,甚至不漏掉一個便士的慈善捐款。經過三年積累,22歲的洛克菲勒進入石油業,並於1870年創建標准石油公司。
此時,洛克菲勒已不滿足這種儲蓄式的創富速度,1882年,他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這個極易聚集財富的結構使標准石油兩年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團企業。洛克菲勒成了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標准石油公司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財富已達10億美元。好景不長,第二年美國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盡管巨大財富引起社會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卻還是那個虔誠的基督徒,嚴格遵循浸禮會的教條生活——不得喝酒、抽煙,甚至跳舞。與一般意義上的富翁習性不同,洛克菲勒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無甚興趣,也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愛好只有騎馬。
1897年,從標准石油公司退休後,洛克菲勒專注於慈善事業。中國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其海外投資中獨占鰲頭。眾所周知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一項事業;鮮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不過,作為在中國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國資本家,洛克菲勒這個名字一度成為資本主義劣根性的代名詞。在改革開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國個人創富史在中國媒體的描述中得以展現,並循序漸進地輔助了中國新一代財富觀的形成:在社會生活中,財富以及合法創造財富的能力理應獲得正當的尊重。
如果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還在世,他的身價摺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2000億—根據2003年的《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當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身價為407億美元。漫步紐約街頭,你隨處可以體味洛克菲勒家族過往的輝煌:摩根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生命科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學。甚至青黴素能夠普及成為一種通用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淵源。老洛克菲勒的遺產依然支配著世界石油產業,他本人也堪稱今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業的人格化象徵。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獲得了商業性成功,標志著現代石油工業的開始—當時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煉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創辦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憑借毫不手軟地擠壓、吞並對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到他38歲時,洛克菲勒已經控制了美國煉油業的90%,並大幅度降低了石油產品的價格:在洛克菲勒時期,汽油價格從每加侖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美孚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然而盡管有最高法院的判決、盡管媒體此前早已將洛克菲勒定性為「邪惡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壟斷資本家,投資者依然熱衷地追捧這些「嬰兒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後的眾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來遠遠超過原來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從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及其繼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龍(Chevron),連同起家於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灣(Gulf),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並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並,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合並,此前海灣在1980、1990年代將其資產售予雪佛龍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和法國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個石油公司。
當約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發現自己名下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億美元時,他開始考慮如何運用這筆財富。由於他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沒有興趣,又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東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煤礦、鐵路、保險公司、銀行和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其中最出名的是鐵礦生意。
對於中國人來說,「富不過3代」似乎是鐵一樣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6代,仍未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這與他們的財富觀念和從小對子女的教育息息相關。他們的家族崇尚節儉並熱衷創造財富。這兩點從洛克菲勒家族的中興之主勞倫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體現得尤其充分。
2004年7月11日,坐擁億萬家財、在美國叱吒風雲的勞倫斯·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4歲。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傳人,盡管含著金鑰匙出生,卻絕不是一位紈絝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僅開了風險投資的先河,還為美國的環保及慈善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老約翰·D·洛克菲勒惟一的兒子和繼承人是小約翰·D·洛克菲勒。小約翰·D·洛克菲勒共有6個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從大到小分別是約翰、納爾遜、勞倫斯、溫斯羅普和大衛。勞倫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於紐約。童年時期,勞倫斯與年長他兩歲的納爾遜關系最親密,他們曾一同飼養兔子然後賣給科學實驗室換取零用錢。這樣的事情聽起來似乎很難和富可敵國的洛克菲勒家族聯系起來,但事實的確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孫之所以能獲得日後非凡的成就,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環寵壞,不管是老約翰洛克菲勒還是小約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當花心思,並有一套祖傳教育計劃。父親鼓勵勞倫斯等孩子做家務掙錢:逮到走廊上的蒼蠅,每100隻獎一角錢;捉住閣樓上的耗子每隻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價錢。勞倫斯和哥哥納爾遜,分別在7歲和9歲時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每雙皮鞋2分,長筒靴每雙1角。
勞倫斯的中學時代是在林肯中學度過的,這所中學以其「實踐出真知」的教學理論而聞名,勞倫斯在攝影、旅遊以及探險等方面的興趣得到了鼓勵及發展。勞倫斯和他的幾個哥哥姐姐,盡管出生在美國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著勤儉的美德,這得益於他們的家庭環境。小約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親那樣,定期翻閱孩子的賬本,檢查他們的支出。作為浸禮會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們的家裡看不見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廳和酒吧。虔誠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優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節約。
老約翰洛克菲勒曾說,賺錢的能力是上帝賜給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禮物。勞倫斯從祖父那裡繼承了賺錢的天賦,他的名下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在《福布斯》全球587位億萬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勞倫斯繼承了祖父買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從華爾街踏上創業之路,開了美國風險投資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購入更多的藍籌股,而是開始投資並協助新成立的企業創業。他的第一次嘗試非常偶然。當時,他和新婚妻子預備定製幾件傢具。當他看到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曲木傢具照片時,預感到這些傢具會成為現代家居的理想選擇,於是訂下訂單購買了一批,在紐約開了一家專賣店。盡管許多人曾對生意前景表示懷疑,但結果傢具十分搶手,直到1940年貨源因芬蘭冬季戰爭受到影響,生意才被迫中斷。勞倫斯的第二樁買賣則更有影響力。他結識了一戰飛行員埃迪·瑞肯貝克,認為瑞肯貝克關於商業空運即將興起的看法很有見地。於是,1938年,他資助瑞肯貝克成立了東方航空,並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而東方航空也成為戰後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資的麥道航空公司也成為軍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貨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凍結生意,進入海軍服役,軍階至少校。戰爭結束後,他重返商場,繼續尋找新創立的企業進行投資。1959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特別指出勞倫斯在「風險資本」這一新領域所作的貢獻,從而確立了他「風險投資之父」的地位。勞倫斯聯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員以及包括現代藝術館在內的一些機構成立了專事風險投資的凡洛克風險投資公司。截至1996年,他們共投資221家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得到投資後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令他相信保持頭腦靈活、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因此他很樂於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動創業投資基金,發展高科技和其他新興行業,包括投資蘋果電腦和全美最大的晶元公司英特爾集團。
從J·D·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10億富翁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他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