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有那些公益日
部分列舉了各個月份的公益日,如下: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際麻風節(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決定,以每年1月最後1個星期天作為國際麻風節,目的是讓全世界了解麻風是可以治癒的,過去恐懼和歧視麻風病人的現象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呼籲人們伸出援助之手。
2月07日 國際聲援南非日
1964年國際工人聲援南非會議通過。南非共和國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曾是世界上種族歧視最野蠻的地區之一,種族歧視的歷史有300多年。南非本地的黑人至今仍把開普敦稱為是白人的城市。近年來,南非積極推行種族和解政策,使國家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2月28日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創始於2003年,聯合國的專門機構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後一天,作為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該節日設立主要用於推動各國政府和社會進一步重視人們的居住環境和條件。
3月05日 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是每年的3月5日,2000年,共青團中央確定3月5日為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下發通知,從2000年開始,把每年3月5日作為「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組織青年集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
11月 09日 消防宣傳日
1992年,公安部發出通知,將每年的11月9日定為「119消防宣傳日」。開展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因為冬季是火災多發季節。為了搞好冬季防火工作,以「119消防宣傳日」為契機,拉開冬防序幕。"119消防宣傳日"是指:集中一段時間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消防安全宣傳活動,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識,推動消防工作社會化的進程。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聯合國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於1991年共同發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2006年底聯合國通過決議,從2007年起,將「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將專家、學術行為上升為各國的政府行為,促使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強對糖尿病的控制,減少糖尿病的危害。
12月 3日 世界殘疾人日
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是由世界衛生組織推出的一個紀念活動,其目的是讓人們加強對哮喘病現狀的了解,增強患者及公眾對該疾病的防治。該節日由第二屆世界哮喘會議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確定,時間為每年5月的第一個周二。
⑵ 白求恩基金會的問題
白求恩基金管理委員會
http://www.bethunemf.com/
(右上角語言選擇中文)
⑶ 北京公益有服務抗戰老兵的活動嗎
有。
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2013年3月成立,是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下屬的基金。
主要業務范圍:
1)是關愛抗日戰爭中倖存至今的老兵。
2)尋找遺留在海外的抗戰英雄遺骸,使其忠魂歸國。
3)在雲南省保山市松山抗戰遺址修建國家公墓,為抗戰英雄建立祭奠場所。
4)主辦「國家記憶」展覽,紀念二戰時期為國犧牲的將士。
⑷ 宋慶齡基金會有多少資產
宋慶齡基金會目前有資產15億元左右。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2014年捐贈收入1.86億元。宋慶齡基金會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由會本級和兩個二級預算單位的預算組成。財政部批復宋慶齡基金會2009年度的部門預算支出為2720.03萬元(指財政性資金預算,下同),全部為財政撥款;宋慶齡基金會決算(草案)反映的當年預算執行數為3240.78萬元;其部門預算與執行結果的差異總額為520.75萬元。
宋慶齡基金會,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1982年5月成立了宋慶齡基金會。2005年9月,經第五屆理事大會審議通過,更名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英譯名為「China So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縮寫「SCLF」。
宋慶齡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是推翻中國數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她的一生為世界和平、社會進步、民族解放、人類幸福殫精竭慮,無私奉獻,被譽為「國之瑰寶」。
宋慶齡,祖籍海南文昌,1893年1月27日出生於上海。1913年從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畢業之後,她便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她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作為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宋慶齡在長期的國際和國務活動中,為保衛世界和平、爭取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為增進國際友好,促進各國人民的了解與友好往來;為維護婦女權益、發展兒童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促進祖國統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受到了廣泛的崇敬。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
⑸ 抗日戰爭時期的有哪些少年英雄
1、王璞
王璞,也作王朴(1929—1943),河北省完縣(今順平縣)野場村人。11歲時被推選為村兒童團團長,帶領本村兒童進行站崗放哨查路條、給八路軍送信帶路等多種活動。
1943年5月,面對窮凶極惡的日本鬼子,他始終不肯透露八路軍槍支、彈葯等物資的隱藏地點,最終被侵略者殘忍槍殺,年僅14歲。
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一批小英雄。他們像大人一樣,頑強拼搏,流血犧牲,氣貫長虹,可歌可泣,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王璞就是其中的一位。
「七七事變」後,戰爭的火焰很快燒到了王璞的家鄉。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讓王璞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他從小跟隨父母參加抗日,11歲時被推選為村兒童團團長。當得知八路軍是打日本鬼子的,年幼的王璞夢想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
王璞整天帶著一幫兒童團員,拿著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給八路軍送信帶路,開展擁軍優屬活動。
為了對付鬼子「掃盪」,民兵大搞地雷戰,王璞不僅學會了佈雷,還學會了造雷。一次,他用自製的地雷炸死了一個漢奸,還協助民兵抓住了兩個鬼子。
1943年春天,日軍對唐河兩岸進行大「掃盪」。野場村作為八路軍冀中軍區後勤供應處,成了日軍的重點目標。
5月7日,因漢奸告密,日軍突然包圍了躲藏著200多名群眾的後石溝,並在山坡上架起了機槍,威逼群眾說出八路軍的槍支、彈葯、糧食與服裝的隱藏地點。
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怒視敵人,始終沒有人出聲。惱羞成怒的敵人以對天鳴槍相威脅,驚慌的人群開始騷動;
而年僅14歲的王璞卻表現得非常鎮定,他把周圍的8個孩子拉得更近,低聲鼓勵大家,不要理睬敵人。日軍又用溫和的腔調說:「誰說出八路軍的糧食、彈葯藏在哪裡,就放了誰。」
此時的王璞已無法壓住滿腔怒火,他痛罵漢奸,並高聲對人們說:「大家要記住《抗日公約》,就是死也不能說。」幾個孩子也跟著大喊:「死也不能說。」
人群中也發出了齊聲吶喊:「死也不能說!」窮凶極惡的日軍軍官舉起指揮刀狂喊:「統統給我殺掉。」
三挺機槍同時向人群噴出罪惡的火舌,小王璞與母親及128名群眾慘死在敵人的槍口之下。這位年僅14歲的英雄少年,為抗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為紀念王璞,晉察冀邊區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並立了紀念碑。解放後,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十大少年英雄」稱號。
2、王二小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將他狠狠地摔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3、夏秋生
松江縣人,家住城內會星橋堍。自小身體瘦弱,但聰慧過人,學習成績優異·抗戰爆發,日機濫炸松江,不久,松江淪陷。
日本侵略軍殺人放火,姦淫擄掠,他時有所聞。當時,夏秋生他雖年幼,但也感受到亡國苦和民族恨。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臘月某日,在方塔牆身上寫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8個大字。
不久,被日軍發現。當天下午,一隊荷槍實彈的日本兵包圍了三公街,強逼居民交出寫這標語的人。日軍官又把一批少年兒童集中起來,哄騙威逼,可是誰也不說。
就強迫寫字,終於對出了筆跡,把秋生拖到會星橋上,逼迫著說出是誰指使寫的,但他始終一言不發。最終秋生被日軍擲入河中,卻被姐姐救回家。
日軍官又沖進屋來,把秋生拖到方塔下,背倚塔身,面向南方,被端著刺刀的日軍團團圍著。
日軍官用手槍對准他的胸膛,用生硬的中國話威逼秋生,要他講出是誰讓他這么乾的。秋生怒目而視,不發一語。日軍威逼無效,就用刺刀將他刺死。時年12歲。
4、李愛民
李愛民是太行山區的一個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歲的李愛民擔任抗日兒童團團長。有一天,八路軍的鍾營長讓他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一件「火急」信。李愛民二話沒說,回家趕上心愛的小毛驢,帶了草繩和鐮刀,把信裝進襪筒子里出發了。
一路上還算順利。眼看就到敵人的封鎖區了,他忽然發現前面不遠的土堆上有個端著槍的人影在晃動。不好,鬼子的流動哨盯上他了。
怎麼辦?李愛民靈機一動,抓起一把稀牛糞,塗得滿身都是,然後把小毛驢趕進了草坡里,彎下腰割起青草來。「八格亞路,舉起手來!」
冷不防,已繞到身後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領。另一個日本軍官直盯著愛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來!」
「我是來放驢割草的。你們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驢嗎?」李愛民機智地回應。
鬼子看他滿身是糞,像個放牲口的窮孩子,一腳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幾句,調頭而去。小愛民忍著劇痛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趕著小毛驢直奔小道,順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務。
第二天深夜,鬼子在這里的臨時據點被八路軍14團戰士和聯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這個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為保護鄉親落入敵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歲。
5、周銀海
周銀海,1933年生,江蘇省靖江市侯河鄉(今馬橋鎮)幸福村人。家境貧困,主要靠父母種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幼小的周銀海不得不幫大人幹活,有時挖點野菜充飢。
1940年新四軍東進,周銀海的家鄉獲得解放,從而使他有機會入學讀書,接受革命教育。
1943年,鄉里成立農抗會和兒童團,周銀海高興地報了名,成為一名兒童團員。從此,他白天上課,晚上到村頭、路口站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1947年1月18日清晨,國民黨整編第四師對侯河地區進行「掃盪」。周銀海發現敵情後,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學開會的鄉幹部,要他們迅速轉移。為了掩護這些鄉幹部撤退,周銀海挺身而出,將敵人引開,自己卻英勇被捕。
⑹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關於宋慶齡
宋慶齡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是推翻中國數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她的一生為世界和平、社會進步、民族解放、人類幸福殫精竭慮,無私奉獻,被譽為「國之瑰寶」。
宋慶齡,祖籍海南文昌,1893年1月27日出生於上海。1913年從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畢業之後,她便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她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作為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宋慶齡在長期的國際和國務活動中,為保衛世界和平、爭取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為增進國際友好,促進各國人民的了解與友好往來;為維護婦女權益、發展兒童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促進祖國統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受到了廣泛的崇敬。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
⑺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中國合作
對中國來說,最早接觸到的基金會是洛克菲勒,對洛克菲勒來說,中國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對象。它1913年組建會議剛一開過,第一批行動之一就是派醫療小組來華考察。
基金會在中國的工作可分為兩部份。20 世紀前半期的一大創舉就是建立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自1916年至1947年的32年間,該基金會用於創建、維持和發展協和的撥款總額為4465萬美元。其他方面的資助包括:幫助創建自然科學的諸學科,如生物、化學、物理、地質、考古、遺傳學、農業科學和植物學;推動鄉村建設,開展平民教育運動;幫助創建社會學(包括人類學),幫助中國學者與西方的交流,其持續資助的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是1949年前中國最重要的研究實際經濟問題的研究所。
在中國局勢動盪的很多時間里,基金會對中國的幫助依然鍥而不舍,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它根據當時的條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對遷往內地的學術機構進行幫助。如由基金會撥款給有關大學,由大學出面邀請一批中國著名學者到美國講學一年,在此項目下應邀的學者包括羅常培、馮友蘭、梁思成、費孝通等十幾位教授。
改革開放後,洛克菲勒是最早恢復與中國合作的基金會。它的工作不是以國別分,而是按領域分,而它所一貫關注的重點——農業、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無一不是中國急需的領域,現在,它在中國的合作單位相當廣泛:農科院、中科院的農業政策研究所、在杭州的中國全國水稻研究所、中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中國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中國科技委員會及其下屬機構及一些地方研究所和機構等等。
⑻ 抗日戰爭時期的為教育做貢獻人物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於1928年,犧牲於1941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王朴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 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朴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裡,王朴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朴:「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裡,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於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朴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編輯本段]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海娃十四歲,是龍門村的兒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裡插著羊鞭,拿著一桿紅纓槍,在山上的一棵小樹底下放哨。
這時候,從陽坡的小路上爬上來一個人,他老遠就叫:「海娃!海娃!」海娃聽出是爸爸的聲音,連忙迎上去。爸爸從懷里掏出一封信,對海娃說:「馬上到三王莊去,送給指揮部的張連長。」海娃接過信一看,信角上插著三根雞毛,知道是一封頂緊急的雞毛信。海娃揣好信,趕著羊群轉過山崖,忽然看見西山頂上的「消息樹」倒了。糟糕!山那邊準是發現鬼子了。海娃想,這條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頭一看,大山口外面來了一隊搶糧的鬼子。
鬼子越來越近。海娃著急了,把雞毛信往哪裡藏呢?他看著胖乎乎的羊尾巴,心頭一動,就搶到前面抱著那隻帶頭的老綿羊,把它尾巴根的長毛擰成兩根細毛繩,把雞毛信折起來,綁在尾巴底下。海娃什麼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響響的,朝著鬼子趕過去。「站住!」鬼子吆喝起來,嘩啦一聲舉起槍,對著海娃的小腦袋。一個穿黑軍裝的歪嘴黑狗跑過來,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個長著小鬍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點也不怕,他故意歪著腦袋,張大嘴巴,傻愣愣地望著小鬍子。小鬍子說聲「搜」,那個歪嘴黑狗馬上動起手來,摸補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連兩只破鞋也沒放過,結果什麼也沒搜著。小鬍子只想早點進山去搶糧,就沖著海娃喊:「滾開!滾開!」
海娃回頭就跑,他攏住羊群,使勁甩著羊鞭,恨不得飛起來。沒想到那個歪嘴黑狗又追上來了,他用槍逼著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趕回山裡去,還擠著眼睛、歪著嘴巴獰笑者說:「皇軍還沒吃飯呢!這么些羊,夠我們吃幾頓啦!」海娃沒法,只好跟著走。太陽落山了,鬼子的隊伍來到一座小山莊跟前,就在打穀場上宰了幾只羊燒羊肉吃。海娃顧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綿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雞毛信還照樣吊著!他心裡叫起來「你還在這里啊!」
鬼子吃飽了,一個個摸著肚皮,進屋裡睡覺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趕進牲口圈裡,然後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進屋裡。鬼子和黑狗們抱著槍睡在乾草上,把海娃擠在盡里頭。海娃睡不著,他想:「鬼子明天還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雞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麼搞的,連一封雞毛信都不會送啊!……」忽然聽見外面的哨兵吼了一聲:「哪一個?」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氣了。不一會兒,遠處傳來一陣雞叫。
雞叫兩遍了。海娃哪兒還躺得住,他坐起來一看,門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來,踮著左腳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輕輕撥開,從小鬍子身邊跳過去,閃到了門邊,又輕輕地邁過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邊的路上。「哪一個?」街那頭的哨兵吼起來。「喂牲口的!」海娃裝著大人的聲音回答。那個哨兵就不理會他了。海娃走進牲口圈,一把抱住那隻老綿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雞毛信解下來,揣進口袋裡,撒開兩腿就跑,一口氣跑上了庄後的山樑。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邊,聽見前面有人吼叫。他抬頭一望,山樑那頭有個鬼子拿著面小白旗,朝著海娃來回搖晃。海娃脫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學著鬼子的樣子也來回搖晃。沒想到,真混過去了。海娃轉過山嘴,一口氣跑到對面山頂。前面就是三王莊啦。海娃高興極了,他一屁股坐在山頭上,把手伸進口袋一摸,不覺渾身哆嗦起來。雞毛信呢?口袋裡沒有,趕緊脫下小褂子來找,也沒有;把身邊的石頭縫都找遍了,還是沒有。海娃馬上往回跑,在來的路上找。他一口氣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邊,就在剛才搖晃褂子的地方,雞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兒。海娃高興極了,把信裝進口袋,剛想回頭跑,忽然背後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來了。他抓住海娃,一連打了幾槍托,叫海娃回去給鬼子帶路。
小鬍子把洋刀一揮,鬼子和黑狗又出發了。海娃趕著羊群夾在他們中間,過了大山,來到三王莊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樹」放倒了,不用說,張連長的隊伍已經知道鬼子來了。鬼子可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在溝里,又是抽煙,又是吃羊肉。休息夠了,一隊黑狗先走,想從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轟轟響了幾聲,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煙,黑狗踩上地雷了。小鬍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著小路對海娃說:「你在前面帶路,皇軍在後面。明白嗎?」
海娃遠遠地走在鬼子的前邊。樹林里岔著兩條路,一條小路,一條羊道。他把羊趕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錯了!」海娃放開嗓子說:「沒錯!我走過的。走吧!」羊道越來越陡,越來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遠遠落在後面。小鬍子吼起來了:「慢慢的!」海娃裝作沒聽見,一步緊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勁喊:「站住!再不站住就開槍啦!」海娃不聽他的,甩了一響鞭,拚命往前跑。鬼子真的開槍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飛跑,可是他實在跑不動了。就撲倒在亂草里,放開嗓子叫:「鬼子上來啦!打呀!趕快打呀!」
峁上突然響起一陣排子槍聲,跟著又是一陣。海娃聽到了,這是自己人的槍聲。他的兩條腿又來了勁,爬起來拚命向峁上撲去。忽然他張開雙臂,「哎喲」尖叫一聲,暈倒在亂草堆里了。一個游擊隊戰士跑過來,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睜開眼睛,他看見蹲在他身邊的正是張連長,連忙說:「信……雞毛信……」他的傷口疼得厲害,說著又昏迷過去了、海娃又醒過來的時候,他已經躺在暖炕上,蓋著一床軟綿綿的毯子。太陽從窗口射進來,照在炕上。張連長笑眯眯地問海娃:「好些嗎?還疼嗎?」海娃顧不得疼,他問張連長:「這是哪裡呀?」張連長哈哈大笑起來,他摸著海娃的腦袋,說:「你忘了嗎?昨天你不是送來一封雞毛信嗎?那是你爸爸讓你送來的情報。咱們的隊伍根據情報,砸了鬼子的炮樓。多虧你這個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這才記起送雞毛信這回事來。他臉紅了,連忙問:「繳了槍沒有?」張連長說:「繳了一大捆,都是嶄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槍!」海娃高興地說:「那就給我一支吧!」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⑼ 中國抗日英雄又那些
國民黨抗日將領(少將以上)的陣亡名單(按殉國時間排列):姓名 職銜 殉國時間 殉國地點
佟麟閣上將(追授)29軍副軍長 1937、7、28 北京南苑
趙登禹上將(追授)132師師長 1937、7、28 北京南苑
郝夢齡上將 9軍軍長 1937、10、16 山西忻口
劉家麒中將 54師師長 1937、10、16 山西忻口
吳克仁中將 67軍軍長 1937、11、9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軍少將 驅逐司令 1937、11、21 河南周家口
夏國章中將 172師副師長 1937、11、21 浙江湖州
吳國璋中將 75師副師長 1937、11、26 浙江湖州
饒國華上將 145師師長 1937、11、30 安徽廣德(自殺)
肖山令中將 憲兵副司令 1937、12、12 江蘇南京
姚中英少將 156師參謀長 1937、12、12 江蘇南京
司徒非少將 160師參謀長 1937、12、12 江蘇南京
劉震東中將 第五戰區第二路游擊司令 1938、2、22 山東莒縣
王銘章上將(追授)122師師長 1938、3、17 山東藤縣
鄒紹孟少將 124師參謀長 1938、3、17 山東藤縣
趙渭濱少將 122師參謀長 1938、3、17 山東藤縣
范庭蘭少將 豫北別動隊第五總隊總隊長1938、3、28 河南修武
劉桂五少將 騎兵第六師師長 1938、4、22 內蒙黃油乾子
周 元中將 173師副師長 1938、5、9 山東蒙城
李必蕃中將 23師師長 1938、5、14 山東菏澤(自殺)
黃啟東少將 23師參謀長 1938、5、14 山東菏澤(自殺)
方叔洪中將 114師師長 1938、6 山東馮家場
付忠貴少將 魯北游擊司令 1938、9、23 山東
馮安邦中將 42軍軍長 1938、11、3 湖北襄陽
林英燦少將 152師副師長 1938、1、13 廣東清遠
李國良中將 軍訓部輜重總監 1939、3、7 陝西西安
張□行中將 第一戰區副參謀長 1939、3、7 陝西西安
王禹九少將 79軍參謀處長 1939、3、26 江西高安
陳安保中將 29軍軍長 1939、5、6 江西龍里
張唐聚五少將 東北游擊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山
韓炳宸少將 山東第十三區保安副司令1939、1、9 山東萊陽
馬玉仁中將 江蘇第一路游擊司令 1940、1、3 江蘇望鄉台
丁炳權中將 197師師長 1940、1、25 江西武寧
鄭作民中將 2軍副軍長 1940、2、3 廣西昆侖
關鍾毅中將 173師師長 1940、5、9 湖北蒼台(自殺)
張自忠上將(追授)33集團軍總司令 1940、5、16 湖北南瓜店
張 敬少將 33集團軍高參 1940、5、16 湖北南瓜店
戴民權中將 豫南遊擊第五縱隊司令 1940、5 河南遂平
王 竣中將 新27師師長 1941、5、9 山西台寨
梁希賢少將 新27師副師長 1941、5、9 山西台寨(自殺)
陳文杞少將 新27師參謀長 1941、5、9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將 3軍軍長 1941、5、12 山西縣山
寸性奇中將 12師師長 1941、5、13 山西毛家灣
金崇印少將 17軍參謀長 1941、9、16 山西橫水鎮
石作衡中將 70師師長 1941、9、6 山西絳縣
賴傳湘中將 190師副師長 1941、9、24 湖南梁家段
朱實夫少將 新3師副師長 1941、9、25 甘肅
李翰卿中將 57師步兵指揮官 1941、9、27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將 98軍軍長 1941、9、29 山西東峪
朱士勤中將 暫30師師長 1942、5、4 山東潘庄
郭子斌少將 暫30師副師長 1942、5、4 山東潘庄
戴安瀾中將 200師師長 1942、5、26 緬甸茅邦村
王鳳山少將 暫45師師長 1942、6、23 山西張翁村
胡義賓少將 96師副師長 1942、7 緬甸埋通
張慶澍少將 魯蘇戰區高參 1942、8 山東唐王山
周 復中將 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3、2、21 山東城頂山
張少舫少將 113師參謀長 1943、2、21 山東城頂山
高道先少將 山東鐵道破壞總隊長 1943、5 山東
江春炎少將 114師參謀長 1943、7、4 山東鄒縣
彭士量中將 暫5師師長 1943、11、15 湖北石門
許國璋中將 150師師長 1943、11、21 湖北諏市(自殺)
孫明瑾中將 預10師師長 1943、12、1 湖南常德
盧廣偉少將 騎8師副師長 1944、5、5 安徽穎上
李家鈺上將 36集團軍總司令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陳紹堂少將 104師步兵指揮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周鼎銘少將 36集團軍副官處長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王劍岳少將 8師副師長 1944、6、10 河南靈寶
王甲本中將 79軍軍長 1944、9、7 湖南東安
闞維雍中將 131師師長 1944、11、10 廣西桂林(自殺)
陳濟恆中將 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1944、11、10 廣西桂林(自殺)
呂旃蒙少將 31軍參謀長 1944、11、10 廣西桂林
齊學啟中將 38師副師長 1945、5、13 緬甸仰光
胡旭盱少將 第三戰區第一突擊隊 1945、6 浙江孝豐
抗日戰爭中共有206國民黨將軍陣亡,共有380萬將士血染沙場
收復察哈爾的將軍——方振武 · 中國人民的朋友——約瑟夫·史迪威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一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斗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里申科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共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斗終生的抗日將領——續范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馬佔山 · 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聯十二烈士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 浩氣彌天的馬定夫 · 名震緬北的抗日將領——鄭洞國 · 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領——薛岳 · 著名抗日將領——范子俠 · 新四軍抗日名將——羅忠毅 ·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建者——馮玉祥 · 以死報國的抗日名將戴安瀾 · 抗日英雄——呂正操 · 寧死不屈的東北抗聯——八女投江 · 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 · 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譚政 · 抗日名將楊成武 · 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陳嘉庚 · 傳奇戰將——陳賡 · 迎風傲霜不老松——黃克誠 · 為抗日戰斗到生命最後一息的魏拯民 · 東北抗日聯軍優秀指揮員——汪亞臣 · 積極抗日的愛國將領---鄧寶珊 · 鏡泊英雄——陳翰章 · 台兒庄大捷的司令官——李宗仁 · 以身報國的抗戰名將——張自忠 · 抗日女傑——李林 · 聲震忻口的抗日將軍——衛立煌 · 與陣地共存亡的抗日將領——佟麟閣 ·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 堅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 「打仗數第一」——陳錫聯 · 「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 · 抗日赤心日月可鑒——許亨植 · 俠肝義膽破「圍剿」——曹亞范 · 「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 · 爆破英雄馬立訓 · 出奇制勝大將風范——粟裕 · 夜襲戰斗常勝英雄——桂干生 · 冉庄地道戰組織者——張森林 · 大刀英雄——任常倫 · 八女投江 抗日女英烈——冷雲 · 鐵骨錚錚抗日到底——夏雲傑 · 「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 · 鋼鐵戰士——楊靖宇 · 狼牙山五壯士 · 「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 · 寧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趙尚志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村裡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歲。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王二小的血染紅了天!!!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後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詞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敵人向一條山溝掃盪,
山溝里掩護著後方機關,
掩護著幾千老鄉。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時候,
敵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頭昏腦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帶路。
二小他順從地走在前面,
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響起了槍炮,
敵人才知道受了騙。
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
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我們那十三歲的王二小,
英勇的犧牲在山間。
幹部和老鄉得到了安全,
他卻睡在冰冷的山間,
他的臉上含著微笑,
他的血染紅藍的天。
秋風吹遍了每個村莊,
它把這個動人的故事傳揚,
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
歌唱著二小放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