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山東岱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山東岱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8-19 04:24:58

① 列出對我國改革開放做出卓越貢獻的20個人物 50分!

劉漢元 (1964年-) 1978年9月至1981年7月在四川省水產學校讀書;1981年9月至1986年,在眉山縣水電局工作,任技術員、高級工程師;1986年創辦眉山縣漁用配合飼料廠(通威飼料廠),1992年至今任通威集團總裁、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漢元從1983年下海就投身水產養殖。1986年,22歲的他建起西南第一家集約化魚飼料加工廠。如今,通威集團已連續9年占據中國水產飼料第一的位置,劉漢元因此被稱為「魚狀元」。從上世紀80年代初500元人民幣創業,到如今超過200億元的銷售額,劉漢元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價值追求,通威集團在飼料行業積極進行資本擴張的同時,還把眼光投向更加廣闊的領域,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劉漢元和他帶領的通威集團,無疑是中國經濟30年歷史跨越的一個縮影,也為民營經濟下一個30年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現實樣本。

吳仁寶 (1928年-) 1954年2月,任江蘇省江陰縣華士瓠岱鄉人民政府財糧委員,之後歷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江陰縣委書記、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村黨村企總辦主任;2003年7月起任華西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華西村黨村企總辦主任。 他不斷創造著自己人生的一個又一個輝煌。他是「天下第一村」的帶頭人,他成功造就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範。他的成功在於兩大因素:與時俱進和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從上世紀60年代冒著風險創辦小磨坊和小五金廠,到上世紀80年代堅持走發展做大集體經濟的道路,再到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一村兩制」的新嘗試,吳仁寶大膽的嘗試都合上了改革的節拍,帶領著華西村走上了符合村情民情、實現共同富裕的好路子。他有句名言:「家有黃金數噸,一天只能吃三餐;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佔一個床位」。

柏廣新 (1955年-) 歷任黃泥河林業局黨委副書記,黃泥河林業局副局長、書記,延邊州委宣傳部副部長,延邊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延邊州林管局局長,延邊林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現任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當年擔任吉林延邊林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時,柏廣新「受命於危難之際」,力挽狂瀾,掀起了延邊林業「二次創業、戰略轉移」的改革風暴,使一個林業企業迅速煥發青春。任職吉林森工後,他又對公司進行了一次全方位、深層次、實質性的改革。實現了加工業國有資本全部退出、輔業全部轉制民營、社會職能全部移交、職工全部轉換勞動關系、對集團進行股份制改造的目標。這次重大改革,解決了長期困擾著森工企業發展的產權單一、企業辦社會、冗員過多、主業不突出、創利能力不強等五大歷史難題,打造一個現代化的森工集團成為柏廣新的未來目標。

隋鳳富 (1956年-) 1977年9月參加工作,高級經濟師。曾任黑龍江省農場總局八五七農場十隊工會主席,省農墾總局八五七農場黨委副書記,九三分局局長,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副局長,現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局長、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總經理。 隋鳳富作為老農墾人,見證了農墾隊伍在黑龍江昔日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有農場群,形成了年提供150億斤商品糧的生產能力,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如今在隋鳳富的帶領下,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通過出讓國有產權、增資擴股、合資合作等方式,實現產權多元化,建立了現代企業的制度,他使這個龍頭企業在做大的同時,還著力在做強上下功夫,不斷推進農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單一產品向系列產品轉變,拓寬和延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企業外向度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傅光明 (1954年-) 被譽為「中國養雞第一巨人」、「中國雞王」。多次獲得「全國鄉鎮企業家」等榮譽稱號,並當選福建省工商聯副會長、福建省政協委員, 200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現任福建聖農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傅光明自1984年創業以來,將僅2萬元資產的小企業發展成為現有資產8.8億元的出口創匯型食品加工聯合集團企業,從一個個體戶發展成為南方最大的肉雞飼養加工企業、肯德基全國核心供應商、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由傅光明帶領的福建聖農集團倡導的「農業工業化、農業標准化、農業系統化」,對全國的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模式。他用工業的方法做農業,規范了農業各個流程,擯棄了傳統的「公司加農戶」的養殖模式,將散養戶變成企業的產業工人,杜絕散養戶活雞進廠的大門。他把做優質產品、講求信譽貫穿於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

謝國民 (1939年- ) 出生於泰國。在香港大學畢業後回到泰國。1963年進入其父創辦的泰國正大養蜂集團。1968年被擢升為正大集團總裁;1989年起至今任正大集團董事長。此後,他在中國各地陸續建成100多家飼料廠,50多家家禽養殖場和6家一條龍工廠。 他精明能幹,勤奮而富有開拓精神。他雄心勃勃利用外資,苦心經營,敢於向外開拓,苦幹了5年,很快使正大集團走上繁榮道路,業務蒸蒸日上,進入黃金時代。1968年他被擢升為正大集團總裁至今。汕頭創辦經濟特區之初,他率先領取第一張外商營業執照,辦起正大康地飼料廠,從此,他先後在中國各地建成100多家飼料廠,50多家家禽養殖場和6家一條龍工廠。他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守業,並用自己企業家的大氣和眼光,將正大集團的「版圖」進一步地擴張,使之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農牧工商一體化的跨國企業,在世界農業企業化中也名列前茅。
馬蔚華 (1949年-) 生於遼寧錦州,經濟學博士。曾任遼寧省計委副秘書長、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資金司副司長、中國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長等職務;1999年3月至今任招商銀行行長。 他是中國最具創新意識的銀行家,他導演了招商銀行近年來「網路化、資本市場化、國際化」的三出大戲。他使得招商銀行擁有統一的電子化平台,率先開發了一系列高技術含量的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吸引了大批高端用戶,同時樹立了技術領先型銀行的社會形象。他率先利用信息化網路技術改造銀行業務,建立網上銀行,搶佔了金融領域的制高點;他將原始的服務手段與先進的管理理念「嫁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他將企業的管理模式與市場的營銷策略進行了完美組合。招行也從一家後起的小銀行,成長為擁有「中國最健康、最有潛力」美稱的銀行新銳。

王 軍 (1941年-) 生於湖南,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曾任江南造船廠工程師、武昌造船廠工程師,1977年至1978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服役,1979年進入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業務部工作;1995年至2006年任中信集團公司董事長。 自1979年參與中信公司創建,他在中信工作達27年之久,掌舵中信這個超大型企業超過10年。他是中國金融混業經營旗手,帶領中信集團打破了中國金融業實施多年的絕對分業的模式,並開始朝混業的方向進行積極探索。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控股自2003年以來就著手「中信金融通」的設計、研發工作,「中信金融通」意味著有混業經營基礎的中信控股,已經在為混業經營做更進一步的嘗試。中信集團公司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以金融為主業,涉及眾多領域的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王軍為此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王憲章 (1942年-) 河北霸縣人,畢業於遼寧財經學院。曾任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副董事長、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等職務。現任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 他是我國金融系統乃至國際金融界廣泛關注的風雲人物。他利用豐富的保險從業經驗和國際視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領導中國人壽積極參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完成了公司眾多歷史性跨越,成為內地第一家進入全球500強的保險企業。他提出「高效、務實、開拓、創新」的經營理念,通過拓寬銷售渠道、適時調整銷售策略,成功地掌握了市場的主導權。他以極大的勇氣和魄力,領導和推動了中國人壽的股份制改革,並成功完成了中國最大國有保險企業的重組和境外上市工作,創造了當年全球最大的IPO,揭開了中國人壽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楊明生 (1955年-) 遼寧海城人,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1980年進入中國農業銀行工作,2002年12月主持中國農業銀行全面工作,2003年9月就任中國農業銀行黨委書記、行長。2007年7月,就任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2002年後,他一直主持中國農業銀行全面工作。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農行相對落後。對於農行改革的難度,他有著清醒的認識:農行歷史包袱重,且改革必須與整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統籌考慮,因而綜合改革難度最大。在他的領導下,農行絲毫沒有放慢改革的步伐。按照國家確定的「一行一策」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原則,他帶領農行迎難而上,用最快的速度拿出重組方案,以內部改革為重點,通過內部改革推動體制變革,提高農行面向市場的盈利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消化各項沉重的歷史包袱,為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和農行成功上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法蘭克?紐曼 (1942年-) 1963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有超過30年的豐富的銀行管理經驗。曾任美洲銀行集團董事局副主席、首席財務官,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美國信孚銀行集團總裁、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現任深圳發展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他由深圳發展銀行2004年年度股東大會選舉為深圳發展銀行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自2005年6月起至今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任職美國財政部時,他要面對數萬億美元的赤字;走馬上任深圳發展銀行董事長,等著他的同樣是巨大的壓力——144億元不良貸款。上任三年多來,他給出的「成績單」令人矚目。在他的領導下,深發展實現了巨大的飛躍。銀行業務快速發展、盈利水平逐步提高,公司治理水準不斷進步。隨著重點核心業務的強勁增長,深發展2007年的凈利潤創下該行20年歷史上的最高點;2007年全年資本金的增額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年。

范勇宏 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幹部,華夏證券有限公司幹部,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審查委員會第五、六屆委員。現任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財經委投資基金法顧問。 從1998年受命籌備華夏基金管理公司至今,他秉持著講規矩、守信用、長期發展、穩步前進的原則,帶領華夏基金從我國首批成立的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發展成為大型基金管理航母——2001年、2002年整體投資業績位居業內第一,公司管理資產規模超200億元,累計分紅超過30億元。以創新著稱的華夏基金還完成了中國基金業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創新活動,開辟了一條封閉式基金「起死回生」的通途——「封轉開」,為封閉式基金轉型樹立了一個標桿。而在這次基金業「拓荒之旅」中,范勇宏功不可沒,他的勇氣、智慧和責任感令人欽佩。

郭樹清 (1956年-) 內蒙古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員。曾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秘書長、貴州省副省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現任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擁有深厚學術背景的他,曾是中國市場經濟框架體系的重要設計者之一,有著省級政府的管理經驗,也曾主政外匯管理局管理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目前掌舵資產超過7萬億元的中國建設銀行。他性格耿直,非常直率,對事物有著自己的獨到看法,是個思辨型學者;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管理和擔任政府官員,使他兼具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經驗。他入主建行後,帶領建行在股份制改造、沖刺上市中取得了重大成果。2006年,在他的領導下,建行成功實施了中國銀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海外並購:以97.1億港元收購了美國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高良玉 (1965年-) 安徽樅陽人,經濟學碩士,經濟師。曾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股票處工作,1993年至1997年任證監會發行部副處長,1998年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9年起至今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書記。 提起南方基金,熟悉基金業的人自然而然的會聯想到「高良玉」三個字。他是南方基金發展至今的關鍵人物。他敢做敢為、思維縝密、緊跟市場,10年來,南方基金雖然經歷了幾次風浪,卻每次都能處變不驚,化險為夷,一直在行業中保持著第一梯隊的位置,無論在產品創新還是管理規模都是如此。高良玉帶領著他的團隊用鐵的事實證明了「發展才是硬道理」,首先把基金規模做大,然後其它問題再在發展中應對化解。中國基金業的10年發展史,也是南方基金作為領頭羊的開拓史,高良玉和南方基金已經成為中國基金業的一個標志。

常振明 (1956年-) 北京市人,MBA學歷,高級經濟師。曾任中信實業銀行行長助理、副行長,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信集團常務副總經理,中國建設銀行副董事長兼行長;後重返中信集團工作,現任中信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他在金融業界威名不凡,然而人們卻很少聽到他的聲音,既沒有豪爽之言辭也不見鮮明之笑顏,但這正顯現其沉穩專注。外界拿他專業圍棋選手的背景來揣摩其帥才,認為一切已寓於其中。中國銀行業的體制疾患由來已久,無論是難以逾越的「諸侯割據」還是錯綜復雜的行政關系,而對常振明來說,這盤金融大棋局都爛熟於心、掌控得當、信手拈來、妙子連珠。在常振明加盟建行期間,建行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首家上市的國有控股銀行。常振明「功成身退」,重返中信集團,而此時中信集團的金融改革,也已進入實質階段。

董文標 (1957年-) 河南人,曾任河南金融管理學院副院長,交通銀行鄭州分行行長、黨組書記,交通銀行董事,海通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1996年2月起擔任中國民生銀行副行長、行長,現任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深諳國際金融規則的他,最初畢業於一所中專,在學校任教多年。由他撰寫的《中央銀行概論》讓他在銀行界嶄露頭角,頗受當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賞識。他在銀行管理、金融證券方面積累了19年工作經驗,帶領民生銀行通過商業化運作的方式,為中國銀行業入股美國銀行業提供了新的操作模式,並為國內商業銀行實現全球化經營貢獻經驗。在執掌民生銀行之前,他已經在金融界創造了多個奇跡:他使交通銀行鄭州分行的利潤超過當地所有的金融機構;他按國際標准化股份公司的形式組建海通,使海通證券發展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證券公司之一。

王林祥

(1951年-)

內蒙古包頭人。1970年在原伊盟絨毛廠參加工作;1981年任伊盟羊絨衫廠副廠長;1983年任伊盟羊絨衫廠廠長。1991年至今任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裁;1999年12月至今任鄂爾多斯集團董事局主席。

從1983年至今,他帶領著伊盟羊絨衫廠一路走到今天的鄂爾多斯集團。他為中國創造出了一個享譽世界的紡織業民族品牌。「中國羊」在他的牽引之下,沿著改革開放的大道,變成極具市場競爭力的「世界狼」——鄂爾多斯不僅實現了持續二十多年贏利,而且將其它競爭對手遠遠拋在身後。同行業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其它四個集團,全加起來也趕不上鄂爾多斯。在國家西部大開發、能源戰略重點西移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中,鄂爾多斯集團又斥巨資打造重工業園區,大舉進軍煤炭、電力、冶金和化工產業領域,積極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拉開了二次創業的帷幕。

王國春

(1946年-)

四川人,大學文化,高級經濟師。1970年參加工作,曾任四川省珙縣忽廠技術科副科長、生計科科長、四川省珙縣磷肥廠副廠長、廠長、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黨委書記,並任宜賓市政協副主席。現任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和黨委書記。

從1985年至2007年,王國春一直是五糧液的當家人。他憑借品牌買斷的經營模式將五糧液從一個地方中等規模的國有企業變身為國內白酒業老大。年均40%的增長速度、連續十多年的全國產銷量第一、累計為國家上交98億元稅金、資產達到160億元、品牌價值306.82億元,王國春可謂碩果累累。在王國春的帶領下,五糧液先後開發研製了「包包曲盒式立體發酵微機監控系統及制曲新工藝」、「微機配料系統」、「微機勾兌專家系統」等獨創先進工藝新技術,被國務院列為全國25家科技進步型企業之一。五糧液兩獲全國質量管理獎,成為酒類企業之唯一。

劉存周

(1944年-)

1976年開始從事醫葯生產和經營管理工作。1997年調任哈葯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0年一舉坐上中國醫葯行業銷售收入的第一把交椅。劉存周因此被業界人士譽為「中國醫葯行業的比爾·蓋茨」。2007年9月任中國醫葯集團董事長。

劉存周是國內醫葯界的熱點和焦點人物之一。他是曾經的「哈葯教父」。在主持哈葯期間,劉存周「精幹主業、優化副業、收攏五指、形成拳頭、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規模經濟」的思路使集團銷售利稅大幅增長。截至2004年10月,哈葯集團累計創造利稅56億人民幣——而在3年前,哈葯集團共有23家虧損企業,潛虧5.3億元人民幣。他對產權改革有頗多想法,他希望引入外部股東,避免政府一股獨大過多干預,使哈葯能在一個順暢的體制通道中盡快變身為國內醫葯產業巨頭。後因重組思路與相關部門相異而黯然辭職。目前,他正帥領中國醫葯集團穩步推進。

李金元

(1958年-)

河北滄州人。1992年李金元用積蓄加上借款共2000萬元人民幣創建天獅集團並投入到高鈣產品的研發。目前天獅已發展成一家以高科技產品為主導、多種產業並存發展的大型跨國集團。現任天獅集團總裁。

數年間,李金元率領天獅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直銷企業之一,他搶在中國加入WTO之前率先在海外開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業務輻射全球六大區域的190多個國家,在11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公司。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做了表率,在國際社會建立起牢固的市場框架。繼「健康人類,服務社會,發展實業,報效國家」的企業理念後,李金元創造性地提出了「六網互動」、「新置換」、「新超市」三大理論,保證了天獅集團健康、長遠、有序地發展。李金元熱心慈善事業,歷年來對社會慈善和公益事業的投入已超過14億元,並獲得「2008年度中國十大公益楷模」等殊榮。

朱新禮

(1952年-)

1974年至1988年,任山東省沂源東里工業集團總經理。1991年至1992年,任沂源縣外經委副主任。1992辭職下海創立山東淄博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1994年創立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

朱新禮帶領匯源員工在全國各地創建了27個現代化飲料食品企業,帶動了40多個果蔬等原料基地的規劃、建設和發展,建立了基本遍布全國的營銷服務網路,構建了龐大的果蔬產業化經營體系。「匯源」商標為國家馳名商標,匯源牌果汁飲料為中國名牌產品。一個總資產只有49億人民幣的匯源集團,通過授權資本,巧妙地將匯源果汁推向國際資本市場。此後,通過全資控股的匯源控股,坐收超過74億港元的股份出讓款。而可口可樂開出的25億美元收購價,更是將朱新禮推上輿論風口浪尖。朱新禮因其「資本」之路獨特而曲折而備受關注。

張 茵

(1957年- )

廣東韶關人。1985年赴香港開始廢紙回收貿易,1988年在廣東東莞建立了自己的獨資工廠,1990年,與丈夫劉名中建立美國中南有限公司,1996年在廣東東莞投資1.1億美元建立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20年間,從3萬元到270億元,財富增長90萬倍;從「廢紙回收」到「大陸首富」,地位跨度天翻地覆,她的傳奇依靠的是:變廢為寶。用十年的時間,她成為了美國的「廢紙回收大王」;同樣用了十年時間,她又成為了中國的「造紙大王」。她憑借自己的敏銳獨到的眼光和誠實專一的經營,創造了一個行業的神話。她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白手起家者。從內地到香港,從香港到美國,再從美國回到內地,她一次次開始新的創業。她說自己喜歡那種徒手打天下的感覺,希望能做中國的阿信。而她的成功也激勵著成千上萬的創業者的創新激情,被譽為平民創業的楷模。

宗慶後

(1945年- )

浙江杭州人。改革開放初期,在杭州工農校辦做廠業務員; 1986年-1987年,杭州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經理;1987年-1991年,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廠長;1991年至今,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他把一個靠借款10餘萬元創業的校辦工廠培育成年銷售收入近百億的企業,創造了民營企業發展史上的奇跡。依靠他「企業家的直覺」配合務實的經營,娃哈哈每一項產品都排到了行業前列。憑借他精心編織的市場網路,娃哈哈產品推廣到了全國每一個角落。「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成為大江南北共知的廣告語。他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行的治理方式——家長式的管理來帶動娃哈哈,走過了異常艱辛之路。如今的宗慶後在捍衛他苦心經營的娃哈哈品牌,他與達能的恩恩怨怨,在一定意義上也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創業、探索的曲折歷程。

季克良

(1941年-)

江蘇南通人,高級工程師。1964年畢業於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發酵專業,分配到貴州茅台酒廠工作至今。1981年,季克良任貴州茅台酒廠副廠長,1991年任廠長兼廠黨委副書記、總工程師,現任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季克良在酒業,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有絕對的發言權。他曾發表白酒技術管理論文數十篇。1998年任貴州茅台酒廠廠長兼董事長,帶領茅台酒從1999年到2002年的年銷售收入從6億元上升到20多億元,穩居全國前列。是他,一手將茅台從年產不足千噸的小作坊,做成了現在年產量超過1.6萬噸的大企業。是他,將茅台推向了歷史最輝煌的頂點。季克良還是我國著名評酒專家,曾任全國第四屆、第五屆評酒委員,中國白酒協會常務理事,中共十五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級知識分子,1995年被評為「中國商界十大風雲人物」。

殷順海

(1953年-)

高級經濟師。現任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中醫葯學會理事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

在殷順海擔任同仁堂集團董事長十多年間,改革思路非常清晰,同仁堂通過剝離、上市、重組、改制,使優良的企業更優,使不良的企業變良,再通過委託管理,實現集團資源的優勢互補。企業資產總額由18.2億元增長到63億元,目前,同仁堂擁有境內、外兩家上市公司, 連鎖門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場的店中店六百餘家,海外合資公司、門店20家,遍布14個國家和地區,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已經形成了在集團整體框架下發展的現代制葯工業、零售醫葯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兩大基地、兩個院、兩個中心的「 1032工程」。

曾憲梓

(1934年- )

出生於廣東梅縣。196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與夫人黃麗群女士創立了享譽世界的「金利來」名牌。現任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香港華僑華人總會永遠名譽會長等。

貧困的生活並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夢想。曾憲梓靠一把剪刀起家,不斷鑽研香港市場狀況,多次赴西歐學習先進技術,集眾家之長,數年間使得「金利來」領帶佔領了香港市場,成為男人們莊重、高雅的象徵。曾憲梓創立了「金利來」王國,而「金利來」成就了曾憲梓創建世界名牌的夢想。他更具有一顆可貴的中國心,投資百萬美元於家鄉梅縣,卻分文不取利潤,全部捐於家鄉建設。十幾年來,二百多項、高達6.8億多元的教育、體育捐款更彰顯他的傾情之愛。1997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勛銜制度中的最高榮譽獎章——大紫荊獎章。

② 上海安岱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怎麼樣

上海安岱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是2011-08-17在上海市徐匯區注冊成立的有限合夥企業,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虹橋路1號港匯中心一座1601室。

上海安岱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000580623692B,企業法人上海美岱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安岱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經營范圍是:股權投資、投資咨詢、投資管理服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上海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5392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55家。

上海安岱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安岱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山東永春堂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孔孟之鄉的泗水縣經濟開發區,東望龜蒙,西瞻闕里,南峙尼坊,北拱泰岱。公司創建於1998年,現已發展成為一家應用現代生物技術,集銀杏保健品、銀杏化妝品、銀杏甙元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多元化、現代化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佔地總面積200餘畝,注冊資金8390萬元,總資產達3.8億元。建有四個面積達5000平米的GMP標准車間,六條自動化生產線和一處集生物檢測、理化分析於一體的現代化實驗室。公司自創建以來,積極響應中央三農政策,以當地豐富的銀杏資源為依託,以發展高科技產業為目標,始終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致力於傳統中醫葯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和銀杏深加工項目的研發,大力實施了一系列銀杏深加工項目。2002年公司被山東省科技廳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先後與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山東中醫葯大學、山東中醫葯研究院、山東醫學科學院、浙江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圍繞公司發展,研究新技術,建設新項目,開發新產品。聘請中國工程院於德泉院士等一批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常年參與公司項目研究、產品開發和技術指導工作。先後承擔實施了國家、省、市星火計劃、攻關計劃、推廣計劃、專利開發計劃項目7項,取得科技新成果12項,其中高新技術成果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銀杏甙元黃酮生物轉化項目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科技部評價項目技術經濟價值達2.2億元,納入2005年國家級火炬計劃。2004下半年,公司又相繼申報了省、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國家中小型企業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省中小型企業科技專項扶持基金項目和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農業產業化項目。

公司產品已形成銀杏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功能性食品、銀杏化妝品、柚柑酶制劑、銀杏甙元產品等七大系列30多個品種。產品以其卓越的品質和獨特的功效倍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市場覆蓋全國。其中銀杏養生茶榮獲2001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技術創新獎,並被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評為「全國老年健康工程特選產品」;永春堂葯磁保健枕榮獲2002年中國專利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優秀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專利產品;永春堂牌銀杏保健製品連續兩年獲省3.15名優產品優秀獎;2004年,公司被中國企業聯合會評為中國優秀企業;永春堂商標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丹參銀杏茶、清馨茶被省食品工業協會省消協評為十大創新品牌產品;銀杏養生茶榮獲2005年山東名牌產品。

銀杏甙元黃酮生物轉化及提取純化項目建成投產後,公司又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浙江天正集團聯合,重點研究甙元黃酮原料分離加工技術和國家二類新葯——一針通產品生產技術及工藝暨山東春天葯業項目,該項目是生物醫葯領域的高新技術項目,總投資1.1億元,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 2005年5月開工建設,計劃建成注射劑、片劑、膠囊、口服液四條生產線。同時按照國家標准和高校共建博士後流動站一處,2007年項目全部竣工投產後,可新增工業產值6.9億元,利稅1.5億元。

銀杏甙元黃酮提取生產線的建成,使銀杏葉的加工能力又有了大幅度提高,不僅徹底解決了縣內銀杏葉的加工增殖,而且帶動了周邊地區銀杏葉的發展,同時還帶動了相關包裝印刷等產業的發展。公司每年按合同以較高價格向銀杏基地農戶收購所有銀杏葉,帶動當地2000多農戶人均年增收入1000元以上,已經形成了「企業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配套」的產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目前縣政府加大了對公司的扶持力度,組織全縣推廣銀(杏)糧間作模式,進一步擴大了銀杏種植面積,為下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證。
公司堅持抓管理、拓市場、抓質量、創品牌,先後通過保健食品GMP、ISO9001、HACCP和出口食品注冊4大體系認證,成為縣繳稅大戶,重點骨幹企業,AAA級資信企業,市功勛民營企業、百強企業,市科技局重點扶持科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發展的過程中,公司堅持把銀杏文化、儒家文化、科技文化、健康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永春堂特色的企業文化。人性化的服務,配以現代信息網路技術和物流配送技術,搭建起具有時代特點的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在運營過程中,堅持以「以信為本,誠信經營」,體現出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堅持團結奮進,拼搏進取,爭先創優,呈現出同心同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團隊精神;發揚奉獻愛心,匯報社會的優良傳統,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充分體現出永春堂「助弱成強、助強成智」的高尚情懷;「科技創新、敢為人先」是永春堂的精神;「興民族健康大業,創中國名牌和世界品牌」是永春堂的奮斗目標。

雖然永春堂是近幾年才在直銷領域興起的新兵,但是永春堂的高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以「興民族健康大業」為宏偉目標,以高昂的民族情感不懈地投入直銷行業,永春堂成為我國銀杏深加工產業的標桿。年輕的企業充滿生命力和期盼,在如今直銷法制化的軌道上,穩打穩扎的永春堂帶著她成功速度的慣性,在法制的助推下,快速壯大,勇往直前!

④ 寧波賽爾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2012年成立優景進出口有限公司、優賽進出口有限公司;將義烏物流倉儲運營面積擴展到2萬平米;首次編制集團三年發展規劃;創辦《賽爾志》季刊;參與發起全國首家行業小貸公司寧波外貿小額貸款公司;入選國家海關AA類企業;被認定為首批采購出口商品二類備案試點單位;連續躋身寧波季度進出口和出口前108強企業;榮膺「寧波市現代貿易物流企業」稱號;賽爾國貿榮獲「浙江省知名商號」稱號;賽爾國貿、優勝國貿喜獲「寧波市出口名牌企業」稱號;賽爾國貿、優勝國貿榮獲「北侖區第二屆住房公積金誠信繳交企業」稱號。2011年優越進出口公司成立,注冊寧波江東區,主營大宗商品的進口業務;全集團員工數500多人;舉辦首屆年度大型供應商答謝會;參與發起設立寧波華建匯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參與投資寧波海達鼎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2億元;榮獲江東區慈善機構獎;義烏優訊進出口公司榮獲金華市政府「自營進出口千萬美元」獎牌。 2010年凱越國貿及其子公司陸尊、榮御、樂馳等獨立運營;賽爾集團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金達1.01億元;集團集中各子公司行政、人力資源等後勤團隊,成立運營支持部 ;新建寧波4000平米產品展示中心;在寧波民建江東總支成立600萬元賽爾慈善基金;自營進出口突破2億美元國際市場突破120個國家,重要合作供應商2000多家,產品總數超10萬種;集團參與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寧波華建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 2009年集團經歷國際金融危機,集團總體進出口額下降10%,全國平均下降約20%,集團進行內部整合優化和管理提效。2008年被評為「寧波市綜合百強企業」、「浙江省服務業百強企業」、「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寧波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寧波市外經貿企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員工總數300多人; 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30多萬元;浙江省慈善總會向集團頒發「慈善愛心獎」。2007年被評為「寧波市進出口誠信企業」、「寧波市服務業50強企業」、「寧波市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單位」;賽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捐建松陽縣賽爾國貿希望小學;義烏公司入駐宗澤路賽爾集團大樓,面積達4000平米。2006年賽爾國貿+凱越國貿+高越國貿+優勝國貿出口額超1億美元;年底全公司200多人集體舉行澳洲、歐洲、馬爾岱夫等出國游;公司舉行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公司開通中文網站;賽爾國貿獲海關A類管理企業評級;義烏優訊進出口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建立義烏產品展示廳;義烏自建大型倉儲分撥中心;國際市場突破60個國家,重要合作供應商突破1000家,產品總數超5萬多個。 2005年賽爾國貿+凱越國貿+高越國貿出口額超7000萬美元;年底在寧波開發區注冊成立優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員工人數達150人;賽爾國貿等入駐自有物業銀億外灘大廈23/24層辦公;被評為「寧波市外向型經濟示範企業」。2004年賽爾國貿+凱越國貿進出口額超4000萬美元;年底成立高越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推進子公司股權激勵模式;自建和管理運營寧波物流倉儲分撥配送中心。 2003年賽爾國貿自營進口額超3000萬美元,年底在寧波開發區注冊成立凱越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寧波民營外貿界率先嘗試子公司模式和內部股權激勵公司治理方式;被評為「寧波市出口百強企業」、「浙江省出口300強企業」;明確公司使命為「推動中國產品全球化」,公司願景為「二十年成為亞洲知識領先的進出口集團」。2002年賽爾國貿自營出口額2200萬美元,員工數達到50人,率先將全體員工納入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體系;義烏辦擴大入駐工人北路面積360平米。2001年賽爾國貿獲保稅區首批民企自營進出口權;自營出口額超1500萬美元。2000年賽爾國貿出口額1200萬美元,獲保稅區外貿先進企業;入駐寧波會展中心大廈辦公;首次建立寧波大型產品展示廳達1000平米。1999年賽爾國貿出口額超1000萬美元;入駐興寧路寧大商務中心辦公,員工人數20餘人;轉型成寧波最早的日用百貨出口商成為日用百貨出口行業的先鋒;在浙江義烏成立采購辦事處,辦公地點在義烏江東商苑小區,面積90平米。1998年賽爾國貿出口額達500萬美元,以南美國家智利、阿根廷等為主要市場。1997年賽爾國貿在寧波保稅區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50萬元。在寧波冷靜街太陽公寓辦公,面積90平米,創始團隊為徐平炬王彩虹等7人,主營浴簾檯布等家用塑料產品出口。

閱讀全文

與山東岱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