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

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8-17 20:24:53

A. 漳江口紅樹林的漳江口保護區

漳江口保護區保護價值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樣性。保護區位於漳江入海口,為河口灘塗濕地,周邊為農耕地,氣溫較高,雨水較多,濕度中等,氣候適宜,為各種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多種生境,形成了多樣化的生態系統。由於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與之相適應的就形成了物種多樣性。據統計,保護區內已定名的維管束植物80科185屬224種。野生脊椎動物有359種,其中哺乳物4目9科14種;鳥類15目38科154種;爬行類3目11科37種;兩棲類1目5科13種;魚類141種。甲殼類30種,頭足類11種,浮游動物180種,浮游植物201種,微生物45種。因而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保護區有3個植被型13個群系22個群叢。
(2)稀有性。保護區不但有豐富的物種資源,還分布有許多具有重要科研、經濟、文化價值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類。據統計,區內有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2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種;「三有」動物162種;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1996)名單中的極危物種(CR)1種、瀕危物種(EN)6種、易危種(VU)2種;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1995)附錄Ⅰ的有10種、附錄Ⅱ的有14種、附錄Ⅲ的有6種;屬於國際候鳥保護協定中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分別為77種和41種。同時保護區內還分布有6種紅樹植物,特別是成片分布的20hm2的白骨壤林。此外,區內還有大面積的桐花樹林和一定面積的秋茄林。
(3)典型性。保護區紅樹林是中國紅樹林自然分布北界的大面積重要的紅樹林區域,紅樹林生長繁茂,區內的白骨壤林、秋茄林、桐花樹林都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紅樹林北緣分布區紅樹林的原貌,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學意義。
(4)過渡性。從植物區系看,植物屬於泛北極植物區與古熱帶植物區兩個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這里成為木欖、海漆、鹵蕨的分布北界。從動物區系看,保護區的脊椎動物組成以東洋界種類為主,而在東洋界種類中,表現為華南區的種類占優勢,華中區的種類其次。古北界物種較少。因而具有過渡性。
(5)天然性。保護區內擁有中國天然分布最北的大面積的紅樹林,面積達117.9hm2,占福建省天然紅樹林面積的48%。 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亞水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均有大量的濕地鳥類途經保護區。據調查,有中國及日本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綠鷺、夜鷺、大白鷺、中白鷺、黃斑葦開鳥 、及小鸊鷉、針尾鴨、綠翅鴨、綠頭鴨、琵嘴鴨、金斑鴴 、大杓鷸、中杓鷸、白腰杓鷸、磯鷸、反嘴鷸、紅腹濱鷸、紅嘴鷗、家燕、金腰燕、白鶺鴒 等77種;有中國及澳大利亞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紅腳鷸、青腳鷸、磯鷸、灰鷸、牛背鷺、小軍艦鳥、金眶鴴、金斑鴴 、紅嘴巨鷗、普通燕鷗等41種。
每年均有大量的鴴 鷸類及雁鴨類候鳥在保護區內停留覓食,補充體力,繼續遷徙,是鳥類遷徙的重要補給站和加油站,具有國際保護意義。同時包括池鷺、白鷺、綠鷺、夜鷺等各種鷺科鳥類混群營巢於紅樹林中,形成壯觀的景象,這些鳥類與紅樹林一起為保護區提供了寶貴的觀賞資源。 漳江口多年來一直是福建省污染最輕的河流之一,同時由於保護區位於河口位置,生境異質性高,又能過濾上游帶來的有機物質,紅樹林具有高生產率、高歸還率、高分解率的特點,區內豐富的浮游動植物為150多種鳥類、240多種水生動物和近400種水生物提供了棲息和覓食的理想場所。紅樹林周邊魚類和甲殼類品質高,在全國享有盛名,特別是天然蟶苗和泥蚶是區域的品牌產品,區內優質水產種質資源主要有:重要經濟魚類種質資源有斑鰶、鯔魚、黃鰭鯛、日本鯷;重要經濟軟體動物種質資源有泥蚶、多紋巴非蛤、長竹蟶、大竹蟶、縊蟶、密鱗牡蠣;重要經濟甲殼動物種質資源有日本對蝦、鮮明鼓蝦、日本鼓蝦、鋸緣青蟹等;以及其他經濟種質資源有二色桌片參、黑斑口蝦蛄、方格星蟲。漳江口廣闊灘塗天然生長著數量巨大的縊蟶及鋸緣青蟹苗,是周邊地區竹塔村及船場村群眾主要的經濟來源,占其總收入的70%。
福建省人民政府從1998年開始將保護區建設內容列入省長對市長、市長對縣長的環保目標責任狀,每年進行一次檢查考核,促進自然保護區建設。根據省政府精神,雲霄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積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保護工作,由主管的林業局、保護區管理局和所涉及的東廈鎮人民政府聯合成立了保護區聯合保護委員會,建立了社區共管機制。同時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現有建築面積300m2,汽車、巡邏船等交通管護設備,購置了計算機等辦公設備,配備了相應的通訊設施等。保護區正積極開展總體規劃和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上報工作,獲國家林業局批准,將積極組織實施。
保護區成立以來,十分重視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部門合作,分別與廈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省林科院、省野生動植物與濕地資源監測中心、省野生動植物與濕地研究中心等開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合作,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保護區也十分重視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技術,與香港米埔紅樹林保護區建立協作關系,由香港匯豐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資金,為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培訓管理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30人次,引進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編制並完善管理計劃。
保護區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管理理念,由香港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出資開展「保護區周邊群眾對灘塗依賴程度」等一系列的科學研究,了解保護區與周邊群眾生產生活的關系,尋找替代生計,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制訂完善的社區共管計劃,成立社區共管委員會,並將管理計劃廣泛徵求當地村民代表和有關專家的意見,求得共識,增進了解,促進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的和諧發展。
為進一步改善社區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增加保護區的發展後勁,近期保護區將開展生態旅遊規劃,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保護區的知名度與建設水平。

B. 紅樹林是如何分類的

什麼是紅樹林

紅樹林是一種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所謂的紅樹林是指由紅樹科的植物組成,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塗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

紅樹林的分類

紅樹植物是唯一在紅樹林中海灘中生長並經常可受到潮汐浸潤的潮間帶上的木本植物,包括蕨類植物鹵厥。

半紅樹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時才受到潮水浸潤,是陸、海都可生長發育的兩棲植物,有露兜、水黃皮、楊葉肖槿、黃槿、海芒果。

紅樹林

伴生植物是生長在紅樹林區經常受潮汐浸潤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櫚植物和藤本植物(三葉魚藤)。

紅樹科植物是分類上歸屬於紅樹科的植物。紅樹林的組成以紅樹科植物為主,如木欖、海蓮、秋茄、紅樹、紅海欖等。但是還有許多紅樹科植物不是紅樹林的成員,如有些長在陸地上,有些長在高山上,這些即紅樹科非紅樹植物。

紅樹林是發育在特殊環境下的生物群落,因此典型的紅樹林植物種類並不是很多,而由於紅樹林植物可以藉助海流傳遍後代,只要海域相通,相距遙遠的紅樹林可以有相似的組成。

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將熱帶大西洋與熱帶印度洋和熱帶太平洋隔離開來,而熱帶印度洋和熱帶太平洋則海水相通,這樣一來,紅樹林就形成了西方和東方兩大群系。

木欖

熱帶印度洋和熱帶太平洋交界的地方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南洋群島,具有最漫長的熱帶海岸線,成為東方群系紅樹林的發育中心。南洋群島及附近地區的紅樹林在世界上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生長得也最茂盛,紅樹林在這里長成高大的喬木狀,高可達35~40米,與熱帶雨林連成一片,使南洋群島中的很多島嶼從海岸邊到山頂都覆蓋著鬱郁蔥蔥的森林。

秋茄樹

東方群系在遼闊的熱帶印度洋和熱帶太平洋上分布范圍非常廣,西到非洲的印度洋沿岸,東到太平洋諸島,南到新世紀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紐西蘭的查塔姆群島,北到日本和中國南方的海岸。紅樹林在赤道附近樹木高大,種類繁多,向南北種類減少,樹木也低矮很多。我國是紅樹林的北部邊緣,海南的紅樹林在我國境內是發育最好的,最高可達10~15米,紅樹林的種類與南洋群島很相似,但群落的高度遠不如南洋群島,再向北到福建境內則多呈現矮小的灌木狀,並且只有寥寥數種。

在亞洲和澳大利亞北部等地的紅樹林分布區域附近還有一類水椰群落,在我國只見於海南的東南部沿海。水椰群落可以算作一種半紅樹林群落,喜歡生活在半鹹水的環境中,在咸、淡水相交的河口,河灘地區最常出現。

西方群系紅樹林以美洲的加勒比海,南美洲的北部沿海和非洲的幾內亞灣沿岸為中心,其植物的種類遠比東方群系紅樹林要少,但森林仍然高大茂盛。在南美洲的北部沿海的紅樹林與亞馬孫的熱帶雨林相連,成為這片世界上最遼闊的熱帶森林的一部分。南北美洲在歷史上曾經分開,因此,西方群系紅樹林可以越過美洲大陸到達太平洋東岸,在太平洋諸島的斐濟和湯加等地,西方和東方兩大群系的部分種類可同時出現。

世界上的紅樹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范圍內,共有兩個分布中心,一個在東亞,一個在中南美洲,而以東亞的較為繁茂。我國的紅樹林與東亞的紅樹林是同一類型,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海南、台灣、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紅樹林資源量最豐富,面積佔全國紅樹林面積的1/3。在太平洋西岸,無論是種類和分布范圍,我國的紅樹林最具有代表性。

紅海欖

我國紅樹林分布與保護

紅樹林是我國的保護物種,近10多年來,先後建立了國家級(3個)、省級(4個)、縣級(8個)紅樹林保護區15個,並制訂了相應的保護法律法規。然而,得到10多種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保護的紅樹林並沒免於刀俎之災。近40年來,特別是最近10多年來,由於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萬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

紅樹林是我國保護物種

特別是在《海洋環境保護法》和《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頒布實施多年的今天,有些人無視國家法規,急功近利,仍然在大片地砍伐紅樹林,包括幾個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壞,其中尤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砍伐紅樹林為甚。全區原有紅樹林22387公頃,到1993年僅剩5654公頃。據不完全統計,廣西近幾年已砍伐和已列入填海造地規劃的(已批准)即將砍伐的紅樹林將達1000公頃。

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面積為368公頃,是我國唯一位於市區、面積最小的自然保護區,也被國外生態專家稱為「袖珍型的保護區」。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189種,上10萬只候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冬。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它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綠色長廊,背靠美麗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城一體,面向碧波盪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

天然紅樹林

1984年,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正式創建,當時的總面積為304公頃。只有一條老路通到這里,當地的漁民在這里利用沿襲下來的基圍魚塘養魚,然後就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紅樹林、果園和其他天然林。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國際)基金會主席、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英女王訪華時,特意南下深圳,登上紅樹林的觀鳥亭,飽覽深圳灣濕地風光。丹麥野生生物基金會主席、丹麥女王的丈夫亨里克親王也曾於1989年,興致勃勃地到此觀鳥,並將紅樹林稱為「綠色明珠」。

深圳紅樹林可以說是盛名遠播,現在來深圳的海內外遊客,都要去海濱生態公園看看沿海岸逶迤的紅樹林、在此越冬的數萬只水鳥翔集的壯觀場面。紅樹林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共同構成了具有國際意義的深圳灣濕地生態系統,也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

廣東珠海紅樹林:主要分布於淇澳島、橫琴島和紅旗西堤、磨刀門和雞啼門水道出海口附近堤岸,其中,位於淇澳島西北部大圍灣的淇澳紅樹林保護區面積最大,是目前該市保存最完整、最集中連片的林分,樹高4~6米。它不僅是珠海市的珍稀資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紅樹林濕地,同時是全國少有的緊靠大城市的紅樹林區之一。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

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約6千米長的沿海岸線上,67多公頃的紅樹林區已全面挖塘養殖,近半數的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3300多公頃,有林面積2000多公頃,列入《世界濕地名錄》。但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群眾進入保護區砍紅樹、挖塘搞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面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高橋紅樹林保護區為中國最大的紅樹林連片生長基地,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該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塗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他濕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我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是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我國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類型保護區之一,1994年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1997年5月與美國佛羅里達州魯克利灣國家河口研究保護區建立姐妹保護區關系,2000年1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紅樹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山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地處亞熱帶,位於廣西合浦縣沙田半島東西兩側,海岸線總50千米,總面積8000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二個國家級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紅樹苗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漳江口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漳江入海口。最近城鎮為雲霄縣城,位於濕地以西10千米,東北向距離廈門約85千米。主要保護對象以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東南沿海水產種質資源為主。主要濕地類型有紅樹林、灘塗、水域或組成的河口濕地等。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1、2、3、8條。保護區於1992年1月成立,1997年7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漳江口保護區內植被類型分為紅樹林、濱海鹽沼、濱海沙生植被3個植被型,有白骨壤林等13個群系,有秋茄—老鼠等22個群叢。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24種,有紅樹植物5科6屬6種,鹽沼植物16科27屬29種1變種,濱海植物59科152屬184種。區內營養豐富,從而微生物資源豐富,有微生物12科27屬45種,與陸地生境的微生物數量比較,紅樹林土壤細菌數量高於一般陸地生境,而土壤放線菌、真菌數量較少是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微生物數量分布的主要特徵。

C. 紅樹林在哪裡

紅樹林的分布雖受氣候限制,但海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熱帶海區。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紅樹林到達百慕大群島,在亞洲則見於日本南部,它們都超過北緯32°的界線,在南半球紅樹林分布范圍比北半球更遠離赤道,可見於南緯42°的紐西蘭北部。

中國紅樹林共有27種,分屬20科、25屬(另有資料為16科20屬31種)。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台灣、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廣西自治區紅樹林資源量最豐富,其紅樹林面積佔中國紅樹林面積的三分之一。無論是種類和分布范圍,在太平洋西岸,中國的紅樹林都具有代表性。

廈門西海域,80年代在東渡等海域仍有成片紅樹林,隨著這幾年的圍海造地的不斷擴大而消失。

深圳福田國家級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自1988年以來,深圳城市建設就有8項工程佔用福田紅樹林鳥類保護區紅線范圍內土地面積達147公頃(2200畝),占原整個保護區面積的48.8%,共毀掉茂密紅樹林35公頃(526畝),占原紅樹面積的31.6%。

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約6公里長的沿海岸線上,67多公頃(1000多畝)的紅樹林區已全面挖塘養殖,近半數的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目前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300多公頃(5萬多畝),有林面積2000多公頃(3萬多畝),列入《世界濕地名錄》。但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群眾進入保護區砍紅樹、挖塘搞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

廣西壯族自治區擁有中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但由於沿海一些漁民毀林建蝦塘,近10年來,廣西的紅樹林面積減少了10%。大量紅樹林被砍伐、破壞,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極大關注。目前,中國已建立7個省級以上的紅樹林保護區,保護紅樹林約佔全國紅樹林總面積的一半,並成立了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這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紅樹林保護、科研與管理體系。

台灣的紅樹林:台灣的紅樹林原有6種,現存4種;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各河口附近。由於高度的開發,使得紅樹林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主要分布於台北縣淡水鎮(水筆仔) 和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溪的出海口(水筆仔)。 紅樹科的水筆仔:數量多,耐寒性較高,主要分布於北部。

紅樹林保護區
廣東深圳福田國家級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自1988年以來,深圳城市建設就有8項工程佔用福田紅樹林鳥類保護區紅線范圍內土地面積達147公頃(2200畝),占原整個保護區面積的48.8%,共毀掉茂密紅樹林35公頃(526畝),占原紅樹面積的31.6%。
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面積368公頃,是中國唯一位於市區, 面積最小的自然保護區,也被國外生態專家稱為「袖珍型的保護區」。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 189種、上10萬只侯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冬。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它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綠色長廊,背靠美麗 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城一體,面向碧波盪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
1984年,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正式創建,當時的總面積為304公頃。只有一條老路通到這里,當地的漁民在這里利用沿襲下來的基圍魚塘養魚,然後就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紅樹林、果園和其他天然林。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國際)基金會主席、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英女王訪華時,特意南下深圳,登上紅樹林的觀鳥亭,飽覽深圳灣濕地風光。丹麥野生生物基金會主席、丹麥女王的丈夫亨里克親王也曾於1989年,興致勃勃地到此觀鳥,並將紅樹林稱為「綠色明珠」。
深圳紅樹林可以說是盛名遠播,現在來深圳的海內外遊客,都要去海濱生態公園看看沿海岸逶迤的紅樹林、在此越冬的數萬只水鳥翔集的壯觀場面。紅樹林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共同構成了具有國際意義的深圳灣濕地生態系統,也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
廣東珠海紅樹林:主要分布淇澳島、橫琴島和紅旗西堤、磨刀門和雞啼門水道出海口附近堤岸,其中,位於淇澳島西北部大圍灣的淇澳紅樹林保護區面積最大,是目前該市保存最完整、最集中連片的林分,樹高4-6米。它不僅是珠海市的珍稀資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紅樹林濕地,同時是全國少有的緊靠大城市的紅樹林區之一。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約6公里長的沿海岸線上,67多公頃(1000多畝)的紅樹林區已全面挖塘養殖,近半數的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300多公頃(5萬多畝),有林面積2000多公頃(3萬多畝),列入《世界濕地名錄》。但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群眾進入保護區砍紅樹、挖塘搞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面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高橋紅樹林保護區為中國最大的紅樹林連片生長基地,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該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塗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中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它濕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中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山口國家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是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中國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類型保護區之一,1993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1994年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1997年5月與美國佛羅里達州魯克利灣國家河口研究保護區建立姐妹保護區關系,2000年1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山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地處亞熱帶,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沙田半島東西兩側,海岸線總50公里,總面積800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個國家級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海南省清瀾港紅樹林保護區:
世界海拔最低的森林,也是保護最為完整的紅樹林。
該保護區中心位置地理坐標位19°33』N,110°49』E,地處文昌市的清瀾港沿岸一帶。保護面積達2948ha,有林面積達2732ha。管轄范圍包括馮家港、鋪前港等。該保護區於1981年批建,原為縣級,後已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設管理站,位於頭宛村。該保護區的總保護面積雖然不及東寨港保護區,但林木面積大,而且樹林年齡長,許多林相顯示了原生林的特徵。如有海蓮林樹齡達百年以上,調查中有的胸徑達1.2m,林內結構復雜,有不少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飛架其間。保護區范圍內除了有同東寨港基本相同的紅樹植物種類外,還有獨特的成片正紅樹(Rhizophora Apiculata)林子,沿著霞村的岸邊形成雄偉的景觀。木果核在這里可以看到小片的群落。木果襪的蛇狀呼吸根在這里有典型的表現。海桑屬的4個種,即海桑、杯尊海桑、大葉海桑和海南海桑在這里都有自然分布,其筍狀呼吸根形成這些種類的明顯待色。小花老鼠勒在東寨港自然群落中並不多見,而在該保護區的潮溝灘塗林緣卻常見它與其他紅樹植物伴生。海芒果、海漆等紅樹植物也較東寨港的自然群落中容易發現。顯然這里的種類多樣性優於東寨港,具有較優勢的典型性和稀有性,因而具有較大的潛在的科研意義。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漳江口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漳江入海口。最近城鎮為雲霄縣城,位於濕地以西10km,東北向距離廈門約85km。主要保護對象以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東南沿海水產種質資源為主。主要濕地類型有紅樹林、灘塗、水域或組成的河口濕地等。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 1、2、3、8。保護區於 1992 年元月成立,1997 年 7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 年 6 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8 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
漳江口保護區內植被類型分為紅樹林、濱海鹽沼、濱海沙生植被3 個植被型,有白骨壤林等 13 個群系,有秋茄—老鼠 等 22個群叢。區內有維管束植物 224 種,有紅樹植物 5 科 6 屬 6 種,鹽沼植物 16 科27 屬 29 種 1 變種,濱海植物 59 科152 屬 184 種。區內營養豐富,從而微生物資源豐富,有微生物 12 科 27 屬 45種,與陸地生境的微生物數量比較,紅樹林土壤細菌數量高於一般陸地生境,而土壤放線菌、真菌數量較少是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微生物數量分布的主要特徵。
漳江口保護區已查明野生脊椎動物共 359 種,其中哺乳動物 9科 14 種,鳥類 38科154種,爬行類 11 科 37 種,兩棲類 5科 13種,魚類 141 種。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中華白海豚和緬甸蟒蛇2種, 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寬吻海豚、黃嘴白鷺、小杓鷸、小青腳鷸、綠海龜、棱皮龜、太平洋麗龜、虎紋蛙等 19 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24種。保護區鳥類中具有眾多的雙邊國際性協定保護的候鳥,其中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鳥類 77 種、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鳥類 41種。保護區紅樹林區潮間帶底棲動物 28 種。潮下帶底棲生物 181 種。海區浮游植物 201 種,其中硅藻 165 種。浮游動物 180種,其中水母類 59 種,橈足類 71 種。
漳江口保護區位於台風多發區,1955 ~ 1980 年間影響雲霄的台風達 150次, 年平均台風影響 5.8 次。紅樹林濕地是該區域的保護者,在穩固海岸、抵抗台風侵蝕方面有重要作用。

D. 掩在高樓大廈間的紅樹林濕地是指哪裡

在深圳,有一個叫做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市政公園。這個以紅樹林命名的公園的西部,是綿延368公頃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位於城市腹地、掩映在高樓大廈間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探索濱海濕地保護方式

據《中國濱海濕地保護管理戰略研究項目報告》的調查,目前我國濱海濕地保護存在幾大特點:一是濕地大多屬於人口密集區域;二是基本屬於經濟最發達區;三是這些區域也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短板。

如何補上這塊短板?紅樹林基金會(MCF)在成立5年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紅樹林、濱海濕地保護經驗:通過創新、創建「社會化參與的保護模式」,將政府支持與社會組織展開工作、公眾參與完美地結合起來。「紅樹林基金會(MCF)成立以來,也經歷了一個摸索的過程,而『社會化參與的保育模式』逐漸顯現出來……」紅樹林基金會(MCF)現任執行理事長陳勁松介紹說。

紅樹林基金會(MCF)聚焦濱海濕地保護正在以深圳灣為原點,通過小額資助、行業發展支持、模式復制等,將經過實踐驗證的保護模式推廣到更廣泛的濱海濕地區域去。

E. 浙江紅樹林生存環境惡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紅樹林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海嘯,沿海居民突襲,造成20多萬人死亡,其損失程度和影響范圍在人類歷史上罕見。但是,在海嘯影響嚴重的地區,印度南部的塞納爾索夫漁村172戶人家幸運地逃離了。帶來這個「幸運」的就是海岸線上茂密的紅樹林。防風小浪,「海岸警衛隊」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一種根發達,可以在海水中呼吸的神奇植物群落。

海岸居民遇到熱帶風暴、台風、海嘯等極端天氣時,紅樹林可以擋風保護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紅樹林被冠以「海岸警衛隊」的稱號。如何保護我們的紅樹林?不僅是「海岸警衛隊」,紅樹林也為無數生物提供了可棲息的家園,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


到目前為止,在富宮站恢復的紅樹林離90年代的天然紅樹林3000畝還很遠,每平方米的灘塗不容忽視。要修1m2得光彈,只需捐贈一株紅色樹苗:15韓元=1m2的愛心守護。「恢復紅樹林鑄造海岸守護者」紅樹林生態恢復公益項目不僅支持紅樹林樹苗的種植和種植,還支持紅樹林濕地地區土著紅樹林秋季的生態服從。還包括紅樹林前的健康管理。

雪域場將帶領保護人員清除紅樹林地區外來物種和漂浮垃圾,在紅樹林樹苗長得不好的灘塗上進行後期養護,確保樹苗順利成林。今後,項目將要求愛心網民參與離線紅樹林恢復志願者,與當地林業使者在紅樹林濕地地區進行整理工作,補充幼苗,促進土著生態平衡,保持海岸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F. 紅樹林的介紹

知識:紅樹林介紹

--------------------------------------------------------------------------------

發表時間:2007-10-23 15:13:49 文章來源:廣東環保基金會信息中心 瀏覽次數:31733
--------------------------------------------------------------------------------

紅樹林是一個植物群落的總稱,它們有23科30屬82種。紅樹林具有共同的特點—它們是唯一能在海洋的潮灘上生長的樹木。紅樹林與潮灘上的泥質、沙質灘地、珊瑚和水草一起,構成了海洋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紅樹林是一個高產出生態系統——它支持許多種類的魚、蝦、蟹和無脊椎動物,如蚌、牡蠣、貽貝等均為人們採集和食用,與此同時也為一些稀有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蟲等提供棲息地。
紅樹林的另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它能生活在鹹水環境中,每天高潮期間它浸泡在海水中,故有「海上森林」之稱這使其成為地球上最有趣的棲息地生態系統。
在台風來時紅樹林為我們提供防禦強風浪的最後一道防線——它保護了我們的海岸線,農業和魚塘等。
所有的紅樹林均有一個共同的使人驚訝的能力,那就是生長在其他大多數樹木不能生存的地方。紅樹林僅在狹小的海陸交界並有鹹淡水交匯的地方生長繁殖。這些區域對於其它樹木來說往往會感到溫度太高、鹽分太高、過分潮濕和風力太強而難以存活,而紅樹林則十分喜歡並能生存。當然紅樹林在鹽分過高時也必然會死亡。
大多數紅樹林的根系發達,可以在松軟的、被水浸透而缺氧的泥地中生存,但每一樹種的適應范圍和生長區域不同.

G. 紅樹林是我國幾級保護植物

紅樹林(Mangrove)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場所。中國紅樹植物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區。[5]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帶海陸交錯區生產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紅樹林保護修復取得積極進展,初步扭轉了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但紅樹林總面積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外來生物入侵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保護和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2]

H. 紅樹林基金會孫莉莉幾歲

紅樹林基金會孫儷是30多歲。

I. 是否有「紅樹林「愛國防基金會。

沒有,在我國,任何和國防事業有關的是都是國家主導,國家花錢,沒有這么一個機構軍隊沒有,

J. 關於紅樹林

[編輯本段]紅樹林概況

紅樹林(Mangrove),是一種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所謂的紅樹林是指由紅樹科的植物組成,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塗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編輯本段]紅樹林的生態效益
調查研究表明,紅樹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之一,生物資源量非常豐富,如廣西山口紅樹林區就有111種大型底棲動物,104種鳥類、133種昆蟲。廣西紅樹林區還有159種和變種的藻類,其中4種為我國新記錄。這是因為紅樹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同時,由於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由於紅樹林生長於亞熱帶和溫帶,並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紅樹林另一重要生態效益是它的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禦風浪襲擊。1958年8月23日,福建廈門曾遭受一次歷史上罕見的強台風襲擊,12級台風由正面向廈門沿海登陸,隨之產生的強大而兇猛的風暴潮,幾乎吞沒了整個沿海地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但在離廈門不遠的龍海縣角尾鄉海灘上,因生長著高大茂密的紅樹林,結果該地區的堤岸安然無恙,農田村舍損失甚微。1986年廣西沿海發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風暴潮,合浦縣398公里長海堤被海浪沖跨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沖跨,經濟損失就小。許多群眾從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紅樹林是他們的「保護神」。1982年,華僑郭春秧特地從南洋帶回"秋茄樹"等三種紅樹林種苗進行育種栽植。紅樹林的工業、葯用等經濟價值也很高。
[編輯本段]紅樹林的生態適應性
胎生現象——紅樹林最奇妙的特徵是所謂的「胎生現象」,紅樹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的時候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胚軸發育到一定程度後脫離母樹,掉落到海灘的淤泥中,幾小時後就能在淤泥中紮根生長而成為新的植株,未能及時紮根在淤泥中的胚軸則可隨著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數個月,在幾千里外的海岸紮根生長。
特殊根系——紅樹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密集而發達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樹乾的基部長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穩固的支架,使紅樹林可以在海浪的沖擊下屹立不動。紅樹林的支柱根不僅支持著植物本身,也保護了海岸免受風浪的侵蝕,因此紅樹林又被稱為「海岸衛士」。
紅樹林經常處於被潮水淹沒的狀態,空氣非常缺乏,因此許多紅樹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內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滿足了紅樹林植物對空氣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縱橫交錯,使人難以通行。
泌鹽現象——熱帶海灘陽光強烈,土壤富含鹽分,紅樹林植物多具有鹽生和適應生理乾旱的形態結構,植物具有可排出多餘鹽分的分泌腺體,葉片則為光亮的革質,利於反射陽光,減少水分蒸發。
[編輯本段]我國紅樹林分布情況
我國紅樹林共有37種,分屬20科、25屬(另有資料為16科20屬31種)。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海南、台灣、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
「天然海岸衛士」--紅樹林
印度洋海嘯給世人敲響了警鍾。此間專家提出,我們必須吸取教訓,提高防災意識,除加強沿海地區的防波堤建設外,應盡快恢復沿海的紅樹林。紅樹林是公認的「天然海岸衛士」,樹木抵消波浪的作用非常大。它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全世界熱帶、亞熱帶海岸的70%分布有紅樹林。種類組成以紅樹科植物為主,樹皮富含單寧。包括有紅樹植物:紅樹植物是專一在紅樹林中海灘中生長並經常可受到潮汐浸潤的潮間帶上的木本植物,包括厥類植物鹵厥;半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時才受到潮水浸潤而呈陸、海都可生長發育的兩棲類植物;伴生植物:生長在紅樹林區經常受潮汐浸潤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櫚植物和藤本植物(三葉魚藤);紅樹科植物:紅樹科植物是分類上歸屬於紅樹科的植物。紅樹林的組成以紅樹科植物為主,如木欖、海蓮、秋茄、紅樹、紅海欖等。但是還有許多紅樹科植物不是紅樹林的成員,如有些長在陸地上,有些長在高山上,這些即紅樹科非紅樹植物;非紅樹科紅樹植物:紅樹林不僅有紅樹科的 植物,還有鹵厥科、馬鞭草科、茜草科、海桑科、大戟科等,這些即是非紅樹科紅樹植物。事實上,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等省區是我國台風災害最頻繁的地區,風暴海嘯也較多。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所梁國昭研究員梁國昭認為,為防禦海嘯,廣東等沿海地區除加強防波堤建設外,最重要是盡快恢復沿海的紅樹林。但遺憾的是,廣東過去曾有50多萬畝天然紅樹林,而現在僅存不到10萬畝。
[編輯本段]紅樹林的保護工作
紅樹林是我國保護物種,近10多年來,先後建立了國家級(3個)、省級(4個)、縣級(8個)紅樹林保護區15個,並制訂了相應的保護法律法規。然而,得到10多種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保護的紅樹林並沒倖免刀俎之災。近40年來,特別是最近10多年來,由於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紅樹林面積由40年前的4.2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1700萬公頃的千分之一。特別是在《海洋環境保護法》和《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頒布實施多年的今天,有些人無視國家法規,急功近利,仍然在大片地砍伐紅樹林,包括幾個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壞,其中尤以廣西自治區砍伐紅樹林為甚。全區原有紅樹林22387公頃,到1993年僅剩5654公頃。據不完全統計,廣西近幾年己砍伐和己列入填海造地規劃的(已批准)即將砍伐的紅樹林將達近1000公頃。
已列入《中國濕地名錄》,國家保護的重要濕地之一的福建龍海紅樹林保護區內,1998年龍海市政府未經保護區主管部門批准,將上馬一頂耗資2500萬元的圍墾工程,圍墾面積460公頃(6900畝)用於搞養殖,將危及33多公頃(490多畝)紅樹林的成活。
2002年,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拉姆薩公約組織列為國際重要濕地
廈門西海域,80年代在東渡等海域仍有成片紅樹林,隨著這幾年的圍海造地的不斷擴大而消失。

1、紅樹林保護區

廣東深圳福田國家級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自1988年以來,深圳城市建設就有8項工程佔用福田紅樹林鳥類保護區紅線范圍內土地面積達147公頃(2200畝),占原整個保護區面積的48.8%,共毀掉茂密紅樹林35公頃(526畝),占原紅樹面積的31.6%。
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面積368公頃,是我國唯一位於市區, 面積最小的自然保護區,也被國外生態專家稱為「袖珍型的保護區」。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 189種、上10萬只侯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冬。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它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綠色長廊,背靠美麗 寬廣的濱海大道,與濱海生態公園連城一體,面向碧波盪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
1984年,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正式創建,當時的總面積為304公頃。只有一條老路通到這里,當地的漁民在這里利用沿襲下來的基圍魚塘養魚,然後就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紅樹林、果園和其他天然林。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國際)基金會主席、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英女王訪華時,特意南下深圳,登上紅樹林的觀鳥亭,飽覽深圳灣濕地風光。丹麥野生生物基金會主席、丹麥女王的丈夫亨里克親王也曾於1989年,興致勃勃地到此觀鳥,並將紅樹林稱為「綠色明珠」。
深圳紅樹林可以說是盛名遠播,現在來深圳的海內外遊客,都要去海濱生態公園看看沿海岸逶迤的紅樹林、在此越冬的數萬只水鳥翔集的壯觀場面。紅樹林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共同構成了具有國際意義的深圳灣濕地生態系統,也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
廣東珠海紅樹林:主要分布淇澳島、橫琴島和紅旗西堤、磨刀門和雞啼門水道出海口附近堤岸,其中,位於淇澳島西北部大圍灣的淇澳紅樹林保護區面積最大,是目前該市保存最完整、最集中連片的林分,樹高4-6米。它不僅是珠海市的珍稀資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紅樹林濕地,同時是全國少有的緊靠大城市的紅樹林區之一。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約6公里長的沿海岸線上,67多公頃(1000多畝)的紅樹林區已全面挖塘養殖,近半數的紅樹林遭受嚴重破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300多公頃(5萬多畝),有林面積2000多公頃(3萬多畝),列入《世界濕地名錄》。但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群眾進入保護區砍紅樹、挖塘搞養殖,大片大片的紅樹林區成為荒蕪的水泥塘。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面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高橋紅樹林保護區為中國最大的紅樹林連片生長基地,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該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塗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它濕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我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山口國家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是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我國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類型保護區之一,1993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1994年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1997年5月與美國佛羅里達州魯克利灣國家河口研究保護區建立姐妹保護區關系,2000年1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
山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地處亞熱帶,位於廣西合浦縣沙田半島東西兩側,海岸線總50公里,總面積8000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個國家級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海南省清瀾港紅樹林保護區:
世界海拔最低的森林,也是保護最為完整的紅樹林。
該保護區中心位置地理坐標位199°34』N,110°45』E,地處文昌市的清瀾港沿岸一帶。保護面積達2948ha,有林面積達2732ha。管轄范圍包括馮家港、鋪前港等。該保護區於1981年批建,原為縣級,後已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設管理站,位於頭宛村。該保護區的總保護面積雖然不及東寨港保護區,但林木面積大,而且樹林年齡長,許多林相顯示了原生林的特徵。如有海蓮林樹齡達百年以上,調查中有的胸徑達1.2m,林內結構復雜,有不少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飛架其間。保護區范圍內除了有同東寨港基本相同的紅樹植物種類外,還有獨特的成片正紅樹(Rhizophora Apiculata)林子,沿著霞村的岸邊形成雄偉的景觀。木果核在這里可以看到小片的群落。木果襪的蛇狀呼吸根在這里有典型的表現。海桑屬的4個種,即海桑、杯尊海桑、大葉海桑和海南海桑在這里都有自然分布,其筍狀呼吸根形成這些種類的明顯待色。小花老鼠勒在東寨港自然群落中並不多見,而在該保護區的潮溝灘塗林緣卻常見它與其他紅樹植物伴生。海芒果、海漆等紅樹植物也較東寨港的自然群落中容易發現。顯然這里的種類多樣性優於東寨港,具有較優勢的典型性和稀有性,因而具有較大的潛在的科研意義。

2、紅樹林保護面臨問題

我國的紅樹林遭受如此嚴重的圍墾砍伐破壞,而且還在繼續遭受破壞,除了少數破壞紅樹林事件是由於管理不嚴,被群眾的圍墾養殖等活動破壞外,大量的還是當地政府的行為。這就不能簡單地用環保意識差、對紅樹林生態系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或法制觀念不強等原因來解釋。而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急功近利,經濟利益的驅動。因此,只有提高《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的法律地位,使我們的藍色國土海洋也同陸域土地一樣具有同樣的法律地位,才能有效地控制灘塗海域「無法、無償、無序」的開發使用狀態,才能更有效地保護包括紅樹林在內的灘塗和海洋資源環境。
紅樹林保護區的污染
原始生態環境遭到多種人類活動的破壞
站在深圳灣畔的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可以直接遠眺香港,這被譽為深圳中心「綠肺」的濕地公園吸引了無數遊客,但卻面臨著滅頂之災。深圳灣水質發黑,時時有臭氣和腥氣撲面而來,岸邊的紅樹林沒有幾年前的茂密。據專家調研結果表明,近20年來,紅樹林面積減少了一半,而這種威脅繼續存在,包括因為中標方案更迭而爭執不休將要開工的深圳灣體育中心。
紅樹林正受到多種威脅
位於深圳市福田區的深圳灣畔紅樹林,與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最近距離僅僅300米),與深圳中心區相距2.2公里,總面積為367.64公頃,是我國面積最小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城市中心區內的紅樹林生態濕地,被國內外生態專家稱為海上「綠色瑰寶」。
2006年深圳市委辦公廳專門組織對深圳紅樹林濕地現狀及保護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調研的結果顯示,由於開發房地產、修建工廠、道路以及圍墾養殖等原因,不斷減少紅樹林濕地面積。目前,此處及附近50米以上的高層建築林立,已經迫使上沙、下沙一帶的群鳥活動區域,不得不移至車公廟、濱海生態公園一帶。
此外,對該自然保護區的威脅還有嚴重的水污染。由於受到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影響,深圳灣紅樹林灘塗處於中度以上污染狀態,已經嚴重影響到底棲生物和鳥類的生存,而紅樹林內的銅等重金屬含量,均超出國家海洋水質V類標准。
紅樹林的原始生態環境也遭到人類活動的破壞,如穿越保護區中心的鳳塘河河岸硬質化及水體污染;保護區內野生紅樹林與人工養殖場雜亂共存;邊防巡邏道貫穿保護區等。這都造成了嚴重的生態阻隔,使保護區內鳥類珍稀品種逐漸減少,紅樹林蟲害頻發,外來物種入侵。
深圳灣應嚴控圍或填海
加強對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勢在必行。應該在福田紅樹林保護區總體規劃指導下,加快福田鳳塘河口紅樹林修復示範區項目建設等,同時,加強深港兩地合作,建立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的區域合作關系,進一步提升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國際地位,達成互利互助保護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共識及措施。
深圳灣是上天恩賜給深圳的禮物,如果無視海水的交換度容忍度再繼續填下去,可能填了它的一半,它那另一半就會加速消亡,深圳灣會變成死灣臭泥潭,那我們對子孫後代的罪過就大了。
其餘海域應劃為嚴控圍、填海的海域;赤灣港區(完成護堤後),蛇口港區的海堤亦不宜再向海擴伸,以穩定深圳灣的納潮量,有利於港口、港池、航道的沖淤和污染物的擴散稀釋。
[編輯本段]同名電視劇
根據莫言同名小說改編
片名:紅樹林
片長:18集
時間:1999年
攝制:深圳海天出版社 中國檢查日報社影視部 北京市正天影視有限公司
製作人員
編劇:莫言
導演:高今
攝像:張兵
美術:張飈
演員名單
馮國慶飾馬叔
李鳳緒飾林嵐
薛佳凝飾珍珠
李小江飾大虎
劇情梗概
一位朴實美麗的漁家姑娘從紅樹林邊的漁村闖入都市,經歷了情感的波折和撞擊演繹出復雜而又多變的人生。故事發生在有著大面積紅樹林的小漁村和南海海濱一座新興的小城裡。
漁家姑娘珍珠進城打工,珍珠公司總經理大虎對她一見鍾情,珍珠卻不為所動。大虎企圖強占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紅樹林。大虎在另兩個幹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輪奸了珍珠。珍珠的意中人大同進行報復,欲殺大虎的母親、副市長林嵐,卻刺傷了檢查官馬叔。大虎又與二虎、三虎輪奸了女工小雲,被當場抓獲。林嵐救子心切,落入了刑偵科長金大川手裡。馬叔與牛晉頂住壓力,使案件終於重審,三個虎被繩之以法。
這是莫言根據真實案例構思創作的一部既生動抒情又具有現實震撼力的新

閱讀全文

與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