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理財業務之風險管理與案例分析

理財業務之風險管理與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17 09:23:08

A. 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的內容應包括( )。

【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既應包括商業銀行在提供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主要風險.也應包括理財計劃或產品包含的相關交易工具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商業銀行進行有關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中面臨的其他風險。

B. 根據個人理財業務的不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哪些( )。

【答案】B、C、D、E
【答案解析】根據個人理財業務的不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風險管理、綜合理財顧問服務的風險管理和個人理財業務產品(計劃)風險管理。其中,個人理財業務產品(計劃)風險管理包括個人理財業務產品開發的風險管理和個人理財業務產品銷售的風險管理。

C. 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的內容應包括( )。

A,B,C,D,E
答案解析:
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既應包括商業銀行在提供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主要風險,也應包括理財計劃或產品包含的相關交易工具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商業銀行進行有關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中面臨的其他風險。據此,各項均屬於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內容。故本題選ABCDE。

D. 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包括什麼

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既應包括商業銀行在提供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個人理財綜合委託投資服務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主要風險,也應包括理財計劃或產品包含的相關交易工具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以及商業銀行進行有關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中面臨的其他風險。

E. 風險管理案例分析

樂百氏與經銷商矛盾升級 不願專賣遭到斷貨制裁

樂百氏桶裝水經銷商因為增加經營其他品牌而遭到樂百氏制裁,這個月與樂百氏徹底分手。

佛山最大樂百氏桶裝水經銷商首當其沖,現仍有80%樂百氏經銷商不專營去年下旬的大裁員與今年3月達能集團亞太區總裁范易謀公開承認在樂百氏的問題上「犯下了錯誤」。樂百氏品牌已成為公認的外資收購的「失敗案例」受到業界廣泛關注與評論。

據相關報道,2005年,樂百氏虧損1.57億元,去年預計虧損1.5億元。樂百氏的主打產品瓶裝水,從中國市場曾經30%的份額,降到5%。桶裝水每年有2000萬元的盈利,但瓶裝水和茶飲料的虧損,最終造成了樂百氏連續兩年的整體性經營虧損。

日前有業內人士透露,這個唯一有較好業績的桶裝水部門,事實上也在整體下滑,樂百氏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更凸顯其背後的危機重重。

事件

樂百氏強制專營 經銷商「反水」

從2004年做到樂百氏在佛山最大的經銷商,到因為增加經營其他品牌而遭到樂百氏制裁,這個月與樂百氏徹底分手,王先生(化名)心中充滿無奈。

王先生的水店曾經把樂百氏桶裝水做到每個月1萬多桶銷量,使其成為了整個佛山地區最大的經銷商。這段輝煌經歷讓他至今記憶猶新。原來從事家電行業的他具有較超前的經營理念,他意識到水店經營單一品牌的局限性,只有經營水超市才是發展壯大之道。

2005年,他提出要同時經營加林山等其他品牌的桶裝水,被樂百氏非常強硬地拒絕了,並且馬上將供應給他的產品每桶提價3角。2005年4月,王先生寫了封信給負責該片區的銷售經理,向他闡述了經銷商經營單一品牌難以發展壯大的道理,希望樂百氏可以理解並接受,並希望樂百氏不要太「名牌心態」。

在信發出後不久,隔王先生100米處的同一條街突然又開了一家樂百氏專營店,「相隔這么近又允許一間加盟店開張,當時有同行提醒我,樂百氏可能很快要斷你的貨。」

果然,2005年7月25日,樂百氏突然停了王先生的貨,並發了書面通知,表示因為該經銷商銷量下降、違反特許經營及竄貨等理由而停止經銷權。

對於這幾點理由,王先生向記者解釋道:1~4月是淡季,銷量降低很正常。違反特許經營游戲規則的水店並不止他一家。至於沖貨,是指他將貨賣給不是特許經營的水店,而其實是指他開的第三家水店,但法人不是他,為此他早已經向樂百氏方面說明過。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王先生當時想到了起訴樂百氏,樂百氏的突然斷貨,實際上是違反了他們之間簽定的協議。「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樂百氏我多少有感情在裡面,想著日後也許還會做這個品牌。」雖然突然斷貨使王先生損失巨大,出於廣東人和氣生財的觀念,他還是自己咽下了這口氣。為了留住原有的樂百氏客戶,王還是不斷地想辦法從其他經銷商處調來樂百氏桶裝水。

就這樣過了兩年,王先生最近又主動向樂百氏伸出橄欖枝,找了相關負責人3次,詢問有沒有機會再合作,在等待未果的情況下。本月,王先生徹底結束了對樂百氏的經銷,也終止賣益力桶裝水,「桶已全部賣掉。」樂百氏如此沒有人情味的行為讓王先生頗感失望。

說法

企業VS經銷商 誰損失更大?

「你取消我的經銷商資格,我也不會倒閉,我還是佛山的老大。」盡管遭到制裁,但並沒有影響王先生的老大地位,被樂百氏斷貨後,王先生將主力放在了其他品牌上,時至今日,他的銷量越做越大,品牌多達十幾種。其中銷量最大的是加林山、華山泉等品牌。「我只是失去了一個全國性知名品牌,但我水店的生意額仍然年年增長。」據了解,在當地其他樂百氏的經銷商,至今都沒有人能做到王當年1/3的量。

據記者了解,所有樂百氏的專營店,有80%以上是在多品牌經營,樂百氏的強制專營只能是不了了之。而在順德地區整體銷量的下滑,讓經銷商們感覺樂百氏對此似乎「無所謂」。「也許達能財大氣粗,根本不會在乎旗下一個樂百氏產品的下滑吧。」一位經銷商這樣評價道。

另一位經銷商對記者說,渠道和品牌應該互相合作,不應對抗。這個行業的廠家和經銷商是不平等的,廠家喜歡控制渠道,經銷商首先要交保證金,而且要買斷全部桶。桶裝水的經銷商是弱勢群體,大部分開始都是只有2萬~3萬元本金起家。而且一般要守2年,第3年才會有比較理想的回報。做單一品牌是沒有可能生存壯大的。樂百氏「殺雞儆猴」,用一個比較大的經銷商來警告其他經銷商,不許經營其他品牌,但這根本禁不住,反而提醒了許多經銷商,要多品牌經營,現在,所有的專門店表面是樂百氏,裡面都有4~5種以上不同價位的品牌。樂百氏也只能一隻眼開一隻眼閉了,「難道他全部都斷貨不成?」

由於樂百氏內部人事動盪,記者一直未能聯繫到相關人士進行采訪。

相關報道

品牌老化行業微利 導致經銷商「變心」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指出,被達能收購後的樂百氏每況愈下,這幾年人員和廣告支出方面都在縮減。

在桶裝水方面,給經銷商的信心不夠,品牌投入連年縮減,對經銷商的扶持大為減少,各方面管理嚴格按照公司的強硬死板的制度,不能靈活適應市場的變化。中層管理人員都以外地人居多,業務員主要以北方人為主,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不了解.很少會深入市場幫經銷商排憂解難。很少親自幫經銷商處理實質性問題,基本上是依靠以往打下的江山坐吃山空,吃老本,而且產品包裝陳舊,多年沒有變化。「品牌老化得很快,非常可惜。」這位人士評價道。

有經銷商指出,5年前,賣10萬桶水可以賺10萬元,現在要賣20萬~30萬桶才賺10萬元,而且利潤在下降,風險還在加大。如今的市場已不是當年的市場。如何讓經銷商專賣自己品牌,又可以充分利用渠道資源賺「外」錢? 有盈利的渠道才有可能去遵守專賣。 「我們也希望專賣,就像談戀愛一樣,要有忠誠,雙方才會互相扶持。但專賣限制經銷商的資源不能重復利用,獲利能力肯定下降,要麼水店的銷量成倍增長,要麼廠家降價,這樣就將矛盾引到了廠商之間。惟有把渠道利用不充分的現狀給轉化掉。」一位水企老總說。

記者手記

渠道與品牌驅動哪個更重要?

品牌和渠道是企業獲得成功的兩條必備條件,但更多的購買行為是因為商品的使用價值,因此,賣東西的地方和人就變得非常重要了,這是否說明,在中國這個還不成熟和理性的市場上,渠道比品牌更重要?對於飲用水這個特殊的行業,究竟是品牌重要還是渠道重要,飲用水的品牌影響力是否很脆弱?對於消費者而言,品牌的確非常重要,這是毫無疑問的。品牌的影響力有時的確是無法抗拒的,一些成功品牌所帶來的銷售成就也是世人皆知的。但當我們驚呼這些「品牌魔力」的時候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於目前許多企業而言,品牌的影響能力是相當脆弱的。

在市場上,推進產品佔領市場的過程並不是通過市場手段建設品牌的過程;企業即使建立了品牌也無法令市場佔有率獲得提升。就像是在廣州、東莞的桶裝水市場,不管哪個品牌,沒有誰敢肯定地說它佔有20%以上的市場分額。這並不是說品牌不重要——但在中國,起碼在一段時間內。最終消費群不會也無法只依賴品牌購買產品。

在營銷策略上,人們常見的錯誤有兩個:一是把品牌當作「資源」。品牌不是資源,品牌是一個經營的結果,品牌更不是原因,千萬不能說因為我的品牌,所以我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二是把品牌當作「目標」。品牌同樣也不是目標,而仍然是一個結果,企業的目標是基於產品、服務、交貨基礎上的持續獲利能力。問題的真正症結在於大多數營銷人對細分市場缺乏理解和經驗,而只習慣這樣一套營銷模式:設計一個滿足大眾需求的好產品,然後通過大眾渠道銷售,通過大眾媒體推廣,以大眾能夠接受的價格銷售,盡可能把銷量做大。

在現實中,企業發展需要強大的外部動力,而渠道則是中國企業成長中最關鍵的外部動力。無論海爾、聯華、華為、國美許多中國成功的企業都在證明,渠道驅動比品牌驅動更加重要。

F. 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應包括( )。

【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既應包括商業銀行在提供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主要風險,也應包括理財計劃或產品包含的相關交易工具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商業銀行進行有關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中面臨的其他風險。

閱讀全文

與理財業務之風險管理與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