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08山東省公務員申論真題
內容是關於報恩思想的.延伸為道德與文化建設.
具體的要等幾天網上才會掛出來.
材料10頁,記不住啊.
② 新中國建國歷程
·1949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
·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
·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
·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製成功
·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
·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
·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
·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
·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
·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
·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
·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
·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訪華 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台前」
·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並開始發掘
·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並推廣雜交水稻
·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
·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
·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
·1983年 中央台首屆春節晚會舉辦
·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
·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
·1987年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1988年 價格闖關
·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
·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
·1991年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1992年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
·1993年 「汪辜會談」
·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
·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
·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
·1997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 全國抗洪救災
·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12月20日澳門回歸
·2000年 成克傑、胡長清、廈門遠華貪腐事件被處理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
·2003年 眾志成城 抗擊非典
·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
·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
·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台
·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
·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③ 朱樹豪的詳細介紹
朱樹豪博士在香港第二代愛國愛港實業家中,是一位具有泛界別、泛階層影響力的社團領袖,多年來廣泛團結各方力量,維護「一國兩制」,推動香港與祖國的交流合作,增強香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
1995年和2005年,他分別接替霍英東先生和庄世平先生成功領導愉園體育會和世界傑出華人基金會。他帶領愉園體育會為創造香港足球品牌不懈努力,近年來,每年代表香港參加亞洲足協杯及其它國際交流賽事。還不斷發展籃球隊、乒乓球隊、游泳隊、田徑隊、拯溺隊等專業隊伍,以及市民體育培訓計劃。世界傑出華人基金會近年來也發起舉辦有全球300多位傑出華人參加的時代華人大會,出版中華文化知識普及讀本,舉辦「最美的華人之聲」公益演出等豐富的活動,以文化為紐帶,推動全球華人交流。
近年來,他深感應從體育、專業、文化、社會基層等更廣泛的領域,擴大愛國愛港中堅力量,支持特區政府施政,密切與祖國的聯系。故朱樹豪博士聯合在港體育工作者,牽動創立中國體育工作者聯會(香港);團結香港中產、中間和專業人士,發起創辦香港工商專業協進會。此外,朱樹豪博士還擔任香港最大的基層社團九龍社團聯會首席會長,九龍社團聯會把整個九龍地區的各個社團聯為一體,推動經濟合作、就業培訓、民生福利,現已成功發展近12萬會員,成為香港推動和諧穩定的一股強大力量。
2007年,值香港回歸10周年之際,為推動香港社會的人心回歸,朱樹豪博士出資2000萬港幣倡議發起全港最大規模的普通話推廣基金。面向香港社會,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開普通話推廣交流活動。並在香港18區舉行大規模的「香港18區慶回歸普通話大賽」,共有73萬人報名參加,掀起全港學習普通話的熱潮。同時,朱樹豪博士還出資1000萬港幣發起創立香港民生民主動力基金會,目的是從基層小區推動政府和市民最關注的民生民主,培養年輕的政治和公共管理人才,推動香港的職業培訓與就業,為政府施政提供決策建議。成立當年,就資助22個基層社團開展各種民生服務活動,組織義工1500人,受惠人士5萬人。同時,還通過舉辦系列政治領袖培訓班等,培訓年輕的政治和公共管理人才,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基金會支持88位愛港愛國人士參選,共有58位當選。
2007年香港回歸10周年,朱樹豪博士還斥資近2000萬港元,通過其領導的多家社團和機構,連續舉辦了10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邀請全球1000位中華武術高手,匯聚香港舉辦「獅子山下論劍」活動;邀請歐洲足球勁旅巴塞羅那全隊首次訪港;贊助匯聚全球優秀華人音樂家的多場文化盛會;組織全港普通話大賽;贊助支持七一回歸大巡遊活動;聯合其它社團共同舉辦慶回歸大型煙花匯演和幻彩詠香江系列煙花活動,激發香港人和祖國共同邁向新里程的信心。
多年來,朱樹豪博士還鼎力贊助香港傳統煙花匯演等大型公益活動。1999年香港遭遇亞洲金融危機,持續17年傳統的春節煙花匯演在回歸第二年出現無人贊助的情況,朱樹豪博士聞訊即牽動其它社團鼎力支持,激勵市民共迎挑戰,走出低谷。2006年和2008年,朱樹豪博士又獨家贊助香港國慶57周年煙花匯演和2008京港同心春節煙花匯演,引為香港工商界參與社會事務的楷模。 朱樹豪博士在國內外體育文化界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和廣泛的國際關系、國際資源。作為北京奧申委邀請的惟一特邀顧問,在北京申奧的國家世紀工程中做出重大貢獻。他長期擔當中國體育文化走向世界的「民間大使」,爭辦國際大賽,為國爭光。
朱樹豪博士是香港人士參與北京申奧的最傑出代表,早在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的世紀工程中,朱樹豪博士被北京奧申委邀請委任為惟一的特邀顧問。他在申奧最需要的時候,調動自己多年積累的國際關系,穿梭全球各地,對國際奧委會評審委員會主席、申辦城市評估團團長維爾布魯根等重要人士進行了關鍵性的公關工作;他邀請全球資深的申奧專家組成國際專家顧問團,參與北京申奧的全過程,以北京非常需要的國際視角提出數百條關鍵性的策略建議,並利用顧問團強大的國際資源和人脈推動實施。在「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報告會」上,朱樹豪博士被贊揚作出了「可歌可泣的重大貢獻」。全國政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亦先後多次盛贊朱樹豪博士對申奧的貢獻。2006年,朱樹豪博士又充分利用與國際大體聯主席基里安先生等人多年的深厚友誼,為深圳成功申辦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展開卓有成效的國際公關。同時朱樹豪博士還作為六位鑽石贊助人之一,積極支持香港舉辦2009年東亞運動會。為了支持香港舉辦2008年奧運馬術比賽,朱樹豪博士又積極協助香港政府協調馬術比賽場地的安排,在香港高爾夫球會的球場受到馬術場地興建和比賽影響時,他無償提供旗下的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的場地給香港高爾夫球會會員使用,解決了整個賽事籌備和比賽的後顧之憂。
在推動中國體育走向世界方面,朱樹豪博士長期重點支持低谷項目和弱勢項目的發展。1995年,中國女排處於歷史低谷期,為重振女排雄風,力爭1996年奧運打翻身仗,朱樹豪博士幫助郎平女士解除國外和約,回國執教中國女排,並在1996年奧運會上奪得銀牌。此外,他還發起中華體育基金,資助中國青少年足球隊赴巴西訓練。設立高爾夫訓練基地,支持中國第一支國家高爾夫隊的成立和訓練。設立網球訓練基地,長期支持中國國家網球隊的冬訓,推動中國女子網球選手李婷、孫甜甜在2004年奧運會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鄭潔、晏紫在2006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和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上,歷史性地贏得大滿貫賽事女雙冠軍。
從1995年開始,朱樹豪博士先後在中國內地和香港舉辦了近百次國際高爾夫、網球、撞球、自行車賽事、國際體壇巨星到訪活動和體育文化交流活動。包括:1995年,為中國首次承辦具有「高爾夫奧林匹克」之稱的高爾夫世界盃;1995年和1996年,與國際自行車協會主席,現任2008年奧運協調委員會主席的維爾布魯根合作創辦環中國自行車賽,比賽線路第一年從香港到北京,第二年從香港到上海,增強了國際社會對香港回歸祖國的信心。2001年,成功邀請世界最佳運動員泰格·伍茲首訪中國,彰顯國際體育界對北京申奧的支持。
目前,朱樹豪博士再為中國成功贏得了連續12年舉辦有「高爾夫奧林匹克」之稱、惟一全部由國家代表隊參加的高爾夫世界盃(男子)總決賽;同時,還贏得了該賽事第二個12年的優先舉辦權。一舉打破了高爾夫頂級賽事由歐美包辦的歷史。已經在2007年11月成功舉辦的2007年高爾夫世界盃,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代表隊參加,全球148個國家和國內24個電視台進行直播和轉播,以體育為橋梁,宣傳了中國新的發展成就,為國家經濟文化體育國際交流創造了新的平台。 在中國日益重視軟實力發展今天,朱樹豪博士不僅重點推動體育的國際交流,在推動香港與內地、與海外的教育、文化交流方面亦建樹良多。
在內地,他先後支持深圳大學、南開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的教學科研和國際交流活動。包括:2003年在華南師范大學率先建立體育休閑學科,填補國內大學沒有體育休閑專門學科的空白,以適應國內體育休閑產業發展對人才和科研的要求。在北京申奧成功後,朱樹豪博士了解到我國與歐美等先進國家相比,非常缺乏國際認可的物理治療高級人才,不能滿足北京奧運的需求,更不能滿足全民健康工程的需要。故向國家衛生部、教育部和體育總局建議,並由他本人出資2000萬港幣支持香港理工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兩所大學攜手開展物理治療碩士人才培養工程,培養中國第一批得到國際認證的高級物理治療師。這項計劃從2004年開始啟動至今,已培養了200多名碩士高級人才。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研究的重視,朱樹豪博士在多倫多大學設立「21世紀亞太研究」課程和「朱樹豪獎學金」,這一長遠的戰略交流計劃,推動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從2007年開始,他還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設立了公共管理課程計劃,旨在加強中國與國際高校在政府及其公共管理人才教育方面的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公共政策和管理人才。
朱樹豪博士還在其重點投資區域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大力支持普及教育。他倡議發起深圳教育發展基金並出任名譽會長,還向雲南省、四川省、廣西省、貴州省和陝西省等地區捐建多所全日制標准小學。亦在香港中小學捐建圖書館。
在文化方面,朱樹豪博士還大力邀請華人文化精英,展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增強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聲音。2005年到2006年,為呼應深圳市申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東莞申辦國際花園城市等大型國際項目,朱樹豪博士牽動舉辦「為深圳喝彩」、「為東莞喝彩」系列大型文化公益演出,廣邀世界500強企業和大型外商投資企業出席參與,增進國際投資者的歸屬感。在2006年,他還支持從兩岸四地10所音樂學府中挑選100位母音樂學子,首創兩岸四地華人大學生交響樂團,與世界最傑出的華人鋼琴家郎朗等國際頂級音樂家合作,培養中國文化的後備力量。2006年6月,朱樹豪博士在香港和深圳牽動組織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最美的華人之聲」,盛會聯系邀請136位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籌委會共襄盛舉。吸引了8000位本港政府及工商專業界知名人士、社團領袖、各界代表、中央駐港機構、港區全國及各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駐港各國領事蒞臨。推動了香港的國際文化交流。
在凝聚國際人才宣傳中國文化,增強全球華人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朱樹豪博士游說並推動當今世界最傑出的青年鋼琴家郎朗從海外歸來定居香港。在香港期待郎朗成為第一位加入「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國際專才,而他本人因歐洲巡演時間不能配合時,朱博士更包專機安排郎朗及時從歐洲來港,成為首位優才配合宣傳,體現了香港和中國對全球傑出華人乃至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在國際社會產生良好影響。
因其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貢獻,2004年,朱樹豪博士還獲頒「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
朱樹豪博士有著血濃於水的愛國之心。在內地遭受洪水、地震等重大災害時,他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捐助善款,體現了一個香港人的民族情懷和故土情誼。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後,朱樹豪博士攜同集團員工,對災區人民的創痛感同身受,迅速伸出援手,共分三次向災區捐贈善款2600萬港幣。並啟動「朱樹豪慈愛孤兒基金」,通過中華慈善總會、深圳市慈善會、海口慈善會專款專用,用於救助地震中痛失父母的孤兒,幫助他們重燃希望,勇敢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在全國政協舉行的捐贈儀式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感謝朱樹豪博士在關鍵時刻獻出一份愛心,體現了愛國之心,民族之情。在2003年舉世矚目的抗擊SARS的行動中,朱樹豪博士倡議發起「齊抗炎,眾志成城獻愛心」慈善高爾夫活動。每天拿出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的一個場地,廣邀兩岸四地的高爾夫愛好者揮桿獻愛心,並將全部款項捐贈給香港和深圳紅十字會。
此外,在2005年華南水災、2006年南粵水災、2008年南方雨雪災害發生的時候,朱樹豪博士都是第一時間捐出善款,幫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和生活,重建家園。 朱樹豪博士是改革開放之初最早進入祖國內地投資的香港愛國實業家,並把他的重點投資和核心業務全部轉移到祖國內地。先後投資超百億元人民幣,在國內開創了全新休閑產業的發展典範,成為香港工商界貢獻國家的代表。
朱樹豪博士在1977年國家開啟改革開放之門的時候,即從香港來到珠三角投資,首先在紙品工業領域進行投資,其順風紙品和鴻星印刷均為同行中的典範企業,並與中信集團、華潤集團、中包總公司在北美展開多個合作項目。
1992年鄧小平先生南巡之後,他有感珠三角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需要在投資環境和配套方面與國際模式接軌,即開始選擇在深圳和東莞交界的荒山野嶺上發展世界最大規模的觀瀾湖高爾夫國際休閑產業群,不僅帶動了中國全新休閑產業的發展,成為香港和內地經濟合作的典範區域,也成為香港與內地、內地與國際交流的一個國際化平台。朱博士本人也被中國國家媒體譽為「中國體育產業第一人」。
多年來,他還積極為投資地政府提出策略建議,包括2005年到2006年,他書面建議東莞申辦「國際花園城市」,爭取這項聯合國惟一認可的全球城市管理大獎。並組織國際專家全程參與申辦過程,推動東莞在2006年「國際花園城市」總決賽中,從350多個報名參賽城市中脫穎而出,贏得「國際花園城市」金獎第一名,以世界製造業重鎮的形象,為中國城市在全球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新典範。 作為連續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及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朱樹豪博士結合在祖國投資的豐富實踐參政議政,具有極高的參政議政能力,為國家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許多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朱樹豪博士也是香港人士參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表率。多年來他重點從以下兩個領域調查研究,延續性地建言獻策。第一,重點關注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早在1994年,圍繞我國體育面臨從事業向產業轉型的挑戰,朱樹豪博士就在全國政協大會上發言建議中國體育應全面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近年來,又連續從藉助北京奧運機遇推動體育國際化、提倡文化走出去戰略、文化可持續發展觀等角度,呼籲重視國家軟實力的發展。第二,率先倡導發展全新的休閑產業,以及大力發展新型服務產業。2002年,面對中國經濟增長中亟待啟動內需的重大課題,朱樹豪博士在朱鎔基總理參加的聯組會上,建議在中國大力發展全新的休閑產業,拉動內需,增加就業,提升人民的生活質素,這項提案獲得了九屆政協優秀提案獎。2003年,在胡錦濤總書記參加的政協聯組會上,他再次結合「三農問題」和城市化問題,建議以體育休閑產業推進城鎮化發展。2007年,朱樹豪博士通過大會發言建議在我們國家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劃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中,要推動香港高端服務業發揮優勢,參與其中,為兩地創造新一輪的經濟合作高潮。
從1994年以來,朱樹豪博士先後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進行了體育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大力發展中國休閑產業,藉助奧運機遇發展體育休閑產業,以體育休閑產業推進城鎮化進程等4個大型專題調研。有關調研成果和政策建議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批示,多項建議成為國家有關部門的決策參考並得到積極推動。此外,朱樹豪博士關於慈善業應結合國際成功經驗,全面民間化、職業化的提案,也列入了2005年全國政協重點調研推動落實的課題,並獲得十屆政協優秀提案。
朱樹豪博士還積極推動香港區政協委員之間的聯系溝通,2002年,他配合中聯辦建議發起和大力支持首屆「港區全國人大政協同樂日」活動,近幾年,他一直作為召集人每年參與組織承辦這項活動,使它成為港區人大政協一年一度的傳統交流盛會。
為表彰朱樹豪博士多層次參與香港和祖國的經濟、體育、文化、社會事務,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在2005年宣布,用朱樹豪和中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兩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的名字,分別命名三顆小行星。這是對朱樹豪博士長期貢獻國家的肯定和贊譽。
④ 廣西大學有幾個大門
東南西北各有一門,南門:火炬路口,西大的正大門,西門:魯班路旁,東門:秀靈路旁,原農大大門,北門:是西大農場的出口。
南大門是廣西大學的正門,位於大學西路,廣西大學南大門有十二根大圓柱子和一塊錐形石頭組成,石頭上刻著的校名「廣西大學」是毛澤東體。
西大曾經的大門,具有典型的科林斯式建築風格,四根大柱子,代表著四大學院,這幾根柱子上,還殘存著清晰可見的彈痕,這是廣西大學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仍堅持教育,作育英才的見證,展示著廣西大學的光輝歲月。
廣西大學(Guangxi University),簡稱「西大」,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中國南方著名高校,也是廣西辦學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高等學府,中國大學百強高校。
⑤ 廣西泛海助學怎麼申請
一、廣西泛海助學申請程序: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廣西民族教育發展基金會《關於實施2016年「泛海助學行動」項目的通知》規定:
(一)資助對象:
戶籍在廣西,參加2016年高考並被教育部批準的高校錄取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新生(簡稱「卡內新生」)均可申請資助。如已獲得其他方面資助的學生,不再享受本項目資助。
(二 )工作程序:
1、學生申請。符合條件的「卡內新生」提供本人身份證,高考准考證、大學錄取通知書、所在鄉鎮扶貧站出具的的貧困戶證明等材料到「統一戰線『泛海助學行動』資助申請受理處」(縣教育局資助中心)提出資助申請,並如實填寫《「泛海助學行動」資助申請表》;就學地和戶籍地不一致的,向戶籍地縣委統戰部提交申請,並填寫《「泛海助學行動」資助申請表》。
2、受理處初審。「泛海助學行動」受理處對提出申請的「卡內新生」提供的資料進行審核,確保原件、復印件無誤後由申請學生在復印件上簽字註明「原件與復印件一致」並由審核人簽字後將原件退還本人。受理處審核人員根據申請的「卡內新生」高考分數及家庭貧困情況按文理科考生比例足額推薦受助學生,填寫資助學生名單匯總表,上報資助學生初步名單。
3、縣級審核。由縣委統戰部召集教育、扶貧等部門對學校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對學生基本信息、高考錄取信息、貧困家庭身份信息等進行逐一核對核實,在確保准確無誤的基礎上提出資助初步名單報縣「泛海助學行動」工作協調小組確定資助人選後報市委統戰部,同時抄報市教育局、市扶貧辦。
4、市級復核。由市委統戰部召集工作協調組進行復核確定名單寫出報告經省委統戰、教育、扶貧部門會簽後報省工作協調組辦公室。
5、省級確定。全省名單匯總後由省工作協調小組研究審定,最後確定資助名單交泛海集團指定承辦機構——渤海銀行。
6、資金發放。渤海銀行根據資助名單為每一位受助學生製作銀行資助卡,按照學生通信地址將資助卡郵寄給每一位受助學生,受助學生收到資助卡後,本人通過電話銀行激活資助卡。隨後,渤海銀行將5000元資助金存入資助卡供受助學生使用。
二、泛海助學行動,由泛海集團發起。按照計劃,泛海集團從2016-2000年將捐贈15億元,在山東、湖北、廣西、重慶、貴州、陝西等6省(區、市),以每人5000元的標准,資助30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應屆高考大學新生。
⑥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鎮思源高中在哪
一、沒有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鎮思源高中。只有融水苗族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是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二、融水苗族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位於融水鎮城南大道。
三、融水苗族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是由廣西區教育發展基金會牽線,香港言愛基金會決定在融水縣捐資1000萬元建設一所九年義務教育學校,以幫助偏遠地區的貧困孩子進城讀書接受良好教育,學校命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
四、學校地址位於城南大道旁,佔地面積約8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32281平方米。學校規模為有54個教學班,其中小學部18個教學班;初中部36教學班。學生總計2610人。不含征地拆遷費用,項目投資估算8000萬元,資金來源為香港言愛基金捐贈1000萬元,申請上級補助及地方配套共7000萬元。
按照建設計劃,學校預期於2016年8月底以前全部完工,9月初招生。
思源實驗學校規劃用地80畝,面向全縣招生,辦學規模54個教學班,在校生2610人。總建築面積為32144.86平方米,主要建設有小學教學樓1棟、中學教學樓1棟、男、女學生宿舍各1棟、學生食堂1棟、教師周轉宿舍1棟、風雨操場及多功能廳1棟等建築。300米環形跑道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場等室外活動場地。
⑦ 關於學雷鋒講文明的演講稿
大家好,我是xxx班的xxx,我演講的題目是
《雷鋒• 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在春風送暖,楊柳拂面的三月,我們又肅立在您的雕像前——雷鋒,您依然一張春天般溫暖的笑臉,一身樸素綠早裝,一本紅色的毛主席語錄緊緊握在心上,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雷鋒這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為了祖國和人民貢獻了他的一生。
曾幾何時,人們說"雷鋒出國了",中國人似乎不再歌唱"學習雷鋒好榜樣"了,而雷鋒助人為樂,勤儉節約的美德被西方人廣為接受和效仿,雷鋒日記也被印刷成多種文字,外國人學習雷鋒成為一種時尚.於是,有人扼腕,有人嘆息,人們呼喚"雷鋒——您快回來."
其實,人們並不是只在3月5日這天才會想起雷鋒,也並不是走走過場式的向雷鋒學習做點好人好事,在默默無聞中,有多少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有多少青年志願者,老年服務隊,有多少營業員,列車員,乘務員,有多少工作者,農民,解放軍,用他們的行動證明了雷鋒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又曾幾何時,一句"俺們都是活雷鋒"的歌詞,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媒體宣揚,網站點擊,是那樣的熱烈,那樣的富有激情,原來雷鋒並沒有遠離我們,他依然活在千萬人的心中,只不過我們已不是單純去宣傳一種思想品德,不是刻意在穿打了補釘的衣服,補了又補的襪子才是學習雷鋒好榜樣,而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飛躍的時代,我們依然忠於革命,忠於黨,我們依然愛憎分明,立場堅定,勤奮踏實.同學們,為了我們的祖國,為了我們的人民,為了我們千秋萬代的共產主義事業——願我們永遠做時代車輪上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