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崢向浙大捐贈一億美金,為何會選擇捐給浙大呢
如果你很窮,你會照顧好自己,這是我對黃錚的合理評價,國內知名的在線購物平台「拼多多」上的相關新聞已被廣泛搜索,搜索的內容不只一個,一些媒體爆出了拼多多集團宣布其財務報表的消息,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政致信股東,宣布辭去拼多多董事長職務。 您知道,黃錚的成功並不容易,淘寶和京東如火如荼時,他帶領團隊忍受了創業的念頭,走著從農村到低價商品周圍的城市路線,並把拼多多帶到了這條路,您可以與幾個在線購物平台進行交互。
這次成立繁星科學基金,是浙江大學和繁星公益基金會致力於尖端技術創新的實踐,也是在中國一體化發展背景下保持立項創新,探索未來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❷ 慈善機構與遺產稅
國外富豪為何願將財產捐贈慈善機構
軟體巨頭美國微軟公司創建人之一比爾·蓋茨27日正式辭去微軟執行董事長的全職工作,改任非執行董事長。並宣布將自己名下580億美元的財產全數捐給名下的慈善基金——蓋茨和妻子梅琳達2000年創立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總部設在西雅圖市。美國富豪沃倫·巴菲特後來也「加盟」基金會,他在2006年宣布將個人財產的85%捐贈給基金會。
更多國際富豪的慈善義舉難以一一例舉,但為何國外的富豪如此大方?而我們國內的企業和富豪別說全部財產捐贈,就是捐一點點都好象在挖自己的心一樣痛,更有甚者還不擇手段的想辦法偷稅漏稅,拚命的往自己口袋裡抓昧良心的黑心錢。難道就是國外的富豪道德情操比國內富豪更高尚?
我認為這主要是國外有一套很完善捐贈相關法律,以及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所起的作用。
一、法律體系
1、許多國家通過累進所得稅制、遺產稅制和慈善免稅制等措施,使得恰當的慈善行為有利於收入的最大化。例如在美國,遺產稅規定,凡超過300萬美元的遺產,適用最高的遺產稅率55%。這樣,即使遺產再多,納稅後也所剩無幾了。為此,富豪往往寧願將巨額資金投入到慈善事業留下美名,以免被征高稅。
而我國卻缺乏相關的制度設計,現行的一些財稅政策甚至不利於企業捐贈行為。
2、慈善機構的社會誠信度極高,法律對於濫用或者貪污挪用慈善資金的行為處罰非常重,使得慈善資金得到規范有效的使用,能真正的用到實處,社會已經行程了一個良好的慈善資金使用的意識和環境。也能使捐出慈善資金的富豪能感受到自己的慈善資金的作用和價值。
而我國現在還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社會誠信機制,大家總是以懷疑的眼光去看待管理和使用慈善資金的人員,對自己捐助的錢是否能用到需要幫助的人的身上多表示懷疑,影響了捐助的積極性。
二、社會保障體系
1、國外富豪全部捐出財產之後,自己的生活無憂。在西方,社會福利很優厚,民眾不太為錢擔心,這也是國外富豪敢於把全部捐出去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而我們現在還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現在看病貴,還難;有病無錢莫進來的醫院比比皆是;誰敢捐,捐完了,自己也完了。
2、國外對捐助的人的社會認同度很高,從政府到民眾都很敬重捐款者。
而在中國,除了什麼大災的時候捐款之外,現在大部分從內心還把捐助慈善機構的人,特別是吧全部財產都捐出去的人列入「腦子有問題」之列。
三、富裕程度
在歐美,整個社會的富裕程度很高,人們能感受到社會富裕給自己帶來的福利,所以捐也就捐了,無所謂。而在我們這樣富裕階層比例不高的國家,盛行不擇手段地賺錢和牟利。這是每一個前進中的國家無法超越的階段。現在我們絕大多數的企業尚處在資本積累階段,富裕起來的群體數量不多。國內的一些富豪與國際富豪如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相比,恐怕只能算是「囊中羞澀」。所以就更談不上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了。
但願我們的企業的快速發展,社會體系盡早完善,法律體系早日健全;讓我們的富豪們也敢於「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
❸ 古天樂愛心捐贈這么多希望小學,他為什麼對慈善這么上心
古天樂是非常出名的慈善達人在娛樂圈來說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像他這樣一心一意的做慈善,並且將史上做得非常的好,就需要很大的智慧和金錢的支持,在我看來他對慈善這么上心,主要是有以下3點原因:第1點是由於童年經歷的影響,對於苦難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第2點是性格非常的善良,很有同理心。第3點是通過慈善事業能夠讓他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一、由於童年經歷的影響,對於苦難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古天樂少年時期有著非常悲慘的命運,小小年紀他卻干過很多雜活累活,甚至因為年少不知事,差一點誤入歧途,而這一切,都讓他對貧窮對苦難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對於貧窮的人,他抱著一種同情的心理,並且能夠非常理解他們因為貧窮所帶來的一系列困擾。正是因為之前有過這樣深刻的體會,所以他在幫助別人這件事之後才會不留餘力,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❹ 中華慈善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1、要積極推進「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設。
要樹立「依法行善」的觀念,積極向政府建議獻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業的法制環境,研究解決捐贈、救助、投資、監督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要統一捐贈優惠政策和解決發展成本。
要通過建立法制環境,使慈善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更趨規范,使「玻璃瓶」事業真正成為大眾的事業,社會的事業。
2、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的「夥伴關系」。
要倡導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宣傳慈善意識,提升企業品牌的「公益價值」,在開發企業的市場價值中塑造企業的公益形象,引導和協助企業成為慈善事業的生力軍。要貫徹《基金會管理條例》,推動非公募基金的發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3、要運用「營銷文化」推動准市場化籌款。
要推廣服務就要學會「公益營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有機結合。當然「公益營銷」有別於企業的「產品營銷」,我們銷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機構的服務態度。如果我們的營銷成功了,社會主體接受了我們的理念,慈善機構與企業才能達成一種「默契」和「雙贏」的局面。
4、培育「人脈」構建慈善工作公共關系網。
要積極拓展慈善工作的社會網路,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宣傳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贈人隊伍。要強化慈善事業的社會化觀念,建立廣泛的社會協作關系,充分利用專業化的社會力量和義工隊伍,開發和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拓展慈善機構的社會活動領域,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力。
5、要精心策劃組織慈善文化活動。
做慈善工作,不僅是物質的救濟,更多的是弘揚慈善的觀念,塑造人人樂善好施的社會環境。要通過策劃舉辦義演、義拍、義賣、義診等各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
要通過評選「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舉辦「慈善活動周」、「慈善音樂會」、「慈善書畫展拍」、「慈善一日」徵文,表彰優秀義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導慈心義舉,營造慈善氛圍,促進道德文明建設。
6、要切實做好慈善事業的宣傳工作。
要與新聞媒體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對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並通過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使慈善宣傳成為媒體的「熱門版塊」和「焦點話題」,形成慈善公益的輿論氛圍。
要積極開展慈善事業的理論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辦好慈善機構的宣傳刊物,組織國內外的考察交流,積極探索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規律,把慈善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4)重慶前進公益基金會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中國式慈善的監督機制
在中國,很多本來是制度層面的問題往往被消解為道德問題,因而長年累月得不到解決,因為道德問題是不可控的。慈善所面臨的困境也是如此:某些個人和團體的道德敗壞是很難完全避免的,所以在義憤填膺地譴責之後,貪污和挪用卻屢禁不絕。
如果身處一個不要監督、沒有競爭,只講「良心」、只講「思想教育」,只講「自我批評」和「自我監督」的環境,將沒有任何機制可以防範如此勾當的發生;換句話說,這種行為的出現將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中國大陸的慈善事業有著悠久的傳統。漢唐寺院濟貧、賑災、醫療、戒殘殺的長盛不衰;宋代養老扶幼事業的勃興;元醫療救助的興起;明清民間慈善群體在中國慈善史上也首屈一指。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孕育了大量弘揚慈善精神的經典篇章。
1949年之後,原來的救災、扶貧等一些社會福利性工作,基本上是由民政系統的各部門在做,社會慈善事業在一段時間內基本上屬於空白。到了19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為了和國際接軌,國內相繼成立了一些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
這些機構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在這一方面的空缺。其中一個最大的瓶頸,就是目前國家慈善事業的壟斷機制。慈善機構門檻太高,審批手續(政府部門主管)和注冊原始基金(公募與私募基金會分別為800萬與200萬)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目前,中國內地正式注冊的慈善基金會只有幾百家,而只有中華慈善總會與中國紅十字會等7家慈善機構是捐贈全額免稅的慈善組織。
也就是說,只有極少數慈善機構獲得了政府的特別許可,有權開出能得到政府財政部門認可的捐贈證明,因此捐贈者的選擇范圍非常狹小。這顯然很難適應活躍的公民社會。
慈善在中國具有豐富的文化含義,它既指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愛護和幫助的行為,又指人對人的一種心態,包括同情心、憐憫心等。
慈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指整個社會、民族的一種事業,即:當人對人的關心、愛護與同情,已經由個別人發展到全社會的共同行為和共同心理時,慈善就具有了社會心理、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行為的意義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著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尊老愛幼、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慈善文化,在中華大地上世代傳揚,歷久不衰。
❺ 給慈善機金會怎樣寫信
XXX慈善基金會:
見信安!我是XX大學的一名學生。高考的鍾聲響起,也讓我想起了去年高考,接到通知書,充滿了激動。貧困卻像一個噩夢一樣,是慈善總會給了我繼續求學的勇氣,XX晚報、XX市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慈善助學活動———托起明天太陽,我在各位叔叔阿姨的支持鼓勵下,踏上了我的求學之路。感謝各屆愛心人士的資助,為我插上圓夢的翅膀,更給以了我莫大的勇氣與鼓舞。
一年又一年的高三學子畢業,當我聽到6月8號下午5:00的鍾聲時,我知道又一年高考結束了。想起去年高考時的忐忑,不安,焦慮,我現在變得更加坦然與堅強。我像一棵小草一樣,在大學這片沃土裡,茁壯成長。進入大學,我積極主動的參與各項活動,一輪輪的面試,同時也伴隨著一次次的打擊。面對失敗,從一開始的消極直至現在堅強的面對,我成長了。在XXX大學里,有一個組織,它叫勤工助學書報亭,為學校在校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是一個大家庭。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工資,我很開心,我的大一,我的成長,我的書報亭。在這里,我認識了很多朋友,在朋友的關懷下,我過的快樂,自信。這是一個有著嚴格管理條例的由學生自主經營,自負虧盈的學生組織,「服務師生、助人自助、鍛煉能力、奉獻愛心」是它的宗旨。我加入這個組織是我大一這一年最開心的事兒。在這里有著晉升機制,剛進來時,我是一名營業員,但我不甘現狀,一次次又一次的努力實習管理員。很遺憾,都以失敗告終,我在進步,只是沒有別人進步得快而已。更有意義的收獲是我在這個組織里學到了很多東西,責任心,上進心,還有一顆樂觀開郎的心。我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獲,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獲,但想要收獲必須付出。
大學是個自由的國度,但過度的自由就是墮落。一年的時間,我一遍又一遍的整理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努力彌補自己的劣勢。我覺得作為21世紀的學生,應該博覽群書,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然後在社會中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素養贏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我一直堅信,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影響他的氣質,但是,一個人的氣質卻決定他的生存環境。
大學四年,我立志作一個有理想,有素質,有實力的人,我在慢慢努力著,一步一步前進著。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能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遮風擋雨,為這個社會盡自己微薄之力。
再次真誠的感謝XX慈善基金會,以及社會各界好心叔叔阿姨!
祝:健康、幸福、快樂
XXX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