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8級院長是誰
萬曉榆 院長 1963年出生於四川,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2007年5月起任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㈡ 重慶師范大學與重慶郵電大學哪個好
重慶郵電大學好,重慶郵電大學進入了全國前150名之列,科研實力更強。
重慶郵電大學校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00餘項,承擔省部級項目近2000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00餘項,其中包括了國家級獎勵3項,省部級一等獎26項,授權專利近150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300餘項。
重慶郵電大學教育改革
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改革,現建有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0個國家及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8門國家及重慶市精品課程和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6個國家及重慶市教學團隊。自主研發了包含全校所有1800餘門本科課程資源的課程中心,建成一批重慶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公開課。
學校作為重慶唯一的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近年來,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承擔國家及部省級教改項目180餘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3項。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已建成校外實習實訓和就業基地200餘個,大力引進思科等知名企業的雙創課程,並構建集通識教育、創新教育、創業教育訓練為一體的專業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意識;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組織學生參加各類雙創比賽,培養效果不斷顯現。
我校是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發起高校之一,獲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獲得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總成績在重慶市屬高校中排名第一;參加數模競賽和電子設計競賽成績一直居重慶市高校前列;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累計獲獎等級、總數位居重慶高校首位。近五年來,學生獲國家級獎勵700餘項,部省級獎勵2000餘項。
在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中,重慶郵電大學2019年位列全國第44名,2015-2019年位列全國第45名,在重慶市屬高校中均列第一。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以上內容參考重慶郵電大學官網-學校簡介
㈢ 重慶郵電大學怎樣
校徽 標志形象地表明了重慶郵電大學辦學的特點,緊握知識經濟、網路社會的脈搏,與當今社會的信息化浪潮密切相連。
學校位於山城重慶南山文峰塔下,在學校對面的山上聳立著一座七層塔,這便是文峰塔。
標志中間的三角形寓意山城重慶的地理形態,三角形邊上的齒輪一方面代表了郵票的齒孔,另一方面也寓意了我們求學路上不斷向上攀登的征程,此外還代表了文峰塔的七層塔高,象徵著佛家的七級浮屠。
標志上的1950代表重慶郵電大學的過去和未來,1950是學校創建時間。
標志由黃、綠、黑三色組合而成。黃色三原色中最耀眼最明亮的顏色象徵光明、豐收,綠色象徵生命、安全、快速,黑色象徵庄嚴、高貴。輕松明快的色彩則表明了學校充滿希望的未來。 [編輯本段]校訓修德 博學 求實 創新
學校簡介重慶郵電大學是一所以信息科學技術為優勢,在郵電通信行業、在信息產業領域、在重慶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高等學校。學校創建於 1950 年。 1959 年,國務院命名為重慶郵電學院開始本科教育; 1965 年,成為當時四川省有權招收碩士研究生的 10 所院校之一; 2000 年,由信息產業部劃轉重慶市,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重慶市管為主; 2006 年,學校更名為重慶郵電大學,信息產業部和重慶市簽署了《共建重慶郵電大學》協議,實行部市共建。學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建設,已經先後為國家培養輸送了 4 萬多名各類高級人才,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信息產業的振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重慶郵電大學是一所特色鮮明,綜合辦學實力顯著增強的高等學校。學校現有各類在校學生近兩萬人,其中研究生 2000 餘人;教職工 1600 餘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 140 餘人,具有副高職稱的 330 餘人,外聘了 10 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為該校兼職教授,我校校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為我校名譽校長。學校現有 11 個省部級重點學科, 16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學校現有 40個本科專業, 4 個一級學科、 20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並在 6 個學科領域招收培養工程碩士,有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授予權和推薦本科生免試直接攻讀研究生資格。學校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及華僑學生,與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聯合培 養 博士研究生,與英國南岸大學、韓國仁荷大學、韓國鮮文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外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重慶郵電大學是一所堅持自主創新,不斷開拓進取的高等學校。學校以發展郵電通信事業、振興民族信息產業為使命,是中國數字通信的發源地之一。上世紀七十年代,為我國研製出第一套符合國際電聯標準的 24 路、 30/32 路脈沖編碼機和 120 路復接設備及其配套儀表,獲得 1978 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八十年代承擔了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TDM/FDM60 路復用轉換設備研究」, 1992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 年起,作為主研單位參加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制定和終端產品的開發,制定出移動通信領域第一個中國標准 TD-SCDMA ,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 年,成功研製出世界第一部 TD-SCDMA 3G 手機樣機及世界上第一顆採用 0.13 微米工藝的 TD-SCDMA 手機核心晶元,榮獲了 2005 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殊榮。 2006 年, 學校順利通過了國防武器科研生產單位二級保密資格認證,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制定的《工業測量與控制系統的 EPA 通信標准》成為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被 IEC 認可的工業自動化領域國際標准,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實現了原創性技術創新。 TD-SCDMA 標准和 EPA 標準是我國相應領域的第一個國際標准,實現了重慶市國際標准零的突破。 近 5 年,完成國家級、部(省)級科研項目近 400 余項,獲得國家級、部(省)級科研成果獎 60 余項。由於在信息產業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學校被評為 2006 年全國「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
重慶郵電大學是一所注重素質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較高的高等學校。長期以來,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學生參加全國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較高,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等全國性競賽中成績優秀。近 5 年,學生共獲得各類國家級獎勵 100 余項、部省級獎勵 500 余項,學生科技作品「 TD-SCDMA 終端測試平台」獲中國科協、團中央共同組織的世界工程師大會「未來工程師聯展」二等獎,是西南地區唯一獲獎的高校。目前,學校已成為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獲得推薦本科生免試直讀研究生的資格。由於培養的人才質量高,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本科生就業率長期保持在 95 %以上,畢業研究生供不應求。
重慶郵電大學是一所重視對外交流,產學研合作不斷擴大的高等學校。學校與國內外許多著名院校、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郵政及其在西南、中南地區的分支機構等信息運營企業,與大唐電信、中興通信、華為公司、普天集團等信息產品製造企業,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 24 所、第 26 所、第 44 所等信息行業的科研院所以及四聯集團、中葯研究院、重慶社科院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建立了長期和牢固的產學研合作辦學關系。學校 與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德國、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多次主辦或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並多次接待國外政要、商界精英、著名專家學者來訪。
重慶郵電大學是一所基礎設施完善,校園環境優美的高等學校。校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一個學習生活、成長成才的好地方。學校現佔地 3800 畝(包括2200畝森林公園),校舍建築面積 55 萬平方米, 10000 多台微機聯網運行,圖書館藏紙質圖書 100 余萬冊、電子圖書 90 余萬冊,擁有寬敞的教室、標準的運動場、舒適的生活條件。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重慶市最佳文明單位、重慶市園林式單位、全國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重慶郵電大學(原重慶郵電學院)位於重慶市南山風景區,是一所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和優勢,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創建於1950年,以前隸屬於原郵電部和信息產業部,2000年由信息產業部劃轉重慶市,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重慶市管理為主。學校建校以來,不斷完善學科體系,努力提高辦學層次、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已為國家培養輸送了3萬多名各類高級人才,現為重慶市電子學會理事長單位,在國內外特別是在西南、中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
出版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數字通信》三種學術刊物和《重慶郵電大學報》。 2008年12月29日,經重慶市第三屆學位委員會一次全體會議通過,批准我校成為立項建設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審核辦法改革草案》([2008]29號)和《關於做好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工作的指導指導意見》([2008]30號)精神和重慶市學位委員會相關要求,我校高度重視,精心籌劃,根據學校「十一五」事業發展規劃並結合學校發展實際,認真總結學校學科建設取得的成效和各學科發展現狀,舉全校之力科學制定了我校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規劃並高質量的做好了申博的有關材料。
學校十分重視科學研究,有一批科研成果獲國家和部、省級獎勵,現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高科技項目、國家和省部級重點攻關項目等高水平科研課題,年均科研經費5000多萬元。作為主研單位承擔的「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研究榮獲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世界第一部 TD-SCDMA 3G 手機樣機及世界上第一顆採用 0.13 微米工藝的 TD-SCDMA 手機核心晶元在我校研製成功,「TD-SCDMA 手機核心晶元的研製與實現」榮獲200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殊榮。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2005年已在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參加重點批次錄取。學校一貫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中心工作,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的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好、理論基礎扎實、業務能力較強、創新意識濃厚、誠信度高,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研究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近五年來學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等全國性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共獲得各類國家級獎勵110多項,省部級獎勵500餘項。
學校十分重視對外交流和產學研合作,與國內外許多著名院校、信息技術領域的著名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與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德國、韓國、日本、紐西蘭、泰國等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伴隨著西部大開發、信息產業大發展進程的加快,學校將按照 「 堅持方向、科學發展,深化改革、著力創新,注重效益、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在我國信息通信領域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 [編輯本段]TD-SCDMA3G手機標准和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TD-SCDMA是由中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唯一TDD模式的國際主流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這是中國百年電信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提出並被ITU接受的全球移動通信標准。幾年來,TD-SCDMA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商用化系統設備的逐漸成熟、終端設備及終端晶元的群體突破,標志著TD-SCDMA產業不斷走向成熟,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逐步確立了我國在全球第三代(3G)移動通信市場的重要地位。重慶郵電大學從1998年起開始參與TD-SCDMA標准制定和終端的開發工作,是最早參與該項工作的單位之一。經過8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技術創新積累,在TD-SCDMA標准、終端晶元、協議棧軟體等核心技術及終端設備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為促進TD-SCDMA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及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重慶郵電大學專門成立了以TD-SCDMA終端核心技術開發為發展重點的重慶重郵信科股份有限公司,調動並激活了TD-SCDMA研發機構、人才、資金、機制等科技創新要素,有力地促進了TD-SCDMA手機技術創新體系的形成。掌握了TD-SCDMA手機研發的核心關鍵技術,目前,在TD-SCDMA手機射頻、演算法、晶元、省電等方面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0項,已授權2項。初步形成了從理論研究到產品開發、從晶元到整機的TD-SCDMA手機產業鏈,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校企聯合的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新路子。同時,培養了一支掌握TD-SCDMA標准、TD-SCDMA晶元、TD-SCDMA手機物理層軟體、協議棧軟體及TD-SCDMA終端系統技術的優秀研發團隊。
課題進展
重慶郵電大學及其控股的重郵信科(以下合稱「重郵」)一直以商用TD-SCDMA手機為目標,以TD-SCDMA手機基帶晶元、高層協議棧軟體為技術核心,為手機製造商提供自主創新的TD-SCDMA手機基帶晶元、物理層軟體、協議棧軟體及參考設計解決方案。
標准上的突破。重郵提交的TD-SCDMA標准文檔被ITU和3GPP等採納10餘份;對於TD-SCDMA系統與GSM系統兼容的TSM標准,重郵為該工作組的組長單位,承擔並完成了TSM系列4個標准起草,為我國提交的TD-SCDMA標准成為國際三大3G主流標准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TD-SCDMA標准主要參加單位獲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世界上第一款TD-SCDMA(TSM)手機樣機。重郵於2003年6月獨立研製了世界上第一款TD-SCDMA(TSM)3G手機。該機縮小了TD-SCDMA制式與WCDMA和CD鄄MA2000兩種3G制式研發進程的差距,改變了國際上當時還沒有一例TD-SCDMA3G手機的歷史,也是中國獨立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3G手機。
世界上第一枚0.13微米TD-SCDMA手機核心晶元。2005年10月,重郵開發了國際上第一顆0.13微米工藝的TD-SCDMA3G手機基帶晶元「通芯一號」。該晶元採用0.13微米工藝,功耗低,內核尺寸小,成本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這是繼TD-SCDMA3G標准和TD-SCDMA3G手機後,重郵在TD-SCDMA自主創新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標志著中國3G通信核心晶元的關鍵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獲得「2005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殊榮。
重郵進一步加強TD-SCDMA技術創新,已研製出基於「通芯一號」的TD-SCD鄄MA手機,在大唐實驗室完成了語音、數據及省電測試。成功的將國產HOPEN操作系統和DELTA操作系統移植到重郵信科晶元平台上,實現了手機核心技術全部國有化。重郵信科的協議棧軟體在國家相關部委的指示下,正配合展訊公司的硬體平台推出商用手機。
重郵正在進行「通芯一號」晶元量產的准備工作,並啟動了以「通芯一號」技術為基礎,完善TD-SCDMA雙模方案,融合HS鄄DPA等後3G技術,形成TD-SCDMA/GSM雙模晶元「通芯二號」的方案設計。重郵與東電集團合作的TD-SCDMA測試儀表項目、和西南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合作TD-SCDMA終端射頻晶元等項目都充分體現了重郵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
3G商用在即,TD-SCDMA將獨立組網。屆時重郵TD-SCDMA手機關鍵產品將全面推向市場,形成TD-SCDMA手機產業化規模效應。預計可望形成上千萬片手機基帶晶元的供貨能力和上千萬台的手機和上網卡配套生產能力。TD-SCDMA手機產業將成為重慶市產業發展的一個亮點。
課題效應
政府引導投入,促進重慶TD-SCDMA技術創新投入格局形成。
作為國家TD-SCDMA產業聯盟的重要一員,重慶市TD-SCDMA產業受到國家三部委的盡力支持。目前重郵在TD-SCDMA技術領域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劃、國家3G專項、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各類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累計資助研發資金2560萬元,地方政府也配套了幾百萬元,並支持成立了信息產業部移動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移動通信重點實驗室,重慶移動通信工程研究中心。今年,重慶市政府已經決定由政府貼息兩年國家開發銀行向重郵信科貸款4000萬元。在國家及地方政府的資助下,重郵加大了TD-SCDMA研發的投入力度,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已經超過6000萬元,到明年將累計超過1億元。已形成國家引導、地方政府配套、校企投入為主的重慶TD-SCDMA技術創新投入格局。
TD-SCDMA技術人才集聚效應,為重慶TD-SCDMA技術創新提供人才支撐。
重郵在TD-SCDMA技術水平及其研究方向的權威性,對優秀科技人才而言,是一面「極具誘惑力的號召大旗」,一方面留住了TD-SCDMA的技術人才,同時也吸引了與TD-SCDMA相關的通信、集成電路、儀器等學科的優秀人才迅速集聚,催生了人才集聚效應。一批TD-SCDMA優秀人才迅速成長並脫穎而出,有效地促進了TD-SCDMA知識、信息、技術等在區域內擴散,使一批漸進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產生,為重慶TD-SCDMA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TD-SCDMA產業集聚效應,為重慶市形成TD-SCDMA產業高地提供支撐。
近年來,重郵在TD-SCDMA領域與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以及國內眾多知名通信企業開展了項目和技術合作,確保了重慶TD-SCDMA研發在高起點的基礎上擴大國際影響,並積極開展重郵信息科技園區的建設,有力地推動了重郵TD-SCDMA產業的發展,吸引一批廠家落戶重慶,形成了TD-SCDMA產業集聚效應。目前已有國虹數碼、矽谷學人、北京首創、恆基偉業等企業與南岸區政府商定利用重郵的技術和人才支持在南岸茶園新區建立生產3G移動手機、數字無繩電話、SDU盤等信息技術產品的基地,形成年產值200億元以上的能力。
TD-SCDMA信令分析儀的開發。
重慶郵電大學「通信網與測試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於1987年,是我國高校中唯一一個專攻通信網路測試及儀表技術的專業實驗室,研製出一系列通信網的信令測試儀表產品,代表了我國通信網路測試和儀表技術研發的先進水平。在重慶市政府、國家科技部、信息產業部的大力支持下,實驗室針對我國第2代、第2.5代移動通信網測試儀表主要依託國外儀表進行測試、TD-SCDMA第3代移動通信網路沒有監測儀表的現狀,開展TD-SCDMA信令等關鍵技術攻關,掌握了協議模擬和高速數據採集等核心技術,取得5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並將於2006年6月研製成功科研樣機,其總體技術水平居國際先進地位。
目前,由重慶郵電大學、重慶高新區、重慶東電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重慶重郵東電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研製、生產及銷售CYDD-1000TD-SCDMA系列儀表。鑒於合作公司在TD-SCDMA方面具有很深的技術沉澱和研發能力以及在全國30多個省已建立了銷售網點,因此,CYDD-1000TD-SCDMA系列儀表將占據我國TD-SCDMA網路測試儀表市場的較大份額。對我國TD-SCDMA產業鏈的完善,對帶動重慶市從事高端通信儀表研發,並據此形成通信儀表產業基地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並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重慶郵電大學自主創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近3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635項(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防科研項目等47項,地方政府項目194項),科研經費總額達18736.49萬元;近5年,學校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20項,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2項;已被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42項,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5項;發表學術論文3586篇,SCI、EI、ISTP收錄511篇,出版學術專著41部、教材89部,科研成果轉讓10項,科研成果被採用185項,創直接、間接經濟效益4.9億元;特別是在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做出了顯著的貢獻,重郵作為主研單位承擔的「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研究榮獲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世界第一部TD-SCDMA3G手機樣機及世界上第一顆採用0.13微米工藝的TD-SCDMA手機核心晶元在該校研製成功,「TD-SCDMA手機核心晶元的研製與實現」榮獲200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殊榮。
TD-SCDMA是由中國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唯一TDD模式的國際主流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這是中國百年電信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提出並被ITU接受的全球移動通信標准。幾年來,TD-SCDMA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商用化系統設備的逐漸成熟、終端設備及終端晶元的群體突破,標志著TD-SCDMA產業不斷走向成熟,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逐步確立了我國在全球第三代(3G)移動通信市場的重要地位。 [編輯本段]院系及專業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信息工程 廣播電視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 信息安全 網路工程
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 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光電工程學院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微電子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生物信息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技術 中葯學 制葯工程 生物信息學
數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應用物理學
經濟管理學院 :電子商務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商管理 會計學 市場營銷 經濟學 工程管理(08級新開專業)
法學院 :法學
傳媒藝術學院 :廣播電視編導 動畫 藝術設計
外國語學院 :英語
國際學院 :中加合作人才培養項目班
體育學院 :社會體育
軟體學院 :軟體工程
應用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市場營銷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旅遊管理 電子商務 計算機網路技術 通信技術 電子設備與運行管理
成人及繼續教育學院 :計算機網路技術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1950年3月
東川郵政管理局
郵政人員培訓班
◆1951年1月
西南郵電分校
◆1953年3月
重慶郵電學校
◆1955年5月
重慶電信學校
◆1959年3月
重慶郵電學院
◆1970年4月
電信總局529廠
◆1973年7月
郵電部第九研究所
◆1979年5月
重慶郵電學院
◆2006年3月
重慶郵電大學 [編輯本段]科學研究科學研究
重慶郵電大學是中國數字通信的發源地之一,在移動通信、光通信及光互聯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汽車電子、管理及社會科學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形成了自主創新的特色。近年來,發表被SCI、EI等三大檢索論文700餘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400餘項,科研經費上億元。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60餘項,我校作為唯一一所高校參與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標准制定、晶元研製、協議棧軟體開發和終端產品的產業化推進工作,並取得重大成果。
科研成果
重慶郵電大學在移動通信、光通信及光互聯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汽車電子、管理及社會科學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形成了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特色,近三年承擔數百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多項專利,科研經費上億元,特別是在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做出了顯著的貢獻,在國內乃至世界處於領先水平。
獎勵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
1992年郵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3年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重慶市技術發明一、二、三等獎
重慶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重慶市自然科學一、二、三等獎
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
2009年1月12日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㈣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的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董事長彭鴻斌院長、黨委書記張德民學校董事、副院長尹邦滿 副院長唐志宏、王征資料來源於:
㈤ 重慶郵電大學是幾本院校,計算機專業怎麼樣,就業率怎麼樣,請懂的人回答,不知者不要亂說
重慶郵電大學是國家布點設立並重點建設的幾所郵電高校之一,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和優勢,在郵電通信行業、信息產業領域,在重慶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和地位的高等學校。學校始建於1950年新中國郵電事業起步之際; 1959 年由國務院命名為重慶郵電學院並開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為當時四川省有權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 2000 年,由原信息產業部劃轉重慶市; 2006 年學校更名為重慶郵電大學,原信息產業部和重慶市簽署了《共建重慶郵電大學》協議,實行部市共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0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 081202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08 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及應用 085211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 085212軟體工程(專業學位)
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是重慶郵電大學2001年院系調整後由原計算機系和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的數學部分合並而成的,2007年又將數學部分劃歸數理學院。原計算機系成立於1989年,是學校為適應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信息產業部各企事業單位對計算機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原電信工程系計算機教研室和校計算中心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該院是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粗糙集與軟計算專業委員會,是重慶計算機學會、重慶計算機用戶協會的副理事長單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招收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和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碩士研究生,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軟體工程等專業本科生,掛靠西南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學校招收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安全、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專業博士研究生。現有在校本科學生1800餘人,在校碩士(含工程碩士)研究生490餘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目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在冊教職工9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11人(不含學科建設在計算機學院的人員,下同),副教授23人,博士18人。另外還有兼職教授、特聘教授、全國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重慶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重慶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等知名專家。學院下四個教學部:計算機基礎教學部、計算機軟體教學部、地理信息系統教學部、網路與信息安全教學部;一個教學實驗單位: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中心按專業下設6個實驗室(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路、地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一個辦公室:計算機學院辦公室(包括教學管理辦公室)。科研機構有2個重點實驗室:信息產業部、重慶市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省部級)和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校級),共6個研究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網路與信息安全研究所、中韓合作空間信息系統研究所、計算機網路工程研究所、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研究所、人工智慧研究所。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近年來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計劃、科技部攀登計劃、國家發改委專項項目等10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春暉計劃」科研項目、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等數十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4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錄130多篇,獲得專利5項,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獲10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該院計算機應用技術重點學科是由信息產業部和重慶市批準的省部級重點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重點學科和計算機系統結構重點學科是重慶市批準的省部級重點學科,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是由信息產業部和重慶市批準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信息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是財政部批准資助的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近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加強了對外的合作交流關系,接收國內外訪問學者,經常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許多國內外知名專家應邀來該院作學術報告,開展合作研究工作,擔任兼職(客座)教授並指導研究生。學院還成功組織召開了RSFDGrC2003(第九屆國際粗糙集、模糊集、數據挖掘與粒計算學術會議)、ASGIS2004/ASGIS2007(第二/五屆亞洲地理信息系統學術會議)、CRSSC2001/CRSSC2003(第一/三屆中國粗糙集與軟計算學術研討會)、RSKT2006(粗糙集與知識技術國際會議)等一系列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注重科研與教學的並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學院建設了包含重慶市精品課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原理》、《VC++與面向對象技術》在內的各級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校級品牌專業。學院的多位老師近年來獲得多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學院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強化素質教育,有一大批學生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表彰獎勵(如"挑戰杯"全國二等獎等)。學院被授權為CISCO網路技術學院、MATC(微軟授權培訓認證中心)、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重慶郵電大學培訓基地、AUTC考試中心等,可開展IT領域多種課程的考試與認證工作。
㈥ 對重慶郵電大學的介紹(特別急)
這個學習還是不錯的.如有更多了解請加QQ93238888
重慶郵電大學-學校概況
重慶郵電大學(原重慶郵電學院)位於重慶市南山風景區,是一所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和優勢,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創建於1950年,以前隸屬於原郵電部和信息產業部,2000年由信息產業部劃轉重慶市,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重慶市管理為主。學校建校以來,不斷完善學科體系,努力提高辦學層次、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已為國家培養輸送了3萬多名各類高級人才,現為重慶市電子學會理事長單位,在國內外特別是在西南、中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
學校佔地3800畝,校舍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有14個學院,39個教學部,21個實驗中心,20個科研機構;有教職工1500餘人,其中正高職稱100多人,副高職稱300多人;有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受聘為我校兼職教授;學校有全日制學生15000餘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2000餘人;有35個本科專業,有7個部省級重點學科,6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一級學科、2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並在計算機、通信、控制3個學科領域招收培養工程碩士,有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授予權,並與國內7所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同時還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及華僑學生。學校建有校園計算機寬頻網,8000多台微機聯網運行;圖書館藏書100餘萬冊,另有電子圖書近90萬冊;出版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數字通信》三種學術刊物和《重慶郵電大學報》。
學校十分重視科學研究,有一批科研成果獲國家和部、省級獎勵,現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高科技項目、國家和省部級重點攻關項目等高水平科研課題,年均科研經費5000多萬元。作為主研單位承擔的「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研究榮獲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世界第一部 TD-SCDMA 3G 手機樣機及世界上第一顆採用 0.13 微米工藝的 TD-SCDMA 手機核心晶元在我校研製成功,「TD-SCDMA 手機核心晶元的研製與實現」榮獲200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殊榮。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2005年已在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參加重點批次錄取。學校一貫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中心工作,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的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好、理論基礎扎實、業務能力較強、創新意識濃厚、誠信度高,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研究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近五年來學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等全國性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共獲得各類國家級獎勵110多項,省部級獎勵500餘項。
學校十分重視對外交流和產學研合作,與國內外許多著名院校、信息技術領域的著名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與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德國、韓國、日本、紐西蘭、泰國等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面對西部大開發、信息產業大發展和高等教育現代化、社會化、綜合化、多樣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學校將繼續以「堅持方向、深化改革、立足發展、提高質量」為工作方針,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學術水平、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國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建設、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培養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㈦ 重慶郵電大學就業
通信工程是重郵的王牌專業好不好
就業覺得有保障,就算你成績不突出,在你還沒畢業的時候也會有電信的人來找你
重郵的通信工程基本上可以說是重慶電信的人才培訓基地,重慶電信又是這么大的一個近乎壟斷的企業,
而且聯通,鐵通,長城,網通等等這些公司也會想方設法挖人才的。你就是所謂的人才,你說就業怎麼樣。。。
而且剛一畢業就可以去但技術人員,而不是工人,很好的
如果你有實力,在電信裡面好好混,混個一,兩年就會有一定的創業基金了,這個時候自己出來干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㈧ 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學院領導
萬曉榆 院長 1963年出生於四川,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2007年5月起任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譚明剛黨總支書記1971年出生於四川,碩士,2014年7月起任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主持學院黨總支全面工作。
吳先鋒 副院長 1963年出生於四川,研究生,教授,碩士生導師,1997年1月起任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分管學院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劉躍 副院長 1958年出生於四川,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9月起任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分管學院創收、外事和學生科技創新工作。
盧安文 副院長 1970年出生於重慶,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2011年11月起任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分管學院教學工作。
湯洪棉 黨總支副書記 1980年出生於浙江,碩士,講師,2011年11月起任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分管學院本科學生工作。
㈨ 重慶郵電大學有碩士授位點的專業有哪些啊
重慶郵電大學現有11個部省級重點學科,16個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學校現有4 個一級學科、 20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8個學科領域招收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 8 個工程學科領域招收工程碩士,在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招收高校教師碩士,基本形成了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共同發展,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方式並行的研究生教育格局。
重慶郵電大學2011年碩士生招生簡章-專業簡介
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我校微電子工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包括「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十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2人獲英國蘭克獎;發表論文近200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60餘篇。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數學物理方法、隨機過程及其應用、高等代數與矩陣分析,半導體器件物理,晶體管原理,VLSI系統設計導論,納米結構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技術,微電子器件可靠性及半導體工藝,ICCAD技術及軟體等。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本學科是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涉及電磁場理論、微波毫米波光波技術及其應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電磁波的產生、傳播、輻射、散射的理論和技術,微波、毫米波和光波電路系統的理論、分析、模擬、設計及應用,以及環境電磁學、光電子學、電磁兼容等交叉學科。
本學科擁有一支由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和講師組成的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近年來主持、參與完成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振興教育行動計劃重大項目,國家863重大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10餘項,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100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近40篇。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數學物理方法、隨機過程及其應用、高等電磁場理論、資訊理論基礎、數值方法、光波導理論、微波聲學、移動通信理論與技術、導波場論、射頻集成電路設計及近代天線理論等。
430110集成電路工程(專業學位)
本領域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學科領域。
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包含了當今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精密加工等技術的最新發展。集成電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點,使得集成電路工程技術成為當今最具有滲透性和綜合性的工程技術領域之一。集成電路的應用涉及網路通信、計算系統、信息家電、汽車電子、控制儀表、生物電子等眾多方面。設計並製造集成電路作為應用產品的核心,是現代電子系統面向用戶、面向產品、面向應用贏得競爭力的要求,同時也是傳統產業升級和改造的關鍵。
我院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聯集團、重郵信科公司、西南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等國內外許多科研院所、公司企業在集成電路工程領域展開了廣泛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本專業聘請了具有豐富科研和實際工作經驗的科研院所及企業高級專家擔任兼職導師,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應用型支撐。
本領域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半導體器件物理、固體電子學、電子信息材料與技術、電路優化設計、數字集成電路、模擬集成電路、集成電路CAD、微處理器結構及設計、集成電路測試方法學、微電子封裝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VLSI數字信號處理等。
數理學院
數理學院是重慶郵電大學的理科學院,包括數學與物理這兩大基礎學科,現有3個本科專業、1個二級學科碩士授予點、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中青年教師中90%具有碩士及其以上學位。教師治學嚴謹,為人師表,愛崗敬業,近年來涌現出了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多名先進典型,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取得了豐碩成果。本學院的理論物理學科是是重慶市「十一五」重點學科,是學院的重點建設學科,擁有一批海外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現有教授、副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該學科在粒子物理與宇宙學、凝聚態理論、計算物理學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國內外均有影響。也廣泛開展包括材料物理、光信息與光顯示(LED)、激光物理等相關學科的實驗與理論研究,也有一定的基礎。近兩年來,該學科主持了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973項目一項,國家自然基金一般項目10項,擁有科研經費500餘萬元。出版教材5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10餘篇,包括《Physical Review Letter》、《Physics Review B/D》、《Physics Letters A/B》、《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等國際著名物理期刊,且國內外同行引用率高達千餘次。該學科獲得了多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獎,其中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同時,邀請了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中科院院士為本學科師生講學,成功舉辦了2008年全國引力與宇宙學研討會。
070201理論物理
本學科是從各類物理現象的普遍規律出發,運用數學理論和方法,系統深入地闡述有關概念、現象及其應用。眾所周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理論是二十世紀兩個最偉大的理論成就,它們奠定了現代理論物理的基礎,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及進步。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高等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引力與宇宙學、計算物理、高等凝聚態理論、群論、量子多體理論、非線性科學導論等。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前身為成立於1984年的重慶郵電學院管理工程系,是我校成立最早的系科之一, 2001年更名為管理學院,2003年與重慶郵電學院法經學院經濟學教學部合並成立重慶郵電學院經濟管理學院,2006年4月更名為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學院具有較為完善的培養體系,已形成從本科教育到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繼續教育和留學生教育的多層次、多類型人才培養格局,現有在讀碩士研究生400餘名,本科學生1600餘名。通過「強基礎、重科研、鑄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學生先後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一等獎、第六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銀獎和重慶市金獎等好成績。
學院瞄準學科前沿,在通信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電子商務發展等優勢特色領域加大科學研究投入,科學研究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學院教師近三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開發新階段促進優勢產業發展政策研究」、教育部項目「國民技術創新意識的跨地區比較研究」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80餘項,到賬科研總經費達500餘萬元;在《中國軟科學》、《科研管理》、《南開管理評論》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西部信息產業發展與集聚戰略》、《中國電信市場的結構演變、產品創新與效率評價》等學術著作30餘部;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省部級獎勵10餘項。
120100管理科學與工程
本學科旨在通過研究現代管理理論、方法和工具,揭示管理活動的規律,建立現代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效率。本學科是重慶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學科,主要依託我校在信息技術和通信行業的優勢,以通信企業管理行為為研究重點,形成了通信經營管理、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經濟管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等特色研究方向,對推動我國通信產業、信息經濟和管理學科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目前,本學科已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合理的學科隊伍,有教授15人,副教授近30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863計劃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研究項目,近三年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7項;畢業生受到社會和企業的認同,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本學科擁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信息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人文社科基地-網路社會問題發展研究中心等支撐平台。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管理決策方法、微觀經濟理論、管理學、運籌學、管理研究方法、計量經濟分析、博弈論與微觀信息經濟學、電子商務理論與應用、通信運營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營銷管理、項目管理、公司理財。
430140項目管理(專業學位)
本領域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招收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的學科領域。
本領域旨在培養掌握市場經濟和企業運作規律,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寬廣知識結構,精通項目管理流程與規則,能獨立在各種項目和企業管理實踐中從事項目決策、融資、監理、采購、合同管理、評估等項目全過程有效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本領域主要依託我校在信息技術和通信行業的優勢,以通信產業為基礎,形成了具有顯著行業特徵的IT項目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兩個特色研究方向。
本領域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高級管理學、高級運籌學、項目管理概論、項目計劃與控制、項目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軟體應用、項目合同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成本與財務管理、項目質量管理、項目采購管理、項目管理案例等。
430141物流工程(專業學位)
本領域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招收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的學科領域。
本領域旨在培養系統掌握現代物流基礎理論和相關專業知識,能夠獨立從事物流產業政策與現代物流理論研究、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資源優化配置、物流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物流信息化以及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復合型管理人才。
本領域主要依託我校在信息技術和通信行業優勢,以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重點實驗室為主要支撐,側重研究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資源優化配置、物流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以及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
本領域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現代企業管理、物流運籌學、生產運作管理、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信息系統、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運輸管理、配送管理、倉儲管理、采購與供應商管理、郵政物流、電子商務、微觀經濟學、物流工程、統計學等。
法學院
法學院2011年可以招收法學專業本科生和訴訟法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院下設法學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人文教學部等三個教學部,擁有一支職稱結構及學歷結構比較合理、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師5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碩士生導師23人,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42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學、科研團隊。
學院具備良好的教學辦公條件和教學設施設備,有先進的數字化法庭供審判各類案件和法學教學使用,有資料齊全的資料室保證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近年來,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承擔項國家級項目八項、承擔省部級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數十項。學院承擔了「重慶郵電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這是重慶市高校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司法鑒定、動植物基因和通信、聲像資料司法鑒定的機構,近期我院還建立了全國高校唯一的電子證據保全中心。學院與重慶市的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及一些律師事務所、通信管理機關、通信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實踐條件。學院依託學校在信息科學方面的特色和優勢,所開辦的本科專業和碩士研究生專業具有鮮明的信息法學學科特色。
030106訴訟法學
本學科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以研究與信息網路有關的訴訟法學理論和訴訟制度為基本特色。本學科依託學校的信息科學人才和技術優勢,以與信息網路有關的訴訟行為的法律規制為重點研究對象,在與信息網路有關的電子證據、網路訴訟(網上仲裁)、網路信息司法認證、網路知識產權保護與訴訟、網路行為的司法調查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學研究,已經形成了不同於其他高校訴訟法學學科的信息網路特色。
本學科培養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民主法治國家服務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比較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訴訟法學知識;熟悉電子證據、網路訴訟、網路信息司法認證、網路行為的司法調查等專業領域的法學知識和技術;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能獨立進行訴訟法學科研工作;畢業後能勝任訴訟法學教學、科學研究,特別是與信息網路有關的訴訟法學和證據法學理論研究以及相關的立法、司法等實務工作。
本學科除了擁有一批專門從事訴訟法學、證據理論研究的法學專家外,還擁有一批從事計算機網路及其安全、計算機犯罪現場勘測和檢測技術、電子證據的提取和認定等相關理論和實務研究的教授、博士。依託學校已經擁有的在國際、國內較為領先的信息技術學科和實驗網路的技術和設備條件,本學科建立了信息法研究所、信息安全實驗室和以計算機、生物基因為主要鑒定方向的司法鑒定中心。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刑事訴訟法學專題研究、民事訴訟法學專題研究、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專題研究、網路訴訟專題研究、電子證據專題研究、網路犯罪與侵權專題研究、刑事偵查與物證技術學專題研究、網路調查專題研究、網路知識產權保護與訴訟、信息安全專題研究、黑客分析與防範、密碼技術等。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本學科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范疇、基本理論及基本方法的學科,是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范疇。這些基本原理和范疇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它們對社會實踐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學科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寬的知識面、正確的理論方向和良好的學風,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並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能勝任與本學科相關的科學研究、高等教育和黨政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學科擁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組成的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並在科技哲學、信息文化、網路社會發展問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學科特色。本學科承擔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范疇及科學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研究等。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本學科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培養人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科。
本學科培養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熟悉思想形成、發展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並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了解本學科的最新動態,能勝任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黨政、群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學科擁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組成的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並在信息網路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方面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學科特色。本學科承擔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馬克思主義主要經典著作與基本原理專題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史,政治觀教育研究,人生觀教育研究,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當代西方思潮及其影響研究,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附件:無附件
重郵研究生部
㈩ 重慶郵電大學校長是什麼級別的官
重慶郵電大學校長是正廳級
全國985的高校校長是副部級。相當於省長級別。
普通本科一般為正廳級。與地級市的書記、
重慶郵電大學創辦於1950年3月,前身是東川郵政管理局郵政人員培訓班。1951年1月,改建為西南郵電分校。1953年3月,分建重慶郵電學校。1955年5月,更名為重慶電信學校。1959年3月,升格為重慶郵電學院。1970年4月,改建為電信總局529廠。
1973年7月,再次改建為郵電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5月,恢復為重慶郵電學院;2006年,更名為重慶郵電大學。